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标本的检验医学发展论文

2022-04-27

采集标本的检验医学发展论文 篇1:

临床检验综述

【摘要】 随着我国医学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学检验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临床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质量要求又是检验工作的核心,是直接反映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 检验医学;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临床检验是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和多门临床医学等学科。

一、临床检验前阶段

1.严格做好查对制度,采血试管的标签上要填写清楚患者室科、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一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将标本注入不同的试管内。

2.血液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静脉采血应取坐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着管壁慢慢注入到抗凝管或干净试管中。按检验项目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入3.8%枸橼酸钠,血常规标本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要适当,如血沉标本按1:4抗凝。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如静脉用葡萄糖、氯化钾或口服药物等。

3.尿液标本留取时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指导住院患者正确留取尿液,容器应清洁干燥,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标本应新鲜,以晨尿为宜,如放置时间过长,尿酮体中的乙酰乙酸易挥发,还应避光。尿培养标本应清洁外阴,无菌操作,留取中段尿或无菌穿刺膀胱留取尿液。

4.大便标本采集标本要求新鲜取有脓血或黏液部分,尽快送检,做潜血试验,应告诉患者3d内素食。禁服含铁药物和禁食含铁蔬菜等避免鼻血、牙龈出血、经血的影响;做细菌培养的标本应用无菌操作收集。

5.体液及分泌物标本留取时的质量控制:脑脊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1h,因时间过长细胞易破坏或沉淀、糖分解、细胞溶解。痰标本收集时间应向患者说明检验目的和收集标本方法,痰液的一般检查应收集新鲜痰留取标本前用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工作影响因素不甚了解,在主观上没有引起重视,这是检验质量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应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举办业务讲座,通过讲座使医护人员对检验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如各项指标的误差范围、误差来源、标本的正确采集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质量管理,重视检验质控实验室外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

二、临床检验过程

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于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准备试剂:检验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时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4.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结果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套环一套,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情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5.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6.做好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原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作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三、临床检验后

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要保证检验结果可靠,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即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检验后阶段又称分析后期,指的是检验后所有过程,包括对结果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结果传递、检验后标本的保存。根据我国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还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1.加强检验结果审核,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检验结果核查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目前条码系统不是很完善,不要过分的依赖。该批检验结果发放前,应评价检验结果与患者有关信息的符合性。当出现疑问时,检查检测系统是否完整有效,仪器是否正常,人员有无更换。经审核后,决定发放结果,操作者与核查者双签字。

另外,实验室选用的项目及检验方法时,应考虑技术是否成熟;方法是否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是否正确。检验项目有针对性,防止“过度检查”“漏检”的同时,实验室有责任建议或帮助选择。选择适当的控制品,定期校对。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室内质控规则。

2.重视检验后标本的储存

检验后标本储存的目的是为了必要的复查。临床实验室对检验后标本储存时间和方法作出规定,常规标本4c保存一周,特殊的标本3月-6月冷冻保存。废弃物按《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就地高压无害处理。

3.注意投诉调查与反馈

反馈检验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信息,及时发现实验室内无法解释的异常实验结果,即量值溯源的问题。质评人员通过定期的深入临床,收集并审阅相关资料,查找与临床不符或可疑的检验结果,并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建议及时反馈检验科内部,制定应对策略,提出纠正措施。通过外部质量评审来改进内部质量体系,同时加强了检验质量综合管理。

为了确保检验后阶段的质量控制顺利进行,根据需要,审核签发8小时之内的病房报告单,包括生化、免疫、PCR、临检(细菌)除外。根据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化验单在清洁区打印,减轻了各专业组的工作强度。分析后质评岗位的设置是检验科主动跟踪自身结果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联系临床,沟通相互信息,缓解和解决与临床的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更有助于在质评中发现并解决自身质量问题,为临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目前符合我国检验医学发展的有效补充,否则检验只能停留于各种项目的操作,游离于临床医学之外。

四、检验医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和规范化

1.管理。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检验医学必须加速前进的步伐。申子瑜主任说,最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和发展技术,管理要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欧美等发达国家为此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指导原则。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目前正加紧制定。

2.从检验角度讲,我国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溯源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使用同类试剂出现不同的检验结果也就可以理解了。这也是各医院化验结果互不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国际上很强调量值溯源,为试剂和检验结果制定统一标准,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3.员分工问题。我国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能没有明确划分,技术员、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从事同样的工作,没有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更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发达国家医学临床检验有严格的分工,有人专做实验,有人专做质量控制,有人专写报告与临床医生沟通等,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独立实验室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不同层次l检验地带网l的医疗机构提供的临床检验服务不在一个层面上。除少数大医院设备等硬件上可与国外相比,大部分县乡级医院不但设施很差,人员素质等软件差距就更大了。建立独立实验室不失为一条节省资金、保证质量的途径,有利于国家现有医疗资源的补充。

5.技术。目前检验设备正向大型化和小型化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自动化、高通量大设备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床边化验设备和快捷诊断试剂也快速发展。自动化和分子生物学是检验医学未来发展的两个亮点,为临床个体化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检验医学对临床科室的服务将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检验结果离不开临床科室的支持与理解,而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对话,主动与临床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变化,要求实验室的工作更加密切地结合临床,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梁金明,陈忠,陈聪.检验医学的现状和展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6:999 - 1000.

[2] 黄静.试论我国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和设想[J].中外医疗,2008,20:138.

[3] 赵琪林,李文楷,丁波,等.375份不合格血标本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2):202.

[4] 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 (3):276.

[5] 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代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

[6] 曾海英,邓勉君.浅淡我国检验医学发展与前景[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3(14):116- 118.

作者:陈汉东

采集标本的检验医学发展论文 篇2: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

[摘           要]  为了提高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检验人才,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革,例如,在实验教学后设置临床见习环节,增加临床检验新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探索性实验,改变考核方式等,避免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检验、尿液标本的采集及检验、粪便的采集及检验、分泌物的采集及检验、体腔液的检验等[1-2]。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教学所占比例较高,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基本掌握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检测前处理。同时,掌握常见仪器的操作及质量控制,为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基本一一对应。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检验存在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质量。

一、临检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仪器落后于临床仪器

教学实验室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为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而临床多为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三分群的血细胞分析仪只能将白细胞分为大细胞群、中细胞群和小细胞群[3],不能像五分类那样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4-5]。不同的白细胞临床意义不同,例如,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感染相关[6-7],淋巴细胞与病毒感染相关[8-9]。因此,由于教学仪器配置降低,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检测的指标较少,不能充分和全面了解血液检验的项目及其注意事项、质量控制、临床意义。

同时,教学实验室的尿干化学分析仪为半自动分析仪,而临床多为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半自动和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操作、参考区间、检测项目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临床检验科,全自动的尿干化学分析仪多与尿沉渣分析仪连接。但是,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尿沉渣分析仪的相关内容,所有尿沉渣相关检测均是在实验室通过手工法来完成。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节奏。

(二)临床教学样本不足

临床检验基础主要讲授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和体腔液体的检验,实验过程所使用的标本只有血液和尿液是人的标本,取材来自学生。尽管学生可以通过检测自己的标本来实现实验教学目的,但是,这些标本多为正常标本,缺乏临床标本多样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临床具体问题。

分泌物检验实验课中只能就阴道分泌物进行教学。而精液、前列腺液、痰液只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而这些标本,尤其是精液标本的检验是生殖医学的重要检验内容[10-11]。

教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体腔液体多为人工标本。并且,由于缺乏浆膜腔积液的主要成分黏蛋白,教学实验室无法配置浆膜腔积液的人工标本。这就使得这一临床常见标本的检验无法进行,导致后期的临床实习过程出现较多问题。

(三)实验内容陈旧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内容为固定项目,例如:静脉采血、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白细胞分类计数、尿干化学检测、尿沉渣检测等[12]。这些内容是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但是如果不加入新的检验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讲解,学生将跟不上时代,缺乏创新意识。

(四)实验设计缺乏探索性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实验设置多为验证性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尿干化学分析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使用半自动的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自己的尿液标本,结果基本处于参考范围以内,没有进一步分析的价值。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检验科会检测各种标本。检测结果有时会与患者健康状况不符合,这时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就会分析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检测前的影响因素或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设计缺乏探索性,学生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其进入临床实习后,遇到复杂的样本,学生会慌乱,不知该如何处理。

二、实验教学主要内容的改革

(一)设置临床见习环节

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教学仪器无法跟上临床检验仪器的更新速度,普遍落后。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临床的发展现状及先进仪器的使用,可以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入临床见习。重点观察和学习仪器的操作质量控制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让其充分掌握临床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有利于其毕业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

(二)收集临床标本

教学过程中临床样本的缺乏,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在学生进入临床见习过程中,收集相应实验教学样本,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样本进行固定处理,以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检测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在采集标本过程中,不仅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三)增加新技术的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检测仪器和新的检测试剂的出现,使相应标本的检测更加准确。例如,大便隐血的免疫学检测,血红蛋白熒光测定、转铁蛋白法等。因此,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内容应进行实时更新,尽量与临床常规检测内容一致,增加新的检测技术的讲解,拓宽学生视野。而传统的经典的检测技术(例如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在特殊情况下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也不应该摒弃。

(四)增加新项目的检测

随着疾病的多样性增加以及科研检测项目的出现,使得临床检测项目增多。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内容较为固定和单一,所以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实验课的内容应该根据临床情况的变化新增一些实验教学内容。

(五)调整实验教学模式

验证性实验的弊端显而易见,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依然大量存在,所以改变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实验试剂准备过程中,增加一些干扰项目。例如,调整试剂的浓度或酸碱度,在出现异常结果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错误的操作加入课件中,在教师不讲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为了增强学生对特殊试剂作用的了解,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设置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让学生自己发现某些特殊试剂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这要比单纯地讲解注意事项或干扰因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考核仪器操作

仪器是实现检测的必备工具,所以学生必须掌握相应仪器的操作方法。在实验教学进入尾声时,对学生进行相应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查其仪器操作方法,还要对仪器的检测原理、质量控制进行相应考核。对于实验室没有的仪器,可以通过笔试或者口头考试的方式进行。

(二)考核样本前处理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标本涉及的前处理主要是样本的离心和染色。离心的速度和时间对后期样本的检测至关重要。然而,不同的样本进行不同的检测时,离心的条件是不一样。同时,样本染色的质量对相应有形成分的观察影响较大。不同的检测标本或者检测不同的有形成分,染料选择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另外,染色液的酸碱度和染色时间的长短对染色效果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考核时,可以提供相应样本,告诉其检测项目,让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三)形态学考核

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尿沉渣的形态学检查是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因此,可以选择临床样本中常见的细胞或尿沉渣形态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其掌握这些内容。

临床检验基础是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其他检验课程的基础课。因此,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掌握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质量。

本教学改革方案具有以下创新性:(1)注重教学与临床的联系,培养适合现代医学发展的高质量人才;(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学习,掌握仪器使用、样品前处理、样本检测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作良.《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简[J].现代交际,2019(3).

[2]王元松,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1).

[3]张莉.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评价[J].西部医学,2006(1).

[4]高旭红.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32).

[5]张清秀,王艳,宋文琪,等.三种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分类儿童白细胞的比较[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

[6]李观华,梅锦,郝猛,等.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9).

[7]鄺丽萍,卢海伟,谢建萍.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和特异度Meta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

[8]孙林春,张利,张兰芳.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J].广东医学,2016(21).

[9]边雪芳,章岚岚,洪怡,等.EB病毒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6).

[10]刘丽娜.精液检验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6).

[11]刘玖,钱莉,刘佳欣.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4).

[12]易艳军,蒋显勇,陈婕,等.医学检验本科《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17).

作者:刘奂弟 张晨光

采集标本的检验医学发展论文 篇3:

浅谈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摘 要】目的:总结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从标本的采集、试剂使用情况、操作人员、检验设备等几个方面找出解决的方法。结果: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失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结论:检验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对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检验工作人员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检验的每一份数据,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掌握检验技术,提高检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检验;试剂标本;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医学发展,检验技术也朝着自动化、简易化方向发展。医院检验科也更换了精度高、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设备。使用的实验试剂也更简便、快捷、性能稳定,使检验效率和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信性提高。操作者对仪器的操作调试和保养,难免会有一些人为因素,导致仪器出现误差,检验过程中操作者要以严谨、科学态度认真操作,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按检验程序进行,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减少或杜绝人为因素带来的检验误差。检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列举如下:

1 标本原因

标本采集没有按要求去采集是检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标本采集不当包括直接从输液患者手臂采集,标本已经被稀释,或者静脉血采集完成,针头没有拔出就将血液注入试管标本溶血。标本不合格,检验检查都由全自动分析仪分析,对标本要求抗凝血,采血后混合不充分、不均匀,肉眼看不到小凝块,也会使血细胞数、血小板数目减少。抗凝剂使用不合理,血液标本没有按要求,加用抗凝剂,或者加用比例不合适,化验结果就会出现偏高或者偏低。

特殊尿液标本送检,特殊检验的尿液和一般体检一样送检,漏诊率增高。

解决标本采集不合格造成检验结果误差,有凝血块不合格的标本,要重新采血,血液加入抗凝剂比例不合适也要重新采血。对于标本出现溶血比较严重、乳糜血的在检验报告中加以特殊标注。尿液标本不新鲜,或者是添加了防腐剂标本做尿液分析导致结果异常。采集标本之前应向患者仔细询问是否服用药物如维生素C等,一些药品和代谢产物可能使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碱性尿液会出现试纸假阳性,尿蛋白浓度增高就会使结果假阴性。

2 仪器设备及试剂引发问题

操作人员对使用的仪器功能掌握不到位,更换试剂时候没有按照说明书调整参数,仪器保养不得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系统误差。或者使用的试剂和仪器要求不相符合。

解决方法:对检验设备和所使用的仪器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维护、校对、养护,包括附件及时检查,特别是仪器的管道定期不定时清洗,避免纤维蛋白、试剂结晶附着管壁,管道阻塞,使检验结果准确率下降。对经常使用的仪器建立档案、使用记录,包括使用记录、质控记录、故障和排除记录、检验和维修记录,随时掌握仪器设备运行状况,定时做好设备的保养及养护记录。

3 人为因素出现问题

医学检验使用的是仪器,但是操作者是人,仪器设备再先进,也有人为因素影响。因此,检验工作人员需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对送检的每一份标本,做到三查三对,标本可疑有异议的,和医护人员沟通及时复查,避免遗漏,出现问题及时改正,同样问题不再出现。

因为心理因素出现差错,分析原因,做出整改,保证检验工作标准化、流程化、高质量。仪器设备养护维护严格遵照制度,使用仪器设备前,在对仪器进行检查,保证检验质量,及时使用之后,仪器进行养护维修,使仪器误差值降到最低。

操作人员要进行理论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定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仪器设备的操作养护培训,检验工作的本质提升,是来自自身相关医学知识的提升。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了,工作质量才有提升。学习新知识、新测定方法、新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步骤,必要时重点培训。增强操作检验人员的医学基础知识,使检验操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

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做好沟通,是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问题的重要措施。检验工作和临床有密切相关联系。检验工作人员应做好临床工作沟通。

掌握不同疾病的诊断标准,熟悉临床常见病的医学相关知识,积累临床经验,提升专业水平。从临床医学角度看,检验科工作就是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检验数据,辅助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为实施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做好临床医学检验考核工作,考核的目的是对工作人员起激励和督促作用,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结果和福利相关联,使其对质量工作充分重视,在操作中有约束力。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将技术质量控制融入整个检验工作中,医学检验技术考核能体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水平,通过对现有水平的了解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高,检验技术就能够得到发展和促进。

对检验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对仪器设备进行养护维修,使检验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医学检验在疾病预防、诊断、疗效和预后的判断健康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检验结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也和医疗费用的投入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性,更好地反映被检对象的实际情况,要求检验者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与合作,和临床医生共同努力,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参考文献

[1]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5.

[2]敖敏高娃.浅谈医院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流程的建立[J].中国医药指南,2009,24.

[3]冯万周.检验科质量管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6.

[4]龚娅.谈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协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22.

[5]刘祥奉,赵莉.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 预防医疗纠纷[J].齐鲁医学检验,2003,5.

[6]陈连香,冯彩莲.浅谈检验科的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5.[7]吴肖峰,谈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和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5.

[8]蓝柏琴,从临床角度探讨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2.

作者:吴艳

上一篇:多媒体应用下的高中历史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技术下的农村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