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组工作经验交流

2024-05-15

年级组工作经验交流(通用7篇)

篇1:年级组工作经验交流

负重奋进迎难而上求真务实管理精细

----2012届高三年级组工作经验交流

齐瑞民

12届高三,在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库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经过所有高三教师的努力拼搏,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升学率达61.8%,这是我校在去年本科上线率47.76这个新的平台上实现的新的跨越。现就12届高三年级组工作总结如下与大家交流。

一、12届高三年级组工作做法

1、组建机构,加强管理

这届高三,学生的基础是我校历年来最差的一届,我和库主任压力很大,一入高三,我们便成立了毕业班领导小组,以库主任为组长,以班主任为核心,我的工作是提供服务和做好协调,具体落实高三工作。一年来,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多次组织召开了各类会议。了解教学情况,分析学生现状,商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落实管理办法。几乎每次会议都有校领导或有经验的老师作专题的发言,对高三的师生作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12届高三毕业班始终是一个团结协作、分工明确、高瞻远瞩、奋进有力的集体。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本届高三取得胜利的前提。

2、增加研究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高三年级组成立了两个高考科研组,分别是文科综合组、理科综合组、体艺组。文科组由德高望重的苗志军老师为负责人,理科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孟相彬老师为负责人,研究高考,备战高考。

科研组平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反复研读《高中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2)收集和整理高考的信息,交流资源,对高

考作有价值的判断;(3)对高三的月考命题、选题,并对月考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考后教学的安排;(4)为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略。

3、教辅考并重,管理精细化

(1)提高校本教研,加强集体备课,强化年级组工作。高三备课组活动突破常规,形式多样,如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教师经常在一起,集体评议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有利于高三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⑵适应课改新形势,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单调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强化自已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新教育理念完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为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特别在复习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容量,加强师生双边活动,注重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控,避免了中看不中用的美形式。加强了试题研究,关注中等生,多做中档题。

⑶加强教学检查与反馈。年级组对高三教师计划、教案和作业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周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安排周听课,抽调有经验教师听课、评课。不时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及时掌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⑷加强个性化辅导。在平时教学中,学校对高三学生分类指导,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把学生逼向老师办公室,让学生问问题成为一种习惯。下课期间,在办公室我们经常看到大批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不耐其烦地讲解,本来是休息时间,老师连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了。我和库主任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深受感动。采用了紧逼盯人的措施,每个授课老师辅导几个学生,全程指导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⑸实行月考制度,每次考试重新编号,单人单行,严肃考纪。每次考试后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反馈,实时监控学生成长情况。召开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学生的月考分析会,分析前一阶段的得与失,提出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

(6)每周一、周三上午进行综合课的周周双考,精选试卷,及时批改,及时评讲。距高考两个多月考试竟达26次之多,老师异常辛苦,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但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那份希望,我们坚持了下来。

4、人性化管理

⑴对高三学生学习生活、住宿实行人性化管理。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寝室、餐厅和同学们聊生活、学习,及时排除干扰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不良因素。

⑵充分挖掘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实现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班主任每次考试都以校讯通的形式与家长交流

⑶ 稳定学生情绪,鼓足学生干劲。进入高三之初,请田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增加了学生的信心,引领学生奋力向上。在离高考仅百天之时,学校召开了誓师大会,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昂扬了师生的斗志。

二、12届高三工作反思

一年走来,我们觉得本届高三成功的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领导对学校精细化管理。

2、来自学校分工到人、职责明确的制度。

3、来自全体高三教师高尚的师德,团结协作、科学认真,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与老师过硬的专业水平与扎实的教学能力。

4、来自学校领导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与因时而变的方法措施。

同时,12届高三工作也给我们几点启示:

1、高三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之重在教学,教学之重在高三。要让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去服务高三。

2、成立务实高效的考研组,倾学校精英之力,整合高三老师的智慧,共享经验与教训。

2、重视班主任的选评工作,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班主任要责任心强,有时间投入,有牺牲精神。

3、对高三老师要减负,减负是为了增压,让高三教师在更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多些更切实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从而更充分发挥、利用教师的聪明才智。

4、老师之间要有协作意识。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单打独斗费时而低效,是不明智;同学科老师要资源共享,能力共享,最大限度地克服因授课老师的不同而造成的班级间学科成绩的差异。

5、不要忽视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的种子,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只要我们能提供给他肥沃的土壤,只要我们能作辛勤的浇灌。

6、简化、优化高考复习的各个环节。重视对考试的研究,包括考试时机的安排,试卷的选用,阅卷的管理与指导,考后的分析与对策等,也包括对学生应试的知能性、技术性的即时指导等。

7、美术专业未过关的较多,达40多人,原因学习时间短,课时少,下学期建议增加课时。

8、大力发展音乐专业,增加音乐生人数。因为这个专业每年的专业过关率是100%,双过线率和录取率都较高,对于我校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12届高三一页已经翻过,2013届高三的册页正在打开,等待着我们去书写。我们有着务实创新的领导集体,有着团结协作的高三老师,有着倾力偕行的全校教职员工。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届的高三一定能刷新南乐职专的高考金榜,使我校的高考辉煌成为永远不变的美丽神话。

2012年6月29日

篇2:年级组工作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班主任老师:

下午好!在此我谨代表九年级组全体同仁做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班主任老师批评指正!

半学期来,在龙亭中学这个光荣、和谐的大家庭中,九年级组在校领导的英明领导及全校老师的帮助下,在教务处、政教处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下,在甘主任、董主任的主抓下,在十位班主任的辛勤工作以及各科任老师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各项工作能以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了应有的进步和提高,并在有些方面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回顾这半学期,现将年级组优点及不足小结如下:

第一个方面年级组所呈现的优点:

一、教师间同心协力、和谐相处

本年级组的每位老师,平时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教师之间互相竞争又能互相配合,诚心实意地交流思想,寻求共识,认真讨论教学教研和班级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平等协商的气氛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参与校本培训,认真撰写师德修养、教师专业 素养视频观看心得,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了团结、务实、奉献、高效的良好组风,广大教师团结一致,干劲倍增,形成了爱校如家,爱组如我、爱生如子的良好氛围,问题及时提,漏洞人人补,活动勤参与的作风已蔚然成风。

二、学生工作坚持以德为首,齐抓共管。

教育以德为首。德育工作是搞好其它工作的重要基础。年级组的老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创建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班风。

1.开学初,我们就配合政教处确定了从狠抓学生在校行为规范教育做起,以此带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龙亭中学学生一日常规》、《龙亭中学文明班集体的评比条例》等内容,又开展责任心大讨论,修改制定了体现班级特点的班级公约,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约束力也更强。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我们年级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原来部分同学吊儿郎当、萎靡不振的风气大有改观。

2.各班成功组织召开了家长会,坚持家校配合的教育形式 对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为学校,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先后组织了多次年级组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作用。

4.强化学生会、班委、团支部组织,让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断得到优化。

三、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展望2013年中考,年级组的全体教师尤其是语、数、英老师,他们更是敬岗爱业,一心扑在教学第一线上,从不说累说苦,总是那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半学期以来,以班主任和各备课组长为核心,备课组之间思想上一致,通力协作,落实到位,全体教师精诚团结,使年级组的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支持年级组工作,使我们的想法、安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一人有事,其他人都毫无怨言的顶上去,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确保年级教学秩序稳定,成绩整体上台阶。

1、我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研究触角延伸课外,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发言讨论,确定最好的教学方法。在 集体备课时把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研究透彻,良好地保证了上课的高效。

2、强调作业批改的质量,做到了精批细改,及时反馈,有的放矢。作业及时、有效地批改,有利地推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反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迁移,使课堂教学得以良性循环。

3、注重了与课堂教学相关活动的开展与考查、辅导。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内教师利用课间甚至休息时间强化了对优生的个别提高性指导和后进生的补习辅导。

4、考试后都及时进行针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反思与想对策,调整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对于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细心观察、仔细分析、研究对策,小到每个学生的言行,大到每个备课组的教学设计。我们的共识是精讲、精练、常测试、注重反馈是取胜的法宝。

第二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工作反思:

整体上,我们各方面工作都做的很认真,很敬业,很专业,也很辛苦,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2013年的中考备考工作的紧迫形势,也存在着一些必须警醒和反思整改的问题,主要有:

1.在班级管理上,还有个别班暗藏着较多不利因素,暴露 出了不少问题,仍然还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亟待提高成绩;而且还有一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需要找出更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管束。

2.有个别教师的教学管理不是很到位,方法欠佳,效果不明显。学生管理中也存在类似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务实的现象。

3.对学困生的帮教,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指导;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的教育和辅导还做得很不够。

4.组内教师教学教育工作虽然扎实、有效,但创新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都很高,但不注重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惰性思想。

5.参加学校个别活动组织不力,思想认识不到位,讲政治,讲奉献的意识不强。因敬畏心理太强与校领导的在工作上感情上沟通交流太少,衔接不太紧密。

第三个方面,工作中的困惑及建议:

1.个别学生逃学数周又重新返校,学校如何指导班主任有效管理这类学生。

2.班主任及学生到校时间应明确,提议按时到校,不应过 早到校。

3.值周检查评比既要查,也要管,不要以罚代管,应以督促管理学生为主。

4.检查要制度化,不能让检查人有太强的个人主观意识,以偏概全,以点概面。

5.组织课间管理,杜绝学生从铁丝网中买零食。6.建议值周领导亲自参与每周卫生检查。7.把各班的先进经验多宣传,让各班学习提高。

总之,过去的半年期中,与我校所有的老师一样,我们年级组全体老师表现出了极大的奉献精神和可贵的大局意识,他们爱岗敬业,努力工作。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团队意识,发扬优良作风,以更扎实努力的工作正视不足,不断总结提高,努力让九年级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备战2013年中考,我们将在我校2013年中考备考领导小组的坚强的正确的领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甘主任、董主任的倾心倾力的主抓下,凝心聚力,充分调动和发挥组内老师的才智及积极性,全力以赴,争取有个好成绩!

篇3: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的高效化

一、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是小组合作交流高效化的前提

1.组建学习小组。一般来说, 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四人中, 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人, 中等生两人。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课堂上需要开展合作时, 只需前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 即可开展。既节省时间, 又方便全班交流和看黑板, 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参与进来。每个小组都有小组名称和口号, 所有的学生都有编号———1、2、3、4, 都坐在每组固定的位置。

2.选拔能干的组长。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 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 学生或盲目行动, 或迟疑不动, 根本无合作可言。

首先, 要确定智力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其次, 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 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 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 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 让会说的先说, 不会说的先听后说, 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 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 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对于学困生耐心帮助;当出现意见分歧时, 组长应问个为什么, 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 组长应带头发言, 起表率作用。第三, 指导组长帮助组员担起各自的角色责任, 可以组长示范、组员模仿, 或者组员尝试、组长纠正。当然, 当学生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流程较熟悉以后, 组长要退居二线, 把机会留给其他组员, 可以重新选定组长。可以当堂指定、采用轮流制、组员选举等, 使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 感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 从而建立平等互动的生生关系。

二、把握时机、有效合作是小组合作交流高效化的必要条件

1.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将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 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 与对方争辩, 在辩论中明晰正误。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还可以节省时间。

2.当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开放性”问题的解题策略不唯一, 答案不唯一, 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 很难多角度去思考, 需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如果能恰当把握合作时机,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其主动性, 活跃其思维,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当问题涉及面广, 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中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不够周密的, 对于涉及知识点较多, 或需从多方面说明的问题, 总表现得丢三落四, 这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 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有益的。

三、教师适时参与、引导与合作是小组合作交流高效化的重要条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呈现一个任务后, 没交代清楚注意事项、进行指导说明, 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 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 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 实际上活而无序, 失去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意义。因此, 教师要深入到合作小组中, 把自己当作学习主体中的普通一员, 适时参与和引导, 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营造轻松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充分地合作与互动, 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实现高效的合作交流。

四、及时对各小组进行评价是小组合作交流高效化的有力保障

合作交流的评价标准是“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应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表扬变为小组表扬。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小组的成果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时, 合作交流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不仅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结果, 更应关注合作的过程, 要对小组合作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学生加以鼓励,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课程改革中被师生广泛采用的学习方式, 只要想方设法提高其有效性, 必然会对构建更加高效的英语课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4:年级组工作经验交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合作交流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78-02

怎样让语文教学真正的活起来,怎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全体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准备

首先要合理分组。按照男女性别均衡、兴趣爱好接近、知识能力综合平衡的原则,区域定位在前后桌八人为一组;其次选定组长,想办法培养提高组长的组织、协调及评价能力。组长的人选和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秩序、竞争力和合作力。因此组长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威信、群众基础及一定的综合能力。组长选定后,采取讲座、讨论的形式,给各组组长进行理念、工作方法、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激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怕挫折、接受锻炼,不断进步; 第三是明确分组目的。分组学习,就是要通过集体的力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利用学生个性互补的原则,给差异学生找合作伙伴,借用伙伴合作的力量为学困生克服“随意性、盲从性、胆怯性和隋性”。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一起阅读和讨论,既增进了合作和友谊,又能分享各自的资源。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业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课外合作。 小组学习目标一旦确定,每个成员必须遵从。一般认为,学生“遵从”有三种水平:服从、认同和内化。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不仅要严格执行小组集体的共同约定,而且要能理解这种共同约定(共同目标),形成共识,化为内在需求和自觉的行动,这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合作过程。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一起合作交流,解决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包括基础知识的解决,关于课文内容的掌握;还要做好课后的复习,落实背诵,完成课后作业等。

课内合作。在合作的情境中,学生一般表现得较有信心,有安全感,不太担忧失败,其内部动机得到较好的激发,但合作学习也容易因责任分散而让学生产生依赖他人,养成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种“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不同于其他学习情境中的“帮助”“援助”,而是组内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

这里探讨主要指课堂内教师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讨论题,小组成员要一起动脑动口,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答疑解惑。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要重视课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况,不时抽查课外合作的成果,及时给与评价。另一方面,更要重视课堂内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评价。毕竟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在课内完成的。

教学过程中,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个学习小组展示成果,教师进行评价点拨,在此基础上,精讲重难点。

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相当在乎的。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或者发言后,教师的及时、积极的评价会给学生小组和个人以继续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评价,都表明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心理的需要。教师的评价要力求客观。虽然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观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出积极的评价,但如果教师在评价时偏离常轨,一味去“讨好”学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太“假”,从而可能不信任教师,对教师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也不能因为某小组内有优等生就对此小组特别“照顾”,明显的偏袒、有失公正、公平,会损害大多数小组和成员的利益,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的评价要具体。教师在评价小组和个人时,要注意作出恰如其分的、具体的评价。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的感情都表达出来了”“你真是作者的知音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等等。对游离题外的答案也应予以恰当点评,比如,课堂上同学讨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周瑜的态度,一个同学的答案是“惋惜”。我先肯定了这个同学好读书善思考,对周瑜有全面的认识,周瑜的确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东坡一定也有这样的认识。但在此文中,东坡侧重写周郎的少年成就,英雄业绩,表现的是对周郎的羡慕和敬仰,借以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怀才不遇的遗憾。学生都笑了。那位同学也很满意,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学习的成果得到肯定,参与学习交流展示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理解、互帮互学、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篇5: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经验交流

2010武汉实验外小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经验交流 滋兰树蕙 和合共进

播江离与滋菊兮 愿春日以为糗芳

--《楚辞》

备课组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实体 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机体 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体 一个备课组就是一个特殊的团队 它既存在于年级组之间 更成长于教研组之中

我们每个年级组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团队文化 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团队理念 在学校大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

我们五年级小团队更是用这样的理念和文化将整个年级组、备课组凝聚在一起 让备课组健康蓬勃的向上发展

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 本着“特立不独行 团结向前进”的宗旨

用对教育的一丹真心、一片真情

精心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小家--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大家永远记住的是“没有我 只有我们!” 以“知性智慧、书香气韵、达观开朗、礼和谦美”的形象和“敬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求实、创业求新”的教风严谨治教

备课组建设实际上是在营造一种场文化 通过建立学习场、研究场、实践场 发挥泡菜效应

形成和合共进的成长场

“滋兰树蕙、和合共进” 就承载着我们的成长之路

一、打造学习共同体 为成事更为成人 形成和谐相容点

备课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集体讨论

它要唤醒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觉醒、内在的发展需求

激发对专业活动的情感投入;它要实现的是教师的工作最终变成以研究为核心的专业生活方式 所以

我们备课组以人为出发点 为成事更为成人

用“点滴石穿”的守望促进教师的发展

组内老师们一致认为: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 才能完善自身素质

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1、学有规划 水滴石穿

为了保障备课组研究的扎实开展 我们在严格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下

并创生出具有本组特色的学习制度--坚持“五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过程落实;并明确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每月教研重点、每周教研内容 工作扎实有效

2、学有交互 同频共振

备课组的核心是什么?是--人!每一位备课组成员都是这个组中的一部分 每个语文老师自身的人文底蕴的提升

自身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备课组高水平建设的关键 所以

备课组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位成员的学习场 这个场里的我们要学着读书 要忙着充电 要丰富自身

要“立”起我们自己

备的就是自己的人文底蕴 因为“善学才能善研 善研才能善教”!

徜徉书海

我们擦去了“师尊生卑”的烙印 读了学校赠送给老师们的三本书:《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教育文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又一次激起了我们的教育情怀、职业荣誉感 仅仅拥有工作的激情是不够的 还得具备工作能力

因为没有工作能力就不能履行责任 我们继续读了《班主任兵法》、《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地死抠教科书 那就读学术专著 ”于是

老师们还自选自读了《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语文教育学概论》等

学习的方式有:

(1)向书本学习--沉下去 浮上来

在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 老师们静心阅读

与文字对话;静心感受 与作者对话;静心思考 与文本对话......(2)向同伴学习--学进去 做出来

在学习交流中

每个人不是被动的旁听者 都是主动地参与者

(3)向学生学习--蹲下去 立起来

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蹲下身与学生对话” 聆听来自每一个学生的声音

注意激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因素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自由争辩

(3)向专家学习--融进去 显出来

每次我们和专家的交融闪现着思想的碰撞 智慧的灵光

轻松、和谐、自由的研讨氛围让我们身心愉悦 但我们必须显出来

于是有了再次的学习、再次的实践 再次的反思

3、学有愿景 步步为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老师们深刻意识到学习不仅来自书本理论 更来自教学实践

创建学习型的备课组的共同愿望也就应运而生 在反思中学习在共享中学习在反馈中学习透过学习

与团队一起成长 建立共同愿景 打造生命共同体

在互动中共同提升!正是因为学习型组织--备课组的愿景 每次的教研活动

形成了学术探讨、教学互动、自励发展的良好风气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峰 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迈一步

我们备课组通过“三看”和“四个一” 为大家制定远景规划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看”--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计划 明确目标 再攀新高点

一看自己 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看别人 吸取精华 扬长避短;

三看未来 根据现状

规划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

“四个一”--落实教学常规 展示自我 超越自我

一是每个人要有一个小专题研究项目 以小见大

落实研究步伐;

二是两周请同伴听一次课 通过及时的、针对性强的交流活动 加快成长速度;

三是每月一次“精品”反思 结合专题 结合理论

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是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

二、敢为研究先行者 取其长更补其短 形成智慧合力点

“水本无华

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生灵光”这分明是描述的水与水、石与石的对话;当石与水对话 就有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荡 当水与石对话

就有了“滴水石穿”的执着

备课组建设中 提升教师是关键

但课堂落实是重点啊!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从源头--备课抓起 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 构建了“研在课前 探在课堂

思在课后”的教研模式

备课做到“三读”--读课程标准、读教材教参、读相关资料

“三议”--议课标(三维目标)、议内容(教学有效知识点或重难点)、议方法

“三视”--审视本册教材、环视其他版本教材、仰视中学教材

研讨实现三个转变: 由独立型(各自为阵

互相封闭)转向互动型(小组交流 集思广益)

由经验型(凭借经验

缺乏创新)转向研讨型(说课议课 质询修改)

由应付型(应付检查

照本宣科)转向研究型(学术研讨 理论提升)

在学校备课组的带领下 我们实现着智慧共享 资源共享

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老师聚焦一堂 怀着同一个愿景

在这个学习型、研究型的团队中确实做到了合作共赢 实现了专业成长

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

我们深深感受到难以找到撬动“研究”的支点 例如:人人都知道要“研读”教材

可是这个研读的“研眼和力量”在哪里?换句话说 我们在“研读”完教材之后 为什么还是“教材是教材

我还是我”而没能“研”进去呢?多年前 我们倡导着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有小组学习的痕迹 但形式胜过实效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为什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未彰显?当然 书本及专家固然给了我们一些“研究的支点”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过程的体验 很多“给”的东西我们仍然就是拿不走的

怎么办?回归 回归教育的本色

回归教学的源头--课堂教学 于是

同课研究成了我们强有力的抓手 “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追求高效的课堂”成了我们研究的主攻方向 面对我们的教学对象--高年级的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是我们的教研命题 09年底

詹丽老师将“荆州之旅”的收获和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进行了分享 它好似一扇窗

打开了多年来我们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千千结 再次证实了:小组学习不是形式 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詹老师的引领下

我们结合我们学校和我们学生的实际 做了有效的尝试

教案变学案

我们把教学的关注点完全地转向学生 导学案代替了教师的教案

由过去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变为“学习目标 由过去教案中的”学情分析“变为”学情预设“ 由过去教案中的”教师教学方法“变为”学生学法指导“ 特别在导学案的编写中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时时体现的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前提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处留有学法指导的痕迹

被动变主动

”5+30+5“的课堂教学模式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前五分钟是站立交流

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思想碰撞、互学互助;后五分钟是学习总结 对各个小组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

积极营造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竞争场 并布置下堂课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其间30分钟是各个小组的学习汇报展示、对抗质疑、教师点评 就这样

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主人

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吸收、融汇;新的教学方式 我们实践、探究

大家敢为教学实践的先行者 我们取他人之长补己所短

建立了属于我们学生的小组学习文化 他们有组名、有组训、有组徽 甚至有组歌

我们以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捆绑式的评比机制 以小组为基点作为班级干部培养抓手 在这里 教育和教学达到了最佳支撑点 团结和智慧形成了最优合力点

立足”扎实“ 实现”高效“ 我们在教研之路上悉心学习、潜心研究 教孩子六年

但要着眼孩子的六十年!所以 我们要备我们的学生

更要备我们学生的未来!有句歌词唱得好--”我不是随便的花朵 我只为梦想而绽放!“对于孩子来说 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 我们老师

特别是语文老师

在备课时一定要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这堂课

更是每朵花是否能因为你的课堂而绽放出更美的色彩!

三、铸就核心竞争力 聚众家更显个性 形成和合共进点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文化:”和谐、竞争、合作“

和谐的氛围:

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团队 ”和谐“不等于 ”和气“ 它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我们的备课组就有着开放的、宽松的交流空间 老师们工作上互相协作 生活上互相关心 思想上互相理解 情感上互相支持 不论是自己的工作 还是其他组员的工作

我们都能充分发挥知识新、观念新、精力旺、干劲足的优势 互相帮助

如果你常来我们办公室你会发现 除了有对教学问题严肃认真的探讨 更有青年人大胆的直言 有轻松诙谐的玩笑

还有真诚热心的问候......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更是师生关系、伙伴关系

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创造了和谐的让人感到愉快的工作氛围 而良好的氛围又保证了我们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竞争的环境:

和谐不排斥竞争 竞争就是要勇于追求

我们争的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 争的是学生的前程

争的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

我们每个人力求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在竞争中求得学生的发展 同时也发展自我 同课研究 打造精品课堂 全员参与

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进行多次的实践、反思 每次执教后

教学专家徐校长多次给与了悉心的指导、耐心的帮助 我们乐此不疲地开展着教研活动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探寻着语文课堂上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合作的精神:

一个团队要凝聚在一起 靠的不是硬性的捆绑 而是隐形的信赖和需求 打造备课组的教研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实力 高瞻远瞩的陈茹 蕙质兰心的詹丽 把握大局明方向

引领我们迈向前;果敢干练的卞艳;才思敏捷的潘敏 层出不穷的金点子

活动策划少不了她;淡定雅致的周元利是我们的后勤部长 为各项活动优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勤学善思的徐娜是资源库 需要教育教学课件就找她;热情主动的刘婉瑶是革命的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温文尔雅的廖显凤 是我们的笔杆子

家校两地书的创作少不了她

团体智慧永远大于个人智慧之和 在团队中

我们求大同、存小异

以集体的共同目标为奋斗指向 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 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使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得到了启迪 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善

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成为了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这不正是”变同类相轻的离心力为同类相亲的合心力 促进教师间坦诚相待、相互合作、共同研讨 从而形成教学合力“的有力见证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探索教育唯真文化的历程中 我们仍在深深地思考:

1、第二次危机 吹响再出发号角 重新学习刻不容缓!

2、和合团队背后 引发深刻思考

苦练内功强个人发展!

3、仰望六年级 追求高效轻负课堂 快乐学习成在备课组!

结尾:

在路上

是我们心灵的呼唤 在路上

是我们生命的远行

篇6:二年级组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好。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经验各不相同,教学经验的获取渠道也各不相同。我的教学经验主要是通过向榜样学习获得的。下面,我将对我的教学经验的形成作一个回顾和总结。

06年我调到三甲中心校任教,很幸运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一位老师(左晓燕老师)搭档。左老师班上的学生,平时待人处世彬彬有礼,课外活动玩得有声有色,课堂上遵守纪律,作业书写工工整整,学习认认真真的。他们都特别尊敬左老师,信任左老师,对左老师的话是言听计从。

我开始跟左老师偷师学艺,我发现左老师特别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她不仅教学生学习,更教学生学会生活。

在农村,低年级的学生不讲卫生,左老师会告诉学生要常洗衣服,常洗澡洗头,常剪指甲;甚至她还会告诉学生牙膏要常换,洗头膏不能常换等生活常识。对于个别做不好的学生,她还会亲自帮助学生搞好各人卫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要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更要具备会关心学生,会帮助学生的本领。

09年,我来到了织金四小,可以说,我的数学教学经验的形成是从织金四小开始起步的。刚来织金四小时,我上课是满堂灌,学生累,我也累。幸好得到了老师们热心的指点,特别市朱美哉校长

评课很有一套。他告诉我上课要做到形式要多样,知识要丰富。后来,又有幸听了学校老师上的几节优秀的数学课。对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思路更清晰了。

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到以下两点:

1、尽我所能的关心、帮助学生。我们班有几个学生个人卫生总是搞不好,有时不洗脸就来上学了,我从家里带来帕子,亲自教他洗脸。又有的学生指甲又长又脏,我拿来指甲剪,交给一个学生保管,在班上传着剪。我们班王荣军同学家庭非常困难,父母都是捡垃圾的,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把自己的废旧本子收集起来送给了他。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正是有了真心实意爱学生这一切入点,我们班的学生,哪怕受到我严厉的批评,他们依然愿意亲近我,相信我,尊敬我。

2、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老师们都知道,夹生饭不好吃。一个知识点如果第一次没有阐述清楚,第二次再想讲明白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对自己说:“如果没有备好课,我宁愿不上新课。”

篇7:九年级组语文交流材料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如何指导学生描写景物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的作文,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生如何对景物的描写,自己认为应对学生加强以下四方面的指导。

一、观察前的写作指导:这方面的指导着重在平时课堂教学,不要贪走捷径。例如:讲述《火烧云》一文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既按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的这个过程顺序写,还要从地面到天空的顺序,把静态和动态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联想的手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出来,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晰,而且把火烧云变化无穷的奇特景观写得淋漓尽致,进一步使学生通过范文加深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及应用。

二、观察中的指导:在观察景物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经验不足,作为老师可以简明指导点拨。

1、指导观察顺序,我们参观一个地方或者看一处景物都有一定的位置,一定的角度,一定的次序。这就要求观察应从什么方位和角度,按照什么顺序才能领略其特点,欣赏其美妙,认识其价值。例如:是移位观察还是定位观察,是由远及近还是由整体到局部,以便选择适当的方式,才会写出参观、游览对象的特点。

2、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观察重点,如指导写建筑物,有的注重它的奇特的造型;有的注重某一层的禽兽花卉图饰,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侧重点,因之要提示学生细看重点,抓住特征,把形状、色彩、动态、静态及感受都应记录仔细,这样练习写作时就不会空洞。

三、对景物尝试表达的指导:在观察时不仅要提醒学生展开联想,把视、听、嗅、味觉各器官综合运用在感受景物上,重要的是时时鼓

励学生,把看到的景物,在同学生之间相互说出怎样写,或自己单独尝试表达。一次表达不理想,再次组织语言练习,心思口诵,领略景物,体味表达。

四、定稿后,督促修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要正确指导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书写格式上反复修改,使语言精炼达意。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怎样提高早读课的效果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怎样提高早读课的效果

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可是许多老师面对一天天的早读认为只要到岗就行,放之任之。学生在早读课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东一鎯头西一棒槌,兴趣所至,还吼上几声,可那些基础差、自觉性又差的学生,一个早读下来,收效甚微。那么该如何上好早读呢?

一、明确早读的教学目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当中,人在早上的学习效率是相当高的,广大师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黄金时段,千万不可放任自由。

早读课,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具有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学熏陶的功能。所以早读课的教学目标依然丰富多彩,每一节课都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二、如何上好早读

(一)明确早读任务。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任务要适中,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二)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课上引入竞争机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曾做过多次实验,一堂早读课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背得快”活动,每一组通过背诵的,依次到黑板上签名,看哪一组通过率高,一节课下来完成任务情况出人意料,那些平时拖拉的学生为了本组集体的荣誉,竟然也不甘落后。早读结束,及时评比,以一些小奖品予以奖励,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怎么读。

1、领读。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也许会背诵这篇文章,但不一定就代表其已经会读这篇文章,能读好这篇文章,教师在早读课上还要领读,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领

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读出享受。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差的学生读,边读边点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

2、朗读比赛。个人与个人,一小组与一小组,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听朗读带,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有感染力,诗歌朗诵,分角色朗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3、背诵比赛。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最多。看谁背的诗歌多,以“春”为内容,看谁背的诗句多„„组与组比,男女生之间比,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对落后的要予以指导。

总之,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无处不在,而且又辨证地统一,教师在早读课中的主导性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相应地得到进一步体现。学习语文本是一乐事,我们要努力走出早读课的一些误区,望早读课精彩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的海洋里快乐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如何做好古诗词赏析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如何做好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必备营养品。但由于学生平时涉猎的古诗词有限,教师平时的讲解存在着偏差,所以在试卷中的诗词鉴赏环节,学生们的答题情况都不大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了以下的方法,有了一些效果。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这里,新课标连用三个“打下基础”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打底”功能。一是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二是语文课程是学习做人的基础,学语文同时也是在学做人,三是语文课程是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语文学好了,学生才能健康地继续发展和完善。三个基础把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说得十分透彻了。

一、课内:指导中学生古诗词朗读和背诵来加强理解

初中生对古典诗词意蕴的把握、理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精讲与点拨,但光靠老师的这点讲解,显然是很难在短时间奏效的。一般来说,古典诗词的学习仍应以诵读为主。一方面,对待初中生在古诗词的理解上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教师应持宽容的态度,不能求全责备,正如宋代理学家陆象山所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另一方面,我们主张理解记忆,反对死记硬背,但初中生在古诗词的背诵中不可能全部理解,有些古诗词就得死记硬背,即使不懂,也得

先吃进去,吃下去了,随着日后知识水平的提高社会阅历的丰富,总能慢慢消化,有所领悟。

诵读能力,自然包括朗读和背诵两项基本能力的训练。古诗词的朗读,既要达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的朗读要求,也要仔细品味诗的意境,了解一点格律,读出诗的韵律美。在鉴赏古诗词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朗读和背诵放到所有环节的中心位置上来,用读来带动并加深领悟,这样才能培养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难以学好的。当然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没有足够的诵读量,浅尝辄止,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是不可能有大的提高的。

古典诗词,往往会接触到一些历史内容。有时候,作者的遭遇,作品的内容,更涉及到某些具体的史实。如讲杜甫的诗,一般总与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相关。大而言之,像历史事件与作品产生的关系;小而言之,像典章、制度、名物、风习等等。课堂上的那点容量,不可能使学生见多识广,领悟很深。怎么办?只有启发、指导学生依托图书资料去做一些扩展阅读工作,这样文史结实,课堂内外结合,实有互补相彰之效。有时也指导学生写点探究心得型或赏析型的小文章,指导他们注意“赏”与“析”的结合,帮助他们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从对语言文字的“析”中引出对艺术形象的“赏”,从对艺术形式的析中挖掘出对思想内容的赏。大部分学生能从中得到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

二、课外:指导学生赏识古诗词,尝试创作。

巧妙地引用、化用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名句,往往能借古说今,实现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巧妙融合,既意存高远,又能增添文采,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当然在古诗词的借鉴使用上,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我们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借鉴运用古诗词的能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借助古诗词教学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的捷径是注重古诗词作品的再创造,可以在欣赏完古诗词作品后,利用诗人创设的情境把古诗词改写、续写成散文作品,辅以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象。这就是朱光潜先生说的领悟“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本领”。这种再创造无疑是学生对古诗词作品阅读感受的一种展示,我们应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在再创造中朝思维多元化、阅读感受多元化方向进行大胆的探索。

文学教育说到底是情感教育,古诗词就更是如此。没有生命的张扬,就不会有灵性和创造力,也就更谈不出真正意义上的诗情画意。古诗词的语言最具灵性,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最富浪漫情怀、最富生命激情的“写诗族”。

三、利用古诗词独厚的优势,加强对学生文化的熏陶

对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一些学者和名师也以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作了回答。北大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就特别重视语文教育的“打底”功能。他说,“语文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与意义。语文教

育所用的教育材料是语言文字,是各类文体的文章,文学作品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都无一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我想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灌注、文化熏陶也是影响终生的。这就是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反复强调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非常强调语文教育的“打底”功能。她说,“语文教育要在学生心田‘植根’。”于漪老师说,学语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魂立根”。她说,“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者和名师的阐述,不仅具体细化了新课标的精神,而且对我们也是一种警醒和鞭策。

在“打底”方面,古诗文有着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古诗词,不仅都是经典之作,而且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就仿佛是同古代那些伟大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就是直接从他们的文字气象里,感受博大的胸襟,和丰沛的人文情怀。所以,我们不仅要启发学生多注意积累,也应该在赏析方面做点初步工作。如果我们的眼光只盯住那点分数,那我们就矮化了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也有负教育的崇高使命。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如何发挥小组长在教学中的作用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各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要想让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即小组长。小组长的确定有三个要求:

一、小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组织学生学习;

二、要对同学认真负责,要求严格;

三、要有扎实的基础,学习成绩优秀。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笔者从课前自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和评价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自学阶段,组长的作用是检查指导

上课前,小组长检查组员是否完成布置的复习和预习任务。复习和预习内容主要是字词句对话段落篇章等的读写背诵等。可利用途径有、查字典、听录音、朗诵、角色扮演、对话、课本剧、重要句子背诵、默写、听写、用异色笔做笔记等。组长通过检查,会对本组组员在复习和预习过程中所遇到困难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帮助,促其知识能力的提高,不致掉队。

二、教学目标设置阶段,组长的作用是沟通反馈

教师备课时,可让小组长参与,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确定重难点和组织形式等。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学习主动权。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确定的目标、重难点等,符合其认知实际,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时有自觉性和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组长可根据自己制定的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本组成员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各组员的知识基础、语言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小组长在检查本组学生的复习和预习情况时,应求大同,存小异,把组员的学习及思想情况和建议等及时反馈给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做出安排调整知能目标。

三、教学过程阶段

1.情景导入环节,组长的作用是配合引导

这一阶段,活动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创设逼真的情景,引导学生轻松地进入课题。这时,他们就放下思想包袱,敢问敢说,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胆子较小的学生也变得大胆起来。那么,小组长就应该积极思考,踊跃做提示性的答语,努力在该情景下引导组员开阔思维,开展与课题联系密切的情景活动,从而实现快速高效地切入话题。

2.展示交流环节,组长的作用是榜样示范

这一阶段可以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组长与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小组长不可有“享受特权”的想法,小组内的各项制度,小组长首先要遵守;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先按质完成。要组员做到的,小组长首先要做到,小组长要时时处处起榜样的作用,做好示范。如进行角色扮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组长要做好发音示范,并帮助组员矫正。

3.合作探究环节,组长的作用是启发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挥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各小组长则应利用已学知识,结合现学知识启发并带领组员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拓展知能发展空间和领域。

4.达标拓展环节,组长的作用是监督辅导

小组长要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遵守各项制度和完成各项作业,维持小组活动纪律,维持好课内外活动的正常秩序,确定采取什么方式讨论,怎样汇报,不能让教室一片嗡嗡声,协助老师做好小组活动的安全防范等。组织组内帮扶辅导,互帮互助,监督改正错误,帮助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督促完成作业不积极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作业等。

四、课后评价阶段,组长的作用是多元化评价和协调

在我们以往的学生评价中,往往是老师一人说了算。既没有学生的自评也没有学生的互评,更没有体现组长评价。因此,我们在学生的评价时,可以让各个小组的组长对小组的成员先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先有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然后组长再给各个成员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积极性、合作能力、集体主义观念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合理化,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学生。

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发挥小组长在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并处理好本组成员和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主动处理好各小组长之间的关系,和谐竞争,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总之,毋庸讳言,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大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小组长这个角色在小组教学过程中又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并进行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信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威信,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中,说明文比例占了相当一部分,因此说明文教学成为八年级的重要内容,在八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均会涉及说明文阅读。一般是课内文章,如果出现课外说明文阅读试题,说明难度加大了不少。

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把握不住要领东一句西一句,或者不能抓住恰当的方法,甚至明明知道答案,却不能表达出来,常常失分不少。

如何让学生能在考场上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说明文的阅读,好好答题,少失分,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而真正的功夫却不在考场上,应该是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阅读说明文,如何答题。

首先一定要有原文意识,书读百里遍,其义自见,考场上不能读很多遍,可是最好也要读三遍。文读三遍,其义也见的差不多了。有的学生仅读一遍,就慌忙做题,结果剩下不少时间,就是再回来重做,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第一遍知道大意,第二遍就知道层次了,第三遍就可以把握一些细节及重点。有些题目就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对应的句子,根据题目的提示,很容易在文中找到,如概括内容,找说明方法的句子等。

其次是要有发现中心句的意识。说明文的条理性很重要,说明一个事物,介绍了几个方面,或者这个事物有几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分析文章的时候都要看仔细。好的文章都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一个文章的中心句可能就是这篇说明文的中心,如《故宫博物院》的第二段“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就是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这一句,分析本文就有了方向。还有,如果找到一些段落的中心句找出来,层次就很明显了。如果把每一段中心句都画下来,在概括方面会有用的。

第三,要掌握说明文的文体常识,这就相当于掌握一套工具,也

相当于是关于说明文的字典,有了这个字典,分析说明文就显得专业规范。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四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常在文中有一些标志性的文字。考试题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经常出现,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用。经常涉及到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在具体的应用中,按照语言风格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最后,要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也就是说要在反复训练中强化规范意识,不能随便乱答题。要交给学生渔,而不只是鱼。如果教师不注意整理,学生就会东一句西一句乱扯。

比如在回答说明方法及作用时,就应该让学生把握住答题模式,甚至把一套模式背下来。如:

1.举例子:这一段话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把某事物分成几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把什么比方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

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列举了哪几个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以上是我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的几点体会,如果能合理使用,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平时教学,指导学生的考试技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初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要求的第四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五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第八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由此可见,除了对课文进行客观的解释、复述,读出作者的原意,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外,还要允许学生有差别地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课文进行理解,在掌握原意的基础上,把作者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想出来,批判性阅读出新颖的东西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强调对课文理解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尊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我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体验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调动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情感体验来阅读理解课文,促使他们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学之中,珍视学生的独特看法。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悟,去体验,把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营造出逼真、优美、愉快的有利于体验的氛围,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下反复听老师吟诵,听朗诵录音,可以带领学生品读,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辅以浓烈的情感渲染、背景介绍等,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体验作品的神韵,领略作品的美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然后师生交流体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最终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学《一起长大的玩具》一文,我让学生说说伴随自己长大的玩具,说说自己制作玩具的过程,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有的说玩过赛车;有的说用积木建成过城堡;有的说制作过弹弓,还用它射下了麻雀;有的说制作过飞镖、小桔灯等,制作时乐此不疲,有时真可以说是废寝忘食。玩耍着自己制作的玩具特别高兴、自豪。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再来学习课文,就能获得更深刻的独特的理解,从而打通了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

二、问题法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的作用很大。思源于疑,疑在于问。问得恰当、科学、合理,会激发兴趣,开启思维,启迪智慧。教师鼓励、指导学生在不断阅读课文时,不断地质疑发问。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除了鼓励学生敢疑敢问、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还要教给学生寻疑提问的方法、思路、角度和范围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以以渔”,使学生提起问题来有章可循。比如问的角度,可以从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思维点五个点提问,也可从文章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变化处、规律处、重复处、含蓄处、细节处、最佳处、文眼处十处提问。提问的方法可用曲问、举例、类比、设疑、联想、悬念、演示、表演、操作等。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提的问题最多等。教师再有目的地巧妙选择部分与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究、分析、交流、解决。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让学生读几遍,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在作业本上写出你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所提问题。有的提出为什么妈妈看到羚羊木雕不见了,那么紧张?有的提出为什么爸爸送给我的木雕,我却没有支配权?为什么文中要插入我与万芳的友谊?为什么爸爸妈妈硬逼我去要回送出去的木雕,奶奶劝他们也不听?为什么万芳的妈妈要说成是万芳拿了我的木雕?我就引导学生明白本文是围绕羚羊木雕叙写的一个故事。所提问题综合起来即矛盾的双方是谁?矛盾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产生?让学生小组探究后交流看法。

三、画图法

画图法即把文字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想象,再用图画把想象的内容表现出来。前者是创造性思维,后者是创造性实践。这样使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读与画中得到培养,也顺应了中考的学科渗透题型,把语文与美术学科结合起来。如教《写在雪地上的书》一文,可要求学生在熟读兔子躲避狐狸追杀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文中内容画出兔子、狐狸的行动路线图。让学生在读中画,画中读。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语句。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是作画的基础。其次是把兔子躲避狐狸追杀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想象,是作画的关键。最后用图画把想象的内容表现出来,这是画图法的核心。还比如《河中石兽》一文中老河兵认为应在上游找石兽的理由,也可让学生用画图法来加深理解。老河兵的思维本身就是结合实际经验的创新思维,打破了思维定势。

四、迁延法

迁移想像法是摆脱课文的基础的束缚,从局部地方旁逸斜出,进行相关的语言教学活动。目的是要增加“新鲜活水”,扩大教学容量,拓宽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教《鞋子夫妻》一文时,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鞋子夫妻旅行途中》为题,写出鞋子夫妻在太太和小孩的成全下去旅行的途中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迁移想象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还可把《蜀鄙二僧》的故事情节想象后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或表演出来,或改写成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等。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尊重体验,培养联想能力。如学了《海鸥乔那坦》,可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乔那坦,你会怎样做?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还可进行同主题文章的拓展阅读,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联想能力,加深理解文章主题。如教了《望天树》,可推荐指导学生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峭壁上的酸枣树》、《秃的梧桐》、《寂寞红柳》等文章,从中获得自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习这些植物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也可进行仿写,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近年来的中考,“仿写”成了常见的题型。仿写,犹如飞机的滑翔,它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翱翔的前奏和必经过程,有用且有效。既要抓住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学到文中一些诗意浓郁、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就可进行仿写练习,如《空山鸟语》一文中,对山中美景的描写生动形象:“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崎岖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着迷。”可让学生仿写出田野、草原、蓝天等地方的美景。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提高班级内课堂积极性,减少课堂差异性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一、创设“各抒己见”的言论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每个数学问题的真实想法,从这些想法中,我们就能找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能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的言论氛围。如:我在上“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学完例题后,师生口头小结出“求比多比少”的应用题用减法做。之后的练习有一道题是:第一行摆了6颗五角星,第二行摆了11颗五角星,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多少颗?有一部分学生是用“6+11=17(颗)”的方法做的。于是我问道:“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小手一下子举起了很多,我故意点了一个用“6+11=17(颗)”的方法的学生。她站起来很自信地说:“6+11=17(颗)”“错了!”许多小朋友喊道。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示意其他学生安静下来,接着问她:“你能告诉老师是怎么想的吗?”她有点犹豫,在我的鼓励下,她小声地说:“因为6-11不够减”。真出乎我的意料,从她的回答,我找到了一部分学生为什么用加法的原因所在,也为我找到了合适的引导学生说出用减法但要用“多—少”的机会,于是我高兴地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表扬道:“**同学回答得真棒,老师要奖她2分,尽管她回答错了„„”我还没说完,几个“调皮鬼”就嚷道:“哇,答错了也能奖分”。“对,同学们,以后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你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只要你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你就是最棒的!老师都给你们加2分。答得好的还可以多加分。”我趁势向学生解释道。接着,在讨论“6—11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下,这堂课得到了完美的解决。通过这次,这个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也更自信了,许多学生也打消了怕答错的顾虑。

二、创设“勇于提问”的课堂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调查发现,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单纯,对事物

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因而上课提问积极。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想的顾虑也在增加,怕提的问题不得要领而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有失“面子”,因此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积极的提问氛围,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

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

三是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重新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优秀生则更加优秀。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实践也证明:分层次抽查、学生互问互答,使课堂提问充满艺术性、灵活性,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经发挥,便会使教与学活动达到和谐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来。

三、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

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束缚,把好问好学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觉得教师应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例如在“认识米和厘米”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一个通过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来认识米和厘米的环节。学生们量完了书本、铅笔盒、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后,同桌之间开始自由地交换着测量身体的许多部位。忽然,有两个同学提出想量量老师手臂的长度、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老师毫不介意,请他们测量。全班同学用心地看着。两个学生,一个跪在蹬子上,一个高高踞起脚,先后量出了老师手臂的长度,非常高兴。但一比较,测量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马上提出一个问题:“两个同学测量老师的两条手臂,为什么测得不一样呢?难道老师两条手臂不是一样长的?”同学们根据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和亲眼观察到测量时的情景,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大大改变了课堂上生硬灌输知识的局面,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友谊和谐、充满情感和乐趣的智力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自觉学习着构建新知识的方法。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培养小组合作习惯,营造全员参与氛围”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一环。首先,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注意倾听、学会交流、达成共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当然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研究一些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小策略。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

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都作好充分准备,在活动时才有话可说。

我们在大班额下进行小组合作的组织过程中,把七十多人的大班学生分成了八个大组合作,而且选举了组内最负责任的学生作组长,班级内所有的活动都以这个组为一个单位,并注重了大组合作效果的奖励和评价机制,每天都进行评价结果公示,使得每一个大组的每一名成员都很非常关注自己组的评价结果,因而在合作中都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学优生不忘拉一把小组内的学困生,学困生也很主动的参与到合作中,虽然发挥的作用没有学优生大,但是,他们确实很主动的参与了,参与了合作,也参与了交流。这种大班额大组的合作,也同样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真正的做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

语文专题教研交流材料 专题: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备课组:九年级

备课人:刘荣玲 生建花 郭荣厂

记叙文阅读是中学生课堂阅读的主体之一,培养中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是“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读”的能力之一,是阅读文体能力的一个重要成部分!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呢?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体裁。只有掌握记叙文的定义,才能真正了解记叙文的范畴。它包括:新闻体裁的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还有游记、回忆录、日记、散文、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

另外学生还要懂得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行文线索、人称、语言特色、表达方式等。

牵扯到的小说和散文,还要了解小说或散文的有关常识。虽然现在要求要淡化文体常识(中考几乎不考),但是对培养学生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掌握了它,就事半功倍!

其次让学生知道阅读记叙文有哪些技巧,是如何下手的。我给它总结为:一看、二读、三画、四思考、五体会

一看:看文章的标题(题目),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把文章的内容和基本思想浓缩其中。从标题中大致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蕴含的思想。

从题目上推测:是显示体裁?表明线索?还是揭示主题?概括内容?等等,抓住了这些,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有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探析和对主题重点的把握。

二读:通读感知全文,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步骤。对写人的文章,如小说,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分析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和所反映人物的性格;对记事的记叙文,要弄清记叙的要素,分析事件所体现的意义和中心;写景的记叙文主要分清写景的层次、方法、景物特点和想象、联想、修辞等手法的运用。

三画:在读的基础上,把主要体现文章中心的以及过渡的字、词、句以及运用修辞的语句、刻画人物的语句画出来;把描写环境句子、主旨句、抒情议论句画出来。因为这些句子,是理解文章的枢纽。通过这些句子,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等。

四思考: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弄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明了文章的大意和文章的详略、写法,从而归纳文章的主旨,把握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体会:细节铸就辉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醒学生千万要注意细节。甚至这也是文章的亮点。如:让学深体会某词运用的妙处和作用、某细节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某一个修辞运用的妙处和作用等。这些能力是欣赏文章必备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中考中频频出现的试题形式之一。

上一篇:关于公车管理规定下一篇:银行自荐信 应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