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2024-04-11

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通用11篇)

篇1: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卜弋初级中学 徐玲华

【摘要】

当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自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从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等方面入手,简述自主学习的内涵,提出几点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篇2: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当代教育理念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开始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和新内容的时候,是由自身的意志推动他们的学习行为的,他们对于学习首先必须充满兴趣,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不仅仅将学习视为一种短期行为,更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自觉将学习作为一项有益的活动,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在持续的训练和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容易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们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已经逐渐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处于课堂学习的被动地位,他们通常会很容易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观念,而不会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思考和反驳教师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不利于促使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和思维发展。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认识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积极寻求优秀有益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在自主学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创自主学习之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古语有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如此。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迅猛的发展,学生们作为新新人类,他们是未来的主人,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的变化,并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去应对一切变化。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书育人,在于将知识传播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让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主,而基础教学是渗透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笔者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讲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运用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大头”,也是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平台。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从文章主旨解析到内容分析和解答统统一手包办,而学生们参与较少,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各个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意识,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必须加强师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由教师主导更多地向学生参与转变。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课前阅读文章并且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先生的基本资料,了解《孔乙己》出于哪种社会情境下,了解《孔乙己》的写作背景等,并且为学生们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塑造原型等。如此一来,学生们会在上课之前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文章进行一番自我解读,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孔乙己这一人物的一生。教师还可以从鲁迅先生曾评价孔乙己的话语入手,让学生们解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含义,理解鲁迅先生是否对表孔乙己怀有同情之心以及其中的原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解读类似的词句,为学生们设置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体现了孔乙己性格怎样的发展?

其次,教师利用写作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低,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到自主写作学习和自主进行有效的写作活动的正确方式。以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示例,应用文是现实生活常用的实用性写作体裁,它可以是简单的会议记录、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说明书等形式。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式,可以先让学生们阅读如新闻的调查报告等文章,然后指引学生们提炼文章的中心,剖析应用文写作的要素,分析应用文写作的线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选择应用文的几种体裁中的一种,按照自己可以搜集到的资料,参照它们的写作方式和格式,选择相应的主题,写作一篇应用文。比如说,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联系,让学生们选择一种产品,要求他们写一篇产品的说明文。由于产品说明文涉及到产品本身的知识和其它相关的内容以及写作中要运用到的写作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他们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篇3: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一、教师做好自学方法示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 做学法示范, 让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示范下变得更加具体, 使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 在讲到古诗这类体裁的文章时, 我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初读课文———变换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细读课文———学生自读, 提出质疑, 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精读课文———反复朗读, 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赏读课文———再读重点句子, 思考描写的画面, 自由朗读, 体会其意境;诵读课文———背诵古诗。这样的训练, 教会学生遇到古诗这种体裁时, 会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自学, 时间长了学生就知道如何去自学了。

二、师生共做阶段自学方法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学法示范之下, 对自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之时, 要与学生一起总结自学路上的成功与不足, 扬长避短。例如, 在这个阶段学习古诗时, 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是如何学习古诗的, 然后师生共同交流, 弥补自学中的不足, 使自己的自学更加完善。

三、落实学法, 重视预习

“预习”就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自主性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完全靠自己进行摸索, 自己理解和分析。对于好胜心强的学生来说, 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为他们的自学增添了动力。通过预习, 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预习是自学方法的实践基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践行了自己的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巩固学法, 将所学自学法运用于实践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的提高必须时时巩固学法, 在不断地自学中总结出适合自己、适合本学科的自学方法,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学法, 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真正寻求到适合自己自主学习的好方法, 然后反思、总结、归纳, 形成自己独特的自学能力。例如, 前面讲到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自学实践中, 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总之, 自学的方法不尽相同, 学生应根据自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教师要做好自学方法示范;师生共做阶段自学方法总结;落实学法, 重视预习;巩固学法, 将所学自学法运用于实践。

篇4: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与普通教育有巨大的差异,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着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学习内容更加个性化、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学习效果更好,学习者能够更好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社會在不断进步,知识与信息发展日新月异,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是与时俱进,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为学生终生学习莫基。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独立地去探讨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1]。

1、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1语文自主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不可否认,人的天赋是不同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是具有个性化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元认知和社会认知研究的兴起,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形成的不同原因,提出应该对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意识、不同的学习方式给予尊重。而学习者的潜能在同化教育中难以显现,只有在自主学习中,尊重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不同理解,尊重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展示学习个性,达到激发其潜能的效果[2]。

1.2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19世纪,人类的知识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缩短为每5年增加一倍,80年代是接近3年翻一番。从当今社会看,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少有人一直仅仅依靠学校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去工作,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大约只有2%的知识是可以一直运用的,其余的知识要从实际工作中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这也就意味着学会学习的人在未来社会中将得到更多的机会,意味着人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要改变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的习惯,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生中实施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1.3语文自主学习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首先转变为教育目标的改革,基础教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是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初中课程要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健康的个性。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2、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充分肯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中教师的作用

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之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作用,而不是打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旗号,对学生放任自流。如果过度忽视教师的作用,即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方法,在摸索过程中会不断碰壁,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甚至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兴趣,适得其反。从另一方面看,不管从知识、阅历和学习经验看,教师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示范者,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况且,在自主学习的课堂里需要教师,需要教师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通过对话、探究、合作等方式展开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教师以一定的知识学习为背景,通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达到学习预期的效果,这一作用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2.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是人生过程中的最重要体验。人人都想成功,人人也都能成功,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更为强烈,而成功欲望强烈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人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越浓,获取成功的欲望越强,成功的机会也越大。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如是经常体验到的是艰难、失败,一次坚持了;二次坚持了;第三次他还会坚持吗?很可能就放弃了,厌学了。相反,成功的体验,会让学习者产生极强的快感体验,这种快感体验会让学习者觉得这件事我成功了,我有这种能力做好这件事,进而会激发行为主体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其中,不断强化其相关主动学习行为,学习也因此不断进步取得更多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成功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基于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当孩子有了成功的基础,有了“我要成功”的欲望和信念,并不断努力,必定会创造更大的成功。

2.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后的学习总结中,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包揽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对于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知识与方法体系,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和思想方法的丰富与发展。由此,学生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内在需要,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3、结论

总之,需要善于观察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充分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新的构建,调整和修正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策略的适切性。

参考文献:

[1]潘巧明.新技术与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1(5)

[2]黄俊霞.浅析自主学习策略与教育引导[J].现代教育科学,2006(6)

篇5: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具体怎么操作,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觉得语文教学全部过程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等,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新的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

应的学习方式。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深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战斗在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了一些摸索,把自己的一些做法记录在此,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希望得到专家的批

评指正。

一、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笔者认为每节课应给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世界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至少要保证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己读的,写作教

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作更是天经地义的。

二、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学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传统的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之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知提出问题。

但是,何处寻疑?怎样质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首先,抓住课题质疑。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标题。看标题是什么结构,中心词是什么,这样的标题适合写成什么样的文体,重点应该写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自己都能回答自己的“为什么”,就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命题的意义,如果不能回答,这就是疑问,就需要探

究。

其次,就文章的整体把握质疑。要求学生学会问本文是谁写的,写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是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这些刚开始时是比较难,如果都能够回答,阅读能力就不错了;不能回答,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

第三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子质疑。告诉学生文章那些地方的词语和句子是关键词句。比如描写事物的定语和动作的状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说明文中总结概括的句子,议论文过渡的段落等,看它的含义和作用

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此外,还可以从“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发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发问等。总之,应该在学生想知道处,在学生易出错处,在学生理解片面处,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他们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写字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查字典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字词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识字学词,不断扩大词汇量。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

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 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

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仿句练习、网络资料搜寻、网页制作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

评论、小辩论„„

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淡化某一活动的具体目标,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大目标,在活动中重探究,重应用,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够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过程,重参与,要求全体学生主动经济参与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重方法,重体验,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

篇6: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胡涛

作者单位: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

电话:***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初中数学教材也从最大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数学主要突出数学的生活化,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并以此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观点,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此可见,这与传统数学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传统的接受知识转为积极自主地探求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话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也是极为正确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积极自主地探求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作了诸多探究,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笔者简单作如下阐述。

一、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整堂课就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记笔记,教师是不折不扣的知识传播者,而学生俨然一个接纳知识的机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教师的讲而展开的,且要求学生的思路必须跟上教师的,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严重的遏制。而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为主,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探索,最终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将课堂丢给学生,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最终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非对立的,也非孤立的,师生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团体。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求,而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找准思维活动的方向并使之不断向前发展。

如教学“展开和折叠”的相关知识点,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学习了解到平面图形可以围成立体图形,而立体图形展开就成了平面图形。要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是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的,而应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获取相关知识:在课前让学生分别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及一个圆锥,一卷双面胶和一把小剪刀,然后通过“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索如何剪纸来包装好它们

并将它们制作成包装盒。然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再加上和其他组员的合作,最终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展开和折叠”的相关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从而真正在学习中体现了自身的自主地位,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旁观者或旁听者,而成了真正的主角,从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驱动力,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利用初中数学本身的特征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实用性极强、规律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巧妙利用数学的这些特征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谓学以致用,只有所学知识有用,学生学起来才会感兴趣,因而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动手制作一个圆锥形的小灯罩等等。通过这些小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原来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起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

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数学故事、数字谜语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也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其好奇心及好胜心都能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此外,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有众多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来定。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这对于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相关知识有着极为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变换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等等,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能更直观、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这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很关键。还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力求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巨大益处。

三、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还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找到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积极探索问题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激活自身的

创新思维,进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索空间,通过让学生自主预习、勇于质疑等方面来激发其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这里所谓的自主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自主的预习,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当然,这个独立自主还需要教师一定的引导,并非师生的完全脱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自主预习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先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导学,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1、请说明平行四边形边的性质。

2、请说明平行四边形角的性质。

3、请说明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的性质。这样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步进入自主预习阶段,也就是不再需要教师帮忙拟定问题来进行导学。长期坚持后,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便随之越来越强。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学生的质疑,无疑是建立在独自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在释疑的同时创新思维得到激活,从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自然也水到渠成。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转变观念,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几方面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慧颖:《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科教新时代,2012年第6期

[2]、于海运:《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初探》,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年第6期

篇7: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所谓的自主学习, 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主见,在学习时间的安排方面,学生自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安排好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参加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也可以说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俗地讲,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策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控, 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自主学习是可以给学生带来数不清的益处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等等。既然自主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这么多的好处, 那就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自主学习” 就是小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如果小学生自己不想学,那么谁也教不会,所以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情绪,形成新的“我要学习”的积极的心理。要想让小学生形成这种积极的心理,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那么,怎样让语文这一学科有足够的吸引力呢? 或者说怎样让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呢?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要保证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 也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肢体动作来吸引小学生, 还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添加一些小学生身边的典型事情或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歌词等等。除却以上,语文教师要把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起来,不要只是干巴巴地讲,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直观的.感受,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2.语文教师要妥善合理地安排语文课堂,让课堂变得动静结合。语文教师可以先给小学生讲解一些知识, 然后要让小学生都动起来。因为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总是不断地讲,小学生会进入疲劳状态,从而产生厌倦的坏情绪,所以,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时间,讲到这节课时间的三分之一,就让小学生动起来,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说让小学生来说一说刚刚都学到了什么、让小学生说一说希望如何上语文课、语文老师组织一些智力问题来让小学生来抢答等等课堂活动,做完这些课堂活动,然后语文教师再继续讲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3.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小学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带领小学生进步。一个老师有魅力, 并不是因为这个老师穿着有多个性,外表有多光鲜,而是看这个老师是否具有丰富的知识、专业素养和较高的素质,只有老师有丰富的知识, 和一定的综合素质,才是有真正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 要做有魅力的教师,这样才能吸引小学生,只有小学生对语文教师有兴趣了, 才会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师性”。

4.语文教师要给小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多给小学生表现的机会,多表扬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小学生来回答。语文教师要多制造一些问题, 最好是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给予表扬。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5.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有些小学生上课不爱发言, 下课也不爱和别的同学一起活动,这是自卑的表现,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来帮其树立信心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每天都朗读一遍自己的优点,可以增强自信心。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结论,让每一个小学生写出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学的几条优点,然后交给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也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每一位小学生的优点, 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自卑的同学,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多带领这样的同学参加活动。在课上多安排这样的同学回答问题,无论回答得正确或者错误,都不能批评,如果回答正确, 语文教师要表扬其非常聪明非常有智慧;如果回答错误,语文教师就要表扬其勇气可嘉,鼓励其再接再厉,以后多发言。这样慢慢地自卑的同学就会变得自信, 而他们只有变得自信了, 才会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了兴趣,小学生才会有积极性,才能促进自主学习。

二、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这样老师讲的所有内容,学生都得全盘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都过于强调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知识教学都被看得很重,而忽略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从而禁锢了小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也陷入了公式化。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的方法,要采用放手式的教学方法,不要把小学生抓得太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只制定一个学习的框架,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填充这个框架。语文教师让小学生课前预习, 然后课上让小学生根据全班同学的发言来总结这个知识点。语文教师也不要把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上, 可以推荐小学生去看一些课外书, 或者给小学生打印一些资料, 这样有助于拓宽小学生的视野, 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观点, 不要因为小学生的观点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就否定小学生。如果语文教师毫不留情地否认了,下一次小学生就不敢有自己的观点了,小学生自己就会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怀疑。所以,对于小学生的观点,语文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绝对否认。语文教师只有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陈旧的部分,学会适当放手,才能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8: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做以下几点浅显的探讨。

二、培养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提出“作者在第一段中说百草园在是乐园,那就该记忆深刻,可作者却说‘似乎确凿’ 只有一些野草?如果说捕鸟是是对景物描写的补充,是在突出百草园的趣味,那么长妈妈讲故事还有必要写吗?”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由独角演员变为时常指点一下的导演,学生也由无精打采的观众变为尽显风采的演员, 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教会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最后一课》在宣布散学的部分阅读后。学生提问: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听见钟声、号声,脸色惨白?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两个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为什么写完字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www.fwsir.com)只做手势?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教会学生质疑,再逐个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慢慢地增强了自信心。养成思考的习惯,随之,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也就产生了。

四、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以导学案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 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言:“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也就是父亲的浓浓深情。”“我理解了父亲打我和我挨打之事。” 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15分钟后把你的学习心得阐述给大家听。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五、读中感悟,进行自主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 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 如:在引导朗读《安塞腰鼓》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生动、 最感人、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他说我觉得这段话写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壮阔和火烈。还有位同学读到: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段话突出了安塞腰鼓的巨大威力。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能力也随之增强。

六、自读感悟,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 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激励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落到实处,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 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八、结语

篇9: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 学习习惯 ; 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阶段目标五个方面十七次提到“自己”一词,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其基础。自主学习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谚语说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摁下马的头让马喝水。”引导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石。初中语文学科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课堂上一种强烈的兴奋剂”,浓厚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之情。首先以精彩的语文课堂吸引学生。那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那声情并茂的范读、那精练有趣的课堂用语、那民主和谐的气氛、精美华章的导读设计怎能不激荡着学生的心田、感召着学生的情感?学生被教师带进了文学的广阔天地,欣赏着名家、名篇、名段,领悟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他们会欣喜、会激动、会陶醉。学生会觉得语文课堂是一种享受,语文学习充满了乐趣。其次,以作业设计、讲评激励学生。语文作业、练习、作文设计不必贪多求快,应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有必做、有选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展现的机会。教师努力做到及时批阅、评价。通过教师的有效反馈、激励欣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再次,以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广泛开展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教师组织,也可以学生自发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文竞赛,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作文比赛、写字比赛……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各种读书活动……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特别要鼓励学生多读书。教师可以精选美文,每周为学生选读一篇课外经典片段。学生每周自由选读一篇美文,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阅读心得交流会。鼓励学生创办班刊,教师写下水作文,学生优秀作文选登;办手抄报,交流展示;鼓励学生在校刊及各类征文中积极投稿。还可组织学生郊游采风,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与语文有关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是成功之母,学生在不断的快乐、成功体验中产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自然也会有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七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先向学生提出写字端正、规范、美观的基本要求;再给学生推荐好的字帖,举行各种写字比赛 ;教师还可通过作业、作文批阅、评价、展览,促进、激励学生练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要培养学生勤于查工具书的习惯。字典之类工具书放置手边,随需随查,无需也翻。既要查阅字词的音、形、义,课外阅读遇见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词也及时查。事实证明,学生自己查阅的字词记忆牢固久远。教师可有意识地“犯错误”考验学生、训练学生。教师不厌其烦地“躬亲示范”,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做,不断地做,学生就会养成习惯,有了生字不查,就会不舒服,就心里一个疙瘩。三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每学一篇课文,学生要查阅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会欣赏文章中精彩篇章,能够质疑则更好。四要培养学生诵读积累的习惯。朗朗的读书声是世界上最优美的音乐,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永远不过时。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朗读太少。许多教师往往是课堂上读一遍或者听一遍就开讲,讲完就结束。一篇文章学完,学生什么也没留下。通过大量的诵读,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理解能力,积累丰富的词汇,对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实在大有裨益。

三、引导学生会学语文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怎样以有限的教材为例子,以有限的课堂为媒介,通过有效、高效的教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最终不需要教,能够自觉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探索、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任务。魏书生老师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有助于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框架和脉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目标任务和方法思路。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都做了明确的界定。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详细条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切实可行的导引作用。例如,《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10次提到“自己”,引导学生悉心研读,学生会了解在阅读学习中,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做到什么标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根据各阶段特征和总体目标,与学生共同探讨阅读书目,定期阅读数量、要求,引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阅读计划。其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指导,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挖掘和最大开发。新课程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新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角色也由教学的主角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要求教师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由此教师课堂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事,探索总结学习、做事的方法与规律。全过程让学生学、思、实践,通过各种引导、训练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真可谓:“授人以鱼,尽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的根本。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坚持“先学后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读、诵读,通过交流、探究、思考、质疑,加上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诵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感悟、发现、积累。教师要努力发挥引导、指导、引领作用,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民主、和谐的环境。尽可能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尽可能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解决;尽可能给学生机会,让学生锻炼。通过方方面面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养成做自己学习主人的习惯,这样的教育就成功了。

学生在教师引导培养下,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水到渠成。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会花大气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找到语文学习的真谛,才会掌握语文学习的金钥匙。

篇10: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性格、思维等各方面成长的时期,就他们自身来说,会对某些知识产生好奇和自己的想法,而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更多地依靠学生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外,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很少参与课堂,只是接受,没有互动的积极性,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会有所提高,甚至会影响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不同于普通教学,它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自主学习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自由地探索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思维等方面的不同,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是不相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只有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二、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不能自主学习,首先是因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找到兴趣点和问题所在。只有对内容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并解决自己的困惑。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课开始之前可以根据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本知识,同时在课堂进行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慢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2、改变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作为课堂的主人,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地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课堂一片死寂,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老师要转化自己的角色,适当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单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了一阶段生词、成语、俗语等之后,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或者一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课文后,针对主题老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组织一个小型的主题讨论会,充分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欣赏美文和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等生动地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感情,体会文章的美等。

篇11: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一、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挂图和插图。挂图和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画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配乐朗诵。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3.利用课件。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是因为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因此,适时、适度地利用电教手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利的。

二、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发散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

例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1.你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你是仲永的老师,你想对仲永、方父、乡邻分别说些什么?

3.你是否像仲永一样天资聪慧?我们该怎样对待后天的学习呢?

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造成仲永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这类发散性问题,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应是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和尽可能是没有遗漏的设想。学生的回答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虽然这些思维结果未必尽善尽美,却能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性强的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练习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办法。如学习《那树》后可写《当最后一棵树倒下时》,学《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当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像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显出来。所以,我们认为结合课文的命题作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想像的良好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想像的产生有赖于原型启发、积极思维、灵感诸条件,而产生作文命题的原课文就成了学生把旧表象转化为新形象的有启发作用的原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就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出格”。

四、以文本为蓝本,进行变式训练,悟出文章内涵

上一篇:设备安装下一篇:路线教育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