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

2024-04-18

护理心理学(共12篇)

篇1:护理心理学

一、术前病人的心理和心理护理

1.术前病人的心理

术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恐惧。病人入院后盼早日手术,安排了手术日后又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当日晚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有多种:

(1)对麻醉的恐惧、焦虑:病人不了解麻醉的方式、作用、耐受性及对机体的负作用,而错误地担心麻醉后还会疼吗?麻醉会不会影响脑子?等等。

(2)害怕手术过程中会疼痛:病人往往会问“我会感到刀割皮肤吗?”、“要是手术一半,麻醉药作用消失怎么办?”等问题。

(3)对死亡的恐惧:外科病人特别是施行大手术者,如开胸手术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癌症手术病人、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等,都害怕自己从此告别世界。

(4)对机体损毁的恐惧、焦虑:这种心理常见于行乳房根治术、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与结肠造瘘术等病人,特别是对年轻病人打击更大。

(5)担心术后会有后遗症,会影响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2.术前病人的心理对术中和术后的影响

有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得快慢有很大的影响。中度焦虑的病人,效果较好,因此类病人对手术带来的疼痛及后果有较现实的心理准备,能及时调整心态,配合治疗,身心恢复较快。严重焦虑者,则高度紧张,不能正确地应对,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对手术及术后产生不利影响。有的甚至使手术无法进行。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得不改期手术。低焦虑或无焦虑者由于对医生过度信赖,过分放心,对术后不可避免的痛苦毫无心理准备,以至于术后无法应对而影响恢复。

3.术前病人的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并对症处理。及时纠正病人的想法,介绍有关麻醉的知识。告诉病人麻醉的效果、麻醉后的肌肤感觉、麻醉效果的测试、麻醉对人的影响,以打消病人对麻醉、麻醉过程中疼痛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的恐惧。介绍手术过程,可请经过手术的病人讲讲感受,以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对一些会对病人形象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的手术,术前需反复与病人交谈,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利害关系,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量避免可预防的后遗症,使其能平静地接受手术及术后带来的一切。

二、术后病人的心理和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首先渴望知道自己真实的手术效果。对手术预后良好的病人,护士要讲清楚,并介绍术后需病人配合的内容,鼓励其战胜疼痛。此类病人一般能很快康复。若术后效果不好者,则意味着其还将在死亡线上,病人刚手术后,躯体上极度痛苦,经不起任何精神刺激,故不宜直接把真情告诉他们,而在其体力恢复后慢慢疏导。对于一些整形手术病人,护士不应疏远病人,不在背后议论,而应更多地给病人关心、照顾。及时了解其缺陷心理,并有针对性给予支持,使其勇敢地面对现实。

篇2:护理心理学

患儿因病住进医院,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恐惧、担心和焦虑不安随时可以发生。而且从生理上来讲,一个人情绪紧张,可使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增高,相继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这对身体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就更加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帮助患儿耐心地适应医院的特殊生活方式。

1.学龄期患儿(6~14岁)此阶段的患儿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懂得了一定的道理,因此对医院的生活能较快适应,他们对于打针吃药已不再恐惧,而往往担心自己的病是否很重,能否治好,能否继续上学,尤其是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孩子,整日忧郁,影响了食欲;一些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对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渴求程度更大。取得患儿的信赖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首要条件,对于因生病住院而情绪低落,从而影响食欲的孩子,要耐心地解释身体健康与饮食的密切关系,同时鼓励他们战胜疾病。来源:考试大

2.学龄前患儿此阶段患儿生活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尤其是独生子女平时衣食住行均由大人安排,依赖性更加突出,自立性较差,入院后很难适应,有的四五岁了还不能自己吃饭,整日哭哭啼啼,尤其怕打针吃药。对此,我们让他们看图片,并给他们讲故事等,做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的随意性和好模仿的特点,让他们像配合治疗较好的大哥哥大姐姐学习,从而取得较好效果。来源:考试大

一些婴儿哭闹时,我们尽可能地抱一抱,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的脸颊、四肢等,除特殊情况如饥饿、大小便等,他会很快停止哭闹。

二、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的技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篇3:护理心理学

1 资料

1.1 我院对调整护理方案前为 (A) 组: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对收治的60岁以上老人骨折患者随机进行病案统计, 其中胫腓骨骨折13例, 腓骨骨折12例, 股骨干骨骨折5例, 作为对照组。

1.2 护理方案调整后为 (B) 组: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骨折手术30例患者, 其中胫腓骨骨折15例, 股骨干骨骨折7例, 股骨胫骨折8例, 随机抽样30例为实验组。

两组的年龄及性别、骨伤部位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管病等病史方面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P>0.05) 。

2 研究方法

2.1 老年骨折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

老年人突然外伤骨折导致躯体活动障碍, 产生精神压力, 有的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 失去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 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 牵扯家庭的精力, 消耗家庭经济。而悲观失望。表现出性情急躁, 紧张焦虑,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拒绝接受护理, 多数老人产生轻重不同的抑郁。加之住院治疗生活环境的改变, 术后骨伤的疼痛影响正常睡眠, 产生性格异常暴躁, 甚至产生攻击性的行为或拒绝治疗方案的实施。这是产生并发症及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

2.2 制定实施心理护理方案

根据乡镇卫生院服务的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和习惯, 从老年的心理共性引入打通沟通渠道, 主动与患者交谈, 耐心倾听患者表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痛苦, 在心理沟通中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 帮助解脱患者的思想负担, 使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亲情感。增强对医院的信任感。

2.3 实验评价指标的确立

(1) 并发症 (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褥疮为主) ; (2) 术后住院时间; (3)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测评。

3 结果

3.1 对照组 (A) 组:

引起并发症的5例, 住院时间为 (18.34±7.45) d, 护理满意度25例。实验组 (B) 组:术后并发症3例, 术后住院时间 (14.67±6.12) d, 护理满意度29例。

3.2 实验组的出现并发症的占统计学方法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由于老年人心理特点, 加之骨折术后卧床因体质虚弱, 易产生急躁、厌烦、自卑等多种心理, 配合治疗是各医院的护理工作的难点, 研究老年心理学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心理护理学是提高老年患者治愈率的重要手段[1,2,3]。

心理沟通能疏导老年骨科患者正确的科学饮食, 提高患者的自身抵抗力。长期卧床的老年骨折患者, 缺乏运动, 食欲减退, 胃肠蠕动减慢, 容易引起便秘。老年人有传统的饮食习惯, 住院治疗对饮食的约束很不习惯, 有的可能产生反感,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 接受食用易消化、高蛋白、高钙质、粗纤维食物, 少食多餐的限制。同时, 对不同病史患者的科学配餐, 防止并发症的诱发, 形成有针对性的科学饮食配餐, 发挥饮食对患者的康复的辅助作用。

心理沟通中能调整术后患者情绪, 减少术后疼痛刺激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导致部分老年血压升高, 对已患有心脏损伤的患者导致左心衰竭, 心肌梗死或脑出血等并发症。为此, 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 发挥家属的配合作用, 打造病室病友良好的氛围, 形成医患, 护患, 患者之间和谐的氛围, 使患者之间互相鼓励, 心情舒畅, 减轻压力, 积极配合治疗, 主动按医师指导进行检测、用药, 减少或避免高血压的诱发。

心理沟通能使患者心情舒畅的积极配合变换体位及功能恢复训练。利用沟通的机会宣传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褥疮及功能恢复训练治疗效果最佳的典型病例。激发患者珍惜生命, 克服困难, 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由被动治疗转为主动配合, 自觉遵守医嘱的要求, 保证每1~2h变换一次体位。自觉配合功能恢复锻炼, 以实现在家属的配合下, 自我完成训练过程。做好心理沟通, 提高患者的认识, 保证每日进行3~6次, 每次10~15min, 达到自主配合康复训练的目的。

实验证明, 改革护理方案后, 并发症由16%对照组并发症占10%, 住院时间平均减少4d,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由83.3%提升到96.6%。为此, 护理人员必须研究老年心理特点, 探讨护理心理学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把护理心理学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 得到患者的全力配合, 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缩短住院时间, 提升医院的声誉。

参考文献

[1]王春英.骨折患者康复期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24 (11) :1027.

[2]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8) :37.

篇4:护理心理学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门诊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02-02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领域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护理人员要根据社会环境、疾病状态、心理、精神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因此,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深入学习。所谓护理心理学就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研究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进行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修养和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护理心理学修养不但能够维持从医人员心理的健康,凝聚护理团队的核心力量,更能够促进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各项医疗工作,提高从医人员工作的效率。

1 护理心理学的定义

护理心理学既是一门护理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又是护理领域的基础学科。其重点研究心理科学在护理当中的作用,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提供解决心理、行为、护理等问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医生认识护理重要作用的渠道。

2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2.1 激发护理人员自信心 护理心理学能够引导护理人员全面的认识工作。很多护理人员片面认为护理就是简单的为患者打针、包扎、拿药等工作,因此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工作上也停滞不前。还有很多护理人员在面对为患者吸痰、翻身、导尿等较累较脏的工作时退避三舍,无法克服自卑的心理。依据现代管理基本原理,管理者可以从具体情况和具体需求充分发挥精神、物质的积极动力,带动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息。对于心理矛盾严重的护理人员,或情绪非常抵触的护理应采取安慰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利用激励理论调整员工的心态,帮助他们建立起强大的信心。

2.2 增强护理人员荣耀感 对于初次进入护理工作的学生,管理人员可以从社会对护士工作的认可方面入手。医院可以开展护理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倡导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先进人物,如南丁格尔等。对医院内的护理典范予以嘉奖,刺激其他同事的上进心。对护士长、护理人员等进行心理教育,倡导大家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信念,普及护理基本职业道德知识。医院还可以通过举行“5.12”国际护士节增加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观看医学界褒奖护理人员的各种录像、会议等,大力宣传国家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教导护理人员充分认识从事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价值,增强护理人员的荣誉感。

2.3 促进医护人员和谐相处 激励理论的公平理论指出,对待下属禁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等方式。在对待一件事情上,倘若二者意见有分歧,可以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但要注意措辞得当。在对方犯错的时候,既要做到尊重对方又要讲清楚错在哪里,怎么改正。对方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应当的鼓励,肯定他的付出,这样对方的心理才会满足。此时指出的不足之处就会轻易的被对方接受。上级对下属的肯定不但能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还会成为下属积极上进的动力。

2.4 提高医护人员整体医学观念 一直以来,医疗和护理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发展的。随着患者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不断变化,医疗与护理也相应的对这些变化进行统一,达到医护相合的效果。护理心理学不但覆盖了护理人员的学习范围,同时也是各个科室医生必须学习的。医生不但要清楚自身治病救人的职责,更应该了解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的重要性。唯有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才能解决病人的痛苦之忧,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的积极指导和安慰相当于此次治疗中的助推剂,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促进生理状态的恢复,最终引导病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5 促进医患关系的建立 在对自身信心不足的患者或一些对治疗存在质疑的患者时,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学等学科的知识对患者加以指导。患者在生理出现病患时,心理也非常焦躁,所以护理人员的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往往会通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帮助,让患者相信医学、相信医院。长期以往,患者对医院、对医务人员的信赖程度也会增强,最终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医患关系。这势必有利于门诊护理对于护理人员和被护理人员的管理。

3 结语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也是门诊护理管理过程中必须参考的学科。管理者对护理心理學的良好运用才能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工作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门诊护理工作当中。在医护关系的建立中,护理心理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护理工作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激发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热情和负责,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建起良好的心理,乐观地对待生理病痛,辅助医生对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尹小红.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第33期.

[2] 夏渝媚.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第20期.

[3] 周鹏,莫宝妹.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第04期.

篇5:护理心理学

1 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衰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加之反复发作易造成心理负担,因此许多患者丧失信心,并对此病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心衰发作而情绪反应敏感。对于此类患者,要热情、耐心地给予护理并加以安慰。为患者讲解心衰的医学知识,如心的起因、治疗、预后等,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对所患疾病有个初步了解,从而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治疗、用药、活动量等。这样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绪镇静、不急躁,从而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及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2 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

来源:考试大

心衰患者自信心的降低和依赖感增强常导致患者需要永久的药物治疗,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起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的护患模式,就是说让患者参与治疗和自我护理。为此要经常听取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和要求,这种模式使患者获得了某些权利,人格也受到了尊重。在护理中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护理,不仅调动了护士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这对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患关系的融洽以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3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巩固疗效果

应让患者家庭成员了解心衰的疾病知识,以便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避免易发作因素,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应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疾病的决心,引导家庭成员给予心衰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心衰的发生。

4 做好情志护理,搞好护患交流来源:考试大

护理人员要耐心聆听患者的讲述,要让其感觉到护士在专心致志地倾听他的诉说,而且是十分认真地对待他的问题。应针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意见给予正确指导和最大限度的满足。护理人员要有计划地使患者与外界保持联系,让其看报、讨论实事,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景和动态,使其相信科学,相信医疗技术。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思想交流,交流时态度要坦诚,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情绪、态度去感染患者,做好护患之间的交流,能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患者处于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真正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

5 给予鼓励保证来源:考试大

篇6:护理心理学试题

文艺汇演暨授帽仪式晚会

和着春潮,伴着夏韵,一年一度的5.12国际护士节又到了。一袭飘然白衣,是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护士-----人间天使,把生命的希望延续,把太阳的温暖播撒„„

为了弘扬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全体护理学生对护理事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作为肇庆医专一大特色专业的护理系,在这崭新的2013年里,将承接历年传统,隆重举办5.12国际护士节晚会!

护士生授帽仪式之神圣庄重,晚会节目之精彩纷呈,领导、老师的深切关注,学校、社会的力量支持„„2013的肇庆医专护理系“5.12国际护士节晚会”是在令人万分期待!在这神圣的节日里,在这属于护理义务人员的日子里,作为护士生的我们怎可以错过属于我们大家的节日?!马上行动,参与进来,留下我们的足迹,收获属于我们最美好的节日回忆吧!

相关安排:

1.晚会主题:待定

2.晚会主要对象:肇庆医专护理系全体师生

3.晚会场次:两场

(分别为以中专护理系为主体的晚会和以大专护理系为主体的晚会)

4.晚会时间:2013年4月中下旬(中专)

2013年5月上旬(大专)

5.晚会地点:肇庆医专端州校区生活楼(饭堂三楼)

肇庆医专护理系学生会

篇7:护理心理学

献血这个群体由于其性别的不同、背景的不同及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其心理状态差别很大。如何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关键是要对每一位献血者做好心理分析。从填写健康征询表入手,对献血者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时间给予适时、适当的心理护理。使每一位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环境里完成献血。现对献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简述如下。 来源:考试大

1  恐惧的心理

恐惧与紧张是第一次献血者最常见的。我们发现并不是文化层次越高对献血的恐惧程度就越小;从性别上看对献血的恐惧程度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上看年轻人高于成年人,这与杨琼芳、胡小华及孙珠丽的报道一致。

1.1  文化程度高者  这个群体对献血的安全、献血对自己身体的影响更多存有疑虑。他们过多的顾虑于采血的环境是否安全,采血的用品材料是否无菌,献血后是否影响健康。针对这个群体我们要在采血前简要地向他们讲解必要的献血常识,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清楚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只会对健康有益。而我们的献血车按要求每天早晚紫外线消毒一次,采血用品均为国家卫字号批准的一次性使用卫生材料。安全可靠。 来源:考试大

1.2  文化程度较低者  这个群体,对献血的恐惧与紧张反而越小。他们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自己身体好,献点血没什么。并没有过多的顾虑和疑虑。其实他们对献血常识知道甚少,他们献血的初衷只是力所能及地做点善事。我们对这个群体,更多的是除讲解献血常识外,还要更多的提示他们献血后应注意的事项。并肯定他们的献血行为是高尚的,也是自身价值的社会体现。

1.3  从性别上我们发现恐惧与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笔者认为,这可能源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女性比男性忍受力较强的缘故。我们要更多的鼓励男性勇敢些,向身边伟大的女性学习。战胜自己,献血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从思想上放松,消除恐惧与紧张,勇敢尝试第一次。

1.4  年轻人的恐惧与紧张高于成年人  笔者认为,年轻人高于成年人可能源于成年人的经历及承受能力。年轻人承受能力较脆弱,而成年人的承受能力较强。对于年轻人我们要侧重于鼓励,提高其自信心。针对这个群体我们要向其讲初次献血的恐惧与紧张也是很正常的。不要有过多的顾虑和疑虑,相信自己能行。为了减轻和消除其恐惧与紧张的心理,我们的医护人员在采血中与其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了血。

2  紧张与不安心理

常见于第一次献血失败的献血者。他们害怕再次献血的失败,针对这种心理,我们要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提高其自信心。

2.1  由于第一次献血过度紧张  我们不要老告诫他不要紧张,那样反而会提示了他,使其更紧张。我们在采血中与其讲一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使他在轻松、友爱的交谈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献血。 来源:考试大

2.2  由于血流速慢带来的烦躁与不安,造成献血失败的  我们要耐心帮其分析原因。流速过慢原因有多种:其一,过度紧张会使血管收缩,特别是冬天;在采血前要注意放松就可以了。其二,血管太细,流速慢;我们要与其讲明,因本人的血管太细流速慢这很正常。其三,平时饮水太少,血液的粘稠度过高都可影响血流速。我们要告知献血者献血前最好适量饮点水。 来源:考试大

2.3  采血不顺,二次进针  造成二次进针的比例是极少见的,只占采血的0.1%。我们力求100%的一次采血率,对于这个群体我们要选采血技术过硬的护士。防止再次出现二次进针。

篇8: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增强患者信任感

护士的形象是病人情绪及心理因素的主要调解者。好的护士形象可使病房造成舒适、明快的气氛,博得病人对护士的信赖。当护士对病人冷淡或由于工作繁忙而显现出不耐烦,表现烦躁时,病人就怀疑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怀疑自身的疾病能否治好,产生各种人为的精神负担和不信任感,担心住此医院是否放心,会不会打错针、发错药等。因此,护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影响着病人身心的痊愈。一名好的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端庄的装的举止和仪表,必须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要有敬业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对事业的忠诚,在自己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使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和丰富。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得到病人的信任,换取病人的健康和幸福。

2 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部表露,是心理沟通的媒介。护士每一种语言表达,都会给病人心理上产生明显的反响。因此,忽视准确掌握言语的交流技巧,恰到好处的与病人进行语言沟通是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

篇9:护理心理学

一、学习护理心理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心理学渗透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各项护理措施中。学习护理心理学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患者信服医护人员、遵守医嘱、配合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良好的护患关系包括:以病人为中心,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对病人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对病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能耐心地解释;善于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患者由于身体的疾患产生消极的心态,甚至对周围的环境有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解除其心理负担,从根本上使医患间从被动沟通变为积极交流,从而促进疾病的好转。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仅承担护理工作,还要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工作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学会同情,减轻患者因为疾病导致的心理负担,促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二、学习护理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护理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表现

患者到医院就诊,从挂号、候诊,经由问诊、化验、透视等检查,到医生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以及本人遵守医嘱接受治疗,是一系列医疗环节构成的医疗过程。在此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活动既有共性的一般患者心理活动,又有由患者自身疾病所产生的特殊心理活动。

护理心理学要求护士在了解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的同时,还应掌握患者的特殊心理表现,针对患者各自的特点,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和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活动,如不安、恐惧、怀疑等,建立积极的心理活动,如愉快情绪、信任、合作等,以改善生理过程,促使早日康复。如糖尿病患者因病程长、并发症多,会出现许多不良心理如内疚、焦虑、多疑、对疗效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对病情恢复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解除紧张焦虑,发掘积极乐观的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患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学习护理心理学帮助病人学会积极暗示,促进早日康复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帮助病人早日康复,积极的心态和暗示对病人的康复大有裨益。国内某研究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给予其中心理干预组的患者和普通患者同样的胰岛素治疗,4周后,干预组的清晨空腹血糖水平下降显著。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糖尿病人血糖水平控制有效。

德国的研究也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潜在的积极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能够从容面对病人的各种焦虑、紧张、压抑的情绪,给予病人亲切的态度、积极的暗示、适当的心理开导和安慰,会产生积极的暗示效应,促使病人病情好转。

四、学习护理心理学有助于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品质修养

护理工作是通过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的工作减除患者的病痛。为此,对待一个失去健康,甚至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必须尊重和体贴他们。护士要耐心倾听其倾诉并协助解决其生活困难,对其病痛要予以同情和安慰,工作要认真负责,发挥精湛熟练的技术,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获得其信赖,增强其安全感。还应经常鼓励患者配合治疗,让患者对恢复健康抱有信心。

护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体贴了解、主动帮助患者。护士应熟练地掌握各科护理技术,掌握相关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洞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沉着准确地处理病人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护士才是守护病人生理和心理双重健康的“以病人为中心”的高素质现代护理人员。

当前,多数国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我们国家对护理心理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心理学越来越体现出重要性。作为培养护理人员主力军的中职卫生学校,更应该重视在教学中推动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的融合,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篇10:护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对护理人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次,体现在为病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护理人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护士是医院工作的主体,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做好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士长的根本职责和任务。因此,在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制定各项工作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人的本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愿望,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人为核心,以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来进行,增加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更加热爱临床护理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尊重护士的人格。人是社会的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且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的付出,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因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经常提醒自己,要尊重护士人格,对护士给予人文关怀。如:在工作中要重视护士的想法;给予护士一定的自主权;让护士有参与感;对护士偶尔出现的工作失误,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教育等。

2、加强关爱和沟通。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主。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要对护士倾注爱心,时刻把护士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护士排忧解难,使护士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彼此关系融洽,就会产生群体增加作用,达到1+1+1>3的效果,这个群体就会产生内聚力;反之,就会产生群体减力作用,使1+1+1<3,这个群体就会产生摩擦力。所以护士长的责任在于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团结友爱和谐的环境氛围。

3、做到公平和公正。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克服偏见,一视同仁,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平衡,给大家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实现护理目标而努力。

4、善于运用激励方法。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善于运用激励方法,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发现护士的优点,给她们机会和空间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所长。

5、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不仅是指挥者,更重要的是要带动一群人,这就需要管理者本身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被领导者信服,从而尊重和服从领导,愿意追随。因此,护士长应把提高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放在首位,其个人的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品德修养、风度仪表、言谈举止等都应起到表率作用。

6、换位思考,增进沟通。要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的管理理念。护士长在平时工作中要多去换位思考,多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感受某些问题。从护士的角度出发,将护士看作朋友,而不是下级;遇事要冷静,处理要得当,在护士面前讲话要用词得当,不要伤害护士的自尊心;在困难面前,要与护士同甘苦、共患难。这样护士才会把你当作贴心人,有话愿意对你讲,有事才能同心协力去完成,工作才会积极主动。

7、合理安排,用人之长。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管理者,要有科学的、发展的眼光,要了解每名护士的特长,在工作中合理安排,做到扬长避短,让每个人都处于最能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为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上,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权利,满足病人的需要,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1、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认识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首先应转变服务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深深扎根于思想观念当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变“病人等我”为“我迎病人”。

2、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及生存期望值的提高,护理人员不仅要满足病人求生存、求健康的需求,还应维护病人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意识到病人个人尊严不能因生命活动力降低而递减,护理工作者有责任帮助病人维护人格尊严。

3、加强沟通,做好健康教育。整体护理作为一种理念,已渗透到临床工作的各个方面。病人的社会经历、文化程度、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应理解和尊重病人,与病人多沟通,了解病人的需要、需求、期望和感受,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和健康教育。

4、重视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摸可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修养,精练技术,不断完善自我,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体现在为病人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中。

篇11:护理心理学人格论文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

1.1积极心理学理念

篇12:护理心理学

1 抢救患者的心理护理

1.1 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急诊患者中,大多数是因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外伤患者,且多有伤口和出血,使患者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例如:患者,男,34岁,骑自行车时摔伤右大腿,伤口大小约9cm×6cm,深达骨膜。由于出血过多,患者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呻吟不止,患者及家属都非常紧张着急。来急诊室后,我们嘱咐患者不要直视伤口,以免增加恐惧心理,迅速输液、输血、给氧和清创止血。在以上操作治疗中,我们始终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并主动和患者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创口手术很顺利。与此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使患者同家属见面,同时也要注意安慰家属,要求家属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悲伤、焦急、埋怨的表情和态度,对有纠纷因素在内的患者,除了抢救治疗之外,我们还要主动承担调解义务,要求双方都不要夸大或隐藏病情,应实事求是,同时说明夸大或隐藏病情的危害,这也给患者及早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条件。

1.2 服毒患者的心理护理 (1)自服者(轻生心理)都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属因素,如失去家庭温暖、吵架、失恋、高考落榜等。例如:患者,男,15岁,因父亲工伤死亡,母亲改嫁,同祖母、叔父一起生活,常遭叔父打骂而忧郁自卑,认为自杀可以解脱苦恼,自服农药被急诊送入院。对这类患者,除了从治疗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养好身体、度过难关外,还应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并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如《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争取早日自立。服毒的患者多数处于狭隘心理状态,心理变化极为复杂,当毒性发作时,又多具有后悔心理,来急诊室就诊时,因碍于面子,故意与医护人员不合作。此时若不做好心理护理,很难取得患者配合,抢救就很难奏效,甚至因此失去有利抢救时间,造成死亡。若能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开导,患者多能有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用温和体贴同情的语言去感化患者,不能用刺激性话语,要使患者真正体会到医务人员在为抢救其生命而尽心尽职地工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过,这类患者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家属的安慰,因此做好家属的说服工作尤为重要。(2)误服者多具有焦虑、担心、害怕的心理,此时,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所服药物的毒性反应,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不至于在某种毒性突然发生时感到恐慌,并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正常的口服洗胃,若剂量大、病情重者应插管洗胃。

2 急诊患者的常规心理护理

2.1 就诊时的心理护理 急诊护士最先接待患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故而首先要求护士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大方朴素,工作热情和蔼,举止稳重,使患者一踏进急诊室就有一种平静的心理,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诉说病情时要认真聆听,不要东张西望,不要随意插话,同时仔细分析,尽量做到诊断准确,缩短不必要的转诊时间。另外,一切手续要求简单,使患者产生一种轻便感。

上一篇:素问异法方宜论文言文下一篇:18将相和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