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

2024-05-01

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共10篇)

篇1: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

注重德育教育 真爱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基本功和教学本领,而且还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既要教授好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这样一条准则:注重德育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一、注重学生特点,正确引导学生

我所代的班是一年级学生,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动不动就哭,不知去关心别人。我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我班有个“调皮鬼”,叫李酉祥,他有爱说爱动的毛病,也很娇气,经常迟到,有时还拿别人的东西,学习成绩也差,正因为如此,班上同学都笑话他。男孩子不理他,不肯和他玩,于是这个孩子十分自卑,什么也不想做了。为了使他能够健康成长,我先同孩子的母亲进行了多次交流,了解情况并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共同确定了正确引导孩子的措施。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引导他,鼓励他,使他改掉了以往的坏毛病,他的变化让我感到欣慰。尽管比起别人仍有“差距”,但至少他不会再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了。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将以这句话为自己的格言,指引自己也引导学生。

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而言,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一直

以来,我不断的充实自己,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所信赖、敬仰、学习的楷模。

三、结合教材,注重德育渗透

我坚持认真上好品德与生活课,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影片,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从中领悟其中的道理,受到好的熏陶。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能让学生受教育的人和事。如某一位小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出了事,课间活动被乱跑的同学撞到了。还有电视新闻中违法的事等,都能给学生深刻的教育,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做才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开展多种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我始终坚持开好班会,晨会和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国庆来临之际,开展爱国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其爱国之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还有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教育学生尊敬父母,老人,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通过“手拉手”活动,让他们了解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正因为我平时的教育使我的班级形成了一个文明的,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五、循循善诱,以爱心激励童心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梁实钦,爱打架,想打谁就打谁,挨打的人不许哭,不许告老师,不然下次打得更狠,但他聪明,求知欲强。为了教育他,我给他分析了打人的危害性,严重性,带他先给被打的同学道歉,使他认识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痛苦,课间让其他的同学带

他做有意义的游戏,及时鼓励他与家长沟通,他生病时,我冒着严寒去看望他,带去同学的问候。后来,他不再打人了,还能经常帮助体弱的同学,像他一样,也有不少后进生变成了进步生,有些还当上了三好学生。

以上是我在德育教育中的点滴经验,在今后我要不断进取,把握时代的脉搏,从小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共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篇2: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

夜,很静,像主人公蚊子,以失落的心情,等爱的来临的执着,我观看了本片。本片是以蒙太奇的手法,以第一个人称的角度在讲述一段爱情故事。爱情失败了,主人公蚊子选择独自等待爱情的再次来临,虽然主人公很执着,但也掩盖不了内心的失落与困惑。观此片有三角恋之感,可是不同的人物却展现着反差极大的人性,刘容,粗陋、恶俗、放荡、游离、贪婪、为利是图!李静,宽容、博大、坚定、聪慧、才气、为爱等待!此片名为《独自等待》主线是写男主人公的为爱独自等待,那么隐线呢?李静也是在独自等待,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在独自等待呢?也许《独自等待》最有价值的一面就是引发观众对爱情中自我的反思与探索吧!

爱情很伟大却可遇不可求,也许身处混钝世界的我们已然无法追逐真空中的爱情,本片中的主人公蚊子,一个古董商,混迹于商场、好调侃,有点放荡不羁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追逐纯洁爱情执着,对女人公刘容,一见钟情!以最常规的追求方式向刘容展开了爱情攻势。刘容,一个追逐名利,以外表美丽为资本,成为各有钱男人的“投资”对象。这个女人的可悲之处,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渴望爱情却又怕爱情牵拌了她的事业的发展,毕竟像她这种女人只能靠边“卖”才能有所发展,所以对爱情不敢靠得太近,感情游离在爱情的边缘。所以注定蚊子和刘容的所谓爱情只能以失败收场。观看此片后我无力指责刘容的“恶俗”,必竟生活的导航仪是随着社会转型而造就各种形形色色的观念和人生。刘容也仅是人性光辉失落的一个典型代表,当刘容再次出现在蚊子面对的时候,略带忏悔的表情,希望与蚊子重归旧好,可是蚊子放弃了,可能蚊子的道德底线,被刘容撕得粉碎,人也许只有伤过了才知道痛,蚊子已无力或者害怕再去重拾这段感情了。

李静,主人公蚊子的高中同学,一个死党,在蚊子的世界里李静就是“铁哥们”,一个忠实的读者。李静欣赏着“蚊子”才情,深爱着蚊子,蚊子却对李静的关爱麻木了,也就谈不上会产生“爱情”了,李静深感爱情等待无望,事业又找到新的机遇的情况下,独自前往广东。在火车即将起程的时候,站台上的两人那种失落伤怀是可想而知的。落泪的李静,哭得很美,哭得梨花带雨,哭得蚊子千叮万嘱!站台上的李静还不忘对蚊子的写作上的点拨才造就《独自等待》的诞生,这个有深度的女人,等爱来临!默默为蚊子做着“贡献”(为蚊子与刘容牵线搭桥,力促成其好事!)李静一个大度的女人,一个超然的女人,一个把爱深华的女人,珍藏着蚊子幼时赠送的礼物,数十年如一日的守侯。等待情郎轻敲爱情门窗,可情郎却从未曾有所顿悟。李静走了,可未曾带走情郎的心。本片未曾下重笔,下大力去渲染李静的高大,也许导演的意图就是想从平淡的人物当中去寻找雄奇吧!伟大来源于平凡的生活,伟大无须刻意去勾画,伟大的人放哪里都闪光!

主人公蚊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召示着蚊子的创作上成功已成必然。尽管在写作上,他的魔幻小说每一次都被老编冠名为“一堆狗屎”,可他却不曾放弃!坚持写作,从这点上看主人公是个具有完整人格的,并不因为打击和重创而放弃最初的追求,始终如一日的写,最终在李静的点拔下(旁观者就是这样清),改了写作路子,却一炮打响了。这些是否作者或者导演有意在安排,告诫暂时不成功的人,是否也如主人公一样犯了“路线错误”呢?蚊子在确定爱的对象的时候是否如写作一样都没有找到正确方位,一样犯了“路线错误”呢?造成蚊子事业上难以突破爱情连连受挫呢?作者与导演的意图我们现在是不得而知了。人生总是在探索,没有一种理论可以持久的指导下去,这就造成了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与时代先锋。我们身处时代的大转型期的年轻人,更要有一双“慧眼”(“慧眼”的形成必须依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准确的“定位”。寻找发展路线,争取适合自己最好的发展,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3: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这为我们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不是去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是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的内容有许多:入学机会的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接受教育过程的公平、选择教育门类的公平, 等等。但最重要的公平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是有差异的, 人才的培养不可能如同现代化大工厂进行批量生产。也正因为如此, 《纲要》把教育培养的人才分为3个层次:高素质劳动者、专业人才、拔尖人才。这3类人才都是人类社会所必需的,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应当依据每个学生的特质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从而因材施教, 因势塑形, 使每个受教育者最终都能在社会上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我们既无必要, 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拔尖人才。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有质量的教育。如何对待教育的质量, 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同的质量观。在有些人看来, 应试教育和升学率是最重要的, 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正是在这种质量观的指导下, 学校全力以赴地塑造适合教育 (实则为适合应试) 的学生, 不善于甚至不屑于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关注的问题: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 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模拟考试, 加上排不完的“榜”, 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的时间减少, 体质下降, 近视率增多。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重压之下, 活力与创造力无法得到发展, 这将对他们的一生都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学生的未来无论是劳动者还是拔尖人才, 都体现了我们的教育质量, 都应当受到肯定, 都应当受到鼓励。更应当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理解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 人人都能成才。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应当是有原则的教育。有原则的教育就是尊重个性的教育。按照哲学的观点,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所以, 我们应当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人的差异性是一个客观存在, 这就要求教育一定要有适应性, 这就如同人的身材不同, 所以不能穿同一尺码的服装一样, 适合教育应当是有区别的教育, 特别是基础教育是面向每个学生的教育, 应当关注每一个, 发展每一个, 成就每一个。

适合教育,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全身心投入, 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提高教育学与心理学水平, 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育人上下功夫。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鼓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充分享受到受教育的幸福。

篇4:用真爱和宽容教育“问题学生”

【记录1】

A同学,刚入学时,很多记录都是由他创立的:开学第一周,因说脏话、上课讲话、与老师顶嘴……在班级日志中竟然被记名高达10多次。英语老师课上说了他几句,他便拍案而起,冲出教室。之后,我拉着他见英语老师,他还恶狠狠的瞪着英语老师。在“假如我是老师”的周记中,他有一句话震撼了我:“假如我是老师,我会把我今天所受的苦加倍地报复在学生身上”。

◎感悟:

寻找问题背后的根源。A同学的主要问题是逆反心理强,从心理上不接受老师对他的批评,对教育他的人充满敌视。于是,我就约了他的母亲谈。从他母亲那里了解到:以前由于英语成绩不好,英语课上老师不是对他训斥、就是挖苦讽刺,或者对他视而不见……所以,他片面地认为所有的英语老师都会轻视他。

A同学在那样的课堂环境中学习,难怪他的行为如此偏激,对英语老师充满仇视。如果再“享受”以往的课堂待遇,接下来换来的只能是更疯狂的叛逆行为。可见,A同学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别人对其真诚的关爱。

【记录2】

说起B同学,每个老师都“恨”得牙根疼:课上多是趴在桌子上,有时候还能听到他均匀的鼾声;而课下却精神抖擞,班里班外追逐打闹;作业逼急了或抄袭或胡乱应付;更有甚者,班里几个有姿色的女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他的“骚扰”。一天,他又把写好的纸条悄悄地放在了一个女生的书里,课上,女生看到纸条,怒不可遏,揪着B的衣领到我办公室评理。因为他是“惯犯”,所以我安慰女生先去上课,把他留在我的办公室里训责。我越说越生气,拿起电话通知他家长来学校一趟,想的是让家长把他先领回去反省。十几分钟后,他的父亲气喘嘘嘘、满脸煞气地来了。见到他没问青红皂白,粗糙的大手就是一记耳光,接着还要打。看到这样的阵势,我惊呆了:“这是学校,不是打骂孩子的地方!再说你也没问清孩子究竟怎么了就动用武力,太粗暴了!…”听到我强硬的话,B同学的父亲神情比来时缓和了些许,我暗想:这样的家长请来不仅不能解决麻烦,反而还可能制造出更大麻烦。我灵机一动,本想把告状的话语变成了平息事态的谎言:“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他近来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质量比以前好多了,我就是想把孩子的变化告诉你,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巩固成果……”家长听到这,脸上露出了笑意,承认刚才的卤莽和冲动。送走家长回过身来,看到B同学泪眼婆娑,还没等我开口,他羞赧地说:“老师,因为我您撒了慌,我对不起您!更何况您从没有放弃过我……通过今天的事,我知道了您真的很爱我……”此后,B同学渐渐改掉了懒散的学习态度,也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了。

◎感悟:

慎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如遇特殊情况非请不可的时候,方式也要策略些、言语委婉些。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尽量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进步了、好转了、提高了、希望如何如何……。这样,比单纯地“状告”取得的效果要好。

【记录3】

C同学是从乡下考到城里中学的,人根本分,很坦诚,相信老师。有一天与我讲起了他心中的小秘密:喜欢上了班里的一名女孩。可是,对方不喜欢他,很是懊恼,郁闷。问计老师该怎么办?

◎感悟:

让学生理解并更能接受我的忠言。我及时与C同学谈心,将他的想法和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告诉他: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是你的权利,不是罪不可赦的,更不是邪念、也不是洪水猛兽,从中恰恰说明你长大了。但得学会遏制自己的感情,把时间和心思用在学习上,当你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比追求女孩更有成就感。

老师要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取得学生的信任。老师要让学生看到人生的价值与希望。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要有说服学生的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记录4】

D同学就是这样,对自己的问题虽然有所认识,但就是屡教不改,或屡改屡犯。“老师,我也想改,可我改不了呀”。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反复中,我失望过、愤怒过,但仍然以宽容与真诚对待他。每当他犯错误时,我虽恼火,但总是在自己的怒火平息后,才找他谈话。D同学曾在自己的日记上写道:“这个世界上,我只敬畏两个人:一个是我爸爸,他以他的拳头让我屈服,这里少有敬。更多的是臣服,另一个是老师您,每次我做错事了,您总是跟我讲道理,让我不得不服,我对您更多的是敬畏。”

◎感悟:

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明确了自己的改进的方向,一般说来,都会自主地将自己的认知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但有时,说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回事,往往只有心动没有行动。这时,老师除了及时地反思自己与学生沟通的真实效果之外,还要看看自己的意见是否真的被学生接受。再者,还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给学生经常性的提示,对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给与鼓励。

【记录5】

我班80%的同学有手机,一些同学把它变成课上玩游戏、发短信交朋友,甚至是考试作弊的工具。一天,在教室外看到E同学正在课堂上摆弄手机,我回到办公室给她发条短信:

“老师的心与母亲的心一样柔软,老师的付出从不要求回报;老师对你美好的愿望如果天上的星星都知道,那么它也会为你发出最夺目的光芒!美丽的天使啊,收起手机吧!”

以后,我经常用手机与她交流,由社会流行的东西渐渐转向学习问题。在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她在课堂上摆弄手机。

◎感悟:

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批评是一种教育方式,尊重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而我更喜欢尊重的教育方式。尽管她做的不对,但采取严厉批评或没收手机的方式远没有这种方式更能打动她的心。以后我再也没看到过她在课上摆弄手机。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尊重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有时候老师一次得体地尊重,或许能改变学生的一生。“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老师会心的微笑送给学生的是欣赏;老师坚毅的目光送给学生的是自信;老师由衷的赞扬送给学生的是动力。

【记录6】

与学生网上聊QQ。

网络时代,喜忧参半。有的学生痴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深陷“网海”之中,或沉醉于游戏、或钟情于聊天,学业荒废,意志消磨。家长对此心急如焚,少有良策;老师亦是忧心忡忡,一筹莫展。怎样把坠入“网海”的孩子拯救出来呢?我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我接待过这样一位家长,她说,自己的孩子F曾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不仅品德优秀,而且成绩突出,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前途生”。尤其让家长自豪的是,他非常喜爱文学,所写的作品曾经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过奖。自高二下学期开始,他渐渐谜上了网络聊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再也看不到他提笔写东西了……。结合家长的诉说,我终于找到了这个学生为什么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游的答案了。

为了使他步入正轨,也为了让母亲的心不再淌血,我怎么拯救他呢?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个“奇想”,祈望奏效。我也上网聊天,以“毒”攻“毒”!我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往往非常留意异性同学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同学品头论足,也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总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点或特长得到异性的青睐。于是,我决定利用“异性效应”来拯救F。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申请了个QQ号,伴做女生,起网名是“小轩窗”;然后从他家长那里得到他的QQ号,网名是“春潮带雨”。从此我与F开始了网上的斗智斗勇。

经过网上一段时间的“博弈”,F同学逃离了“网海”,成绩由班级下游上升到优秀的行列。

◎感悟:

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教师,传道授业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教育教学理念时时更新,与时俱进。网络时代对我们提出新的挑战:粉笔黑板这个“刀耕火种”年代所拥有的积累要注入新的血液,在各方面都要有新发展,时时充好电,备好课,不妨作个“时髦”的教师……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是的,教育需要激励和鼓舞,也需要适当的惩罚,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惩罚?

篇5: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

所谓“无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灌输型教学体制的教学新模式,它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按爱好选择课程,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这种突出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观念产生了很大冲击。

一、从上百门课中挑选要学的课程

所有的芬兰高中都根据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将学校所教授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选修课中包括部分学校自设课程。在大部分高中,必修课占三分之二,选修课和学校自设课程占三分之一。而在一些重点高中,必修课仅占30%,选修课和学校自设课程却占到了70%。实行改革的高中不再为学生分班级或分配固定教室,不同学年入校的学生因选择同一门课程而同坐一个教室。新学年伊始,学校会发给学生每人一本课程设置手册,内含本学年开设课程明细表,包括对课程的总体介绍、课程设置、各科详情、任课教师、选修必备前提条件等,同时将手册全部内容公布在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随时查询。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选课方式简便易学,学生只需在校园网相应的课目栏内输入自己的学号即可。经过特殊申请,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学,不参加授课,定期完成课程作业并参加考试而获得学分。

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教材体系,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于1994年1月5日颁布了《芬兰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在《大纲》的第二部分明确规定了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根据上述教育目标,大纲规定了相应的高中课程框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大类:母语与文学(包括芬兰语、瑞典语和萨米语),两门外语,数学,环境和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与人类价值观和信仰相关的课程(包括宗教、伦理、哲学、心理学、历史和其他社会学),美学(包括音乐和美术及其他视图艺术),体育和健康教育等。

芬兰各高中根据大纲要求,对课程进行了灵活设置,安排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例如,罗苏高中就对课程进行了细化:语文被分为阅读、文法、文学和写作等,外语按语种及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级别课程,数学分为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等。加上学校的自设课程,该校共开设了两百多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约占30%,选修课占70%。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随意选择,修满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即可从学校毕业。

大部分的芬兰高中学校要求学生最低须修完75门课程,其中必修课45门,选修课30门,多选不限。学校没有留级制度,如所选某一课程没有按计划通过考试,学生可以在下个学段或间隔几个学段后重新选修,直到考试合格为止。如果认为成绩不够理想,学生也可以重修并再次应试,考试成绩以最好的一次计入总成绩表。

在开设课程方面,一般只要有8至10名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校就要开课。罗苏高中就曾为满足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要求,专门聘请大学教师来校授课。这种灵活的课程设置不仅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给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还鼓励一些成绩突出或有特殊专长的学生,根据学校与大学间的协议,选修大学课程或利用大学的教学、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工作,其学习结果计入高中学分,大学日后予以承认。

目前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不再统一审查教材,所有教材都由国有、私有的出版社自行组织编写出版,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听取教师与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改进。各高中的教材主要由任课教师从3至4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选择一种,报校长批准即可用于课堂教学。此外,有些学校还自己编写教材和教材辅导资料。

二、不设班干部的宽松管理

芬兰高中学校由学校所在地的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校内设有校董事会,董事会决定校长的任命和聘用。学校的日常教学和其他事务实行校长负责制。

实施“无班级授课制”以后,学校机构除原有的各教研室、行政办公室外,还增设了教导咨询办公室,建立了对学生的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学生自我管理制度,通过这三种制度来实现在宽松体制下对学生除文化知识教育以外的道德品质及社会知识教育,并进行有效管理,这也是芬兰教育管理改革中的一大特色。

1. 学生顾问制度

每个学校都设有专业的学生顾问,其专职工作就是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顾问对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学年初始,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容应对考试;在毕业前指导学生如何圆满完成学业,并对学生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等问题提供咨询。

学生顾问的工作还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就任何学习中的问题或学校里的日常小事约见学生顾问。芬兰各高中高度重视学生咨询工作,有些学校的校长和副校长还亲自担任兼职的学生顾问。

2. 指导员制度

新生入学伊始,虽无固定的班级,但会被分为25个人左右的不同管理小组,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指导员由学校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行政事务,组织每星期一次的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员在行政上接受专业学生顾问的领导,具体执行学校及学生顾问对全校工作做出的计划和安排。

3. 学生自我管理制度

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经选拔可担任新生辅导员。具体做法为:进入第二学年的学生,可以申请报名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以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增加其对“无班级授课制”的了解,指导新生如何选课和制订学习计划,熟悉校园生活,结识新同学等。毕业时,学校向担任过辅导员的学生颁发证明其工作经历的辅导员证书。

实践证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对新生帮助很大,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使有机会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学校还有学生自己的学生会组织,学生会领导成员经过候选人之间竞选,由全校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会有自己的组织机构,自办校园期刊,主要工作是向校方反映学生意见和呼声,根据学生意愿组织集体活动,并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等。

篇6:让每个学生享受教育公平的红利

发现·思考

随着听课不断深入,笔者吃惊地发现:教育公平,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地落实。

现象一:在大多数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的课堂上,根本没有“后进生”或“问题生”的席位。他们大都被“屏蔽”了,因为他们不能给教师“长脸”,教师怕他们“出丑”。

现象二:教师用一份教学设计施教所有的学生,教师们对此习以为常;少数学优生主宰课堂回答,其他多数学生成为配角或观众;课堂评价形式化、单一化。

现象三:“会的同学请举手”,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组织语言,教师发问后就指定举手的同学回答,至于那些“不会的、不举手的”,全班有多少是“真会”,有多少是“附会”,还有多少没学会,教师却不再过问,不再深究。

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让所有教师都倍感棘手的难题:随着年级的增高,踊跃举手积极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鉴于以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笔者在心中坚定了自己的学校观:一所真正的好学校不在于硬件条件的优越、教师学历的高低和课堂纪律的严明,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职业道德水平。

实践·策略

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仁师团队,夯实教育公平实施基础。所谓“仁师团队”,是指既重教书更重育人的优秀教师队伍,优秀的标准应该是师德无暇、专业精湛、学生爱戴、家长满意。每位教师要“过双关”,即“师德”关和“专业”关。一是“师德”关,让教师人人清楚自己的“职业道德坐标”;二是“专业”关,重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让教师树立“专业发展坐标”。

第二,优化教学,筑牢实施教育公平阵地。当今形势下,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主阵地在于课堂。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创造条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和差异性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为此,学校主抓了两项重点工作:集体备课和立足课堂。

第三,多样课程,丰富教育公平实施载体。学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为每个学生发展服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好,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水平。为此,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服务来构建,建立了“三院两基地”校本课程平台,满足了每个孩子兴趣特长和全面成长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第四,多元评价,建立教育公平实施机制。学生的一个亮点不仅是一个成长起点,更是一个成长的杠杆支点。一要用心书写学生的“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孩子的“闪烁星光”;二要创新设计多元化的评优活动,从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教师和家长,善于发现、欣赏和学习别人的优点。

成效·省思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笔者欣慰地看到,学校的教师能够“蹲下来”和学生面对面了。在他们心中,所有学生都是至高无上的珍贵生命,所有生命都必须尊重和呵护。他们的抱怨牢骚消了,浮躁焦虑少了,成就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多,能够静心面对教育生涯中的一切矛盾、问题和困扰,自觉追求教育事业进步,努力提升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学生的多彩成长得以实现。比如,学校的民乐队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现在一百五十多人。短短几年,硕果累累。2012年获得山东省青少年艺术考级大奖,赢得国内众多民乐演奏名家、大家褒奖;2013年荣获滨州市中小学乐器比赛第一名。另外,学校乒乓球和足球队分获滨州市体育五大联赛冠军和亚军。

笔者深知,关于教育公平,在这个时代不缺理论和理念,缺的是一线教育人不折不扣地践行和落实。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引领教师们努力践行教育公平是应尽的工作义务和时代担当,笔者将继续坚定地行走在追寻梦想的路上。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城区清怡小学)

篇7: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

关键词:拓展内涵,突显特色,提升品质,激发活力

朱永新教授认为: 教育是为了帮助每一个人,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完整的人。因此, 我们精心创设“润物细无声”的生态德育课程, 让每个学生都幸福地成长,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着眼多层联动, 拓展生态德育的内涵

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德育网络。为加强假期里的学生教育, 和社区共同编制假期社会活动课程并加以实施, 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通过发放社会活动反馈表并有社区考核, 开学表彰奖励; 通过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 发放《家校联系册》, 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为协调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天地; 学校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开设了自我教育课程, 成立学生自管会, 从会长、部长、组长到组员, 分工明确, 责任到位, 学校的各项考核与管理、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都由自管会承担、落实。分工明确, 责任到位; 学校“以严谨的规范促养成, 以优良的风气促养成, 以崇高的典范促养成, 以丰富的活动促养成”, 开设养成教育课程, 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学校德育呈现网络化、自主化、规范化的多层联动的特点, 拓展了生态德育的内涵。

二、缔造完美教室, 突显生态德育的特色

“教室”是一付扁担, 一头挑着课程, 一头挑着生命, 开发卓越课程, 缔造完美教室, 书写生命传奇, 生命的成长才是新教育的最高目标。

“行动, 才有收获; 坚持, 才有奇迹”, 新教育重在“行”。我们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核心内容, 开设班级文化课程。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的班级核心理念。从班级规划的个性制定、班级价值体系的初步建立, 到班级卓越课程的逐步完善, 每个班主任都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创造着属于他们班级的文化与精彩。奇迹树班、希望的田野班、同心圆班、不一般班……班级名称富有深意、班训班歌特色鲜明, 感恩节、悦读节等班级节日文化课程悄然兴起, “人格、信仰”主题教育课程蔚然成风, 班级画册、班级博客、班级条例、班级图书馆等不断完善, 班级卓越课程七彩纷呈、完美教室应运而生, 创造着“生命、成长”的精彩。

三、营造书香校园, 提升生态德育的品质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 朱永新语) 。学校以阅读为圆点, 倡导有特色的、有个性的阅读, 深度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积极开设大阅读课程。积极组织“晨诵、午读、暮省”的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开放阅览室、设立图书角, 为师生共读提供阅读空间, 为师生共写奠定基础; 积极邀请著名作家赵丽宏、梅子涵、曹文轩等与海南学子畅谈阅读与写作, 共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为师生共同实践搭建平台; 积极开设精品朗诵课程、演讲课程, 组织“书香伴我成长”征文比赛、“享受读书之乐趣, 品经典之茗香”演讲比赛、“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等, “海南之声广播台”也专门设置了“阅读经典”版块。大阅读课程, 让师生在悦读的过程中共同编织美好的教育生活, 书写生命的传奇。

四、组织多彩活动, 激发生态德育的活力

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岂有三两枝。学校积极开设人格课程, 把“每月一事”“每月一行”作为生态德育课程的又一个焦点, 贯穿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 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二月以“规则公正”为主题, 三月以“爱心责任”为主题, 四月以“文明尊重”为主题, 五月以“感恩理想”为主题, 六月以“创造诚信”为主题, 九月以“快乐暑假”和“感恩”为主题, 十月以“爱国”为主题……精心组织多彩活动, 渗透德育主题。正是这些活动的开展, 为孩子们提供了追求个性、提高素质的发展平台, 培养了海南学子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提升了感悟自然、感恩社会、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人文素养, 幸福地成长。

生态德育, 让“海南”师生品尝着成功的快乐, 感受着成长的喜悦。我们的学生因生存状态的改变而不断进步, 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我们的教师因行走方式的改变而不断成长。目前, 我校南通市、海门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人数达65人, 占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二, 学校成为首批南通市优质师资学校。

我们的学校因发展模式的改变而不断提升。近年来, 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在海门市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中, 均获一等奖。《中国青年报》《学校管理》《海门日报》、“海门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对海南中学作了报导, 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广东、深圳、安徽、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新疆、上海等省市来访交流、挂职的校长、老师络绎不绝, 得到了各级领导、各位同仁的认可和赞赏。

篇8: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了全员担任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者的方式。“你们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增强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能力。班级除了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班干部之外,我还按照学生特长,设立了两位秘书长:专门负责安排发作业和试卷;教室总管:负责班级日常工作的安排;扣分记录员:负责登记、汇报教室和寝室扣分情况;食堂总管:负责每餐监督学生的就餐情况及最后的整理工作;除每个寝室长以外还有男女生寝室总管,各负责男女生寝室的日常情况汇报,每周作一次工作小结,总结本周我们班寝室卫生和纪律执行中的长处与不足,时刻为学生创造实现主人翁地位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把班级里的公用设施都设立了管理员。诸如班级讲台管理员,负责讲台卫生和管理;黑板管理员、门窗管理员、打扫工具管理员……全班51位同学都有各自的服务内容,通过这种主人翁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建立起全班同学的集体责任感与归属感,我从一名凡事都要管的班主任,华丽转身为“甩手掌柜”,小事放手,大事和学生一起民主决定。

关于学生成长的问题,我和学生一起解决。学生心理的成长是班主任最关心的,所以我用小纸条和周记的形式,鼓励学生把遇到的烦恼和不开心的事告诉我,我帮他悄悄排除烦恼,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从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问题解决来塑造人格的过程——从无到有,模糊到清晰,从脆弱到坚强的过程。记得上学期有一位女生写了一张纸条给我,她说这学期身材变胖,还总有人去踢她,踢她的人还在班里说:某某的身材很胖,踢着很舒服。这一切使得她在班里感到很自卑。收到这纸条以后,我先找到该学生谈话,共同找到问题根源,让她放松心态,加强体育锻炼等。然后寻找机会将那几位调皮的男生聚到一起,他们心里是很清楚我是为什么找他们,一个个红着脸低下了头。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后,给他们选择认错的方式:写检讨书,唱歌还是做好事,他们都选择了为班里做一星期的好事……处理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我知道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宽容会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会懂的。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和学生一起应对。培养初中生学习和行为习惯是班主任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高效学习”是我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每天制定计划,学生们享受着实干的幸福和自豪。我经常提醒他们不要把计划变成神话,所以每天晚自修结束时都会问问学生,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我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班级学习情况,及时发现班级的一些情况,可以及早地预防和解决一些问题。每次大考前,我都找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考试当天在黑板上写一首应对考试的警句,来提醒和鼓励学生。如:稳做容易题,保证全部对;慎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巧做较难题,力争得高分。这学期开始,我有个想法,在班级里每周规定一天为“高效学习日”来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营造一种你追我赶,奋力向前的氛围。

给学生一个坚定的信念,让他们放飞梦想。“你们手里握着的是单程的车票,有去无回,到达中考站,你能对自己大声地说,我不后悔,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是我给他们的第一个信念,他们听懂了,他们的内心深处正在努力着。“老师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是我给他们的第二个信念,他们得到了我的肯定的那刹那,眼睛里闪着对知识的渴望……请记住,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从以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学习就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了”。我一直这样做着,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视野,将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用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这是我对教育工作的信念,我相信我的学生,他们的未来由他们自己主宰;我相信我的学生,他们的成长旅程注定多姿多彩。

篇9: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

一、“适性教育”的内涵及提出缘由

什么叫“适性教育”, 我们为什么提出这一理念?

“适性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符合学生天性、个性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 其思想核心主要是向受教育者提供顺应其特质和需求的学习环境, 能使其成功学习, 并发展个人潜能, 得到自我实现。它不简单等同于个别教育, 而是一种融合团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个别化教育”。

在鲁外, 我们对“适性教育”的具体诠释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2011年初, 我们基于对教育本真的认识、基于对学校发展历史的敬畏、基于对弘扬鲁迅教育思想的使命担当提出了“适性教育”的办学理念。

(一) 基于对教育本真的认识

“教育”本义为“引出”或“导出”, 意思就是通过一定手段, 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教育的本质不是给予与改造, 而是发现与引领。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 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已出现不同的倾向, 其教育重心就是“现长” (发现长处) 。

另一方面,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质, 他们之间有个别差异。因此, 教育应该考量学生的个别差异, 善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让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 自内而外引发出来, 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二) 基于对学校发展历史的敬畏

概括近45年的学校发展史, 鲁外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积极打造“轻负优质”的教育品牌, 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 真正意义上的“轻负优质”不能仅体现在显性的、硬性的规范化指标执行上, 更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个性发展上, “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班额小, 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别化发展。因此, 探索并实践“适性教育”是学校45年办学思想的继承与提升, 是学校发展的历史选择。

(三) 基于对弘扬鲁迅教育思想的使命担当

学校以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 弘扬鲁迅先生的思想与精神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鲁迅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立人”, 即立“人之精神”、立“人之个性”。先生自己就是一个很适性的人, 他把自己的学生都看作是朋友、是同伴, 从来没有高高在上对学生作出种种强势要求;他对自己的亲人、孩子, 都尊重有加, 顺其自然。因此, 我们实践鲁迅先生倡导的“适性”的教育理念, 是对先生思想最好的传承与弘扬。

二、“适性教育”的实施原则

如何让理念成为实践, 这其实是许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近四年的“适性教育”实践中, 我们归纳了实施“适性教育”的四大原则。

(一) 尊重学生

这里的“尊重学生”主要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而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群体特征与学生个体特征两个方面。“适性”既要适合处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天性, 即初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的群体特征, 把“初中教育”与“成人教育”区分开来, 更要适合每一个学生个性, 即学生作为“这一个”的个体特征, 把“具体的教育”与“普遍的教育”区分开来。

(二) 顺应学生

一切好的教育都是顺应学生“天性”“个性”的教育。这表现在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要求、任务和方法, 讲究教育的整体节律;也表现在深入、具体了解的基础上, 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讲究教育的个体节律。在“适性教育”的追求中, 研究学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因为没有对学生“群性”与“个性”的研究, 就不可能有对学生成长规律的“顺应”。

(三) 引导学生

教师的“适性引导”是关键的要素, 因此, “适性教育”呼唤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它要求教师具有设计课程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可供选择的课程营养大餐;它要求教师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主要阵地;它要求教师具有组织活动的能力, 在自由而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潜能, 让每一个学生顺着其个性与天赋成为最好的自己, 创造成功的人生。

(四) 发展学生

“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尊重与顺应学生的目的, 不是“放任”学生, 而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我们希望通过恰当的教育途径, 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 把每一个具有烂漫“天性”的自然人都培养成为既有灵性又富有个性还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三、“适性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

建设多样化的课程旨在给每一个学生多样的课程选择, 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所以每学期我们都要开设4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 我们认为让国家课程实施更适合学生个性差异是建设多样化课程的根本, 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国家课程的分层实施。

我们的做法是在部分学科或一门学科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实施。如数学学科、英语学科中口的语课、音乐学科中的器乐课、体育学科中的技能课以及期末复习课等, 我们一般采用显性分层的方法, 让学生走班选课, 实施分层教学。同时, 我们尤其重视隐性分层, 即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 如目标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等。这种分层只有教师心中明白, 能有效避免显性分层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有时我们以整合的思想实施国家课程, 这种整合既可以体现在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中, 也可以体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 如我们在语文课程中对鲁迅作品进行系统集中阅读, 在思想与品德课程实施中有机整合班队主题活动, 等等。

(二) 营造个性化的文化

课程需要适性, 文化更需要适性, 因为文化影响人的灵魂。我们为学生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四大节日 (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 , 成为鲁外一年四季的四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外, 对于每届学生我们举行盛大的入学仪式和毕业典礼:让学生一踏入鲁外, 就重新认识自己, 主动发现自己, 努力锻炼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在离开鲁外时, 能读懂自己, 读懂同学、老师, 读懂学校。

在鲁外, 学生经常说最期盼的是每周四的“鲁外星势力”活动。这是学校在2011学年启动的一项学生才艺个性展示活动。它依托校团委和学生会, 以“自主、自愿、自发”为原则, 本着“做最好自我”的宗旨, 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个性的舞台。展示的内容不拘一格, 只要是学生愿意展示的、代表学生个性特长的均可, 可以是歌曲、器乐、舞蹈、课本剧、书画, 以及其他如武术、跆拳道、杂技、魔术等。每次活动从策划、排练、表演, 到服装、道具、音响的准备, 均由学生负责。四年来, “鲁外星势力”不仅使舞台上的学生得到了个性的展示与才能的培养, 也让舞台下的学生、舞台后的学生得到了极大的教育与锻炼。在2012年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活动中, 我校选送的校园剧《生长的树》通过层层筛选, 参加了决赛, 并荣获校园剧省一等奖。学生有如此逼真的表演力、如此自然的舞台感, 除了音乐教师精心培养外, 还得益于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长期给学生的历练, 表演校园剧的学生个个都是“鲁外之星”, 其中有4名学生选修了校本课程“‘校园剧’创编与表演”。

在鲁外, 我们也十分注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围绕“鲁迅元素”“外语特色”两大主题, 我们以自主、自由、开放为风格构建学校环境文化。在校园里, 欧式的建筑群典雅而大气, 六角形钟楼庄重而神圣, 还有曲径通幽的英语长廊, 时尚、便捷的“‘三味’自助书吧”, 奇妙、前沿的“科技苑”, 全天候开放的琴房、画室、棋室等。总之, 我们把学校资源最大可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沉浸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 自由、便捷地享用。

(三) 打造“适性”课堂

学校提出了“适性”课堂的两个指标:一看课堂是否遵循学科特性 (“思维”突出学科性) ;二看课堂是否尊重学生个性 (“碰撞”突出个别性) 。

所谓学科特性, 就是每一门学科的个别性, 即一门学科固有的按照一定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学习要求等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立的课程标准, 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建设等。这种特质集中体现在学科致思方向的独特性, 表现于外主要是其教学方式与学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适性”课堂就是要结合学科的这些特性, 建构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所谓学生个性, 就是学生的学习差异与学习需要。我们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基于他们个别性基础上创设的一种个性化教学。一是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空。在课堂中, 先让学生“自读”“自做”“自悟”, 这样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存在不足的地方, 这就是每一个学生学习某一项知识的“差异性”。教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教学就变得有了针对性。二是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一种信息要引起注意, 主要是由于它与学生的内在需求相一致。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适性”即“选择”。这种选择性可表现为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方法的选择性, 也可以包括学习伙伴的选择、学习资源的选择等。教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学习就有了内驱力。三是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课堂上要不断鼓励学生质疑、对话、辩论、推理、评析, 追求思维对话、思维碰撞, 让学生主动经自己的思维加工整合学科的新旧知识, 从而实现个体对学科知识的自主建构, 并建立新的知识系统。

总之, “适性”是一种思想, 而非一种程序;是一种文化, 而非一项制度。经过这几年的探索, “适性”逐渐成为鲁外教师自觉的课堂行为。

(四) 实施多元化评价

自2011年起, 在“适性教育”理念指导下, 学校着手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改革, 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别性, 评价内容、标准、方法皆因人而异, 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得到及时肯定。

学校“每月之星”的评选就是多元化评价改革的一个典型事例。“每月之星”不仅把眼光对准诚实、自律、学习优秀或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而且关注普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月之星”的评选由学校学生会主持, 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某一方面的表现值得推崇, 就可以申报, 或各班向学校推荐一名认为在一月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写好推荐材料, 指出该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值得推崇的言行, 交给学校学生会评审团。每周学生会评审团综合所有推荐人选与材料, 选定典型, 确定表彰对象, 然后在校园橱窗展示当月“星级人物” (如“文明之星”“艺术之星”“发明之星”“环保卫士之星”“节约之星”“自立之星”“进步之星”) 的照片与事迹。每每看到校园橱窗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场景, 我们深知学生多么需要鼓励与肯定, 因此, 我们又对“每月之星”评比作了前展与后延, 开展了班级“每周之星”、学校“学期之星”评比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给每个学生获得即时肯定的机会, 以便他们获得自尊、快乐和信心。

四、“适性教育”实践的收获与困惑

四年的实践, 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基本概念———学生是什么。每一个学生都是具备潜能的, 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属于他们自己的潜能, 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 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只有经过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才能成为实际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要做的就是用他们的方式引导他们去认识世界。

四年的实践, 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基本的命题———教育即适性发展。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 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淀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教育不是改造, 而是发现, 是引导, 是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天分、自己的才能, 从而达到适性发展。

四年的实践, 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基本的规律———尊重、选择、等待是“适性教育”的核心。首先, 尊重就是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教师总是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设计面对存在差异的学生, 这样的教育常常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师的眼里应该写满“人”字, 只有教师真正意识到站在自己面前的生命个体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 教育才有可能有力。其次, 要让选择成为一种习惯。“适性”很重要的一个尺度便是:学校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广的范围内, 为学生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实践“适性教育”,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搭建可供选择的平台, 让他们有选择的自由, 让他们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天赋, 从而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激发潜能, 得到最优的发展。再次,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个人的生命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教育也是如此, 我们要学会等待。慢, 需要平静和平和, 需要细致和细腻, 需要留足等待的时间与空间。

篇10:注重德育教育真爱每个学生

“个性课堂”是我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校本课程,面对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补充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我们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兴趣,从兴趣入手,面向个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如果不丰富课程设置,就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就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生命,尊重学生自主发展,尊重老师和学生的选择,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个性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操作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引领学生在怀有浓厚兴趣、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专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个性课堂”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就是“快乐学习”。

“个性课堂”的设置

“个性课堂”的师资安排和课程设置尊重师生的选择。为了能让孩子们选出自己真正喜欢的“课堂”, 学校把“个性课堂”的课程、时间安排、内容、指导教师信息等向学生公开,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修1~3门自己喜欢的课,最后由学校根据报名的整体情况进行个别调整。我校“个性课堂”在3~6年级开设了游戏、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葫芦丝、空竹、五子棋、中国象棋、烹饪、摄影、魔术、口风琴、国画、书法、剪纸、十字绣、手工编织、动漫英语、创意DIY、机器人等20多门课程。

“个性课堂”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按照课程设置重新分成60个班,每个班20人左右,实现了小班化教学,不同班级、但兴趣相同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学习。每周一、周五的下午两节课是“个性课堂”的上课时间,除本校老师执教外,学校还从社会和学生家长中聘请7名“个性课堂”辅导老师。“个性课堂”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在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能得到科学有效的保障。

课程是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素质教育必须从课程出发,“个性课堂”的开设,不仅构建了学校的特色课程,更重要的是诠释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使素质教育得到了更有效的落实。

“个性课堂”与德育创新

“个性课堂”的每一门课都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或在教学时主动渗透,或通过活动体验,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因此,“个性课堂”的开设,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也为德育工作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摄影课上,老师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拍照时不破坏花草,取景时要顺势而为,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摄影不仅仅是拍出一张张好照片,还要有吃苦精神、执着精神。

游戏课上,学生在“跳房子”“送龙珠”的同时,也在游戏中树立了遵守规则的意识,感受到在集体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促进了互助观念、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游戏过程中渗透德育更具有独特的寓教于乐的功能。

书法课上,学生们静心练字,在习字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胜于说教。

经过“个性课堂”的学习,许多同学把快乐带回了家,如申雅同学说:“上了烹饪课后,我把在课上学到的本领回到家给妈妈展示,加深了母女感情。”对女儿的表现,申雅的家长也非常感慨:“孩子参加‘个性课堂’后在家里的变化很大,比如晚上吃过饭后总是自己要求刷碗、洗筷、擦桌子,周末的时候还会做几样在学校学到的饭菜让父母品尝。这让我们非常欣慰!”

“个性课堂”还让个别学生改掉了原来的不良习惯,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学生李沛然的家长就感言:“我的孩子自从学吹葫芦丝后,变得确实快乐了!原来爱上网的他,现在一有时间就吹葫芦丝,是‘个性课堂’让他疏远了网络游戏,找到了快乐的源泉。”

“个性课堂”在以快乐教育为特色的道德课堂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尊重老师和学生的选择,引领学生在充满兴趣、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专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些以快乐学习为核心的“个性课堂”理念,正在我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推广应用。“快乐教育”的全面实施,必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校长)

上一篇:便衣勤务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招投标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