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2024-04-28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共8篇)

篇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改革原来的对“双基”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传统的教学和考试中都很重视。但是传统考试的命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考试内容程式化,(不外乎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形式单一,多为“笔试”,缺少口试、操作性、课题性等测试方式;考试时只重视结果,对思考过程比较忽视;在考试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检查,机械地再现所学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而对技能的评价也不只是考察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及不同的解题策略的运用。通过对“双基”评价的改革,做到变“重结果,轻过程”为“结果、过程的统一”;变“单一过高要求”为“多重适度要求”;变“重知识,轻能力”为“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

(二)改革评价主体和方式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等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的手段和形式也应多样化,既可以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以小课题、活动报告、数学日记、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考查。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及方法

(一)转变教师旧观念,树立课程新理念

要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到教育的未来,消除多年来以考试为核心的心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放开手脚,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去。

(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后,就应该把它与实际相结合。不要一边学习新理念,一边还是按照老的教学方法去教,走一步、看一步,前怕狼、后怕虎。对传统的评价方式应保持“扬弃”的科学、理性的态度。“扬”能使我们脚踏更为坚实的大地;“弃”使我们拥有更加广阔的天空。

(三)注重平时经验的积累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分阶段进行组内交流、汇报,发挥小组的作用,克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对成功的评价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对学生也进行分阶段的调查,了解新实施的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三、构建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唯一的裁判员,这种评价显然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要倡导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家长评价的内容可以“家长心中的我”为主题,要求家长对孩子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成长表现的等)进行全面的回顾、思考后作出评价。

教师评价可以“老师眼里的我”为主题,考察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是否善于从日常生活情境中捕捉信息,是否善于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情感与态度、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师在评价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评价的主角,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评价,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人。

学生互评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以“大家评评我”为主题,主要评价学生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求异思维、对集体任务完成的贡献大小等,它使学生面对面的积极互动,有机会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当然,小组评价还应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防止那些不善于言辞的学生被排挤在外,而失去锻炼的良好机会。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也不要包办代替,而应抓住评价这个极好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他们按小组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不清晰的思路变得清晰,不严谨的言语变得严谨;充分发挥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功能。学生互评不仅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更使评价趋向全面。而且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能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二)评价方法多样

总的来说,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学生知识技能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对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应更多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察;而对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应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考察。在表述评价结果时,可采用以下几种呈现方式:

l、评语。评语是定性评价的一种方式。可以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描述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及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内容,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还存在什么薄弱环节等。如“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都是对评价结果定性的表述方式。

2、评分。评分是定量评价的一种方式。可采用等级制进行。在评分过程中,要赋予评分过程性的意义:评分描述的是学生目前所具有的水平,并不预示他们的未来;评分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估计,而不是确切的标志,不宜夸大:单独的一次评分不能作为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评判的可靠依据;评分只是表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解释表现的原因,不能由评分推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问题;我们目前采用的评分形式主要是由面试分和期终笔试分占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教师在评价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各得其所。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打分”、“舍得送分”,最后只看达到的一定分数;对于一些学生特优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

3、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既是评价的一种途径,也是评价结果呈现的一种方法,而且是评价中不可替代的物质化资料。它不单显示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显示了学生的持续进步。

总之,不管哪一种评价都不是完美的,各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作用。但不管什么样的评价,都应服从和服务于被评价者的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篇2: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人们习惯于用一张考卷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一个学校的教学品质。学生成绩差,就否定了他的一切,把学生说得什么都不好,同样的,一个班考不出成绩,家长就会说这个班的老师没能力,教不来,学生都教差了,从而导致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了。由于各种压力导致考试成了指挥棒,学生、老师、学校都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努力。只要是考试考不到的,教师甚至就不教了,甚至有些技能课都拿来上要考的科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诸多的教学案例客观存在,考试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分数”固然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更应该通过“分数”更深层次地去看问题,去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反思“教”的过程,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应该淡化分数“情结”,成绩理想与否不该情绪化,不该过往云烟,而是通过考试,了解自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查找不足,改进学习方法。

考试虽然不能评定一位学生的优劣,但是也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衡量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如果一开始就拿同样的一张试卷去考查班里的学生,那些差生肯定比不上优生,这样子就会是优生产生骄傲情绪,差生从而会渐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所以一个为了保护学困生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让他们觉得自己和班里同学是一样的,我觉得可以把两种层次的试卷一起发下去,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张做,另一张留作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考试评价结果时,可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是呀,我们主要采用“分数+等级制”评价,而对于一些成绩一时不理想的学生,我们将“总分栏”空缺,让学生自己去统计,并写出感想。这样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定性评价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批注不同的评语。比方说可以给喜欢玩游戏而导致成绩退步的学生这样的评语:“要想成为游戏的高手应该有一流的思维,而数学正是锻炼思维的最佳武器,如果你把心思从游戏上转到学习上,你会发现游戏和数学一样有趣。”

篇3:对小学数学评价的再评价

一、评价内容片面【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重视过程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从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等评课中发现, 一些教研员、校长、主任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时, 仍然是“以知识为本”, 对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不厌其烦, 津津乐道, 而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言以蔽之.这种评课导向, 势必将课堂教学复归到以往教师主体的老路.

【对策】

1. 改革考试的内容.

一张考卷的分数难以准确评价学生的成绩, 我们应当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宏观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在考试时, 不应只是测试学生现成的知识和技能, 也应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考题的答案不应只是封闭唯一的, 而应是开放多解的.

2. 细化评价结果.

不应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 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相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等方式, 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

3. 建立学生成长袋.

建立成长记录袋, 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目前各校课改年级普遍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如何使用成长记录袋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呢?成长记录袋里可以放学生有创意的回答、提问以及体现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照片等, 进行记录并放入成长袋, 可以记录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 使教师从细微处及平时的点滴中了解学生, 并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机械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 “强化主体发展, 遵循教学规律, 落实课标要求, 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是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出发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可围绕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 (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 、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查.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 就必须让口头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课堂评价中我们常见的方式有口头评价、体态语言评价、物化奖励评价……

【现象】

评价语言单调、重复、低效, 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在评价标准上, 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式占优, 评价主体由教师唱主角, 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即使偶尔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 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 缺乏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 学生在评价中或是对错误姑息迁就, 一味肯定, 不敢说否定的话, 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 不善于发现问题,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口头评价的形式主义.

【对策一】

体态语言评价.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个微笑, 摸摸学生的头, 拍拍学生的肩, 表扬学生时竖一个大拇指;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老师可以用眼神暗示加以告诫, 这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态语言评价有利于交流信息, 传递情感, 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对策二】

2. 作业评价.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形式.我在批改作业时往往用饱含感情的文字恰当评价.对完成很好的采用激励性评语, 对完成一般的采用商榷性的评语, 如:“你做得不错, 老师建议你再想一想, 还有更好的解法吗?”对质量不高存在问题的采用期待性评语, 如:“老师期待你, 下次作业一定会更好.”实践证明, 评语可以带来令人欣喜的收获, 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了, 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在评价学生的同时, 还可组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每名学生都有安全感, 敢于对教师进行评价.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让学生和家长都主动参与评价活动, 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篇4: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提要

关键词 教学艺术 课堂评价 学习激励 全面发展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一、课堂学习评价要有激励性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励性的言语、信任的眼神、亲切的微笑,都能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减轻思想负担,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从中寻找闪光点,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就感,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学生一般会用分数化小数的知识来解决,这时,有一个学生猜想“能不能乘分数的倒数呢?”我及时鼓励这种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的意识,说:“有猜想才有动力,世界上有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今天这节课也以你的名字命名吧——××猜想。”学生兴致极高,于是上台讲解他的想法,学生听后给他雷鸣般的掌声。我又及时鼓励:“你的想法真有新意!将题目与线段图结合起来,会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现与认可,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学习评价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同理,如果学生对评价感兴趣,那么,评价以及使用了评价的数学课堂学习,会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比如贴贴纸是低年级儿童非常喜爱的奖品。贴贴纸主要用于奖励:①学习自信的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表达);②善于合作与倾听的学生;③学习有进步的学生;④作业完成好的学生;⑤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样就可以实现对部分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要改变评价一成不变、死板刻板的现象。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三、课堂学习评价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满地的碎瓷片。并把这些瓷片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结果惊奇的发现了依次的碎片重量均为16倍的关系,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原貌的文物、陨石有重大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这样善待“错误”不是放纵错误,而是自觉地意识错误,对有错误但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苗头,并通过课堂教学把“错误”转化成课程资源。

尤其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防止单纯地评价他答对了多少,说错了什么,而要充分发挥正面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诚恳的评价激发其内心追求完美的需要,从而“挖掘闪光点,促进飞跃点”。

四、重视课堂学习评价中的自评和互评

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控的有效途径。教学中,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觉总结学习方法,构想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在学生做完题后,我让学生自我评价:“如果你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就自己打‘A’。”如此帮助学生成为有正确自我意识的人,促进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课堂学习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努力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水平,深入分析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因素,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以师评为主,让学生在参与自评与互评中获得兴趣,自我完善和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篇5:小学数学学习有效评价的思考

政和中心学校 王次云

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更加激励他们的学习,营造使学生爱学善学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我们应该由此出发,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功能,完善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通过评价观念的更新和评价方法的改进,获得更全面的评价信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为了有效、正确、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入手。

一、教师对有效评价的正确认识

多年来,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的评价手段,已经不能客观、全面、多元性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改变这个局面,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很多,最大一个挑战是教师自己的评价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考试在学期期末通过一纸试卷来评判学生的学科成绩,一次考试很难反映学生全面的学习状况,有时我们也会说某某同学平时表现很好,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可惜本次没考好,他可能要要面对家长的责怪,也可能就因为他这次不理想的成绩,会影响他以后学习的心情。有时我们也会说某某平常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听讲也不认真,学习习惯不好,但由于有点小聪明,本次考试成绩还不错。难道我们能说这次考好的孩子就比那个发挥失常的孩子优秀吗?单一的考试形式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其独特性,如个人兴趣、个人发现以及个人在学习中的体会„„而这些,考试都无法替我们记录。评价结果越是多维度,越是个性化,反映出的学生的学习就越全面和具体。

二、重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要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查。对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乐意、能否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数学学习的兴趣等方面考查。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考查学生能否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让学生研究圆锥体的高有几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只有一条,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有无数条,在这个问题上,我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进行必要的辩论,最后形成一致的认识:圆锥体只有一条高。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比如,在有趣的七巧板实践活动中,我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利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在学生展示自己所拼的图形时,既注意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是用几块板拼成的,拼成了什么图形,也注意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拼的,对学生拼图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就能通过评价加深学生对于拼图方法的体会。对于一些平时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不强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完成活动,我都注意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我常常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建立开放、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

创设开放的评价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主体,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比如开展生动的自评互评活动,就可以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也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更好地展开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教师的教学面临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渴望,得到赏识,得到激励。激励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行。”“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你这个词用的特别好,一下子揭示出概念的本质。”、“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你的结论和科学家的一样啊,你可能就是未来的数学家。”“你写的数学小故事真精彩!把老师和同学都吸引住了。”你不但用了最佳的解决策略,还把思路分析的很透彻,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你的观点真独特。”激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方式很多,有自责式、协商式、希望式、微笑式、激将式和夸赞式,可以采用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口试、面试和笔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作业展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但评价方式上并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评价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评价的对象,因此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对部分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在评价中要保证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学生在不同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看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多少,本节课比上节课进步了多少,使他们不断地树立学习自信心。

五、重视作业批改中对学生的评价

批改作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了解、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课程重在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在数学教学中,更注重以推行作业批改的及时评价为突破口,尽量客观地对学生优势、进步以及不足进行评价,但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评价时采用鼓励性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证客观的评价。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不再用以前的等级制:A、B、C、D这些符号了,而使用鼓励性符号:如五角星,表示你满意,我也满意;哭脸苹果,表示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以其数量的多少来显示作业质量的高低,让发展程度、进步程度不同的学生能感受到鼓励,并激发他们向上的决心,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新理念相吻合的评语,应该同凸现激励性、针对性、灵活性是一种肯定式、个性化的评价。因此对数学作业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掩饰、不回避、不迁就,尽量使学生在读评语时即有惊喜、又有领悟。我是这样写评语的: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如果你的字写得更好点,就更棒了;你最近学习进步很大,让老师很高兴,尤其是分析应用题这方面,真是棒极了!希望你好好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你的计算水平越来越好,真让老师感到欣慰,你在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

六、教师把握好评价的尺度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在数学课堂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用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行褒奖、指导。首先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激励性”评价不等于盲目的迁就、无原则的默认,或者说不批评、只表扬,它以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大加赞赏的不是学生天生的禀赋或特长,教师表扬、夸奖的应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结果。学生付出一分努力,教师给予一分表扬或赞许,学生付出十分努力,教师给予十分的肯定;对于学生没有付出努力,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评价引导教育,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做。总而言之,教师的评价要适时,要适度,不过分夸张。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我们知道有效的学习评价需要教师“拥有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善于发现并捕捉“最佳的评价时机”,进而实施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这两个例子中我发现要及时的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评价,找到最佳的评价时机,才能真正的达到评价的目的。

篇6: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卢海霞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重点较多是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评价的内容无非是学生回答对不对,做题正确不正确,久而久之,评价的目的在于定性定格,学生形成依赖的心理,等待教师“宣判”,学习缺乏主动意识,不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师要灵活开展教学评价,在关注知识达成的同时,更多地从生命和谐成长的角度作出回应,让“知”“智”交融,“知”“能”相通,“知”“识”共荣,真正构造生命化的课堂。

一、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彰显主体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与学生是“评价共同体”。也就是说评价的主体不单纯是教师,学生虽然是被评价者,但也应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成为评价实施的主体之一。课堂中,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念为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为同学评出优点、评出不足,评出建议,评出希望。

案例1:“数与式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断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写几个比较数与式子大小的题目,并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现在又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时候啦。在刚才的小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体会?有什么问题?

生1: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有的用“>”连接式子,有的用“<”连接式子。

生2: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写的都是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和一个数比较的。我看到他们那组有人用乘法、除法的。

师:你觉得用乘法、除法的式子行吗?

生2:行的,只是我没有想到,现在,我也会写了。

师:请你举个例子。

生2:8>2x3,lO÷2<6.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生3:我们组××说的时候没有说清楚,××又犯了一个毛病……

生4:我们组认为,都是先把式子加起来或减起来,再比较大小。如14+20=34,34>30,所以,14+20>30。

生5:有的式子不要加就可以比。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5:如51>43+ 51.两边都有51,相互抵消,右边还有43,所以右边大。

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育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不太懂得什么叫评价,但教师创设的“你说,我说、大家说”这一环节,正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说的这些话,就是对他人、对自己、对小组的评价。在评价与交流中,学生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的反思相结合,较好地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数与式子可以含加法、减法,也可以含乘除法运算;知道了可以先把式子得数算出来比较,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较;知道了表达时该注意用什么语言等等。可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教学不但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了能力,更关注到了学生的内在感受与情感体验。在此,学生自觉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也由此成为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和关爱的纽带。

二、尊重个性差异,捕捉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刻都可能有新的资源不断生成,教师要保持高度敏感,及时捕捉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挖掘、升华并促进预设教育目标的高效完成或新的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

案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在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其中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

教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问:你能说说这样折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这样折是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2份就是它的。

师:那其中的一份呢?

生:老师,是不是呢?

师(故作惊喜地):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

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所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这位同学却折出,大家对这事怎么看?

生1:他没听清楚要求,上课可能走神了。

生2:他肯定是不听老师的话,随便折的。

生3:我既要批评他,又要表扬他。

师:为什么?请你说说看。

生3:我批评他不认真听讲,但是我要表扬他教给我们一个新的分数。

师: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好棒呢!

生4: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我觉得他真了不起,既折出了,又创造了,他很有创造能力。

生5:老师,他挺有想象力的。

生6:老师,他能举一反三地学习,我要多向他学习。

在学生一番评价之后,教师真诚地向这位学生说:我真的好佩服你,老师只教了,你却能勇敢地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这样的学习才叫创造性学习!

由以上案例可见,由于学生的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评价也就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评价的个性差异,巧妙引导,让学生的评价更趋全面,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上述案例中,前两位学生评价时只想到同伴的缺点,而学生3的评价如一缕春风,暖人心田。教师敏锐地捕捉评价时机:“你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好棒呢!”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扭转了学生的观念,评价的功能由“挑刺”转化为欣赏、激励、挖掘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这种转化饱含了课堂上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这发自内心的欣赏,不正是学生们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的综合体现吗?被别人欣赏时,那位学生脸上悠然自得、体验成功的神情是多么生动与迷人!也正因为有了老师和同学对该生的尊重和赞赏,课堂里才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潜移默化影响,丰富评价语言

课堂学习评价需要一定的载体――评价语言的支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一些评价语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譬如:“我想为某同学(小组)作一点补充”“我可不可以为××提一点建议”“我非常赞成(欣赏)××的想法”“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学生借助语言这座桥梁,就能流畅、自然地将各自的心理活动得以反映出来,使评价顺利进行。

案例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断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的表象,设计如下的活动:

师:请小朋友拿出文具盒摸一摸,你能摸到文具盒的几个面?

学生操作实践,教师现场采访:你摸了几个面?

生1:我摸了4个面。

生2:我摸了6个面。

师:请摸到6个面的`小朋友举手,谁愿意到前面来,面向全班同学再摸一遍吗?

生一边旋转、翻动文具盒,一遍数。

师:这个小朋友观察挺仔细的呀!还有不同摸法吗?(没有学生举手)老师也摸了6个面,请同学们仔细看我是怎么摸的,开始――

教师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数(每数两个面换气一次)。

师:老师的摸法和刚才小朋友的摸法相比,你觉得怎样?

生3:老师摸得巧妙些。

师: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这样摸巧妙在哪儿呢?

生4:老师,你摸的时候不用转动文具盒。

生5:老师是摸了上面,再摸下面;摸了前面,再摸后面;摸了左面,再摸右面。

生6:老师摸得很有规律,这样摸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师:谢谢你们这么欣赏我……

评价不是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案例中,学生第一次认识抽象的“物体的表面”概念,摸文具盒的面自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结果,教师见学生“旋转”“翻动”这种无序的演示之后,没有学生使用有序的摸法,就不失时机地自己“露一手”,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摸法。此时,课堂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天地,弥漫、充盈着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积极互动的评价氛围。学生在欣赏老师、崇拜老师的同时,亲近数学,享受数学。在这样的评价磁场中,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不断撞击并升华,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正是评价的魅力所在。学生如此丰富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平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然吗?

另外,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除了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教师可以冲他微笑,点一下头;如果学生有小动作,教师可以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微微摇摇头;如果学生作业又对又快,教师可以冲他竖一下大拇指等等,这些都是评价,是情感上的评价,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总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欣赏、激励等功能,就要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与时空,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课堂评价环境,引导学生捕捉评价的时机,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开放心态,畅所欲言,个性飞扬,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变化、进步和成长。

篇7:小学数学评价读书笔记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一个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决定着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专业知识。这是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正确地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熟知各年级教材的地位、较好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

2、教育基本理论。这是教师专业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源于正确的理论,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提升教育理论修养。

3、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发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如何确定,如何选择研究与论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教师要着重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方法、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有关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4、相关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与数学学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既有数学专长,又广泛涉猎其他知识领域,其中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常识及新兴学科等。

二、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我不止一次的想过: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由于执教的老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效果就迥然不同呢?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这是因为优秀教师的课堂是充满教学艺术魅力的课堂,走进这样的课堂,如同进入一个师生真诚交流的驿站,他会带给你激动、兴奋和智慧。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真正了解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是每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做到的,是成为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基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要将数学课教出数学味,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多在备课上下功夫,教师要功在背后,深在背后!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者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的目标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的目标的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认真分析学生和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就需要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时的学生行为。

(4)选择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该书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就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及其解决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也明白了课堂教学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不仅是按着教案就能够备好课的,也不是讲过一节课就可以放下,一堂好课必须细细的研磨,细细的雕琢,才能成为一堂精彩的好课。

“活到老,学到老”,书籍会给我们教育人指明方向!

篇8: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评价研究

教学要改革, 关键在教师, 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角色, 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受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使教师总是难以摆脱“多讲”的怪圈, 在教学中按自己的思路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把本来属于学生的时间给占据了。究其原因, 是教师不敢大胆“放手”, 总担心学生听不懂, 影响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要手段。这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极少, 最终还是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 教师要确立教育新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 用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胆“放手”, 让学生多讨论, 多交流、多实践。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 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变成了教师单方的活动,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 这样的教育模式大大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能消除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 展现个性。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显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 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 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 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 把“讲台”搬到学生中去, 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敢于创新。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 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教师就要尊重每个学生, 保护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 诱导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 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创新欲望

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 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 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 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教师就要通过操作, 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 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 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 认识正方形, 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 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 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 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 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 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 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 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既发现了新知,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 除了运用语言外, 要更多的注意用眼神、手势等表示自己的情感。上课时, 有的学生爱动脑, 回答问题非常积极, 教师就报以微笑赞赏;有的学生想回答问题, 但一时紧张或还没有整理好思路, 教师就可以微笑着, 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 给他一些时间, 给他信心, 同样可以用“相信你自己!”“勇敢些!”“再试试看!”等激励话语来鼓励他们;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 看到学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时, 就拍一拍他的肩膀表示肯定;如果学生回答很有趣, 引起笑声, 不妨就乘机和他们一起幽默一下, 这样的评价, 达到了师生情感的交融的最高潮;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用语言, 眼神和手势等评价方式之外, 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来代替, 不需要语言和动作, 只需要老师一枚亲手做的卡片, 让学生觉得你是最欣赏他的, 最好的评价是送给他的, 这对学生的促动是巨大的, 就更加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其他同学也有积极的促动作用,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的个人租房协议下一篇:宾县非公企业工会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