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评价标准

2024-05-01

小学数学微课评价标准(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微课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教学内容

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

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特色

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

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合学生实际,能够面向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2、目标始终贯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能将教材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整理;

2、加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设计合理,能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和课堂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节奏感强;

2、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生成过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过程。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4、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生生平等合作,教师较好地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5、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征,学生积极思维,始终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

6、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充分,使用效果好;

7、教学氛围宽松、民主、和谐

四、教学素质

1、教态自然亲切,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教学语言规范、生动、准确、流畅

3、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能灵活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4、具有将教学环境和教学实际生成课程资源的能力;

5、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的达成率高;

2、重视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发展功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与进步的积极体验,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3、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4、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的评价标准

a、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标准》要求。(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b、教材处理(1)领会编者意图,保证科学性,重视系统性、逻辑性。(2)有较高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c、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2)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时间分配恰当(3)环节紧凑,过度自然(4)把握重点,突出难点(5)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的形成过程。

d、教学方法:答:(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能够从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4)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留下充分的空间,重视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信息反馈及时、全面,指导到位(6)发扬教学民主,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7)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精讲巧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8)面向全体并注意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

e、教师素质

(1)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2)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明,生动形象,合乎逻辑,有启发性(3)板书工整规范,简明清晰,布局合理,言简意赅(4)教具、学具选用恰当,目的明确,演示娴熟;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5)知识面广,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f、教学效果(1)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2)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好(3)学生应答面广、质量高(4)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课内练习正确率高(5)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g、教学特色

(1)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2)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

篇2:小学数学微课评价标准

一、基本理念

1、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学校和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理解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要养成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习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测验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要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

2、突出为了改进学习的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树立评价为了改进学习的基本观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要注意采用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明确、有针对地反馈评价结果。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有效建议与精准指导。

3、倡导评价的校本化实施

学校要依据本评价指南的要求,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案,明确本校数学学科学年、学期、单元等各个阶段的评价安排。鼓励学校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工具,如学习兴趣问卷、作业分析工具、日常观察记录工具等。学校可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不同评价维度的表现水平标准,但最高表现水平标准的要求不得超过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评价框架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设立的“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和“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三个主题模块,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和观察点,提出评价方式建议。

三、评价实施建议

1、整体设计评价方案

数学教研组和备课组要整体设计每学期的评价方案,可根据本“评价框架”中所提示的学习表现的观察点示例(包括活动、练习、作业、测验表现等),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次数、时间或周期。建议对每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可根据学校实际确定评价次数;对学生学业成果的评价,可以基于“模块”或“单元”(每单元一次)进行。

2、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

低年段数学学习评价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评价,应以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说习惯、操作习惯、练习习惯等)的养成为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关注不同评价方式的选择

要加强过程性、诊断性评价,把握不同评价方式的特性,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对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通过日常观察、作业分析、过程记录等方式获取信息。对于学业成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口头测验、书面测验、操作解答和作业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注重设计表达表现、探究活动、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等表现性任务,分析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时的表现。

4、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或调整教学方式,或提供学生改进学习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教师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动力等措施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完善校本评价的管理机制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任务和要求,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逐步完善评价管理机制,保证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工作顺利实施。教研组应根据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标准,督促教师按照要求实施评价。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微调,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学校可建立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平台,优化对于评价过程的管理、评价资料的积累、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四、案例

(一)数学听说习惯评价案例

【概述】

低年级学生的书写和阅读能力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听说能力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因此,低年级数学课堂往往气氛活跃,有不少“敢说”“爱说”“愿说”的孩子。作为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开口表达,懂得倾听之外,还需要关注用积极的方法评价他们的听说习惯。

【案例呈现】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关注习惯养成的过程,并及时给予每个孩子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我会编 活动内容: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加法(合并、添加)、减法(求部分、求剩余)示意图各两幅。

活动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任选两幅图,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并口答算式。

环节

评 价指标

评价结果

活动前

①能听懂老师的活动要求,并进行完整的复述。

活动中

①能有条理地编数学问题,语言完整流畅。

②活动时,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晰。

③能听清同桌的问题,说出正确的算式。

活动后

①能对同桌的回答进行自主的判断。

备注:评价结果的星星数量和评价指标条目数量相同,一个条目一颗

(二)书面测验评价案例 【概述】

此案例主要评价基础模块“计算”中100 以内加减法计算水平。

学生完成书面测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测学生完成速度、完成正确率来评价学生口算熟练的情况,正确运用算理计算的情况,以及根据数据特征及运算过程对算式进行正确分类的情况。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算理、熟算法,进而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教师还可观测学生测验时的完成态度及书写习惯。良好的注意品质、书写习惯是学生进行正确、快捷计算的必要的前提条件。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有效措施,来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书写习惯,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

在计算部分,除了关注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以外,还需关注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测试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计算过程是否规范,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

(三)表现性评价案例(包括等第+评语案例)

篇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 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 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 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 教学中往往“一刀切”。一堂好课, 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就意味着承认差异, 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 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 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 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 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 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 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 (特优或学困生) 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 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应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 而应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知识是教师难以教会的, 要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领会,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 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具体说, 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 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 在比较中发现矛盾, 引发认识冲突, 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 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 让学生亲自动手;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 让学生自己动口。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创造一些活动的空间, 多创造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 多创造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不少专家指出, 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 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 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 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 都是从实际出发, 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但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 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 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 注重学用结合,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 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 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拟数学问题;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数学课上, 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 发展智能, 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感方面的发展, 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 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 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 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 因此我们所进行的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应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论是课前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要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 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享受成功的快乐。

篇4:小学数学有效探究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探究;评价标准

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推动课程敌草向纵深发展,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的有效性评价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要有利于展开“对话与交流式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信心

探究性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也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坚持“教学相长”,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既解放学生,也解放我们的老师。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课堂中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既给了学生提供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失败的可能。由于能力的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有些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目的,对于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就安发挥情感效应,与学生对话交流,启发诱导,排除学生因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要有利于展开“情景教学”,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探究性教学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让学生明确是什么,还要求让学生掌握为什么或怎么办(即掌握过程与方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求不失时机的利用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学习与探究,从而真正实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再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动机。

一位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合理安排时间》。首先,创设学校来客人(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座无虚席)的情境.引出沏茶,那么沏茶需要做哪些事?(生活中的知识)怎样安排这些事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提出后,就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工序图片,并提出合作要求,让学生尝试摆一摆,完成后接着又创设下一个情境,整个过程都是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兴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并在合作探究中完成。“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且归于生活”这是《课标》中强调中指出的本课中在最后的环节,这位老师设计上学生回家后运用湖茶的知识给爸爸妈妈烧壶茶、沏杯茶的生活情景,使这堂课更加圆满。

三、要有利于展开“问题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究性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 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等,为学生锻炼和提高观察与创新能力等创造了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教师可适时指导,采取多种形式,设计适当坡度,架设必要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撞过障碍,形成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要利于展开“整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索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模拟科学探究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敢于怀疑和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如,我在教學《植树问题》时,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就让学生掌握了探究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然而,探究性教学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不够;学生主体性不突出等。重点是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总而言之,只有我们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氛,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那么.我们的探究性教学才能真正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实效性,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价值!

篇5:小学数学微课评价标准

文章来自www.3edu.net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一)确定的研究方法

第一,确定出量化的研究方法.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方法比较多,而且各式各样,具有多选择性.如何在教学中选择研究方法,这要根据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范围加以确定,不能凭空想象出量化研究方法.第二,确定出辅助性质的研究方法.该研究使用的是质化研究方法,将其当成了量化研究最佳辅助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量化研究同一个省份不同地区,确定出数学的教学标准以及评价标准,该标准理当和当前的教学状况一致,另外也应该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特征相符.第三,如何选取对象和确定对象.该研究主要研究的对象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根据量化研究而确定,第二类是根据性质研究主题而确定,将某个省的多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二)收集研究材料

量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需要到某个省份去收集小学数学各个年级的考试试卷,将该试卷进行编号,作为收集的资料之一.质性研究所需材料,进行资料研究时,需要对材料进行收集,这个收集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对象获得不同的信息.可以使用采访式收集报告,掌握了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之后,再根据综合的数据加以选择和确定,使用这一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这样可以掌握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获得更加精准的信息资料.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量化研究的发现

本次研究对四个地区的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收集,最终的研究结果是更好地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对课程标准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做好统计.最终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第一是县区层面教学结果一致性研究,研究一致性出现的状况,并且对最终的研究结果加以分析.第三地区层面,同样是对地区层面加以分析,最终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最后一个是对整个地区总体结果进行分析.(二)质性研究的发现

本研究结果发现,学业研究的重点理当放置于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一致性的认知上,这主要包含教师在命题考试试题时,对知识的综合把握以及学生学习该课程实际掌握情况.另外,教师还得从教育部门总体规定学生学习要求综合评析学生情况.三、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课程改革的推动

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指的是学生的学业评价应该和课程标准之间有一个高度的吻合,然而对于课程要求标准以及评价之间是否能达到一致性,那么就要看进入教学时,从评价的结果和类型中查看这一教学结果.我国的课程改革是在2001年开始推行,陆陆续续在18个学科中,根据教学标准开展工作,每名学生根据教学标准以及课程实施标准开展评价工作.可以这样定义,课程改革使得我国评价标准和课程教学之间形成了一致性,这个改进使得一致性进程变得更加快速,课改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二)学业评价实施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对课改执行标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析,通过对各个地区的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从而得出数据,对该数据加以分析,不断地深化课改.经过各个地区的检查报告发现,当前我国对学生学业评价主要使用的手段是,根据教师对基本学生素质加以评判,如果学业评价得不到完善,那么对学生执行的标准也会出现偏差,甚至忽视了标准所衍生出的一些影响因素.因此,我国当前教师进行标准评价时,应该从程序上加以评价,应该有哦严谨的程序标准,应该在评价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学业评价相关问题

对数据加以研究分析,能够评价学生学业价值发展.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从自我价值方面发挥出优势.提倡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提升评价准确性.一般而言,学业评价主要有教学质量评价、学业表现评价以及标准评价,最后一个是测试评价等,这几个评价结果都不尽相同.(四)反思最终评价结果

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都比较死板,这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评级进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使得综合评价受到制约,容易出现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因此,当前要改进评价方式,摒弃传统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统一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才能获得最佳评价结果.结束语

篇6:运用微课展现小学数学魅力

摘 要 微课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又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升级。微课视频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分析微课的优势作用,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微课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122-02

前言

微课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1]。应用微课教学,不但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而且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与改进,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方向与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微课内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运用微课实施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授课制教学模式单一乏味,与之相比,微课具有较强的优势,不但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有效地解?Q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学习质量。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微课视频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学生可以下载到电脑、手机、平板上,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习惯随时观看,这样就可以兼顾每一位学生,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微课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要求,因为微课视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而量身打造的高效学习资源,完全由学生自主把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学习进度和强度的把握,结合微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基础知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微课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取得较为显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微课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所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传统课堂时间为40分钟左右,而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前10分钟内,所以容易在课堂后期出现分神、走神等现象。借助微课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将重点和难点直接呈现出来,力求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

制作方法较为简便 微课的制作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只要借助平板、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就可以将教学资源整合为一节短小的微课,且容量较小,不但可以存储播放,也便于学生下载观看,学生在家里也照样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方法

运用微课资源,实施对比教学 小学数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随着知识点的累积,学生脑海中的困惑也会越来越多。借助微课视频开展对比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多层次认知,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其中涉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种图形的面积教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微课制作对比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又如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上底+下底)×高÷2,同时也等于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通过这样的对比方法,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学习技巧,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当然,在用微课实施对比教学时,必须要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比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

把握知识要点,突出重点、难点 微课时间较短,涉及内容相对精准和集中[2]。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注意把握知识要点,突出重点与难点,凸显微课教学的意义,使其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在教学垂线知识时,其中包含三个知识要点:

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

数学教师可以针对以上三点制作三个微课视频,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可以特意在视频中呈现错图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在讲解“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个知识要点时,可以在微课中设置一个小故事,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并让学生明白垂直线段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微课教学之后,课堂上应出示相应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和判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指导学生明确辨析:垂直线段和垂线的区别;从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做出直线的垂线有何细微差别。

只有帮助学生明确以上知识点,才能真正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水平。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特征,让原来“以说为主”的课堂变为“演示为主”,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借助微课视频,提高自学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获得长足发展,形成扎实深厚的自主学习能力[3]。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呈现如下内容:手工裁剪一张蝴蝶剪纸,沿躯干中线折叠,蝴蝶两边翅膀可以完全重合;用纸裁剪一个正方形,沿对角线折叠,两边三角形完全重叠,如果沿中线进行折叠,那么两边的长方形也会完全重合;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沿中心脉络折叠会发现树叶两边完全重叠。此时点击暂停视频,并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一种平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仔细思考并说一说为什么?”此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状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最后达成一致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有的图形沿中心线折叠后,两边并不完全重合,不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所以这样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1)必要性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CAI课件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但各个学校对CAI应用程度不同,很多学校和教师仍没有认真对待CAI课件教学工作。这些教师片面认为只要将CAI教学理解成课堂上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就落实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要落实好CAI,应根据课程需要,科学适当地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并且要认真制作课件,不能敷衍了事,要有创意,如果运用CAI和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效果相同,就失去了CAI的初衷。

2)新课程标准原则。新课程标准将学生定位成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设计CAI课件时应该从小学数学的需求切入,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CAI课件设计工作,并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为小学数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3)科学适用原则。小学数学CAI课件设计应该适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程度,难度不能太大,要让学生容易理解,符合科学实用原则。如部分教师制作地CAI课件中设计了很多精美图片、动听的音乐以及好看的动画,但是数学内容空泛,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欣赏照片、动画、音乐上,而不是关注知识。因此,制作课件不仅要精细,还要实用,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全面考虑学生的情况,不能闭门造车,多学习优秀的CAI课件。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小学数学CAI课件。

CAI课件制作过程

1)选择合适的CAI课件制作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CAI课件制作软件可供选择,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和软件运用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软件。选择VB软件制作CAI课件,课件能够长时间保存,内容精彩,表现力很强;但是该软件对于使用者要求很高,需要有较高的软件使用技术,并且掌握其技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VB较适合于制作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课件,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使用这种费时费力的软件来制作。因此,在选择软件时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

2)综合使用丰富的素材。制作CAI课件时,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需求,精心选择对学习知识点有帮助的图片、动画、音乐素材。选择素材,不要重复使用某一类型的素材,以免造成CAI课件形式单调。素材的丰富度决定了CAI课件内容的精彩程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

3)对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检查修改。CAI课件制作完成后,教师要对课件进行检查并修改,让课件质量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防止出现知识点漏洞或者错误,影响正常数学教学,反而带来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只有正?_的、优秀的CAI课件,才能有效帮助小学数学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并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结语

将CAI课件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于小学数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利用CAI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带来重要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积极提倡和推广CAI课件教学模式,让CAI课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使用CAI课件教学时,要扬长避短,尽可能发挥它的优势,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篇7: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简介

选题是关键 聚焦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微课,这些知识点是传统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要突出“解惑”功能,简单易懂的知识不必。究竟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教师要深挖教材,确定内容,然后搜集素材,写出相应的微教学设计。另外选题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肯定不理想,也许使用传统教学效果更佳。

体现学生为本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悟、探究、自主构建与能力提升。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教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讲究实用 围绕教学任务展开,而不是单纯为了炫技。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调动一切教育手段,去掉花里胡哨的技术,力求讲究实用,不浮夸,切不可舍本逐末,追求画面干净,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文字上去,才是正确的选择。对微课程要有一个理性的期待,它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是众多研究方式的一种,如果一个微课能给学生带来一点点收获和启发,也算是非常不错了。

做到精细化 要想做出好的微课,根本上还是要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熟练掌握授课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熟悉微课的制作特点和制作技巧,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恰当的微课形式来制作。因此,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学习,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在微课制作完成后,课前还需要多次练习操作,不合适的地方及时修正,力求学生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应用自如。这样才能将微课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更好实现使用目标。如果对微课流程不熟悉,制作技术不熟练,学生使用起来就效果不明显。

篇8:小学数学微课评价标准

透过课堂改革完善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需要结合国际课程改革进程进行基础恢复,在此基础上不同校区采取规模测试手段,但是内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太可观.毕竟教学政策不断变化,涉及一致性分析模式调整效率显得十分紧要.

一、不同水平课堂一致性关系论述

预期课程与实施课程之间,以及评价与达成课程之间一致性等共同构成改革标准统计绩效,尤其在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期间, 这部分内容将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排列.结合大量实践经验分析, 透过不同水平课堂一致性系统调试,预期与评价课程关系和谐匹配,进而直接影响后续课程改革效率, 决定学生成就检视的可信程度.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活动核心动机在于克制学业评价瓶颈限制因素,基于知识传授倾向于学生主动跟进态度分析,使得基础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成为当下正确价值观精准演变流程. 课程评价改革相对重视技能选拔功能,其间不同评价结果都必将促进学生系统化发展, 而教师阶段实践整改经验也相对丰富起来. 新课程改革目标理所当然过渡成为课程标准一致性鉴定的基本框架,不管是课堂功能或是结构状态,都不会单单注视知识灌输效率, 而是将核心注意力投射在个体发展实力之上,确保其今后建设正确情感与价值观基础. 这就对课程实施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就是尽量维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杜绝阶段引导目标设置的模糊迹象. 透过客观层面审视, 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较强的精英主义倾向,尽管高考制度已经恢复许久,但是内部淘汰性教育价值观却飞快地异化基础素质教育发展方向, 核心公平价值取向开始逐渐弱化. 现下大部分学校利用少数优等生作为支撑媒介,使得其余学生个体退居边缘位置并沦为淘汰工具. 如今, 素质化教育改革正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前景加以适当转变,为回归公平教育风尚积淀实力,同步供应合理的范式与政策支持. 实际上,新课程改革有必要联合科教兴国战略去关心每名学生心理状况与学习质量,保障课程实施同步跟进效率,使得任何个体都能顺势掌握适应社会需求技能.

二、提升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堂标准一致性效果的策略分析

(一 )研究方式的确认

目前小学生数学学业评价手段众多,设计人员须结合既定问题与研究范围加以确认,杜绝一切凭空想象结果;同时,制定出辅助性研究方案,针对同一省份不同地区提供教学评价标准,稳定既定教学状况. 再就是确认分析对象,包括量化处理的主题以及教师素质结构等. 学业研究的重点应该投放在小学数学教学一致性认知层面之上,包含教师命题考试期间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以及学生吸纳效率等,必要时结合教育部门实际规定评析学生学习状况.

(二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效率推动

学业评价与课堂标准一致性鉴定任务,具体是指学生依照既定课程完善指标进行自我调适,特别是在规范评价细节层面上, 要联合实际教学类型加以审视. 随着社会结构不断调整,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执行课改任务期间都已经获得合理成效,透过对不同地区学生成绩加以精确考核而提炼考察数据. 现实记录结果中如若学业评价无法及时完善, 就会直接制约学生标准执行能度,其中各类影响因素都将被完全忽视.所以, 我国现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学业评价工作过程中,应该透过程序进行规范式引导,确保在评价环节中发现不同学生素质、技能应用问题,为日后数学思维拓展成就广开方便之门.

(三 )学业评价期间相关问题审视

针对数据格式加以解析,可以稳定学生学业价值拓展效率. 教学环节中, 有关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自我价值都应该得到有力凸显,其间提倡应用多种手段加以评价,提升不同任务衔接细密程度. 按照大众视角审视, 学业评价包括教学质量、阶段素质表现等内容,结果样式不尽相同.

(四 )最终评价结果的系统反思

透过传统教学形式观察,有关学生评价工作显得过于死板, 相对制约着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步伐. 尤其在评级过程中, 学生数学考试成绩会对客观素质评价成就产生制约反应,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指标容易造成忽视. 所以,必须及时改进目前评价模式,主动克制传统应试心理,决定采取科学统一评价方式进行课堂气氛调适,为学生个性化特征释放开创独特适应空间.

结语

上一篇:刚到单位自我介绍下一篇:镇痛分娩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