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_调研报告

2024-04-22

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_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_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迅速发展,从纯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以常住地是否改变为唯一标志,将流动人口定义为暂时离开户籍地而非迁移的各种流动人口。然而,在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流动人口,即是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作用下,采取直接或间接转移形式,按照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贫困地区向发达

地区、农村向城市不断流动的人口。当代中国的流动人口与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人口有其共同之处,都是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向心式”流动为其最显著的特征的。从流动人口滞留的时间和原因看,可以把其划分为长期性流动人口和短期性流动人口。从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看,可以把其分为公务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和中转型流动人口。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因其自身特点对中国的经济、社会起着不同的影响。但对中国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和发展市场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长期性的经济型流动人口。这类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其流动的显著特点是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对中国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短期型的盲流型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研究当代流动人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我市的流动人口与全国流动人口的类型基本一致,本文就我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思考。

一、我市流动人口情况及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

(一)流动人口数量呈高速发展态势

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农村承包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对外开放的实行,我市流动人口开始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几年,我市经济高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市公安局调查统计,2000年底,全市外来人口70万,2001年达84万,2002年119万,到今年六月底止,全市已有外来人口142.32万,年递增率为31%。从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看,年轻型人口占绝大多数,从市公安局统计报表显示,我市142.32万外来人口中,其中18-49周岁为117.51万,给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给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治安管理、劳动就业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

从我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报表显示,全市2002外来育龄妇女45.24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6.2万人,户籍为本市的2.8万人,占6.19;省内外市的89997人,占19.89,外省的285209人,占63.04。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分析,其在生育、生殖保健方面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计划生育率低,计划外生育和非婚怀孕、生育的比重大;二是生殖保健意识不强,意外妊娠占相当大的比重,孕产妇死亡的比重相当大,据市卫生局统计,在**市孕产妇的死亡中,外来人口占70。三是外来育龄妇女以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的查孕、查环、查病的“三查”服务,作为其生殖保健服务的主要方式。

(三)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现状

1、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有了明显的转变。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即由单纯地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主人翁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因此,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也从单纯的管理转变为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去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其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行公民计划生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十分强调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去年9月3日颁布的《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也十分强调对育龄妇女合法权益的的保护。如规定了女方离开户籍地,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时间半年以上的,经女方户籍地向现居住地履行委托手续后,可由现居住地进行生育管理,这为育龄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还规定“保障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对传统的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实行“一刀切”的做法进行了改革。

2、坚持以人为本,为外来育龄妇女提供多种服务。

一是把流动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全市计划生育部门在工作实

际中也体现了现居住地管理的要求。在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后,及时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把一部分具有常住趋势的外来育龄人员纳入常住地管理和服务。比如为外省市符合生育政策的对象经户籍地办理委托手续后,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证明》,享受与本地的已婚育龄妇女同等的计划生育权利;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查孕查环服

务;各地通过设立免费药具发放点、计划生育服务站、社区服务室,为外来人口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极大地方便了外来已婚育龄妇女。

二是建立外来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手术经费投入机制。为促进我市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立,2001年根据省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全省流动人口节育手术费结算补助试行办法的通知》精神,我市建立了流动人口节育手术费用补助办法,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解决。对外省市来**的外来人口,实行节育手术的费用,由当地政府结算后,省市计生委给予一定的补助。我市财政局专门安排经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

三是取消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用。根据国家、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从1993年开始,省财政、物价、计生三家联合发文,出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对流动人口的已婚育龄妇女每月收费管理费2元,其余流动人口每月收费1元。为进一步减轻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市计生委于2001年年底取消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并把这项收费作为检查督促和评价各地工作的重要内容,据测算,全市每年减少流动人口收费1000万左右。

四是积极向流动人口开展宣传,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全市计划生育系统通过向流动人口免费发放宣传资料、来杭务工时利用外来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服务中心、社区人口学校等场所,对外来人口实行计划生育方面的教育,发放计划生育的宣传品,同时,利用社区内的政务公开栏、劳动触摸屏等宣传媒体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等,提高外来人员的政策水平、维权意识、生殖保健常识。萧山区还专门向外来人员发放《服务证》,提出各项免费服务的承诺,公开服务咨询电话。

二、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以来,我市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空前增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也成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门综合治理的力度不够。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形成的合力不够,部门之间流动人口存在着重复管理、重复劳动的情况。加之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人员、经费与肩负的工作职责不相适应。我市各级计划生育机构、人员是按户籍地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要求配备的,绝大部分的计生部门没有专门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来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公安部门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也严重不足,借助部门管理的力度也在下降。所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二)现行的管理制度尚不够规范。一是管理重点不够突出。根据国家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规定,18至49周岁的育龄人员属计划生育管理对象,管理对象庞大,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率低下。二是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的管理职责不明确,尽管确立了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职责很难分清,相互推委的情况十分严重。在计划生育的统计报表、违法生育的考核责任方面仍以户籍地为主,一些计划生育的超生户往往逃生。现居住地和户籍地都很难发现。三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互相打架,国家及省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规定的部门职责与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冲突。比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在外来人口办理《暂住证》时,必须查验《婚育证明》。但公安部门最近规定在办理《暂住证》时,不得以查验《婚育证明》为前置条件等。致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四是计生技术服务薄弱与流动育龄妇女的需求的矛盾。流动育龄妇女离开户籍地后,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保健需完全依赖现居住地的技术服务,目前,现居住地的技术服务机构还满足不了流动育龄妇女的需求,特别是免费服务的困难,形成了服务现状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五是计划生育的一些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给有意违反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钻了空子。比如:新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出台后,规定违法生育的对象在现居住地或户籍地均可征收社会抚养费,一些比较富裕地方的流动人口逃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生育,要求按当地的经济情况征收社会抚养费,大大降低了法律的严肃性。

(三)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手段缺乏新意。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现有的宣传形式仅限于发放一些计划生育的宣传品,在一些大型广场、广播电视中进行粗放型的宣传,而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比较少;在宣传内容上,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领取、验证的程序、对违反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的处罚措施以及生育政策等刚性的政策宣传较多,但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比如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修改、实施,一些地方取消《暂住证》等新情况、新问题的的出现,外来人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等人性化的内容宣传比较少;在宣传手段方面,计划生育单打一以及说教式的宣传比较多,而适应各类人群的、部门联合的、渗透性的宣传形式比较少等,原有的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探索流动人口的教育、服务、维权、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方法,形成“政府领导,公安牵头、部门参与、综合管理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的新机制,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政府机关机构改革的前提下,既方便了外来人口,也减缓了政府流动人口管理的机构、人员、经费不足的矛盾。

一是成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构。将目前的**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小组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调小组取消,成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综合管理小组下设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维权服务等若干个办公室,定期专题研究解决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问题,对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县以下各级人民政府也成立相关组织,统一行使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和指导的职能。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建立协管组织,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外来人口的登记、统计、计划生育、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是实行“三证合一”。目前,外来人口到现居住地后要分别到三个部门办理《暂住证》、查验《婚育证明》、办理《劳动就业证》等。既给外来人员带来了不便,也给管理部门增加了人员、场所、经费的负担。我市将《暂住证》、《婚育证明》、《劳动就业证》三本证合为一本证,可更名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证》(也可由IC卡暂住证取代《暂住证》,IC卡暂住证中设立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等部门的内容),由公安部门为主签发。同时,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场所,将有关部门必须的管理人员集中办公,体现了管理部门、管理职能、管理场所的“三合一”。

三是实行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和执法。综合管理办公室行使三个部门的流动人口管理职能,执法检查时统一稽查,分别处罚(也可由综合执法大队统一处罚);提供一个统一对外综合服务的窗口,如办证、政策咨询、受理投诉、解决争议等等。另外,计生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可开展每年两次的查孕、查环、查病服务。

四是实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实行“三证合一”、一个窗口服务,较为重要的是公安、劳动、计生必须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具体可由公安部门开发信息共享软件,在公安部门现有的软件中增加劳动、计生等相关内容,公安必须保密的内容可由隔离墙隔开;确定一名专人将外来人员信息输入微机;公安、计生、劳动三家实行计算机联网,按需各取信息。由于基础信息相同,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后,可节省信息重复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五是保障综合管理办公室所必须的经费。针对计生、公安等部门有关流动人口管理费取消的实际问题,由各级财政保障必须的经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可采取两种办法解决。即由财政补足取消的流动人口管理费,也可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按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经费的纳入预算。

(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一是明确重点管理对象。将18周岁以上的育龄女性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重点。可取消男性《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男性的计划生育的基础管理档案,减少管理成本和不必要的劳动。二是明确管理责任。真正确立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机制。改革流动人口出生统计上报制度。由流入地负责统计流动人口的出生,对违反政策的出生主要考核流入地政府。由计划生育管理地(现居住地)负责征收社会抚养费,避免了违法生育的对象钻法律的空子。三是加强流入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外来人口提供与户籍地人员一样的服务,特别是生育、节育的服务,减少外来人员的意外妊娠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四是强化法定代表人负责制。根据国家、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采取“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用工单位的职责。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用工单位,由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履行处罚职能。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生殖保健知识。一是要在宣传教育的内容方面予以扩展,除了加强流动人口政策方面的教育以外,特别要加强外来人口的生殖保健知识的教育,要针对外来人员意外怀孕率高、孕产妇死亡率高的特点,对外来人员开展生育、节育的知识教育。及时给他们提供避孕节育的工具,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意外妊娠率。同时,要针对一些法律、法规的修改,比如新的《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实施,在婚姻登记时取消婚姻状况证明,青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志愿宣誓结婚,减少了过去由于政府干预而导致的非婚生育等。二是在宣传形式上要根据流动人口的年龄特点、行业分布及知识层面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比如针对外来人口中青年人比重大的特点,利用美国与我市合办的国际青春性健康项目加强外来人口的青春期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在宣传手段上要灵活多样,比如,部门联手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与劳动、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进行联手,将婚姻法、收养法、计划生育法、劳动法、外来人员管理条例等法律一起联手宣传,将以上各法律的主要内容编制成碟片进行宣传,效果将大大超过单一的计划生育宣传。

篇2: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_调研报告

管理自查报告

按照《行政处罚行为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对照xx市一年多来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认真开展清查和自查工作,边查边改,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市坚持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四在县”做到了规范征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四在县”活动,规范征费管理

1、建立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制度和管理措施。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xx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实施办法》,成立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落实好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规范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依法行政制度。首先,在征收社会抚养费过程中,严格按照执法程序,不分历年和当年的社会抚养费征收都必须做到先告知,再决定,最后开具票据,及时上缴财政。其次是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按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再次,加强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监察、审计及财务主管部门的作用,严格把好财务审计审核关,严防不正当收支情况的发生。

2、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我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人性化服务,坚持做到“一碗水”端平,按照“三先三后”的工作方式,即先党员干部及亲属家属,后一般群众,先一般户后重点户,先易后难,严格按征收的有关程序,切实做到经常征收为主,突击活动相结合,做到了征收为主体,征收程序合法,征收标准统一的原则,防止“以罚代征”、“放水养鱼”的行为发生,并且将征收的相关资料,个案进行建帐和归档管理。

3、严格票据使用情况,实行统一管理。我们严格按照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社会抚养费专用收据,在清理和自查过程中,从未发现使用自制票据,转借票据,白条入帐或用其他票据代收的现象。

4、社会抚养费收支情况。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做到一支笔签字审批,在征收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不收现款,凭银行入户凭证开具专用票据。在清查过程中,无隐瞒收入,帐外设帐,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等情况。支出项目严格按照社会抚养费使用范围设立科目,用款做到先请示、审批后使用,防止了扩大开支范围的现象,无截留、挪用、贪污和分等情况。

5、台帐管理。做好台帐管理是认真做好社会抚养费使用管理的有效用途,我们认真疏理台帐,政策外生育对象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全部记录在台帐,同时在清理过程中,使台帐规范合理,坚持日清月结,年终汇总的原则。

二、找差距寻不足,分析“征收难”原因

“征收难”是摆在我市面前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社会环境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相符。相关部门在落实优先优惠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尤其是卫生部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公安部门户口登记管理等方面,使人们造成了错误的认识,认为现在超生不仅不罚钱还发钱,再加上外界媒体的不良舆论,造成计划生育征收工作开展困难。

2、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受到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舆论的影响,一些当事人违法生育后,主动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甚至是有意拖欠;也有部分当事人家庭经济确实比较困难,无缴纳能力,社会抚养费出现了征收“三难”现象,即调查难,取证难,执行难。

3、《条例》征收标准与现实征收存在差异。《条例》在规定征收标准时,上、下限不明显,而本地上报年人均收入与实际收入有所偏差,这样在征收时,如果按照年人均收入的比例进行征收,征收数额较大,不利于执行。

三、探索新思路,切实破解“征收难”问题

1、强化领导、加大宣传。在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上,我市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破解“征收难”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生育,充分利用电视台、村广播站等宣传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以及计生宣传车、宣传横幅、标语等方便快捷的特点,积极宣传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是违法,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的意识,营造良好的人口氛围,使广大育龄群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强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

2、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施治是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的关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而依法管理,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更是如此,尤其需要纪委、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社会抚养费征收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各部门在制定、落实优先优惠政策时,充分考虑计划生育现行政策,把好计划生育关。

3、村委支持,群众参与。村支两委和计生协会人员长期贴近群众,对违法生育对象的经济状况、脾气性格都了如指掌。因此,发挥他们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征收工作中,我市通过加大村为主工作考核力度,增强村组干部、协会会员、群众参与的责任,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征收协调、宣传教育。

篇3: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_调研报告

1 当前临安市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1.1 思想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长期保持了低生育水平, 部分党政领导和社会人群认为人口计生工作该松一松了, 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认识不足, 基本国策观念有所淡化, 工作力度有所削弱。同时, 由于农村人口持续减少, 青壮年外出务工, 外来人口持续流入, 计划生育整体形势空前复杂。少数村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 村两委面临复杂局面还不能真正自觉地抓人口计生工作。

1.2 流动人口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递增, 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 本地区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西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流入。本地区农村人口和外来流入人员的结合、本地区流出人员与当地人口的结合、外来夫妻在本地区生育、本地区流出夫妻在流出地生育等各类情况复杂, 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 各地的人口管理不够完善,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这对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1.3 依法行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大力推进, 各种前置条件的取消, 计划生育行政措施逐渐弱化,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 由于对违法怀孕对象缺乏刚性的强制性行政手段, 面对违法怀孕现象只能依靠反复的思想工作, 成效甚微, 面对流动人口非法生育也不能驱逐, 对本地区居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执法上各地普遍反映“硬办法不行, 软办法不灵”, 突出表现在社会抚养费征收存在很大难度。如何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 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值得进一步研究。

2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真正维护好群众在生育领域中的主体地位, 是临安市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是要保护新生人口的主体地位, 就是要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在生育领域内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 将人民群众在生育领域内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内, 我们必须维护和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走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生育利益和长远生育利益。

临安市采取多种措施, 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闲难, 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积极落实流动人口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市民化待遇, 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人社会保障体系, 保护流动人口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目前.临安市人口计生委正在“属地化管理, 市民化服务”的基础上, 在全省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一盘棋”机制。据不完全统计, 临安市外来流动人口达7万人, 其中育龄妇女约3万人, 这一流动的、正值生育高峰的庞大群体成为新时期计生管理新的课题和难点。面对管理难题, 临安市通过理清部门管理职责, 强化管理措施, 进一步明确企事业单位、出租房等社会单元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法律责任, 有效地提高了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同时, 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 以“免费服务卷”形式, 对外来育龄妇女实行多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将计生服务拓展至健康服务。实现了“信息互通, 管理互补, 服务互动, 责任共担, 经费互结”。

3 制定有利于人口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 积极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尽快实施计划生育家庭伤残死亡救助制度;落实并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岗位津贴;名人富人超生纳入诚信记录;根据物价上涨幅度, 提高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的补助标准等等。促进各项惠农政策和人口计生政策的协调, 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严肃性。加大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宣传和落实力度, 落实“决定”中“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作出贡献, 国家应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精神。凡违法生育的公民, 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 可予以公开揭露;是党员、干部的, 依纪依法从严惩处。

此外, 临安市积极推进婚育新婚进万家活动, 旨在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 倡导和促进健康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保障农民享有基本的生殖健康服务, 培育一大批“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的新家庭。研究制定新农村新家庭的评估标准, 把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新农村建设试点应有新家庭计划的内容, 研究制定相关经济社会政策要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摘要:现如今在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 不论是上至国家还是下到个人都在关心着计划生育这个话题, 针对临安市农村人口流动加大情况下的计划生育现状做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临安市,农村,计划生育,流动人口

参考文献

[1]刘玉善.宋丽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 18 (1) .

篇4: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_调研报告

一 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特点

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边沿,是城市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区,流动人口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来源广泛,农业人口比重大。外来人口涉及全国众多省份,农业人口比重大,占81%;青壮年和男性比例高,占74%。二是居住时间短暂,从事职业多样化。他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收旧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从事拾脏扒荒等。三是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在个体小旅店、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内,居住环境较差,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民工群"。四是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较低。

二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从我区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区、站、村(街道)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运作机制,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制约措施。流动人口管理没有纳入区委及相应职能部门任期目标,使一些基层部门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任务和指标以及在检查、制约措施等不到位。二是专职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低,能力差,难以适应新时期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发展需要。三是职能部门缺乏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交通、计划生育等多个部门,长期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资源信息不共享,综合治理效能差的现象。四是服务意识不强。有些部门对流动人口重于管理疏于服务,甚至出现有些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有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持、逃避正常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管理经费不足。

2.流动人口婚育信息难掌握

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层次的多样性增加了服务与管理的难度。同时,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高,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出地和流人地人口计生部门也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

3.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工除了存在的工资拖欠、劳动安全无保障、居住条件差、就医、子女入托入学难等较为普遍问题外,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还存在着流人地没有真正将流入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未能使其真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服务,对法定的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服务未落实到位。

4.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难处罚

一是流动人口流动性大,违法生育查证难、送达难。二是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境贫困,即使有违反计生法规被处罚者,有的也因其无偿付能力而难以执行到位。三是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征收标准差异悬殊,一些违法生育行为人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恶意规避处罚。四是对不按时参加生殖健康检查、不及时终止意外妊娠、不按时寄回有关证件者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基层在日常工作中有时陷于两难的境地。

三 关于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问题的思考

1.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因此,要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按照“城市流人抓社区、市场流人抓雇主、单位流入抓法人、房屋租赁抓房东”的原则,突出四个依托。一是依托社區,夯实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根基。二是依托单位,落实法定代表人管理责任。街道与辖区内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责任书,与民营、股份制企业签订协议书,落实管理责任,配合计生部门做好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三是依托房主,加强对房屋租赁中的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对在社区租赁房屋的流动人口,实行户况显示、联合服务和逐户建卡、依房管人、同住同管、优质服务,并在社区划分责任区域建立“房主管房客”制度。四是依托协会,开展村(居)民自治。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等处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摸清底数,夯实基础,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转变。一要摸清底数。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建筑工地及中小旅馆、公共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易聚集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管理,彻底澄清流动人口底数。二要登记造册。清查收集暂住人口信息,通过身份证、照片、人口数据信息“三对照”后登记造册,并分别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和暂住人口管理系统。三要完善档案。以村、街、厂、矿、队为单位,把暂住人口归档建册,与暂住人口管理系统配套使用,健全辖区流动暂住人口的信息资料。四要核实身份。对无有效身份证件、来历不明、形迹可疑的流动人员进行多方查证,直到查清真实身份。

3.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一是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共享制度,形成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网上交换和交流的监控督查,促进服务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系统内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工作格局。四是以区域内人口计生系统“三网一库”为基础,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横向互通、纵向延伸、良性互动的人口信息共享体系,推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4.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上水平。一是制定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双向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流出地与流入地,两地共同管理职责的落实。二是加大平时抽查、薄弱环节专项调查和通过网络交换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度的考核力度,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平时抽查和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准确率及有效监管能力。三是实行常年有奖举报制度,把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中。四是加大对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力度,强化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水平。

5.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由重管理轻服务向优服务促管理转变。应把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二要推动有关部门和社区认真落实涉及流动人口安全生产、卫生环境、子女就学、劳动技能培训、工资支付、社区保障等

篇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1-07-11 14:47:08

侯海英

摘 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居高不下,而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已成为当今社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福建晋江市为例,探讨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对策

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城市的建设、繁荣等方面显示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如何抓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摆在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福建晋江市是闽南地区外向型经济起步较早、外来人口流入众多的一个县级市。外来人员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晋江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其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却成为一大难点。为此,晋江市计生委就这一专题,围绕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思考,以求对上述工作难点有所突破,为提高晋江市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作出新的努力。

一、晋江市外来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主要问题

1.外来流动人口的“三多”态势

(1)总量逐年增多。(2)分布领域多。(3)频繁流动多。

2.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三低”状况

(1)持证率低。(2)计划生育率低。(3)计划外生育处结率低

二、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

流动人口是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人口组成复杂、年龄轻、学历低、正值生育旺盛期,并广泛渗入社会各行业的特征人群,就计划生育管理者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多层次的齐抓共管,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促进与城市居民的沟通,转变流动人口生育观念

流动人口群体处于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冲突之中,既不认同城市生活,又背弃了原来的农村生活。加之一些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歧视,使流动人口对城市抱有一种即渴望被接受又与其敌对的矛盾心理,排斥城市现代生育文化的影响,拒绝接受流入城市的计划生育管理。社区服务通过发挥沟通功能,围绕“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和宣传教育,丰富了流动人口的业余生活。组织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参加活动,促进了人际间的交流互动,在活动中增强相互了解认同,潜移默化地转变流动人口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

通常的情况是,绝大多数流动人口一旦流入,其首先接触的不是当地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而是其工作单位、住房出租户、工商、公安等部门,计划生育部门所需要的人口、户籍、工作、居住等信息,特别是其流入的信息,这些部门人员往往首先掌握。如果计划生育部门为了该部分人群的流动信息而专门设立机构、人员去采集,往往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大量耗费,效果也不尽理想,所以当地政府牵头,与公安、工商、民政、劳动等部门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相互之间实现权益共存、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局面,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列入相关部门的职能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形成工作制度就有着显著的重要性。应当建立完善以居住地为主,户籍地和居住地协调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要加强流动人口的区域协作和信息共享,实现两地及多地区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区域协作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实现流动人口“一盘棋”的管理。

3、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现行体制中,流动人口与当地政府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依附关系,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相互沟通还有一定的体制上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健全现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尤其是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网络体系。一方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主动反映情况,沟通信息,提出建议,争取支持,切实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共同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实、做到位、做好。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组织管理体系过程中,加强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吸纳有能力、热心计划生育事业的流动人口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并将其纳入社区计划生育协会中开展工作。

4、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

鉴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就变得十分必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以“流入地”为主。同时,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从事经济、劳务活动,为流入地的经济繁荣和市场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并在经济活动中缴纳了相应的税款,有权利享受应有的计划生育服务。因此,流动人口的计生经费由流入地

财政划拨有着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各级人民政府应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各级财政在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应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列入年初预算,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需的经费。同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捐助。

5、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动态管理和服务综合体系晋江现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属地化为主要特征的常态管理工作机制,现住地和户籍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静态管理与人口动态流动之间矛盾十分突出,解决静态管理和动态流动矛盾问题,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动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综合体系是关键。以信息平台为载体,注重强化计划生育采集、变更、传递、反馈、落实等环节,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已婚育龄妇女的经常化、动态化跟踪管理和服务,每个月核查生育节育的动态变化,每个季度进行验证、落实节育措施的回访。加强经常性的工作指导与督促。根据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强调以服务为核心,建立一套完整的由信息化带动的高效的动态管理体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降低性别比和新生儿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改革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万春。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创新[J]决策探索,2008(1)

篇6: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一、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一)社区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

从2004年襄樊市国有企业实行改制以来,大部分破产改制企业社会工作移交给社区管理。目前,纳入社区管理的流动党员对象主要是:没有党组织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破产改制企业的失业党员,与原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进城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及其他流动党员。其构成特点:

一是居住分散,分布广泛。以***办事处为例,现有579名党员,原有自管党员230名,移交过来349名。这些流动党员分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的居住在子女、亲戚家中,有的居住在外地,有的长期在外地工作,也有的因拆迁(户口在该街道辖区)人户分离,成为空挂党员,等等。客观上造成了党内难以组织的状况。

二是组成复杂,层面不同。社区流动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境界各不相同,年龄上从20多岁到70多岁,年龄悬殊;文化程度有大学、中专、小学,层次相差大;职业各行各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境界有高有低,素质较高的尚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素质较低的满腹怨言,不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人员组成的复杂性,造成思想观念的差异,党员间共同语言缺乏,交流少,形成组织生活内容的单调、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开展。

三是流动性大,难以掌握。有的离退休党员长期与子女一起居住,不在本地居住,有的党员长期在外地打工,有的党员因城市建设拆迁等问题,成了空挂党员。使得这部分党员难以联络,难以掌握他们的情况,组织生活也成了一句空话。有的把《组织关系介绍信》揣在身上,不到属地党组织报到,成为“口袋党员”。

四是情况不明,联系难度大。由于在企业改制前已处于关停倒闭状态,改制时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已不在其位,企业的主管部门只能凭借一份《党员花名册》移交,社区只能见册不见人,成了无联系方式、无居住场所、无工作单位、无音信的“四无”党员。

(二)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目前,*****事处在每个居委会都成立了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实行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管理,各社区居委会党委或党总支针对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以居住地、集中地建立了改制企业家属院党支部13个,流动党支部2个。通过建立基层党组织,实施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观念上的不认同,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流动党员中,一些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大部分对原所在单位、地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和感情,有的企业级别较高,移交到社区后思想反差大,如今将他们的组织关系交由社区党组织管理,他们在观念上认为是被单位、社会所抛弃和遗忘,思想上存有不满,行动中表现出对社区组织活动的抵触,有的居然提出退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是流动党员结构的多元化,对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流动党员的不断增多,党员队伍结构日益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党内组织生活,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都有了新的不同的需求。而社区的教育管理方法往往较为单一,大多不论老少、文化高低,都由各支部组织理论学习或是参观学习,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有效性较低。

三是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对党员在社区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新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党员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才能和展示先进性的舞台。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部分社会成员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活动分散化和行为方式实用化。面对这些新变化,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中,作为同样是“人”的党员,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弱化,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而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一些党员思想认识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吃大锅饭”上,尤其是部分下岗职工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由于经济收入低等因素造成心理失衡,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对党组织的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对改革的举措不赞同、不配合、不支持;对我们的党惩治腐败持悲观态度,甚至对党的领导失去信心。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四是社区基层党建设施滞后,不能适应流动党员大幅增加的新形势。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目前主要是依托于社区的党委(总支)开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而居委会的办公场地和条件普遍较差,随着党员的不断增多,党组织活动场地、活动经费都难以落实,加之目前居委会的体制关系没有理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居委会党支部人员配备不强,精力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二、关于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

流动党员是藏于社区的宝贵财富,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原来单位的骨干分子,工作经验丰富,党性观念强,有的还是优秀的党务干部。如何利用、挖掘这一人力资源,对于社区建设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当前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的社区党建组织机制。目前,*****办事处建立了“一居一支”或“一院一支”的基层党建架构,但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硬件上,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居委会的办公场地,软件上要配备好社区党支部人员,注重发挥好社区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体制关系,完善党员管理教育的街道、社区层级责任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将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社区党校开展学习、演讲、报告会、座谈会、墙报、电教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人”的观念,增强社区意识,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并将参与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党组织活动在完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学习记录、心得体会等制度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且是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育管理于各项激励性活动中。针对不同层面党员的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例如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夕阳红”活动等,丰富流动党员的文化生活,使党员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四是为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心、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进一步深化党内帮扶工程,把上级党组织温暖送到每个特困党员心中。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备加关心流动党员,尽可能地为下岗职工党员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党员做好服务,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学习专业技能,并根据其特长推荐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再就业。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或是自谋职业,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再就业和克服困难,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

篇7: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工作述职报告

利通过沧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计划生育工作先后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先进宣传集体”称号,被省人口计生协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被沧州市委、市政府授予“落实计生奖励政策成效突出奖”称号。

回顾过来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大力创建富有活力的和谐机关。

创建和谐机关是今年我局机关建设的重要部分。在过来的一年里,我局以创建“四型机关”为目标,努力营造和谐的机关氛围和工作环境。

(一)民主监督,团结协作,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局领导班子的每位成员深刻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组织的重托,是人民的期望。在思想上,班子成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贯彻执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干部学分制培训,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班子队伍的思想理论修养;在工作中,本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班子中倡导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在科室干部调整、重大物品采购、全局性工作上,充分发扬民主,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并在单位内部公开栏予以公示,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在班子内部形成了合力,营造了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保证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心系职工,求真务实,凝聚人心干劲。局党组一直把单位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增强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开展了年轻干部外出谋职锻炼活动,并先后分3批组织全体人员参加成功使者拓展训练活动。同时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有效地增强了机关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此外,在为职工解决难事、大事、实事上下功夫,面对增资的压力,在按规定落实财政开支人员各项福利待遇的同时,出资近16万元专门为自收自支人员落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并出资11.63万元为自收自支人员补发增资;积极改善办公条件,在去年完成内装修的同时,今年又对机关大楼外墙粉刷一新,机关所有科室空调、微机、宽带全部配齐,一些科室进行了更新;年内为全体干部职工在市医院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年内,我局出资6.5万元为乡镇和街道办配备了13台微机,出资3.5万元为乡镇技术站配备了7台b超机,出资14万元帮助乡镇进行技术站改造建设。在后进村转化和文明生态村帮建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成立专门的工作队,累计下乡10余次,出资近3万元,圆满完成了任务。

(三)提升品位,彰显特色,培树计生文化品牌。自04年以来,我局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计生文化成为和信誉楼文化、税务文化并称的“三个文化现象”。年内我们的机关文化建设又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一是活动内容丰富。在完善周五课堂,成立《学习交流报》编辑部和板报组的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协会、音乐协会、乒乓球俱乐部等组织,并定期活动,同时邀请到多名业内著名人士来我局讲座、指导,为机关干部的文化创作和体育锻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学习交流报》更是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二是文化品味提高。于丹的《论语心得》、金正昆的《社交论语》、余世维的《团队执行力》走进了“周五课堂”,先后组织机关20多名同志参加“海纳企业文化”培训,使全体同志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加注重培树团队精神和阳光心态;邀请了我市的书画界著名人士前来讲课,使书画爱好者受到了良好的系统教育,有三名机关干部参加了全市“人口杯”农民书画展和《党在我心中》全市党员干部职工书画展,并被编入作品集;文艺联欢连年精品纷呈。由同志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机关文艺联欢会每年元旦举办一次,节目取材于日常工作生活,集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受到了市领导和机关上下的一致好评。

二、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全力提升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200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立足实际,辛勤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争先创优求突破,狠抓落实不放松,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篇8: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_调研报告

关键词:合资企业,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

人口计生档案是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真实历史记录, 是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资料记录, 是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

合资企业是由其他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自然人,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 经政府批准而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的企业。

一、合资企业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在我国,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 做好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可促进企业的发展。人口与计生档案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建立的对职工计划生育方面予以统计的数字来源, 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可明确管理工作的重点, 量化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 有利于整个企业的统筹规划, 并为领导决策方提供了依据。

(二) 为企业职工的福利保障提供了依据。

在日常工作中, 人口计生档案为职工建立需求信息, 企业根据档案信息了解每个职工应有的福利保障。如职工结婚, 企业根据信息了解职工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可否享有何种的福利保障, 企业视情况不同给予的福利保障也不同。为职工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同时, 解决了职工实际困难, 保障了职工利益, 也促使了计划生育工作方法进一步的改进。

(三) 为企业流动人口提供有效的监管。

合资企业有一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职工, 为企业的流动人口, 一般称为临时合同工。鉴于其较强的流动性, 计生管理工作不好监管;合资企业可从任用初始为其建立流动人口计生档案, 企业用此类信息档案来掌握临时工家属的婚育情况, 满足了企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工作的需求, 引导企业流动人口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又为企业流动人口建立计划生育工作交换平台, 互通了信息, 确保了有效的监管。

二、合资企业人口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一) 决策层管理意识上的偏差。

决策层在企业的运作中更重视企业投资的回报, 追求更高的利润;觉得档案管理不重要, 档案与计划生育工作无直接关系只要职工不发生计划外生育就行了, 计生档案建不建立、管不管无所谓。这种意识使得企业各级领导层档案管理意识整体弱化;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档案管理发展。

(二) 培训制度和资金投入的缺乏。

单位领导在工作中忽视了档案人员的学习与培训, 对档案人员的培训教育没能纳入计划、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和相关的培训制度, 造成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得不到提升, 档案管理上也缺乏新的动力。档案资金的投入也不足, 造成档案设施及档案管理对象不完善。

(三) 没有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人口与计生档案没有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来要求;由于档案人员没有相应的培训机制, 造成档案人员管理的随意性。导致了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四) 影响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人员主客观因素。

部分档案工作者一是满足现状, 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整合提高新的技能。二是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 思想松懈, 工作敷衍了事, 导致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三是决策层档案管理的意识偏弱;采用文化程度较低, 专业知识老化, 知识面较窄, 计算机及外语水平不高者作为管理员。四是档案人员身兼数职, 工作重心放在其他岗位上, 缺乏档案专业知识、造成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提高合资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 从意识上提高合资企业决策层对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的重视。

要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层的重视, 企业领导要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人口计生档案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把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摆到与宣传教育、政策法规、科技服务、计划生育协会等人口计划生育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 给予必要的投入和经费, 为档案工作改善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对合资企业人口和计生档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

1.依法治档, 完善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人口与计策档案制度建设是人口与计生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严格依法治档, 是新形势下对档案工作的迫切要求。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已有的档案制度进行修订, 使档案制度更加完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2.实行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提高计生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将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3.加快数据准备, 推进计生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在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 尤其是对于那些时间较长的计生档案来讲, 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 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

(三) 提高合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增强档案管理水平。

上一篇:去超市500字周记下一篇:在州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