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2024-05-03

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共14篇)

篇1: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雏鹰展翅 翱翔天空 快乐运动 勇攀高峰

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10月16日上午,石道乡第四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以“亲近自然、体验快乐”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目的地为档阳山。活动开始前,学校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安全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校长李占国为总指挥的“安全应急总指挥部”,各年级带队领导、安全员老师及校医为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全面负责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指导工作。活动开始前,学校又做了专门的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们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切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孩子们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有老师带队领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庙宇。档阳山山路崎岖,而且是单行道,只能容一人通过,考虑到安全问题,本次实践活动只有六年级学生去登了档阳山。登山途中,有几个孩子体力较差,中途想要放弃,但是为了不留下遗憾,全班学生手拉手、同心协力终于登上了档阳山。登山使大家都很劳累,但也都很高兴。我们相信在这方淳朴的山水之间,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在回校的路上,同学们一直在激烈地讨论着路上发生的所见所闻,同学们一致认为,本次社会实践,是同学们不可多得的一次丰富的精神大餐,不仅使同学们巩固和学习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留的一身正气,带走两袖清风

篇2: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顽强意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0月23日,我们参加了中国狮子联会举办“三届打工子弟兴趣运动会”比赛项目分个人、团体两个大项十多个小项,个人项目有男、女一分钟跳绳、三分钟跳长绳、投沙包、三分钟踢毽、立定跳远、小学男、女50米跑、50*4混合接力、团体项目: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等本次运动会参加学校40多所,人数达到上千人。

比赛的同学非常投入,观看的同学热情高涨,加油声此起彼伏。此次活动把学生单纯的体育竞技转换成了游戏的形式,多了一份趣味,多了一份童真。让孩子体验运动的快乐,竞争的乐趣、参与的欣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及协作精神,激发孩子的运动潜能。在活跃身心的同时,展现了小学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发扬了同学们团结协作、刻苦耐劳思想品质。

最后我校的樊华同学获得小学低年级组50米跑的第二名,曹静同学获得高年级组的50米跑第二名,张欣悦同学获得高年级组的立定跳远第二名,最后我校又获得了50*4混合接力的第二名和本次运动会的“最佳组织奖”。

篇3: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关键词:课余文化生活,人文素质,综合素质

199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大学开始纷纷扩招, 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变化满足了当时中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但是随着人才需求不断的变化, 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大量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人才。而中国的高校扩招增多的仅仅是学生的数量, 在管理上仍处于扩招前的水平, 加上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增多, 这加重了高校对学生管理上和专业技能教授上的负担, 而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只能是有心无力。课余时间正是大学中除课堂以外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文化生活, 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从而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作为一所财经类本科院校, 我院十分重视对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管理和引导, 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以期通过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就如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提高其人文素质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期能够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现状及其分析

1. 相当多的学生课余生活的安排处于盲目和随大

流的状态, 他们不知道怎样科学地合理地安排课余闲暇时间。我国的高中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 在这种唯高分是优的教育体制下, 除了课堂外, 在课余时间里学生也仍然要不断地看书学习, 而其它的一切都不需要自己考虑, 早已有人安排好了。久而久之, 他们慢慢地养成了凡事依靠别人的习惯。而进入大学后, 突然需要独立生活, 自己要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 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以致于对课余生活的安排只能盲目跟风, 随大流, 浪费了宝贵的课余时间。

2. 课余文化生活的形式比较单一, 不合理地利用电脑网络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媒体, 网络对我们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我们的年轻的一代。大部分学生只要条件允许都在宿舍配置了电脑, 并且连上了网线。可是当我们对宿舍电脑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 男生多玩网络游戏, 女生多看片和聊天, 部分学生常浏览各类网站, 增加知识量, 少部分学生练习技能。他们课余或晚上回到宿舍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 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减少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惰于参加体育运动和校园活动。电脑网络的应用在某些程度上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 影响了学生科学地合理地安排课余生活。

3. 学生缺乏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任何活动都无兴趣。

比如:集邮或摄影、书画活动、练习电脑操作、学外语、勤工助学、社会工作、写文章投稿、社会调查等。参加这些活动的大学生, 不仅人数少, 而且呈现出“越是高年级的学生, 参与者越少”的态势。为了丰富校园生活, 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 学院组织各项活动, 提供各类条件和资源, 但未能达到普遍利用的效果, 如学校组织的各类讲座很少有人自愿去听, 学院组织的演讲比赛报名学生不多, 等等。

4. 学校对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组织和引导不够, 认为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

由于近年来学校扩招人数增幅较大, 而有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人员数量有限, 因而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任务就显得比较繁重, 这使得学校在课余文化生活的组织和引导工作上只能是有心无力。而对于目前学生人数突然增多, 学校各项事务都还没有及时跟上的情况下,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不出问题, 至于学生课余生活上, 只要不出安全问题, 不出现意外情况, 就算基本完成任务了。

5. 部分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监控能力差, 有目标, 有危机意识, 但无实际行动。

刚刚经历了紧张高考的学生, 进入大学后, 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 没有了高中的紧张的气氛和环境, 于是有些学生开始放纵自己, 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在思想上不努力提高自己, 甚至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也是由着自己性子, 只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对于其它一些对身心健康有帮助的、对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有帮助的活动则不闻不问。即使部分学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也制定了相应的目标, 可是由于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能力差, 缺乏实际的行动, 导致课余时间没有科学地合理地利用起来。

二、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

1.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组织和引导。

进入大学, 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再像高中那么明确了, 生活上也没有家人照顾, 又加上没有人约束自己, 很多学生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课余时间里, 没有了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 这些变化, 使很多学生变得无所适从。如果学校能多组织各种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活动, 比如开办一些讲座, 开展一些竞赛, 展出一些作品, 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和协会, 等等。学校应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 培养兴趣爱好, 并且加入到这类活动的组织中去, 这样学生就既兼顾学习了各种知识, 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了眼界;同时又融入了团体, 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培养了团队精神, 提高了人文素质。

我院这些年来非常重视对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引导, 不断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到我校开展讲座, 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同时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竞赛, 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包括与经济相关的, 与社会相关的, 与文艺和体育相关的, 与自然科学相关的, 等等。我院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类型的协会, 让学生加入到这些活动的团体中去, 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我院的这些举措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气氛, 提高了他们参与课余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2. 改善校园环境, 加强硬件建设, 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校园内随处可见各种思想不健康的宣传单和海报, 学校内外各种营业场所混乱, 学校又缺乏可供学生课余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实施, 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就会导致学生下课后无处可去, 无活动可参加, 甚至都无法满足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这两年我院在购置了一批电脑, 建设了一些机房, 添置了一批体育设备, 修建了一些室内和室外的体育运动场所, 同时面向学生开放了各种实验室和文化活动场所, 让学生课余时间在校园内有地方可去, 有活动可参加。并且在校内外, 我院还联合各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了整治, 如禁止在校园内张贴各式海报和宣传单, 肃清了一些不健康的和环境混乱的活动场所, 等等,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 动员一些爱好课余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 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 活跃校园气氛。

与学校的作用相比, 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可小觑。我们可动员一部分学生加入到这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中去, 利用小部分学生带动大多数学生, 使校园气氛活跃起来, 让大多数的学生都体会到各种课余文化活动的乐趣, 增加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我院学生会组织部和生活部的学生, 在课余时间就经常组织一部分学生到各种活动场所, 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寝室, 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学校课余文化活动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了。

4. 加强对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管理, 坚决抵制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 督促他们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学校数万学生中, 不排除一小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甚至行为。这时就需要学生管理人员多与学生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 纠正他们的不良思想, 督促他们改正错误、端正思想、约束行为,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

我院在学生管理上一直比较严格, 制定了辅导员定时下寝、及时报告制度, 目的就是让辅导员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帮助思想上较落后的同学。同时我院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定和惩罚措施, 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错误, 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帮助他们端正思想,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

5. 加强学校内外的互动, 让学生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接触社会。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提升就业的机率。

我院积极联系了社会上一些企业和活动组织, 扩展了学生课余活动的空间。不少学生利用这样的机会, 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接触社会, 这样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 还提高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而且提高了专业素养, 更培养了良好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林海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高教探索, 2007, (6) .

篇4: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在对学校办学目标、校内外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估以及对干部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学校从全体学生和住宿生两个维度确定了必修、选修两大类校本课程,内容包括德育、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

针对全体学生的校本课程。一是开设了必修课程,包括《良好礼仪伴终生》和《经典阅读》等6门课程。《良好礼仪伴终生》由1-6年级班主任负责组织上课和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传授与训练。《经典阅读》通过校园有声阅读、专项阅读、拓展阅读、系统阅读的方式,使学生领会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学校增购了10余万元的儿童读物,为各班配置了图书柜。二是开设了21门选修课程,多数利用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实施。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组、建组,开展学习。学校每学期投入相应资金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针对住宿生的校本课程。一是开设了必修课,包括《一日健康生活》和《有声阅读》。《一日健康生活》主要以住宿生的一日生活为主线,使学生在饮食、睡眠、活动、交往等各环节懂得如何去做,达到知行统一,由生活指导教师负责;《有声阅读》是由语文教师将阅读内容配乐录制,在学生睡前和早起后播放。二是开设选修课,鼓励学生在每天的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课程。

近几年,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基于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干部教师的课程观,提高了干部教师的课程研发和实施能力。

首先,学校更新了干部教师的课程观。一是转变教师对教材的狭义理解,建立课程观念,使教师理解了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就是为育人的全面性服务的,对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大有裨益。二是变被动“教教材”为主动“用教材”。三是教师由课程的“使用者”变为课程的“主人”,敢于研究课程和领导课程。

其次,学校提高了干部教师的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一是教师的调研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改变了过去只是使用教材、教教材的“教书匠”角色,而是向“研究者”转变。二是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干部教师学习了校本课程的概念、开发经验等,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行动研究中,我们将过去习以为常的升旗、课间操、跑步等活动全部课程化,目标更加清晰,效果更好。四是课题研究促进了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3名教师成长为县级骨干教师。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弥补了山区学校课程资源缺乏、学生素养发展单一的不足,学生在习惯养成、知识掌握、动手实践、艺术启蒙、科技创造等各方面有了发展机会,尤其是习惯养成方面,得到县教委的表彰奖励。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300余名住宿生的在校生活,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培养,素质全面发展。过去,住宿生课余无事可干,自由散漫;现在,他们既参与全校的课程学习,又有了属于自己的10余种校本课程,一日生活习惯得到培养,运动、艺术、动手等兴趣得到发展。学校真正成为了住宿生的学园、家园、乐园,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课题研究也促进了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提出美育特色,即艺术之美、运动之美、军风之美。学生在民乐、剪纸、书法、美术等比赛中多次获得市、县级奖,其中民乐团首次参加县级比赛获得三等奖;在太极剑、太极拳比赛中获得市级二、三等奖;几年来在县运会上均获得总分三、四名的好成绩;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少年军校,被确定为北京市乡村校外活动站。我校将深入研究,争取在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评价等方面有新进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5: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一、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保卫处

协办单位: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团委

二、参与对象、比赛内容及要求

1、参与对象:中山大学在校学生

2、作品内容需与校园环境相互协调,突出“安全”、“警示”

3、相关要求:作品内容需与校园环境相互协调,突出“安全”、“警示”。

4、作品形式及要求

①标语字体大小为7cm×7cm,小字为2cm×2cm。文字描述必须切合高校安全警示用语,画面与校园环境相协调。

②海报,尺寸规格为58cm×78cm,四周留2cm白边。

③文件模式必须是CMYK

④印刷像素要求300DPI以上

⑤文件保存格式必须是TIFF

⑥所有获奖作品的使用权归主办单位永久无偿使用

三、评分细则

①创新好,构思新颖,整体效果佳(30分)

②美工好,色彩搭配合理(20分)

③作品突出某个主题,能很好启发观众,引起共鸣(30分)

④醒目,能起到温馨提示的作用(20分)

四、奖项设置:分设最佳人气奖、最具创意奖、最佳视觉奖、最佳标语奖及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入围奖20名。

奖励方式:

一等奖:奖金500元并授予荣誉证书;

二等奖:奖金300元并授予荣誉证书;

三等奖:奖金200元并授予荣誉证书;

入围奖:奖金50元并授予荣誉证书

最佳人气奖、最具创意奖、最佳视觉奖、最佳标语奖:授予荣誉证书;

五、本次活动评分细则公开,体现出活动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活动联系人:姜梦***(短号626784)QQ:464288487 涂亚兰***(短号626808)QQ:787005250

海报设计参考主题:

1.防患未然 避免灾害

冷静处事莫惊慌。

安全门、疏散通道要畅通。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2.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要做到“五自”:自知、自信、自尊、自爱和自控。

化压力为动力,丢掉心理包袱,轻装追自己的人生目标

自杀是“卑贱的勇敢”

3.安全出行平安返校

乘坐合法、守规的车辆。

注意文明礼貌,谦和礼让。

安全源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4.提高警惕 谨防盗窃

集体防范,才能有效防盗

加强自身修养,遵纪守法

去除虚荣心,珍惜美好前途

5.小心谨慎 预防诈骗

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切忌贪小便宜

请慎重交友,忌感情用事

6.保护生命安全 预防交通事故

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7.病从口入 严防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保障生命安全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8.化解暴力冲突 构建和谐校园

不要妄自尊大,恃强凌弱

为人谦虚,说话客气

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

9.洁身自好 远离“黄赌毒”

“黄赌毒”传播疾病,危害健康

“黄赌毒”诱发犯罪,祸国殃民

“黄赌毒”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10.文明上网 防患未然

遵守相关法规,文明参与网上发言和讨论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技能 健全身心素质,恪守网络道德

11.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大学生为维护国家安全负有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的义务 大学生为维护国家安全负有保守国家安全工作秘密的义务

12.建设和谐校园 共创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3.消除隐患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准在寝室内乱拉乱接电线

不准在寝室内使用大功率电器

14.生命至上 隐患必除

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全力排查安全隐患

15.校园安全 从我做起

关注校园安全,防范从我做起

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操是预防犯罪的道德保障

构建个人健康心理体系是预防犯罪的心理保障

16.增强防患意识 共创和谐校园

整洁环境,小心处理易燃物品

狠抓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

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规范消防行为

17.让校园远离灾害 让学生安全成长

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

减少灾害 利国利民

防灾减灾 重在行动 贵在坚持

18.传播防灾文化 共创人类文明

落实减灾责任,加强减灾教育

减轻灾害 共创和谐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19.记住119,发生火灾好扑救

消防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火警电话119,该出手时就出手

贼偷一半,火烧精光

20.火灾不难防 重在守规章

增强防火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出门无牵挂,先把火源查

学一分消防知识,多十分平安保障

21.多一份预防 少一份伤亡

以人为本,平安为先,加快建设平安校园 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2.心情烦恼不糊涂 莫将生命留遗憾

金钱有价,生命无价

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23.学校应急管理 分分秒秒伴你

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24.预防突发事件 保障公共安全

措施到位校园安全有保障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全面排除安全隐患 安全有序, 遵守规章

25.加强安全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

路无规不畅,国无法不宁

把握好今天的安全工作,就拥有明天的和谐校园

26.同撑应急保护伞 共筑事故防火墙

安全投入保证及时到位事故预防做到准确超前 反思事故教训教训入心人人警惕

管理靠制度制度在落实

27.安全意识在心中 和谐平安在校园

隐患不除,危机四伏

避免事后痛心疾首,只有事前预防严守 智者防患于前,愚者灭灾于后

28.安全管理无小事 粗心大意误大事

预防为主 教育在先 注重实践 狠抓落实 措施到位, 校园安全有保障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全面排除安全隐患

29.安全防火利万家 预防为主靠大家

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

走廊通道畅通无阻是每个人的责任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0.有备才无患平安常相伴

环境隐患不除,危机四伏

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篇6:为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让全所职工在紧张工作之余身心得到放松,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和谐文明工作氛围,同时也为加强各专业室之间的联谊。促进员工之间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经研所分工会举办职工棋牌比赛。比赛分、“象棋”、“跳棋”、“扑克”三个比赛项目。希望全体参赛选手充分发挥竞技水平,赛出成绩,赛出友谊。我宣布经研所棋牌比赛现在开始。

篇7: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为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健康、文明、充实的生活氛围,公司企划宣传部组织集团总公司、都市花园分店在集团总部活动室开展电影放映活动周。电影周活动首期放映时间暂定为本月16日(星期六)18:00点。

集团企划宣传部将于未来十周之内陆续为员工播放不同类型的经典影片。同时,将会在集团活动室宣传栏处提前贴出下周六将要播放的影片海报。首期放映的备选影片已经张贴在活动室宣传栏,员工可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投票,也可填写张贴影片之外的电影,得票数最多的影片当选为首期放映的电影。

篇8: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1 在发展党员时发现的一些问题

1.1 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的问题

1.1.1 对党的知识缺少学习和思考, 入党动机不明确。

通过学生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以及与学生的谈话, 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并不明确。在递交入党申请书时, 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 不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未认清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学生中很多人对党的知识和历程缺少系统学习和深刻思考, 对党的理论学习的不深不透, 对党缺乏理性认识。以致在入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 经不起考验, 从此反映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的不成熟、不严谨。只有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怀有坚定的信念, 愿意为党的最终目标奋斗终生, 才能产生正确的入党动机。

1.1.2 入党动机愈功利化。

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 绝大多数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 以服务同学、奉献社会为目标, 进行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建设。然而, 随着与社会、生活的接触增加, 各种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功利主义的色彩愈加明显, 导致了少数学生入党动机的偏移。

1.2 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问题

1.2.1 党建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民办高校从事党建工作的专职人员少, 特别在基层的学生党支部中, 多数是由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兼任。辅导员要面对两、三百学生的思想、生活管理等问题, 加上日常繁杂的行政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开展。组织生活需要辅导员沉下心, 花时间去精心计划、组织、指导、考核和监督, 两者之间存在时间上的矛盾。

1.2.2 民办高校特殊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和党员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近年来, 高职教育以“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的定位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学生, 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有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然而民办高校的学制通常只有三年, 按照党员发展的机制和程序要求, 一般学生党员发展都在二年级。这种时间上的一短一长, 对学生党员发展后的教育管理和组织生活的参加造成了种种困难。同时, 在校发展的党员学生转正后一般在大三, 紧接着就面临毕业, 本科院校常用的老生党员带新生党员做法基本无法实施。

1.2.3 缺乏实效性, 流于形式。

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 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没有通过有效的实际行动来证实, 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完善性也有待加强。一是当前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较单一, 缺乏创造性, 缺乏吸引力和认可度。学生党支部虽然坚持定期召开党会, 但内容常常是发展党员或者是传达党内文件, 很少有其他的形式。一般的组织生活不是发展新党员就是学习党内文件, 尤其是学习党内文件这一形式, 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密切。不但难以体现党支部对学生党员思想进步的影响, 而且显得枯燥乏味, 打击学生党员们的积极性。甚至党员们会误认为组织生活是一种形式, 不利于党组织的发展。二是组织生活目标不明确, 党支部对组织生活缺乏重视。有些党支部平时没有科学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 没有明确每个学期的工作要点和目标, 导致了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常常脱离实际。目标不明确的组织生活会缺乏实际意义, 对党员们没有吸引力, 也容易让人误解党支部, 认为其对组织生活不重视, 从而打击党员们参与的兴趣, 使党员们对党组织的先进性失去信心。久而久之, 学生党员会对它不以为然, 参加意愿不强烈, 纪律性不强。

2 从组织生活的改革入手, 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2.1 通过党校教育, 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

2.1.1 了解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转功利化为合理化

了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真实状况, 帮助他们建立和端正入党动机, 是高校党组织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党课培训期间, 通过阅读思想汇报、与学生谈话、走访学生宿舍等方式, 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价值观新旧交替、此消彼长时期, 部分学生的政治观念淡化,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只有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能把握好党校教育的重点, 确定好教育的正确方向, 制定标准, 有效、顺利地开展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端正入党动机, 是党在思想上保证共产主义事业代代相承并最终实现的战略要求。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持“热情鼓励, 正确引导”的态度, 现实地、辩证地、发展地去看待和分析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 通过党校教育帮助学生党员端正入党动机。改革发展的今天, 社会正处在重大的转型期,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 我们应从这个客观现实来分析他们的思想。不能用一个个的条条框框去套, 更不能全盘否定。通过近期的一些重大事件, 我们要重新看待80后、90后。从他们不太正确的思想中发现和引导出合理的成分, 如入党对就业有帮助, 党章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具体事件也有指导作用。

2.1.2 增强党校教育的吸引力

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各种问题, 我们的教育引导如果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和针对性, 模式空泛、单一、呆板, 不能为大学生释疑解惑, 也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精神迷茫, 更不用说使其形成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因此, 我们的党校教育从工作方式到教育资源都要不断优化。

首先, 从新生入学就将党校教育融入其中, 把工作做在前面。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党建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 把引导教育工作做在前面。结合新生入学教育, 提前开展党建知识教育,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增加党建知识教育内容。

其次, 党校教育中的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因为每个年级、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每个大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一些学生消极的、被动的, 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入党动机, 必将影响到个体对说服教育的接受程度。党组织在讲授党课时, 必须了解和关注影响说服教育效果的各个因素, 力求说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学生的立场出发, 想其所想, 努力预测、降低或去除造成学生不良反应方式的可能性。不但为学生答疑解惑, 而且能给学生积极的引导。

再次, 说服教育要循序渐进。当前形势下一些学生的入党态度中表露出一些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不应有的错误认识与做法, 这是可以理解的, 关键是党组织要耐心地摆事实, 讲道理, 给予多方面的、耐心的和渐进的指导。即便其中一些学生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入党, 也要继续关注和培养, 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绝不能拒之门外。因为他们走上社会后, 可能由于在学校受到过细致的培养教育而成为贡献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人才。

最后亦是最重要的, 整合教师资源, 加强质量考核。由于民办高校的基层党务干部的流动性很大, 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参次不齐。而教育工作者的特性是使学生改变观点态度的重要因素, 所以党组织必须加强师资培养, 将优质师资配置到思政和党课岗位上, 杜绝滥竽充数。同时, 加强教学质量的考核和督查, 促使教师自觉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改进教学方法, 为人师表, 提高自己在思政教育和党课中的影响力。

2.2 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2.2.1 把支部分解成小组, 让学生党员从被动变主动

在民办高校学生支部组织生活中, 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摆脱被参加组织生活的形式逻辑?就是改变组织生活的开展形式。将支部党员根据情况分成几个党小组, 分别召开组织生活会, 这样可以促使党员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充分地调动党员们的积极性。另外, 由于学生党员们来自不同的年级或不同的班级, 群体大, 相互缺乏了解, 沟通存在困难, 互动少, 导致党组织生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以在组织生活中开展小组工作, 透过小组, 促使组员彼此建立关系, 通过彼此沟通、交流、分享、支持、教育等小组动力, 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通过开展小组工作, 让每个党员参与其中, 使党员们认识自我, 认识彼此。只有支部中的党员们相互熟悉相互了解才能使其更好地提出建议, 更好地开展党员组织生活。

2.2.2 实事求是———学生党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核心体现

实事求是是增强组织生活实效性的基础。党组织要加强调查研究, 了解党员们当前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喜欢的组织生活形式是什么, 以及希望从党组织生活中获得什么等等。根据调查研究, 党支部才能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党组织生活。高校学生党支部应根据其成员的特殊性, 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开展组织生活。如此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 不再流于形式, 走过场。组织生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党员的心里, 才能让学生党员从感情上信任组织, 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2.2.3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

创新是新时代青年必须具备的时代特征, 学生党员更应该发挥出这种时代气息, 随时代一起进步, 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是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实效性的关键。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丰富组织生活内容。组织生活应当致力于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 应加大组织生活的内容覆盖面, 例如国家的安全稳定, 上级文件和政治时事资料的学习, 经济法律常识的点滴灌输, 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 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则的探讨等内容。同时, 结合我院开设的“工商讲堂”系列讲座, 改革过去集中学习 (或开会) 的形式, 引入学术研讨、社会调查、探讨校园热点。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 以激起学生党员参与党的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校园内和社区外社会实践、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志愿服务等活动, 把组织生活搬到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开展社区服务和与社区党支部进行共建, 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让组织生活走进课堂, 走进校园, 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可以开展类似“校风学风建设月”的主题活动, 倡导“讲学习、守校纪、树新风”, 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摘要: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生活应当致力于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笔者系民办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 根据日常的工作, 从如何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出一些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党性

参考文献

[1]马艳.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J].价值工程, 2011 (05) .

[2]朱莉.新时期下延安精神在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价值与实现[J].价值工程, 2012 (03) .

篇9:规范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

一、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优美的校园环境,宁静的地理位置,精巧的校园布局,雅致的装饰,整洁的活动地面,宽敞明亮的教室,美丽清香的鲜花……能给师生带来愉快,带来活力和希望,带来美丽的意境。学生乐在其中必须会学在其中,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上进。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创设赏心悦目的优美环境,强化为国攻读的浓郁气氛。进入校门,一座4层教学楼,座北朝南,显得雄伟壮观。主楼正中悬挂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西楼楼顶8个红色大字:“乐学、进取、创优、争先”这是我校的校训;东面写着:“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这是我校的办学目标,操场建起了美观大方的旗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围墙两侧“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光彩夺目;教学楼前的四个花圃繁花似锦,四季皆春。构成了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创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优美而又有意义的氛围中,师生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

校园人际环境由学校领导、教师、职工、学生之间相互关系构成的。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不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中烦闷、压抑。一所学校的领导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互相理解、团结、帮助,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我校领导对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十分重视,要求学校行政人员对人处事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全体教师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力住一处使,团结一致,精神振奋,为我校早日跨入先进学校而努力奋斗。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一所学校如果有健全设施和活跃的文化活动,那么学生将会不断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充分利用图书室,开展读好书活动,动员学生进入图书室要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体会,进行交流。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早会、广播、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一日常规教育、礼仪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影评、征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召开“学雷锋事迹”报告会,学习“110”争当小交警主题演讲,法律常识讲座,交通法规图片展,“119”自救自护现场表演等;开展争创“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为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举行“走进新世纪”歌咏大会,体操比赛,活泼向上的体育运动会;成立鼓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演讲、科技制作、排球、乒乓球、电脑等校级兴趣小组,开展内容多样、新颖、有味的第二课堂活动,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2)教室布置,是孩子们各显神通的绝佳时机。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不同的名字“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 、“成长的足迹” ……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张扬,梦想在这里起航……

(3)“温馨提示”,是孩子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径。走进校园,你会发现门口的草坪上有着孩子们温馨的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青草如茵。”、“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 学校是我家,洁净靠大家。”……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驻足观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孩子们其实它们也有生命。

四、形成乐学进取的学风

良好的校园学风,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就比较明确,学习态度就端正,学生就能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勤奋好学,认真學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自身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努力攀登理想高峰。我校抓学生学风的做法是:

(1)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每学年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进行奖励。

(2)狠抓行为规范,制定学校一日常规23条,要求学生人人做到。

(3)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天天亮分,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抓两头促中间,全校各个班级你追我赶,形成人人爱学习、守纪律,班班争先进的良好学风。

篇10: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城子中学 王志民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我发言的主题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农村小学如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校园幸福指数”。以下是我个人粗浅的认识,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创造幸福,是创造人的幸福,更是创造社会的幸福。学校是有生命的,应该成为幸福快乐的校园,学生应该在其中获得愉悦感、幸福感。下面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

第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楼外文化合理布局

目前城子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教学和活动两区分开的校园,教学生活区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我校在这个区域的文化建设是这样布局的,当你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名为“托起希望”的雕塑,形似花瓣的两只手在高高地向上托举着一枚进入轨道的卫星,象征着全校师生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精神。雕塑的左侧是新竣工的科技楼,右侧是教学楼,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技楼内微机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画室、实验室一应俱全,教学楼内基本上每班都配备了电子白板,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强有力地硬件保障。教学楼后是一个植物园,走过长长的架廊,便到了一个凉亭,里边有石桌、石凳,学生可以在走廊,亭内看书、聊天。每到夏季,园内芳草鲜美,绿树成荫,各色鲜花点缀其中,又加几块怪石,成了学生业余时间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植物园后面是生活区,建有宿舍楼和餐厅楼,宿舍楼干净整洁,温暖舒适,餐厅更是窗明桌净,饭菜可口,为孩子门的学习做好了后勤保障,校园围墙上或有名言警句或有经典图画,于无形中熏陶着孩子们。

其次,楼内文化内涵深远。

在教学楼内走廊创设“文化墙壁展”,班级环境的布置兼顾共性与个性,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营造积极向上、快乐学习的氛围,让教室、寝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在适当位置张贴学生自己创作的绘画、书法作品等,以增强文化气息,唤起学生的愉悦和思考,使之学习着并幸福着。

我们是这样做的,按教学楼三个楼层分别设计,各层都有自己的文化主题。一楼是明礼,二楼是励志,三楼是勤奋。教学楼一楼一进门厅正对着习惯养成,富有教育意义的警示展板,门厅走廊左右两侧墙壁悬挂长长的展板,左面展板内容是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右面展板内容上边的大字是校训,大字下边自左向右分别是校徽、校歌、校园简介;一楼走廊墙壁是礼仪篇;二楼是励志篇;三楼是勤奋篇。这些文化主题潜移默化地感染、激励着孩子们,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义。各个教室门口都有自己班级的目标、口号、班风、班主任寄语等。走进教室,墙壁上大都是班级文化,形式不一,各具特色,重点凸显了课改方面的内容,如有的专栏里设计:“优秀学习小组、展示明星、质疑明星、最佳小组、光荣榜等等”有的设计个人进步明细表,按日期粘贴小红花、小红星等,学生看到自己天天在进步,天天在获奖,内心深处产生了无比的愉悦和自豪,使他们感到了成长的快乐,这就是一种幸福。

第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要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成长,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活动。校园内丰富的生活活动是学生开展幸福感体验和形成的真正的“精神家园”。

1、我校充分利用了学校校本资源发挥文化阵地的基础作用,坚持每天播出校园广播节目,有时播放学生讲稿,勤勉、励志故事,有时播放校园歌曲等等;坚持上好两操和大课间活动;坚持每周国旗下的讲话和唱好校歌活动。开设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有“书法”、“绘画”、“写作”、“毽球”、“舞蹈”、“器乐”、“篮球、乒乓球”、“跳绳”、“棋类”等多种校本选修课程。其中写作小组自办校刊,我校坐落在城子古城旁边,校刊紧紧围绕城子中学的“城”字寓意而命名。因此小学部的校刊起名为《古城新苗》,中学部的校刊起名为《城翔》,二者校刊名分别寓意着幼小的生命茁壮成长和城子中学腾飞翱翔的含义。

2、积极开展主题团队会、主题班会、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健康心理咨询等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承德好人》、《2013开学第一课》和《2013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等有教育意义和科学知识的影视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从中受到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尤其在墙壁书画展活动中,学生知道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心里有一种成就感,内心会产生无比的愉悦感。所以 要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质量,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到人性之美,使他们感到身心愉快、心理健康。

3、定期开展校园活动,使不同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差异的学生都能感到校园生活的吸引力,留恋校园生活。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登山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个人的才能得到了展示,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幸福生活的指数。

第三、构建新型生本课堂

1至6年级的孩子,更适于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体验学习幸福。随着课堂教学改革 的持续推进,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按照承德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我县教体局教研室的要求,我们小学课堂教学,突显了前置性小研究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播评价的生本教育思想。从小培养学生在快乐与成功中获得智能与智慧、信息与能力,这就是幸福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课堂教学应是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体验学习成功的愉快。如:前一段时间我在本校小学四年级听了一节数学课《烙饼问题》。

1、导语,师:“你们吃过饼吗”?生:“吃过”;师:“看见妈妈烙饼吗”?生:“看过”;师:“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次在平锅里只能烙2张饼,共有3张饼,两面都要烙,烙好一面饼需3分钟,请大家开始自主研究,一共有几种烙法,最快的烙法用几分钟?”然后小组讨论研究,最后全班展讲,可以质疑点评”说完,学生开始研究,从整个过程看,各小组研究的非常认真,自己动手用学具演示,小组讨论气氛特别热烈,说出这样那样的方法。质疑的问题很独特,其中有个学生说:“把两张饼放在一起同时烙,更快?”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最后经过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后由老师点评总结得出了规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思维有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幸福感。

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变听为学、变教为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愉快感,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前置性研究的探索性活动,给他们一定的开放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创设新颖的、巧妙的、有趣味的、针对性强的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或讨论研究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质疑点评、达成共识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由此,形成一种和谐幸福的课堂,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这一切恰恰体现了郭思乐教授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教育,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第四、营造师爱浓郁校园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是他们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教师要以正确而博大的师爱来提升学生的幸福生活指数。

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真心热爱学生

生本教育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放下架子来同我们的学生交谈,在同一高度上让我们的学生少一些 敬畏,多一些信任,把教师当作一个真诚的朋友,无话不说,用我们的真诚的心,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我们宽大的胸怀安抚孩子们的忧伤,使学生在爱心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从而让学生感到幸福的满足。

2、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充分信任学生

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具有民主平等的关系,这两方面是相互统一的。作为一名教师,要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可以使学生体会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心灵上是沟通的,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懂得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产生向上的驱动力。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可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教师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朋友,那样我们的学生会感到是多么的幸福。

3、让寄宿制学校宿舍区成为学生第二个“家”

如今寄宿制小学,学生年龄还小就离开父母住进学校,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跟在家不一样,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尤其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人数居多,他们更加渴望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

学校里,老师就是学生的父母,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在课上,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和表现,在宿舍,随时关注他们的休息,每天都去宿舍嘘寒问暖。低年级小学生的内务生活由高年级大孩子负责帮助叠被褥,搞卫生等等。逢节假日时,领导们陪着孩子一起度过,有的老师把孩子领回家共同庆祝。值班领导和宿管老师定期巡视检查,生病的孩子及时送医院就诊。一点一滴的小事老师们都要关心好,学生们获得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体验到了家的感觉和温馨。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努力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的人文校园,打造一支幸福健康的好老师,积极构建活泼的生本课堂,给学生活动创造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园。用我们的努力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1: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一、丰富校园生活

学校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小学每天下午3:20后、初中每天下午4:00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规范办学行为

公办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任何学校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民办小学和初中不得采用笔试或变相笔试的方式选拔学生。公办、民办中小学不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和实验班,经批准的艺术与体育特色班除外。

公办、民办小学,初中非毕业年级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节假日集体补课。初三年级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可利用周六和不超过寒暑假期三分之一时间,开展提优补差活动,每天时间为半天。

三、不搞有偿家教

教师要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效率。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坚决反对在职教师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严禁在职教师在工作日从事有偿家教,严禁对本校学生从事有偿家教。

为保证本规定实施到位,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强化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市教育局和各市区教育局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本规定执行落实情况。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学校执行课程计划、学生学业负担、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专项督查,通报批评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现象。教育研究部门要加强教学业务指导,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校校长要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校,带领教师自觉执行各项规定。为确保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各学校都要大力开发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各类兴趣活动菜单,全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和体育设施设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各级教

篇1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精神,3月12日下午,我们拓石镇通洞小学组织开展了“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经典诵读比赛。同学们精心准备,用多种诵读方式,不同的肢体语言,慷慨激昂、满怀激情地抒发着对祖国的无限赞美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本次比赛,共有23个比赛题目。《可爱的中国》、《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中国梦》里的一行行诗句令爱国激情在每个师生心头澎湃;《弟子规》、《黄河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经典诗文在学生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朗诵中传承,深深地表达了我校师生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对共同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壮志。

篇13:丰富群众文化共享和谐生活

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文化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政策, 多数群众都抓住了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机遇, 但却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近年来, 国家和全社会逐渐开始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提高人民道德素质、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而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也是全社会进步的关键。群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促进了全社会文明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有计划地培养四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使人民群众在参与文化和谐生活建设的同时,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弘扬真善美。同时,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四)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这对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 鼓励人们群众切实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用文化带动经济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丰富群众文化, 共享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从而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共建共享和谐生活。因此,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一) 加大通俗易懂文艺作品及活动的开展

通俗易懂的文化作品, 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能更加生动、更加亲切地反映出普通人的情感与思维, 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社区、居委会、学校等相关组织机构应时常组织人民群众开展通俗、现代、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比如校园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 充分借助多种条件, 充分挖掘人民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丰富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其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文化生活氛围。

(二)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相关部门应转变发展观念, 深入分析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所具有的意义, 认识到丰富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这是丰富群众文化、共享和谐生活的关键环节。因此只有相关部门加以重视, 才能推动群众文化精神建设的进程。同时, 相关部门应积极采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加大宣传, 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巨大作用, 最终实现预期的效果。

(三) 鼓励群众参与到文化创作中来

文化的发展不能止步不前, 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为充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巨大的创造潜力。因此, 相关组织部门应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创造中来, 增加文化的创造活力, 把从群众中来的文化成果展示到群众中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光添彩, 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三、总结

中国上下五千年, 古老而沧桑, 各民族文化在神州大地上花开朵朵。当今社会, 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对社会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为群众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生活氛围,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冬云.加强公共文化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浅谈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J].剧影月报, 2013 (05) :133-134.

[2]蔡钦.优化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J].大众文艺, 2013 (24) :22.

篇14:开展系列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一、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探索德育新模式

为开展好精神文化建设,每个班级的布置各具特色,美观大方,既有教育性,又有审美性。为探索德育新模式,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创建和谐校园,我校成立了由政治教师、语文教师及班主任组成的伦理道德讲座小组,开展了《弟子规》“经典阅读”等讲座活动,这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的尝试。

二、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

我校充分利用五个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多年来,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每周一升旗、“生命化课堂”月表彰会及重大節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传承文化经典,弘扬民族精神”和“我强国强、我学为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爱我家乡、建我家园”征文比赛、“未来小歌星”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开发校本教材

我校开展了两大课题研究:一是生命化课堂模式改革研究,另一个是生活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申报了2个县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目前正在深入研究中,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外,我校还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我校开发的“三合一”大间操、皮筋舞、经典诵读已成为一大特色。今年我们编排的快板书——安中明天更辉煌,获2012年东辽县文艺汇演一等奖。团委组织参加吉林省2012年“希望林”杯”少儿书画文学作品大赛,有70多人获奖,学校获集体金奖。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和艺术节,更是师生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也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上一篇:深湾夜宿原文翻译下一篇:游玩橘子洲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