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12-05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 富有情感, 极具个性, 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所学校, 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新思维……, 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在精心培养人才方面负有特殊责任, 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平等待人, 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经过深入思考, 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 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 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 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 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从古至今,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 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宋代的发明家毕升, 他发现前人的书籍印刷术太笨拙, 为了改变这种印刷方法。他在总结前人印刷术的基础上, 终于创造出一种新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李时珍发现药物书中介绍的药, 有许多药性、药效有的未写清楚, 有的未记载, 他历尽千山万水, 顶着烈日严寒, 到各地去采药、尝药, 最终写成了《本草纲目》。清朝末年杰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为了回击帝国主义国家对清朝政府的蔑视, 他立下决心, 要为中国人民争口气。所以, 他克服修铁路过程中的困难, 终于设计出了连外国工程师都未能想出的“人”字形铁路和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 为中国人民争了气。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善思、多疑、好问, 喜欢尝试, 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 而应多鼓励、赞扬, 引导他们敢想别人未想的, 敢做他人未做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 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 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 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 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 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都充满了创新精神。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等类型的课文,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让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救人,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乌鸦喝到水, 这种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 兴致勃勃地讨论、争先恐后地汇报了自己想出的很多办法。虽然这些办法不是最理想的, 但这么做已经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于尝试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 进行创新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 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 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 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指在阅读某作品时, 对作品没写到的内容作合理想象。从而培养创造新思维, 即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1、发挥语文学科的想象功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想象中有特殊作用, 有的课文体现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 《称象》中的求异思维, 《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 看似很平常,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后, 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 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 《比尾巴》一课, 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 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 (1) 鼓励观察, 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 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 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 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 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 积极联想。 (2) 增强直观、展开想象。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 善于形象思维。因此, 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 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 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 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 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 教师运用投影图象和音带朗读相结合的方法, 以画面展现, 音带烘托, 语言渲染, 来展现课文内容, 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 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 从心灵受到感染, 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3) 减少统一, 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 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 “统一”的东西太多, 字词理解, 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 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 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 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 我们要允许求异, 鼓励质疑。 (4) 突破定势, 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 老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之中, 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 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 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 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三、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 虽然不必要求过高, 但也应从小塑造与培养。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 其功能发挥得好, 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综合运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 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材中, 《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写。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素材, 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教育, 以促进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2、通过教师榜样的作用, 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最具感召力, 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个性品质, 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3、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还与一定的家庭及社会环境有关。因此, 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教堂, 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 合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 富有情感, 极具个性, 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生

上一篇:小儿哮喘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下一篇:壳牌煤气化装置在全厂停电事故时的应对措施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