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4-05-1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精选8篇)

篇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课堂教学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语文教学作为中国的母语,其他课程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情绪就会高涨,他就会更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设疑。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2)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热闹,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样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幻灯、试验、图画、故事、游戏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景,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动学习情感,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表扬。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好胜心,都喜欢被教师表扬,也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的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来增

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演一演。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因为要演,学生就得仔细认真而且自觉自主地读课文,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热情高涨。这样就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可让学生辩一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阵营,“正方”和“反方”就会展开激烈辩论。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等,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也充分体现出来。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唱一唱。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一起唱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歌曲。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团结的力量》时,适时引导学生齐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深刻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带着情感,带着想象的翅膀,伴随着歌声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总之,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活动的方式很多,应该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能使人事半功倍。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首先,教师作为引导者,课前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可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查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列出回答问题的发言提纲,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共享资源,但要防止学生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新实践。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发现

问题,然后将问题交给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来。当然,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但要防止“浑水摸鱼”的现象。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课文练习。教师让学生学完一课后,自拟练习。这一尝试定会给学生带来跃跃欲试的乐趣。一般来说,学生自拟练习总是会出一些自己理解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比如优等生会出一些带有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题目,中等生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出一些变换角度综合性的题目,而后进生大都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有关字词句的题目。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全面联系,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敢于放手,坚持放手,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入手,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真正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自愿行为。

篇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新大纲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我们也在努力朝这个方面迈进,但同时既怀疑学生的能力,又担心他们学不到知识,学生好象是一只只风筝,我们把他们放上了天,又紧紧拽着绳子,目的是不让他们乱飞。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只有放开手中的绳,让学生自由飞翔,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就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谈谈几点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教学《落花生》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学习课文,想学懂什么,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学习。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有的说我想通过多读课文了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学生做出的决定加以肯定。相反,如果对学生说这不行那不行是对学生自主权的剥夺。况且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把答案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发学

生进一步思考,深入讨论,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学习《落花生》第二自然段,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听了学生的提问,我就顺势地引导他们解疑:你们读书很认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能提出问题,真是技高一筹。有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兴致来了,纷纷举手回答:花生种在后园的,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可以一边吃花生,一边看花生,品味自己的劳动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又如学习第三段时,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1、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

2、为什么说难得?

3、为什么实在很难得?

4、为什么加个也?

5、为什么加个很?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启思、质疑等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如教学《火烧云》时,我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地读,并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火烧云特点时,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火烧云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自然景象变幻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这样,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地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既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探究能力。

四、激发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我先用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运用投影创设情境,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巾,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扩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幼小心灵进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再如,教学《新型玻璃》时,我根据教学重点,创设了蓝猫科技公司为举行新型玻璃展销会而招聘推销员的情境。我先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画片主题曲,学生在爱想爱问爱动脑的乐曲声中进入课堂。然后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了解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召开产品展销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更使学生激动不已。他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参与性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为了解新型玻璃,当好推销员,自觉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篇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扶持下,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始终处于自觉主动的学习状态, 积极有效地获取知识信息,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和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个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好的激发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是提出活动目标,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活动, 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学习。那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具体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竟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谨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需要、兴趣欲望、方法途径和中继调控等方面进行探析, 盼收之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创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 激励学生乐观自信地自主学习

有人说:“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 而应是平等的交流, 什么时候学生与教师的眼光平视了, 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是的, 只有在民主、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才能感觉到爱与尊重、乐观自信, 才能积极主动、生龙活虎, 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才能畅所欲言、奋发创新。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习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学习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与欣慰。

1.教师要尊重学生, 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看待, 保护他们的童真、童心、童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 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 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2.教学中教师做到用微笑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学生会受到更大的鼓励, 从而更加相信老师, 以最佳的主体精神投入到学习中, 给予老师积极主动的反馈。微笑还能帮助学困生克服畏惧心理, 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面对学生一时的思维困乏, 教师要有耐心, 对学习研讨的问题不能轻易地一带过之。

3.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对学生任何积极的学习行为都应给予及时的评价, 即使学生理解有误, 出了偏差, 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鼓励、启发学生。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更有利于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进行情感加温。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 促进学生激情高昂地自主学习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是学生心理的需要, 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 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创新人才的需要。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于学习。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好奇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设问、质疑, 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 寻求答案, 从而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巧用幽默教学, 提高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消除学习疲劳, 提高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保障学生轻松自如地自主学习

教育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等自主学习能力。

1.教学生学会“预习”。精心指导或引导学生认真预习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列预习提要。教师先布置好预习思考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这样能起到导读导思的作用。 (2) 找要点, 记笔记。教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课本上的一些要点、关键点划出来, 将难点记录下来, 以便有针对性地听课。 (3) 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教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内容, 并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结构。

2.教学生“会问”。教师有目的地设疑问题, 既为学生指明学习、思考的方向, 又为学生自主发问起到一种示范作用。教学中, 对学生加以质疑提问的适当引导, 学生就会渐渐地“会问”起来。 (1) 创造师生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师生的心理相容、平等自由, 学生才敢于大胆质疑。 (2) 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少问些“是什么”, 多问些“为什么”, 从而给学生以示范性影响, 使学生所提的问题有质量、富有启发性。

3、教学生“会练”。 (1)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 指导学生高效地练习。 (2) 当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整个教材的编排结构以后, 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学、自练, 培养学生自查资料、尝试答疑, 进行自我评价, 达到自主训练之目的。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引领学生持续高效地自主学习

(一) 宽松学习环境, 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宽松、和谐、民主、活泼的氛围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情, 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出发, 适应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为学生提供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始终贯彻“民主原则”、“无错原则”、“激励原则”等, 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 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 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 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 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重视过程调控与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这种发现理解深, 也最容易形成能力。因此,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要支持学生的真实意愿, 学会欣赏他们, 更要学会耐心倾听, 做到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怎样, 始终以“支持者”的角色去接纳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

(三) 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促进学生不懈地自主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失败教育只能使教育失败, 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现代教育提出了“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 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这个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管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如何, 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尝试过程, 给他们以自尊和自信, 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修正。

总之,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深化教育科研的需要, 是“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做到目标让学生参与制定, 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 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但是, 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 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切合学习动态适时地启发、点拨、引导并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摘要: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学中, 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欲望、方法途径和情感调控等方面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既能让学生体验学习主人的尊严, 又能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与归宿, 又是张扬学生个性、科学地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捷径之一。

篇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转变学习方式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确定重点,求真务实,有的放矢。

一、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预习前给方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说明方法的指导,在《新课标》中仍没有摈弃。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听到的都是汉语,看到的都是汉字。孩子一出生就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加之,小学生学习语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自觉拓展学习方法,进行预习指导,扫清生字词障碍,围绕思考与练习自学,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课堂中给时间。《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也很精彩: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所以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的沟通。只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反复读书,在读中感悟,读中联想,读中圈划,读中品美,读中创造,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3、总结时给机会。善于总结,才会有提高。学生的总结,既是前一个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综合,又是下一个学习过程的起跑点。当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教师、读本之间的对话达到颠峰时,一些生成性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洋溢万分,教师给了机会,让学生自主总结,在情感声得以升华,在学法上得以概括,与读本对话将会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自主学习才有保证。

二、变单一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1、告诉学生合作交流去学什么。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合作交流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之前,教師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出作教学预设,哪个阶段要解决哪些问题,选择哪种最佳呈现方式,让学生明确这阶段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告诉学生合作交流怎样做。首先要明确小组角色、分工,做到全面参与,然后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交流意见,让个体在小组中动起来,最后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索实践能力。

1、探究自己的疑问。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让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2、探究伙伴的疑问。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究实践,形成互动机制,训练竞争意识,促进团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建立合作规范,培养合作技能,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情感。

3、探究教师与文体的疑问。教师在与学生、文体对话基础,将有一些预设,即有针对性,对于重点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探究教师的预设中将更快更准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将思维引向纵深,培养了自身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为今后的探究实践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四、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更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应该给学生装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的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这样,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更多了。

另外,我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词语接龙、口语交际课等,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提议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让他们在书本和报纸,甚至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从中学生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这样学生装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篇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标签: 杂谈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知识,鼓励他们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而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平等合作中树立自信心

将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学信心的一种办法。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因此对在课堂上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可能,这样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信心,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及时正确反馈中促进自信心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学习的反馈即评价的。教学评价 不当,否定评价过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更多的是针对个体各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人皆可以为尧舜”,教师的欣赏、夸奖、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带来更多的投入,带来巨大的信心。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证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呢?

1.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师生之间没有心理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产生“合力效应”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如教学《母亲的账单》《拐弯儿处的回头》时,我和学生一起感受伟大的母爱和坚定的父爱,并延伸到师爱、同学爱、邻里爱等,人间真情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2.循序渐进与跳跃前进相结合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这是毫无疑问的,基础打不好,还要从头学起。但是现代学习论,从效率出发,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之后,可作跳跃式的学习,以便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语文学习也一样,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能每一项都从头至尾循序渐进,如认字读书,总不能把该认的字都认识后才开始读书,而是在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即可较大量地阅读,在阅读中再扩大识字量,并进一步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循序渐进,又跳跃前进,既打好基础,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好小组的合作精神,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且把握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呢,我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 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我创设了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去过草塘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在‘北大荒’的一个草塘。”然后请学生说出对草塘的感觉。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那为什么作者要叫它可爱的草塘,而不说它是美丽的草塘呢?”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另外,除了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下面还是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总理的热爱。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我还会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的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的要求,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其中一些诗句的景象出来。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住宅是对人来说的,为什么蟋蟀这种昆虫也会有住宅?”在初读课文以后,学生又会问:“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复杂的住宅?”随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去学习课文了。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在教《田忌赛马》时,我让学生分四大组来进行表演比赛。自己根据课文来编剧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安排时间排练。因为要表演,所以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任意发挥,我重点强调了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是评比的关键。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评选出最佳男演员和女演员,还有最佳小组表演等奖项。另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还采用过采访这一方法。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内容是写“成功的滋味”。 我先让一些学生介绍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并选四位同学当小记者,对介绍的同学进行访问,向他们提出:“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邮箱: angelmissyou@21cn.com

篇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桥九义校 饶佳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而自主学习则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

当今时代,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终身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 意愿。”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知识时,精心创设情境,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也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可创设本班学习委员到文具店,统一购买学具的系列情境。上课开始了播放购买文具用品实况:⑴购买圆珠笔8盒和铅笔10捆,每盒圆珠笔6支,每捆铅笔10支。⑵学习委员给同学们说:“圆珠笔的价格好贵一盒6支就要9元,一捆铅笔10支才2元。”让学生观察购买文具用品情境,从中收集、处理好信息,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⑴购买圆珠笔和铅笔一共有多少支[6×8+10×10=48+100=148(支)]⑵每支圆珠笔比每支铅笔贵多少元?[9÷6-2÷10=1.5-0.2=1.3(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出计算两个积(商)之和(差)的运算顺序应同时先算两个积(商)。情境素材取自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改变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动手操作,增强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的时候,课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半径不同的圆形纸片。上课时,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反复对折,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折痕相交于几点?(1点),而这一点刚好在圆正中心,最后得到圆心的概念,再让学生在同一圆中通过测量圆的直径、半径,从而找出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为d=2r,r=d/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充分得到体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

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字形屋顶的房架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房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测,有的说是因为三角形美观;有的说是三角形省料,还有的说是三角形便于雨天流水。对此,教师都一一肯定,并引导:“那么,究竟为什么将房架做成三角形的呢?下面,让我们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研究,好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操作:

1、小组合作:利用发下的七根木条,螺丝、螺帽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迅速;

2、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制作图形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发现,使学生认为这个数学知识是我自己动手实践出来的,只要自己动手实践数学知识也是很容易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动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供空间让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共120棵,松树是柏树2倍,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这道题可用多种方法解答。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已学的知识探索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最后老师加以指导,进行归纳和总结。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同归”的妙处,学习更有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生活实践自主探索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那么数学知识才能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来自身边熟悉情景,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习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数学学习素材。

在教长方形面积计算课临近结束之际,我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说:“我们教室的窗户上有一块面积是24dm2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要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学生一下子配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有的说长是6dm,宽是4dm;有的说长是8dm,宽是3dm;有的说长是12dm,宽是2dm„„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老师话锋一转:“玻璃不光面积要相等,而且要能装到教室的窗户上,即形状也要相等,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只要用尺测量出打破后的玻璃的长度,就能知道玻璃的长。

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手段和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再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计算操场的面积和周长,需要哪些数据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我让学生去统计学校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在教学“测量”时,我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教学楼、操场等的有关数据。在教学“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计算一只茶杯能放多少水(圆柱形)。这类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在自主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自己当做一名初学者,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探索中学。学生要在合作交流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研究者,发现者。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柱体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让学生每人从自己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到一个圆柱体,然后分组活动:“观察这些圆柱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热烈讨论起来。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圆柱体上下是一样粗的„„老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一情境中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圆柱上的这两个圆是不是一样大呢?老师紧紧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证明这种观点。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热烈讨论,群策群力,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小组把圆柱一头的圆画在纸上,再把另一头掉过来比较;有的小组用纸条量圆柱两头的外围,看是否一样粗;有的小组量圆的直径是否一样长„„在这个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合作讨论,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篇8: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进入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 诸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等信息载体的迅猛发展, 更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加以正确引导, 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 一) 自主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台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众所周知, 语文是一门以人文性为基础的学科, 同时, 语文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努力实现人文性与工具的统一, 这必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而可以说, 自主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除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更要充分调动起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 二) 自主学习是教师构建新型课堂的现实要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 “教师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教育的最高境界, 即‘无为而教’。”但我们不难发现,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 仍是以教师的“教”为主,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 教师应该从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 转为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主动去探索和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 三)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导和督促, 基本上属于“被动学习”“他主学习”和“机械学习”。对于那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小学生而言, 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是注意力容易分散, 听课效果较差; 或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举手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课堂学习效果较差。课堂之外,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小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时, 遇到不会的问题往往不爱独立思考, 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依赖家长帮助才能完成作业; 课余时间也不爱主动阅读课外书籍, 语文知识面拓展不够, 文字表达能力较差。毋庸置疑, 这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积极创造机会, 营造学习氛围, 引导小学生把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变为内在动机, 激发他们自主求知的欲望,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既能为培养小学生求知和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做好铺垫。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 一) 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时期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最强烈的, 但对于事物的探究又难以保持专注性和长久性, 往往只是三分钟热度。因而, 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兴奋点转移到跟语文学习有关的方面上来。比如, 有的小学生对恐龙感兴趣, 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阅读跟恐龙有关的书籍, 引导学生创作跟恐龙有关的童话等; 有的小学生爱养狗、养鱼、养兔子等, 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 让学生注意观察小动物的长相、生活习惯等, 鼓励学生把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写下来。

( 二) 教给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小学时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但很多学生却不太懂得总结学习方法, 因而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和认知特点, 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 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技能, 教会学生先自己疏通课文, 标记出自己不懂的生字、新词, 并通过字词典来了解生词的释义, 再找出生词的近反义词, 运用生词进行造句。针对中年级学生, 教师可以教其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 在语文笔记本上进行摘抄积累, 并模仿精彩段落进行仿写。也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课文, 分析文章的结构, 给文章分段, 并找出关键句、过渡句。针对高年级学生, 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预习, 学会自主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并练习写作阅读心得。

( 三) 拓展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途径

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索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跟老师学, 还可以到浩如烟海的书籍、报刊中学习语文, 可以到景致各异的自然风物中学习语文, 可以跟精彩有趣的电视、广播学习语文, 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手机学习语文。经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句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们也可以说, 只要学会留心, 只要主动探寻,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 也时时刻刻都有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机会。

( 四) 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小学生布置自选课外任务、引导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形式,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更好地启迪小学生思考, 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灵感, 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 学习《我爱你, 中国的汉字》这篇课文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自选作业: ( 1) 写一写。让学生用工整、美观的字体写一篇汉字书法, 贴在教室后面的文化墙上进行展览; ( 2) 说一说。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给同学讲讲这个汉字的由来, 或是关于这个汉字的典故。 ( 3) 讲一讲。让同学们准备一段3 分钟的演讲, 讲述自己跟汉字之间的故事。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开放性和与生活的联系性, 给小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机会, 更能激发小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兴趣, 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贾艳玲.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J].快乐阅读, 2012, (03) .

[3]王建中.小学语文教学应放宽思路提高能力[J].好家长, 2015, (06) .

上一篇:酒店餐饮计划书下一篇:求职过程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