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4-05-14

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精选12篇)

篇1: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提纲

一、要点:

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概括性的介绍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实际运用英语作为一种现实的交际工具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冲突和矛盾,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将会导致交际困难以及交际信息的流失,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必然要占一席之地。本文从理论角度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目的,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提出文化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提出将文化教学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及运用

A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目的B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C跨文化交际的运用

三、文化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本文从理论角度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目的,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五、强化跨文化意识教学的必要性

A强化文化意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B强化文化意识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保证。

篇2: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建宁三中廖小玲

摘要:随着“文化教学”的观念逐步深入和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认识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教材,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对使用该教材的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学习外语除了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以下简称《标准》)则明确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标准》对文化意识的重视也正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外语素质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进行有目的的语言交际与文化交流的教学;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材,作为中学生获取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对文化因素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分析编者如何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以下简称NSEFC)教材是如何渗透对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

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教材有关文化内容的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指出,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介绍,在课外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更好地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建立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和意识。

根据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功能特点,文化可以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指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传递,可能引起偏差或误差的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包括问候、致谢、称呼、习语、委婉语和禁忌语。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必修1-5册中文化内容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NSEFC必修阶段的五个模块25个单元所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体育、音乐、文化、科技、农业、卫生等,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

(一)阅读篇章中的文化渗透

NSEFC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也包涵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要充分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例如模块一第一单元Friendship的主阅读篇章摘自《安妮日记》,其中所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直接造成了犹太人遭受迫害的悲惨命运,而究其根源则可追溯到遥远的宗教历史。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知识,就无法深切地体会战争曾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无法理解安妮身上所焕发出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尽管身处险境却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对友谊充满渴望,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性充满信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对安妮的故事背景进行介绍,以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跨越阅读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增加文化积累。

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NSEFC中模块二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阅读篇章中所展现出的场面非常具有代表性,文中描述了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的一幕,作为接待人员的“你”被派往机场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参加会议的人们,结果“你”会发现,他们会面时的神态和身势语各异,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编者以一种最直观却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将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通过对比,发现和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差异,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这种跨文化对比是文化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

段,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学生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另外,NSEFC中模块二第二单元The Olympic Games以访谈的形式对比了古今奥运会的异同,还引入了与体育相关的希腊神话故事;模块三第五单元Canada—“The True North”则将读者带到了“真北方”的列车上,与两位中国学生一同游历加拿大的美丽风光;模块五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回顾了英联邦的历史,并且介绍了伦敦的名胜古迹。学生可以从这些融入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对目的语国家或其它国家现存的典型社会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同时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跨文化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建立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听说训练中的文化渗透

NSEFC 中的听说训练部分也存在着很多跨文化因素。例如模块一第二单元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学生用书中的听力部分选取了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一个男孩 Buford 的自述,他带有浓重的南方口音,而他的老师Jane却是英国人,她用地道的英国英语将 Buford 的话复述了一遍。这两段独白给学生造成了听觉上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之间也存在着语言文化差异。又如模块三第一单元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练习册中的 Listening task 将日本的盂兰盆节,墨西哥的亡灵节,西方国家的万圣节进行横向对比,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也让学生领悟到即便是来自不同地域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们,往往也存在着相同的思想寄托与情感需求,而他们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思的方式却又都带上了各自文化的烙印。编者将各种功能交际活动的场景设计在真实的跨文化背景之中,让学生用英语参与,如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项任务、交换信息等。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听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指导学生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发展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应根据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做出适当的反应,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种相似必然反映到语言中来,如,模块二第二单元 The Olympic Games 的练习册的Talking部分列举了希腊和美国有关健康身体的谚语:“To be happy you need to have a healthy body and a clever mind”;“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然后要求学生从汉语中找出相同或相似的表达,并谈谈自己是否同意这些说法。这种文化的偶合现象,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三)词汇学习中的文化渗透

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延伸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在NSEFC模块一第二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开篇就点明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所存在的词汇上的区别,而后通过对话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国人和美国人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同样的含义。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不仅对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常见的意同形不同的词汇做了总结,还列举了许多被收入英语词汇的中国词汇,如:kow-tow(叩头), kungfu(功夫), tofu(豆腐)等。教师在教授此课时,若能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总结中文词汇中的外来词,不仅可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动机,更可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培养的建议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因此,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是接受专业培训,学习英语文化课程,深入细致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为改善英语教学创造条件。英语教师还应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在课外教师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如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参照教材内容,以课本剧为依托,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观看外国录像、电影,让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外国人接触,进行面对面交谈,或访问网站,与外国网友交流,让学生在直接的交流中理解外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培养既

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高中阶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付丽芳,“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报告”,《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 年第 4 期;

2.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

3.刘道义(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 1-5 必修 学生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

篇3: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 把英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更加适合。英汉两个民族在语言的具体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 例如在汉语中“嫉妒”一词的通俗说法是“眼红”, 但英语中的表达是“green-eyed”而不是“red-eyed”。由此可见, 如果不注意这种具体表达方式的差异就会导致语言上的交流障碍。因而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正确把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

语言作为特定文化内涵的载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着人民日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的态度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文化问题的理解能力, 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问题。例如:英汉文化对狗的理解不同, 在汉语中, “狗”经常作为卑鄙丑恶的代名词, 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英语中, dog作为“人类可信赖的朋友”的同义词, 因此英语含有dog一词的习语并不含贬义, 如“helpa lame dogover a stile” (助人于危难之中, 雪中送炭) 、“worklike a dog” (苦干、拼命工作) 、“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等。

2. 兴趣性原则。

适当地引导激活学生潜在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 使学生对异土风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英美人彼此交流时意思的表达比较直截了当, 对对方所做的事情满意时会加以称赞, 被称赞的人总是乐于接受并表示感激;而中国人受到赞扬时的表现是谦逊。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中国人举行宴会, 席间外国客人恭维中国菜做得非常好吃, 受到赞扬的中国主人却说“哪里哪里, 菜烧得不好, 招呼不周。”这时翻译只好说“Our hospitality is inadequate, and the food is not good enough.”结果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通过这样一些生动的例子来介绍语言文化知识, 学生就容易产生兴趣并牢记它。

3.实践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 创设情景, 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对话演练。例如通过pair work或是group work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获取对知识的体验, 运用所学到的词汇、句型演练实际学习生活及今后专业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具体场景。通过大量的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从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点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在于分析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差异有很多种, 如民族习惯的文化差异, 手势、姿态等方面的差异, 社会团体、道德评价标准的差异等。例如:汉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刚毅、有节有德”, 豆腐则象征着“软弱、劣质”, 因此汉语中有“胸有成竹”、“豆腐渣工程”之类的说法。英语中没有与“竹子”和“豆腐”相似的寓意, 如果想把汉语中“竹子”、“豆腐”的文化意想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 只教授学生“bamboo”和“beancurd”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讲解文化知识, 对于那些容易引起歧义或理解困难的文化点进行具体解释。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听力训练,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理解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对其它语言技能的获得和提高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听力教学中, 交际文化素养的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和实际语言运用的成败。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引起学生对听力这一相对枯燥课型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练习听力的积极性,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2. 创设情景演练,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忽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就身边发生的焦点新闻、日常行为等进行会话操练, 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图书室、医务室、小卖部等场所用英语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让在一个生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 既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 扩充相关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充学生相关的知识, 以提高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实际运用英语的技能。如给护理专业的学生补充一些护理专业术语以及护士常用的句型;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补充一些医药专业术语及药房常用语。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从事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的工作者, 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为社会输送适用型人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M].国外外语教学, 1997.

[3]Larry A.Samovar.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篇4: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交际能力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增强,使得各个方面的国际往来不断加强。跨文化,跨地域,跨民族以至跨国界的社会交往和经济往来与日俱增,中西方因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会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交流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充分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生活习俗等,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完备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有熟练商务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属于实用型的用途英语,要求学生既能够掌握英语知识,具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交流磋商,又要具备深厚的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在课上除了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外,还要进行各种商务实践活动,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多以英语教学为主,缺乏国际交流的氛围。另外,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尤为明显,教学手段仍不够灵活,以应试教育为要务,过分追求过级率,热衷各种资格证的获取,学生渴望熟练运用语言的意愿还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中未能渗透商务交往中的多元文化意识,难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教学目的

商务英语是用途英语,蕴含商务文化,包括不同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是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和应用为目的。商务英语课程不只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它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授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也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了更高要求,而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理念和传统的外语教育观也深深的束缚住了教师的手脚。教师习惯在教学中强调语言的语法结构,却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语言中的文化元素。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通常会把精力花在背单词、学语法、分析句子结构上,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 年4 月版对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提出要求:“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由此可见,《大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要求外语教学不应该只是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文化教学。而对商务英语的学生来讲,则要求语言、文化和商务知识三者相结合,缺一不可。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更恰当的理解英语,更有效的使用英语。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由于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思维形式,使得汉语句子多为主动句;而英语中被动句较多,说明了讲英语的民族更看重客观事实,强调逻辑性。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我们都会下意识的向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靠拢。

另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学生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通常的商务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商务能力两方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会深感交流的障碍和困难,因为不是懂商务知识,能进行英语读写就可以进行跨国商务活动,而且在具体交际中也会受母语使用习惯、交际和思维方式来影响思想的表达。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在面试时能够与应聘者探讨外资管理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问题,他们很可能在诸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因此对学生进行商务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四、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侧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教师是绝对的主导,学生很难将语言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灵活语用,也就不能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转变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主动式学习的模式。教师本身也要认识到文化冲突的严重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的重要作用,着重培养目的语文化和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而且,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和充电,丰富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于可以全面把握所要讲授的内容及具体教学步骤,以实现教学目的。

篇5: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大纲提出学习英语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化价值观的理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实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教学过程实施:改变教师的观念,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和图书馆学习语言文化,充分利用英语兴趣课堂汲取中西文化.

作 者:郑素白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刊 名:海峡科学英文刊名:CHANNEL SCIENCE年,卷(期):2007”"(9)分类号:H3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能力 意义 教学引导

篇6: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提出了文化教学的四点原则.

作 者:黎青 LI Qing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青海,西宁,810008刊 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分类号:H319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7: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因此,在公共课外语教学中,应开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选修课;在跨文化交际中努力克服自己民族中心主义;克服文化休克,客观了解和认识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闫英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20xx “”(6) 分类号:G04 关键词: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篇8: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的语言知识与语言的实用知识并举, 了解西方文化

为了英语等级考试的过关, 高职英语的教学成了英语应试教育的练兵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 导致学生把语法和词汇当作学习英语语言的全部。由于应试教育注重强化的是训练式教学, 因此, 分数便成了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标准, 这个理念限制了教学手段。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 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1]。“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 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 (Hymes 1972) 。如“Do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是一句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但它含有强硬的命令口气, 就不适合对长辈或初交的人说这句话, 可用“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来表达。在与外族人交谈时, 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 而违反说话规则会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 (Wolfson, 1989) [2]。这里的说话规则是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 一种双方交际时都遵循的, “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s) ”[3]。因此必须要将语言知识和实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和体会西方文化, 但是现在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如:“Nev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源于《圣经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节的“登山宝训”。“Give not that Which is holy Onto the dogs, neith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 lest they trample them under their feet, and turn again and rend you”、“不要把圣物给狗, 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 恐怕它践踏了珍珠, 转过来咬你们”, 其汉语的意思就是明珠暗投了。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及寓意才能对其意义有所认识和理解。

二、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 避免“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 (Cultural Shock) 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 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当一个长期生活于自己母国文化的人突然来到另一种完全相异的新的文化环境中时, 其在一段时间内常常会出现这种文化休克的现象。学生如果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 把握差异很容易产生“文化休克”。由于中西方人有本质不同的思维方式, 所以造成了很强文化差异。西方人注重理性, 中国人比较感性;西方人求变, 中国人求稳;西方人比较直接, 中国人喜欢含蓄;西方人崇尚个体主义, 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因此在教学中把日常交往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 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 培养跨文化意识, 增强文化差异适应性。

1.赞美之词

如果我们认真的分析诚实和谦虚的差别, 我们发现这种差异是由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造成的。个人主义鼓励思想自由和自由表达个人见解。一个人是以其文化背景塑造的标准来对人、事物、思想和时间作出评判;而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 诚实或许不是最好的策略。最佳策略实际上是人云亦云。保持谦虚并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已经成为人际行为的准则。[4]因此中国文化对赞美之语总是比较崇尚谦虚原则, 而在西方国家这些赞美之词仅仅表示友好或是引起谈话的手段。对于“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和“You are a pretty girl”之类的应答都要用“Thank you”。

2.文化禁忌

一般西方人能够谅解非本族人出现的语言错误, 但绝对不谅解文化造成的错误, 特别是文化禁忌。当与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谈的时候有如下“禁忌”:年龄、体重、收入、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同样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也不要问“去哪儿”和“吃了吗”, 前者属于personal business, 而后者往往让西方人误会你要请吃饭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3.把握交际讯号的强弱

西方人尤其是英国人最常用最安全的话题是谈论天气, 如“It's a terrible day, isn't it?Yes, it is.”这样的对话很容易打破僵局, 使双方转入其他话题, 并且能缩短会话距离, 避免交际障碍。假如你被邀请去一家老外家吃饭, 主人问,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of this dish?”如果你回答“Thank you”意味着你已经吃饱不再需要了。所以回答一定要按情况回答“Yes, please”or“No, thank you”, 否则有可能会饿肚子。

三、创造语言环境, 增加交流机会, 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目前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语境教学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时, 教师应尽量为高职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 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如《新编英语实用综合教材II》Unit5 “Talking Face to Face”部分, 为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以“谈天气”开始与人聊天打破僵局的日常交际用语, 我设置如下情景作为导入: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it is interesting section. English gentlemen usually discuss first talking about weather, it is kind of the introduction to hold the topic.weather is the very important small talk.How to break ice through talking about weather? And how do you respond to their reply?学生积极动脑, 很快列举出许多学过有关天气的词汇和句型及其应答的表达。课本联系结束后, 趁热打铁进行补充, 引导大家归纳总结。接着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编对话进行操练, 做到学以致用, 运用自如。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 如利用多媒体、幻灯、音像或互联网等, 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使学生在教师, 学习伙伴的帮助下, 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 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 从而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在《新编英语实用综合教材II》“Celebrating Holiday”这一项目设计课上, 我先组织学生看一段有关西方圣诞节的录像和中国过春节的录像, 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in your family? What Would you celebrate your foreigner friends if you went abroad?接着我用PPT设计具体场景, 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师生们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大家积极参与, 表现了很强的兴趣, 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大家的鼓励和配合下, 在课上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也增强了信心, 大胆的开口练习, 在课堂上获得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学生勇于开口, 乐于开口, 在模拟情境中建构新的语言能力,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注重中西文化的渗透, 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口头交际不只是简单的听和说。实际上整个人都要参与到交际过程中。语言的含义不仅通过单词或口头语言来表达, 同时也通过非语言交流系统, 包括形体语言, 眼神交流, 或对话者之间的身体远近程度, 服装和装饰, 触觉, 体味等。这些非语言手段和语言在面对面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祈祷促进信息特别是态度及情感信息传递的作用。而且相当数量的信息和大部分的态度和情感信息通过非语言系统来传递的。一个微笑和一只伸出的手表示欢迎的含义。点头意思同意, 皱眉显示不快。背靠椅背, 打哈欠表示对谈话或演讲不感兴趣或无聊。这些形体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为中国人和许多讲英语国家的人所接受。简而言之, 非语言交流和语言交流一样是我们日常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 非语言交流也有区别。在英国, 礼貌的听者会认真地注视讲话者并不时眨一眨眼表示对对方所谈之事感兴趣, 美国人则希望听者频频点头或发出哦、嗯之类的声音表示对所讲内容感兴趣。中国人则通常会眼看着对方保持安静。

一种事物的特点, 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 (吕叔湘1977) [6]。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中英非语言交际对照和差异教学, 如中国人伸出张开的手掌, 手掌向下, 所有手指弯曲向来人做召唤动作表示“到这里来”;而英国人则会伸出握拢的手掌, 手心向上, 食指前后移动来表示。美国人用手拍成年人的头表示同情、鼓励对方, 中国人则认为这是有意侮辱对方;中国人气愤至极会跺脚, 美国人在急不可待时才跺脚;在中国文化中“龙”代表着权利, 而英文化的人认为是邪恶的化身。用手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 在中国人看来既无什么含义, 也无伤大雅, 美国人却将这一动作视为隐匿不好的想法或谎言的手势, 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绝对方的看法。因此, 在教学中要渗透这些文化非语言的差异, 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增强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 逐步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使其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蒋永远.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11) .

[2]柏音.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0, (2) :73-79.

[3]张卫红, 张凯.外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应用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 (3) :329-331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89.

[5]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05-406.

篇9: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日益发展,吸收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传播我国文化的使命对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要求大学生更加注重运用英语的能力。怎样正确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那么,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包容文化差异,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贾玉新(1997)对跨文化交际做出了解释,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1],强调了这种交际建立在文化背景的差异基础上。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人类创造各自独特的文化,认识并且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的基本能力。这就意味着人们应具备一种自觉性和敏感性意识,那就是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相似点和差别的敏感性。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而言,人们不仅应该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化与我们国家文化的相同点,更应该感受到其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性,如欧美国家的直线思维方式,美国的对民主和个体的尊重等等一些与我国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面对相同点,应该快速察觉,而面对文化不同之处,则应该理解和尊重。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我们的大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采取包容的姿态,采用恰当的交流方式,敏感、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和反应。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国内外大学英语教学界普遍认为大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体现在语言知识、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三个方面。[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初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主要注重英语知识的积累,基础的夯实。而大学英语教育对大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更加强调英语应用和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加强,满足了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当今社会各国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许多中国人都选择出国,而大量外国人也不断涌入中国。大学生如果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如郑兰淼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3],可能会导致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由于对不同的文化差异理解的失误导致的不礼貌言语或不礼貌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疑惑,给工作和交往带来困扰。例如,中国人往往在受到表扬时表现得很谦虚,说“哪里哪里”“过奖过奖”“没有没有”之类的话,然而,如果在外国人面前说“Where,where”、“No,no”之类的话,别人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觉得这人很虚伪。而西方人对于别人的赞美习惯性的回答是“Thanks”,表示感谢。如果你在一家外企工作,要求写一封邮件,那么得注重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中国人传统委婉的方式与西方简洁直接的表达大相径庭,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我国国际交流人才的培养和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极其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对此重要问题提出以下两点策略。

1、课堂上更加注重西方文化知识的导入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对比

语言教学应该包括对两种文化的研究,使学习者学习文化知识,对比两种文化,进行跨文化探究[4]。我们所学的目的语英语是存在于其所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基础之上的,是欧美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那么,要想学好这种语言,就必定要加强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由于时间的限制,常常忽略对这部分知识的导入,教师们应当改变这样的现象,注重给学生们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对比。教師在导入的时候不但应注重地道的表达方式,还应该注意挑选西方国家真实生活中可遇到的文化常识,因为第二语言教师提供得体的、丰富的、大量的语言输入对培养学习者语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5]。例如在讲外研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六单元A Woman Can Learn Anything a Man Can时,可以讲解女权运动的历史渊源,对比我国传统意识中对女性的认识,也可以讲解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现状和改变,或是举例说明西方女性平等、独立、努力奋斗的态度。这同时也是大学生,特别是大学女生对自尊、自信、独立姿态的一次有益的思考。

2、课堂上更加注重口语、写作、听力和阅读等方面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运用

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表达和思维方式上,如循序渐进的中国式表达和外国热情直接的表达方式的差别,还存在于价值观上,如谦虚与自我价值认可的差异、热心与尊重的差异和关心与隐私的差异(郑兰淼,2011)。仅有文化知识的输入和对比对大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说是不够的,传授知识只是教师的责任之一,他们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Kasper& Schmidt,1996)。大学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化背景,在课堂多给学生自己参与对比和练习的机会,并强调大学生自身课下对这些知识的运用。在口语和听力练习中,给学生真实生活的场景,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接听来电时,往往用“This is …”而非“I am”,应指导学生注意此类语用失误。在阅读和写作时,大学英语教师则需让学生注意书面用语和各种写作方式,并且要求学生运用背景文化知识来思考文章的大意和答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还可根据大学生英语水平,适当增加一些英语广告,报纸和杂志等反应外国文化和语言运用的真实材料,提高他们将来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语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既满足了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西方文化知识的输入和中西文化的对比,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其运用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3]郑兰淼.利用英语禁忌思想教学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改革,2011.

[4]杨盈,庄恩平. 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J] .外语界,2007(4):13-21.

篇10: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措施。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目前,中国对各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1.价值观念的差异: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2.礼仪习俗的差异: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youeaten?”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中国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LinellDavis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6-18.

[2].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国语,1986,4:10-11.

篇11: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虞城县沙集乡初级中学任亚琳

《战国策》开篇语中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口语交际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与“读、写、听”比肩而立,不容置疑。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经济腾飞,社会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显得重要。因而,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地应担当起中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重任,使学生善于说话,乐于交际。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很多,作为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切实探究和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的方法,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精心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爱说;教给口语交际的途径方法,让学生会说;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

一、扫清心理障碍,培养参与意识

影响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畏惧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害羞心理、自闭心理、依赖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让一些学生们不敢在课堂上主动的发言、回答问题。因此,教师要课堂上帮助学生们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相处,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处于平等地位的,让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发言。

2、营造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消除心中的疑虑,认识到在他人面前发言也不是很难为情的事。

3、教师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际环境,通过各种方法去淡化课堂凝重的气氛,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

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认识教育,师生均应该跳出考试办法、成绩评定的圈子,从时代发展和终身需要的大语文范畴认识并思考说话的作用,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说话训练的自觉性和提高说话能力的自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比如,《孔乙已》的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2、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中,我把斑羚飞渡动画图像利用电脑屏幕投影出来,斑羚为了拯救种群想出了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它们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的道路.为了让下一代好好生活,在坠往死亡的深渊,它们毫不退缩,竟如此从容走向死亡,仅凭这一点,已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 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介绍斑羚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使人深深震撼.,说得活灵活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小说具体故事性和趣味性。我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鲁提辖打死镇关西会怎么样” 来续写这个故事,写好后再修改,再让学生上讲台说故事,看谁编得好,讲得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讲故事,积极性特别高,说得也特别好。

三、丰富说话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

1、密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正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老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

训练。比如你到朋友家里去做客人,别人是怎样接待你的;你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晚会,背古诗比赛等,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好的平台。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语文综合课让学生上讲台朗诵诗歌,讲个笑话,或者说一句名言,读自己最好的作文,又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激发了说话兴趣,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扮演小导游、讲解员、推销员的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某种产品。这样既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 力得到训练。

四、语言要规范,落落大方,文明有礼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的规范化语言的表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要简洁、生动,表达要清楚明白。

2、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学生在说话、交 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要迅速、准确地指出,并启发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

3、尽量开拓规范化语言的环境,积累语言。通过电视报 纸、广播等途径,多听、多记、多练,不断规范化语言,并在交际中应用。

4、提醒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指在交际时举止要大方有礼。在训练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纠正不良的习惯,与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五、利用课堂教学,强化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出师生、生生之间的口语交际训练。师生互动可以在师生间构建一座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也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表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与学生互动的训练内容。如开展师生问答,师生共同演示,师生一起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要在一个轻松的谈话环境中开展,让学生放下包袱,以一个完全放松的心态进行交流。生生互动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安排一些如讨论、复述、辩论、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这也是让每位学生开口说话的很好的机会。

篇12: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根据交际目标重于语言目标,语言目标为手段,交际目标为目的,本文尝试将口语培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融合,探讨成人英语口语短期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采用情景创设策略、模拟商务谈判、文化专题演讲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对成人英语口语教学及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关键词】口语 文化交际

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急需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交际型业务人才到海外工作的需求急增,语言培训事业方兴未艾,听说能力更是重中之重。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又是海外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本文尝试将口语培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融合,探讨成人英语口语短期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语言传递信息,承载文化。成人英语口语培训,目的是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而跨文化沟通时,工具是语言,文化信息传递才是目的。要保障信息传递得准确,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一不可。

1、跨文化交际与语言能力互相促进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个部分组成;跨文化能力由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sensitivity)、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tolerance)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flexibility)三部分组成。

从定义中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语言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内容可以帮助学员直观地看到语言学习各板块的目的所在,有利于明确目标,提高动机。

2、跨文化交际可以丰富语言培训内容,提高趣味性在培训中不断提高学员的跨文化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成人短期口语培训中,不可能穷尽所有目的语的文化现象,透析文化深层含义,但通过课堂教学、训练,至少可以帮助学员了解、熟悉异国文化,丰富文化图示,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

培养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还在于摒弃民族中心主义,帮助学员提高跨文化意识;克服“呆板印象”,培养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广泛接触异国文化,提高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二、成人英语口语短期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口语课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目标,一种是交际目标。语言目标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用于交际的词汇、短语、句型等;交际目标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功能意念进行口头交际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因成人的学习是转变性学习,即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分析新的或变化了的认识,以指导未来行动的过程。这种学习模式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对于短期出国公干、长期出国工作的工作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为:1、能说出符合目标语语法规则的句子;

2、能预见国际商务环境中可能的跨文化交际现象,做出恰当反应并能用较流利、可理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听懂、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尤其是政治、经济等,对其产生宽容性;

4、能够运用各种交际策略,如交际技巧、协商技巧等达到成功交际。

其中目标(1)属语言目标,目标(2)、(3)、(4)属交际目标。可见成人英语口语培训的交际目标重于语言目标。语言目标是手段,交际才是目的.。

三、培养策略

1、交际情景对话。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使课堂成为学生实践语言与交际策略的场所,在不同的场景中适应文化差异,并适当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使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模拟商务谈判。商务谈判既涉及商务知识,又涉及谈判技巧的运用。成人英语口语短期培训可加入模拟商务谈判这一环节,按照交流技巧、文化与策略、语言技能、谈判实践这四部分安排课堂活动。

首先,交流技巧的目的是在谈判的各个阶段建立学员自信。融入的交际技巧包括如何开始谈判,确定立场,解决矛盾,提出提议,讨价还价,巩固立场,总结收尾等。第二步,在文化背景这一环节要着重介绍不同文化因素对谈判速度;沟通方式;决策方式等的影响。第三步,语言技能的输入主要涉及对话轮转换,开出条件,提问,建议,威胁等专题的练习。同时还要扩展谈判词汇及句型,先形成谈判语言框架,再运用学员所涉及领域的词汇加以夯实。最后,成人短期培训中的谈判训练话题多选自员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话题,既保证员工对话题的熟悉度,又保证了谈判的有效性。

3、文化专题演讲。成人英语口语短期培训中最受学员欢迎也是最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训练方式就是演讲。通过学习演讲技巧,实践写作演讲稿到最后的公共演讲,对学员的口头和笔头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在不断的接触、了解之后,学员会意识到文化冲突的存在,主动对比各国文化差异,争取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做出正确得当的反应,这也是成人短期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

四、结论

成人英语口语短期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情景对话、商务谈判、文化专题演讲等主要形式加以实现。将文化因素融入到听说教学中还处在尝试阶段,但对于海外工作人员的培训,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是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既能提高学员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其文化敏感性、宽容性,是成人英语短期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食品公司整改报告下一篇:这件事真令我高兴小学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