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计算机操作规程

2024-04-15

检验计算机操作规程(共7篇)

篇1:检验计算机操作规程

金相检验操作规程

取样-粗磨-细磨-抛光-腐蚀-显微观察评级

1、取样,取样要具有代表性,试样尺寸尽量12-20mm范围内,截取过程中应防止组织发生变化(要求截取试样过程中试样受热、受外力作用都能尽量小)通常用于切割试样的有砂轮切割机、原材料检测试样:a)试样的金相检测面要平行于轧制方向;

2、细磨细磨一般在金相砂纸上对粗磨好的试样进一步磨制,为抛光作好准备。细磨一般要由粗到细依次经过240#400#800#金相砂纸。每更换一道砂纸,试样转动90°角,以观察上道砂纸划痕是否全部磨掉。细磨后,将试样和双手冲洗干净。

3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除去试样磨面上磨痕,使其呈光亮无痕的镜面。抛光在涂有金刚石研磨膏的专用抛光机上进行,并在抛光机上沿半径方向往复移动或转动,以防产生抛光道痕或拖尾。抛光好的试样冲洗干净,并迅速用吹风机吹干。

3.2.5试样的腐蚀 为进行显微组织检验,须对抛光好的金属试样进行腐蚀,以显示其真实,清晰的组织结构。腐蚀试剂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金相显微组织:一般过程:冲洗抛光试样-酒精擦洗-吹干-腐蚀-冲洗-酒精擦洗-吹干。

根据所需放大倍数选择物镜及目镜。试样的显微组织检验包括腐蚀前的检验和腐蚀后的检验。腐蚀前主要检验试样中的夹杂物、裂纹、孔隙等及发现磨制过程中所引起的缺陷。腐蚀后主要检验试样的显微组织。

篇2:检验计算机操作规程

(—)物理检验

1.使用电气设备时,应先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设备的电压相符,不符不得使用。禁止使用湿抹布擦拭正在工作的电气设备,也不得用湿手接触电气开关。

2.机械性能试验前应对试验机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试验。装卸试件应戴手套,有危险的试验要有安全监护人在场。试验完毕后必须卸载。

3.进行脆性材料试验时,在试件的周围应设防护罩,防止试件破碎飞出伤人。作冲击拉力试验时,工作人员应站在试验机的侧面。4,制备金相试样时,应戴防护眼镜。精神应集中,防止试样从抛光盘飞出。倾倒酸碱液,应戴耐酸、耐碱橡皮手套,金相显微镜应安放在阴凉、干燥、无灰尘和无酸碱蒸汽的地方,用完后用防尘罩遮盖6.金相试验所用化学药品应由专人负责保管,用过的酸碱液及有毒药品必须按规定妥善处理,严禁乱放乱弃。

(二)化学分析

1.对易挥发、易燃的药品(如酒精、乙醚、磷等)必须盛在专用容器或液体中,存放在干燥、阴凉及通风处,严禁接近明火。取用时应在排风柜内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强氧化剂不得和易燃物在一起存放。倾倒易燃物时严禁附近有明火。

2.强酸强碱液体应放在安全地点,不应放在高架上。吸取酸、碱及

有毒液体时,应用吸球吸取,禁止用嘴吸。倾倒酸碱液时应戴耐酸碱的橡皮手套。

3.加热试管内的溶液时,管口不要对着人。

4.易爆介质严禁与空气混合,以免形成爆炸混合物引起爆炸。使用易爆介质必须有安全措施。

5.所有用于制取气体的容器和装置必须有安全放空设施,在发生事故或停止工作时可以放空。

6.测定碳、硫时电炉两端应放安全罩。

7.移动或使用爆炸性药品时,要小心轻拿、轻放,不得剧烈震动。8,接触有毒物品的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后必须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将有毒药品及含毒物质的残液、残渣处理干净,并认真洗涤,淋浴。绝对禁止在有毒操作地点炊水。

9.有毒试剂的蒸发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盛装过有毒物品的容器应先用碱液仔细洗涤,再进行一般洗涤。

10.所有有毒物品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内,贴上标签,由专人保管,并建立领用制度。工作完毕药品柜必须加锁。

大连金鼎石油化工机器有限公司

篇3: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为了确保交付给用户产品的可靠性,企业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入厂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出厂检验,都是质量检验的组成部分,其中入厂检验扮演着把控源头的重要角色。我公司结合实际编制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入厂检验规程,为入厂检验环节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支撑,同时为检验规程的编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我公司将所有入库零部件分为关键零部件、重要零部件、一般零部件三大类。关键零部件入库时执行全检;重要零部件入库时执行抽检,《抽样作业指导书》控制其抽样过程,明确了抽样方法、检验水平、接收/拒收准则、转移规则等要素,《重要零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控制其检验过程,明确了检验项目的重要性,明确了检验方法;一般零部件入库时执行抽检。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抽样检验的实际情况,简要论述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过程。

1 入厂检验存在的问题

1.1 选用标准不当

目前我国推荐性的检验标准有20多种,分别针对不同产品不同检验需求,但部分企业对标准理解不透彻,使用不适宜的标准来指导入厂检验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企业承受较大的质量风险、承担着不经济的检验成本。

1.2 抽样方法不当

很多企业在规定抽样方法时,仅仅要求抽样要符合简单随机抽样,这样的描述使得检验人员在抽检过程中难以操作,经常会出现:无论批量大小抽检固定数量;批量明显有分层但样本量未能合理分布;不同的生产批合并为同一检验批的现象。

1.3 对设计意图理解不够透彻

设计意图体现在产品总装图、工艺路线、技术协议等文件中,但入厂检验人员面对的是零件图和批量零件,这样的差异往往导致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对重要的项检验不够仔细,对次要的检验项过分严苛,导致检验成本的上升但检验结果差强人意。

2 检验规程的编制

2.1 检验标准的选用

抽样检验标准是抽样检验规程编制的依据,选用时应注意标准的特点和具体使用范围,以下简述几篇常用的检验标准特点和使用范围。

GB2828.1-2012是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计数抽样标准,为了促使供方过程质量水平保持在规定的接收质量限以下,同时给使用方接收劣质批的概率提供一个上限,主要适用于连续批,也可用于孤立批的检验。

GB2828.2-2008是按极限质量LQ检索的计数抽样标准,只适用于孤立批的检验,不适用转移规则。

GB8051-2008是按生产方风险点和使用方风险点检索的计数序贯抽样方案,可有效减少平均样本量降低检验成本,适用于检验成本较高或检验时间较长的情况。

GB2829-2002适用于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我公司采购的零件种类繁多,批量从几件到上千件不等,合作的供应商都能保持长期供应;同时考虑到,多次检验适用于我公司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转移规则有助于我公司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可以为公司的合格供应商评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这种背景下我公司选用GB2828.1-2012标准作为抽样检验的参考依据,并对抽样方法,检验水平,验收准则等做了规范,对转移规则的条件做了详尽的说明,编制成了我公司的《抽样作业指导书》。

2.2 抽样方法的选择

产品质量由生产过程的内在因素决定,批量的好坏是由批中的不合格品和抽样方法决定的,因此如何科学的选用抽样方法,对批质量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

简单随机抽样是从批量中随机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且保证每个样本在抽取时被抽取的概率相同,一般采用随机数表法。适用于产品质量波动较小的批量。

系统随机抽样,一般采用等距抽样,是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适用于产品质量波动较大的批量。

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批量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层级,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适用于批量明显有分层的情况。

根据我公司零部件的技术特点,我们编制的《抽样作业指导书》中要求:端盖类生产批量稳定的零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垫板等图纸明确要求淬火硬度的零件,虽是同一批生产,但热处理时淬火硬度难以稳定控制采用系统随机抽样;卡瓦(每4件卡瓦由同一原材料加工切割而成)等零件,采用分层抽样。

2.3 检验条件的规范

在检测较为精密零件时,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检测结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所以必须在编制检验规程时充分考虑到环境、器具、仪器等因素。

我公司在《重要零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中对检验条件做了详细的规定,检验环境必须无振动、光照充足、无杂物、便于存放被测零部件,环境温度应在15℃~25℃之间,零件入厂时温度高于或低于规范温度时,须在规范温度空间中存储24小时后才能进行检验。

《重要零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中还规定了,计量器具、计量仪器的选择主要依据是计量器具的精度不能超过被测零件公差,计量器具的规格大小在选择时应符合变形最小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以减小测量误差。

2.4 检验项目的控制

要对检验过程和检验严格程度进行控制,就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对产品的设计意图了如指掌,对关键的检验项能着重关注,对次要的检验项不浪费过多的成本投入。

根据各零件在产品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对零件的具体尺寸做了划分,为了更科学的控制检验过程,我公司在《重要零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中针对关键的检验项目提出了详尽测量要求,例如:对关键外圆要求:外圆配合尺寸测量时至少在轴线方向上取3个圆环,每个圆环在不同直径方向上至少测量3次。对重要尺寸做了必要的要求,例如:对重要外圆要求:外圆重要尺寸,不同直径方向上至少测量3次,而对于一般的尺寸则未做强制性的检验要求。使得不同检验项目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使得检验成本得到了合理的分布。

另外,为了避免检验人员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易犯错误,还要求执行检验时必须两人一组,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必须两人同时确认,有效提高了检验的合规性。

2.5 依据并支持质量体系

入厂检验系列规程及其记录表格是企业质量体系管理的第三层规范性文件,应符合质量体系管理的相关要求,检验记录可以为数据分析、合格供应商管理提供支持。

3 结束语

入厂检验作为质量管控的源头,其检验规程的编制尤为重要。通过检验规程的编制将产品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工艺等信息统一规范化的传达给检验人员,为检验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执行依据,极大地避免了不规范操作导致的损失,为企业产品质量管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入厂检验环节是制造型企业质量管理的源头,其系列规程的编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关键工作,本文论述了检验系列规程编制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一套将设计意图、技术要求与检验项目对应的检验规程,为相关规程的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入厂检验,抽验检验,规范,编制,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邹有为,陈巧红.计数抽样检验在质检中的应用[J].企业标准化,2006(11).

[2]李俊美,余毅.国家抽样标准的比较研究及应用[J].中国纤检,2012(Z1).

[3]于振凡.“抽样检验”国家标准的发展概况[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3(12).

[4]梁舒.抽样检验在质量检验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3).

篇4:栀子种子检验规程研究

关键词:栀子;种子;检验规程

中图分类号: S33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248-04

栀子又名黄栀子、山栀,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干燥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1-2]。栀子果实为倒卵形或椭圆形蒴果,熟时为金黄色或橘红色,有5~8条翅状纵棱,顶端有5~8条长度与果体几乎相等的窄披针形宿存花萼。栀子蒴果中含有种子多数,并与果肉紧密相连。栀子的繁殖方法主要为压条或扦插,也可用种子繁殖。

中药材种子大多是药材生产中的副产品。由于我国无种子的质量监督、检验和管理机构[3],绝大多数中药材种子缺乏质量检验规程和质量分级标准,而种子的检验和质量分级又是保证种子质量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当前种子检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4]和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对栀子种子的扦样方法以及代表种子质量的一系列指标(包括种子真实性、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生活力、千粒质量等)进行了检验和鉴定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栀子种子的检验规程。根据本检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能够达到对栀子种子质量进行客观、科学评价的目的,从而可以为农业生产过程中栀子的栽培与种植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本试验各个部分中所用的仪器及试剂材料见表1。

试验用药材样品为作者于2012年10—11月从江西省樟树市、安徽省亳州市采集或直接从药农处购买所得,经过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科组葛菲教授鉴定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1.2 试验方法

1.2.1 扦样 根据栀子种子的市场流通情况、生产水平和单次可能交易量,以及种子的形状、大小、表面光滑度、散落性等因素[5],查找并参照GB/T 3543.1—1995《农作物检验规程 总则》中所列的124种作物品种,确定栀子种子批的最大质量和送验样品的最小质量,其中送验样品的质量因检测项目的不同而不同。

1.2.2 真实性鉴定 手工随机选取400粒种子,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采用种子外观形态法[6],通过对种子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的观察来鉴定检验种子的真实性,结果用平均值表示,并保留1位小数。

1.2.3 净度分析 净度分析参照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的方法执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大于原大小的一半,并附着种皮的种子定义为净种子;质量大于种子质量10倍以上的杂质,定义为重型杂质,其他破损或受损碎片列为杂质。试样称重和百分率的计算精确度参照《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4]。

1.2.4 发芽试验 以2批不同产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的发芽试验,观察种子的发芽规律,总结得出最适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种类[7]。处理过程为:将2个产地的栀子种子于25 ℃恒温浸种1 d后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分别设置30、25、20、15 ℃恒温处理和30 ℃/20 ℃、25 ℃/15 ℃变温处理共6个发芽温度处理。分别采用蛭石、纱布、滤纸、沙子等4种材料作为发芽床。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25粒种子。相关计算公式为: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测种子数×100%

发芽势=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的最高峰数/供测种子数×100%

1.2.5 水分的测定 种子含水量是按规定程序把种子样品烘干后所失去的质量占供检样品原始质量的比例。本试验对比了低温整粒法与高温整粒法、整粒法与初磨法对栀子种子含水量测定的影响。

低温整粒法:用小匙充分搅拌样品,并从中取出2份种子样品,对2份种子样本均设9个时间处理:15、30、45、60、90、120、180、240、300 min,各3次重复,每个重复5 g。预先将样品盒烘干、冷却、称重,并记下盒号,然后放入试样,再称重(精确至0.001 g);使烘箱通电并预热至110~115 ℃,将样品摊平放入烘箱内的上层,迅速关闭烘箱门,使箱温在5~10 min内回至(103±2) ℃时开始计时;到预定时间后,戴上手套在箱内盖好盒盖,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并称重;根据烘干后失去的质量计算种子水分,并通过所得数据选择烘干时间。

高温整粒法:方法步骤与低温整粒法基本相同,区别是高温整粒法要将烘箱预热至140~145 ℃,打开并关闭箱门5~10 min 后,烘箱内的温度须保持在130~133 ℃。对2份种子样品共设置了8个时间处理:15、30、45、60、90、120、180、400 min,根据烘干后失去的质量计算种子的水分百分率。

整粒法和初磨法的步骤分别为:随机称取5 g栀子种子,1份进行研磨处理,记为粗磨法;另1份不作处理,记为整粒法。采用低温整粒法测定水分,设置3个重复。

nlc202309022339

1.2.6 生活力的测定 分别取2批不同产地的栀子种子 2 g,用浓硫酸酸蚀5min后去除外种皮,以避免种皮表面色素对染色观察的干扰。处理后的种子分别用四氮唑染色法(TTC法) 、溴麝香草酚蓝法(BTB法)、红墨水染色法进行生活力的测定。

TTC法:用单面刀片沿种胚中心线将种子纵切为两半,取带种胚的一半放入盛有四氮唑溶液的小烧杯中,四氮唑的浓度分别为0.1%、1.0%;放入30 ℃恒温箱中,在黑暗下染色,染色时间分别为4、11、16、25 h。另外分别取2组种子,每组25粒,沸水蒸煮10 min后分别在四氮唑浓度0.1%、1.0% 条件下染色,作为空白对照。染色结束后,倒去四氮唑溶液,用双蒸水清洗。由于TTC能够将活种子的胚染成红色,对照死种子则不能着色,因此根据种子胚的着色程度、部位与空白对照的比较来鉴定种子的生活力,并计算有生活力种子的百分率。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BTB法:将经浓硫酸处理的2批种子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25粒,一组用沸水蒸煮10 min,作为空白对照(死种子),另一组则不作处理。在培养皿中备好0.1% BTB凝胶,分别把2组种子整齐地包埋于凝胶中后放入30 ℃恒温箱中染色,染色时间分别为10、20、40、60 min。观察种子周围出现黄色晕圈的情况,出现晕圈表示有活力[8]。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红墨水法:将经浓硫酸处理的2批种子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25粒,取一组用沸水蒸煮10 min,作为空白对照(死种子),将2组种子用单面刀片沿种胚中心线纵切为二半,取带种胚的一半放入盛有5%红墨水溶液的小烧杯中。将烧杯放入30 ℃恒温箱中染色,染色时间分别为10 min、30 min、1 h、2 h。由于活种子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而死种子种胚的着色度和胚乳相同,根据这个原理鉴定种子的生活力,并计算百分率。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1.2.7 质量测定 对栀子种子试样采用百粒法、五百粒法和千粒法进行质量测定[9]。将净度分析后所得的全部净种子混匀后进行如下分组:100粒种子,8个重复;500粒种子,3个重复;1000粒种子,2个重复。分组后称重,小数位数的规定按照ISTA的相关标准[10]。分别计算百粒法、五百粒法、千粒法的平均质量、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并计算出各方法换算成 1 000 粒种子的质量,重复10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扦样

本研究采用的各批次种子批的最大总质量为5 000 g,送检样品的质量为800 g,进行净度分析、水分测定和真实性分析时扦样质量分别为80、50、80 g。

2.2 真实性鉴定

通过种子外观形态法,笔者总结出栀子种子的形态特征,详见表2。这些特征可以用作栀子种子真实性鉴定的形态指标。

2.3 净度分析

栀子种子净度分析的主要难点在于划分净种子、重型杂质、杂质、其他植物种子。通过检测发现,本研究所检验的样品中均无其他植物种子,因此不用记录此项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各批次净种子比率97.82%,杂质比率2.18%,增失差0.05%<5%,因此认为净度分析结果有效,本分析方法和程序切实可行。

2.4 发芽试验

不同温度和发芽床对栀子种子的萌发有影响,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栀子种子在较高温度时的萌发效果较好,在25 ℃以上的温度时有较高的发芽率;在25 ℃以下时,发芽势很低,且温度越低,发芽率也越低。对比30 ℃/20 ℃变温处理和30 ℃恒温处理,两者的发芽率大都比较接近,但发芽势相差较大。此外,研究发现恒温处理的出芽比较早,能大致反映出栀子种子的整体发芽状况。因此综合研究结果,栀子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条件为30 ℃恒温。

2.5 水分测定

用低温整粒法和高温整粒法对种子水分进行测定的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整粒栀子种子在低温下烘干4~5 h后,失水量保持稳定,综合2个产地各批次种子的情况,低温烘干法的时间以4h为宜。整粒栀子种子在高温烘干1.5 h后,失水量保持稳定,且在1.5~4 h的烘干条件下失水量变化不明显。综合2个产地的种子情况,高温烘干法的时间以1.5 h为宜。

整粒法和初磨法对栀子种子水分进行测定的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虽然粗磨之后的种子失水量略高于不处理的种子,但差异不显著。

此外,整粒法和初磨法检测到的栀子种子失水量约为10%,与整粒种子经高温烘干1.5 h和低温烘干4 h的种子失水量相近,且几种方法的测定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考虑到低温烘干法所需时间较长,且粉碎种子工作量较大,因此选择整粒种子高温烘干1.5 h作为栀子种子含水量测定方法。

2.6 生活力测定

分别用1%TTC法、0.1%TTC法、0.1%BTB法、5%红墨水法对栀子种子生活力进行检测,染色效果见表4,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均能成功地将活的栀子种子染色。

2.6.1 有生活力种子的比率 用不同方法测定栀子种子生活力的比率见表4。检测结果表明,1%TTC染色法最灵敏,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栀子的活种子着色;其次为0.1%TTC;5%红墨水染色法和0.1%BTB染色法所需时间较短。

2.6.2 最佳生活力测定方法的确定 以种子生活力测定数值高低作为衡量染色法效果的标准。表4结果表明:用TTC染色法测定生活力时,最佳TTC浓度为0.1%,染色的最适温度为30 ℃,时间16 h;浓度为0.1% BTB法染色的最佳染色时间为40 min;浓度为5%红墨水法染色的最适染色时间为 1 h。但是在利用红墨水法对种子生活力进行检测时,对活种子的判断受操作过程中种子切口的影响,因为切口处的种子细胞很容易被染成红色,并且由于栀子种子较小,因此容易造成判断失误而不宜采用。对比“2.4”节的相关数据,BTB 法所测的生活力数据均高于发芽率,而TTC法所测的生活力数据则低于发芽率,因此本试验采用BTB法,取0.1% BTB染色40 min为最佳方案。

nlc202309022339

2.7 质量测定

对各栀子种子质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见表5。由于栀子种子体积比较小,在用百粒法测定栀子种子千粒质量时,10组当中有5组变异系数大于4.0,系统误差比较大。而利用五百粒法和千粒法进行测定时,系统误差影响较小,因此排除百粒法。进一步比较千粒法和五百粒法可知,变异系数均较小,且所得千粒质量很接近。用SPSS 11.0软件分析五百粒法和千粒法测定的种子千粒质量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五百粒法更易操作,因此考虑到工作量和栀子种子属于小种子的特点,选择采用500粒法测定栀子种子千粒质量。

3 讨论与结论

栀子种皮呈棕红色,为果肉中所含的色素成分,用清水不易洗净,因此在进行生活力测定时,会影响TTC法和红墨水法染色结果的观察。笔者采用浓硫酸酸蚀5 min的方法去除栀子外种皮便可以消除其影响,但此方法较为繁琐,且浓硫酸处理有可能杀死种子而造成种子腐烂。BTB法测定栀子种子生活力的原理是种子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溶于水,从而增加了胚周围环境的酸度,因此BTB试剂可以测定酸度的变化,使活种子周围的琼脂凝胶出现黄晕现象,从而可以检测出有生活力的种子;同时BTB法不需要浓硫酸酸蚀,简便了操作,测定结果与种子发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采用BTB染色法作为最佳生活力测定方法。

种子中的水分按特性可分为自由水、束缚水和化合水[11]。自由水最易分离,它是种子贮藏时影响种子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种子含水量测定时主要测定自由水。种子形成过程中的水分来自植株,但被采收后,如果种子所处环境中的空气相对湿度高,种子便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使含水量上升。因此在进行含水量测定时,应选择在空气相对湿度低的房间内进行。在放冷至室温的过程中应把样品放在干燥器中,且每次冷却至室温的时间应保持一致。

种子净度分析后的样品将被用于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纯度、重量[12]。由于某些种子存在缺陷,明显小于正常种子,甚至小于正常种子的一半,在筛理的过程中与细小杂质同时被筛下来,因此认为此类种子为一般杂质。为了确保样品净度分析的准确性,在筛理之后,将筛内物质严格地逐粒区分,同时借助放大镜、毛刷等工具对区分后的不同部分进行严格检查,以减少误差,避免样品中各成分的缺失。不同大小、质量的种子,重型杂质的大小和质量标准也不一样,在本试验中,将质量大于种子10倍以上的杂质列为重型杂质[13]。总的来说,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种子知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14]。

笔者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栀子种子检验规程,先后测定了其他几份不同产地栀子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和生活力,尽管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成熟度的种子,在发芽率、净度和生活力等指标上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差异,但本检验规程中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广泛适用于栀子种子的质量控制,能够为中药材栀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栀子种子检验规程的合理操作方法,包括扦样、真实性、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生活力和千粒质量7项指标。其中扦样时种子批的最大总质量可选为 5 000 g,送检样品质量800 g;净度、水分和真实性分析时扦样样品的质量应不超过100 g。在试验中可利用栀子种子外观结构、大小和颜色等形态特征进行真实性鉴定,净度分析可按照按国家标准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的方法进行。发芽率测定最佳方法为用滤纸作为发芽床,30 ℃恒温处理。种子含水量测定用不粉碎的种子高温烘干1.5 h。生活力测定用BTB法,浸种时间2 h,浓度0.1%,显色时间40 min。千粒质量的测定用五百粒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 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5:231.

[2]Abdullah G R,Al-Khateeb A A,Serage M.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rowth regulators on Gardenia jasminoides cv. veitchii micropropaga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Marine Sciences,2003(8): 35-40.

[3]张丽萍,杨世林,杨春清,等. 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3-5.

4]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 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张 婕,魏建和,隋 春,等. 柴胡种子检验规程研究[J]. 种子,2011,30(6):112-118.

[6]刘长江. 种子的形态鉴定:Ⅰ形态鉴定方法[J]. 种子,1989(3):51-53,42.

[7]董青松,颜钟亚,白隆华,等. 鸡骨草种子发芽试验条件的研究[J]. 种子,2006,25(2):81-84.

[8]孙荣进,杜 婷,杨光义,等. 蔓荆子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及其与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130-133.

[9]GB/T 3543.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12-13.

[10]浙江大学种子科学中心译.国际种子检验规程[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6:9-11.

[11]闫志刚,马小军,董青松,等. 青蒿种子检验规程研究[J]. 中国种业,2011(1):37-40.

[12]何建华. 种子净度分析的三个关键环节[J]. 种子,2013,32(2):124-126.

[13]董青松,何俊兵,蒙爱东,等. 广州相思子种子检验规程研究[J]. 种子,2012,31(5):123-125.

[14]马玉光,曹改萍. 对部分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修订的商榷[J]. 中国种业,2013(2):37-38.

篇5:金相检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节

金相显微镜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前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有裸露部位,电器元件损坏及时维修,防止漏电。亮度调整切忌忽大忽小,也不要过亮,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同时 也伤害视力,要调到合适亮度; 工作结束等光源冷却后套上防尘罩。显微镜应放在水平固定的工作台上,未经允许不得任意移动。

第二节

金相研磨机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前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有裸露部位,电器元件损坏及时维修,防止漏电。更换砂轮片前检查砂轮片是否有裂纹,更换时严禁用锤敲打。接通 电源后待研磨机旋转正常方可操作。在使用砂轮片研磨机的同时,启动除尘开关,进行除尘。磨样时试样应顺着研磨盘旋转方向,操作时操作人员应配带劳保护 具(防护眼镜,口罩手指套),精神集中,用力均匀适宜。非操作人员 禁止进入 研磨盘上放防护罩,防止火花飞溅,操作环境处不允许有易燃、易 爆物品。研磨试样时要有水冷却。定时清整研磨盘,使其平整,及时更换破碎砂纸。砂纸抛光布要平整,破损要及时更换。

第三节

镶嵌机安全操作规程 1 工作前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有裸露部位,电器元件损坏及时维修,防止漏电。打开镶嵌机盖时,头部应避开镶嵌机上方,以免发生外伤害。试样直径超过 6mm应用砂轮切割方法剪断,不宜用剪刀剪。试样冷却后方可从模具中取出,取试样时用镊子夹取,不得直接用 手,以免烫伤。镶嵌完后将内筒和压块表面清洗干净,以利于下一次镶嵌。

第四节

金相试样腐蚀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前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有裸露部位,吹风机电器元件损坏及时 维修,防止漏电。配制腐蚀剂前应配戴好胶皮手套,并检查有无破损。在配制酒精溶液腐蚀剂时,先倒入酒精,再缓慢加入酸液,操作间 严禁烟火。试样应充分吹干,不得有酸等腐蚀液留在表面,以免腐蚀皮肤。操作时精力集中,戴口罩眼镜,打开排风装置进行操作。

第五节

电解腐蚀仪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前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有裸露部位,电器元件损坏及时维修,防止漏电。配制溶液时注意先倒溶剂,后加入溶质,操作间严禁烟火,防止发 生喷溅、爆炸等事故。3 腐蚀时间不超过 2 分钟,腐蚀电压不超过 12V。试样吹干用的风机应常检查是否有漏电现象,以免发生触电。5 操作时精力集中,戴口罩眼镜,打开排风进行操作。浸蚀剂应存放在避光,稳定安全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及高温。红色夹子接阳极,黑色夹子接阴极,将试样固定在电路阳极。电解时,应选择腐蚀功能的运行按钮,不能使用抛光功能的运行按 钮。避免阴极和阳极直接接触引起短路。电解完毕,关闭电解仪开关,拔下电源插头,电解液放入指定瓶内,以免腐蚀电极。系统设置有过载保护,当电解时不显示电流时,按设备后面的两 个过载保护按钮,可以使电路恢复正常。

第六节

预磨机安全规程 工作前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有裸露部位,电器元件损坏及时维修,防止漏电。操作前认真阅读说明书,不当操作会导致设备损坏或自身受伤。设备应放置在干燥、远离磁场的室内。设备操作环境中不允许有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粉末。开始磨削前要检查磨头锁紧装置处于锁紧状态。当磨头下降快接触到试样时速度要慢,磨头不能撞击试样。开启机器时,关闭安全门,机器运转期间安全门关闭。装卸试样时要戴手套,以免划伤或烫伤。定期检查润滑剂是否足够,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第七节

篇6:尺寸检验员操作规程

1、熟悉和掌握所用工卡量具性能,能熟练准确的操作仪器,并懂得一般性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知识;

2、检验人员在进入车间检验前必须穿戴劳保用品,检验时注意周围环境;

3、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资料进行检测,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设计;

4、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应熟悉设计图纸,检验产品是否与图纸尺寸相符;

5、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对工卡量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查、校正和维修。在检验前必须对工卡量具进行检查和校正;

篇7: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2.检测项目: 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仪上测定血常规19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中间细胞计数(MID#)、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中间细胞比率(MID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3.原理:

3.1 血细胞(WBC.RBC.PLT)数量和体积检测原理:电阻抗法。3.2白细胞分类原理:电阻抗法。白细胞脉冲的大小是由被计数细胞在溶血素中大小决定的。3.3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V)比色法。

3.4 RDW、MCH、MCV、MCHC、MPV、PCT、PDW为换算项目。

3.5 HCT测定原理:血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峰值与RBC容积成正比。4.仪器:

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型号:BC-2600。5.试剂:

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

5.1清洗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

7.6 观察仪器测定结果及直方图,必要时应手工计数及白细胞分类。7.7 审核结果,打印报告。

8.血细胞的显微镜检查(用于对仪器法结果可疑时的复核)8.1 镜检标准

8.1.1 医生明确要求涂片镜检;

8.1.2 仪器提示有原始或幼稚细胞、变异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异常需镜检; 8.1.3 新生儿标本需涂片镜检;

8.1.4 WBC≥20×10^9/L或≤2.0×10^9/L;

8.1.5淋巴细胞≥45%,需做涂片镜检,1-4岁儿童且血细胞计数及他结果正常者除外; 8.1.6 单核细胞≥15%;

8.1.7 嗜酸性粒细胞≥10%; 8.1.8 嗜碱性粒细胞≥3% 8.1.9 PLT>500×10^9/L或<60×10^9/L; 8.2.0 提示有PLT聚集,需涂片镜检; 8.2 镜检步骤

8.2.1 血涂片的制备

8.2.1.1 在距载玻片一端1cm的位置滴加约5µl的抗凝血;末梢血直接用干净玻片蘸取。8.2.1.2 用推片使血液沿其边缘展开,与载玻片30~40度角进行推片。8.2.1.3 涂片完成后在空气中自燃晾干。8.2.2 血涂片的染色

8.2.2.1 染色试剂:瑞氏染色液。8.2.2.2 染色步骤

a.用蜡笔在血膜两头画线,然后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b.加瑞氏染液数滴,以覆盖整个血膜为宜,染色约1分钟。c.滴加约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合,室温下染色5-10分钟。d.用流水冲去染液,待干燥后镜检。8.2.2.3 镜检观察要求

a.将湿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涂片、染色是否良好,否则重新涂片染色。b.选择涂片体尾交界、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部分进行镜检。c.在高倍镜下辨认细胞不清楚时,必须待玻片干后用油镜观察。8.2.2.4 镜检观察的处理

a.根据仪器报警提示的内容,确认镜下观察结果是否与仪器提示一致。

b.发现原始及幼稚白细胞,则必须进行手工分类;如不能确定细胞种类,则报告异常细胞的比例。

c.如果镜下发现有核红细胞,则必须对白细胞进行校正。

d.如果镜下观察有血小板聚集,则必须手工冲池计数血小板;如果是EDTA﹒K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采集标本,结果需要进行换算。

e.多发性骨髓瘤、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可将血液用仪器稀释液稀释3倍,然后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立即上机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换算。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9.参考区间

中国成年人群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静脉血标本仪器法)测定项目男

WBC(×10^9/L)

3.5~9.5

3.5~9.5 Neut(×10^9/L)

1.8~6.3

1.8~6.3 Lymph(×10^9/L)

1.1~3.2

1.1~3.2 Neut%

40~75

40~75 Lymph%

20~50

20~50 RBC(×10^12/L)

4.3~5.8

3.8~5.1

Hb(g/L)

130~175

115~150 HCT(%)

0.40~0.50

0.35~0.45 MCV(fl)

82~100

82~100 MCH(pg)

27~34

27~34 MCHC(g/L)

316~354

316-354 PLT(×10^9/L)

125~350

125~350 10.危急值 测定项目≤≥

WBC(×10^9/L)

1.0

Hb(g/L)

180 PLT(×10^9/L)

600 11.临床意义

11.1 白细胞计数:

11.1.1 生理性变化:白细胞计数结果有明显的生理性波动,如早晨较低,傍晚较高;餐后较餐前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时偏高;月经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期明显高于成人。11.1.2 病理性增多,常见于:

11.1.2.1 急生化脓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扁桃体炎、阑尾炎)

11.1.2.2 某些病毒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1.1.2.3 组织损伤: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11.1.2.4 急性大出血 11.1.2.5 白血病

11.1.2.6 恶性肿瘤:肝癌、胃癌、肺癌等。11.1.3

病理性减少,见于:

11.1.3.1 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11.1.3.2 某些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性肝炎等。11.1.3.3 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11.1.3.4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巨幼细胞贫血等。11.1.3.5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AIDS等。11.1.3.6 脾功能亢进:门脉肝硬化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11.1.3.7 肿瘤化疗、放疗及某些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等)反应等。

11.2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1.3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手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情况。11.4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11.4.1减少见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

11.4.2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

11.5 红细胞比积:增高可见于大面积烧伤、脱水等血液浓缩情况;减低可见于贫血。11.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6.1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

11.6.2对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而轻型海洋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11.6.3用于对贫血的分类(Bassman MCV/RDW分类法),根据MCV、RDW值变化共分为6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F.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11.7 MCV、MCH、MCHC:这三个参数通常都用于各型贫血的诊断,具体应用如下表: 贫血类型

MCV(82~100)

MCH(27~34)MCHC(316~354)

常见原因及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碍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慢性炎症、尿毒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珠蛋 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

11.8 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病理性减低见于性白血病、再障、脾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等;增高见于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溶血性贫血等。

11.9 MPV:研究表明MPV的大小与PLT的多少呈非线性负相关,故在分析MPV的临床意义时应结合PLT的变化来考虑。

11.9.1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骨髓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下降;当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增大;当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11.9.2 MPV增高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标。当骨髓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骨髓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骨髓功能恢复时,MPV值的增大先于PLT数值的增高。

11.9.3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常增高。

12.0 PCT的临床应用报道尚少。在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PCT常增大。12.1 PDW的增大可能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倍体数增大等有关,其临床应用尚较少。12.注意事项:

12.1 采血时,加入到抗凝管后,应注意充分混匀,避免血液凝固。混匀时,动作要轻,避免血液有形成分破坏。

12.2 样本测定前,应注意充分混匀,方法如下:①将血样瓶口朝上置于操作者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10次,动作要连贯。②颠倒小瓶,使瓶口朝下,将血样置于操作者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10次。③重复①和②步骤8次。④轻轻颠倒混匀1分钟左右。12.3 为保证结果准确性,应做好仪器的保养和校准(见保养和校准程序)。12.4 仪器有报警提示或直方图有异常时,应进行手工方法复查。当WBC>1O.O X10^9/L或<3.0X10^9/L时,应推片瑞氏染色,镜下复查白细胞分类、形态。当RBC<3.0X10^9/L或PLT<50x10^9/L时,应进行手工方法镜检复查。12.5 建议使用仪器配套的试剂。

12.6 样本应在采血后2分钟至4小时内检测完成。

12.7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适当,lml血液用1.5-2.0mg的EDTA-K2抗凝。

12.8 MID包括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幼稚细胞;当MXD>13%时,应推片瑞氏染色,镜下复查白细胞分类、形态。12.9失控处理:当出现失控现象时,按失控处理程序,寻找失控原因,并扣留该批检测结果,待查明失控原因并排除后重测样本,然后才发出报告。13.参考文献 11.1尚红、王毓

上一篇:增值税改革研究论文下一篇:卫生院会计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