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2024-05-25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精选十篇)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篇1

对小学生而言,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积累文学底蕴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良好帮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技巧指导, 让学生学会科学快速、高效地阅读, 并在阅读中增强理解能力。首先, 教师要教会学生合理运用阅读手段, 对于浏览、略读、详读、研读等不同阅读模式, 要根据阅读内容以及阅读要求灵活选择, 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最为恰当的阅读模式。其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 要从整体上感知文学作品的主题意境和内涵, 从间架结构上对文章进行分析, 把握住脉络, 并从修辞手法运用、材料详略安排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结构与特色, 从细节上借鉴文章写作特点, 从而在阅读中积累经验, 获得感悟。

一.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尤其是中高年级阶段, 学生作文能力低下与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具有密切联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 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生活以及各种事物, 捕捉亮点, 提炼精髓, 为写作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笔者要求学生随身携带记录本, 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点滴及有价值的信息摘记下来, 如遇到的好人好事、发生的显著变化等, 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同时, 获得素材, 并进行深入思考, 透过表象看本质, 提炼出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此外, 笔者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开始, 以及关注社会中的先进典型人物, 进行认真观察, 提高观察能力。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 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 这样的状况有悖于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 通过提出预习要求、帮助拟定预习提纲等方式, 让学生在课前具有学习的前延环节, 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各种基础知识问题, 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 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可以通过搭建合作学习小组、出示合作探究提纲的形式, 将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为主,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攻克难点, 获得成果,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迁移吸收能力

迁移吸收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方面, 尤其是阅读分析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能力迁移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在阅读教学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优秀作品, 从文章选题新颖程度、主题思想提炼、结构摆布、修辞手法以及写作特色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解, 让学生对教材作品的写作特点具有全面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材的写作特色, 并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大多数时候, 笔者还在一篇教材的阅读分析之后, 要求学生仿写同类型作文, 以实现写作技巧迁移巩固的目标, 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逐步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四.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 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善于对各种零散的观点进行提炼。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透过各种事件的表面现象深入思考, 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准确透过各种事件抓住实质, 有效提升了作文写作的深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也要强化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小组成员各自表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观点之后, 学生要学会汲取其中正确的部分, 对不完善的内容进行调整或补充纠正, 通过博取众长的形式汲取大家的智慧, 提高学习成果的完善性, 去除其中不科学与片面的成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习成效的提高。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篇2

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编写化学学科实验教材《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一书的体会

郭祥群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0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都面临着一个创新的问题。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综合发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高等教育的教材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编写的《分析化学基础实验》[1]一书,正是努力根据这样一形势要求来完成的。

《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一书是我们在基地实验教材“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讲义的基础上,通过精选实验内容,并补充近两年来开设的新实验,结合精选的文献实验编写而成的。在这一实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指导思想,以适应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对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的要求。

我们认为,这一本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重视基础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基础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立设课旨在对学生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严格训练,并密切配合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组织教材内容时,我们将定量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定量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实验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来编写。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实验室中诸如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与检验,玻璃器皿的洗涤,化学试剂的规格,标准溶液及其配制方法,及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定量化学分析基本操作,旨在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则是在进一步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通过完成实际样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加强学生对“量”的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实验习惯。为此,我们在实验内容的精选和安排上不仅注意到实验的典型性、系统性,还注意到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环境分析、药物分析等多方面的结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综合性。事实表明,厚实的基础可为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的作用。

注重能力

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对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很重要位置。能力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基本要素,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的必然。

本科分析化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只限于实验技能的培养,也不只限于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这其中包含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一书选编了较多的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这些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我们在多年的基地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对于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不是简单地提出任务,而是通过“实验原理”和“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所掌握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自拟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我们认为,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我们不可能期望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分析化学问题。例如,在这本教材中,我们选编了一个题目为“HCl-FeCl3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这是一个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实验课题。解决这个课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定量化学分析中所学的酸碱滴定原理、络合平衡理论及氧化还原实验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水解金属盐中的游离酸的滴定,由于易水解金属离子的酸性通常较强,问题便转化成了多元酸的滴定。我们在“基本原理”中提示学生用配位体缓冲溶液掩蔽水解金属离子。我们首先通过“思考题”引导,使学生通过思考与阅读参考文献明确,这类多元酸的滴定,在掩蔽前后是否具有明显的滴定突跃,能否分别滴定,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酸碱与络合平衡理论计算出掩蔽前后水解金属离子的表观酸理解常数,了解由于掩蔽的作用,改善了滴定的突跃,使准确滴定得以进行。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缓冲溶液的理论是定量化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从基本实验中,接触较多是酸碱缓冲溶液,而对金属缓冲溶液和配位体缓冲溶液只有简单的了解。在这一实验中,学生通过“基本原理”的介绍,加以阅读参考文献,通过“思考题”的引导,结合以实际问题的处理,学生对缓冲溶液的理论及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一过程无疑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10个思考题,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的理解、具体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计算与评价、及至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计算,最终拟定出较为合适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学生自己拟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具有了主动性,并能根据实验的进展不断完善。事实表明,这样的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成效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

又例如,在这一教材中,我们选编了一个题目为“从滴定数据到缓冲溶液”的文献实验。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我们知道,正确处理与解释分析测试数据,客观地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使得分析化学从一门单纯提供数据的实验技术发展成为一门信息科学,成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科学的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这不但依赖于分析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取决于分析工作者所具有的科学地处理数据的能力。这一文献实验介绍了如何从酸碱滴定数据,通过巧妙的数据处理,获得有关强酸、强碱溶液及共轭弱酸弱碱缓冲溶液体系的缓冲容量性质的信息。在选编这个文献实验时,我们不仅注意到趣味性,更注意到对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在“思考题”中,引导学生从本校学生所获得的酸碱指示剂的吸收强度随pH 变化的实验数据中,获取酸碱指示剂的pKa,并绘制出酸碱分布曲线,强化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面向时代

计算机的普及为分析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方便。在以前的实验教学中,我们曾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编程进行数据处理。在《分析化学基本实验》一书中,我们改变了这种做法。我们认为,对化学系的学生而言,直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的成果运用于分析数据的处理比重复低级的编程更具科学性,更符合化学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选编3个使用商品化数据表软件包处理常规分析化学数据的实验。EXCEL数据表软件包是一个在国内外都使用很广泛的商品化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与作图的功能。随着高校计算机的网络化,学生可方便地从网上调用数据表软件包。开设这样的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般分析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的计算机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便在后续实验课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计算机方法处理各实验的数据,使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报告更具科学性,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有关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共享等现代信息管理的意识。

此外,我们还借用文献实验给学生开一扇“窗口”,通过这一“窗口”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外分析化学教学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开阔视野,进一步拓宽知识面。让学生面向时代,接触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也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型人才的质量评价标准的核心是素质。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2]。这里强调了素质对知识的获取与积累、能力的提高的依附性。我们期望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促进知识的积累,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提高发展能力,并以此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当然,教材的完成仅仅是确定了教学的内容。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型人才的培养,还须把握好实验教学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欧阳耀国,郭祥群,蔡维平编著《分析化学基本实验》,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10。

注重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篇3

关键词:传统;弊端;启发;教导;综合型

Abstract:Traditional education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teaching and imparting knowledge while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instruction, feedback as well as training of ability. Consequently, the demands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re far away from being met, making it extremely urgent for the teacher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initiatively and develop all-round ablilities to becom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 Words: Trational Education; Abuse Enlightener;Teaching and Guiding ;All-round Abilities

传统的教学往往重管轻导、重教轻学、重灌轻能,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重视在素质教育中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这一课题,对教师来讲,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一些综合能力。

而今,一代刻苦研读的学生,潜心用力,寒窗数载,学、记、背、默。知识饱囊于一身,但走入社会,可用得着的成分为微量元素,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却需师而学之,这就是俗言高分低能,学非所用之故。而真正所需却难沾上边。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注入,忽略综合能力的开发培养。学习只讲文化知识的单纯培训,偏重于书本知识,考得高分为优才,学生时代学其他视为顽劣,或称之为不务正业,被众所指责,使其厌学,绳之以曲直而终,而不能得以正常健康发展。

2.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有的教学方法沿袭历时数代的陈旧模式,对学生绳之以学、记、背、默的原则,囫囵吞枣,有时考高分也能奏效,尤其是升学考学校,往往高分很管用,凭着高分可以进重点学校或一类好校。由此,教师拼命教,学生发奋学,要求学生学、记、背、默是常事,约束了个性健康的发展成长。正如有的教数学,要求学生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一律背下,还不算。更有的是对一些数字互换也要反复背下来,如0.5=1/2,1/2=0.5,也要反复背记。其理由谓之熟能生巧。

3.闭紧窗门读书,忽略其他活动的开展。过去言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古人教之,今人效之。

由此种种限制,学生死学,终至学死,照搬、照背、照抄,摹仿还可以,变化创新却不行,考试得高分,服务社会却束手无策。

对此,我认为在素质教育中应从如下方面考虑,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抓基础,重开发

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固然要学好、学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必须先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学科能力,培养教育综合能力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在此基础上,要着重开发其智力,培养综合能力,同时还应注重个性发展,根据各人素质特点,进行个性倾向培养引导,使其最大化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成长为有用之材。

二、废注入,重启发

教重在导,教之有方,导之得法,效果为佳。“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主张的教育方法。如何使教达到不教之目的,即应如何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自古以来任何有作为的人,总是在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掘,取得成功。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也总是在教之外创立的,即在教育的过程中去发挥导的启迪作用,发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讲授之谓也。”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业务能力方面,一个好教师必须遵从教学相长、教导相成、学智相促三条基本教学规律,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授之学习方法,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逐渐不需要教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本人。”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互相反馈的。从教这一方来说,教是为了学,教育必须以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为重要依据。从学的一方来说,学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是与生俱来,自生自发的,而是后天在老师的培养教育、引导下逐渐形成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应遵从孔子的“乐学”精神,加强趣味性,做到寓教于导,以趣激学,才能变“求他学”为“他求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应注重“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动脑、动手,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效果。

三、创造环境,综合培养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文化科学知识很重要,其他能力亦不可或缺,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创新教育就应该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主体来培养,注重人的发展,开发人的潜能,塑造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现代脑科学表明,人脑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创造的潜能,但一般人对其开发和利用是很不够的,大约90%的脑细胞被“搁置”,创新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创造。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人才都需要。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精心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创新兴趣和欲望。社会是个大市场,需要的人才各色各样,不能苛求一致。否则,将失之平衡。社会需要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科技人才社会需要,唱、弹、跳、画、写等各色各样人才社会也不可缺,社会活动能力及社会实用知识,都有用武之地。现在强调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当然综合当中也还应有一二之长,否则,杂而不精,亦为烂草一堆。因此,要求社会须营造一个多方位发展创新型人才的环境,提倡个性发展,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作者單位 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初中教学部)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篇4

一、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 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从而提高观察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神游武隆风光》单元时, 就利用多媒体或搜集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武隆各大景区的特点, 让其对各旅游景点的情况掌握透彻, 为下一步的交流汇报作好铺垫, 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传统的教育方式, 往往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好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空白。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例如, 教学《关注身边的垃圾》一课时,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用废旧的材料, 如废旧报纸、挂历、可乐瓶、易拉罐等制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教师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教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刻意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看法, 发表见解, 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比如在上《神游武隆风光》中, 我让学生对搜集到的武隆各大景区的资料进行交流, 对武隆特别是景区近年来的变化谈体会, 分组讨论拟写导游词, 小导游模拟表演等。

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激发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 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的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变废为宝》一课时,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大家天天扔废旧品, 废旧品堆积如山, 怎么办?我们如能变废为宝就是学会了创造。你能把可乐瓶改变成笔筒、茶杯、花篮吗?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正确引导, 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在三年级教学《身边的垃圾》一课时, 先确立“身边的垃圾”学生课题, 先引导学生制定课题小方案, 再进行分组调查研究, 各组通过调查后得出解决方法, 并适时进行结果的反馈,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

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活动的内容, 从而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如教学《多彩的节日》一课时, 我让学生分组走进社会, 走进图书室, 进入电脑里去调查、去搜集除了书中讲到的家乡的节日, 民族的节日, 世界的节日之外的内容, 有的内容还需整理形成小调查报告。

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 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应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活动中,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 自由搭配, 设置小组, 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 又能创造横向交流, 团结合作的机会。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彼此的交往更加深入。如在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参与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主题去调查、采访等。

八、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 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和挫折。这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正可以让学生弥补这一课。因为活动中困难、挫折会不期而至。教师应鼓励学生正视困难和挫折, 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获得成功。

九、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节约大比拼》一课时, 教师指出一度电能让40W的白炽灯照明25小时;正常人每天饮用约1500克水;每人就餐一次用去约7500粒米时, 可引导学生根据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一克水、一克米, 提出每月、每年是多少呢?照这样计算一个家庭、全国13亿人一天、一月、一年节约的能源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诸如此类问题, 让学生质疑, 是突出主体, 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 也是培养学生从小具备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的重要举措。

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

要注重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篇5

忽雷山小学

刘苏芳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的可塑性很大。研究表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小学教育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音乐才能包括音乐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们既是在学生的听、唱、奏等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也是在他们的听觉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观察等一般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音乐教学法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受力包括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它是在学生听、唱、奏等音乐实践中得到发展的。教师要以听辨、比较、想象、联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用听觉直接感知音乐是感受、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听音乐,使他们在反复听赏中加深记忆。同时还可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区分音乐表现手段中诸如音高、时值、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的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听辨能力是感受音乐的重要条件。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须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来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形象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意境,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内容,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由于音乐的旋律、节奏和人体的律动有着共同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都有概括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的表现性质,而“动”又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故把“动”引入音乐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让学生用身体的“动”配合音乐的“动”并使他们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从而发展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总之,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而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又促进了他们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其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阅奠定了基础。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喜欢唱歌、听音乐,教师应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使他们更正确地理解音乐,领会作品的艺术价值。

音乐鉴赏力是指识别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情绪,鉴赏音乐格调的高低、好坏以及欣赏音乐等的能力。

对音乐的鉴赏,除了具备良好的感受力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知识、社会知识和生活的体验),以及对音乐作品熟悉、了解的程度。

因此,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题材,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思想和感情;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形式,了解作品中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特点;通过分析作品的风格,了解民族、时代的特征和作曲家的特点,然后将上述分析内容综合成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音乐艺术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深入音乐。通过鉴赏活动,培养学生具有鉴别音乐内容美、鉴别音乐情趣和鉴别演唱、演奏水平高低能力。这种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随着学生对音乐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的发展而获得的。

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包括演唱、演奏技能、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等。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必须在他们的演唱、演奏、唱游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乐感、想象和创造才能。而乐感、想象和创造才能要通过一定的演唱、演奏等技能得以表现。因此,音乐家技能、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的提高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要使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应激发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才能,在演唱、演奏等表演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音乐更具感染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音乐感受力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音乐想象和创造。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创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必须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观察,加强生活和情感的体验,用丰富和想象去创造新形象。

教师提高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形象、掌握各种表现手段、提高音乐感受和创造才能的有效措施。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与独创表现也要给予鼓励。

此外,教材的选用对提高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多听、多唱、多奏具有真情实感,富于表现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想象和美感的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才能,促进表同力的迅速提高。

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进行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发展的。音乐感受力发展过程,也是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过程。它们都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听、唱、奏、动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的。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篇6

对小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积累文学底蕴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良好帮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阅读技巧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快速、高效地阅读,并在阅读中增强理解能力。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合理运用阅读手段,对于浏览、略读、详读、研读等不同阅读模式,要根据阅读内容以及阅读要求灵活选择,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最为恰当的阅读模式。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要从整体上感知文学作品的主题意境和内涵,从间架结构上对文章进行分析,把握住脉络,并从修辞手法运用、材料详略安排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结构与特色,从细节上借鉴文章写作特点,从而在阅读中积累经验,获得感悟。

一.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中高年级阶段,学生作文能力低下与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具有密切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生活以及各种事物,捕捉亮点,提炼精髓,为写作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笔者要求学生随身携带记录本,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点滴及有价值的信息摘记下来,如遇到的好人好事、发生的显著变化等,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同时,获得素材,并进行深入思考,透过表象看本质,提炼出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观点,通过这样的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此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开始,以及关注社会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进行认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这样的状况有悖于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通过提出预习要求、帮助拟定预习提纲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具有学习的前延环节,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各种基础知识问题,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通过搭建合作学习小组、出示合作探究提纲的形式,将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为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攻克难点,获得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迁移吸收能力

迁移吸收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阅读分析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能力迁移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优秀作品,从文章选题新颖程度、主题思想提炼、结构摆布、修辞手法以及写作特色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解,让学生对教材作品的写作特点具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材的写作特色,并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大多数时候,笔者还在一篇教材的阅读分析之后,要求学生仿写同类型作文,以实现写作技巧迁移巩固的目标,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逐步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

四.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对各种零散的观点进行提炼。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透过各种事件的表面现象深入思考,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准确透过各种事件抓住实质,有效提升了作文写作的深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强化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小组成员各自表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观点之后,学生要学会汲取其中正确的部分,对不完善的内容进行调整或补充纠正,通过博取众长的形式汲取大家的智慧,提高学习成果的完善性,去除其中不科学与片面的成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习成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载体,提供平台,着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篇7

一、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的内涵及在海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的新兴学科, 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主要是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微生物学等学科知识, 服务于医疗卫生、新能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环境保护、生物化工等行业[4]。生物技术发展经历了传统酿造生物技术、近代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和现代基因重组生物技术的三个阶段[5]。目前生物技术综合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和作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向纵深处发展。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是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号召于1996年底成立的, 开设课程主要有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基础免疫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原理、海洋环境生态学、海洋生物资源学、海涂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理论课程, 这些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是海洋技术专业集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 并能加强该专业学生对海洋生物技术理论的认知, 拓宽视野,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的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在前期独立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实验课程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综合性实验课程, 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的最后2周。这也是学生即将做毕业论文前最后一个综合性实验, 对学生最后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实施

1.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师资梯队的构建

大学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实施者, 教学梯队中的教师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对大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6]。目前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系有专业教师12人, 其中教授3名, 副教授4名,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名, 在读博士6名, 江苏省333工程1名, 青蓝工程优秀教师1名, 是一支思想稳定, 业务精湛, 务实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所开设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由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科研素质好、能力强的4位青年教师负责, 其中3人具有博士学位, 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

2.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课题和内容的选择

根据海洋技术专业的特色及所开设的理论课情况, 并根据实验室现行条件的可行性,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合理地选择实用性强的课题, 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生物体组织、器官中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及含量的测定; (2) 组织器官中酶的提取及酶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包括酶促反应进程曲线的制作、酶催化反应初速度及酶活力测定、SDS-PAGE电泳法测定酶蛋白分子量大小; (3) 细菌基因组目的基因的制备、克隆、表达。学生在综合实验过程中应该学会生物体中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 如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技术;熟悉生物催化剂酶活性测定及表示方法等;掌握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操作过程, 如核酸DNA、RNA和质粒DNA提取、纯化技术, 以及DNA的连接、转化及酶切鉴定等基因克隆技术,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技术。在综合实验过程中, 训练学生基本生物技术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 启发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 探索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独立做好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和手段方式的探索

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方法。对于综合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核心技术, 指导教师对每个实验小组进行示范操作和指导,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创设引导、思考与创新的探索性教学环境,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如在生物体组织蛋白含量的测定实验中, 每个小组 (4人) 测定生物体的某一个组织蛋白含量, 全班可测定生物体的7-8个组织, 要求所有的同学将全班测定的各种组织的蛋白含量数据收集起来, 进行单因素方差生物统计分析, 并进行多重比较。这样学生不仅要了解蛋白含量测定的方法, 还要掌握生物统计分析, 进行多重比较后能发现自己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再如收集分析全班抗氨苄青霉素外源目的DNA在大肠杆菌质粒DH5α中转化、表达情况。同时, 将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结合, 加强师生间交流, 实现教学互长。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CAI课件等现代化辅助综合实验教学手段, 兼具文字、图像和教学视频, 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以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阐述清楚的抽象知识点和操作过程, 如DNA的连接、转化及酶切、外源DNA表达等基因克隆等实验操作技术, 具有清晰、生动和信息量大的优势, 增强了信息的表现力, 同时也节省传统的板书时间。通过对实验进行仿真模拟, 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的筛选, 比较分析相似的实验研究方法, 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4.考核的手段、方式和目标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采用考核和考查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包括书面考试 (40%) 、实验考核 (30%) 、小论文 (10%) 和平时成绩 (20%) 四部分。书面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内容为实验涉及到的相关知识, 侧重于学生实验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考查, 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和技术关键点, 如试题为设计生产中所需的某海洋生物体中含DHA目的基因的筛选和表达, 这些考题的答案往往需要学生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 查阅资料, 再通过思考、总结, 用创新的思维去寻找。实验考核主要是针对综合实验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仪器的使用, 在考核时学生按小组 (4人) 随机抽取实验课题, 共同完成相应的操作, 依据操作的正确与否及熟练程度给出合理分数, 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小论文是根据综合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设计方案、测定的实验结果撰写一篇研究性论文等, 检查学生查阅文献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成绩和平时实验课的表现 (实验预习和资料的收集情况、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数据分析、解决问题情况) 两部分。总之, 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有利于综合评判学生对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掌握程度,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研探索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设想

1.加强实验室建设, 推进开放式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新型实验室管理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7]。就目前情况, 虽然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是海洋技术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的综合实验课程, 所需的大中型高值仪器设备如凝胶成像系统、无菌操作台、超低温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荧光定量PCR仪等基本齐备, 但在实验室硬件建设上还存在着与其他实验共用实验室、硬件配套不全、所需实验耗材和试剂欠缺, 以及综合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的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保证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海洋专业系正在加强实验室建设, 筹建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平台, 安排符合实验技术工作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 购买实验所需的配套仪器设备, 并将相关学科实验教学共用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 方便综合实验教学, 实现资源共享。作为新建的实验平台, 将汲取最新、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 对实验室进行制度和人才的同步建设, 健全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制度, 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管理, 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式实验教学。这样将为学生提供进入实验室接触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参与综合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的机会, 让学生开动脑筋, 创造条件, 寻找最佳实验方案, 独立准备并完成实验,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2.优化综合实验内容, 改进团队指导模式

目前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题是主要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内容, 所采用的方法、技术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做得较多、常见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而近几年生物科技发展迅速, 取得成绩令人瞩目, 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 因此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内容需要不断的更新, 要把能体现国内外教学科研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成果引入到综合实验中来, 保持综合实验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这就需要组织专业教师, 根据学科领域新进展和教学实践、实验条件的改善, 及时优化教学内容, 编写与人才培养方案、新大纲相适应的综合实验指导教材, 并配备视听教材。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指导教材是培养人才的纲要性的教学文件, 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要以培育科学思想和创新意识为指导, 内容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 真实反映海洋技术专业的特点与社会生产的需求, 满足生物技术产业对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过程中改进团队指导模式,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去, 包括试剂配制、样品准备和预处理、仪器的调试, 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流程。并且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通过吸收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 以研促教,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完善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的评价、考核系统

综合性实验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不能简单地按传统的实验考核那样, 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印象为依据来评价。要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前文献查阅、实验准备工作、综合实验技能、小组的合作能力、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中创新能力等各层面进行公正、客观和合理的考核和评价, 完善考核系统。

四、结语

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 其核心是创新, 高等教育针对社会的需求已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8]。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开设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 符合生物技术产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并经过了四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收到了成效, 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由于综合实验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短,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善和提高, 如如何保持综合实验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 师资团队的指导模式有效性、综合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性、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开放管理的可行性, 以及教师对综合性实验教学驾驭水平等问题。当然, 提高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是是一项长期工作, 海洋技术专业师资团队将持之以恒, 开拓进取, 不断提高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水平,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创造力, 为生物技术产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瑞国, 苗朝华.现代动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J].生物技术通报, 2010, (8) :82-88.

[2]余龙江, 鲁明波, 李为.理工医结合, 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J].高教论坛, 2010, (9) :12-14.

[3]郭勇义, 韩如成.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8) :27-28.

[4]张敏, 王邕, 梁锦添, 等.改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0 (S2) :77-78.

[5]余丽琴, 钟梓M, 王记林, 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9) :8-12.

[6]田华, 雷玲.地方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9 (4) :2-3.

[7]陈晓玲, 刘胜洪, 梁佳勇.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 (5) :48-49.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篇8

临床实习是医科院校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的关键学习时期,是培养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并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医科院校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度和以后从事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从医疗活动的每个环节来看,一个优秀的实习生必须具有采集病史、进行系统体格检查、准确运用辅助检查处置治疗方案以及具体实施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实习生和医生特有的职业能力,是每个实习生必须具备的,也是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1]

2. 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 1) 带教老师带教意识不强。临床老师在带教实习生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和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医科院校生,必须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老师。但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临床医生通常把临床治疗工作摆在第一位,并没能正确处理好临床和教学的工作关系,不能安排合理的时间兼顾教学工作。

( 2) 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主观愿望存在分歧。带教老师希望实习生能够多分担一些基础临床诊疗工作,而实习生却想多参与实践和疑难病例的观摩。

( 3) 实习生组织纪律性不严,对实习环境适应能力不强。一部分实习生对临床实习工作认识不准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实习过程中常因为就业压力、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外部因素,出现纪律松懈、经常缺勤、超假不归现象。另外,实习生在进入医院后,面对要在各个科室之间轮科并跟随不同的带教老师,管理不同的患者和病种及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往往刚适应了又要轮科。

3. 多种措施相结合,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 1) 加强临床老师素质建设,提高带教水平,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培养实习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能够通过医院实习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在实践中培养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同时,根据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以下简称“我校”) 的实际情况,采用学习培训与学术活动相配合,有计划、有层次地举办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首先,对年轻老师进行岗前培训及考核上岗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有资历的医师除了对年轻医师的临床技能培训指导外,也要传授教学经验,并可纳入继续教育的计划中来; 最后,还要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广大医护人员参加专升本、研究生学习,全面提升我校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和带教水平。

( 2) 加大教学投入,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医院应该加强临床技能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弥补实习生临床操作机会太少的影响。我校购置了一批模拟人体解剖模型、技能操作示范光盘等教学设备,结合临床病例示教,重点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操作,逐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开展神经系统查体、心肺听诊、胸腔穿刺、清创缝合等重点操作讲座与示范,让学生在患者身上操作前先用教学设备进行训练,以提高熟练度。

4. 增强医患沟通观念,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大力实施创新教育, 要在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清醒、勇敢地面对未来挑战, 树立追求真理、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不断增强提高创新能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主动参与创新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养成严谨求实、崇尚科学、不畏困难、肯于钻研的意志品质, 为实施未来的创新实践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 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 大胆地提问, 自信地思想和表达, 尽情地动手实践, 从而养成积极想问题、问问题、延伸思维、解决问题的

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角度来认识它, 更应该从学生的积极发展、终生获益的高度来把握它, 这样才能尽快走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误区, 并研究出更积极的对策, 以科学、高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 使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第B01版, 2009.1.12.

良好习惯;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敢闯敢冒险, 大力倡导“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精神, 努力为学生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光荣的浓厚氛围, 使学生在创新中相互竞争,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四种创新学习方法。

1.“自主式”学习法。

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获取知识至关重要。一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他们自觉将自己摆在主动学习的位置上, 而不是被动地让教师牵着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要自己阅读, 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一定亲手去做, 能自己表达的一定要表达出来, 从而使自己逐渐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不但能学会, 而且会学, 能会自己学。另一方面, 老师要在学生自学中切实起到辅助作用, 设置教学内容, 要将必讲和自学内容区

[2]童国嘉.给“有效教学”热降点温[N].中国教育报 (教学) 009版,

[3]朱英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N]莱芜日报第004版,

[4]张德庆, 张警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审视与反思[J]课程与教学

(教育测量与评价) , 2009.9:30~32, 58.

[5]王守瑾.简说高效课堂[N].苏州日报 (教育) 第B01版, 2009.10.12[6]诸步申.新课程中课堂教学互动误区分析[J].江苏教育 (教育管

理) , 2009, (11) :39~40.

【责任编辑韩立鹏】

分开, 要把教会学生如何学作为主要内容:在课堂上主要讲重点和难点内容, 把其他内容尽可能地从课堂中剥离出去, 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但在学生需要时, 教师要及时答疑解难。

2.“问题式”学习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式”学习法, 就是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方法。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 不断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找到更快捷地获取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 适时、合理、必要地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境, 引导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 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一问题, 以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3.“超前式”学习法。

“超前式”的学习方法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 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程序或阶段, 探索性地提前学习那些对于自己来说较重要的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早日成才的有效途径。一方面, 要引导自觉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争取“三步并作两步走”, 即每个阶段的知识都要学, 但要快速完成, 提前进入新知识学习的领域。现在, 一部分中学已经开展实施学分制的试点工作, 这将有利于这种局面的形成。另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教学改革的实际, 瞄准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领域的前沿, 充分利用学校和网络优越的知识资源、宽松的学习环境, 广泛涉猎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

4.“目标式”学习法。

“目标式”学习法,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出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以此为牵引, 落实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 依据自己的实际, 科学地制定出适合自己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状态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见解、新观点, 激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1. 要培养学生有“识”。

要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 并具有开放的综合知识。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能创新, 否则, 靠死记硬背, 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各种学科纵横交叉、相互渗透,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 如果只有单一学科的知识和封闭的知识结构, 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创新思维也就无从谈起, 唯有多种知识的综合才能激发智慧的闪烁, 才能点燃创新的火花。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在晚年的一次谈话中讲到, 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时, 学院就鼓励理工学生提高艺术修养, 他的火箭小组的负责人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 一边学习绘画, 后来还成为西方的一位抽象派画家, 钱老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就很懂得现代教育, 他一方面让儿子学理工, 走技术强国之路, 另一方面又送他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 这为后来钱老多方面的学识、创新的思维能力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钱老的体会是: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 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 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 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印证。

2. 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

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在于:想他人不能想, 谋他人不能谋, 变被动为主动。创新活动是突破旧的习惯和思维定势, 是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创新活动没有现成的套路和答案做参考, 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向未知领域的探索。这就要求创新者的思维能够超越各种障碍, 打破习惯、传统, 自由流畅地往返于现实与幻想、历史与未来、此岸与彼岸之间。为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 着力向学生传授思维的方法, 点拨学生创新的灵感, 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让学生的思想真正在自然王国中自由地畅想、流淌,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敢于冲破陈规陋习的束缚, 解脱思维定势的局限,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促使学生实现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新者的飞跃。

3. 要培养学生“敢疑善问”。

亚里士多德曾经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一个学习者只有敢于怀疑, 善于怀疑, 才会去钻研, 去创新。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善于给学生摆难设疑, 巧用悬念, 凭疑而问、以问引思、启思促学, 使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求疑、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勇敢、严谨的批判精神, 促使他们不拘泥、不盲从权威的既定论断, 善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实践, 提出自己的观点, 得出自己的结论, 使知识和科学在创新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式”、“问题式”、“超前式”、“目标式”等学习方法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使学生具有开放的综合知识, 敢想善想, 敢疑善问。

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篇10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 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 开阔眼界, 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 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 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 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可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 以疑激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 教师要因势利导, 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 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 尤其在“想”字下工夫, 学会设疑、释疑。

2. 以境引趣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 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 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 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 并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视听结合。这样, 能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以读生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以读激情,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再见了, 亲人》一文, 我采用了“以读激情, 语音传情, 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 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 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 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 进行品词品句, 理解课文内容, 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 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经常要求学生查字典, 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 阅读相关的课外书, 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提出问题, 自觉地看书, 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 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扶一扶, 让其通过自学去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 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 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 应及时加以肯定、表扬, 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 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1. 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 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 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 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 我设计了多种练习, 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 通过外貌看特点, 理解语言知特点, 分析动作抓特点, 体会心理明特点, 对比之中想特点, 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 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 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 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 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 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同时, 我还在班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定期交流学习经验, 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 通过长期反复实践, 使他们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 要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 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 勤动笔的习惯。因此, 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 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 并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 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之中, 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 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上一篇:草莓涂膜保鲜研究下一篇:小学书法教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