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车管理规定

2024-05-15

关于公车管理规定(精选8篇)

篇1:关于公车管理规定

关于公车管理规定

一、为加强公车管理,保证行车安全,提高用车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开发区各办公室及其干部职工。

三、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车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班子成员依据分工,管好分管单位和部门的干部职工。

四、各单位公车配备、更新、过户、报废,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并报局党组批准后,再按相关规定办理。

五、公车由所在单位办公室统一调度。

六、公车一般只用于公务。

严禁公车用于婚丧嫁娶、旅游等与公务无关的活动,严禁个人利用公车经商,严禁公车对内对外承包经营。干部职工因疾病等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公车的,应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

七、法定休息时间无公务时,公车应在本单位指定地点停放,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八、非专职驾驶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驾驶公车,因工作确需驾驶公车的,必须持有本人的汽车驾驶证照,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建卡登记后报县纪委监察局备案。

九、个人不准向企业、下属单位借用车辆并擅自驾驶,不准利用公车学习驾驶技术。

十、严禁公车借企业和私人使用。

公车借给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使用,须经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值班领导同意,并由办公室做好相关记录。

十一、驾驶人员要经常检查车况,发现隐患要及时报告和处理,严禁车辆带“脖行驶。

十二、车辆正常检修,应事先报值班领导批准。

在行车途中发生故障应及时修理,并电话报告值班领导。

十三、驾驶员在行车时应带齐证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严禁疲劳驾车、酒后驾车和超速行驶,确保行车安全。

因违章受到处罚,由驾驶员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十四、驾驶员应做好公车日常保养,保持车辆清洁卫生。

十五、专职驾驶员不得擅自离岗。

因事外出,应向值班领导请假并保持手机畅通。节假日和其它休息时间公务用车,应随叫随到。

十六、驾驶员要遵守保密纪律,不得乱发议论,不得泄露秘密。

十七、违反上述规定,由局党组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和经济责任。

篇2:关于公车管理规定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局车辆管理,确保公务用车“规范、安全、节约、有效”,现结合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公车入库停放制度

1、机关公车入库地点为局院内统一划定的停车位,公车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无出车任务时及中午、夜间均应停放在指定车位。当驾驶员不能按时将车入库,须说明理由,报局党政办备案,否则经党政办抽查通报,将视为车辆未按规定入库。周六至周日除领导公务和其他特殊情况用车外,驾驶员必须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不得私自出车。

2、基层单位公车停放应参照此规定执行,如经党政办抽查发现未按规定停放入库,将给予通报批评。

公车加油维修审批制度

1、驾驶员必须对公务用车情况进行登记,准确、完整地记录行车里程、加油公升数及金额。公车用油实行油卡管理,除特殊情况外,不再报销单次加油发票。

2、驾驶员要爱护车辆,做到勤保养、勤检查、勤清洗,随时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防患于未然。

3、驾驶员要加强车辆维护保养,节约维修费用。公车保养、维修、更换配件须向党政办申报,填写《车辆维修(保养)审批单》,详细填写维修(保养)项目,预算维修费用,经局 党政办、计财科审查签字,局分管领导审批后,到指定维修点进行维修。修理时,驾驶员要在现场监督修理,修理完毕后驾驶员检查维修保养情况,确保修理效果。

4、车辆外出途中需要修理的,需向局办公室申请,经局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维修,修理报销凭证需随车人员签字证明后方准报销。

5、车辆必须到指定修理厂进行维修。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修车、购置零配件或在非指定的厂家修车,其费用不予报销。

6、车辆装饰坚持从简原则,严格程序审批,不得私自提高装饰档次。

公车安全责任制度

1、全局司机实行统一等级制度,司机未经统一安排,不得擅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如擅自驾驶造成车辆损坏和交通安全事故的,由司机和驾驶员共同承担所需费用,并给予行政处分或调离岗位、解聘。

2、因特殊情况或条件限制,车辆确需夜间由驾驶员带回停放的,需报经党政办及用车领导同意,驾驶员应将车辆停放在自家宿舍附近安全可靠的位置。因驾驶员停放管理不善或私自出车等造成车辆被盗、损坏等,分清责任后,视实际情况给予处罚。

驾驶员岗位责任制

1、驾驶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和提高驾驶技术及日常维修技术,认真学习《道路交通管理法》,在行车中遵守交通规则,礼貌行车,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2、驾驶员应服从管理和车辆调度。因公外出时,应服从用车领导、用车人的指挥和安排。

3、驾驶员应严格遵守公车管理有关规定,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出车及时,态度端正,服务周到,不得借故拖延。

4、驾驶员上班时间无出车任务时,应执行上下班签到、签退的规定,保证在岗在位。

5、驾驶员应保持通讯工具全天24小时畅通。

6、驾驶员应认真做好公务用车登记工作,确保及时、准确、完整。

7、驾驶员应熟悉和掌握车辆性能,做好安全检查和日常保养,保持车容整洁,按照规定维修,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车辆性能完好。按规定将车辆入库。

8、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和操作规程,不违章行驶,不违规操作,不酒后驾车,不疲劳驾驶,不超速行驶,不私自出车,不乱停乱放,确保行车安全。公务用车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根据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如属责任事故,将根据事故性质程度给予处罚;如违反交通规则被交警部门抓拍、罚款的,由驾驶员自行处理。

9、因公车违章受交管部门违章记录处罚突出,影响全局受到全区通报批评的单位,在绩效目标考核时加倍扣除相应分值。

奖惩制度

1、驾驶员正常出勤且在安全行车无事故的情况下,每月补发※※元安全责任奖,年底一次性兑现。

2、驾驶员未经局党政办许可,公车私用或私自将车辆交 由他人驾驶,发现一次扣发一个月安全责任奖。未按规定停放车辆的,发现一次扣发一个月安全责任奖。

3、发生一般交通事故者,扣发驾驶员当月安全责任奖。发生损失金额在2000元以内的交通事故者,扣发全年安全责任奖。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损失金额在2000元以上),除扣发全年安全责任奖外,另扣发半年目标奖。

篇3:关于公车管理规定

关键词:公车私用,企业公务用车,公务用车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公务用车通常是指在政府等公共部门中, 为了公务活动的需要而使用车辆的行为。配备公务用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正常公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提高公务人员的办事效率。但是, 由于公务用车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导致公车私用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 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和公费旅游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公消费”, 其中公车消费被形象的称为“马路上的腐败”。

其实, 公务用车的概念不仅仅存在于政府等公共部门中, 也适用于企业, 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和由事业单位转制的企业。公务用车即是用于保障企业开展正常的运营活动以及提高处理公事的效率而使用企业公共车辆的行为。同政府公务用车管理的问题一样, 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中的公车私用问题也十分普遍。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管理者在配备了公务用车以后, 把公务用车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经常利用自己享有的公车办私事, 更有甚者把使用公务用车的待遇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在公务用车的使用时间中, 公用时间占三分之一, 领导私用时间占三分之一, 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则归属于司机私用的“三三制”说法成为典型的潜规则。虽然“三三制”并非基于精确的数据统计, 但这已经足以反映公车私用问题的严重性, 公务用车的使用已经严重违背了配备公务用车的初始目的。公车私用问题不仅助长了公务用车使用者的特权思想, 加剧了中高层领导或管理者的腐败行为, 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公平公开、团结和谐;同时, 公务用车的购车费用、车辆油耗、维修养护和司机工资等直接间接的运行成本, 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

“开源节流”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所以加强企业公务用车管理, 特别是解决公车私用问题, 是企业“节流”的重要方面。因此, 深入分析造成公车私用问题的成因, 并据此找出可行的方法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成因分析

公车私用问题形成已久,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三点, 包括公务用车使用者的“经济人”特性;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 公务用车使用者的“经济人”特性。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 也可称为“实利人”, 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 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 并为此可不择手段。经济人假设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 理性选择假设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

企业公务用车的产权归企业所有, 其购车费用、车辆油耗、维修养护以及保险费等作为企业运营成本的一部分, 都由企业承担。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管理者对其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公务用车的使用者都具有“经济人”的特性, 他们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 在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状态下, 使用者既然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即可获得最大的收益, 那么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的倾向会使得公车私用的问题就在所难免。同时, 费用的无偿性必然会导致使用的无限性。

(二) 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现行企业公务用车制度的前身是我国历史非常悠久的官车制度, 有关这方面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夏王朝。受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影响, 公务用车就是古代“官车”“官轿”的化身, 公务用车的车辆级别与使用者的级别是相匹配的, 公务用车成了他们身份的象征。在企业中高层领导或管理者的思想中, 使用公务用车是他们理应享有的特权的一部分, 是属于正常的职务消费范畴。另外, 受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影响的不仅仅是公务用车的使用者, 也包括没有受益的其他员工。如果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管理者不享受公务用车的特权福利, 不坐公务用车上下班, 不用公务用车办私事, 常常就会被群众认为“不活络”“不正常”, 甚至是“假正经”“假廉正”。

(三)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法制社会, 制度约束比人为约束更理性、更可靠。所以, 目前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公车私用问题的关键因素。1.公务用车的预算制度不完善。现行企业公务用车的预算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是没有对公务用车的开支给出明确具体的标准和规定, 将开支项目细化, 导致难以进行及时的监督控制。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对预算外资金的严格把关, 造成预算约束机制被大大弱化, 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为公务用车的浪费提供了基础, 纵容了公车私用的行为。2.公务用车的使用制度不完善。现行企业公务用车的使用制度不完善, 没有对公务用车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定, 公务用车的使用没有切实履行必要的审批登记手续, 包括用车的时间、缘由、任务、车程等在内的信息几乎处于真空状态。一句“公务用车仅限于执行公务时使用, 不得已任何名义私用”的笼统规定, 难以杜绝公车私用问题的产生。3.公务用车的惩处制度不完善。现行企业公务用车的惩处制度不完善也是公车私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为:第一, 对违反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应受到何种的惩罚, 企业没有具体的规定, 或者是规定得比较笼统抽象, 处罚力度也不足够。第二, 在对违规者进行处理时, 违规者很少有实质性的损失, 这样使惩罚的效果大大被弱化了。第三, 违反规定的通常是企业的领导, 碍于面子与人情, 处罚往往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大大助长了官员的侥幸心理。

三、对策建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改革陆续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他们的失败或成功的探索都为企业公务用车管理提改革供了许多积极的借鉴。根据上文的问题成因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 加强企业的公务用车管理。

(一)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想要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 确是件难事, 因为它是对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极大冲击。同时, 解决公车私用问题的企业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内部主导型改革, 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管理者主持车改, 调整他们自己享受的现实利益, 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无疑是拿刀在自己身上“剜肉”, 这难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与抵触心理。

所以, 必须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让企业从上至下一致认识到解决公车私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管理者大力支持, 引导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解决公车私用问题, 是企业“节流”的重要方面, 加强企业公务用车管理, 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消除企业公务用车使用中的腐败现象。这些都对于构建公平公正、团结和谐的企业环境, 提升企业形象,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完善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1.完善公务用车的使用制度。完善公务用车的使用制度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 是建立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制度。需要使用公务用车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公务用车使用的有关规定, 事先填写用车申请表, 经有关负责人签字, 完成必要的审批登记手续后, 才能将公务用车驶出用于外出公务活动。使用公务用车完毕后需及时交回企业车库, 同时, 对此次用车的详细内容进行登记, 包括用车的时间、缘由、地点、车程、使用人、同行人、批准人、甚至行车路线等。第二, 是建立公务用车使用的量化公开制度。每个月末对每个人的因公使用公务用车的次数、时间、地点、总车程以及油耗等内容进行集中公示, 包括企业中高层领导或管理者的公务用车使用情况。这可以通过内部监督监控公务用车的使用情况, 制约领导、员工和司机开公车办私事。2.完善公务用车的惩处制度。如果没有完善的公务用车惩处制度, 那么公务用车的使用制度就形同虚设, 难以发挥制度的约束和强制力度。而且,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 制约公车私用的好办法就是增加公车私用的个人成本, 所以必须加大并落实公车私用的惩处力度。第一, 一旦发现公车私用, 处以公务用车使用成本10倍的罚款, 增加公车私用的经济风险。第二, 一旦发现公车私用, 进行全企业通报批评, 甚至可以处以降级等处分, 增加公车私用的道德风险。如果公务用车的惩处力度足够大且惩处严格, 当人们认为使用公车办私事的风险太大, 极可能受到经济上的处罚和名誉上的损失, 得不偿失的时候, 他们就会对公车私用望而却步了。3.完善公务用车的租赁制度。充分利用市场资源, 发挥出租车和礼宾车租用等市场资源的作用, 有利于控制公车私用的问题, 还有利于解决公车使用过程中车辆和司机出现的闲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第一, 对于城区内出行方便的公事,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或者出租车的方式;对于接待方面的公事, 可以采用租用礼宾车的方式。第二, 采用公务用车租赁方式后, 对用车的时间、缘由、地点、车程、使用人、同行人和行车路线进行登记, 并通过正规的租用发票报销。4.完善公务用车的预算制度。完善公务用车的预算制度, 一方面是要对公务用车的开支给出明确具体的标准和规定, 将开支项目细化, 并进行跟踪审计以便于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 严格把关预算外资金, 严禁通过预算外资金纵容公车私用的行为, 降低预算机制的约束力度。

(三) 使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 将企业公务用车管理纳入电子监察系统, 建立快捷高效的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可以很好地为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助力加速。第一, 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可以实现对公务用车全过程的监控。以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依托, 在公务用车上安装GPS车载终端, 就能够实时掌握公务用车的位置、速度、时间、里程等信息, 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跟踪, 还可以实现呼叫车辆等功能。第二, 以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为手段, 构建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 可以与电子监察系统对接, 对各种数据进行自动统计, 形成公务用车信息台账记录, 强化公务用车的监管力度。这对于提高车辆调度水平, 严格控制公车私用, 降低油料消耗, 降低使用成本, 从而大大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中的公车私用问题十分普遍, 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 加强企业的公务用车管理, 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 必须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让企业从上至下一致认识到解决公车私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 要完善公务用车的使用制度、惩处制度、租赁制度和预算制度;第三, 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为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助力加速。

参考文献

[1]张裕民.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实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翟元元.我国公务用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佚名.以科技手段引领公车管理改革新路径[J].道路交通管理, 2011 (9) .

[4]孙晓芹.国外是如何管理公务用车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年, 2002 (4) .

篇4:关于公车改革的民意调查

作为“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车轮腐败”,被公众所诟病,但总是不了了之。公车改革所涉及的利益面太广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而这次之所以敢于推动全面改革,一个可能的情况是:环境不一样了。自十八大以来,确实透露出新气象:比如“八项规定”遏制了多年以来普遍存在的公款吃喝问题,其中一些经验可堪参照。

公款吃喝能得到遏制,是因为有配套措施。“八项规定”出台后,为了不让其成为“一纸空文”,相关部门专门监督落实这些规定,并对此进行跟踪反馈。据中纪委监察部于2014年1月8日发布的消息,截至2013年12月底,各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24521起,处理30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这样认真对待中央决定的局面,在以往并未有过。

当然,一个好的改革举措是否能够得到贯彻,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中央的严刑峻法,同时还必须激励相容,即改革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措施应当相匹配。从目前来看,以发放车贴取代公车,确实是一个可采取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文件中明确了司局级以下车贴发放的数额,甚至强调“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更是前所未有。

很多人将发放车贴解读为对公务员的变相涨工资,此前不少地方政府在进行公车改革时,都采取过车改补贴办法,但是因为缺乏统一标准而备受质疑。以2009年杭州启动的车改为例,局级干部每月2600元,更为夸张的是2009年8月辽阳市弓长岭区的车改,区长的车改补贴高达每年8万元。事实上,当中央车改补贴发布之后,不少此前已经进行了车改且标准高于中央的地方政府就已经着手下调标准,据悉温州车贴中最高标准要从3100元下调到1410元。

车改大幕刚刚打开,我们很难说其必定会成功。但是从这次车改的举措来看,显然有一些与以往不一样且颇有新意的做法。我们关注车改,当然是因为每年涉及几千亿财政资金,值得认真对待。更为重要的是,在改革步入深水区、利益结构愈发多元的今天,各项改革该如何深入且能顺利?一句话,那就是“中央有权威、激励在相容、方案可操作”。

而最重要的启示,却是最朴素的道理:不應该对不合理的现象无限容忍。有时候你会觉得,中国的老百姓实在太体谅别人了。但如果把心态放回原初状态,便会觉得这是多么荒谬多么不合理的事情。其他国家没有这么多公车,其他人没有公车照样上班出差,为什么中国的公务员离了公车就不行了?这样的感慨,现在几乎没有人在媒体上说了,因为“太幼稚太天真”,而这才是最大的道理。

然而这并不能责怪民众,而是一次又一次无望的改革让民众失去信心。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这次车改不吝于给予鼓励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针对具体的条文和技术,更是希望能够借此挽回民众的信心。中央权威在改革初期当然重要,但要让改革成果巩固,还得依靠法治,依靠民众自下而上的监督,这才是一条成本较少且可持续的路径。不独公车改革如此,其他亦然。

一直进展缓慢的公车改革,现在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将取消,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篇5:关于加强公车管理的通知

各部门、各乡镇站:

根据县纪委、县监察局关于加强公车管理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公车管理,规范用车,制止公车私用,节约费用,更好地服务于广播电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公车专管

(一)公车由办公室集中统一管理,实行专管员负责制。

(二)公车由规定的专、兼职驾驶员驾驶。车钥匙由专管员保管。驾驶员做好车辆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确保安全行车,并节约用油,节省开支,做好出车登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将公车交给他人使用。

二、用车报批

(一)干部和职工公务用车需提前向办公室申请,办公室根据车辆安排情况和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用车。

(二)在新宾镇内用车,需到专管员开具派车单,驾驶员凭派车单出车。到县城以外出车的需请示局长同意,到专管员填写派车单,驾驶员凭派车单出车。特殊紧急情况出车来不急填写派车单的,必须事先按上述规定电话报请局长同意,并于事后补办用车审批手续。

(三)未经批准,驾驶员不得出车,也有权拒绝出车。

(四)本系统干部职工或外单位因特殊情况需要用(借)车的,-1-

从严掌握,并报请局长批准。

三、派车原则

(一)公车必须确保公务使用,中心领导公务用车,优先保证,大事、要事、急事公务用车,优先安排。

(二)不准动用公车参与婚丧嫁娶、接送子女上下学、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活动。不准用公车接送上下班。不准用公车为家属、子女、亲友提供便利。不准将本单位的公车借给他人私用。不准用单位车辆私自学习驾驶技术。不准将公车用于从事私人经营性活动,损害单位利益,谋取个人私利。不准公车停放、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四、定点措施

1、定点加油

加油卡由专管员承办和负责充值。按照出车公里数核定加油,公车用油情况由专管员进行登记公示,异地出车加油的,需请示局长同意,返回后经专管员审核,再到财会室报销。

2、车辆维修

公车实行定点维修,修车单位统一定点为:

(1)本车4S维修站(点);

(2)县确定的定点维修单位。

维修车辆必须事先报批。填写修车通知单,经局长签字后方可维修,驾驶员不得自行将车送修。

3、车辆保险手续由专管员和财务人员联办。

4、公车未使用时应停放在车库内和指定地点,禁止驾驶员随意开出或不入库。

五、加强公车管理,实行车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月要将每辆公车的费用详情(包括油费、修理费等)、用车出车情况(包括用车人、出车地、出车事由、出车里程数等)、违规用车情况等在公示板上予以公示。

六、违规追责

(一)驾驶员下班后未将公车入库或停放指定地点的,未交钥匙、私自出车的,三种情况出现其中一种,发现一次点名通报批评,发现二次的取消其当月出车补助,发现三次以上的扣除当年绩效工资或年终奖金,三种情况出现两种或三种同时出现,情节严重,影响较坏的,正式职工待岗一年或开除公职,临时工予以辞退。因违规出车造成公车损坏的,除承担赔偿责任外,取消驾驶员当年绩效工资或年终奖金;因公车不入库、公车私用而导致公车被盗或违规出车而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的,除追究驾驶员经济等相应责任外,驾驶员的年度考核等次直接评定为不合格,情节严重的临时工予以解聘,正式职工待岗一年或开除公职。

(二)专管员因管车不严,未执行工作制度,造成相关责任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扣除年末奖金或绩效工资、年度考核不合格等处理。

*************

篇6:关于加强春节期间公车管理的通知

镇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现将关于加强春节期间公车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春节期间,除经批准的值班车辆外,其他公车必须于1月24日下午5时以前封存,由党政办加贴封条,车钥匙交党政办保管,收假后方可启封。因工作需要动用封存车辆的,应按照程序和规定,报请值班领导批准,并严格登记;离开镇辖区范围的,报请主要领导批准。未经批准动用封存车辆的,按公车私用处理。

二、不准动用公车为自己或他人办私事,严禁动用公车参与婚丧嫁娶迎来送往、到旅游景点参观活动。

三、如未经批准驾驶公车并发生交通肇事的,一切后果自负,并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和纪律责任。

四、对于明知故犯,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人员,镇纪委将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各单位和部门接到通知后,要组织所属人员认真学习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强车辆管理,严防公车私用问题发生。如因工作需要,确需安排值班车辆的,于1月17日前以书面申请报镇纪委审批。

举报电话:08775091001***

盘溪镇纪委

篇7:关于公车管理规定

纪委、监察局:

我单位在收到《**县纪委关于转发**市纪委、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车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公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在2013年5月上旬对单位公车管理进行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又按照新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对本单位公车进行了全面的治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党委班子对公车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主任**在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批示:将纪委关于公车管理的文件送班子各成员阅,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4月28日,我单位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中传达学习了《通知》的精神。5月2日至5月8日,由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单位公车私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登记。检查结果显示:在我单位不存在领导干部公车私用等现象。

二、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管理,杜绝领导干部违反规定私驾公车、违规用车现象的发生,出台了《关于厉行节约加强机关管理的规定》,采取禁止领导干部私驾公车,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检查等三项措施,对所有领导干

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对全委公务用车的管理。

一是要求全委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执行省、市、县纪委关于严禁领导干部私驾公车的一系列规定,深刻认识私驾公车的严重危害性,切实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坚决杜绝无照驾车和私驾公车的现象发生,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严禁私带公车长途旅游、探亲访友;严禁公务用车参与钓鱼、婚嫁丧娶等活动。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驾驶人员工作职责,教育驾驶人员严守职责,管好车辆,不得随意为领导私驾公车提供便利。同时,要求办公室公务用车必须按规定停放,严禁随意停放,防止车辆被盗。

三是办公室将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处室公务用车情况,对违反规定私驾公车,违规用车等问题,一经查实,将按照管理规定严肃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特此报告。

篇8:关于防治公车腐败的思考

一、公车腐败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公车腐败, 是权力腐败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领域的折射, 发生在公车的配备、使用、管理、处置等各个环节, 其本质是对公务车辆这一特殊公共资源的滥用和侵占。就公车腐败行为表现出的特征来说, 主要有下面三种类型。

(一) 公车配备与管理中的“侵权型”腐败。

指的是在公车配备、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滥用公共权力和侵占公共资源谋私的腐败行为, 以超范围配车、公车私用、公车私驾为典型表现形式。在实际操作中, 不少地方和单位存在或明或暗的超范围配备专车现象。公车私用、公车私驾现象更是泛滥成灾。

(二) 公车购置和使用中的“奢靡型”腐败。

主要存在公车配备与装修过程中, 以超标超编购置、添买公务用车和豪华装饰公务用车为主要形式。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政府部门对外交往的范围、途径和领域得到拓展,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 也对政府部门及各级党员干部快速反应、提升行政效率提出了要求。在购置环节, 一些地方以工作需要为名, 大肆超编超标配备公务车辆。在使用环节, 一些地方也存在奢靡之风。如无论距离长短, “以车代步”习以为常, 无论事情轻重、缓急、大小, 如上下班都要使用公车接送等等, 导致公车消费持续攀升。

(三) 公车管理使用各环节中的“贪利型”腐败。

目前, 公车领域的贪污腐败行为, 涉及公车购置、管理、使用、处置的全过程。在公车购置阶段, 一些采购人员与轿车推销员相互勾结, 故意抬高购车价格, 从中获取高额回扣, 贪为己有。在公车管理使用过程中, 部分单位对公务车辆以及司机的监管不到位, 不少公车司机少加油, 多开票, 甚至将公车内的油转卖给其他人, 从中赚取利益, 或者在修理费上弄虚作假, 虚报冒领, 偷卖配件;某些单位与司机甚至与出租车公司、小车司机勾结, 私下公车出租, 中饱私囊……在公车的报废与处置阶段, 一些地方并没有严格按照公务车辆处置的正当途径和渠道进行公开竞拍, 而是私下交易, 将车辆以优惠的价格卖给单位的领导、公职人员或者熟悉的个人, 使国家财产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了个人腰包, 这是典型的假公济私、化公为私行为, 影响极其恶劣。

二、公车腐败的主要原因剖析

公车腐败的产生, 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既有体制因素, 也有制度因素。概括说来,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 文化痼疾。

传统“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在公车管理中特权意识泛滥, 公车腐败乘势滋生。从官员本身来讲, 某些领导干部特权意识浓厚。认为配车是体现自己官员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以保持自己那份凌驾于众人之上的虚荣心, 以实际行动维护与强化着“官本位”观念。而部分单位的一般公职人员, 眼见领导干部享有专车待遇, 产生不平衡心理, 出门办事必要公车, 甚至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 客观上也助推了机关单位车辆越来越多, 崇尚奢华、追求档次。

(二) 制度漏洞。

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制度执行又有严重偏差, 致使一些公车腐败现象乘隙生长。而制度设计中之所以产生严重缺陷的根本原因, 并不存于设计者的知识短缺和智慧短视, 而在于改革者是既得利益的受惠者, 既当“裁判员”, 又当“运动员”, 在这种对自身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剥夺的“左右手互博”中, 很难保证公平正义的原则能够坚持到底, 最终天平会自然向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的一侧倾斜。

(三) 机制弊端。

监管意识缺失, 监管渠道不畅通, 监管主体不明, 导致对公车使用管理的监管机制建立滞后, 公车腐败乘乱频发。受“官本位”、领导至上等观念的影响, 对公车腐败行为的监督乏力一直是公车治理的软肋。监管意识方面, 领导干部受“官本位”、特权意识等观念支配, 明明知道是违规违纪行为, 也都会以工作需要、别人都这样等借口为自己开脱, 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 缺少自律与接受监督的意识。一般群众, 对领导干部违规配备专车、公车私驾等现象都已经司空见惯, 熟视无睹, 心理麻木, 普遍缺乏监督的责任意识。监管渠道方面, 公车配备、购置、使用、管理的全过程没有纳入公众视野。相关领导、工作人员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致使监督无从施行。监管主体和措施方面, “上级监督太远, 同级监督太软, 下级监督太难, 群众监督太虚, 舆论监督太弱”的现象, 在公车的监管上普遍存在, 没有明确对公车使用管理各环节行使监督权的专门机构。作为公车使用主体的公务人员, 一方面享受着使用公车的实际利益, 一方面担心监督触怒领导影响仕途升迁, 容易对一些公车腐败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监督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公正性大打折扣。近年来,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 网络监督迅速成为监督的重要力量, 但是对公车腐败的治理而言, 仍然只是治标而达不到治本的目的。监控的主体网络没有确立, 群众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是公车腐败行为屡屡发生甚至成为常态的重要原因。

(四) 惩处乏力。

对违反规定使用公车的查处打击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违规行为被查处的机率偏小, 腐败成本甚微, 公车腐败乘机而生。长期以来, 执法执纪机关对违反规定使用公车的单位和个人惩处意识不强、惩处措施过轻, 公车腐败成为一本万利的“美事”, 成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竞相效仿的常态化行为, 这也是公车腐败泛滥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 一些西方国家在违规使用公车的惩处上, 比我们就严厉得多。

三、有效防治公车腐败的对策建议

彻底防治公车腐败, 必须从深化公车改革入手, 逐步实现规范公务用车审核审批行为、减少公务用车配备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纪事件、建立健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公务用车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目标。

(一) 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逐步破除“官本位”的思想观念。“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是传统社会官僚主义的体现, 与现代社会追求民主法治的进步思想背道而驰, 也与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精神不相符合。必须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主以及相关的制度和保障机制, 树立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观念, 强调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让领导干部无法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 避免或者杜绝特权意识和特权行为。

(二) 强化制度的规范化与设计的合理性, 切实创新对公车的配备、使用和管理。要探索制定全国统一的公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 实现全国上下统一标准, 避免各个地方各行其是, 乱象纷呈。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 要追求制度的科学合理与可操作性, 对各地行政机关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公职人员一律明确标准, 不让某些人有可趁之机, 钻制度的漏洞, 打政策的擦边球。要加快公务用车消费的公开力度与进程,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 尤其要注重公车消费情况的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公开, 控制公开支出, 让公车腐败在阳光的暴晒下无所遁形。对公车支出的控制, 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实行总量控制, 以往年的支出为标准, 冻结公车支出费用的增长, 减少或者控制增长速度;或者根据工作需要, 行政机关进行用车量计算, 然后在总数上予以控制, 在总数控制的基础上, 实行各部门包干。二是控制车的配备。一要严格控制专车, 严格按级别配备专车, 严格控制用车标准。二要控制管理权限, 将所有机关公车集中管理, 各部门用车需要申请。对来访的宾客, 则由专门的接待用车接待。用车单位和集中管理按用车数量、里程数结算费用。三要控制使用范围。变内部集中管理为公开管理, 公开专车配备使用信息, 可考虑将全部公车印上醒目的公车标记, 对公务用车实行打卡和监督制度, 做到把每一辆车每天的行踪如实记录在案, 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 强化监督意识, 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和完善监督机制。要通过宣传, 让所有公务人员、社会大众知晓公车腐败行为的丑陋性、危害性, 强化领导干部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公车的自律性, 激发广大社会群众参与监督的责任感。要鼓励监督, 制定出台针对公车腐败行为的举报奖励制度, 充分调动上级、同级、下级、群众以及媒体等各方面的监督积极性, 营造人人参与监督, 人人敢于监督的浓厚氛围。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落实公民权利, 让公民享有对领导干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与“问责”的权利, 由公民自己通过人大、司法等多种渠道来启动对滥用权力的官员问责程序, 真正将公车置于社会大众的监督视野之下。

上一篇:无锡项目召开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总结会下一篇:年级组工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