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2024-04-27

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通用12篇)

篇1: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与检验工作的关系日趋密切,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诊疗疾病离不开相关检验数据,检验科要更好地发展须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因此检验与临床的沟通联系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本文从两个科室的发展入手,阐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只有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医学检验早已不是单独的关门做化验,检验质量的提高必须得到临床科室及临床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因此,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沟通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1]。除了做好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外,加强实验前质量控制和发展实验后质量控制更加重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医学检验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大于90%,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Mario Plebani等[2]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的原因:46%~68.2%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8.5%~47%出现在分析后,而在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

二、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一)检验与病员的联系沟通

检验结果准确与否,与病员标本准备紧密联系。病员标本的准备首先应由医生或护士特别交代准备事项,病员应严格遵照执行。对于门诊病员,检验人员应主动询问病员准备情况,得知准备符合要求时方可规范采集或接收标本;如果病员准备不符合要求,检验人员有义务重新向病员或家属交代正确的准备。只有严格把控实验前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中,我们总结病员标本准备有:饮食准备、休息准备和运动准备。生化项目检验饮食宜正常、清淡饮食,抽血前8-12小时禁食,空腹采血;抽血前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不可剧烈运动后马上抽血。特殊项目的检验有特殊的要求,也应该给病员明确提出。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发展是21 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检验医学通过与病员的联系与沟通,可促进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

(二)检验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沟通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发展为全面质量保证,实验室从临床上获得宝贵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综合评价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不断完善操作程序并推进新方法和新项目的开展。我们常常做出一份检验报告,在保证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前提下,当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我们首先就是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向医生询问病情的变化,治疗方案是否改变,报告检测结果是否与临床吻合;向护理人员了解病员的标本采集是否规范以及询问医护人员是否正确要求病员做好了检验前准备。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大大提高临床的诊疗技术水平,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的改进更加有效的为临床服务

(三)培养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临床意识”

“临床意识”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技能的病因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根据。临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指标怀疑异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须重复做,并和临床联系,也就是要有预警报告。报告单上也可备注相关情况(如标本溶血、标本已复查、建议复查)对于不符合标注的标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对),要及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

(四)加强临床护理与检验的沟通与合作

据报道,检验分析前期错误中有65%出自护理工作。随着检测项目日趋增加,许多标本的采集方法、要求和影响因素从教科书上无法查阅。对一些影响标本质量可导致错误结果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活因素等,采集、运送标本的护士和工人不完全知道,仅凭经验和印象进行操作,而检验人员又不能控制这些因素,就会造成工作脱节、管理失控,出现错误的检测数据。

(五)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意见

在新的检测项目开展和新设备使用前,首先应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通过举办讲座、编写“检验快讯”等形式向临床科宣传指导,将有关方法原理、影响因素、药物影响和临床意义等的相关信息传递到临床,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

总之,检验人员应积极主动与临床沟通联系,强调实验室管理的要素是交流、对话。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要共同制定、宣传和执行标本采集、转送的操作规范[2]。检验科在进行临床标本检测的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结果应适时与临床联系后决定报告能否发出。临床医学通过加强与检验医学的联系,亦可从检验医学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临床证据和信息,提高诊断水平,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因此,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的联系是一个利在双方、益于病人的大事,应该受到我们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篇2: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一、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

1.我国检验医学的概述与现状

我国检验医学始于上世界头中后期,1924年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教授主持的生物化学系开始讲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内容,并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我国检验医学由此发展起来。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医学与国际医学界交流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检验医学发展成熟并赶上世界领先检验医学技术。我国当前检验医学的诊断技术还将面临着许多挑战,检验诊断技术虽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但检验设备和管理方面还有待改善。尤其是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还没有完全实现交流与合作。我国检验医学当前还存在绝大部分检验设备还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的缺陷,出现我国医疗设备基础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管理技术和医学创新得不到很好的重视。

2.我国临床医学的概述与现状

近50多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临床医学发展迅速,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临床医学日臻成熟。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我国临床医学在医疗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为我国和世界作出不少贡献。但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医疗设备大部分还靠引进国外医疗设备,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我国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加强,这方面还有待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强两者的交流与合作。

二、如何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医院里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准确、可靠和及时的检验报告,从而给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诊断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及时的诊断。如果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报告是不准确的或检验数据不够全面,这将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正常的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检验质量关,相关检验科领导对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此外,检验医生还要加强临床医疗知识方面的研究,并认真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资历高的临床医师的交流与沟通应更加予以重视[2]。在检验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践创新的检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检验工作水平,提高检测技术,达到全方位地給临床医学提供更可靠,更准确,更全面的检验报告,从而提高现代医学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检验医学检验人员队伍和检验设备的管理

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加强各检验科室人员的管理,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和控制,医院要建立健全相关检验监管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强对检验队伍的建设管理。同时,检验设备要长期保养好,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做到检验设备无检验失误,达到极高的准确率,从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篇3: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沟通

1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沟通的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是一门科学实验工作,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部分,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和数据。检验质量的高低和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和处理,一份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否则导致医生诊断失误,为病人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双方的沟通十分必要,能明显提高医学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帮助。

2 检验科如何与临床科室沟通

2.1 对检测样本采集知识的培训沟通

检验科的常规工作是对临床医生送检的样本进行检测,样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检验的准确性。如果由于操作不当或检验标本受到污染,会影响检测结果,导致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起误导作用。因此,送检标本是检验与临床沟通的起始环节,需要医护人员、病人的参与,严格按要求采集标本。检验科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让医护人员熟悉影响和干扰检验结果潜在的因素,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例如对于脂肪肝或血脂过高的患者进行血脂检验时,为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往往要求患者素食3天以内,如果医生没有及时通知患者,会影响医生的诊断。

2.2 新项目的开展要与临床科室沟通

检验科在开展一些新的项目以前,比如生物技术芯片的运用、基因检测等项目,应当及时将相关资料、说明书、适用范围向临床医生说明,包括如何采集标本、采集的时间有无特殊要求、指标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必要时通过专题讲解的形式告诉临床医生,这样就会避免以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而临床医生在开展这类检测项目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与检验科人员现场进行沟通。例如在传染科开展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医生如果缺乏对这一指标的适用范围,往往会要求来就诊的乙肝患者(无论大三阳或小三阳)检测这一指标。实际上,HBV-DNA更适用于判断病人是否处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对于初诊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即可判断其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2.3 检验科人员应强化临床意识

现代医学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不同专业间知识互相渗透,任何一个专业,如果不借助及融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就不可能取得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不少医院已开展NDA合成技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等检测项目,给临床医生诊断提供证据支持。实验室人员必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新的实验方法,才能在与医师对话过程中提出新观点[2]。此外,检验科人员还必须强化临床意识,对于检测标本可能出现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或检验结果与病情差别较大,检测人员应从临床的角度出发,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

2.4 对存在争议的检验结果加强沟通

对于一份存在争议的检验报告,或检验结果与临床实际不相吻合时,医生往往怀疑检验科的水平,如果双方各执己见,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有可能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因此,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需要加强双方的沟通。目前,已有不少医院已找出相关办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如在检验与临床之间建立联系报告单制度,对结果与临床情况不符的标本请临床医师写出具体意见,由专业人员核查落实。这些做法对改善检验与临床的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都是非常有益的。

2.5 检验科人员应多深入病房,与临床医生面对面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科人员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应当定期参加临床查房工作,建设交流平台,与临床医生多沟通,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个人思路和想法,探讨疾病的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避免只看检验数据,而不从患者实际病情出发进行分析。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病例或在处理疑难病例时,其检验结果与病情不一致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知识,合理解释检验结果,并向临床医生介绍其背景知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例如1位肝硬化患者,根据乙肝两对半检测排除乙肝,患者也没有长期饮酒史,排除酒精性肝硬化,通过我们的会诊,了解到患者20年前曾在血吸虫疫区工作半年,存在血吸虫感染的可能,通过检测得以证实,对临床病原学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

总之,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学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检验质量,指导临床用药和明确检验目的[3],能够明显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生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检验医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检验医学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和数据,已逐步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沟通和交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的结合,提高检验质量,指导临床用药,明确检验目的,可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保证医疗质量。

关键词:检验医学,临床医学,沟通

参考文献

[1]陶其敏,仝文斌.中国医学检验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9-11.

[2]张芬莲,赵建军,傅伟光.检验科管理要点浅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3497.

篇4: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西安科技大学高度重视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科研优势,不断拓展渠道,扩大领域,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和企业行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近年来,该校加强与地方和企业合作,先后与20余个地市和50多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杨列克在致辞中对此次签约仪式的成功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中煤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1年经营的基本情况,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了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学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学校在快速发展中更好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和煤炭行业的发展。

仅2011年,该校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2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27个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企业行业需求的密切结合。

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安,校长苏三庆,党委副书记张立杰,副校长韩江水、马宏伟、张金锁等出席了签约仪式。一直以来,近日,西安科技大学与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暨科研项目合同签约仪式隆重举行。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列克,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殿臣,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朱杰利,副总经理孙书亮等一行人员;苏三庆首先对出席此次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学校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希望合作各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并表示学校将努力践行承诺,积极推动与各方的务实合作。他希望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殿臣、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杰利在中煤集团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强强联合,积极推动务实合作。

篇5: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2.1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医院检查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便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2]。

若是医院的检查科不能够准确提供全面、准确的检查报告,这会给患者带来极为严重地后果,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

通过检验科与临床科医生的交流合作,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加强检验能力的同时还听取临床医生意见和建议,重视临床医生给出的建议。

检验科室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检验的工作水平,达到全方位的检验。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检验报告,提升现代医学的圣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在检验科室工作人员检验水平提高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注意对检验设备长期的保养,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做到检查设备无任何失误,提高检验的准确率。

进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2.2 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检验科医生与临床科医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着一定的联系。

双方在医学工作的过程中应互相渗透医学知识。

临床医生若是了解相关的检验科知识,在检验结果出现差错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的作出判断,这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3]。

同时,检验科室医生在掌握一定量的临床医学知识时,在其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就有很大的帮助。

为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提供有利的凭证。

两个科室的医生通过交流合作更好地了解双方的工作,为自身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因此,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应从双方的医生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检验科医不应只在检验科室内,到临床可查看病人。

出现可疑的检验结果时,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为病人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以供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3 结语

总之,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主动沟通法、相互学习、相互渗透,提高为病人诊断的水平。

促进现代医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10(1):36.

[2]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5):67-68.

篇6: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于保障国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战略意义。当前,要针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激励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化改革。

[论文关键词]医学专科学校教改革

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肩负着21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任务。目前我国医学人才比较匮乏,医疗体制尚不健全,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于保障国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战略意义。当前,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教育面临着激励不足、管理机制待完善以及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创新等诸多问题,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完善激励竞争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1.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

当前,随着高校评聘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中作用的显现,一些固有弊病也越来越暴露出来,如职称评聘熬年头、凑条件,评职能上不能下、一次评定享用终身等现象依然存在,严重挫伤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对此,学校应以教学、科研任务为依据,在统一、公平、公正、公开氛围中进行评聘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按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上岗、按能分工,废除终身聘任制,能上能下。二是要实行动态管理方式,加强考核,凡不称职的可以解除聘任。三是严格考核制度,规范“非留即走”制度,凡是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从事教学工作。四是对教师的学历、职称等制定个人规划,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在规划期限内达到目标。在教职工(特别是教师)中推行“末位淘汰制”,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2.加强绩效管理,完善岗位津贴分配制

一是明确教学管理要求,把指标分解到不同岗位,以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方式明确责任、任务和要求。二是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随时反馈教学信息,全面了解教学情况。三是是进一步完善自我考核、学生评教、同行及领导听课评价机制,考核结果和教师工资、津贴挂钩,并在岗位津贴中逐步加大业绩津贴所占比例,以能定酬。

3.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全方位激励

一是进行定量考核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使每一位教师都有紧迫感。二是实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制度、优秀教师示范课制度,塑造典型人物和事例,营造典型示范效应。三是建立创新建议箱,使每位教职员工都想事、干事,想创新、想创造,对教学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有了差别才会更尊重人的个性,才会更有效地满足需求,才会有竞争,才会更好地起到激励作用。

4.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重点引进省、市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优秀副教授、副研究员等高级人才,以升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同时,对在职教师提出学历要求,支持在职人员攻读学位,并对完成学业后返校工作的教师按引进人才的标准享受待遇。

二、加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1.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一是根据医学专科实际,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指向具体的实用型人才,根据所需人才规格和人才素质要求来设置课程,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二是强化实践环节,坚持以“按需所教,学以致用”的职业岗位技能素质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传授业务知识,强化整体观念,淡化学科观念,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格与职业道德、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科学思维、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沟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掌握较为扎实的医学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解决基本的临床实际问题,并能适应医学新模式的高层次临床医师。

2.深化医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根据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按照各岗位的任务流程和技术项目的特征改革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和职业准入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3.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生在临床学习实践中,许多学一遇到病人就不知所措,对此,应用循证医学教学解决这一问题。完善循证医学教学就是前承基础知识,后接临床知识,不断运用医学知识进行推理,构建医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使其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4.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要根据国家对各医学专业建设的要求,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行业、医院和学校组成学校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设置新的医学专业要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履行必要程序,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并投入必需的开办经费,加强对新设置医学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5.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医学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加强教学评估和学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对提高高等医学专科教育质量的新要求,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

7.加强教学基础建设

篇7: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一、摆正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的关系

“先基础, 后专门化”是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 坚持基础英语教学和医学英语教学的先后关系, 即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基础英语课, 为大三、大四开设医学英语课。这样做法有两大好处:第一, 前两年的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 学生具有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步入了英语的巩固和发展期;第二, 前两年的大学学习, 学生们已经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对医学的知识体系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医学英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束缚, 目前的大多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计划和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彼此孤立, 缺少连贯性与整体性。学生的外语能力发展和专业发展未能得到很好的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对医学生的整体发展的作用未得到研究和探索, 致使公共英语教学围绕四、六级和基础知识而进行, 专业外语也仅以高年级选修课的形式在某些专业中开设。高等医学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凸显医学院校的特点, 为医学英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 可适当地引入一部分医学英语的篇章、一定量的词汇或表达。

在讲解英语作文中段落的写作方法时, 也不妨选择医学英语的段落作为例文。同时, 公共英语教师也可选用教材中一部分有医学特色的文章, 所有这些, 都将有助于医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对照衔接。所以, 增强和推动医学院校医学英语的教学, 必须改变偏重基础英语教学, 忽视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减少基础英语的教学时数, 为后续医学英语教学空出时间。与此同时, 要更新观念, 加强各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英语的重要性, 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及动力。

二、加强医学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 各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师短缺。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各校应该为基础英语教学教师创造良好条件, 激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 按照医学英语的听说、阅读、翻译、写作教学的需求, 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分工, 边工作边定向培养与提高。对青年英语教师轮班进行医学专业常识培训, 解决不懂得医学的纯语言教学只懂得英语问题的问题。二是关于医学专业教师, 如其英语能力能够能胜任教学, 则由英语教师给予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 坚持英语教师同医学专业教师的联盟与合作,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这样, 一方面, 能够一起承担医学英语的教学;另一方面, 在专业课上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在讲授医学英语听说翻译课程时, 英语教师可以深入到医学学术讲座、医学实验室、临床病理讲座临床对话等现场, 使其语境更有逼真性、现实性。

三、加强医学英语教材的建设

目前, 全国范围内, 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缺乏, 很难找到一套高水平的、完整的有声教材。有些学校仍沿用通用英语教材的模式, 部分教材在编写、审定过程中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 深度、难度离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豆有很大差距。从目前来看, 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医学英文资料和诵读专业英语单词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这种学习方式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十分广泛的今天, 很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其次, 教学单调、枯燥乏味, 缺少听说和写作内容;自选教材英文阅读资料比较有局限性, 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 新知识、新词汇日新月异的今天, 很难涉猎广泛, 囊括更多医学英语的内容。所以, 必须加强医学英语教材的建设。教材必须体现学习内容的“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空性”以及语言素材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合理取舍, 同时还要结合语言使用的目标情景, 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裁, 不能单纯从语言出发, 如原版综述、摘要、教材、论文、仪器和药品使用说明等。换句话说, 教学资料的安排与选择必须立足于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及学生的学习需要, 做到专业学习和语言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四、改变教学模式,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英语语言能力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要以应用为主, 课堂教学同样也应是互动的。2004年1月, 教育部高教司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而取得的研究成果, 因此, 同样适用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要构建新型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讲座、情景、模拟训练、讨论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组织、协调作用,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活跃气氛, 使学生敢于开口, 乐于实践。利用大学生自主学习系统, 加大课外辅导, 使专业学生英语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延伸, 顺利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5.

[2]王法吉.对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3, 29 (1) :10.

[3]章振帮.也谈我国外语教学改革[J].外国语, 2003, 146 (4) .

[4]赵跃君.影像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因素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2) .

[5]张燕, 吴新炜, 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8) :29-30.

[6]宁静.医学英语教学而临的挑战与改革设想[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 22 (1) :96-97.

篇8: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2009级临床医学 班学生:施俊华 学号:200912781 摘要:诊断学(diagnostics)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诊断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医学生过渡到临床工作的基本基础和技能。因此我们要把诊断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起来,在这里称为“渗透式”学习法。

关键词:诊断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渗透式 1 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渗透,诊断学是桥梁

诊断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医学生过渡到临床工作的基本基础和技能,基础医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对医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培养一名高级临床医师,必须把诊断学、基础医学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为临床医学解决问题。一个临床医师没有雄厚的基础医学知识,就不能在医疗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开拓,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习中必须注重诊断学、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的联系。如在讲述生物化学氨基酸分解代谢内容时,介绍了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脱羧生产γ-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一种大脑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谷氨酸脱羧酶的辅助因子是VitaB6,由此说明VitaB6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又进一步解释,指出在应用VitaB6治妊娠呕吐时,有可能造成新生儿抽搐症,这是由于孕妇长期服用VitaB6造成胎儿对VitaB6的需要量增加,出生后出现“戒断现象”,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惊吓表现,而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VitaD缺乏症。这样我们对VitaB6的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为以后的临床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学科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加强交流。以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为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都讲,在生物化学课中,我们自觉地联系临床,使学生认识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如此广泛的联系,并且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临床各种疾病有如此重要作用,学习后也就不轻视它了。到外科学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时,临床教师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内容重温一遍,学生就能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认识这个问题,达到基础与临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目的,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加强与新的医学知识相互联系

每门基础课程都能解释一些临床知识,诊断学是其中的媒介,学好诊断学才能更好的得出病例。我们从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医学生物化学的特点是在讲透一般生化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与医学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过去的生物化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解释的临床医学知识并不多。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的迅速发展,有许多医学难题在分子水平上得以阐明。比如,发现了控制肥胖的ob基因;发现了调节肿瘤细胞生长的癌基因、抑癌基因;找出了许多基因突变导致某些酶或蛋白质功能丧失而扰乱了物质代谢等等。实际上,在生化教材中与临床医学联系的例子很多,有些还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例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脂肪代谢紊乱与高脂血症、酶学在整个医学领域的应用等,因此联系临床医学贯穿于整个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引用医学实例要恰当,不要“喧宾夺主”。内容要精选,不要生搬硬套,要以基本理论知识服务临床为目的。

3、学好诊断学很重要: 3.1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3.2、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3.3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地位: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

3.4 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作用:临床各专业学科(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的重要基础。4 我们要面临新的挑战

要做到诊断学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是我们要重视阅读和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用Box的形式或专题介绍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联系。除教科书外,许多医学和生物学期刊及专著中,甚至在“Science” “Nature”,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有兴趣的实验研究,因此我们要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充实自己,并恰当地运用到实际医学中去。在研究医学科研方面,我们负有更重要的责任。

篇9: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医学论文撰写的程序和要求是什么?不同于普通论文的医学论文,其更具有专业性与学术性,那么它的撰写程序和要求是不是也与众不同呢?很多人对此有着疑问,作为一个专业医学论文的网站,我们有责任在此为大家做一个简单而清晰的解答,希望对各位的医学论文撰写能有所帮助!

科研论文是科研工医学论文作的书面总结,是对科学领域内的现象、事件进行的探讨、研究和描述。它是科学家汇报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永久记录,体现着科学水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科研论文写作要求

(一)科学性

1.样本具有代表性

2.样本组具有可比性

3.结果应具有准确性

4.资料的处理正确

(二)先进性

(三)逻辑性

(四)文学性

二、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

包括:论文撰写的准备、主题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写作提纲的拟定、论文的形成和论文的检查与修改等。

(一)科研论文撰写的准备

1.收集、掌握丰富的研究材料

2.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3.提高文学修养

(二)科研论文主题的确立

1.对科研论文主题的要求

(1)正确。

(2)鲜明。

(3)新颖。

(4)集中。

2.科研论文主题的确立

(1)科研论文的主题与研究的目的相一致。

(2)在研究过程中确立主题。

(三)研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1.选择和运用典型材料

2.选用真实、准确的材料

3.运用数字、统计材料

4.尽量应用对比材料

(四)写作提纲的拟定

例如:

该篇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引出主题?

要说明几个什么问题?

(五)科研论文的形成(1)科研论文的结构要合理,内容要全面。

(2)语言使用精练、准确和恰当。

(3)运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使论文生动

(六)科研论文的检查与修改

篇10:医学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1.顺序写作法:按照医学论文的规范体例或提纲顺序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验数据。

2.分段写作法:论文的中心论点已明确,但对某一层次的内容没有考虑成熟,可先写已成熟的段落,不受顺序的先后限制,采取分段写作,最后依次组合而成初稿。完成全文后,需进行前后对照检查,使全文风格一致,层次清楚,衔接紧密。

篇11: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论文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医学期刊,对策与措施

在医院图书馆期刊资料中,医学期刊占重要部分,是医学信息的主要载体。据统计,65%~75%的医学信息来自于医学期刊[1],它具有资源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出版周期短的特点。目前,医院图书馆医学期刊的管理和利用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提高医学期刊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是医院图书馆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期刊管理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现结合本人工作实践,从加强医学期刊管理和利用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

据卫生部2005年统计,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有18703家,其中三级医院946家,二级医院5156家[1]。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图书馆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服务模式封闭单一,因此,必须加快医院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1 医院图书馆目前的状况与期刊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馆舍陈旧,经费短缺

一些医院图书馆馆舍陈旧,设备落后,经费短缺,管理不力与现代化医院很不协调,影响了医学期刊工作的开展。经费不足,订购医学期刊数量有限,尤其外文期刊一般无能力订购,无法满足读者对期刊文献资料的需求,同时,也制约了医学文献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由于资金不足也无法改造馆舍和引进先进设备,影响读者的阅览和图书馆的发展。

1.2 缺乏重视,利用不足

医院图书馆只是一个有投入无产出的部门,往往领导不太重视图书馆工作。所以,医学期刊文献收集整理、存储、流通及检索大多数图书馆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被动地服务。不少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忙,很少来图书馆,不了解馆情以及期刊信息的作用,也不了解和掌握期刊文献检索技能,因此不能充分利用医学期刊文献资料。

1.3 人力不足,素质偏低

图书馆人员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偏低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发展,使期刊管理和服务难以拓展为读者实施个性化、信息化服务。医院图书馆的人才危机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产生上述问题以及医学期刊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医院领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对图书馆期刊工作不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期刊工作对医院发展、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没有认识到当今在信息社会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

医院图书馆管理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不健全,还是“大锅饭、铁饭碗”的人事制度,缺少竞争激励机制,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影响图书馆期刊工作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短缺、没有能力改善阅读环境和条件,难以吸引广大读者来图书馆阅读期刊文献,及时掌握最新的科学动态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影响医学期刊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大环境的影响,医院图书馆是一个不被重视的部门,影响了馆员工作积极性,与外界交流不多,封闭自守的传统管理模式,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医院图书馆广泛应用,改变了期刊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法。医院领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认清形势,采取有效的对策与综合措施,迎接挑战。

3 加快医院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当今,医院图书馆正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期刊服务与管理也从“以书为本”转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由基本服务向深层次多方位发展。各级领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适应信息化图书馆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3.1.1 树立服务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医院图书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而设置的一个医院部门,读者需要是图书馆工作的源头、出发点,能否吸引读者是评价工作优劣的主要指标。没有读者,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读者对期刊文献的需要,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原动力。读者是上帝,服务就是天职,以人为本是宗旨。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增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牢牢树立服务观念,要采取措施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快捷的优质服务。

3.1.2 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一词是1912年美籍奥地利学者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2]。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信息知识行业中的绝对优势正在削弱。面对激烈的竞争,图书馆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支撑和发展现代化医院图书馆的基础和灵魂。读者对知识的探求不只满足于某一信息、数据,而更强调具有创造性潜力的知识信息。这就要求馆员应具备创新的观念、创新的能力和创造新的服务。图书馆的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服务观念,规章制度,管理机制,技术和人才的创新。

3.1.3 树立开放观念。

我国图书馆,由原始的传统的手工操作起步,到计算机的应用,实施计算机管理,再发展到多媒体的介入,而今的网络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已有百年历史。其间封闭的思想影响着我国图书馆的发展,至今数字图书馆全国也只有几家,大多数医院图书馆还只是停留在计算机的初步应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网络化的影响,促使医院图书馆要发展,就要彻底转变观念,开放办馆。放弃封闭自守的观念,树立有时间、空间及服务内容、方式、方法上全方位开放的观念。

3.1.4 树立人才观念。

目前,医院图书馆的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有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这种状态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开展。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图书馆的期刊工作才会蒸蒸日上。各级领导要看到医院图书馆人才危机,要重视科学化人才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措施办法,发挥人定胜天的作用。

3.2 加强医学期刊的管理,提高期刊利用率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医学期刊管理工作又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变化。例如:信息资源的数量、种类日益增多;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电子期刊的出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各类各层次人员对期刊文献资源的要求不一;以往的管理理念、方式难以适应多元化的读者要求等。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适应新的变化,解决期刊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具体措施:

3.2.1 做好基础工作,完善内部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高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保证。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为此,期刊管理必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有关期刊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新期刊杂志文献资料到馆后尽快按工作流程登记编号上架、分类定位标记陈列,健全目录信息,完善服务。过刊及时装订成册,避开使用的高峰期,全年期刊到齐后,择时进行清点、造册,缩短装订时间,加快入库流通,供读者阅览。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可实施条形码技术在期刊管理上的应用。条形码技术属自动识别技术范畴,是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是一种可印刷的机器语言,靠黑白之间在光上的反差将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而读出。它可在书刊管理上一次输入,反复使用。把书刊管理从繁琐的手工操作转为机械化、自动化,保证了书刊的借阅查询迅速而准确。具体做法:在编目之前,贴上条形码,使其与流水号一致,并通过“采访子系统”建立编目数据库,确立相应的条码管理数据,使书刊流通清点与剔旧自动化。

3.2.2 精心选刊,合理订购期刊,优化馆藏期刊结构。

现在,医学期刊文献数量越来越多,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单一的纸质印刷型文献资料,到印刷型、电子型、光盘多媒体等多品种载体。要更好地利用医学期刊文献资源,就必须精心选刊,合理订购医学期刊,优化馆藏医学期刊的结构。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1847种,包括CN1518种,无CN号的非正式刊329种,还有不少外文期刊购版权[1]。这么多种的医学期刊如何选订?要根据医院学科发展,图书馆的任务和规模,广泛听取各层次读者的意见,结合经费投入来选订。选购的医学期刊力争做到普遍性、针对性、发展性和超前性。在具体订购期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重点专业学科兼顾一般专业学科,确保核心期刊的基础上,再考虑一般性期刊,还得注意新刊出版动态,及时补充调整期刊的订购。(2)注意广大读者需要,了解其所需内容,学术动向来选购期刊。读者需求是期刊价值的最好反映。(3)在确定重点专业、核心期刊的同时,也要精心挑选与医学相关,学术价值与利用率较高的,反映了医学最新进展趋势的相关期刊,使核心期刊与相关期刊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医学专业,情报信息资源体系。(4)订购范围,首先考虑中华系列,其次中国系列,再考虑高等医学院校医科大学的学报,还有国外医学、医学文摘系列,最后适当考虑地方性期刊。关于外文期刊、电子期刊,要根据经费及需要适当选购少量的这类刊物,主要通过馆际合作、交流和网上阅读。

3.2.3 建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施快捷有效的期刊管理工作。

计算机介入期刊管理,即从期刊的订购、登记、编目、流动、装订入册、目次管理、经费控制到统计,资源管理,情报信息检索等都采用计算机来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规范了期刊业务工作。以往在订购医学期刊是人工操作,费时又费力,而用计算机来管理期刊订购,只须每次建立一条订购信息,与对方的书目记录相连接,就完成了定购任务。在编目与目次管理中,应用计算机光盘技术,能使每一种期刊的所有信息快速显示出来,而且还具有各种检索途径。实施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期刊管理工作向集中化、协作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期刊管理质量和水平。

3.2.4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期刊利用率。

(1)开架借阅,即现刊、过刊都上架供读者自由选择阅览,阅后的期刊放在阅览桌上,由工作人员归架,便于工作人员掌握期刊利用率。开架阅览是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开架阅览节省了读者时间,减少借阅的盲目性,方便读者查询文献资料。为了更好地实行开架阅览,摒除乱架,期刊损坏甚至丢失的弊端,必须加强管理,加强巡视及时归架,重视对读者的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安装防盗设备。(2)改进服务方式,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开展信息化、个性化特色服务。利用E-MAIL电子期刊与读者建立广泛系统的联系,运用国际互联网等为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及动态,最快捷的服务。建立完善的检索信息、光盘多媒体阅读。扩大对图书馆的宣传,让读者了解馆情,服务方式等,主动辅导读者利用馆藏,学习文献检索知识技能,培训他们信息意识等。(3)由于书刊涨价,医院图书经费又短缺,订购中外文期刊文献资料数量减少,满足不了读者的要求,而且图书馆现有资源利用率又低下,应加强馆际合作交流,以资源共享为导向。馆藏联合编目,共同建库,共同建网,实施文献资源标准化建设。把各馆的馆藏建设纳入到地区、各系统乃至全国、全球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中,走图书馆一体化、全球化资源共享之路。(4)在计算机管理自动化的基础上,逐步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建设[3],引进先进的数据库,建立网络联系。通过网络开发,让读者及时了解各类医学期刊文献信息内容,从而提高了医学期刊的利用率。

3.3 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促进医学期刊的交流与开发利用

信息化社会,传统的图书馆正面临着挑战。现代化先进的网络工具,数字化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以及电子期刊,多媒体光盘和现代通讯技术广泛应用等,给传统的图书馆带来了冲击和发展的机遇。只有加快期刊网络化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利用期刊信息为读者服务。

3.3.1 要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和方向,明确本馆所承担的任务,找准定位,在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基础上,制定出本馆切实可行的目标,发展规划以及分步实施的计划。要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又要考虑当前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发展规划。利用现有的条件设备先开展工作。在争取多方投资的同时,可先购买几台计算机以及自动化管理软件,在期刊工作流程上逐步实施自动化管理,打好基础向现代化发展。还应该积极培训工作人员,学习计算机应用、信息和网络化知识,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之需要。

3.3.2 要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应借助于医院计算机中心的服务器,作为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中心服务器,来完成有关信息资源共享。随着英特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数字化的出现,加快了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将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性的加工,以及高质量的保存与管理过程,实施知识增值,提供在广域网上的电子有效服务[4]。数字化图书馆,从广义上讲,体现出文献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和资源分布化三大要素的虚拟图书馆。它必须具备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即加工、整理、保存、服务等。它依托英特网提供更广泛快捷便利的多种形式的远程服务。数字化图书馆从某中意义上讲,就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存储自由化。它是一个聚多元化技术领域图书馆实体,也是传统图书馆的补充。我国目前真正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不多,为了发展医院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必须先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促进医学期刊的交流和利用。

3.3.3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化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网络时代。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电子期刊打破了传统的图书馆界限,由此,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无围墙图书馆应运而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医学期刊信息资源,除了传统的以纸质书刊为载体的馆藏,还有多种电子出版物,网上虚拟馆藏。正是这种网络环境下,医学期刊的工作方式及管理都将发生了变化,网络导航和信息提供,是医学期刊工作者急需掌握的新技能[5]。

利用网络环境的影响,开发和利用医学期刊工作:(1)网络化使期刊管理工作发生了新变化,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和格局。电子期刊是发展方向,但印刷型期刊许多优势电子期刊也无法替代。目前,各馆印刷型期刊仍占主导地位,正确处理好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的入馆藏的比例,优化馆藏结构和期刊资源建设。(2)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区域性期刊资源共建,共享网络资源。开展网络信息导航工作,开发有利用价值的期刊数据库,建立专业性期刊信息资源指引库。(3)网络环境下不仅要提供各种馆藏信息,还应开展网络化服务,如:联机目录检索服务,文献检索数据库服务,电子期刊服务,期刊咨询服务等。(4)加强读者与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训,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通过培训可提高他们管理水平和检索能力,更好地利用期刊文献资料。

3.4 加强人才管理,提高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当前,医院图书馆正向网络化现代化转型,根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与现代化图书馆的要求甚远。为此,图书馆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向高素质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3.4.1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和机制。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考核、考勤及奖惩。实行管理人员聘任制,公开竞争上岗,干部能上能下,馆员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对专业技术职务按需设岗,择优聘任。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拉开奖金差距,奖勤罚懒,而且与工作业绩挂勾。提高奖金水平,调动大家积极性。在适当时间,推行轮岗制,一般一到三年轮转一次。实施和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估,加强人才科学管理。

3.4.2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馆员的素质和水平[6]。

期刊工作人员是期刊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期刊信息资源利用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7]。培训方法有多种形式,可以参加自学、自考成人教育,馆内组织的学习班,岗前岗位在职培训,专题学习班,外出进修学习,还可到基层现场学习,网上授课等。培训学习内容:(1)图书馆是个业务性很强的为读者服务的机构,图书情报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起码”本领,应加强这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其水平和能力。(2)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在网络环境下的馆员,有必要加强网络检索,网上导航等网上知识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工作的需要。(3)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综合性的,除了图书馆基础知识外,还应学习掌握与信息资源工作相关的一些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外语水平,以利了解科学前沿的新动态、新经验、新成果,为读者服务。(4)深入到基层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第一线,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实施跟踪服务,开展咨询辅导服务等,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思想文化素养,更好地做好医学期刊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何美琦.医院图书馆医学期刊管理新说(上)[J].医学信息学杂2007,(4):395-396.

[2]陈锐.浅议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J].中华医学图书馆情报杂志,2008,17(1):16-19.

[3]杜广廉.用现代化手段做好医学期刊管理工作[J].广西医学,2003,25(4):677-678.

[4]倪虹.图书馆——数字与传统[J].医学情报工作,2005,26(4):268-269.

[5]彭展,李俊.试析网络环境下医学期刊工作的变迁[J].医学信息,2000,13(10):522-523.

[6]刘传和,金钰.图书馆知识服务管理的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馆情报杂志,2008,17(2):7-9.

篇12:医学论文标题和署名的写作要点

文章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文章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兴趣,题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引人注目,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因此要重视拟定题目。指出常用的方法是题目直接点出主题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题目用象征和比喻的方法揭示主题;有的标题不直接点出主题,而是提出题材范围。但无论哪类论文的题目都应是对全文内容最鲜明最精炼的概括,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医学论文写作的标题也是如此,必须能简明扼要的概括重点又要能吸引读者兴趣,下面来了解一下详细的标题写作要求。

一、标题

一般先定题目再写论文,但亦可先写论文再定题,也可将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根据提纲再定标题,文题贵新,切忌老生常谈。别人用过的题目不要再用。在设备、文献、实验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写综述、讲座、学术论文、病案讨论之类;条件差的单位或初学写稿者,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可先从写临床报道、误诊教训、技术改进、心得体会等入手。尽量结合自己熟悉的内容,日常从事的工作。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论文写作不光标题重要,署名也是至关重要。医学论文署名要用真名(学术论文)而不用笔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以便联系和供读者咨询。集体创作应在文末署上执笔人或整理者的姓名,以明责任,便于查考。署名不可过多,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参加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或参加本文章撰写,对文章内容负责并能进行答辨的人。署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起主要作用的人列在前面。根据目前各省晋升掌握的情况看,署名太多也无意义,一般3-5人即可。指导者、协作者或列在姓名中,或在文末致谢中写出。

上一篇: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仓颉造字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