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细菌检验规程

2024-04-16

手细菌检验规程(共9篇)

篇1:手细菌检验规程

目的

规范手细菌总数检验的操作方法,指导检验人员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手细菌总数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洁净车间操作工手细菌总数的检查。3 职责

3.1 质管部门制定作业指导书,领导检验工作和结果审核。

3.2 检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本文件操作,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4 检验依据

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5抽样方案.样本数量

每个星期在洁净车间随机找10个操作工进行采样。6 仪器检验试剂

压力蒸汽灭菌器

恒温培养箱

超净工作台

酒精灯

放大镜

培养皿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试管

刻度吸管 7 培养基的制备

肉汤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配制,40g加入1L水,加热至完全溶解,115℃蒸汽压力30min灭菌。0.9%NaCl试剂 8 试验前准备

将上述试管,1ml吸管(吸管用脱脂棉塞住顶端并用牛皮纸包卷好),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进灭菌桶内,以0.1~0.15Mpa灭菌30min备用(也可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培养皿)。9 试验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0.9%无菌氯化钠试液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甲沟至指根处往返涂抹10次后,将棉签放入10ml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将每个采样管震打80次,混匀,10倍递减稀释,对每个稀释度(取3个稀释度),分别取1ml放于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度倾注2块平板),再倾注15ml的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混匀,于37℃培养24h,观察结果。10 记数

一般以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

菌数/每只手=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应≤300cfu/每只手 11 注意事项

10.1 严格按无菌操作,防止污染。10.2 注意菌液的均匀分散。

10.3 取样要准确,尽量防止试管使用中产生的误差。

10.4 取液接种于平皿后,应尽快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避免样液干于平皿上,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篇2:手细菌检验规程

汉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 编号:LAB/SOP/HY/微-007 日期:2010年5月3日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订

第1页,共3页

一、【标本采集】

脑脊液的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操作腰穿采取脑脊液3-5ml,置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如做厌氧菌培养,则需将注射器针头封口,立即送检。

二、【检验方法】

1、一般细菌的培养

(1)一般细菌培养主要适用于脑脊液内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等的分离培养。

(2)用无菌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的沉渣,非别接种于血平板和普通肉汤培养基。经35℃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若有细菌生长,挑取可疑菌落,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菌落特征、细菌形态、染色特点得出初步印象,再进一步鉴定,然后做出报告。若血平板无细菌生长,肉汤有细菌生长,则移种于血平板分离培养,按上述方法鉴定。如血平板、肉汤均无细菌生长,再延长培养数天,仍无细菌生长时,即可报告:“经培养×天无细菌生长。” 2.脑膜炎奈瑟菌的培养

以无菌方法取脑脊液,经3000r/min,离心30min,取沉淀物立即接种于事先预温的巧克力或血平板上,置于5%-10%CO2环境中,经35℃ 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发现平板上有光滑、湿润、透明、边缘整齐、粘性的中等大小的菌落,经革兰染色为阴性双球菌者,可做出初步报告:“有脑膜炎奈瑟菌生长”。经纯培养后做糖发酵、氧化酶试验、自凝试验、血清玻片凝集试验、乳胶凝集以做出最后的鉴定。3.新型隐球菌的培养

以无菌方法采取脑脊液标本,经离心沉淀后,取其沉淀物接种于沙保弱氏斜面或血平板培养基上,分别置于37℃及25℃培养。数日后可见有白色或淡褐色酵母样的菌落(如培养较久、菌落则变为湿润、粘液状),如果此时菌落用墨汁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有出牙的细胞及短芽管(培养时间过长则芽管可消失,荚膜形成)。杆菌菌落及染色镜检特征,可做出初步报告:“真菌培养有新型隐球菌生长。”必要时再做生化反应及动物试验等进一步鉴定。

三、【检验程序】 脑脊液

↓ ↓ ↓ 离心涂片染色 分离培养 结核杆菌检查 镜检 ———————— ——————

↓ ↓ ↓ ↓

厌氧环境培养 普通及

5%-10%CO2培养

罗氏培养基培养 取沉淀物

涂片抗酸染色

↓ ↓35℃18-24h ↓35℃3-4W

————————————————

菌落观察

↓ ↓ ↓ 生化反应 → 血清学检查 ← 自动化鉴定

药敏试验

报告结果

作者:肖德慧

篇3: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本组收集的材料均来自于2008年至2010年见就诊于我院的患者的各类标本3494例。主要有痰标本843例, 占24.1%;尿液标本352例, 占10.1%;血液标本1691例, 占48.4%;创伤、化脓感染穿刺液、引流液等453例, 占13.0%;粪便标本155例, 占4.4%。2008年收集标本946例, 占27.1%;2009年收集标本1140例, 占32.6%;2010年收集标本1408例, 占40.2%。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梅里埃3D60型血液快培仪, 鉴定药敏系统为梅里埃ATB Expression。

(1) 培养皿:直径为75~95mm; (2) 培养基:营养肉汤、巧克力琼基、血琼脂基、血液增菌培基、营养琼脂基及M-H琼脂基等; (3) 标准菌株:由卫生部检验中心或省检验中心提供; (4) 血液培养瓶, 鉴定和药敏是与仪器配套的专一试剂。

1.3 检验方法

细菌检验按照细菌培养常规程序进行。其中进行菌种鉴定时以双岐索引法为主要依据, 配合使用“灵敏字编码法”分类方法采用伯杰氏分类法[1]。采用药敏自动仪器进行试验。

2 检验结果

20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2008年收集临床材料946例, 阳性检出率为22.73%;2009年共收集临床资料1140例, 其阳性检出率为24.56%;2010年收集临床资料1408例, 阳性检出率为27.20%。各年临床材料阳性例数及阳性检出结果, 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知, 3年来各年细菌的标本数及阳性检出率均逐年增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关。

3 讨论

临床细菌检验主要用于确定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致病菌, 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价值。其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治疗医师为患者选取的药物类型及治疗方案, 从而决定了患者能否及时接受正确治疗。另外, 由于正常人体中存在多种细菌, 这些细菌在正常环境中相互制约, 处于平衡状态, 且由于不同菌种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及敏感性不同, 一旦选用与致病菌无关的药物, 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还可能因为药物对机体正常菌种产生抑制作用而导致体内菌群失衡, 一旦患者内环境平衡被打乱, 病原菌将对人体产生进一步损伤。因此保证临床细菌检验的可靠性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很重要的作用。

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主要包括[2]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分离培养基菌种鉴定等。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产生影响。据有文献显示[3], 目前细菌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不够规范:临床实践中标本的采集常由护理人员完成, 由于护理人员对采集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认识不足, 对标本的送检时间、采集的最佳时机及采集标本的最佳部位把握不准, 常导致采集的标本不合格, 使得病原菌检出率过低, 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对此, 应对护理人员加强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等方面有关的学习。另外, 为减少此类因素的影响, 临床医生在下达医嘱时向护理人员详细说明相关注意事项; (2) 标本的保存运输过程不够规范: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和运送原则是维持病原菌的活力, 防止非病原菌的污染和过量繁殖。标本的保存及运输方式应依据病原菌的种类、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标本采集的主要目的等进行选择; (3) 细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在细菌检验过程中不仅要对分离培养技术以及鉴定方法加以重视, 还应加强药敏试验的监管[4], 对标本的质量及使用标准菌株质量的控制。

综上所述, 影响细菌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因素很多, 为提高细菌检验质量, 应从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 做到认真、细心、负责从而达到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结果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至2010年3年间收集到的临床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收集临床材料946例, 阳性检出率为22.73%;2009年共收集临床资料1140例, 其阳性检出率为24.56%;2010年收集临床资料1408例, 阳性检出率为27.20%。结论 近年来,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检验材料数量的增加, 病原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逐年提高。

关键词:病原性细菌,检验,结果,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惠玲.关于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11:1865.

[2]黄永存.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14 (8) :28~34.

[3]刘锦, 李怀平.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8) :4382~4383.

篇4:手细菌检验规程

【关键词】 PCR法;细菌培养;阴道细菌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53-Ol

细菌性阴道炎属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降低女性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威胁其身心健康。因此,准确及时的诊断,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阴道细菌检查的有效方法,为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笔者选取148例疑似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检验方法结果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疑似阴道炎148例患者。均为育龄期女性,年龄介于26~50岁,平均年龄(34.23±5.43)岁;病程8~66d,平均病程(33.45±5.43)d;全部患者均无用药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外阴异味、瘙痒、白带分泌增多以及慢性阴道炎等。

1.2 细菌检查方法采样方法:在阴道后弯窿处用无菌棉签取阴道分泌物放入无菌盐水中保存,分别用PCR和细菌培养两种方法进行细菌检查。

1.2.1

PCR检验法取阴道分泌物500μl放人生理盐水中离心lOmin,1200r/min,持续15min。随后加碱性裂解液加热后再次离心lOmin.1200r/min,持续15min。提取部分清液做DNA标本模版;提取总体积为25ul液体,其中包括缓冲液、细菌引物、DNA标本模板以及无菌去离子水等。采用无菌石蜡油30μl进行封盖后作PCR循环检验;最后设置PCR检验细菌的阴性、阳性对照,采用不加模版DNA作为阴性对照,加入分离提纯的标准菌株DNA模板的PCR扩增作为阳性对照。

1.2.2 细菌培养法将置人生理盐水中的阴道分泌物取出,放入相应的培养基中,置入含C02孵箱中进行48h培养。待菌落长成后将其培养面上露滴状、灰色、光滑以及半透明样的菌落群取出进行标准化鉴定,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

1.3 观察指标对采用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 for Windows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比较如下:148例样本采用PCR检查法检出阳性126例,阴性22例,阳性检出率为85.14%;148例样本采用细菌培养法检出阳性98例,阴性50例,阳性检出率为66.22%。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组间比较,PCR检查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l。

3 讨论

女性白带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女性的健康状况。白带分泌物出现异常时,要给予高度重视,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近年来,受人们生活习惯变化的影响,女性阴道炎患者逐年增多,其不仅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不育不孕。因此阴道细菌检查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既往文献报道结果显示:阴道细菌检查采用细菌培养法的效果较好,但是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并且对于一些实验条件较差的医院实施很难。PCR检验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阴道细菌检查方法,与细菌培养法相比,具有众多优势:操作便捷,条件要求不高、临床精准度更好等。

篇5:细菌学检验试题

一、名词解释 Imvic实验 Sop 基因突变 Sos显色实验 探针 芽孢

二、选择题 【A型题】

1.证明细菌具有鞭毛结构的常用方法是:E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普通琼脂培养法 D.液体培养法 E.半固体培养法

2.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E.判定细菌的免疫性 3.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B A.mm B.μm C.nm D.pm E.

4.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细胞器 E.核质

5.细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B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蛋白 E.***聚糖

6.不属于细胞基本结构的是: A A.鞭毛 B.中介体 C.细胞膜 D.核糖体 E.核质 7.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E.破坏菌细胞壁的多糖骨架 8.溶菌酶的杀菌机理是:E A.干扰菌细胞壁交联桥的合成 B.干扰二氨基庚二酸的活性 C.破坏聚糖骨架上四***侧链的连接 D.干扰菌细胞核质的活性

E.破坏菌壁多糖骨架β-

1、4键的连接 9.关于L型细菌叙述错误的是:C A.由于细胞壁缺陷常呈多形态 B.染色体不易着色 C.无致病力

D.常规细菌学检查多呈阴性

E.除去诱导因素可回复成原来的细菌 10.质粒是细胞的:A A.染色体以外DNA B.核质RNA C.储存高能的胞浆颗粒 D.胞浆中rRNA E.中介体 11.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A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E.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

12.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D A.形态不同 B.营养需要不同 C.生理功能不同 D.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E.致病性不同

13.细菌学形态学检查中最常用染色方法是:A.抗酸性染色法 B.特殊染色法 C.暗视野墨汁染色法 D.美兰单染色法 E.革兰染色法

14.细菌的繁殖形式是:D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E.复制

E 15.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B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全部生长过程

16.有关热原质叙述错误的是:D A.是多数G-菌少数G+菌合成代谢产物 B.是G-菌细胞壁中脂多糖 C.注入人、动物体可引起发热 D.可被121℃20分钟处理破坏 E.可经吸负剂、石棉滤板除掉

1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E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维生素 E.抗毒素

18.关于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叙述错误的是:B A.是细菌的病毒 B.不具有抗原性

C.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D.形态多呈蝌蚪状 E.较细菌的抵抗力强 19.不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携带了β—棒状杆菌噬菌体后便可产生这种现象称为:D A.转导 B.转化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20.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最佳组合是: A A.毒力+侵入门户+细菌数量 B.毒素+侵袭力+侵入门户 C.侵袭力+细菌数量 D.细菌数量+侵袭酶类

E.侵入门户+毒素+细菌表面结构

21.细菌内毒素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主要由G—菌产生 B.化学成分主要是脂多糖 C.对人体组织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D.可单独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E.可使鲎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凝固

三、问答题

1、中和剂对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简述具体实验分组。

2、简述细菌分子检测的技术,至少说出三种,并解释其原理与步骤。

篇6:六步洗手、外科手消毒操作规程

一、洗手前先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二、卷袖过肘关节10cm以上,用膝打开水龙头,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三、取适量的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顺序:掌心-手背-指缝-指背-拇指-指尖-前臂-上臂下1/3处,从指尖往上臂用流动水冲干净,用无菌擦手巾擦干双手,无菌巾弃于污物桶。

四、取适量手消毒剂按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顺序同第三点),每个步骤搓洗时间不少于15秒。

五、流动水冲干净后再用手取无菌擦手巾擦干。擦干顺序:双手掌-手背-将无菌巾折成三角形擦干一侧手腕-前臂-上臂下1/3,用无菌巾的另一面擦干对侧手腕-前臂-上臂下1/3,无菌巾弃于污物桶。

篇7:手细菌检验规程

1.目的

规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2.授权操作人

经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3.原理

为光电技术,电脑技术和细菌八进位制数码鉴定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每个鉴定卡内含有64项生化反应,每三项为一组,组内各项反应阳性时分别赋值为1,2,4,然后计算每组数值。根据64项生化反应结果即可获得生物数码。在电脑控制下,读数器每隔15分钟对每一试卡读数一次,对各反应孔底物进行光扫描,动态观察反应变化,一旦试卡内终点指示孔达到临界值,表示此卡检测完成,系统将最后一次判读结果所得的生物数码与菌种资料库标准菌生物模型相比较,经矩阵分析得到鉴定值和鉴定结果。4.工作环境

相对湿度:20%~80%;温度15~30℃;电源电压:200~240V,50/60Hz。5.操作程序 5.1 开机

5.1.1 依次打开UPS,交流电源,仪器将自动进行初始化。仪器孵育转盘温度上升至测试卡所需的温度。(5~15分钟)

5.1.2 启动完成之后,屏幕下方的状态区显示OK,代表仪器可以处理测试卡了。5.1.3 依次打开显示器,打印机,电脑电源,进入VITEK 2 Compact 软件应用界面。5.2 卡片的选择

5.2.1 鉴定卡 GN: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P:革兰阳性菌鉴定卡;YST:酵母菌鉴定卡;NH:苛养菌鉴定卡;ANC:厌氧菌及棒状杆菌鉴定卡

5.2.2药敏卡 AST-GNxx:革兰阴性菌药敏卡;AST-GPxx:革兰阳性菌药敏卡。5.3菌悬液配置及药敏卡稀释

5.3.1 悬浮液 0.45%NaCl 溶液,PH4.5~7.2。5.3.2 菌悬液浓度:见表1

表1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各种鉴定卡所需细菌悬液浓度

GN GP YST AST-GNxxAST-GPxxNH 0.5~0.63McF 0.5~0.63McF 1.8~2.2 McF 3.0ml盐水+145l 3.0ml盐水+280l 2.8~3.2McF 0.5~0.63McF菌悬液 0.5~0.63McF菌悬液

5.4操作流程

5.4.1 根据细菌种类选卡。将卡片和盐水从冰箱取出,室温放置15~20分钟。5.4.2在载卡架上放置试管,每管中加入0.45%NaCl溶液3ml。5.4.3 校正比浊仪。

打开开关

点击选择点击√选择glass 点击选择按钮确认选择

用标准比浊管校正

标准比浊管校正可接受浊度范围,见下表:

5.4.4 挑取培养18~24小时纯菌落,配置菌悬液,浓度要求参照表1。用比浊仪测定菌悬液浓度,如同时作药敏,应稀释并混匀。

物品准备:0.45%NaCl 溶液;载卡架上放置无菌试管;一次性无菌拭子;配套标准定量移液枪。

调制菌液及比浊、药敏稀释及插卡流程:

3ml悬浮液挑取单个菌落充分碾磨

+

比浊,标准见表

1将鉴定卡输样管插入菌液管中

取145ul 菌液稀释,将AST-GN卡插入稀释菌液 取280ul 菌液稀释,将AST-GN卡插入稀释菌液 5.4.5 按顺序将卡片放置于载卡架上,输样管插入菌液中。药敏卡放置在配对鉴定卡后面。

5.4.6将载卡架放入填充仓,按〖填充〗即Start Fill。蓝色指示灯闪亮提示填充完毕。将载卡架取出并放入装载仓。仪器自动扫描,审核卡片信息,确认无误后自动封口和上卡。仪器口的蓝色箭头闪亮提示操作完成。

5.4.7 进入软件主界面,输入标本信息,对标本进行编号,保存。

5.4.8 仪器每隔15分钟自动阅读所有测试卡,最终将确认无误的结果传至中文电脑。5.4.9 仪器已完成的卡片自动卸载入废卡槽。5.5 结果处理

5.5.1 鉴定结果 为1种细菌时,可信度高的结果仪器将自动传输至病人资料数据库,并长期储存。≥2种细菌时,应按仪器注释做补充实验,确定正确鉴定结果,并将结果传输到数据库中。不能鉴定的细菌,应查找分离平板,确认细菌纯度,必要时重新分纯,重新鉴定。

5.5.2 药敏结果 同时进行鉴定和药敏结果时,鉴定结果会自动加到药敏卡上,否则需手工添加。如出现专家评语,应对药敏结果作适当修改并确认最终结果。如出现浏览信息,应按程序处理并确认最终结果。上述处理完毕,结果会自动传输到LIS数据库中。5.6 关机

5.6.1一般状态下不关机,机器24小时工作。遇到下列情况需关闭或者重启开关:电源断开、移位等特殊情况。

5.6.2 先关闭VITEK 2 Compact仪器:在仪器用户界面按回车键,屏幕出现主菜单,进入关机功能指令:Main Menu>Maintenance>Shutdown>Yes 关机。

5.6.3 依次关闭交流电源,英文工作电脑及其他附属设备并拔掉电源插座。6.质量控制 6.1 质控频率及方法

6.1.1 鉴定卡的质控 每月和更新批号时用相应标准菌株做一次质控。

每一新生产批号鉴定卡需用相应质控菌株做质控以检测生化反应的可靠性,材料和试验批号必须记录并保存。

6.1.2药敏卡的质控

每周和更新批号时用相应标准菌株做一次质控。6.2 质控菌株 见表2 表2 VITEK 2 Compact各种鉴定卡质量控制使用的质控菌株

反应卡种类

GN GP YST NH

质 控 菌 株 霍氏肠杆菌ATCC700323 腐生葡萄球菌ATCC-BAA750 白色念珠菌ATCC14053 齿蚀艾肯ATCC1152 AST-GN13 AST-GP67 AST-GP68 AST-GN09 6.3 质控操作步骤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肺炎链球菌ATCC49619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6.3.1 按5.4.6程序上卡,扫描试卡后,在对试卡维护时选择质控卡。6.3.2 根据卡的种类,按仪器提示选择所对应的质控菌株,再保存。6.3.3 质控结束后查看结果是否在控。6.3.4 如失控,应立即按照6.4 步骤进行查误。

6.3.5 如误差无法解决,应联系梅里埃公司或代理商的技术代表。6.4 失控结果分析和处理 如失控,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查误校正。

6.4.1 明显错误可能为:①错误使用质控菌株。②悬浮液(0.45%盐水)污染。③悬浮液PH及浓度未在要求的范围内。④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6.4.2 如无明显错误,应按以下步骤进行误校正。重新实验以确认误差结果;

确认比浊仪校正在有效期内,并妥善保存; 确认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并妥善保存; 孵育/判读箱温度正常;

标准菌株未受污染,生物特性没有改变; 菌悬液浓度符合要求;

标准菌株接种平板正确,孵育时间正确。7.校正

7.1 例行校正 至少每年一次。

7.2 故障校正 质控失控,监测指标失控,仪器移位,维修后需校正。

7.3 校正后验收 校正后,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对各项指标核实,达标后方可。8.维护和保养程序

日常维护应清洁废卡槽、清洁仪器内试卡架、清洁光学读数头、清洁充填仓、清洁载卡架。8.1 清洁废卡槽

打开废卡收集器舱口,取出废卡收集器将所有卡片倒入医疗废物桶,用洗必泰消毒废卡槽,再放回舱内。8.2 清洁仪器内试卡架Carousel 8.2.1试卡架分为四个部分,清洗前,应确认卡架内已没有待处理的试卡。

8.2.2进入卡架卸载程序:Main Menu-Maintence-Carousel Removal,点击OK。仪器显示Preparing for section Removal ,按仪器提示,依次卸载4个试卡架,消毒清洁并干燥试卡架(每月用棉签蘸取75%酒精,擦拭仪器内的传感器)。8.2.3进入卡架装载程序 Main Menu--Maintence—Replace Carousel,按照仪器提示装载4个试卡架,盖好试卡架进入盖。8.3 清洁光学读数头

8.3.1 进入读数头清洁程序: Main Menu-Maintence—Optics Cleaning 8.3.2 打开孵育器盖子,拔出读数头,用擦镜纸清洁。用棉签蘸取75%酒精擦拭传送皮带,将读数头装好,关上孵育器的门,仪器自动检测读数头的吸光度值,自检通过后,仪器进入准备状态。8.4 清洁充填仓

打开舱门,用棉签蘸取蒸馏水清洁舱门。8.5 清洁载卡架

用75%酒精洗擦试架表面。再用干净软棉布擦拭,待其干燥再使用。9.影响仪器检测准确性的因素 9.1 菌悬液浊度配制不当。9.2 配制菌悬液的生理盐水污染。9.3 未挑取纯菌落作鉴定和药敏。9.4仪器工作不正常。10.应急处理

10.1 出现不能自行解决故障,应及时联系经销商或工程师维修处理,并告知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10.2 出现影响检验质量而又不能及时维修的故障,应立即停止仪器鉴定及药敏实验,转由其他仪器代替。11.注意事项

11.1 请将孵育器内测试卡清除完毕,才能关机。11.2 清洁光学读数头应处于关机状态。12相关记录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维护保养记录表》。13.参考文献

篇8:手细菌检验规程

关键词:阴道细菌,检验方法,对比分析

细菌性阴道疾病是成熟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如何采取快速、有效的方法检测阴道细菌是医师们关注的重点。因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女性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取革兰染色法和BV-Blue法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 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效果,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女性为研究对象, 年龄21~65 (36.2±2.4) 岁。有性生活史68例, 无性生活史32例。本次研究的对象均排除经期、妊娠、48h内有性生活及阴道内用药患者。

1.2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均由检验医师使用无菌棉拭子收集患者阴道分泌物, 并将其置入0.9%Na Cl溶液的试管中备用, 每位患者均采2份, 详细记录姓名[1]。然后分别采取革兰染色法和BV-Blue法进行检测, 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

1.3 判断标准

革兰染色法测定阳性判断标准:染色后的Nugent评分在6分以上为阳性。BV-Blue法检测阳性判断标准:通过染色分析, 颜色较标准比色卡深则为阳性[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验结果比较, 革兰染色法检测阳性率为48.0%, BV-Blue法检测阳性率为16.0%, 两种检测阳性率比较, 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如附表所示。

3 讨论

细菌性阴道疾病是成熟女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而且也是导致盆腔炎、子宫内膜炎以及宫颈炎等的危险因素, 甚至还能够导致其他的相关并发症, 从而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

临床中对于细菌性阴道疾病的检测方法较多, 常用的有革兰染色法和BV-Blue法, 并且临床中这两种方法在检测的过程中均具有各自的优点。BV-Blue法主要是利用致病菌中的唾液酸酶和检测试剂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从而通过显色剂进行反映出来[3]。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 但是检测阳性率较低。而革兰染色法能够有效地对选取的标本进行测定, 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半定量检测特点, 具有较高的检出率[4]。这种检测方法受到的外界因素干扰也比较小, 整个操作流程也相对简单, 适合一般的医院使用, 重点在于该方法对阴道细菌检测特异性高。

通过此次临床研究分析, 临床中对于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采取革兰染色法和BV-Blue法进行检测, 革兰染色法检测阴道细菌的效果明显优于BV-Blue法, 这种操作方法简单、可靠、安全性高。同时, 所检测的阳性率也相对较高。本组数据显示, 革兰染色法检测阳性率为48.0%, BV-Blue法检测阳性率为16.0%, 两种检测阳性率比较, 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分析, 革兰染色法检测阴道细菌效果明显, 且整个操作比较简单, 而且不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5]。

综上所述, 临床中对于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采取革兰染色法和BV-Blue法进行检测均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但是革兰染色法检测阴道细菌的效果更优于BV-Blue法, 并且整个操作方法也比较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欧志方.三种不同检验方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比较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12 (7) :566-567.

[2]史跃杰.99例阴道细菌的检验方法比较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23 (14) :452-453.

[3]洪占江.99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方法比较[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2 (8) :455-456.

[4]牛勇生, 赵芳, 张东晟.不同的阴道细菌检测方法分析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22 (30) :9-11.

篇9:栀子种子检验规程研究

关键词:栀子;种子;检验规程

中图分类号: S33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48-04

栀子又名黄栀子、山栀,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干燥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1-2]。栀子果实为倒卵形或椭圆形蒴果,熟时为金黄色或橘红色,有5~8条翅状纵棱,顶端有5~8条长度与果体几乎相等的窄披针形宿存花萼。栀子蒴果中含有种子多数,并与果肉紧密相连。栀子的繁殖方法主要为压条或扦插,也可用种子繁殖。

中药材种子大多是药材生产中的副产品。由于我国无种子的质量监督、检验和管理机构[3],绝大多数中药材种子缺乏质量检验规程和质量分级标准,而种子的检验和质量分级又是保证种子质量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当前种子检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4]和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对栀子种子的扦样方法以及代表种子质量的一系列指标(包括种子真实性、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生活力、千粒质量等)进行了检验和鉴定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栀子种子的检验规程。根据本检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能够达到对栀子种子质量进行客观、科学评价的目的,从而可以为农业生产过程中栀子的栽培与种植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本试验各个部分中所用的仪器及试剂材料见表1。

试验用药材样品为作者于2012年10—11月从江西省樟树市、安徽省亳州市采集或直接从药农处购买所得,经过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科组葛菲教授鉴定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1.2 试验方法

1.2.1 扦样 根据栀子种子的市场流通情况、生产水平和单次可能交易量,以及种子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度、散落性等因素[5],查找并参照GB/T 3543.1—1995《农作物检验规程 总则》中所列的124种作物品种,确定栀子种子批的最大质量和送验样品的最小质量,其中送验样品的质量因检测项目的不同而不同。

1.2.2 真实性鉴定 手工随机选取400粒种子,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采用种子外观形态法[6],通过对种子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的观察来鉴定检验种子的真实性,结果用平均值表示,并保留1位小数。

1.2.3 净度分析 净度分析参照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的方法执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大于原大小的一半,并附着种皮的种子定义为净种子;质量大于种子质量10倍以上的杂质,定义为重型杂质,其他破损或受损碎片列为杂质。试样称重和百分率的计算精确度参照《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4]。

1.2.4 发芽试验 以2批不同产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的发芽试验,观察种子的发芽规律,总结得出最适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种类[7]。处理过程为:将2个产地的栀子种子于25 ℃恒温浸种1 d后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分别设置30、25、20、15 ℃恒温处理和30 ℃/20 ℃、25 ℃/15 ℃变温处理共6个发芽温度处理。分别采用蛭石、纱布、滤纸、沙子等4种材料作为发芽床。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25粒种子。相关计算公式为: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测种子数×100%

发芽势=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的最高峰数/供测种子数×100%

1.2.5 水分的测定 种子含水量是按规定程序把种子样品烘干后所失去的质量占供检样品原始质量的比例。本试验对比了低温整粒法与高温整粒法、整粒法与初磨法对栀子种子含水量测定的影响。

低温整粒法:用小匙充分搅拌样品,并从中取出2份种子样品,对2份种子样本均设9个时间处理:15、30、45、60、90、120、180、240、300 min,各3次重复,每个重复5 g。预先将样品盒烘干、冷却、称重,并记下盒号,然后放入试样,再称重(精确至0.001 g);使烘箱通电并预热至110~115 ℃,将样品摊平放入烘箱内的上层,迅速关闭烘箱门,使箱温在5~10 min内回至(103±2) ℃时开始计时;到预定时间后,戴上手套在箱内盖好盒盖,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并称重;根据烘干后失去的质量计算种子水分,并通过所得数据选择烘干时间。

高温整粒法:方法步骤与低温整粒法基本相同,区别是高温整粒法要将烘箱预热至140~145 ℃,打开并关闭箱门5~10 min 后,烘箱内的温度须保持在130~133 ℃。对2份种子样品共设置了8个时间处理:15、30、45、60、90、120、180、400 min,根据烘干后失去的质量计算种子的水分百分率。

整粒法和初磨法的步骤分别为:随机称取5 g栀子种子,1份进行研磨处理,记为粗磨法;另1份不作处理,记为整粒法。采用低温整粒法测定水分,设置3个重复。

nlc202309022339

1.2.6 生活力的测定 分别取2批不同产地的栀子种子 2 g,用浓硫酸酸蚀5min后去除外种皮,以避免种皮表面色素对染色观察的干扰。处理后的种子分别用四氮唑染色法(TTC法) 、溴麝香草酚蓝法(BTB法)、红墨水染色法进行生活力的测定。

TTC法:用单面刀片沿种胚中心线将种子纵切为两半,取带种胚的一半放入盛有四氮唑溶液的小烧杯中,四氮唑的浓度分别为0.1%、1.0%;放入30 ℃恒温箱中,在黑暗下染色,染色时间分别为4、11、16、25 h。另外分别取2组种子,每组25粒,沸水蒸煮10 min后分别在四氮唑浓度0.1%、1.0% 条件下染色,作为空白对照。染色结束后,倒去四氮唑溶液,用双蒸水清洗。由于TTC能够将活种子的胚染成红色,对照死种子则不能着色,因此根据种子胚的着色程度、部位与空白对照的比较来鉴定种子的生活力,并计算有生活力种子的百分率。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BTB法:将经浓硫酸处理的2批种子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25粒,一组用沸水蒸煮10 min,作为空白对照(死种子),另一组则不作处理。在培养皿中备好0.1% BTB凝胶,分别把2组种子整齐地包埋于凝胶中后放入30 ℃恒温箱中染色,染色时间分别为10、20、40、60 min。观察种子周围出现黄色晕圈的情况,出现晕圈表示有活力[8]。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红墨水法:将经浓硫酸处理的2批种子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25粒,取一组用沸水蒸煮10 min,作为空白对照(死种子),将2组种子用单面刀片沿种胚中心线纵切为二半,取带种胚的一半放入盛有5%红墨水溶液的小烧杯中。将烧杯放入30 ℃恒温箱中染色,染色时间分别为10 min、30 min、1 h、2 h。由于活种子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而死种子种胚的着色度和胚乳相同,根据这个原理鉴定种子的生活力,并计算百分率。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1.2.7 质量测定 对栀子种子试样采用百粒法、五百粒法和千粒法进行质量测定[9]。将净度分析后所得的全部净种子混匀后进行如下分组:100粒种子,8个重复;500粒种子,3个重复;1000粒种子,2个重复。分组后称重,小数位数的规定按照ISTA的相关标准[10]。分别计算百粒法、五百粒法、千粒法的平均质量、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并计算出各方法换算成 1 000 粒种子的质量,重复10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扦样

本研究采用的各批次种子批的最大总质量为5 000 g,送检样品的质量为800 g,进行净度分析、水分测定和真实性分析时扦样质量分别为80、50、80 g。

2.2 真实性鉴定

通过种子外观形态法,笔者总结出栀子种子的形态特征,详见表2。这些特征可以用作栀子种子真实性鉴定的形态指标。

2.3 净度分析

栀子种子净度分析的主要难点在于划分净种子、重型杂质、杂质、其他植物种子。通过检测发现,本研究所检验的样品中均无其他植物种子,因此不用记录此项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各批次净种子比率97.82%,杂质比率2.18%,增失差0.05%<5%,因此认为净度分析结果有效,本分析方法和程序切实可行。

2.4 发芽试验

不同温度和发芽床对栀子种子的萌发有影响,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栀子种子在较高温度时的萌发效果较好,在25 ℃以上的温度时有较高的发芽率;在25 ℃以下时,发芽势很低,且温度越低,发芽率也越低。对比30 ℃/20 ℃变温处理和30 ℃恒温处理,两者的发芽率大都比较接近,但发芽势相差较大。此外,研究发现恒温处理的出芽比较早,能大致反映出栀子种子的整体发芽状况。因此综合研究结果,栀子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条件为30 ℃恒温。

2.5 水分测定

用低温整粒法和高温整粒法对种子水分进行测定的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整粒栀子种子在低温下烘干4~5 h后,失水量保持稳定,综合2个产地各批次种子的情况,低温烘干法的时间以4h为宜。整粒栀子种子在高温烘干1.5 h后,失水量保持稳定,且在1.5~4 h的烘干条件下失水量变化不明显。综合2个产地的种子情况,高温烘干法的时间以1.5 h为宜。

整粒法和初磨法对栀子种子水分进行测定的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虽然粗磨之后的种子失水量略高于不处理的种子,但差异不显著。

此外,整粒法和初磨法检测到的栀子种子失水量约为10%,与整粒种子经高温烘干1.5 h和低温烘干4 h的种子失水量相近,且几种方法的测定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考虑到低温烘干法所需时间较长,且粉碎种子工作量较大,因此选择整粒种子高温烘干1.5 h作为栀子种子含水量测定方法。

2.6 生活力测定

分别用1%TTC法、0.1%TTC法、0.1%BTB法、5%红墨水法对栀子种子生活力进行检测,染色效果见表4,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均能成功地将活的栀子种子染色。

2.6.1 有生活力种子的比率 用不同方法测定栀子种子生活力的比率见表4。检测结果表明,1%TTC染色法最灵敏,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栀子的活种子着色;其次为0.1%TTC;5%红墨水染色法和0.1%BTB染色法所需时间较短。

2.6.2 最佳生活力测定方法的确定 以种子生活力测定数值高低作为衡量染色法效果的标准。表4结果表明:用TTC染色法测定生活力时,最佳TTC浓度为0.1%,染色的最适温度为30 ℃,时间16 h;浓度为0.1% BTB法染色的最佳染色时间为40 min;浓度为5%红墨水法染色的最适染色时间为 1 h。但是在利用红墨水法对种子生活力进行检测时,对活种子的判断受操作过程中种子切口的影响,因为切口处的种子细胞很容易被染成红色,并且由于栀子种子较小,因此容易造成判断失误而不宜采用。对比“2.4”节的相关数据,BTB 法所测的生活力数据均高于发芽率,而TTC法所测的生活力数据则低于发芽率,因此本试验采用BTB法,取0.1% BTB染色40 min为最佳方案。

nlc202309022339

2.7 质量测定

对各栀子种子质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见表5。由于栀子种子体积比较小,在用百粒法测定栀子种子千粒质量时,10组当中有5组变异系数大于4.0,系统误差比较大。而利用五百粒法和千粒法进行测定时,系统误差影响较小,因此排除百粒法。进一步比较千粒法和五百粒法可知,变异系数均较小,且所得千粒质量很接近。用SPSS 11.0软件分析五百粒法和千粒法测定的种子千粒质量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五百粒法更易操作,因此考虑到工作量和栀子种子属于小种子的特点,选择采用500粒法测定栀子种子千粒质量。

3 讨论与结论

栀子种皮呈棕红色,为果肉中所含的色素成分,用清水不易洗净,因此在进行生活力测定时,会影响TTC法和红墨水法染色结果的观察。笔者采用浓硫酸酸蚀5 min的方法去除栀子外种皮便可以消除其影响,但此方法较为繁琐,且浓硫酸处理有可能杀死种子而造成种子腐烂。BTB法测定栀子种子生活力的原理是种子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溶于水,从而增加了胚周围环境的酸度,因此BTB试剂可以测定酸度的变化,使活种子周围的琼脂凝胶出现黄晕现象,从而可以检测出有生活力的种子;同时BTB法不需要浓硫酸酸蚀,简便了操作,测定结果与种子发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采用BTB染色法作为最佳生活力测定方法。

种子中的水分按特性可分为自由水、束缚水和化合水[11]。自由水最易分离,它是种子贮藏时影响种子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种子含水量测定时主要测定自由水。种子形成过程中的水分来自植株,但被采收后,如果种子所处环境中的空气相对湿度高,种子便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使含水量上升。因此在进行含水量测定时,应选择在空气相对湿度低的房间内进行。在放冷至室温的过程中应把样品放在干燥器中,且每次冷却至室温的时间应保持一致。

种子净度分析后的样品将被用于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纯度、重量[12]。由于某些种子存在缺陷,明显小于正常种子,甚至小于正常种子的一半,在筛理的过程中与细小杂质同时被筛下来,因此认为此类种子为一般杂质。为了确保样品净度分析的准确性,在筛理之后,将筛内物质严格地逐粒区分,同时借助放大镜、毛刷等工具对区分后的不同部分进行严格检查,以减少误差,避免样品中各成分的缺失。不同大小、质量的种子,重型杂质的大小和质量标准也不一样,在本试验中,将质量大于种子10倍以上的杂质列为重型杂质[13]。总的来说,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种子知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14]。

笔者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栀子种子检验规程,先后测定了其他几份不同产地栀子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和生活力,尽管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成熟度的种子,在发芽率、净度和生活力等指标上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差异,但本检验规程中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广泛适用于栀子种子的质量控制,能够为中药材栀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栀子种子检验规程的合理操作方法,包括扦样、真实性、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生活力和千粒质量7项指标。其中扦样时种子批的最大总质量可选为 5 000 g,送检样品质量800 g;净度、水分和真实性分析时扦样样品的质量应不超过100 g。在试验中可利用栀子种子外观结构、大小和颜色等形态特征进行真实性鉴定,净度分析可按照按国家标准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的方法进行。发芽率测定最佳方法为用滤纸作为发芽床,30 ℃恒温处理。种子含水量测定用不粉碎的种子高温烘干1.5 h。生活力测定用BTB法,浸种时间2 h,浓度0.1%,显色时间40 min。千粒质量的测定用五百粒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 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5:231.

[2]Abdullah G R,Al-Khateeb A A,Serage M.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rowth regulators on Gardenia jasminoides cv. veitchii micropropaga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Marine Sciences,2003(8): 35-40.

[3]张丽萍,杨世林,杨春清,等. 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3-5.

4]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 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张 婕,魏建和,隋 春,等. 柴胡种子检验规程研究[J]. 种子,2011,30(6):112-118.

[6]刘长江. 种子的形态鉴定:Ⅰ形态鉴定方法[J]. 种子,1989(3):51-53,42.

[7]董青松,颜钟亚,白隆华,等. 鸡骨草种子发芽试验条件的研究[J]. 种子,2006,25(2):81-84.

[8]孙荣进,杜 婷,杨光义,等. 蔓荆子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及其与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130-133.

[9]GB/T 3543.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2-13.

[10]浙江大学种子科学中心译.国际种子检验规程[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6:9-11.

[11]闫志刚,马小军,董青松,等. 青蒿种子检验规程研究[J]. 中国种业,2011(1):37-40.

[12]何建华. 种子净度分析的三个关键环节[J]. 种子,2013,32(2):124-126.

[13]董青松,何俊兵,蒙爱东,等. 广州相思子种子检验规程研究[J]. 种子,2012,31(5):123-125.

[14]马玉光,曹改萍. 对部分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修订的商榷[J]. 中国种业,2013(2):37-38.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下一篇:业余足球队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