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整治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公车整治范文

公车私用整治工作汇报

“公车私用”问题一直是个痼疾,其危害性尽人皆知,严重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群众的形象。在干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称之为“三分之一公车”,即公车三分之一被用于公事,三分之于被领导私用,三分之一被司机私用。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和纪委三令五申不准公车私用,不准领导干部驾驶公车,但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绝,甚至在红白喜事中公车私用现象都很大程度地存在。

公车私用问题难以控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正确对待公车私用问题,视公车为个人专车,甚至是私车,其实有的单位公务用车真的成为了个别领导的私车。因此,造成了自上而下的效仿。二是公车私用被长期以来的社会习俗所认可。三是制度不严,释之过宽。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有关公车私用,只有廉政上的规范,没有上升到违纪的制裁。四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力。虽然有一些对公车进行约束的规范,但是有关部门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硬性措施进行监管,也是造成公务私用泛滥的重要原因。总之,官僚主义作风、一定的社会容忍性、监管工作不力、一般情况下也得不到惩处,导致公车私用愈演愈烈。

对于公车私用问题,敢用实招动真格,狠抓才能有实效。一是要强化相关管理办法,严格规定领导干部不准用公车办私事。除从事公务活动以外,不准用公车接送家人亲友上下班(学);不准用公车从事婚丧嫁娶活动;不准用公车外出旅游度假;不准用公车扫墓;不准用公车钓鱼。严禁驾驶公车办私事和在休闲娱乐场所停留。把这些内容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业。二是各部门的公车使用情况要在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公开,公用时必须亮“公事”牌。同时设立举报专线,便于发挥党风廉政监督员等各种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公车管理制度,加强公车使用监管工作,对本单位的公车敢于真抓实管。四是领导干部确因特殊情况需用公车办私事的,必须在用车前办妥相关批准手续,并据实付费等。五是纪检监察机关或新闻媒体要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通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另外,可以把责任量化且与其单位或个人的奖惩措施结合起来,确保整治公车私用问题办法行之有效。整治公车私用问题,任重道远,贵在上下合力,持之以恒。

第二篇: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四川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公车改革焦点难点释疑

公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当前对公车改革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交通补贴的标准是否合理,二是公车改革的程序是否合法。第一个问题笔者在《‚车改‛后交通补贴标准怎样定才合理 》、《公务交通补贴为何人人有份 》、《 交通补贴的级差是否过于悬殊 》等博文中已有论述,本文重点讨论公车改革的程序问题。

一直以来,不断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有的意见认为,‚不应该让既得利益者来主持公车改革‛,‚让他们削减既得利益,无异于与虎谋皮”。 ‚可以想象,

谁会挥刀自宫,谁能将自己的权利拦腰砍下,以示清白?‛也有文章提出,‚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自己制订规则、自己执行、自己解释,这本身就很难说彻底代表了公共意志‛。‚各地在进行车改时,如果不重视‘程序公正’,不听一听公众的意见,甚至暗箱操作,这样的改革恐怕只能招致一片骂声。‛

应该说,有些意见虽然比较偏激,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其中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笔者5年前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由于‘车改’工作属于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而且影响到预算的部分变更,因此,为了使‘车改’工作不但在内容上更加完善,而且在程序上更加合法,我建议各地的‘车改’方案经过党委、政府讨论通过后,最好以政府的名义,提请当地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意后才

正式实施。这样效果会更好些。‛虽然当时主流媒体曾在头版以‚车改方案宜由人大审议‛作为通栏标题予以报

道,遗憾的是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不但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车改方案宜由人大审议‛的必要性,就是当地人大也不愿主动过问此事。究其缘故,盖因体制所囿也。

其实,我国过去进行的许多改革,无不是由党委决定,政府实施;尽管涉及国计民生,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又有几项是由人大审议通过后,再由政府着手实施的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已经引起党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笔者在《公车改革是‚与虎谋皮‛吗》一文中写道:‚笔者完全赞同应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当前许多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产生并长期存在,正是体制、制度的缺陷造成的。惟有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彻底根治腐败。‛

当然,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只能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现

在,公车改革已经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这样更高层面的问题,我们既希望这两项改革能够互相促进,取得更大更好的社会效益;但也不能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暂时不到位,便把公众期待已久、迫在眉睫的公车改革搁臵起来。譬如说,为了杜绝公车私用、变相专车,严格控制交通费用,各地各单位完全可以采取‚加强管理‛或‚半货币化‛的模式进行公车改革。这样做技术难度并不大,只要工作真

正到位,同样能够达到目的;而且不涉及财政预算的变更,还可以顺利绕过发放交通补贴的瓶颈,避免一时无法统一的争议,何乐而不为呢?关键还是主管部门和监督机关有没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及勇于改革的决心和魄力。谈公车改革问题

谈公车改革问题

我国对于公车改革问题,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几年,但是对公车现象的非议却仍然非常严重。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说,近期将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官员配车的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要 “车随人走”,不再更换新车。这是国家对公车改革的再次发力。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的条件,要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

但是!!!

中国的公车究竟有多少?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公车数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车消费支出在15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而民间和学者统计,公车的数量在300万至350万辆,每年消费支出约为3000亿~4000亿元。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教授说,4000亿元还是自己在xx年提出的数据。

同时,即便数据透明了,也无法确定其真实性?因为目前的公车改革现状,已与其目标背道而驰。“公车多、耗费大、增加道路拥堵,而且车的档次越来越高”,竹立家估计,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加起来可能和公车消费数目差不多。例如,一些地方曾经把公车改革弄成赤裸裸的”分钱”,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居然高达七八万元。

中国的公车改革从1994年开始,治理方案年年出新,效果却原地踏步。在2016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建议取消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改为公务车,并提出以预算管理实现公车总量配置,将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中。此前,广州、昆明、杭州、辽阳等城市已经开始公务用车改革。总体概括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广东一些城市实行的货币化改革模式。东莞沙田镇在1993年就取消了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第二种模式是集中管理,即没有车补,公务车交由公车服务中心管理。第三种是货币化和集

中化模式相结合,保留主要官员专车,其余的由公车管理机构提供,在需要的时候申请,单位和个人要按行车公里数来付费。

政府每年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推动改革进行。在今年两会期间,财政部终于决定公开中央部门的“三公消费”情况,但是,没有处罚制度的信息公布是没有意义的。公布的财政预算要民主化、精细化,并通过人大常委会议的严格审批,没有这些做前提,公车消费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此外,用于保障公车改革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迟迟未见出台。在大家看来,政府内部文件根本不能遏制公车膨胀。如果没有法律支持,不能向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受到特权利益阻碍的改革能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所以,对于已经成为藏污纳垢、引起民众极大争议的公车问题,上升到法制、政策的层面是十分必要的。公开和透明是最基本的方法,目的是获得社会舆论的监督,防止出现

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另外,在法制层面,需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惩罚措施,因为光是规定是什么问题,怎么做的问题等,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明确地规定应对举措,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公车问题。

总得来说,要想适当解决公车改革问题,有以下四种方案: 一控制公车总量

和配备,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只有公务用车。保留公务用车的数量,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常住人口核定,由人大批准控制。二是学习国外经验,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负责,网上公开查询记录。三大规模用车社会化,由政府向租车公司公开招标或租用,对驾驶员的安排可参照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办法进行。公务车的保养也向社会公开招标,结算由财务和维修点进行,司机个人不介入。四对不配备专车的公务员按照一定标准实行适当交通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购买私车,

私车公用。

王栩栩 0806100335 08法三

第三篇:公车改革方案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和省直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按照中央例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总要求, 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创新公务交通保障机制,公务活动出行实行社会化,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或其他符合规定的社会化方式保障公务出行,实现本单位公务交通保障高效、费用节约、成本下降和管理规范。2018年12月底前,完成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央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关于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确保改革有序进行。坚持厉行节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按规定确定公务交通费用报销额度。坚持制度创新,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确保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坚持统筹兼顾,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

二、组织领导

成立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公务用车改革工作,人员组成如下:

长:

副组长:

员:

三、改革范围

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全部参加改革。

四、改革方式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不保留任何车辆。对参改人员实行以按规定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的办法,个别特定岗位确需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应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出行频率等多方面因素从严从紧核定。公务交通费用报销额度,按照不高于同地区、同级别机关相应层级公务员交通补贴标准的原则从严确定。不得既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又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五、车辆处置及司勤人员安置

没有公务用车,不存在取消和保留车辆情况,也不存在司勤人员安置问题。

六、工作安排

按照省统一部署,本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18年12月底前报省车改办,经批准后实施。

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取消车辆封存工作,并从封存当月起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七、经费测算

1.处级干部 人,公务交通费用按报销额度不高于同地区、同级别机关相应层级公务员交通补贴标准 元/月测算,计 万元/年;

2.科级级干部 人,公务交通费用按报销额度不高于同地区、同级别机关相应层级公务员交通补贴标准 元/月测算,计 万元/年。

八、组织实施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正确把握改革方向,明确改革工作任务,督促落实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明确专门机构人员,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加强报销方式规范管理,按照改革要求,结合实际,探索事业单位公务出行按次按距离包干公务交通费用的报销制度。

严肃纪律,强化监督。要严肃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使用纪律,不得公车私养、私车公养,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方案及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当事人,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第四篇:公车使用规定

镇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

公务用车范围和使用功能

1.机要通信车是指承担特殊机要保密通信任务的单位和内设机构专门用于县直机关与外单位之间收发机要文件及文件交换工作的专用车辆。使用范围包括:

(1)省、市、县公文的交换、传递; (2)特殊机要密码、电报的传输、运送; (3)其他机要通讯工作需要。

2.应急用车是指专门用于情况紧急、保密要求高、时限性强、利用社会车辆无法实施保障的紧急公务事项用车。

一般公务提倡社会化保障方式出行。确需应急公务用车保障出行的,应严格使用范围和程序。使用范围包括:

(1)承担省、市、县以及乡镇(街道)应急任务,实施职责范围内的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其它紧急突发情况;

(2)参加上级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时间紧急、公共交通无法及时到达或携带重要材料的公务出行;

(3)前往安保要求严格的场所参加公务活动;

(4)紧急会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集体会议(使用中巴车以上的车辆集体出行);

(5)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的重要活动,如集中进行的老干部慰问、重要招商引资等,以及中央和省、市组织的检查、督查、考核、创建和县本级迎检等特定活动保障;

(6)挂职、选派、异地任职干部因公务活动影响或需要,必须车接送站的;

(7)在社会化车辆保障不足、公共交通不便或使用成本过高的情况下,经申请可以优先安排的跨区域出差、调研下乡;

(8)用车单位突发、紧急和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同意的特殊情况下的公务出行需要。

公务用车的管理和使用

1.提倡公务活动自行解决交通工具。确定使用公务用车的,必须严格执行用车审批制度。使用公务用车前,由用车单位提出申请,如实填写《阳谷县机关公务用车使用审批表》(见附件),县直各单位用车由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用车由所对应的分管领导或办公室负责人签字,同时加盖公章,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一份,报县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审批。未经批准,严禁擅自调度公务用车。各部门、乡镇(街道)的公务用车的用车审批制度,可参照执行。

2.因应急处置等紧急事项需使用公务用车的,可简化用车审批手续,但事后须补办手续。

到同一区域范围或同一公务活动多人参加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同一安排公务用车,避免重复派车。

典型问题。

(一) 采取隐瞒或其他方式骗取车辆审批,违规使用公务用车;

(二)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挪用公务用车或将公务用车固定给单位、个人使用

(三)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或长期占用公务用车;

(四)没有执行车辆回场制度,公务活动结束,擅自将公车停放别处;

(五)在用车过程中,擅自延长时间、变更地点、办理私事;不讲文明,不尊重驾驶员,督促驾驶员超速行驶;不爱护车辆,车辆没有做到干净、整洁;

(六)在交通补贴保障范围内一般公务出行以及正常上下班等非公务出行中,已特殊形式用途等理由变相使用公务用车。

(七)搞超过车辆原配置标准的装修;

(八)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和个人车辆;

(九)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

(十)以任何理由挪用或固定个人使用综合行政执法用车、机要通信、应急等保障车辆;

(十一)未经批准,将综合行政执法用车等作为一般公务用车使用;

(十二)在车辆维修费中夹带其他费用;

(十三)即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十四)违反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其他现象和行为。

第五篇:公车消费研究

浅谈公车私用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措施

公车泛滥、公车私用多年来一直是官场的顽疾,与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并列为“三公消费”,被称为“马路上公开的腐败”。具体表现在,公务用车费用过高,公车私用现象严重,超编制超标准配备用车问题屡禁不止,公车使用效率低,浪费惊人。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有报道称,目前中国公车数量超过400万辆,公车消费超过4000亿元,但仅1/3用于公务活动,1/3是司机个人,还有1/3属于个人和家庭。

公车私用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首先,从干部成长角度言,易滋生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其次,从经济角度看,公车私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早有资料表明,公车的不当使用,已大大超过国防开支,成为财政不堪重负的包袱和增加政府行政成本的一个“大漏斗”。再次,从社会角度方面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公车私用像是一种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如今不少人对公车私用的行为似乎已经习惯成漠然,有的民众甚至带着一种羡慕心态及目光在对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并做出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要求“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规范使用和减少数量成为解决公车问题两种主流声音,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的做法, 德国,德国公务配车特别高的门槛,整个柏林总共92辆车,如果不是外交接待的话,开车回家都得交租公车费。在南非,公车有1/3的车款是要自己来付。在日本,有专门的公务出租车票。在芬兰,允许公私合用但是需要缴税。

整体上来说,

1、要注重法制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坚定不移的推行公车改革

2、加强公车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堵塞漏洞,3严格贯彻执行禁止公车私用的各项规定,做到执行必严,违者必究,4重视思想教育,筑起心理防线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各地采取的治理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统一公车标志,接受社会监督

2、 给公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公车动向

3、 实行公车私用收费制度

4、 取消公务用车,改为发放交通费用补贴,等等

总而言之,要从根本上纠正公车问题,不仅需要建章立制,加强监督,也需要全社会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违规公车不仅惧畏制度的追责、舆论的曝光,也害怕身边每个人的眼神。这样,豪华公车的生存空间自然就会大大缩小。

上一篇:改错字题范文下一篇:关帝灵签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