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学名词解释

2024-05-08

护理伦理学名词解释(共8篇)

篇1:护理伦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护理

1.2.道德

1.3.护理道德

1.4.护理伦理学

1.5.案例分析方法

2.1.护患关系

2.2.医护关系

2.3.护技关系

2.4.护际关系

3.1.范畴

3.2.护理道德情感

3.3.良心

3.4.审慎

3.5.护理道德规范

3.6.患者的隐私权

4.1.权利

4.2.义务

4.3.患者的道德权利

4.4.患者的道德义务

4.5.特殊干涉权

5.1.护患沟通

5.2.仪表

5.3.仪态

6.1.不伤害

6.2.病人的主观利益

6.3.病人的客观利益

6.4.知情同意

6.5.关爱原则

7.1.基础护理

7.2.专科护理

7.3.整体护理

7.4.健康(WHO提出的)

8.1.手术同意书

8.2.医护人员的协作性

8.3.护理工作的衔接性

9.1.肿瘤

9.2.ICU

9.3.临终

9.4.临终关怀

10.1.安乐死

10.2.辅助生殖技术

10.3.器官移植

10.4.科学研究

10.5.人体实验

10.6.消极安乐死

11.1.护理道德教育

11.2.护理道德修养

11.3.护理道德评价

11.4.榜样方法

11.5.言教方法

11.6.慎独的方法

11.7.动机

11.8.社会舆论

11.9.内心信念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护理:是综合应用人文、社会和

自然科学知识,以个人、家庭及社

会群体为服务刈象,了解和评估他

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对人的整个

生命过程提供照顾,以实现减轻痛

苦、提高生存质量、恢复和促进健

康的目的。

1.2.道德: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就是道

德的基本内涵。

1.3.护理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

是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

和规范的总和。具体到护理领域,护理道德是指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

遵循的,用以调节护士与患者之间、与其他医务人员以及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1.4.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

是研究护理道德的。是依据伦理学

基本原则来帮助护士解决其在执业

活动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而形成的学科体系。它是护理与伦理的交叉,是应用规范伦理学。

1.5.案例分析方法:既是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就是通过对一

个护士常见的或经历的事例(最好

实际发生,但也不排除编撰)的陈

述,从中引申出伦理学课将要研讨的问题,这样比较自然地把理论问

题带入到实践领域。

2.1.护患关系: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

在特定的护理与被护理情境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护理关系中的核

心。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一切护

理工作的前提与关键。

2.2.医护关系:护士在执业工作中与

医生形成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职业关系。2.3.护技关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与检验、药房、供应科等部门人员发生的业务关系。2.4.护际关系:又称护护关系,是护士职业环境中又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可以把它归纳为三类:上下级护际关系、同级护际关系、教学护际关系。3.1.范畴: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的高度概括,是对事物联系和发展统一的客观环节的表述,“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3.2.护理道德情感:护理人员根据一定社会的护理道德原则、规范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3.3.良心:个人对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主观认同,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在道德方面的表现,是个人以自律准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道德判断力和自制力。3.4.审慎:指周密谨慎,在行为之前有周密的思考和方案,在行为过程中细心操作。审慎既包括思想上的小心论证、周密规划,也包括言语和行动上的谨言慎行。3.5.护理道德规范:指护理人员在具体护理活动中协调各种护理关系所需要普遍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3.6.患者的隐私权:指患者拥有保护自身包括躯体的隐秘部位、某些疾病、病史、生理缺陷、特殊经历、遭遇等隐私,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犯的权利。4.1.权利:是指在法律认可或伦理学上可以得到辩护的权力和利益。4.2.义务:是指为了维护一定的权利而要求主体必须或者应当承担的职责。4.3.患者的道德权利:是病人在医疗卫生中所拥有的而且能够行使的权力和应该享受的利益,亦称病人权益。4.4.患者的道德义务:是指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应该做的或者必须做的。患者在享有道德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4.5.特殊干涉权:是指医护人员在特殊情况下,有限制患者的自主权利,以确保患者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权益。5.1.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在护理疾患的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沟通。5.2.仪表:包括整洁、发型和衣着等,它影响给人的第一印象。5.3.仪态: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动作。6.1.不伤害;是指在护理实践中不给护理对象以及第三方造成身体、心理或精神上的伤害。6.2.病人的主观利益:从病人的角度对自己生命、健康等利益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6.3.病人的客观利益:从医务人员或其他人的角度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等问题做出的认为对病人最有利的判断和选择。6.4.知情同意:所谓的知情同意是指某人被告知,而知道事实真相后,自愿同意或应允某事。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被”告知,即由医务人员主动进行告知,而不需要以患者询问为条件。6.5.关爱原则: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要对病人和社会人群确有助益,其行为是真正的善良仁慈的。关爱原则不仅要求行为的实际结果对病人和社会人群的健康有利,而且要求医护人员有慈善的利他的动机,是动机和结果的统一。7.1.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的基本工作,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主体,直接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和技术服务,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治疗需要,是使病人达到治疗目的、减轻病痛、促进康复的必要手段。7.2.专科护理:根据各科室诊治工作的特点和患者的特殊需求展开的护理工作。7.3.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护理工作模式。7.4.健康(WHO提出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新的健康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8.1.手术同意书:知情同意的客观形式,表现为一种文件式的东西。通过它客观全面地向患方介绍手术情况包括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或意外等。8.2.医护人员的协作性:一台成功的手术,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通力协作,体现在手术病人护理的全过程,而在手术过程中更需要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8.3.护理工作的衔接性: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病人护理的主要阶段,并经过多个科室和环节完成。9.1.肿瘤:人体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9.2.ICU:ICU(IntensiveCareUnit)中文译为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重点加强护理单元或集中治疗病房等,是对急诊重症病人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场所。9.3.临终:人的垂死状态,此时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趋向终结、濒临死亡但尚未死亡。9.4.临终关怀:社会各阶层组成的机构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目的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能够在舒适和安宁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家属得到慰藉和居丧照护。10.1.安乐死:“好死”、“善终”,是一种死亡时的安详无痛苦的状态。10.2.辅助生殖技术:以现代医学科学知识为基础,提供代替人类自然生殖过程中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的手段,又称辅助生殖工程。10.3.器官移植:通过手术用一个健康的器官去替换该丧失功能而无法挽救的器官,从而使生命个体重新获得正常的生理机能。10.4.科学研究: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创造性的直接体现,也是各门科学发展的基础与动力。10.5.人体实验:生物医学科研中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种方式。它是以人体为对象,运用物质手段干预、控制人体生命活动,解释人体的机理、健康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过程。10.6.消极安乐死:医护人员采取消极的措施,如终止治疗、撤掉维持生命的医学仪器等以结束病人的生命。11.1.护理道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护士传授护理道德方面的知识、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为塑造良好护理道德品质打下基础的道德活动。11.2.护理道德修养:护理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根据护理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有意识地努力学习和践行护理道德,培养自身护理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形成一定护理道德品质过程。11.3.护理道德评价: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经常进行的一种重要道德活动。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护理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等方式表现出来对护理职业中的诸多现象所做出的善恶判断。11.4.榜样方法:教育者引导接受教育的护士模仿、学习某些护理道德高尚者的道德教育方法。11.5.言教方法:教育者通过语言,向受教育的护士传授护理道德规范等护理伦理学知识的护理道德教育方法。11.6.慎独的方法:护理人员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要求自己按照既定护理道德要求行事。11.7.动机:引起人们行为趋向的具有一定的目的的主观愿望和意向。11.8.社会舆论:公众对某种社会现象,事件或行为的看法和态度。11.9.内心信念: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等所形成的真挚信仰。

篇2:护理伦理学名词解释

关键词:护理学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基础,以基础医学、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形成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为个人、家庭、社区的医疗健康保健服务。护理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满足人民身心方面的护理需要。当前护理已由医学辅助学科,发展成为独立的护理学科。

篇3:《社区护理学》名词教法探讨

1.1 学习《社区护理学》名词是认识《社区护理学》的开端

人们要认识事物, 或了解某一学科, 都必须对这些事物的名称或学科的名词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为此, 就要对事物名称的含义加以描述, 做出明确的规定, 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社区护理学》这门课程的名词, 反映了人们对《社区护理学》这门课程的共同认识。学习《社区护理学》名词是认识《社区护理学》的开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牢记这些名词, 对于认识并掌握《社区护理学》这门学科, 至关重要。

1.2 研究《社区护理学》名词教法,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研究《社区护理学》名词教学方法, 选择最简单有效又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 =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掌握《社区护理学》的名词,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更快、更好地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同时, 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与教研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即一个老师只注重教学而不注重教学研究, 就会被教科书的表象所迷惑而不得其解, 则很难把书教好;而单纯进行教学研究而不从事教学工作, 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 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2《社区护理学》名词教法

2.1 要点法

要点法, 即将名词的内容进行梳理, 分解成若干个要点, 对这些要点进行解析, 最后, 再把这些知识点连接在一起, 传授给学生。在《社区护理学》家庭护理部分, 介绍到“家庭访视”一词时, 可用此法。教科书[2]的解释是:“在服务对象家庭里, 为了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而对访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活动”。该概念强调在家庭里所做的护理工作。梳理其要点可以概括为“地点” (服务对象家庭里) 、“目的” (维持促进健康) 、“对象” (访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 、“内容” (护理服务) 。

要点法在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把名词分成若干个要点, 学生可依要点而记, 有助于全面而完整地记住该名词。同时, 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帮助, 使名词的传授具有条理清晰的特点。而且在考试时, 教师的标准答案也是按要点去做的, 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测评三者统一,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要点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可作为学生学习名词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 毕业后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 而自学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 教会学生学习名词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用。

2.2 溯源法

《社区护理学》的部分名词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 传授这些名词可选用溯源法, 追根求源, 加深印象。如化学性地方病的命名, 有的是以地方命名的, 如水俣病, 最早发生在日本的水俣湾流域的水俣镇上, 病因不清, 故叫水俣病;有的是以疾病的特征命名的, 如痛痛病是慢性镉中毒, 由于开始原因不清, 但病人以疼痛为突出的症状, 故叫痛痛病。还有的是以人名命名的, 如卡辛—贝克病, 也就是大骨节病, 其病因迄今未明, 系地方性的变形性骨关节病, 该病从发现至现在已有140年的历史。1906年开始为纪念卡辛和贝克夫妇对这种疾病研究所做的贡献, 称之为卡辛—贝克病。

2.3 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将名词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名词与名词之间的差异, 以供学生有鉴别地学习这些名词, 比较法主要用在一些相近似名词的教学之中。如讲授职业病、职业多发病、工伤这三个名词时, 就可以采取此法。这三个名词都与职业有关, 都是在工作中获得的疾病。但职业病强调由职业有害因素直接引起, 与疾病有一对一的关系。职业多发病与职业有害因素之间则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工伤多指突发性意外损伤, 其原因多属偶然。

2.4 扩展法

扩展法, 主要用在具有递进关系的一组名词的教学。即以某一个名词作为基础名词, 分析、交待清楚, 在此基础之上, 加以扩展, 解释、分析具有递进关系的其它名词。如“康复”、“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护理”三个名词, “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少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层次上做的康复;“社区康复护理”则是指在社区层次上, 护理人员进行的康复工作。

2.5 剖析法

剖析法, 就是利用解剖、分析的方法, 对教学中一些难度较大的定义进行剖析, 化难为易, 以助学生理解、记忆。剖析法主要适用于抽象名词的解释, 通过剖析法解释名词时, 能给学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该名词。如在环境部分中的“环境”这一概念就比较抽象, 教材上的定义是[3]:“环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它包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的, 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自然以及各种社会条件”。可借助剖析法解释如下:“环”谓之周围, “境”谓之空间, 同时泛指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通常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即人类的环境就是指人类周围的空间及其包含的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

2.6 创新法

教科书上的名词是经过前人不断总结、完善, 逐步固定成型的, 绝大多数名词的定义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但也有一些名词的定义比较繁琐, 遇到这种情况可参照多种版本的参考书, 在充分理解、把握其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 予以新的定义, 并解释给学生, 即创新法。如“健康教育”一词, 教科书上的解释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各种活动, 使健康信息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传递和交流, 使受教育者建立健康意识, 自觉自愿地改变不良行为, 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从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这一概念的内容冗长, 叙述复杂, 同学难于记忆。因此参考各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总结, 表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者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各种活动, 向被教育者传递与交流健康信息, 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甚至还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通过教育活动, 建立健康行为生活方式, 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姜新峰.《预防医学》名词教法初探[J].中等医学教育, 1999, 12 (17) :24.

[2]陈锦治.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

篇4:算命的心理学解释

后来,我知道了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巴纳姆效应。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人都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认为这精确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拟出一段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准确至极。

就是下面这段话。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其实这是一段傻到了极点的废话,但多数人认为这些模棱两可的话准确地描摹了自己的形象。看来,大多数人在审视自己的时候喜欢粉饰太平。大家都喜欢一个内心不安的、独立的、沉默的自己,无论在生活中是个傻小子或者大混蛋。

承认这一点可能会叫人比较郁闷,你会发现自己那虽然不是至善至美却也正气浩然或者楚楚可怜的形象竟然是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换句话说,在你眼里那些委琐的丑陋的人,在他们自己看来,形象和你一样美好。

有人解释说,像我们信赖那位室友一样,很多人都会觉得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其实,当人觉得失意的时候,会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受到的心理暗示就比平时更强。算命先生又都是善于察颜观色的人,随口说点什么这时都能让人深信不疑。

这样说来,如果我那位室友坚定不移地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前途也未可限量。可惜的是,她如今已经读MBA去了。

篇5:护理学研究名词解释

2.假设:指对已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3.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科研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4.依变量:指科研目的,它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研究中依变量是我们想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

5.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6.信度:使用某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7.效度: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反映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越高,效度越好。

8.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9.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是实际测量值的集合。10.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相差称为抽样误差。

11.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称几率。

12变异:同质的事物,各个体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13.计量资料:用测量方法获得数据,对各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这类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

14.计数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再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就是计数资料。

15.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将全体观察单位按照某种性质的不同程度分成若干组,坍塌分别清点各组中观察单位的个数,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就称为等级资料。16.摘要:是论文内容高度概括的简短陈述,它使编辑和读者能够迅速和准确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17.个案研究:针对个案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了解资料的内涵,探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写出论文的过程。

18.文献综述:是对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指作者在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后对文献中提出或探讨的某些问题的进展情况,经过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即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19.文献:指记录有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载体,其中知识或信息是文献资料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部形态。

20.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迅速、准确、完整地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

21.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知识,进而阐明实践与理论间的关系。

22.量性研究:先规定收集资料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23.质性研究: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24.预试验:也称试验研究,即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前先做的一些小规模的试验,目的为检查课题设计中有无需要修正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观察法:由研究者通过观察研究对象而收集取得资料的方法。

25.测量法:选用测量工具收集科研资料的方法。

26.问卷调查法:研究者选用一些公认的量表或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问卷,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得资料的方法。

27.关键词: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

28.研究课题: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单一并且独立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定的研究题目。

29.研究项目:是为了解决一个由若干研究课题组成的、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比较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问题而确立的研究题目。

30.科技档案: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

31.研究设计:针对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制定的总体计划、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32.实验性研究:又称流行病学实验或干预性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组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

33.概率抽样:是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使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34.选择性偏倚:指由于被人选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人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35.信息性偏倚:又称观察性偏倚,常发生于研究实施阶段,指研究中有关对象的或来自于研究对象的信息是错误的,因而产生系统误差。

36.混杂性偏倚: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混杂因素(外变量)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自变量)与疾病或事件(依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做主,此时出现的偏倚。

37.护理研究论文:指按照护理研究设计方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完成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并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后撰写的学术论文主。

38.研究:通过系统地、有控制地收集资料、反复地探索未知、客观地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活动,是一种有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知识,进而阐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9.重测信度:用同一工具两次或多次测定同一研究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40.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的目的、步骤、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便,并可以对研究者或医护人员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取舍。

41.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是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差别较大的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42.偏倚:偏倚即系统误差,是指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了真实情况。是研究中可以克服的。

篇6: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

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当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为COPD。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2.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导致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破坏而引起支气管腔的扩张和变形。

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3.巴结合称为原发综合征或原发性结核。

结核球:干酪样坏死灶部分消散后,周围形成4.纤维包膜;或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物质不能排出,凝成球形病灶,称“结核球”。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5.症。如病人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即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6.阻塞性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onic

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组织、pulmonary heart disease)

1.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际致心肌坏死。34.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35.高血压危象: 在高血压病程中,血压显著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出现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

36.高血压脑病: 表现为血压极度升高的同时伴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轻者可仅有烦躁、意识模糊,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

37.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电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

38.PTCA:是用以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

39.窦性心律: 正常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律。

40.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

总铁结合力:血浆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

称为总铁结合力。

65.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紫癜或粘膜出血、关节痛、腹痛及肾脏损害。

6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主要由于血小板受到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

67.IDC:是严重的出血性综合征,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在某些致病因素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之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发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

白血病“裂孔”现象:多数白血病病人的骨髓68.象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有关系列的原始细胞和(或)幼稚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的成熟细胞,形成所谓的“裂孔”现象。69.完全缓解:即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外周血象的白细胞分类中无幼稚细胞;骨髓象中相关系列的原64.障碍。

弛张热: 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

点未达正常,见于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等。91.间歇热: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正常体温之间,见于疟疾,败血症。

92.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间歇体温正常数日,高热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等。

93.少尿: 24h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94.无尿: 24小时尿量少于50ml为无尿。95.移行期:尿量每天500—2000ml为移行期。96.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97.交叉性瘫痪:脑干内的损害可出现病变同侧的脑神经周围性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称为交叉性瘫痪。

98.嗜睡: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是最轻的意识障碍。病人嗜睡,能被唤醒,醒后可以交流和配合体格检查,刺激停止后又入睡。

99.昏睡:昏睡是比嗜睡加重的意识障碍,病人持续处于睡眠状态。多次较重的痛觉刺激或较响的言语刺激方可唤醒,能简单、模糊且不完整地回答问题,自发90.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8.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9.反应增高,是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不同刺激的平滑肌收缩

10.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11.肺炎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或称肺炎球菌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引起,约占医院外获得性肺炎的半数以上。

12.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肺实质坏死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由肉芽组织包绕形成脓肿。

13.通气和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两者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15.用力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用力呼出的气量,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

16.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17.变态反应: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敏感反应称为变态反应,为第IV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18.Koch 现象:

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19.通气/血流比例: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总血流量之比(Va/Q),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4L/5L=0.8

20.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机械通气: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21.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病人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

22.心源性哮喘:又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间憋气而惊醒,并被迫坐起,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

23.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 心源性晕厥: 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体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

24.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但不一定同时出现。

25.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律、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26.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病窦综合征: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障碍。

27.肥厚性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阴、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心肌病。

28.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入心室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可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双束等部位。

29.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心脏10s左右病人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30.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施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31.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32.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33.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41.消化性溃疡: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始细胞与幼稚细胞之和<5%。

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h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dernal ulcer,DU)。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70.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多数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过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痛的特点。

抑制正常造血。

42.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

: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感71.慢粒白血病: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染途径有:经中感染和血行传播。其症状为腹痛、腹泻、隆性疾病)。其特点为病程发展缓慢,外周血粒细胞显便秘全身症状和肠外结核表现。

著增多且不成熟,脾明显肿大。

43.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re colitis)

:是一种病因病变主要位于大72.白血病(leukemia)

: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肠的粘膜与粘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粘液脓血便和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器官44.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

弥漫性肝病。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致使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7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由于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凋亡受阻、存活时间延长而大量积聚在骨髓、血液假小叶形成,致使肝内血受累,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低度肝性脑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恶性疾病。

45.肝性脑病(heptic encephalopathy,HE)过去称肝昏迷(hepatic 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74.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 淋巴瘤(lymphoma)

: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75.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正常的止血机制发生障46.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

:是由碍,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主要继发于体内其它部位病。任何原因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减少的结核病。

及其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均可能导致出血。47.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age)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76.血器官的疾病,简称血液病。血液系统疾病:系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

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77.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48.存在而引起得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水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是指胰腺分临床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性水、电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解质代谢紊乱。旧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粉酶增高,重症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

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49.急性胃炎(acute gastrius)

: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起的急性胃粘膜的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胃粘膜充血、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水肿、糜烂和出血。有明显糜烂和出血时又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acuteerosive and hemorrhagenic

78.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gastritis)。50.腹胀:是一种腹部胀满,膨隆的不适感,可由79.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统称为糖尿病病足。

胃肠道积气、积食或积粪、腹水、气腹、腹腔内肿物、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引起,亦可由低钾血钾症所致。80.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本病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表现,不包51.括甲状腺炎或肿瘤,常由于某种原因阻碍甲状腺激素合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成而导致代偿甲状腺肿大。的肾脏损害。

52.81.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或

Basedow病,是一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血压和水肿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临床特点为病程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除甲状腺肿大和高代谢症群长,病情缓慢,最终可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外,尚有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以为指端粗厚等。53.白尿(肾病综合征:是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3.5g/d以上)、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

82.淡漠型甲亢: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眼征、甲状腺肿及高代谢症群均不明显。主要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神志淡漠、乏力、嗜睡、反应迟钝、明显消瘦,54.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有时仅有腹泻、厌食等消化系症状,有时仅表现为原因内肾功能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不明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纤颤,年老者可合并心绞55.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实质进痛、心肌梗塞,则更易与冠心病相混淆。由于长期甲亢行性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基本功能而出现的代谢产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而易发生危象。

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83.葡萄糖耐量异常:是指某些人空腹血糖虽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所需浓度,但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56.尿路感染: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

(140—200mg/dl)之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

处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这些病人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危57.失衡综合症:是指在透析开始1小时或数小时险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后出的以神经、精神系统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常持续一般人群为高。

数小时到24小时后逐渐消失。

84.雷诺现象:指在原发病基础上,手足皮肤出现58.肾小球疾病:是指一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的苍白、紫绀、潮红的三相顺序颜色变化。

及病理表现不尽相同,但病变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

85.段静止时间内,当开始活动时出现的一种关节局部不 晨僵:指病人晨起以前,或病人没有活动的一59.适、不灵便感。

培养菌落计落≥ 真性菌尿:

是指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105/ml,如能排除假阳性则为真性菌尿。

86.风湿性疾病: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如肌肉、肌腱、滑膜、韧带等以内科治疗为主的一组疾60.尿毒症面容: 是指面部肤色常较深且萎黄,病。

有轻度浮肿感。

87.61.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出现的慢性疼痛。风湿: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

(Anemia:

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的临88.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有全身多系统、多种器官损害的症状。SLE床症状。

病人血清具有以抗核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病62.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导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

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少和(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又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89.类风湿关节炎:是对关节功能破坏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侵及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63.:是体内贮存铁缺乏,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贫血。下降。当炎症破坏软骨和骨质时,出现磁的畸形和功能

祝您考试第一名

性言语少。当外界停止刺激后立即进入熟睡。

100.浅昏迷:对针刺或对手压眶上缘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无言语应答,并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101.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一中病因未明、急性发病的周围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耳麻痹,是一种最常见的面神经瘫痪疾病。

10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脑供血突然出现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通常在几分种内达到高峰,持续5—30分钟后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但反复发作。

103.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

104.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狭窄的基础上性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常出现偏瘫、失语。

105.液体、脑栓塞:是由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起血流中断而出现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106.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总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出血、107.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静止性震、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

108.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大脑受累的部位和异常放电扩散的范围,痫性发作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障碍,或兼而有之、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痫性发作。

109.性疾病。重症肌无力:

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常于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110.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指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损害所引起的机体维持平衡和协调不良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部位共济失调可分为三种类型: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脊髓性共济失调。

111.脊髓压迫症:是各种原因的病变引起脊髓或供应脊髓的血管收压所出现的受累脊髓以下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组病症。病症呈进行性发展,最后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横贯性损害和椎管阻塞。

篇7: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8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2.三凹征:见于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吸气时间明显延长。.慢阻肺: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7.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8.原发综合征:结核菌从原发病灶通过淋巴血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称。。。9.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主支气管的病灶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多见。10.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使头部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并有头痛、头昏或眩晕。

11.Horne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Pancoas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压迫臂丛神经可引起同侧肩关节、上肢内侧疼痛和感觉异常,夜间尤甚。

12.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改变的临床综合征。静息时,呼吸室内空气,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13.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DIC和大手术)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14.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臵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15.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16.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期前收缩: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博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致。18.预激综合征(WPW):是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19原发性高血压:指病因末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20..心脏骤停:指原来全身与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21.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22.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23.高血压急症:是指病人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

24.高血压危象:血压在短时间内剧升,收缩压达260mmHg(34.7Kpa)以上,舒张压20mmHg(16Kpa)以上,病人出现头痛,烦燥,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25.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用一特定大小的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26.CVP: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正常值为5-12cmH2O.27.肝硬化:是因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

28.大量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3.5g/1.73m2或者50mg/kg体重。29.自控镇痛(PCA):应用特制泵,连续性输注止痛药,病人可自行控制,采取间歇性投药。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皮下,椎管内。该方式用药灵活,可克服投药的不及时性,降低病人对止痛药的要求,减少病人对止痛药物的总需要量和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增加病人自我照顾和自主能力以及对疼痛控制的能力。

30.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31.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 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32.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

33.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1000ml或循环出血量的20%,临床表现呕血或黑粪,常伴血出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然及病人生命。

34.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且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一组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以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IgG、C3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35.肾病综合征: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2)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3)水肿,(4)高脂血症。

36.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氮质血症,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障碍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37.血液透析:利用弥散对流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弥散是在布朗运动作用下,溶质从半透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最后达到两侧浓度的平衡,同时,它也通过半透膜两侧压力差产生超滤作用来除去肾衰时体内过多的水份。

38.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外周血液中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减少,主要表现进行性贫血、感染和出血。39.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的出血性综合征,其特点是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

40.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并浸润、破坏全身各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表现。41.骨髓移植(BMT):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是指病人在进行骨髓移植前接受超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以最大限度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并抑制其免疫。

42.甲状腺危象:属甲亢恶化的严重表现,与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出现高热(39度以上),脉率快(140-240次/分),常有心房纤颤或扑动。焦虑、烦躁、大汗淋漓、畏食、恶心、呕吐、腹泻,病人大量失水导致虚脱、休克,最终昏迷。

43.甲减: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

4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45.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一代谢疾病,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介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临床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疲乏无力等,常伴发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46.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关节和肾脏损害。

47.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HIV特异性侵犯并损耗辅助T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48.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由言语运动中枢病变引起,为优势半球额下回后端的盖部及三角部皮质受损。病人不能说话,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常用错词,自己也知道,对别人的言语能理解。对书写的东西也能理解,但读出来有困难,也不能流畅地诵读、唱歌,常伴有右上肢为主的轻瘫痪。

篇8:创造力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什么是创造力或者创造性?这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创造力研究的理论建构, 还直接影响到创造力的测评问题。先前已经提到, 在创造力的研究历史上,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定义创造力。根据先前几种研究背景, 我们得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1. 创造力的过程定义。

该概念着眼于创造活动的过程, 其基本论点是认为将一个创造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事物都视为有创造性的, 早期的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还有部分信息加工学派都支持该论点。

2. 创造力的人格定义。

从人格角度界定创造力的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他认为创造力是人们所特有的能力, 跟人格一样, 是一个人特有的统和模式, 所以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创造力人格的问题。

3. 创造力的产品定义。

这一取向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就是能够产生某种新颖、独特而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该定义包括适宜性和新奇性两种特征。个体的创造力一般都是通过进行创造力活动、产生创造性产品得以体现的, 而且产品和活动是易于把握和评价的。因此, 与前两种定义相比, 创造力的产品定义更加客观、可靠。

4. 艾曼贝尔创造力定义。

艾曼贝尔提出了关于创造力的两种互补定义, 即创造力的评定一致性定义和创造力的概念性定义。这两种定义分别用于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框架的建构。创造力的评定一致性定义是指隐含在大多数主观测评方法之下的明确的操作定义。这一定义认为, 一种产品或者活动是否有创造性, 需要有适宜的评定者独立评定。而适宜的评定者是指熟悉产生的产品和活动相关领域的人。

5. 罗兹创造力模型。

心理学家罗兹收集了50多种创造力的定义, 归纳出创造力4P模型。该模型包括人、产品、程序、环境和压力。人主要是探寻创造力高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产品主要是探讨什么样的产品创意高。程序主要是探讨创造力的产生需要什么样的过程。压力和环境主要探讨什么样的压力和环境有利于产生创造力。罗兹将创造力看成是一个包含创造者的人格特质、心理过程、创造的成品、创造者与环境的互动的整体。

上述关于创造力的定义来源于不同研究角度, 但就目前来说罗兹的创造力4P模型是最为心理学界认可和接受的。

二、进化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将自己的进化理论分为自然选择进化理论和性选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的是关于生存问题而进化的适应器。性选择理论解释的是关于繁殖问题而进化的适应器。

1.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的核心概念。选择的根本目的是生存和繁殖。在一个环境中, 拥有某些遗传特征的生物体更能够适应环境, 将会留下更多的后代, 因为这些特征对生存和繁殖很有帮助, 而那些不利于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就会逐渐消失了。

2. 性选择。

性选择理论包括同性竞争和异性选择两个方面。同性竞争是指同一性别之间的竞争, 主要竞争目标在于与异性的交配机会。这样导致生物体在同性竞争中获胜的每一种特征———体型更大、更强壮, 或者运动能力更好等———都将通过胜利者的繁殖活动而传给下一代。异性选择是指如果某一性别的成员认为异性的某些特征正是他们想要的, 那么拥有这些特征的配偶更有可能获得配偶。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 进化的改变之所以会发生, 只不过因为被异性所看重的那些特征遗传给后代频率更高而已。

综合上述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我们认为生物体的某种特征能够遗传下来, 是因为它能够促进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

三、创造力的进化

创造力之所以能够进化下来, 是因为这种特征能够促进生物体的特征的生存和繁殖, 那么人类的创造力是如何起源的呢?

不少研究者通过检验祖先头盖骨的形状和容量变化获得关于早期创造性表现的线索。

最早期的创造力象征是简单的石器工具, 这些工具是由能人创造的, 大约发生在200万年之前 (Leakey, 1971;Bentley, 2004;bunn&Kroll, 1986) 。尽管是非常原始的, 但是他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的突破。随着180万年前直立人的出现, 他们的大脑头盖骨的容量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Aiello, 1996;Ruff et al, 1997) , 这与当时直立人的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应的:出现了任务专一性石器工具, 复杂而又稳定的季节性居所, 信号的协调, 长距离的打猎 (Anton&Swisher, 2004;Cachel&Harris, 1995;Walker&Leakey, 1993) 。不少研究者提出更大的脑容量容许更多的项目在记忆中进行编码, 并且这些项目在记忆中变得更加有条理, 促进了创造性联结, 为自我激发思维和技能的练习和提升铺平了道路。

另一次大脑容量的快速提升, 出现在60万到15万年前的中期到晚期的旧石器时代 (Aiello, 1996;Ruff et al.1997) , 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艺术、科学、政治、宗教还有大概的句法语言。这段时期, 行为现代性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新的大脑部分或者记忆的增加, 而是学会了更复杂的方式来应用记忆, 包括:符号思维, 认知流动, 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内隐思维模式或者外线思维模式进行转化的能力的出现。同样, 元认知能力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可以反映和预测周围的环境。

总体来说, 创造力的进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它伴随着我们人类大脑容量的提升和相应大脑思维的不断转化和升级。

四、创造力的进化原因

心理学家从四个方面来解释创造力的进化, 包括:创造力作为进化拱肩 (Pinker, 1997) ;性选择 (Miller, 2000) ;自然选择 (Fesit, 2001) 。

1. 进化拱肩。

许多形式的创造力提高了个体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但是对于其他创造力形式的表达, 像艺术、音乐, 它们并不是与生存和繁殖息息相关的。Pinker (1997) 认为艺术、音乐、幽默、小说、宗教、政治虽然没有真正的适应性, 但是具有进化拱肩的作用。这些副产品可能有其他目的进化意义, 它们激发我们用新的方式进行感知, 但是并没改善我们的生物适应性。

2. 性选择。

Miller (2000) 认为群体联结所解释的创造力忽视了性选择在修饰创造性行为上所可能扮演的角色。他非常强调性选择在创造力发展上作用, 认为人类许多创造性行为是为了吸引异性。这个观点起源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例如, 雄性孔雀漂亮的尾巴, 它本身对孔雀的生存并没有没有多大意义, 但是它是雌性孔雀在挑选配偶是所参考的主要特质。从这个方面来看, 进化的改变之所以会发生, 只不过是因为被异性所看重的那些特质遗传给后代的频率更高而已。

近年来, Miller (1998;2000a;2000b;2000c;2001;Kaulman et al., 2007) 深入发展了这一理论的视野。他认为性选择要比自然选择在塑造人类最具有区别性的思维方面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这些思维包括:艺术、音乐、运动、跳舞、幽默、友好、领导力等。他主张人类的一些创造性行为是复杂心理适应的结果, 这些创造性行为主要用来吸引异性, 目的是繁殖而不是生存价值。无独有偶, Marek Kohn和Mithen (1999) 也按照了相同的路线, 他们提出“性感手斧理论”。根据这个假设, 性选择压力可能导致促使男性产生对称的手斧, 这可以作为男性在认知、行为、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可靠指示灯。既然手斧被认为是在考古记录中第一次出现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工艺品, 那么这些产品可能是性选择塑造艺术的最初证据 (Gabora, 2008) 。

3. 自然选择。

对于Miller提出的性选择观点, 不少学者持肯定的态度。但是Feist (2001) 认为, Miller太过于关注性选择理论而排除了科学创造力和科技的进化方式。科学创造力和科技的进化是受自然选择压力所驱使的。因此Feist (2001) 主张自然选择压力驱使了创造力科技方面的进化, 例如科学和工程, 而性选择压力驱使了创造力艺术方面的进化, 包括音乐、跳舞、幽默。

此外, Mithen (2006) 提供的一些证据表明, 我们的祖先对于艺术的表现可以看作是一种生存价值, 用来表达情绪、目的、信息和促进合作, 例如祖先的音乐感。因此性选择压力可能不是音乐感产生的主要压力。因此, 他认为自然选择压力才是人类创造力的终极驱使力量, 性选择只是加强了创造力的进化, 扩展了创造力的形式, 使创造力不但有机能作用还有审美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创造力的进化发展到底是源于哪种进化选择方式还有待考究。总体来说, 通过理解人类创造力的进化起源以及进化的原因, 我们对创造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来应用创造力, 使之为我们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家长会下一篇:电影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