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活动策划

2024-05-07

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活动策划(共6篇)

篇1: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活动策划

大专文科基础学院

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

活动计划

组织部门:民事部

活动时间:2013年4月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地域广袤的国度,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曾孕育了极为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每一个民族地区的文化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活动主题:

了解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团结互助。

二、活动简介:

为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大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本学期我部门将举办少数民

族文化交流会。

三、活动目的:

为丰富校园文化,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大家充分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与文化差异,方便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交往,使各民族同学在一起相处的更加轻松、愉快。

四、参加人员:

本次活动由民事部举办,面向所有热爱了解民族文化、热爱团结互助的全院同学。我们真诚的希望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同学都能在本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开拓眼界,丰富自己。并且,还会特别邀请校民事部门的人来参与此活动

五、活动内容:

民族文化图片,视频欣赏

少数民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位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

六、活动时间:2013年4月

七、活动地点:启德楼

在了解和弘扬各民族文化的同时,相信每个人对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相信我们在有着不同民族的背景下,会有着一颗相同的心。

负责人:基文民事部

篇2: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活动策划

策 划 书

外国语学院少数民族团支部

2012年9月20日

“了解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

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少数民族新老生交流会-了解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

二、活动背景

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里,外院迎来了来自祖国各地的2012级的新生们,在他们中间,也不乏来自各个少数民族的同学。因此,在国庆,中秋两节即将到来之际,成立于2011年的外国语学院少数民族团支部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为少数民族同学服务,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各民族团结的职能,决定在国庆节之后在院内展开以“了解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新老生交流会。

三、活动目的和意义

1.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各少数民族的新生们通过与同样是少数民族的学长、学姐们的交流,学习如何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2.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各民族的团结热爱,更好的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活动对象及形式

活动对象主要是12级少数民族新生以及11、12级少数民族学生。此次活动的形式以新老生以及新生间的交流展示为主,同时通过“你来展示,我来猜”的形式来展示少数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地点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通过宣传栏或海报宣传此次活动

2、布置活动场所

3、购置活动所需物品

(二)、活动实施内容

1、主持人首先致开场白。

2、自由发言环节,首先由12级新生开始自我介绍,同时介绍本民族的传统特色与传统文化,有准备的同学还可以通过歌舞等才艺表演展示本民族特色与文化。观看的同学在新生展示完后可以来竞猜是哪个民族的特色,答对者奖励小礼物。

3、再由10级以及11级的同学发表对于12级新生的寄语,分享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收获或是经验教训。

4.提问环节,由12级新生就自己对大学生活的迷惑向10、11级的学姐、学长们提问

5、最后进行集体合影

八、活动注意事项

1、由于活动是在露天场所进行,所以活动参与人员

应遵守工作人员安排,保证此次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2、活动工作人员需要以及参与人员应注意保持会场卫生

九、活动经费预算

篇3: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活动策划

关键词:《西游记》,民族文化交流,跨文化传播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早在18 世纪中叶就被翻译成日文出版,目前,该书已被翻译成英、德、 法、意、俄、韩等十多种文字在海外传播。较之《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它在国内不同民族间的传播被关注的并不多。 事实上,无论是《西游记》原著还是动画片、电视剧,都已被翻译成蒙文、彝文、 锡伯文、哈萨克文、维吾尔文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传播,在国内民族文化交流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新疆地区,由于《西游记》中不少故事所描述的风土人情都与新疆相关,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受众来说更有亲近感,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可以说,《西游记》在新疆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古典小说、文学名著的范畴,它已经成为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通道,成为构建新疆各民族共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一载体,进一步加强国内各民族间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认识,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史,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西游记》在国内少数民族中的传播状况及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我们在新疆喀什、阿克苏、吐鲁番、伊宁、石河子等地面向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受众发放调查问卷700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46 份。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分别为:1.四大名著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受欢迎的程度;2.《西游记》主要人物接受情况;3.对《西游记》改编传播的态度;4.接触《西游记》的媒介;5.对《西游记》内容的接受情况;6.《西游记》的文化认同情况等。下面,本文分两部分分析《西游记》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传播状况及其对民族文化交流的启示。

一、《西游记》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西游记》在新疆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受欢迎程度很高。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大多数少数民族受访者喜欢 《西游记》,人数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9.42%,这个数字是受欢迎程度居第二位的 《水浒传》 (12.82%)的5.4 倍,喜欢《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受访者分别占11.17%和6.59%。《西游记》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受到男女老少的普遍喜爱,有超过半数的人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就接触《西游记》,受众年龄层次从15 岁以下到60 岁以上都有分布。

此外,《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欢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僧的善良、执著,孙悟空的勇敢、智慧,猪八戒的真实、可爱,沙僧的朴实、勤劳在新疆民族受众中得到普遍的认同。这些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已经融入到民族同胞的生活中,例如他们常常将生活中的亲戚朋友与《西游记》中的人物联系起来:本事大有智慧的人常被称作“孙悟空”;纯朴勤劳的人往往被冠以“沙僧”的绰号;善良心软或者话比较多的人则被称为“唐僧”;率真可爱或者比较贪吃的人则被呼为 “猪八戒”(见图一)。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猪八戒形象的接受让人颇感意外, 很多人原以为猪八戒形象可能会是新疆少数民族受众比较讨厌的形象,调查的结果却是猪八戒在新疆少数民族受众中受欢迎的程度排在第二。一些少数民族女性受众表示:猪八戒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应该是好丈夫的典范。猪八戒在新疆少数民族受众中被认为是唐僧师徒四人中具有七情六欲、最有人情味儿、最真实的形象。猪八戒“一味蒙直”的率真性格得到了新疆少数民族受众的认同。

那么,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是否接受借用《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形象担任民族文化交流的形象代言人呢?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你希望有人用《西游记》中的人物编出新的故事吗?调查结果显示,有41.03%的少数民族受访者希望看到用《西游记》中的人物改编出新的故事,表示无所谓的占33.88%,二者加起来比例达到74.91%。

就调查的情况来看,新疆少数民族通过歌曲、小品、情景剧、手机彩铃、微视频等新形式对《西游记》故事进行改编的情况很多,而且很受少数民族群众欢迎,有60.44%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接触过根据《西游记》改编的本民族小品、歌曲等, 另有18.44 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没接触过”,二者加起来比例达到78.88%。

虽然《西游记》的成书与新疆密切相关,两百多年前的蒙古文翻译也诞生在新疆,但真正使《西游记》在新疆普通民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还是当代的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超越语言障碍的影像传播形式。1964 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版的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为《西游记》在当代新疆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1988 年,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全国热播,新疆相关部门在当年就组织开展电视剧《西游记》的翻译、配音工作。1989 年,维语版、哈萨克语版的《西游记》电视剧一经推出,便在新疆少数民族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西游记》人物和故事在新疆家喻户晓。1997 年,新疆电视台对维语版的《西游记》 电视剧重新翻译、配音,再次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掀起《西游记》热。课题组对新疆少数民族受众接触《西游记》的途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通过看电视第一次接触《西游记》的占68.13%,远远超过纸媒(11.17%)(见图二);在接触《西游记》的各种途径中,常看维语版电视剧的占55.13%,汉语版占18.68%,其它民族语言版书籍或电视剧的占12.27%。 由此可见,电视影像在《西游记》及相关文化的普及传播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西游记》中丰富多彩的故事也广为新疆少数民族同胞所熟知,特别是那些与新疆有一定关联的故事。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受访者对“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通天河”、“高老庄”、“三盗芭蕉扇”等精彩故事耳熟能详,对具有新疆地域、民俗背景的故事有较强的亲切感。他们表示,当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常用“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样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征服困难的信心。课题组在与少数民族受访者交流的过程中,一谈起《西游记》中精彩的故事,大家都产生了共鸣,原本因陌生而显得较为沉闷的交流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交谈者之间的距离因为一部大家共同熟悉和喜爱的文艺作品和其中精彩的故事而拉近了。这一现象令课题组深受启发,说明《西游记》故事已经进入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与汉民族文化一样,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这就为我国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认同搭建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对《西游记》的文化认同方面,受访者普遍认为《西游记》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甚至不少受众认为《西游记》中的四大主角具有不同的民族特征,整个取经团队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合体,取经获得成功是各民族团结协作的结果,从《西游记》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接受调查的民族受众普遍以《西游记》而感到自豪,认为《西游记》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西游记》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对民族文化交流的启示

由于语言文字、生活习惯、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新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或者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常会遇到障碍,我们可以依据《西游记》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及其影响力,探索出一些适宜民族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利用影像传播形式,增强民族文化交流的便利性

《西游记》在新疆的影像传播途径可以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存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借助图片、电视、电影等影像形式进行文化传播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理解,传播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进行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影像手段加强交流的便利性,增强传播效果。例如,可以选择促进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选题,制作画册,拍摄主题宣传片、纪录片,打造电视节目,创作电影、电视剧,用艺术化、影像化、有声化的手段进行民族文化传播和交流。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和影视制作理念不断更新的当代, 利用影像手段传播文化内容已经不能停留在报道新闻、单纯宣传的传统模式上。将文化交流内容故事化、娱乐化,选用有影响力的明星、导演,用最新的影像拍摄制作技术,创作出高度艺术性的影像作品,并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方能在高水平影像作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观看影像作品,了解影像内容,从而对所传播的文化交流内容产生了解,受到影响。

除了艺术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影像作品受欢迎之外,真实的记录影像对受众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新疆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多民族共处的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每一天都有很多真实的民族交流故事发生。这些真实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精心虚构的故事更具有代表性,更能打动人心。把这些故事挖掘、制作、传播出来,除了依靠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外,在数码设备普及的今天,普通民众也是重要的“一线工作人员”。为了得到更多真实、鲜活的民族文化交流影像素材,可以建立起一个影像征集与播放的平台,将散落在民间的,用家用相机、手机拍摄的真实影像收集起来,将其传播效力最大化。

(二)发挥“明星”效应,让《西游记》人物做民族文化交流的形象代言人

这是一种“旧瓶装新酒”式的常规途径。所谓“旧瓶”,就是《西游记》中广受欢迎的人物和故事;所谓“新酒”,即新的文化内容和新时期民族文化交流政策等。“旧瓶装新酒”即充分利用《西游记》中的“明星”效应和故事模式,创作全新的艺术作品,传播新的民族文化和当下的民族政策,很好地促进新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这就好比是聘请明星当形象代言人做公益广告。如果要找到各民族都熟悉认可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美誉度,又不带商业色彩的明星来做民族文化交流的形象代言人,《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是最佳人选,《西游记》中这样的“明星”还不只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更何况《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本身就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化交流使者;《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演绎的也是一个个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传奇故事;他们所展现的精神是一种克服艰难险阻完成文化交流使命的伟大情怀。因此,无论外延还是内涵,《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都比较适合担任民族文化交流的形象代言人,充当新时期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让新疆少数民族和汉族民众在《西游记》“明星”效应带动下,拉近距离,加强交流,增进理解。

由于《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在少年儿童中影响力较大, 如果能运用这些元素制作儿童电视节目,编辑儿童读物,传达热爱祖国、民族友爱、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从小跟随孙悟空、猪八戒了解祖国各地和新疆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比单纯利用政策宣传更能产生效果。

(三)用新疆少数民族熟悉的艺术、文化形式改编《西游记》故事,加强新疆少数民族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西游记》传入新疆后深受新疆各民族群众喜爱,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都根据《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创作出了小品、歌曲等新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表现了民族群众对《西游记》的独到理解,往往诙谐生动极有感染力,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西游记》已融入到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中,并且在这方面目前已产生了一些本民族具有影响力的衍生作品和明星演员。

《西游记》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在民族性格、文化心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用新疆少数民族熟悉的艺术形式对《西游记》故事进行改编,消除语言文字障碍,就能增强传播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此外,将《西游记》人物、故事等元素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也是一种可取的文化交流方式。比如,在新疆少数民族喜爱的麦西来甫、广场文化活动以及各地州各类颇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西游记》人物、故事元素,让中华民族经典走进现实文化生活,这样各民族群众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也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交流作用。

篇4:琼台少数民族交流活动纪实

这次来访的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以布农族为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来大陆,但另一些人对海南并不陌生,因为之前琼台两岛已经举办过6次少数民族交流活动。

8月3日下午,雨后的保亭县城格外清新洁净。当参访团队伍进入开幕式主会场时,黎族小伙子吹起了牛角,鸣响了粉枪,黎族姑娘给团员们戴上了象征团圆美满的“槟榔环”,敬上一杯杯山兰美酒,洒下象征吉祥幸福的“圣水”。黎族代表和台湾少数民族代表互赠民族服饰,手牵着手跳起了民族舞蹈。

琼台两岛不仅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上有许多相似性,而且在语言、文化习俗上具有许多相同之处。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现有人口120多万。居住在台湾岛的最早居民是台湾的少数民族,计有阿美、泰雅、布农、排湾等11个民族,总人口将近40万。

琼台两岛少数民族同胞的关系源远流长。据两岸专家从人类学、历史学、遗传学等多个角度考证,海南的黎族与台湾少数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都是发源于浙江河姆渡沿海一带,他们至今仍保留着断发文身、龙蛇崇拜、腰机织布、饭稻羹鱼、贯头衣和筒裙、干栏式建筑等习俗。

2001年10月29日,海南省政府台办、中华民族研究会共同举办了“琼台两岛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周”活动,由此开始了两岛少数民族交流。来自台湾少数民族的48位同胞,和部分两岸史学、民族学专家一起,深入到保亭、五指山、三亚等黎族同胞聚居地,探寻两岸少数民族的渊源。台湾同胞发现,黎族同胞居住的房屋,身着的服饰,婚丧习俗,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工具,乃至相貌和脸上的图纹,与他们几乎一模一样,感到十分亲切。

此后双方你来我往,频繁走动,联系日益紧密。2002年7月,台湾少数民族籍“立委”、亲民党那鲁湾党部主委林春德率团来琼参访;9月,应台湾“原住民文化艺术永续发展协会”邀请,海南省组织“海南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交流团”一行26人赴台演出交流,这是海南省少数民族文艺团体首次赴台。11月21日至27日应海南省台办的邀请,台湾方面组织了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等族的80多位少数民族的头领、学者和艺员来琼开展省亲交流活动。在海南,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参观了海南少数民族博物馆、海南民族织锦工艺研究所等。

台湾少数民族亲情参访团为了这次大陆之行,专门编排了丰富的节目。台湾布农族文化艺术团,将传统的祭祀搬上了舞台。台湾民族歌手吴廷宏的一首《男子大丈夫》和高峰的《好姑娘》,唱出了台湾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的个性。

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从团长林春德到其他团员,在海南几乎都结识了好朋友,或认了兄弟姐妹。泰雅族女歌手吉娃斯·杜岚是“北原山猫”吴廷宏的女儿,去年7月,第一次随父亲到海南演出的吉娃斯,与海南民族师范学校的几位黎族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去年9月,海南民族师范学校演出团赴台交流时,吉娃斯竭尽“地主”之谊,在演出活动之余,带着几位黎族学生游览了台北的名胜古迹。这次得知吉娃斯来海南,几位海南黎族姑娘、小伙,专程赶到保亭与吉娃斯相聚,从保亭送到五指山市,从五指山市送到三亚,几个年轻人难舍难分。

海南岛,这个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许多台商纷纷来海南投资,农业和旅游业是台商投资的重点领域。琼台两岛少数民族同胞在开展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利用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互助合作,以推动两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篇5: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活动策划

流融合与分析

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是一个多民族、多跨境民族

聚居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其中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边疆各跨境

民族间本土共有文化,也是边疆地区跨境文化交流的一部分。通过跨境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的建设,进一步增进边疆地区各民族间的关系,从而为边疆地

区人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本文从边疆多民族聚居区着笔,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个案

研究法等,从跨境民族、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现状(以

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为具体案例)、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特征

等方面研究了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对建设和谐边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了

边疆的和谐建设;扩大与邻国的对话空间;提升了边疆地区的政治软实力(增强了各

民族间的凝聚力、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民族关系亲和化、提升了民族地区民众的审美意识、培养人们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促进了各

民族间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建设,为和谐边疆凝聚精神动力;创

造了和谐的边疆政治环境,为和谐边疆创造基础条件;推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边疆提供源动力;促进了边疆各国各民族间的和谐,为构建和谐边疆夯实

社会基础,提出了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的和谐,并成为了建设和谐

边疆的一种有效途径。

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为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精神文化大餐,但从长

远的角度看,跨境民族传统体育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

养、建立科学系统的跨境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部门,使跨境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保

护与传承,充分的挖掘与利用跨境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从而推动边疆的和谐建设,为

边疆地区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通过文化交流推进了中国西南 地区与邻国间的关系,同时使各民族间更加团结,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跨境民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谐边疆II 1 引言

1.1 跨境民族的概念及形成 1.1.1‚跨境民族‛的概念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人们共同体的民族形成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国家发

展过程的相互交错和重叠,造成了国家的疆界与民族分布地域的普遍不一致。在当今

世界上,同一民族生活在若干个国家,一个国家包括若干民族的现象相当普遍。正如

恩格斯所言:‚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相吻合的‛。这种国家疆

域与民族分布地域的交错重叠,使民族与国家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即一个国

家一种民族、一个国家多种民族和一个民族多个国家,而后两种形式更为普遍,而且

往往存在于同一区域,即相当一部分民族的传统居住地域被国家政治疆界所分割,成

为跨国界而居的民族。伴随现代国家建立的全过程,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时有发生,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民族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加大。这些因素都在加剧着同一民族

跨国界而居的现象。

1982年范宏贵教授在其论文《我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依族的古今关系》一文中明

确提出了‚跨境民族‛这一概念。此后‚跨境民族‛这一概念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了较

大范围的使用。主要文章有范宏贵的《中越两国跨境民族》,姜永兴的《我国南方的

跨境民族研究》等。随后,各种以‚跨境民族‛为题的论文频频见诸于国内各种期刊,如胡起望的《跨境民族探索》,黄惠焜的《跨界民族研究论》等。在论著方面,1988 年

申旭、刘稚合作出版的《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1998年出版了由赵廷光主编 的《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研究》、《云南跨境民族研究》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云南省

还成立了由政府官员和学者联合组成的‚云南跨境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对比研究课题

组。‛1994年中央民族大学又将1986年设置的‚跨界民族‛研究专业改名为‚跨境民 族‛研究 ①。

对跨境民族这一概念有很多的争论,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而跨境民族又与‚跨

界民族‛、‚跨国民族‛、‚跨国界民族‛等诸多概念的内涵既有一致性的地方,也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用起来较为模糊。而我认为主要依研究者的侧重点来选择不同

概念。

有学者认为‚跨境民族是指地域相邻,属世居或规模迁徙形成,一般在边界线两

侧或附近地区,在族源、语言、文化特征等方面有相同或相近的认同感,而在国家归

王清华,彭朝荣.‚跨国界民族‛概念与内涵的界定[J].云南社会科学,2008,(4):19-21.2 属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认同要求,被现有政治地理(领土)边界线所分割,分属

于不同国家政治实体的同一文化民族或族群。① ‛ 也有学者认为‚跨境民族‛是指居住在本国和邻国的同一民族,他们最早居住在

同一地区,以后由于迁徙和国界变动等原因分别居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但目前

主要分布区域仍然相连或相邻,且语言和文化基本相同者,可称为‚跨境民族‛。

也有学者认为跨境民族是指一切因政治疆界与民族分布不相吻合跨国界居住的

民族。它是各民族集团之间的自然地理界限日渐模糊和国家间的政治界限日益分明这

两种相反趋势交互作用的结果,简而言之是国家分隔力的产物 ③。

也有学者认为:‚跨境民族一般是指具有共同族源,此后由于迁徙和国界的变动

等原因分别居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或群体,他们的语言和文化

基本相同。在长期的历史交往过程中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这些民族或族

群内部都有较为通行的自称,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则往往又有不同的他称‛ ④。

我认为跨境民族的概念以胡起望教授的观点最为确切。所谓跨境民族就是分别长

期居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却又保留着本民族固有的文化,有着民族认同感的

同一民族。这些民族长期分居在不同国家,受当地本土主体民族或其他民族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不同的变化,但是在他们传统文化的底层,却与原来的民族传统文

化保持着一致。彼此有着同一民族的认同感。例如汉民族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跨境民

族,他不仅在中国周边的各国居住。而在美洲和欧洲的大城市中也形成了自己小聚居

区(在世界各国具有较大规模的唐人街共有59个,其中美国就占12个,如华盛顿、旧

金山、芝加哥、纽约等地的唐人街就是汉民族在海外的一个集中居住区)。所谓对华

侨的研究,对海外客家人的研究等等,实际上这都是对跨境民族的汉民族研究的一个

重要部分 ⑤。

从更细的角度来看跨境民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跨境民族,就是同一民族分居在不同国家,他们的民族称法、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等基本上保持着密切联系,世界上有很多跨境民族都属于这一类。

广义的跨境民族指在迁出数百年或更长时期以后,迁出的部分在当地有了一定的

发展变化,他们或者受当地主体民族影响,或者在发展中与原来的部分在某些方面产

生了差异,在语言的词汇、语音、语法、以至于习俗、服饰、直至民族名称等方面,①

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96-98.②

何 跃.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界民族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学报(哲社版),2006(5):57-58.③

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云南跨境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④ 和少英,李 闯.桥头堡建设与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J].云南民族在学学报,2011,28(5):221-222.⑤

胡起望.跨境民族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报,1994(4).3 都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只是他们存在着同一民族起源,互相认同的民族意识。

广义的跨境民族与狭义的跨境民族,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跨境民族的涵义而做的

一种解释,而‚跨境民族‛研究是以‚跨境民族‛与毗邻或相近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为主要目的,比如中国与缅甸提倡的绿色替

代毒品工程即为‚跨境民族‛研究的一个典型,因此‚跨境民族‛侧重于这类群体在

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性及同一民族的认同感,即侧重于其社会文化属性。

1.1.2 跨境民族的形成

跨境民族的形成,一般认为有两类:一是自然而然地形成跨境民族。这类跨境民

族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某些民族在现代民族国家边界勘定前就活动于多个国家境内,如

西北边疆的哈萨克族;二是非自然形成的,这些跨境民族或者是因为战争、谋求生存

发展等因素导致的迁徙而分布于不同国家境内,如东南边陲的彝族。或者是如同蒙古

族那样受外国势力干预而分布于不同国家境内。

就居住在云南边界的跨境民族而言,主要是以下原因形成:一是由外向内迁入 的跨境民族,如景颇族主要聚居于缅甸东北部克钦邦、毗邻印度的阿鲁纳怡尔邦和

川口兰以及云南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二是由内向外迁徙的跨境民族,如

哈尼族,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与澜沧江之间,境外主要聚居在越南、老

挝北部边境 ①。

我国跨境民族成分多、人口数量大、分布地域广。因此,边疆地区和跨境民族的

发展对于社会安定和国家间正常交往有着特殊的意义。从目前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

国诸多跨境民族的存在,因其处在对外交流前沿,总体上能够有力地维护国家稳定,创造和平环境,但是也潜伏着诸如民族分裂与独立,或是并入其它主权国家等不稳定

因素。为此,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使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各跨境民族内部和各跨

境民族间增进了解,以文化作为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自觉地维护和平环境,制约那

些破坏稳定的行为。并通过跨境民族文化的交流从而推动边疆和谐发展,在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的前提下以跨境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为先导,促进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建立科

学、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推进中国西南地区与邻国间的关系。

1.2 选题依据

首先,2011年10月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黄惠娓.跨境民族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1):24-25.4 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

掘,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这一决定为云南边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故

名江城。有‚一眼望三国‛的区位条件。其辖5乡2镇50个村(社区)民委员会524个

村民小组,总人口12.1万人。与老挝、越南直接接壤的有4个乡(镇)。沿国境一线

有10个村委会51个村民小组。东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交

界(国境线长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也是云南省唯一与两个国家

接壤的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25个民族中24个是少数民

族。其中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拉祜族是世居民族。跨境民族有:哈尼族、彝

族、傣族、拉祜族、瑶族、汉族、布良族、苗族、壮族、克木族等。云南以跨境民族

居多,跨境民族问题也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问

题。在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

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五大战略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

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①

。建设稳定繁荣边疆,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事业,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是建设和谐边疆的一个重要举措。实施文化‚走

出去‛战略,把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与建设桥头堡结合起来,加强对周边国家的传播,全面推进文化开放合作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

政预算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为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在这样的

大环境下通过跨境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

康的社会生活方式,对于促进中国西南地区与邻国间的关系,使各民族间相互团结、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建美好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体育作为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社会文化活动之一,它对减少与化解各

种矛盾、消除潜在的冲突、对抗不和谐因素等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尤其在云南江城哈

尼族彝族自治县发挥的作用更为宽泛 ②。由于体育产业所涉及的领域既广泛又复杂,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传播者。因此,体育的优劣

已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体育交流已成为建设和

谐边疆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新途径,并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出了良好的交流环境,同时也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体育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天然要素,从宏观意义上说,两者是一种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的发展需

刁殿伟.推动云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EB/OL].http://,2010–12–24/2012–09–26.②

李晶晶.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10.5 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①

。当今,体育的交流与竞争已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国家展示形象、传递信息的重要窗口,同时也充当着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沟通纽带,尤其在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为突显。要跳出体育看体

育,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体育可以促进与邻国间的关系、边疆关系、跨境民族关

系等,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充当先进文化的排头兵,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再次,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反映了同一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彰显了丰

富的民族文化与强大的民族精神,增强了体育活动参与者的民族意识、维护了民族自

尊、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因此,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和谐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它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边疆的建设。跨境民族传统体育具

有传承民族信仰、传授生存技能、展现民族精神和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是一种真正的大众文化活动,它是消除对

立、弥合分歧、缓解矛盾的有效媒介,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瑶族、汉族、布良族、苗

族、壮族、克木族等民族跨境而居,所以跨境民族问题也是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边

疆民族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屹

立于东方、成为东方强国的积极推进因素,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与邻国交

流的信息,是中国外交的一种手段。例如,武术因其独有的魅力广受西方人的喜爱。

民族传统体育中观赏性和娱乐性项目内容丰富,各种球戏和杂技仍广为流传,被保留

在民间与艺术的大舞台上,为跨境民族与各国人民带来了视觉文化大餐,这也是跨民

族传统体育所带来的一大文化交流资源。同样也在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走出去‛的战略中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边疆、建设和谐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吴声光,张绍强.体育:构建社会和谐的纽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213-214.6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越南、老挝两国接壤,是一个多民族与多跨境民族

聚居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其中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边疆各跨境

民族间本土共有文化,也是边疆地区跨境文化交流的一部分。通过跨境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的交流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扩大与邻国的对话空间、创造和谐的边疆政治

环境、增强各民族间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文化认同,为我国与邻国

间提供了一种和谐友好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提升了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的层

次,提高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定与繁荣,进一步为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建

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边疆的和谐夯实了基础。1.3.2 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看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的研究涉及到民族

学、体育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这将会有效地推进体育学与其它学科间的交融、渗透

与综合发展,不断推进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拓展与延伸。从实践的角度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瑶族、汉、布良族、苗族、壮族、克木族等民族跨境而居。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

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由于边境地区跨境民族间的文化相似。因此积极开展跨境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为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推

进中国西南地区与邻国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把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水平的提升与云南桥头堡建设相结合并不断推进与戍边、睦边、富边、强边有机结合,推

动边疆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运用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方式在该区域内构

建和谐的民族关系、邻国间关系是建设和谐边疆的有利条件。1.4 文献综述

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跨境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外交、边疆和谐等

方面作了研究、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和谐边疆建设方

面的研究较少。通过 CNKI 检测检索,输入‚跨境民族传统体育‛ 并‚文化交流‛并 ‚和谐边疆‛共有论文 600 多篇,对其文献归类,共分为四类:

1、民族传统体育研7 究;

2、体育外交方面的研究情况;

3、跨境民族文化研究;

4、建设和谐边疆方面的

研究。

1.4.1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文献从2007年至今有近300多篇,主要

有:

王岗的《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概括出民族传统体育喜忧参半,受西方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挤压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在现状和问题

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思

考。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目前表现出一种有其外壳,而少血脉的文化贫瘠状况。

今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该建立一种有别于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超市的新的

体育超市,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超市 ①。陈青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性论》一文中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全球体育文

化的根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属性(即地域性、民族性、生产性、生活性、封闭性、认同性、娱乐性等)这些属性是长久维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

饶远等的《民族体育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中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作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通过体

育活动,有助于增进民族间的交流,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更有助于云南形

成内有凝聚力,外有吸引力的大好局面,从而促进边疆的繁荣与稳定

③。

王琼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从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

族主要开展的体育项目、少数民族理论研究现状、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开展现状、少数 民族地区城乡居民体育参与状况、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建立训

练基地,建立相关的信息系统,构建资源库 ④。

邓伟、李会明等的《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认为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在于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

展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经济、文化。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多样性、活态性、原生态性、民俗性、包容性、群体性等特征,其发展策略应注重‚文化自觉‛意识和

学习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营造‚文化生境‛,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管理和参与体制、①

王岗.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20):2-3.②

陈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性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2.③

饶远,等.民族体育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7(5):62-65.④

王琼.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4):45-478 产业综合化发展、‚非遗‛申报、教育引导等方面创新和拓展 ①。

芦平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认为:现代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在

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提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重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多功能的

凸现,以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化 ②。

以上论文主要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概念、起源、特征、价值功能、项目分类、发

展趋势、发展现状、发展对策与措施、区域研究、个案研究以及运动会等研究主题入

手对民族传统体育做了研究,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跨境交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本论文将从这方面为切入点进行探索研究。1.4.2 关于体育外交方面的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关于体育外交方面的文献近50 篇,李忠华《论体育外交在和谐

世界构建中的价值》认为:‚外交是人类解决冲突、加强合作的重要手段。外交在处

理国际关系上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外交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也发

生了很大的改变。体育外交就是外交的一种新形式。体育外交群众参与广、社会影响

大,由于较少受到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③。

正是这些特点,体育外交经常能够起到其他外交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体育外交对于

各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政治、经济的扩大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外

交在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史国生的《体育外交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与作用》认为:‚体育的共性是开拓国际

社会‘对话空间’的前提;体育活动是重要的国际社会外交手段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

献;国际性体育外交活动对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具有特殊的作用‛

④。

胡逢清、曾利亚在《论邓小平体育外交的思想与实践》中谈到:在我国体育外交

工作中,邓小平指出‚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解决难题,贯彻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理念,坚

持唯物辩证法全面的、联系的观点,使我国的体育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⑤。

吴声光、张绍强的《体育: 构建社会和谐的纽带》在全面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基础上,概括了奥林匹克宪章中和谐定义的内涵及外延,其理念与社会和谐具有一

致性和内在的必然联系,是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提出:体育有其

独特的广泛性、教育性,也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① 邓伟,李会明等.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2(4):3-4.②

芦平生,陈玉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3):39.③

李忠华.论体育外交在和谐世界构建中的价值[D].河北:燕山大学,2010:13-15.④

史国生.体育外交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与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2:48 ⑤

胡逢清,曾利亚.论邓小平体育外交的思想与实践[Z].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外,2011.9 和辐射功能。

以上论文,着重从体育的外交发展历程、功能、特点、价值等理论实践与国际社

会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分析,阐述了体育在国家交往中的特殊地位与价值。但通过民族

传统体育的交流促进文化发展、边疆和谐发展的论述甚少。1.4.3 关于跨境民族文化方面的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关于跨境民族文化方面的研究近200 篇,1982 年范宏贵教授在

其论文《我国壮族与越南岱族、依族的古今关系》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跨境民族‛

这一概念。此后,‚跨境民族‛这一概念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较大范围 的使用。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

范宏贵的《中越两国跨境民族》阐述了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中国确定的民族有 个,还有 2 个民族成分未定;越南确定的民族有 26 个。这种差异是因两国划分民

族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所致。这些民族可分为四类:一是从中国迁入越南的民族;二是

居住原地的土著民族;三是从越南迁到中国的民族;四是从中国经老挝进入越南的民

族。他认为重视跨境民族的工作,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①。

姜永兴的《我国南方的跨境民族研究》阐述到:‚同一民族分别居住在国境线两

侧系称跨境民族。在五大洲各个国家的民族地理分布上,普遍存在着跨境的民族,有 些民族还分居在数个国家境内,如亚洲的库米德人,居住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四国的交界地区;而非洲的富尔贝人,则分散在十个国家境内。跨境民族是世

界民族问题的一大难点。跨境民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共同族源,但居住在不

同地域的民族,另一则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社会制度下在与不同民族长期交往 的历史变迁中,发展成为两个或数个单一民族‛ ②。

胡起望的《跨境民族探讨》主要阐述了跨境民族的概念和跨境民族的形成。跨境

民族具有‚民族性、国际性、群众性和复杂性。因此,跨境民族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民族问题。‛ ③

刘稚在《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中阐述到‚跨境民族在云南的对外开放

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他认为:‚从经济贸易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边民互市、参与贸

易、跨境民族个体商人、民族节日期间的贸易‛ ④。

陈文清、陈永香在《跨境民族共振效应与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以云南跨境民

范宏贵.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J].民族研究,1999(6):14-15.②

姜永兴.我国南方的跨境民族研究[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8(1):31-32.③

胡起望.跨境民族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4):49-50.④

刘 稚.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J]思茅师专学报,199(5):15-17.10 族为例》中指出了云南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26 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 16 个民

族跨境而居。在云南边疆地区,跨境民族在宗教信仰、跨境婚姻、族群文化、族群认

同、政治认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共振效应,而这一效应往往影响

和制约着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 ①。

翟云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探究》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进行回顾,对开展中俄本币结算情况及制约其开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及促

进其发展的建议 ②。

夏显泽在《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与国家安全研究》中指出云南是全国沿

边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这些跨境民族地区各类宗教信徒的总数占全省信徒的绝大部

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原因,反渗透力量相对薄弱,宗教渗透严重,危害着

国家安全。因此,必须提高人们对宗教渗透危害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宗教管理工作机

构建设,在加强扶贫开发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

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效抵制各种邪教势力的渗透 ③。何跃的《云南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研究现状述评》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云南沿边境地区逐渐兴起了跨境民族子女跨国教育流动现

象,跨境民族子女跨国教育打破了长期以来教育不出国门的束缚,出现云南沿边境地

区跨境民族教育交流。因此,我们应加强国门基础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强对跨

境民族教育的全面研究,这对云南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意义重

大‛ ④。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跨境民族文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跨境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4.4 关于建设和谐边疆方面的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关于建设和谐边疆方面的文献从 2007 年至今有近40 篇,主要有:

王士录《‚和谐边疆‛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中缅边民大联欢》50 周年纪念,他结合当前中央关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精神,以‚中缅边民大联欢‛

周年为契机,对这次大联欢所展现出来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其对促

进中缅友好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分析和回顾

⑤,①

陈文清,陈永香.跨境民族共振效应与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以云南跨境民族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25(11):57-61 ②

翟云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探究[J].黑河学刊,2011(7):67-69.③

夏显泽.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与国家安全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94-96.④

何 跃.云南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研究现状述评[J].学术探索,2009(6):128-129.⑤

王士录.‚和谐边疆‛建设的成功范例——中缅边民大联欢 50 周年纪念[J].云南社会科学,2007(2):100-102.11 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在当前的‚和谐社会‛、‚和谐世

界‛建设中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重点阐述;最终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中缅‚胞

波情谊‛,建设中缅‚和谐边疆‛进行了认真思考。

张红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内生性因素》指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和谐社会建设是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点、难点部分。‚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要针对内生性因素加强建

设,在众多内生性因素中要率先解决好基层党组织、民族关系、宗教和经济建设几个

关键方面的问题。① ‛

马丽萍的《新中国 60 年来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经验述要》等文章对和谐

边疆建设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基层党组织关系、宗教活动等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边疆建设的任务特点等。但通过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促进和谐边疆建

设的文章并不多,在和谐边疆建设中我们应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理论方面 的文献 ②。

综上所述,上述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跨境民族文化交流进行了阐述,但就研究云南与周边国家体育文化交流方面形成的文章还不多见,因此我做这方面的

研究也是对这一方面的补充与探讨,旨在为跨境区域与建设和谐边缰提供一些理论依

据和实践上的参考价值。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金宇祥的《体育与东北亚和平繁荣外交》(上、下)③

阐述了体育与外交的关系,而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的文

章甚少。1.5 研究对象 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我国跨境文化对外交流的基本情况和方针、政策;阅读 CNKI 上关于民族传

张红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内生性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31-32.②

马丽萍.新中国 60 年来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经验述要[J].新乡学学报,2011,(25):21-3.③

金宇祥.体育与东北亚和平繁荣外交(上、下)[J].社会经济展望,2006.12 统体育、跨境民族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周边国家外交的大量文献,并了解云南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接壤国家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

了整理与分析,全面准确的把握了该研究领域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作为本论文的研究

基础。

1.6.2 专家访谈法

按照拟定的调查提纲,走访了玉溪师范学院的教授和从事边疆体育对外交流研究 的专家以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体局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并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

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征询、探讨与分析。此次访谈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依据和

研究思路。(附录:附件一、二)1.6.3 实地调查法

为了全面的掌握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我们到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学习了三个多

月。在这期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我们一行前往云南边疆地

区(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宏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

查,并详细了解了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越南、老挝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

现状,收集整理了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字、图片和数据资料。(附录:附件三)1.6.4 个案研究法

通过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办的‚三国丢包节‛案例的研究、分析、整理与归

纳,进一步体现了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价值。13 2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 现状

2.1 民族与自然资源概况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故名江城。东南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交界是云南省唯一与两个国家

接壤的县,国境线长 183 公里,中越段 67 公里,中老段 116 公里,沿国境一线有 4 个乡(镇),10 个村委会,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县,有 25 个民族 24 个少数民

族(在 25 个民族中有 24 个少数民族),其中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拉祜族是

世居民族,民族传统文化深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江城哈尼族彝族

自治县‚一眼望三国‛的区位条件和属红河水系的曼老江、勐野江、李仙江、曼连河、腊户河、土卡河等 30 多条江河及 200 多条溪流形成的内环三江、江河纵横的水文地

理特点,造就了境内丰富的水资源及山林奇境,这也是跨境文化交流的自然因素所在。

同时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曲水乡三国交界的十层大山;李仙江畔的亚热带雨林; 狮子岩大山的奇峰异石;郁郁葱葱的万亩胶园和牛洛河万亩茶园;中老边境的 7 号界

碑;整董镇的傣家竹楼。李仙江上的龙马电站等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景色,‚龙

马跳进江、金鸡飞亮山‛,‚啊妹婼丢包传情‛的美丽传说,可使旅游者饱览边疆壮

丽山河的同时领略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及人文地理。本县旅游资源丰富与两

国接壤,跨境民族多,有一定的自然联系,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淀下了丰富的民

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每年举行的体育文化节上各民族参与度非常广。

2.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跨境交流理念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这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传统

体育项目众多。由于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多,在几千年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以其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认同性、娱乐性、传承性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一代

又一代自我传承中得以保存,由于以上的属性使各个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各不相

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地型划分坝区、半山区、高山区三

类。坝区主要有秋千、赛马、武术等,主要族群有是傣族、壮族;河谷区主要有赛龙

舟、赛马、武术、丢包、东巴武术、霸王鞭等,主要族群是彝族。半山区主要有射弩、秋千、扭棍、摔跤、拔腰、藤球等,主要族群是哈尼族、瑶族、布良族、拉祜族、彝族;河谷区主要有吹枪、爬杆、光溜索、上刀杆、打陀螺、芦笙舞等,主要族群是14 苗族、彝族。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体育文化资源丰富。这与本县民

族组成成份有着很大的关系,江城县少数民族众多,也是云南唯一的一县接两国的边

境县,在边境县的别国住着很多与江城县同民族而不同国籍的居民即跨境民族,主要

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瑶族、布良族、苗族、壮族等民族,他们之间有着

共同的传统文化语言(词汇、语音、语法)、习俗、服饰、民族名称等等,这在一定

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民族认同性。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客观因素发展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仅在

江城县的各民族中开展,在异国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他们本民族的体育文化内

容,并相互参与邻国举行的跨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如:2008年江城‚信合杯‛

陀螺邀请赛,邀请老挝丰沙里省代表队参赛、2006中国应邀参加了老挝全国少数民族

运动会陀螺和射弩项目的比赛等等。共同的文化在不同国家的同一族群里流传,在平

日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形成了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为邻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

供了共同发展的平台,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是跨境文化的一部分,积极开展跨境民族传

统体育文化交流,能促进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提升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的层次与水平,使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

助推器,成为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把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水平的提升与云南桥

头堡建设相结合并不断推进与戍边、睦边、富边、强边有机结合,以便维护边疆安全、建设和谐边疆,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进行跨境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交流的。2.3 文化交流现状

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文体局对和谐边境县的建设非常

重视。当地居民多年来与邻国关系相处融洽,这一切与全县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文化体育部门对体育文化方面的建设也非常重视,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参与度非常广,在早晨与傍晚,公园随处可见打陀螺的运动者。可见民族传统

体育项目很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近几年来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行的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交流活动主要有:

2006年12月,由县人大主任方艾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尹洪祥带队,率县外办和

文体局领导及队员共22人到老挝丰沙里省参加了老挝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陀螺和射

弩项目的比赛。15 2007年末,老挝丰沙里省和越南奠边府市应邀参加了我县举办的全县第十三届文

明运动会。老挝丰沙里省省长率党政代表及运动员和文艺工作者一行22人,参加了陀

螺项目的比赛和民族风情表演。越南奠边府市市长率党政代表及运动员和文艺工作者

一行30人,参加了网球项目的比赛和民族风情表演。2008 年在江城举行的‚信合杯‛陀螺邀请赛第一名:中国江城县人事局代表队;

第二名:中国江城税局代表队;第三名:中国江城县邮政局代表队;第四名:中国江

城县公安局代表队;第五名:老挝丰沙里省代表队;第六名:中国江城县老年体协代

表队;第七名:中国江城县信用社代表队;体育道德风尚奖:中国江城县养护段代表

队。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成绩突出。

2009 年 10 月第一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跨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交流有三个

板块:

第一:‚新大新杯‛中老越三国陀螺团体比赛,有中国江城县一队、二队、三队,老挝丰沙里省代表队、丰沙里县代表队、本怒县代表队,越南奠边府市代表队、勐念

县代表队、勐谍县代表队共 9 个队参赛,每队运动员 6 名,共 54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共有 35 名裁判员、工作人员参加组织比赛。最终中国江城县一队获得第一名,中国

江城县二队获得第二名,中国江城县三队获得第三名。第二:‚大过岭茶厂杯‛中老越三国丢包团体比赛,有江城县一队、二队、青天

队,老挝丰沙里省一队、二队、约乌县代表队,越南奠边府市代表队、勐念县代表队、勐谍县代表队共 9 个队参赛,最终老挝丰沙里省二队获得第一名,越南奠边府市代表

队获得第二名,老挝丰沙里省一队获得第三名

第三:藤球表演项目是由越南奠边府市的 6 名运动员进行表演,共进行了 6 场表

演赛,共有 6 名工作人员负责组织比赛。藤球表演观赏性较强,备受观众的欢迎。

2011 年 11 月在江城举行‚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此次活动是一次大

规模的跨境文化交流活动,活动涉及文化范围广,实效性强。从总体上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较为广泛,纵观江

城县民族文化交流来看跨境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较为乐观,交流状况从起初的单一民

族运动会发展到了多源化的各种体育文化节,在邻国已经建立了体育交流圈,也有自

己交流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同时江城县的文化、经济发展中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成为了交流的主要形式,并为本地的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些活动的具体参与者是以中、越、老三国边境省市人民为主,主要开展方式是以民

族传统体育交流的方式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16 3 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个案分析—— 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办的‚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 节‛为例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中、老、越三国交界,具有独特的‚一县连三国‛

‚一县接三地州‛的地缘优势,有着对内对外开放的良好区位优势。因李仙江、曼老

江、勐野河环绕流过,故名江城。素有‚一眼望三国‛之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又是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县,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拉祜族等,民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哈尼族的哈尼年节,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有

杀鸡、杀猪、祭山神树、祭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唱歌跳舞、打秋千、打陀螺、献 祖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傈僳族的火把节,节日期间 的主要活动有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公历四月中旬傣族、彝族、佤族、布朗族 的泼水节,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有泼水、丢包、龙舟、赕佛、赶摆、傣拳、击鼓、打

芒、堆沙、插花等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参与者是本地区的各族人民与邻国的同族,在

这些民俗活动中始终贯穿着跨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民族传统文化。

3.1 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介绍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努力打造面对东南亚、南亚开

放桥头堡建设黄金前沿门户,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的会议精神,完成‚十二·五‛

规划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通过与老挝、越南的合作,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边

境文化、跨老和跨越文体交流,进一步加快江城经济文化一体化建设,提升文化设施

建设水平,带动物质、非物质形态建设。

‚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于 2011 年 11 月 11 日在江城县举行,活动规 格高、影响大、涉及面广,由团中央、省政府主办;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委外宣

办、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外事办公室、普洱市市委、市政府、江城哈尼族彝族自

治县县委、县政府承办;老挝丰沙里省政府、越南奠边省政府、越南莱州省政府协办。

节日以迎新晚会、丢包风情活动、国际牛体彩绘大赛、民族方阵巡演、中老建交

周年友好交流活动江城大联欢、三国团拢古宴、三国文艺展演、三国单身摇滚音

乐会、三国‚边地之花、边地之树‛选透大赛、三国特色体育比赛、三国边境商品交

会即中老越边境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边地探秘旅游等系列活动组成,其中迎新晚会

以‚绚丽风情、和谐边境‛为主题其以: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块地、同顶一片天、同17 唱一支歌、同在一起乐、欢聚在江城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文化带动下的和谐边疆

景象。从晚会的主题及内容来看本次活动围绕民族文化、和谐边疆以‚同‛、‚一‛为

主充分体现以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的和谐共同发展在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块地、同顶一 片天、同唱一支歌、同在一起乐的文化交流下所带来的和谐。三国特色体育比赛以‚三

国丢包比赛、三国陀螺比赛、中越网球友谊赛和三国藤球比赛‛四个活动内容为主,彩牛、民族方阵巡演借助彩牛展现江城绚丽多姿的民族特色,利用方阵展现三国各民

族的特色及江城各族人民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浓烈的色彩和浩荡的队伍

来增添活动氛围,以文化交流的方式来促进中老越三国的文化交融。

3.2 三国丢包节中跨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的规则与要求 3.2.1 三国丢包比赛 ①比赛队数及人数规定

邀请各国报名 3 个队参赛,每队运动员 10 人,其中男运动员 5 人,女运动员 5 人。各参赛队报领队、教练员各 1 人(可兼任)。②比赛办法

比赛采用一次性决赛的办法进行。以本队 10 名参赛队员的得分累计计算。比赛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对丢比赛,第二阶段进行投准比赛,两个阶段的比赛

得分合计为最终成绩。如果出现两队或两队以上之间比分相等,再进行一轮投准比赛,依此类推,直至决出胜负。③其它事项

比赛使用的丢包等器材由大会组委会统一提供,参赛运动员要求穿本国民族服

装。

3.2.2 三国陀螺比赛 ①比赛队数及人数规定

邀请各国报名 3 个队参赛,每队男运动员 3 人。各参赛队报领队、教练员各 1 人(可兼任)。②比赛办法

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比赛分为 A、B、C 3 个小组进行小组赛,每个小

组 3 个队。为了更好的相互交流学习,每个国家的 3 支代表队通过抽签的方式,分别

抽到 A、B、C 不同的组别中进行小组赛,小组赛采用单循环制进行。第二阶段比赛采18 用同名次决赛的方法进行,小组赛各小组的第一名决出冠、亚、季军;第二名决出4、5、6 名;第三名决出 7、8、9 名,决赛阶段采用单循环制进行。③其它事项 比赛使用的陀螺、鞭杆等器材由大会组委会统一提供,参赛运动员要求服装统一。

3.2.3 三国藤球比赛 ①比赛项目、队数及人数规定

男子团体赛:邀请各国报名 1 个队参赛,每队运动员 3 人,各国报领队、教练员

各 1 人(可兼任)。②比赛办法

男子团体赛采用单循环制进行决赛。比赛采用亚洲藤球联合会最新审定的《藤球

竞赛规则》,《规则》另附。③其它事项

比赛使用的藤球等器材由大会组委会统一提供,参赛运动员要求比赛服装统一。

本次‚三国丢包狂欢节‛中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8×8米世界上最大的丢包,3万

余人同时将丢包丢上天空的盛大场面。此外丢包节还举行了国际牛体彩绘大赛、方阵

巡游、三国文艺表演、三国丢包团体赛、三国陀螺团体赛、三国民歌节等多彩的文艺

体育活动,进一步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国丢包狂欢节‛扩大了江城知名度、美誉度,活动组中文艺民族体育组将全

面带动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以丢包文化、打陀螺等民族体育文化

为基础的特色江城文化,展现江城传统历史民族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江城的传统民俗

和民间体育项目。在本次活动交流中各国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以跨境民族传统体育

为文化为先导,从而为边疆各族人民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中老越三国

丢包节‛的举办带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间、邻国间关系进一

步友好化。在以‚同饮一江水,共创新和谐‛为主题的贯穿下,在江城边境县的地域

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及跨境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和谐发展,为边疆地区营造良好 的生活环境,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和谐边疆的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3 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交流的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民俗等19 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同一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而这些民族间的民族传统体育相互

交流并形成了固有的跨境项目,这些项目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越南、老挝已形

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举行了两届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第二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

欢节‛是一次三国文化交流的盛会,呈现出以下特征。3.3.1 和谐性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没有一个安定的边疆环境,国家建设是无法进行的,第

二届中‚在老越三国丢包节‛就是本着‚同饮一江水,共创新和谐‛的主题来开展,不同的国家应用共同的自然资源,各个国家均有着共同的民族,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

和谐共处才能促进边疆的和谐发展。例如在三国文艺展演中老、越展演的节目,就以

反映各自文化和三国睦邻友好为主,在三国共同文化项目的比赛中以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腾球、陀螺、丢包)为契机来促发展,从而起到在发展中促和谐,在和谐中求发

展的积极作用。3.3.2 经济性

篇6: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活动策划

一、双语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新形势的迫切要求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在办学观念、体制及语言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汉语教育已刻不容缓,xxxx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切实把教育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培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出发,果断决定建立双语实验学校(初中),以双语实验为基点,分区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在全县推进双语教学,这一举措推动了我县基础教育的水平,上了新台阶。

一是做好了实验学校的筹备工作。对创办实验学校进行了大力宣传,加强了指导,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顺应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选好配强了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了全县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二是在创新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新途径。我县双语实验学校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在双语教学活动中,把创新作为灵魂,把实践作为探索双语教学的新途径的一个有效手段,切实按照培养高素质的双语人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语言、教学研究、写、猜谜语、双语演讲、书法、大合唱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x、加强交流,提高教职工的业务水平。双语实验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从xxxx市等在双语教学取得明显成绩的学校聘请专任教师讲示范课、观摩课交流双语教学经验,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到汉族中学、xxxx实验中学学习交流,取他之长,补己之短,切实使实验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x、进行英语教学的尝试。双语实验学校除采用母语和汉语授课外,对学生还增设了英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英语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开设,课时量每周为五课时,为正确处理好“三语”教学的关系,在教法上进行了探讨,一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新鲜感;二是充分利用母语和汉语发音均采用国际音标注音的共同点,便于学生分辩两种语言的特点;三是利用英语语法和xxxx语语法的共同点,帮助其学习语言。三种授课语种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互相联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信息面,促进学生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能力。

二、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做法及相关措施

上一篇:2010年中秋节领导讲话稿下一篇:消防部队作风纪律整顿条令条例知识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