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公车改革-广西公车改革

2024-05-06

广西公车改革-广西公车改革(精选8篇)

篇1:广西公车改革-广西公车改革

广西公车改革-广西公车改革

广西公车改革正式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以及《自治区本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我区将在12月底前完成自治区本级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车改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治区本级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分为四个档次,具体标准为: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650元。车改将按照先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顺序,分级分类推进,改革后全区总体和

自治区本级节支率要达到7%,市县总体要有节支。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据了解,我区车改将按照先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顺序,分级分类推进。12月底前,完成自治区本级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各市、县(市、区)、乡(镇)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审批工作。

这意味着,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要在12月底前完成车改。

此外,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待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后按规定执行。

车改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应急、机要通信、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

其他车辆。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保留必要的应急和调研用车。其他单位应急和机要车辆按部门行政、参公单位人员编制数的一定比例保留。原则上,30人以下1辆、31~50人2辆、51~100人3辆、101~200人4辆、201人以上5辆。

老干部服务用车暂不纳入改革范围,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车改补贴分4档

参改的人员范围包括:在编在岗厅(局)级以下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原则上均参加车改,鼓励区直各部门正职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并应严格规范管理,但不得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改革后,城区或规定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在南宁城区范围内从事公务活动,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范围外的按现行差

旅费管理办法执行。

据了解,我区按国家关于边疆民族地区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的规定,自治区本级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分为四个档次,具体标准为: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650元。

各市、县(市、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层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细化,适度拉开档次,层次划分不得少于4级。同一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各市与自治区本级的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各参改单位车辆封存停驶并验收合格后,可以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严禁“既坐车又拿钱”

方案要求取消的公务车辆要规范处置。对于黄标车,全部作报废处理;对于其他列入取消的车辆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不得针对公务人员搞特殊照顾,防止甩卖和贱卖,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

改革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未能及时处置的车辆,采取设立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或者社会化租赁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减少车辆闲置浪费。

据了解,方案要求不留口子不留后门,坚决避免出现车改后公务交通支出不减反增、补贴标准过高和“既坐车又拿钱”现象。

各单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或者固定个人使用执法执勤、应急、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审计机关将对保留车辆的配备使用、运行维护费用、取消的公务用车处

置、交通补贴发放等情况纳入审计监督。

有人欢喜有人愁

公务用车改革的消息在机关单位里引起了强烈关注,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位在某区直单位上班的李先生表示,车改对自己来说是好事,他告诉记者:“平时在单位里用车的机会很少,改革对我影响不大。实在需要用车的时候,就开电动车去,能多点补贴总归是好的。”

李先生所在单位原先的公务车超过10辆,车改后,只可以保留两辆机要交换车。按规定,李先生单位的“一把手”可以选择保留用车或者参加车改领取补贴,“最后我们领导选择了与大家一样参加车改”。

公务员张先生也表示极力支持,“尽管没有车用了,但下乡有差旅费和补贴。在市区办事、开会可以选择坐公交,而且现在有各种打车软件,真是赶时间的话叫车也方便”。

不过对于有些需要经常外出办事 的职工来说,尤其是办公室岗位这样的“用车大户”,“很怕补贴不够,还要倒贴”。

张先生也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产生接待上级来访用车困难,还需要逐步解决各种问题。

篇2:广西公车改革-广西公车改革

革最新消息

公车改革最新消息:多个部委发放车补

多个部委发放车补 打车加油费用自理

2016年12月31日是中央机关单位公车改革的 “大限”:按照2016年7月17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去年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昨日,记者采访了民政部、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近10个中央机关单位,多数单位车改方案已基本到位,个别单位公车改革方案还在报批中。

昨日,国土资源部、民政部相关工

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其车改方案已基本完成,并已从去年12月起拿到了车补。

卫计委宣传司一位副司长对记者表示,卫计委已经按要求完成公车改革。该副司长强调,卫计委前几年就已经取消了司局级及以下干部的公务配车,不少司局级干部早已经乘坐地铁上下班。至于车补的发放步骤、发放标准等,则按照国家标准统一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主任颜江瑛表示,早在xx年左右,也就是机构改革前,原国家药监局就已经被列入首批中央机关车改试点。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后,食药监总局就取消了副部级以下公务员的配车。

环保部也是首批中央机关车改试点之一。环保部财务司相关官员表示,环保部的车改早已启动,“早就没什么车了”,目前,环保部只有副部级以上的现任官员、退休老部长以及送机要文件时

才有专车,副部级以下官员大多数时间都需要开私家车,或者打车上班。

一名政法系统的处级官员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司法机构的公车改革方案正在报批中,因此该机构尚未进行实质性车改,需要等报批后才能具体执行。一国家部委下属的国家局的处级官员也表示,他所在的单位公车改革方案也在报批中,现在正在封存公车。

如何发放车补?车补连同工资一并发放

公车改革方案确定的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由于该方案未明确指出,正局副局、正处副处之间的车补标准是否还会按正副职“划杠”,因此备受关注。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对记者表示,在车补方面,正局级、副局级都是1300元,正处级与副处级都是800元,没有区别。也就是说,中央机关单位的车补标准并未按正副职“划

杠”。

此外,杭州车改采用了车补打入市民卡的方式,不能提现。中央机关单位的车补,会不会也采用类似“不能提现”的设计?此前该问题也是关注焦点之一。

受访的民政部、卫计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工作人员均表示,车补列入了“工资条”中,连同工资一并发放。一直关注车改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记者说,车补连同工资一并发放有利于车改顺利推进,“车补使用的自由度高一点更好”。

公务出行如何解决?打车、加油费一律自理

杭州、温州等此前试点车改的地方省市,车改后多成立了公车服务中心,满足公务出行需求。但受访的国家部委工作人员均未提及“公车服务中心”这样的改革思路。车改后的普通公务出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驾驶个人车辆。而且打车费、加油费一律“自理”,不予报销。

“现在外出,不管是去调研还是去中南海开会,都没有专车了。”一国家部委局级官员对记者说,“我们的同事去企业调研都是自己打车去。”据其介绍,其所在的机关车改已基本完成,去年12月起已开始领取车补,因此公务外出的打车费或者加油费一律“自理”,都不能报销。

上述说法得到国土资源部一工作人员的印证。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已按月领取车补,所以公务出行或打车或乘坐公交地铁,不论打车费还是加油费均不报销。

车改后公车如何处理?民政部等部委公车已上交

昨日,民政部一位处级干部说,民政部目前司局级及以下干部都没有公车,之前配备的专车都已上交至国务院资产管理部门。“国务院都是有明细的,没上交齐不可以发放车补。”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

岳昨日表示,民政部的公务用车已于去年12月中旬上交,据她了解,上交的公车会由国务院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拍卖。

上交公车后才允许发放车补,其他国家部委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这一“硬性规定”。

一国家部委的处级官员称,一般来说,需要所有公车都经过封存和拍卖等正常程序后,车补才会发放。他所在单位的公车改革方案还在报批中,因此还没有拿到车补。不过,现阶段单位已开始封存公车。

按照公车改革方案的要求,所有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将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然后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开。

车补够不够花?不同部门人员反应不一

对于现行车补标准“司局级每人每

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受访的国家部委工作人员评价不一。

环保部是公车改革的最早一批试点部委之一。环保部某司级官员对记者说,此前由于车补标准较低,司局级每人每月仅600元。此番涨到1300元,该官员表示,现在会好一点。

民政部上述处级官员对记者说,车改前没有车补,外出打车等费用不能报销,现在每个月有800元车补。

但上述一国家部委处级官员认为,不同部门公务出行量、用车量不尽相同,车补标准不能一刀切。

叶青认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未“一刀切”,“中央车改方案规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协调部门、岗位之间的不平衡”。2016出租车改革最新消息

2016出租车改革最新消息

交通部:出租改革将有突破 鼓励

多样化约车服务

记者15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交通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日前出台,在综合交通运输体制、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收费公路体制、现代运输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将取得突破。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收费公路、出租车等问题,意见都有提及。

《意见》提出,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深化大部制改革,提速“大交通”的形成;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负面清单,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施行 “黑名单”制度;深化收费公路改革,政府投资的收费公路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收费公路通行费率形成机制,实现通行费率与营运服务水平等挂钩。

对于收费公路问题,意见提出“大胆破冰,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投资的收费公路实行收支两条线”。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按照使用者付费、债务风险可控等原则,完善收费公路发展机制。

意见明确,要制定收费公路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改革收费公路管理模式,对政府投资的收费公路实行收支两条线,通行费收支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对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及社会资本全额投资建设的经营性高速公路,实行特许经营。改革收费公路通行费率形成机制,实现通行费率与营运服务水平等挂钩。完善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制度。

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方面,意见提出要“探索新机制,完善现代运输服务体系”。

对于普遍关心的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意见表示,要科学定位出租汽车服务,完善运力投放机制,科学调节出租汽车总量,推进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配置出租汽车的车辆经营权。完善出租汽车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公共交通合理的比价关系。加强对手机召车等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管理,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实行公司化、集约化经营和

员工制管理,进一步形成畅通有序的行业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

此外,意见还就统筹地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管理,加快形成“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大综合交通运输改革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

出租车改革:该跟与民争利的运营证说再见了

去年开始,多地发生的出租车停运、政策打压“专车服务”等反映出整个出租车行业的困境,亟待深化改革。各地和有关部门需清醒地认识到:出租车行业垄断之源是政府有偿发放营运证,与民争利,过分插手甚至包办微观市场。

自1988年深圳市实行出租汽车经营权(即营运证)有偿使用制以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相继效仿了这一办法。1993年制定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的若干规定》,明确在全国推行出租车经营权有偿转让。1998年施行的《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规定,城市的出租汽车经营权可以

实行有偿出让和转让,为地方政府政策落地提供了政策支持。

然而,有关部门随后发现有偿营运证的政策弊大于利。xx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81号文,要求对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进行专项清理整顿。所有城市一律不得新出台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

如此一来,地方政府部门傻眼了。再想卖证来增加市场容量,政策不允许;若不卖证直接投放出租车,对现有的花了几十万元持有营运证的出租车似乎又是“不公”。于是,有的城市找到了变通的方法,委托国有企业经营。例如,合肥市即委托江淮汽车集团成立了和瑞出租公司。然而投放的出租车数量极为有限,杯水车薪,供需矛盾依旧难解。

需要看到,营运证是出租车市场发展之初孕育起来的一个“怪胎”,除了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外,就难见其他好处了。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保障相关服务质量之名,限制营运证的发放,令合法上

路的出租车数量多年来“原地踏步”,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城市几家大的出租车公司垄断市场的现状,出租车市场供需矛盾日益严重,加剧了百姓“出行难”,导致司机服务差。

与此同时,价格居高不下的营运证,成了政府可支配的稀缺资源,为权力寻租制造了土壤,更为“黑车”等非法营运提供了空间。更为人诟病的是,地方政府部门出让营运证,实际上是找到了堂而皇之与民争利的“法规借口”。很显然,几十万元的营运证必然增加运营方负担,最终将转嫁到市民或乘客的身上。

目前,无论是出租公司自主经营,还是挂靠经营,营运证都是靠“烧钱”得来的。先是公司从政府手中花大价钱拍来营运证,公司聘请或转租给一般司机经营。司机缴纳的“份子钱”,其实就是无力一下子付清动辄几十万元的营运证费用而向公司按月支付的本息。即便是国企经营的出租公司,其司机也一样要

交“份子钱”。因此,出租车公司从此成了空手套白狼的“寡头”,而驾驶员则成了跑街卖命的“骆驼祥子”。

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出租车市场,市场化的步伐却远远滞后于其他行业,没有真正建立起自由、公平的市场化体系,可以说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营运证。地方政府部门在出卖营运证的当初,只看到了“眼前利”,却忽视了政府“包办”的隐患,造成如今骑虎难下的局面。

市场的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市场化改革的大潮是不能倒退的。地方政府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才是出租车行业发展的正道。当前,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地方政府部门要积极探索多元的公共交通新业态,降低准入门槛、放松数量限制,一切让渡给市场,学会“放手”。

同时,改革更要牵好“牛鼻子”,这个牛鼻子就是营运证。把历史遗留问题

解决好,其他困难就迎刃而解了。政府可通过回购营运证、政府补贴等方式,让新老出租车回归同一起跑线,形成良性竞争。

在大力倡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今天,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做减法”,戒掉与民争利,摈除不必要的事前审批。出租车行业作为垄断业态的“老大难”,该跟运营证说再见了。公车改革最新消息:首批中央公车全部溢价拍出

公车改革最新消息2016:首批106辆中央公车全部溢价拍出 总成交价660万元

本轮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取消的首批10 6辆公车,25日在北京郊区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起槌拍卖。记者在现场看到,106辆公车全部拍出,没有一辆流拍。

据此次拍卖的组织方———北京中拓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统计,25日拍卖的总成交价万元,高出总起拍价万元,平均溢价率%.高溢价率反映出公众对此

次拍卖的极大热情。

现场 252号竞拍者抢下“首尾”两车

下午1时30分左右,拍卖开始。一辆xx年的帕萨特轿车一上场就引来激烈竞价,从起拍价万元,一路被叫到6万元。最后,252号竞拍者以61000元的价格拔得头筹,场上响起热烈掌声。

拍卖的另一个高潮在最后。这是一辆xx年的黑色奥迪轿车,起拍价15万元。仍是252号竞拍者最终以20万元拍得这辆车。这位竞拍者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表示竞拍两辆车更多的是为了纪念“公车首拍”这一历史性事件。

“车王”21万元成交

记者发现,拍卖会上拍出的第一辆车是跑了近24万公里的黑色帕萨特。这辆中型轿车于xx年9月登记注册,起拍价为万元,成交价为万元。作为压轴,此次颇受关注的“最高起拍价”为15万元的奥迪A6,最终以20万元拍出。而此次拍卖的“车王”头衔由一辆丰田小型普

客摘得,这辆登记于xx 年2月的车起拍价为9万元,最终以21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133%.所有车辆成交价都当场确定。据拍卖公司负责人介绍,参与竞价的有的是个人,有的是二手车交易公司作为代理参拍,但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拍卖的最终结果都是现场最终敲定。

中拓公司在开拍前向社会公布了拍卖时间和拍卖车辆信息,并提前两天对106辆公车作了预展,每辆车上都贴有该车的“身份证”,内容包括起拍价、厂牌型号、登记日期、表显里程,甚至是漆面检查结果、痕迹查勘结果等一般二手车市场难以提供的信息,以便竞拍人详细了解车况。

处置全程接受审计

前来现场监督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资产管理司副司长徐永胜对记者表示,此次拍卖他最关心两件事:一是整个拍卖过程能否确保依法合规,公开透明;二是结果能否避免国有资产被贱卖、甩卖。“从现场看,人们的参与度很高,说明竞价充分,这两个目的应该都达到了。”

据20 14年7月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徐永胜介绍,车辆处置全过程都在接受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处置结果也及时向社会公布。整个资金流向将受到多重监督,除了中央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对拍卖资金监督审计外,媒体、公众对资金的流向也在监督,审计部门还可以对这笔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因此,很难想象谁能在这笔钱上动手脚。2016公车改革最新消息企业和事业单位车补如何发

2016公车改革最新消息:企业和事业单位车补如何发?

2016-05-10 16:35

来源: 会计网

导读: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正式启

动。根据意见要求,中央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在2016年年底前都会完成。那么,企业和事业单位车补如何发?

昨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近期,中央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标志着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正式启动。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两个意见的落款时间均为2016年12月29日。据了解,涉及的各部门单位在今年1月已经收到了文件。调查发现,一些事业单位早就开始进行公车改革,有些甚至已经完成。对此,相关人士表示,在文件公布之前,很多工作已经开始进行,比如文件在制定过程中就征求了很多意见。不过,总体改革进行是在文件印发之后。

根据意见要求,中央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在2016年年底前都会完成。相关人士表示,由于企事业单位很多已经市

场化,其公车改革难度比党政机关要小一些,因此会进行得比较快,尤其是中央层面会进行得更快。

企业和事业单位车补如何发?

对于中央事业单位,公务交通费用报销额度及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由主管部门根据取消车辆数量、运行成本和改革前交通费支出情况,在节支的前提下,按照不高于同地区、同级别机关相应层级公务员交通补贴标准的原则从严确定,不得既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又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央企则分为两类,对于央企负责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由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所属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需要、所在地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公务用车改革成本节支及薪酬制度改革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

对于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央企根据岗位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在有关部门核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上限内,分档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每月按标准

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按计算的补贴标准内据实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篇3:公车改革又是“一笔带过”

一个对时代负责的公共财政的监管者, 一定是一个深具忧患意识的节能降耗倡导者和践行者。我国约400万辆公车, 它们的一举一动注定会成为全国节能浪潮中的“舆论塔尖”。因此, 此活动完全有条件成为公车改革的全面启动的触点。

然而, 种种迹象表明, 这只是公众的一厢情愿。从各地传来的“公车每周少开一天”的高调消息后, 几乎难见公车因之推进改革的只言片语。拿首善之区的北京来说, 仅在该通知的末尾处以“通知还要求要加快公车改革”一句话示人。至于谁来车改?怎样车改?谁来督促车改懒政者?则难寻究里。之前各地报道的“少开一天车”的消息, 更像是一场外象热闹、收效甚微的节能表演, 是一种姿态表白。

实际上, 当前我国遏制公车乱配、乱“私奔”现象的形势非常严峻。有学者初步估算, 暂且抛开相互比阔的用数十万财政金购公车所需费用不说, 单就每年一辆公车的运行成本 (含司机工资、福利) 在6万元以上, 有的甚至超10万元。再加上“一人有 (开) 公车, 全家有油喝”的不少官场“油耗子”的存在, 一辆公车一年的“公耗”令人咋舌。据统计, 上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公车每年耗费约3000亿元;到2004年, 政府的轿车采购费高至500亿元, 且各地政府买车的数量正以每年超20%的速度递增。

篇4:广西公车改革-广西公车改革

关键词:公车改革;蓬莱公车改革;启示

2011年中央单位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与运行费用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全国数百万辆公车,如果能够削减,将省下千亿巨额的资金。

一、公车改革的意义

(一)公车改革有利于节能减排。当前汽车用油已经成为我国成品油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元凶。

(二)公车改革可以有效节省公用支出。公务用车的资金消耗量是惊人的,根据有关分析,我国公车改革后,可以节省财政资金1000多亿元,公车改革后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财政压力。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就可以投入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项目上来。

(三)公车改革可以提高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形象、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公车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群众关注度很高的工作。长期以来,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公车私用,没有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在损害领导干部形象的同时,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群众也因此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公车改革不仅可以节省公用经费,而且可以借公车改革之机逐步取消官员特权、铲除腐败、提高政府形象,从而凝聚人心,密切与群众的关系。

二、公车改革的难点

(一)按级别发放交通补贴易引发新的矛盾和腐败。首先,对于车改试点地区来说,中央的车改补贴标准远低于之前制定的标准,许多既得利益者都对此轮车改表示不满。有的干部抱怨说,车补这么少,以后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去。其次,交通补贴成了个人补贴,不用就省下来归个人所有,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可办可不办的事情,他们就会尽量不去;对于必须要办的事情,他们会拖一拖、缓一缓,等凑够几件事一起去办,其结果就是,办事效率低下,出现懒政。再次,按级别发放交通补贴有失公平。单位事有繁简,尤其在基层单位,有的办事员可能因工作需要到处跑但交通补贴较少,有的领导干部可能整天坐办公室却能领到高额的交通补贴,这样就容易引起低层办事员的不满,处理不慎就容易引起矛盾。

(二)政府部门的双重地位。政府既是公车改革的推进者,又是公车改革的目标对象。作为公车改革的目标对象,难免会顾及自身的利益。它既与高层决策者的利益相关,又与改革的推进者的利益相关。在实行公车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政府行政体制,公务车改革最终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要推进公车改革,就要求政府改革的推进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品德以及极大的勇气与毅力。但是作为经济人,许多时候个体总是要考虑自身利益。因此,在推进公车改革过程,改革推进者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顾虑,甚至成为公车改革的较大阻力。

(三)如何确定每个单位保留的公车数量和标准。中央的车改政策是取消所有的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如何界定哪些单位需要保留公车,如果需要保留,保留多少,按什么标准保留,对于保留车辆如何管理,是由保留车辆的单位独立管理,还是由政府成立公车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主要还是要看上级的政策。

(四)司勤人员的安置问题。几百万的司勤人员如何科学合理安置,事关公车改革的成败。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采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要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我市公务用车现状和推进公车改革的思路

截至到2015年末,我市公务用车保有数量923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616辆,党政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实有公务用车354辆,2013年车辆运行费1900多万元(不包含司勤人员工资、社会保障等支出)。根据中央的车改政策,我市党政机关的公车改革将于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再用2-3年时间完成其余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车改工作。通过对中央车改政策的分析,推进蓬莱公车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起强有力的财政约束机制。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改革后的交通补贴支出低于原先的公车运行费用这条红线。公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节约公共财政支出,我市的公车改革要根据中央出台的指导意见,按照科学规划、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发放交通补贴,最大限度的节约财政资金,又要使大部分工作人员满意。

(二)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公务用车改革成败关键在于领导,在于一把手。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单位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使改革工作做到措施有力,运行到位,落实到位。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开展。

(三)是要做好原有公车处置工作。对拟拍卖的公务用车要做好全面清查和登记,杜绝一切隐瞒情况或违反规定将本单位车辆出售、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现象;评估过程中不得授意评估机构压价,不能以权谋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四)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对公车改革后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惩罚。要防止出现“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现象;对发现借公务用车改革名义滥发补贴和违反纪律规定的,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四、结束语

篇5:公车改革

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于是一些公务车司机便选择了辞职,去年年底,在长沙韶山路某机关大院内,机关车队已有5名司机提交了辞职报告。同样在八一路、东风路等多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车队,也出现了一些公务车司机辞职的现象。这两年,公车改革的雷声大,雨点也开始大起来。2013年年末,中央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公车改革和公车采购指明方向,业内人士预测,2014年将是改革政策落地执行的重要一年。地方机关车队司机另谋出路,看起来固然是“少数派报告”,也传递了地方车改的一些信息。公车消费是三公支出的重头,这是毋庸讳言的现实。正如多年致力于推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所言,公车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购买环节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问题;使用环节“公车私用”现象严重;维修保养环节浪费惊人。

有了“车浮于事”,自然就有人浮于事。这个“车轮上的腐败”不遏制,危害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事实上,公车改革的试验已有多年历史。中央国家机关部门中,最早实行公车改革的时间可追溯至199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敲响了深化改革的鼓声,这也使得本轮公车改革的大气候不同于以往。2013年11月,中纪委“晒”出了2013年以来各地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成绩单”:截至9月30日,各省区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共14839起,其中,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的案件数量为4851件,占比接近1/3,居各类问题之首。这一方面说明在公车监管上敢于动真碰硬,另一方面也说明车改刻不容缓。

篇6:公车改革

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或全部取消,只有公务用车。国家发改委新闻处处长文步高称,目前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正在起草一份关于公务车改革的声明,近日将对外公布。

提案详细描述了民革中央认为的公车改革优化方案。具体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控制公车总量和配备

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只有公务用车。保留公务用车的数量,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常住人口核定,由人大批准控制。

电子监控

是学习国外经验,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负责,网上公开查询记录。

大规模用车社会化

由政府向租车公司公开招标或租用,对驾驶员的安排可参照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办法进行。公务车的保养也向社会公开招标,结算由财务和维修点进行,司机个人不介入。补贴奖励

对不配备专车的公务员按照一定标准实行适当交通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购买私车,私车公用。

弊端

民革中央提案指出,就各地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公务用车费用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3、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

4、公车使用效率低,浪费惊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

三种模式

各地车改试点大致为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

公车货币化模式以广东珠三角、辽阳弓长岭区为代表,曾长期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其措施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

公车集中管理则以昆明为代表,其措施是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至各区组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拍卖收回部分财政经费。

第三类模式则以杭州为代表,取消单位的公务车,所有公务用车集中至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中心提前预约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车贴。不同的是,杭州车改没有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2]国外模式

纵观一些国家在配备公车的导向上,都坚持了“一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的原则,并以此作出各项具体规定。

德国

德国政府从联邦到各州乃至大城市区和各州县政府,都为一定级别官员配备公务用车。芬兰

芬兰公车包括三大类。首先是专车:在芬兰共和国政府各部(总统除外)中,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4人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固定司机的专车待遇。其次是公车:芬兰政府办公厅负责安排18位内阁成员公务用车。政府各部办公厅主任通常掌握3辆公车(包括小车和面包车)。以政府大部财政部为例,部内有3辆公车,供3位国务秘书公务使用,但不是专车。第三种是工作关系车。这是由公家(政府机构或公司)买车,公家出汽油费和负责保险维修,但由个人自己驾驶的车,既可执行公务也可私用。使用工作关系车的人首先是工作需要,其次是要有一定级别。在拥有30多个机构的赫尔辛基市政府共有“工作关系车”约30部。

南非

南非由交通部牵头修订和颁布了政府官员配车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国家公务员可根据自己的级别和工作需要,申请配备不同档次的轿车,并由个人承担一定的费用。具体做法:副处长级以下公务员只能配排气量1.6升以下的国产车;正处长至副局长级别的官员可配备排气量2升以下的国产车或进口奔驰牌、宝马牌等名牌轿车。至于正局长以上的官员,不论什么级别,在购车时需自己支付1/3左右的购车款。车子越好,自己交的钱就越多。[3]前景

他解释说,之所以要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一是分期分批公开拍卖现有公车,有利于市场稳定,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公车司机的分流和再就业,也都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要合理核定交通补贴标准,补贴应该与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同时要与职务级别、岗位性质和实际工作量挂钩,严禁借改革之名滥发津贴。此外,在严格控制公务车数量等“硬指标”外,还应对公务车的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项目实行监督。[4]

网友观点

截至22日22时,共2619人参与了调查,其中77.9%的网友认为“改下不改上,体制冲突阻力大”此选项获得2039票;还有10.7%的网友共280人认为“未设专门机构监管”;8.4%的网友共219人认为“车补不平衡,方案难推行”;最后,有3.1%的网友表示“其他,有话要说”。

网友“1”:

1、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来推行;

2、未能真正向人民网络公布公车使用情况,公车使用无法受到监督,舆论压力不大,部门人员可暂不执行;

3、部门人员成本意识不强,似乎不知道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加强培训。

4、最终的是: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推行一个大众监督的网络平台,将公车使用纳入干部考核管理,对成本过高的部门要进行整改并向公众公布。这个公车改革就方便执行了。——(IP:121.14.234.)

网友“秦岭军魂”:车改的前提是“精兵简政”,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目前有专家指出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政府,在此环境下,不具备进行车改的条件,车改必然走入死胡同。想进行车改,必先精简机构[6]。

相关新闻

试点

部分地区改革变成“分钱”

回顾近些年各地公车改革进行的摸索和试点,不乏失败的教训:例如,一些地方曾经把公车改革弄成赤裸裸的“分钱”,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居然高达七八万元。消息被曝光后,这种背离公车改革初衷,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车改”被果断叫停。也有成功的经验:例如,也有的地方为了便于民众监督公车使用,推出了统一的公务车帖或公务车牌;有的地方为了鼓励公务员短途骑车办公推出了公务自行车。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但新华社昨日发表文章指出:以网民和群众的呼声和本轮公务车改革的方向衡量,这应当只是北京市公车改革的“最低标准”。

文章说,下一步,应当明确北京目前的公务车保有数量,并顺应全国公务车改革的大方向,继续降低北京市公车配备的标准和公车的总数量。目前,北京也在倡导百姓公交出行、低碳出行、绿色出行,作为北京的公务员,更有责任在公交出行上率先垂范。

难题

如何遏制公务车成特权车

新华社文章认为:在当前车改进行的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公务车在维修环节出现的维修材料投标报价缺乏执行约束力,部分维修材料利润空间偏大等新漏洞。这反映出公车改革和监督应当贯穿公车使用全流程,避免公车维修成为唐僧肉。

公车改革的另外一大难点是如何遏制公务车成为特权车。近些年,各地一些公务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的驾驶风格引发了极大的民愤,尤其是公交车道俨然变成了公务车道,更是应当下大力治理。

篇7:杭州公车改革

新华网杭州11月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方益波、商意盈)公车改革是一项难题,在过去许多年中,不少地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试图破解这一难题,迄今仍未取得满意。

杭州市两年前全面实施车改,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杭州车改”算不算一个成功范例,其做法能否在其他省市进行复制?

发改委牵头“车改办”,所有公车集中“过筛”

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涉及100多个单位,分三批进行车改。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截至目前,除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初步完成了车改。

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介绍说,杭州车改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所谓单轨制就是公车上缴统一处理;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将留用车辆进行市场化管理。为此,本市下发了《关于杭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7份车改文件。

据统计,参加第一、第二批车改的机关单位,共计上缴了400辆公车,其中200辆公车由服务中心留用,132辆补充执法单位工作用车不足,57辆被拍卖,剩余11辆作报废处理。

发放“车贴”,是将普通公务员至局级公务员分为300元到2600元9个档次,交通补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各项交通事务支出,但不能取现。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杭州市设立了公车服务中心,公务员借用公车与打的一样,有偿计价使用,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

据了解,目前,公车服务中心有专职驾驶员61人,截至今年5月底,为车改单位提供出车服务1.5万台次,安全里程200余万公里。

另外,杭州市还配套出台了《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严禁公职人员向社会“借车”或转嫁费用等行为,凡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一旦发现将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扣发车贴;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育明教育总结改革经验和措施:

第一,货币化

篇8:改革开放30年之广西发展

广西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具有丰富的水能、矿产、农林、海洋、旅游等资源。但是从前, 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改革开放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广西的经济、交通、旅游、能源开发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西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城市, 也越来越熠熠生辉。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在国家的支持下, 广西投巨资建设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在公路、铁路、水路、港口、机场等方面建设了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现在, 一个以各种运输方式互相衔接, 内联城乡、外通周边省区和国外, 有区域特色的综合交通网初具规模, 西南出海大通道框架初布形成。据规划, 广西今后仍将继续加快交通基础建设。将大规模地扩建、兴建一批机场, 并进一步加快跨省、出边以及区内各市间高速公路的建设。铁路方面, 规划了建设一批出省、出边铁路。而水路运输, 则继续推进沿海、沿江主要港口的建设。广西综合运输正处于快速提高的时期。

交通的便利, 带动了旅游的兴旺发展。广西旅游资源丰富, 分布甚广。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开发, 目前共有各类景区800多个, 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就达34处。既有我们熟知的桂林山水和百色大石围天坑群、北海银滩等, 又有新开发出来的钦州三娘湾、防城港金滩。而以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俗风情以及以兴安灵渠、宁明花山壁画、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风采和红色旅游, 都是各具特色。最近随着“北海——下龙湾”航线的畅通, 中越边境游又将成为新的热点。旅游业正在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 广西正在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

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广西还是一个水能资源大省, 可开发水能蕴藏量1900多万千瓦。改革开放以来, 广西水能得到充分运用, 以红水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为代表的水电建设已取得较大成效, 正在建设的龙滩水电站, 是目前国内在建的仅次于长江三峡电站的特大型水电工程。预计到2010年, 广西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2560万千瓦。广西电力工业的发展, 正逐步使其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广西矿产丰富, 现已发现的矿种115种, 已探明储量89种, 其中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4种, 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铝工业是广西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这里的铝材加工已有相当的基础, 成为了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制糖业是广西人的骄傲, 它在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 2004年甚至占全国糖产量的60%。蔗渣造纸、制板, 糖蜜生产氨基酸, 滤泥生产复合肥, 其综合利用技术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汽车工业是广西一直培育并着力壮大的支柱产业。中国一汽、上汽、东风三大国内汽车集团, 以及美国通用、韩国大宇、法国雷诺等国际汽车大公司已在广西建立生产基地。以柳州等城市为中心的汽配工业正在逐步形成。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此外, 广西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优势, 医药、食品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生产中药产品400多个品种, 其中国家新药18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5个。西瓜霜、三金片、金嗓子喉宝、骨通贴膏等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有的产品产销量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方面, 广西已形成柳州金嗓子、象山牌罐头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 罐头产量名列全国第三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广西公车改革-广西公车改革】相关文章:

公车改革后公车处理05-12

公车改革汇报04-24

公车改革记录05-04

杭州公车改革05-11

公司公车改革方案04-11

集团公车改革流程04-16

中央电视台公车改革04-17

公车改革车辆如何封存04-28

地方事业单位公车改革10-30

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总结03-03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下一篇:高校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