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晏玲)浅谈小学高段写作教学策略

2024-04-28

(任晏玲)浅谈小学高段写作教学策略(共5篇)

篇1:(任晏玲)浅谈小学高段写作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07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不易突破的难点,这是一个不好掌握,但必须掌握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拥有保障学生学习权利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保障学生行使阅读主权,教师应当努力使阅读教学与学生个人和社会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形成、保持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教师应当创设情境,组织有适当难度的阅读和问题,促进学生形成内部认知矛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与作者进行对话,在反思中体悟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生命意义;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

一、提问对话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教师的提问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之间架起了一条通道。提问的积极作用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从事有一定难度的智力劳动的兴趣;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架式”的帮助,将学生个人的思考或集体的讨论引向深入。一般来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记忆性问题,二是发展性问题。记忆性问题只要求学生回忆再现具体的事实或信息,只需回答“谁”、“是什么”、“对”、“不对”。比如:老舍先生的原名是什么?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是哪里人?发展性问题往往需要经由理解、比较、联想、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作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或者是把已有知识用于新的情境。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叙述人“我”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学生要想回答出这个问题,就需要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作出综合的思考和判断。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巧设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已知已学”,所提问题应当介于学生的“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使学生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矛盾与联系。有质量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既感觉到压力,又让他们跃跃欲试,有自行解决的兴趣和信心;所提问题还要有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的连续性,问题的回答将产生怎样的效应,教师应该心里有数。教师需要考虑到问题的覆盖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提问过难或过易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质量高的问题有助于展开争论,成为学生持续讨论和争论的原动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做连续的活动;对学生的应答应给予及时的反馈,教师对于学生应答的态度关系着班级学习的氛围和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对于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和怯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应给予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

二、整体感悟法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全局,促成原始感悟。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了解文章是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写的,写得怎样等等这一系列关乎课文全局性的问题。在熟悉文本内容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最初始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原始感悟。是学生在毫无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和文章的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以及对文章的价值判断。这种原始感悟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乐趣。教师应十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原始感悟。为了促成这种原始感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学生形成和捕捉自己原始感悟的问题,如:你是否同意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这篇文章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读过文章后,你最大的收获和最大的疑惑是什么?文章和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什么联系?文章与你了解的社会现实、所体验过的生活情况有什么异同?等等。其次,让学生从原始感悟发展到整体评说。感悟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的最初感觉上,因为这种最初感还带有相当的直觉性、表层性和不确定性。如果说,形成初感时,要求读者热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尽力消除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以便充分追寻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那么,在评说阶段,读者就应当尽力从文章中退步抽身,与读物拉开适当的距离,以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和概括读物的内容意义和表达形式,形成自己对读物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当重视学生的原始初感,更应当重视学生对读物的整体评说。

三、理清思路法

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阅读首先要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思路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要让学生在练习读和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几段从前面哪几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都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要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先理清文章的思路,否则,读多少篇都是糊涂的。

四、言语分析法

言语分析法建立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修辞、逻辑、心理、语境、语体等相关知识和方法,对课文的词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等语言单位进行语言分析,旨在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形式去表达这样的内容,对于所表达的内容而言,这些语言形式为什么是最恰当的。言语分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言语分析法不仅应当说明这个字在描绘时令、状态上的功能,而且还应该追溯诗人当年执笔行文为什么先作“又到”,又作“又过”、“又入”、“又满”,但都认为不好,最后才换定了“又绿”,在读者的眼前出现一片江南春草的景色。这样我们就深入到诗人的执笔行文时的动态思考教程,更能够理解诗人字斟句酌的匠心。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勾画出自己阅读时感觉到的美词、佳句、重点段落、要点、疑点等等,再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言语分析,最后让学生进行模写。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独立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阅读教学需要首先致力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过程的动态过程由一系列阅读教学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因而,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要胸怀高远,着眼于未来,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根本目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9篇)2016-02-16 16:28 来源:小学语文论文 有507人参与

在线咨询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和课例研究,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为目的,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优质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理解语言、提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思索和研究的问题。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例研究,从前置学习、词语教学、整体感知、文本研读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语言文字,渗透文体意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一、前置学习,找准起点 前置学习是指在学习新课前,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前置性作业的要求进行尝试性学习。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年段课标、文体特点、实际学情,一定要少而精,重在教给学生方法。第一学段不布置书面的前置性作业,如果需要,可以把前置性学习放在课堂中完成。第二、三学段可以把前置性作业放在课下,上课的首个环节就要检查前置性作业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下一步教学。这样做不仅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而且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词语学习,扎实厚重

1.关注字理,渗透文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几乎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词语教学中,会读会写只是初级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字词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汉字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汉字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科学有效地将字词教学引向深入。例如《琥珀》一课,可以这样设计:由核心词“琥珀”入手,引入大篆体的“王”和“玉”,介绍这两个字及“王字旁”的构字方法和文化内涵,然后出示“琉璃”、“玛瑙”、“珊瑚”等与“琥珀”外观相近、构字方法相同的词串,择机渗透温润如玉的传统文化,再把相关词汇整理积累下来,实现语汇积累和文化渗透的无缝对接。

2.着眼积累,活学活用。

词语教学重在积累运用,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积累语言信息,掌握语言这个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例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第一自然段可以这样设计:以描写羽毛色彩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等词语为抓手,适时印证与“翠鸟”之名的联系。然后,出示“丹顶鹤”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其色、思其名,再适时出示《美丽的丹顶鹤》中的描写,在比较阅读中点明“观其色,扣其名,传其神”的写作方法。最后,指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鸟进行仿写,将习得的方法迁移到写作练习中。

3.比对变化,发现秘妙。

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内在意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北师大版《“诺曼底号”遇难记》,此文从薄雾弥漫的夜航开始,到哈尔威船长在阴冷的薄雾中殉职结束,“雾”是贯穿始终的环境描写,起烘托渲染之妙用。教学中,由“薄雾弥漫、愈来愈浓、沉沉夜雾”一组词语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意蕴,感受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变化。然后,以这组词语为依托,跳转到其它小说中的经典描写,如:《草船借箭》中的漫天大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朔风大雪;《桥》中肆虐的洪水等等,形成环境描写中关于天气描写的词串,再次印证环境描写的妙用。

三、整体感知,掌握规律

整体感知即初读之后在较短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脉络进行大体地领会和把握,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所以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不可缺少。整体感知法有以下几种。

1.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教学时,要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例如:在初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题“小村庄”和“故事”前边各填一个词语,以此为支点进行扩充,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2.文体归纳法。

不同文体的课文有其鲜明的写作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文体特点,归纳写作规律,进行概括理解。例如:阅读写景的课文,要抓住景物特点及写作顺序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3.关键词句串联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过渡句或中心句等,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赵州桥》、《藏戏》等课文,只要引导学生在初读时画出关键句,然后将画出的句子稍加改动,一一串联,主要内容的概括就迎刃而解。

4.巧用思维导图。

高年级的许多课文内容较长,故事情节较多。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巧用思维导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设计课文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课本,反复推敲,逐步形成课文框架,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地突出课文的重点,要鼓励学生用线条做各部分内容的连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线条和图案。

四、研读文本,凸显语用

1.文体意识重在渗透。

2011版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与内容”的表述中,加大了对文体意识的关注。其中与文体意识培养相关的表述占了很大比重,并明确了不同文体的阅读内容和方法。由此可见,文体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教学时,必须采用不同的教法和读法,让学生学有所获。以小说为例,领悟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可以把教学目标定为:揣摩人物的语言,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船长的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中,巧妙地将船长的七次问话抽取组合起来,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与文本展开对话。首先引导学生由语言简短体会形势危急,感受危难面前“人所共有”的急迫心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从船长临危不乱、环环相扣的问话中,体会船长的冷静果敢,感受“异乎常人”的优秀品质。如此在起伏错落的朗读体验中,船长的形象更加饱满,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切,能在阅读中揣摩言语表达的秘妙,体悟语言和语境的关系。

2.指导朗读重在感悟。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由此可见,朗读应该是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有声的语言表现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让这声音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情流露。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郁郁葱葱”等四字词语指导学生读出小村庄的美;抓住“早先”一词指导学生读出惋惜与难过,在对话中引领学生逐步走向深入,层次鲜明。正是由于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情感自然流露。

五、拓展阅读,架桥铺路

1.推荐读物。

推荐读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因而推荐时机尤为重要。可引导学生对描写同一内容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如: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是根据法国作家雨果写的叙事长诗《穷苦人》改编的,可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也可以引导学生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如:学完《一头战象》后引导学生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

2.方法指导。拓展阅读要有布置,有指导,中间要有督促,有检查,及时推进阅读,保证阅读效果。在整本书的阅读上,教师要给予方法的指导,要结合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采取“以一篇带一本”的方法进行。

3.交流反馈。

课标明确指出:“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可以是一堂读书交流课,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孩子们谈收获、评人物,也可以是好书推荐等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喜悦,同时也在交流中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表达的能力。

作者:丁华芳 陈秀锦 单位:淄博市教学研究室;淄博市高新区华侨城小学

第二篇: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生本理念指的是一种真正的把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生本理念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小学语文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具有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生本理念与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有着天然的契合,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开发的一个方向。

1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既是生本理念的本质特征也是小学语文阅读顺利开展的保证。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它具有自身的意识,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充分认识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小学语文是我们系统的接受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旨在深入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真正的将阅读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指定阅读篇目《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时,教师就要充分秉承这一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创新性思维。当然,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的专业阅读知识还有所欠缺,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主人公总是要去航海?”“鲁滨逊在荒岛醒来后第一件找到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从鲁滨逊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等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重点的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最后通过阅读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把枯燥的阅读看成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求知探索的过程,跟随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开展一段奇妙的旅程,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除了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阅读文本之间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这也就启示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方法将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形成良性的互动,创设情境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学习新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这些心理,根据不同的阅读主题要求目的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指定阅读篇目《我要做个好孩子》这部作品的教学过程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金玲”同学为了成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好孩子”,如何刻苦努力并且为了内心的美好、善良、纯真与老师和父母进行“斗争”的故事,这当中涉及到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家长与孩子思想的碰撞,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之中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角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还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角。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还要给予学生专业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保证学生阅读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尊重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营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行分组教学,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针对同一篇阅读作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大家往往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过早的评价学生的对错,而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在同龄人的智慧碰撞中摩擦出火花,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开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指定阅读篇目《木偶奇遇记》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针对作品本身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其他同学或者是老师来回答。教师最后要将作品的深层意蕴也就是对善良、美好、诚信的歌颂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深意,真正的将作品看透,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角。

4总结 小学阶段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教育的规律,生本理念是一种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全然不同的思想,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必定会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全新方向,是值得我们努力尝试与探索的。

作者:王瑞萍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蔡各庄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分析

摘要: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存在着很多问题。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的能力主要依靠阅读教学来提升。然而,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阅读是初、高中阶段的任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此外,传统的阅读形式通常是学生通读,教师讲解、释疑,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改革、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

1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现状

新课改中提倡教师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但多数老师都受传统教学方法制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想放不敢放。这样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老师抛出问题,想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解答,可是老师又不断对问题进行讲解,无法实现让小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造成学生们在阅读时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只是循规蹈矩的跟着老师在思考,或者有的学生开小差,根本没有跟着老师的思维。这种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很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其次,老师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本是链接作者和学生的桥梁,只有通过自主阅读,学生才能慢慢理解文章的意思,才能和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和作者产生共鸣。而在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学生的理解,用讲解代替理解,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感悟,禁锢了学生了思维,抑制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生硬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灵活改变。虽然很多教师在讲课前,都会精心准备,设计好教学环节,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通常有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偏离教师的原计划。老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不能灵活的应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老师只按照原计划去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变得沉闷无趣,也让学生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

2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2.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强课堂感染力和阅读效率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水平。因此,老师可以采用竞赛、活动、课外阅读灯方式来教学。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之心,利用竞赛方式,激发他们的争胜之心,引起他们对阅读和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们课堂上学习的欲望。比如,学生们在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许多生字词,可以开展一场“记词比赛”,教师在阅读前先将这些陌生词教给学生们,开展“记词比赛”,让学生们自己默写记熟,魅族选一个代表上黑板默写,谁的正确率最高便予以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往往会更加专注,对阅读更有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加强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简单的报纸、小说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选用不同教学方法,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2.3教学应与时俱进。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心理学等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环境情感因素的激发和创造;教学力求在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能力。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应当引进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师能够与时俱进,采用PPT教学、视频教学,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视频、漫画等内容对学生吸引力大,学生能够狠自然、快速的接受新知识。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设施,方便学生课后阅读,为学生的广泛学校提供更加有力的平台。图书馆的书籍应当设置合理,贴切小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电子阅览室可以为学生们拓宽视野,见识到更精彩更丰富的世界,但也要抵制不良信息的出现。

3情景教学法的创新

情景教学法的特点是促进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做到语言、形象、情感三者融洽。这三者之间融洽的关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起学习情绪的场景。这种场景是教材本身所蕴蓄的,不是教师外加的。我认为语言符号需要得到形象的强化,但要寻找一个突破口,即让学生如何去感受美,使审美教育成为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的突破口就在于尽力创设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的氛围中将学生带入情景,进而分析情景和再现情景。创设情景的常用方法有:用生活展示情景,用实物演示情景,用画面再现情景,用音示创设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用语言描绘情景。

4结语 作为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学习作为立足点,发挥教对学服务的功能;以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学生的情绪因素,使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进学生整体协调发展;协调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作者:赵娜 单位: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小学部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5,07:214+222.

[2]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3]郑秀珍,张倩.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65.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课方式单

一、课堂枯燥乏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文章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形成良好的关系,保证每个方面都能够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以下就是对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的具体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所面临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降低教学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会对一些问题有不同于教师的见解,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置之不理,这种情况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严重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第二,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有的教师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不能掌握教材中的深刻含义,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及时给出答案,使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正确的答案。第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培养学生体会教材内容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反复讲给学生,并没有将阅读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以上这三种情况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人文性,并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难度,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的发展[1]。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2.1激发阅读兴趣: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的特点都是好奇心强,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全面掌握小学生的特点,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增强审美触觉,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语文教学中,并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教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于桂林的魅力风景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用欣赏画面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化智能[2],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课文的内容朗读出来,让学生们在深情的朗读感受文章的内涵,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向同学们提问,是如何理解课文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将有关文章的图片景色描绘出来,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时间,还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

2.2丰富阅读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有感情的阅读每篇文章,以便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感情阅读文章的同学是很少的,第一,教师没有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意识,学生本身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果文章是长篇的文字,就需要学生进行泛读,如果文章很优美的文章,学生们就要用沉默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3]。实际上,阅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阅读的时候,应该在课堂做好表率作用,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方式,可以选用《北大荒的秋天》这样的课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将文章表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陶醉在文学世界中,进而增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还可以通过做游戏等方式来实现。教师在选择情景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贴合文章的实际[4],比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室内教学转移到室外教学,创设情境,由于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乡下的两兄弟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成长的情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讲学生们带入到课堂中,将学生们的童真童趣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然后再带入到文章的阅读中,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并且将人与打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此外,更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进而实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2.4组织拓展延伸: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教授学生课外的知识,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形式,增强学生的写作方法,这样在日后写作的时候,才能够将其发挥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由于小学生的上课时间有限,所以在阅读学习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5],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师应该组织拓展延伸活动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阅读的时效性,比如,教师在授课《蒲公英的种子》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拓展延伸教学环节,比如,问:向学生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的?让学生进行课后探讨,将阅读后的感悟表达出来,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采取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学生的学习掌握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组织拓展延伸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小学语文的发展。

作者:周妍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小学部 参考文献

[1]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4):89.

[2]孙晓平.对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1(9):115-116.

[3]杜凤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9):28-28.

[4]陈妍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版),2012(4):80-81.

[5]范青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3):155-156.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探讨和追求的目标。阅读是一种创造活动,又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由问题开始。注重师生、生生交往,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探讨的机会,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的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兴趣 新课改的推进,对小学语文提出更高的要求。学好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体现在如下几点:

1发挥学生自主性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语文老师,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长期以来,教师受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只是“满堂灌”,根据教学参考资料一路介绍,生硬分析作品,学生被动接受。新教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主导,注重点拨、启发、激励学生,放开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学生在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中学会新知识,培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淡化过去那种把“课文讲深讲透”的观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要鼓励学生,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氛围学习,尽情地表达,能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活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要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法宝,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章情境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共读等,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蕴含的情感。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静下心,走进文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理解文章,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课文是由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文中的关键句,有的揭示课题,有的点明中心,有的贯穿全文,有的凝聚情感,教师可以从句子切入指导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整体感知课文、深入探究课文、整体回顾课文以及独立阅读课文等学习环节。注重师生、生生交往,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探讨的机会,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提高学习交往的实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长处,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学生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还可以写读后感。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掌握了好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新学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教师要及时鼓励,予以肯定。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学生的自主学习,由问题开始。在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整堂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发表见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文化宝库的知识没有穷尽,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创造性地阅读教学,学生在自读中领悟、发现、交流。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探究文章丰富内涵。学生积极表达,教师用心倾听,适时进行点拨。教师常常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独到的见解、幽默的语言所折服,真正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热情,焕发出课堂的活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日积月累,语文知识一定会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导出学法。阅读课文有进度和略读。在精读课文教学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先设计好为题,学生根据思考题进行自读,结合已有的知识找到答案。然后教师检查自读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议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同一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设计“四步阅读法”:初读知大意,再读理思路,细读抓重点,赏读品精华。指导学生边读边品赏,说说自己喜欢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学习文章的立意谋篇、写作特点,体会所表达出的作者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拘泥于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还培养了能力,受到审美教育。

5总结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工作,注重因材施教,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洪建 单位: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秀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2]高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04).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地被淘汰,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小学教师更好地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小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做好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不会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合作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了阅读教学的开展。1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以及爱好等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和人物描写有关系的文章《草房子》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桑桑、柳柳以及妈妈,进而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使其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文章想要表达的内涵,通过小组实践,最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小组合作的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提供平台,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通过有趣的实践,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实现开展阅读教学的目标[1]。

1.2准确制定目标:

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只有在清晰的目标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阅读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在很多方面其思维都受到了限制,此种情况就增加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准确的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来开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文章。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故事类型文章《龟兔赛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最后兔子却输了呢?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遣一名代表来阐述整体的建议,在这个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2]。在小组讨论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产生碰撞,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意见,在最终达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得到培养,而且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另外,小组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确保阅读教学目标可以实现。

1.3实行适当的引导:

小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多,而且其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还有待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让学生单独来理解一篇文章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了合作学习方式。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刻,阅读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该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若是在讨论中出现争议,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学生之间的观点能够趋向统一。比如说,教师在进行古诗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对诗篇进行阅读,然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融入到诗篇中,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根据相关的资料来对诗篇中描述的情境、诗篇的主要情感等进行分析,若是小组讨论偏离了正确的道路,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给学生指明讨论的方向,进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篇内容以及情感[4]。

1.4开展分层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氛围就会是十分严肃的,这样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没有任何好处,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一个角色,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等方式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确保合作学习中没有不足之处,其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加的显著[5]。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开展评价,比如说使用小组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小组内部评价等,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还可以弥补自身中的不足,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逐渐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开展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亚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朝阳小学

参考文献

[1]韩素.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4(10):56-56.

[2]林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196-196.

[3]李秀坤.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J].才智,2015(27):63.

[4]陈春梅.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1):14-14. [5]姜翠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4(27):40.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新课标要求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并且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达到课标规定的目标呢?本文对此作了浅谈。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重视阅读实践,并且能从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在新课改背景下,采取哪些策略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如下策略:

一、以读为本,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基础。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唯有如此,阅读对他们来说,才不是负担,而是无尽的乐趣和执着的追求。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不乏有记叙文和文学作品。这些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无论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都生动传神,颇具阅读美感。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精炼的语言进行欣赏,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时,使学生能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以及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进而可以在他们的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这时,学生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在这种境界的吸引下,他们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自然,他们也会从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二、以字为基,打好阅读基础

文章的基本要素的基础是字、词、句,这也是阅读的根基。如同学生通顺连贯的理解文章的字、词、句,他又如何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对小学生而言,字、词、句正像他们手中的积木。要想把积木组装好,就首先需要能够认识一个个的零件。相对于阅读来说,可能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是,这一环节无疑也是最必要的。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字词句的学习,都必须重视。否则,一旦“忘本教学”,阅读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就都好像“空中阁楼”一样。那么,如何进行字词句教学为阅读服务呢?(一)注重生字听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听写是传统的一个识字和积累字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在阅读之前,在学习每课之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字的听写,这可以尽快、有序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而丰富的识字量,是阅读的必要基础。

(二)抓好词句训练

掌握了字词,还要注意能够成了句子。培养学生写句子的训练有造句、解释等。尤其是教材中的古诗词及句子的练习,很有利于帮助学做好句子的积累工作,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诗词,甚至如果他们能学会运用诗词,将会大大有利于他们的阅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古诗,教师可以细细引导,带领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有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

(三)抓好语段教学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没有巧妇是不行的。对于阅读来说,字词句是米,掌握阅读方法就是巧妇。语段教学正是阅读的起点。那么如何开展语段阅读教学呢?第一,“问、读、划”。所谓“问”,指带着问题去读;所谓“划”,指带着笔去读。“读划”是语段教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点明,要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语句找到答案。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将问题具体化,对待问题就不会无从下手了。掌握了这个方法,就会大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树立了信心,而且做到了心、口、手的统一,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正是我们阅读的要求。第二,找问题阅读。所谓找问题,即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段,让学生提出问题再教学。具体做法为:首先选择一个语段,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会儿,然后开展小组讨论,收集大家发现的问题;其次,集体讨论,选取几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再次朗读;再次,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番朗读、讨论、分析,学生对该语段已较为熟悉了。这些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说轻而易举,难度不大。所需要做的就是一一解决剩下的问题即可。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保证气氛的热烈。第三,从课文出发进行阅读指导。一定的阅读方法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完成。文章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是系统的一个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课文出发,从整体入手,教给学生一种整体的阅读能力。可以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解———综合的方法来开展,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整体抓住文章的内在联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规律性的东西,从中找到突破口,进而确定教学的整体框架。在抓整体、抓联系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突破口设计一个阅读教学的整体框架是十分必要的。在课文教学中,可以找几个突破口进行教学。选择突破口可以紧扣题眼,即文章标题中的关键字眼。透过这个关键字眼,窥视中心,把握主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种积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无论什么样的阅读指导,都不需要教师一言堂,而是需要“百家争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依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热爱阅读的愿望和动机,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作者:吕高耸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秀篆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祝小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OL].诸暨教育网,2008-11-2807:56:13.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邱兆朋.课堂提问的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年总第105期.

第八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多媒体技术已经悄悄走进了课堂。它辅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训练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交流、表达的技能,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信息运用信息问题的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能力,全面落实新课标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培养语文素

多媒体技术整合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诱导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创造性地使用、有个性地探求和创建信息,促进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寻找二者的融合点,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动态的开放的,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多媒体网络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随时搜索获取信息,与同学探讨,向教师请教,开放的网络使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探究和利用信息的空间,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学《恐龙》一课,“思考练习”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的题目,让学生收集信息,处理整理信息,诱导运用信息。这样,训练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表达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情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发现。

2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较小,天生好奇,感兴趣的事物总想自己探究。因此,激发学习的欲望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制作课件,生动有趣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良好的视听效果,让学生大开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海底世界》讲述海底动植物多这一内容,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们瞪大眼睛尽情地观赏,面对五彩缤纷的动植物,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仿佛置身于海底。让学生自由讨论:“你看见海底有什么?”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议论纷纷。教师接着问::“海底有繁多动植物,课文为何写这几种?”,学生又投入讨论之中,领悟课文是按总分顺序动植物的特性进行选材叙述的。这样,在愉快的环境中,感受了海底世界的神奇,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信念。

3营造阅读情境

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审美性,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造成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的困难。然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拓展学生的想象,诱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审美共鸣,促使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学《西湖》一课,身处农村的小学生一般没去过西湖,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巧妙创设教学情景。动画演示描写的西湖的美景,逼真的画面,学生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作者观察仔细、描绘细腻。然后,出示大量的西湖图片欣赏、观察,模仿课文的写作结构进行写作。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是传统的阅读课不能实现的。

4拓宽阅读视野

新课程标准注重:“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储存大量信息,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根据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实现超链接,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南极风光》,这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文章,让学生体会文字是比较抽象的,查询有关南极气候、地形、动物、南极光等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让学生阅读,寻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很有趣的。

5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开放式的语文实践探索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一定借助多媒体网络,进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学完《虎门销烟》一课,处于一种“曲已终,而意犹存”的情绪之中,设计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课,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题辩论。借助网络上的资料作为自己答辩的依据。经过一番努力,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赞成,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毒品一定经得起诱惑,远离毒品,禁止毒品,珍爱生命;有的反对,以为适当吸食毒品缓解生活压力,强身健体。激烈的争论,学生从网上错综复杂的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有用的进行整理,倾听对方的论述,从对方的言语中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进行反驳。参与争论的同学,群情激奋,注意力集中、智慧火花碰撞。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质。

6结束语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阅读教学,一定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运用这一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

作者:李英杰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杨文妍.多媒体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件中的注意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郭海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5:122-123.

[5]郑玉青.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J].新课程(下),2014,01:84.

[6]周静静.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10:36.

[7]王艳.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上),2015,10:151+153.

[8]沈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5,07:140-141.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探析

[摘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本质在于文字的学习和文章中感情与字句的感悟。尤其对于刚刚入校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心智和逻辑思维就在起步阶段,阅读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所以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悟出道理和文中所想表达的意境,并运用到日常写作和生活中,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并且要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学生们用普通话“正确且有感情”地朗读。也就是说,学生们只有在“正确”地朗读完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够学会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耐心去指导,首先要扫清字词的障碍,把课文读顺畅。教师还可利用范读、指读等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得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二、教会学生略读的重要性

常言道,一本书第一次越读越厚,第二次越读越薄,这是因为第一次是精读而第二次往往是略读。通常看课文的第一遍,老师应该要求学生们读出声,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碰到陌生的字词而停顿,或者因为不理解句子的意思而反复阅读,这样便能够很好地认识文章,以便于之后的理解。第二遍流利地读,这是在学生们对于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开始了解断句和感情变化。流利不仅是读通顺,还要掌握文章中的抑扬顿挫,标点符号的意义等等。第三遍有感情地朗诵,这要求学生在感悟文章中作者所有的感情的同时,融入自我情感,在自己的理解上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诵,有的读完后觉得感动,有的觉得有趣,学生会在阅读文章中所加入的感情里,表达出自己对文章情感变化的感受。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当你喜欢一件事情或者某样东西时,便会潜心地去研究它。阅读也是一样,喜欢阅读的孩子知识面一般较广,文笔也较好。这是因为文字里面所包含的文字表达、感情抒发和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知识,会通过孩子们一遍一遍的阅读,沁入他们的思想,使之变成孩子们自己的知识,所以在上课时,老师应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画画,在看到色彩斑斓的图画时他们感觉心情愉悦。小学生也是如此。所以,在上语文课时,老师可以用一些图片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习跟风景有关的课文时,老师可以用投影仪来播放图片,激发孩子将图片和课文联系起来阅读,不仅让孩子真正体会了课文中所写的景色,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四、开展活动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阅读的最初要求是读懂文章,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读完课文之后,自己动笔画出孩子们觉得最贴近课文主题的画作,这样会促进孩子们主动思考,用画的形式体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老师也会透过学生们的画作来了解孩子们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老师讲解课文后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背诵和默写,老师起初可以用开火车或者是自己抢读的方式来让孩子们进行课文的预习和朗诵,指明一个小组,或者一个横排的学生依次来阅读不同的段落,或者让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抢读,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要读哪一段,这样在状似游戏的氛围里,孩子们也很好地完成了对文章的阅读。老师可以定期开设朗诵比赛,朗诵的文章可以是教科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挑选的好文章,觉得有趣的、美的、自己喜欢的都可以,分小组进行初赛,每一小组投票来评选出谁朗诵得最好,然后进行决赛。决赛由全班同学选出最优秀的朗诵者,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对进入决赛的同学进行奖励,鼓励他们认真用心地阅读。设立读书角是很多小学已经开始启动的项目,在教室的角落里放上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书,让他们自己借阅,选出合适的阅读课代表来进行图书的管理和整理,可以是老师推荐的书籍,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家里带来的觉得有趣的书,相互讨论,养成借书看书的好习惯,定期地更改书籍的类别,让学生们尽可能地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书籍,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知道自己对哪一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会有针对性地阅读。

五、总结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过程,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会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喜爱程度,从而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而对于老师来说上好阅读课,也是语文教学中最艰难也最有意义的一步。

篇2:(任晏玲)浅谈小学高段写作教学策略

听小学高段写作教学反思

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语言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高年级,英语的写作训练与听、说、读的训练同等重要,而写作目前仍然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要科学地支配时间之外,还要在设计练习和布置作业方面下苦工夫。英语书面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训练之一,大量的多种训练要贯穿于英语教学始终。因为英语的听、说、读、写本身不是矛盾的,是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它必须经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掌握的单词、语法有限,要想用这些有限的知识完成一篇英语文章并非易事。因此,通过长期在作业方面有意识地进行造句、仿写等写作训练,日积月累,几少成多,水到渠成。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学生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便于提高英语写作课教学质量是英语写作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篇3:(任晏玲)浅谈小学高段写作教学策略

一、用兴趣敲开写作的大门

1.品尝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让孩子品尝习作成功的喜悦,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在孩子们众多的作品当中精选优秀的文章大加赞赏,并推荐给同学们阅读,或推荐给校刊、校报刊登,借以“发表”同学们的佳作,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更高一些的就建议学生向一些作文刊物投稿,并以此作为老师讲评的范文;还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总之,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为广泛的传播,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无疑是打开学生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2.营造情趣的课堂。

作文要“以情动人”,教师就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别情境,并把学生引入到这种特别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地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特别活跃,内心会充满激情,作文也就会下笔如有神。

二、有序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小学生作文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用心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感人。

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1.素材的积累。写文章要“言之有物”,写作者要脑中有物。素材的来源不外乎观察生活及记录生活的各种载体。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学生就会无事可写。教师也会感到无题可出。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注意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要求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并让他们将生活中的趣闻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2.表达的积累。素材积累多了,还要在表达上下功夫。语言的贫乏和写作手法的不灵活也会造成写作的艰涩。学习和积累语言也是很重要的,平时要注意留心周围人的语言。多听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表达,从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环境当中人们的表达方式,领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注意多读书,作文表达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社会瞬息万变,学生靠直接观察生活获得的写作材料毕竟有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是获得写作语言的重要手段。为多记名言佳句,多学表达技巧,并结合多种形式的练笔、写作来巩固学习效果。

3.情感的积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实现语文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去感受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口语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书面的积累。“一个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写作的材料除了头脑中的积累,还应重视书面的积累,古今中外的作家们都十分重视写作材料的书面积累。把自己所得、所想及时记录下来,给自己准备一个储存写作材料的“小仓库”,那么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便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了。

四、改革习作评改方式,激活主动意识

作文评改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客观、有效地将学生的习作批阅完成,既令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章、提升品位,又能根据客观的点评去完善自己的文章,让其出“彩”呢?一次作文讲评实践课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的作文后,我组织小组成员集中坐在一起品读赏析,要求每个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在读中欣赏自己文章的优点,找出自己文章的缺点,其他同学倾听,以读者的身份谈听后的感受,学到的写作方法,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这期间,教师的任务就是参与到各组的交流中,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习作实际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抽阅不同程度的习作,当堂给予客观性评价,尽量为习作水平低的学生找优点,以夸张表扬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习作的教学效率,缩短了从准备———讨论———起草———评改的间距,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投入感,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到了正确的评价方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已有意识地在扩大“读者”。也可将自己的作品贴在班级的壁报上,让全班同学阅读;将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以多人合作的方式,设计封面,打印成册编成一本童话故事集,在年级中传阅。学生在自己的习作被教师、父母、同学、朋友等众多读者阅读、欣赏时,在众多读者所给的评语或分数中,感到自己的写作在不断进步,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习作的意识。

篇4:(任晏玲)浅谈小学高段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小学高段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1-01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遵循“命题一写作一批改一讲评”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只会让教师的批改和学生的写作处于两个独立的阶段。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的主动性,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将被磨灭。将发展性的教育评价理论应用于小学高段写作评价的实践中去,构建出一套有利于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写作教学的开展。

一、评价策略具有激励性

以激励性评价作为诱因,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成功果实,发现写作的奥妙和乐趣。激励性评价策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激励性评语策略的有效利用

激励性评语就是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作文给予肯定,总结出优点的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范畴,明确改进的大方向。好的评价是以对学生爱、理解、尊重和包容为前提的。

2.优美的句子赏析策略

优美的句子是指合乎学生的表达方式、带有典型性的句子。优美的句子应具备完整性、连贯性、简洁性、多样性等等。多多开展品读佳句的赏析活动,提高其阅读品味以及对优美句子的赏析能力,并学会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3.优秀作文展示策略

一篇优秀作文的展示,能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可在课堂中诵读优秀的文章,也可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张贴优秀的作文,多多给学生展示优秀文章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的心智将会有所启迪。

二、评价策略多元化

评价策略多元化指的是忽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法,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珍视学生在主体地位,创造平等、民主的评价氛围,鼓励多角度的评价,创设以人为本的写作评价策略。

1.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为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思考,反思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及对自己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控。让学生完成习作后,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然后从整体、框架、细节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的基本范围自我评价

文章整体主题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主题。

文章框架结构是否紧凑,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

文章细节语言是否通顺,句式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词语是否锤炼。

2.同伴评价

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通过对他人的评价从而反省自己,能够加深对评价标准、要求的认识。在同伴互改中,学生相互交换作文,在轻松的氛围中,为对方的作文提供修改意见。多次为他人修改作文有利于孩子反思自己的文章,使他们对评价标准更加清楚。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更应倡导的是作文面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方式,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批改方法。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发现面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作用明显。”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面批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4.家长评价

家长的评价反映了家庭、社会的督导性。学生将经过自我修改、同伴互评的作文对照教师的修改要求进行修改后,再将自己的作文给家长看,让家长做孩子作文的读者,教师要引导家长反馈孩子作文评价时,以表扬为主,更好地以激起孩子的写作兴趣。

三、评分标准分层化

写作评价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评语和评分。评语具有分析性描述的特点,评分只是一种量化的表现。评语的运用能使学生清楚自己文章的不足,从而有不断的写作动力。如按写作能力分层来进行评价的话,如下表:

组别层别发展目标

第一组好扬长避短

第二组较好鲜明特点和发展潜力

第三组中等现有特点和可能发展的目标

第四组一般基本功全面提升

就第一组和第二组评分时,予以鼓励的同时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就第三组和第四组评分时,应多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通过评分标准分层化,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和喜悦。

数字只是意味着一个分值,但是拥有内涵的数字将会在作文的发展性评价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将作文的评分,分成四个模块:基础分、发展分,进步分和字体分,如下表:

评分模块分值含义

基础分60综合写作能力

发展分20文章亮点(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文采斐然等)

进步分20与前一次作文相比的进步情况

字体分5文章字体和整体视觉效果,若不过关,则不给评分

基础分的评判上,所有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考查他们的综合写作能力及对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发展分的评判考虑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进步分的评判在于就前一次的作文相比,是否有一定的进步、提升,表现的哪些方面。字体分的评判主要是学生对于文章字体的书写是否清楚,若不过关,就不给评分。作文分值的判断,可以说是作文评价中的一个反馈环节的,若运用合理,就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个人成长档案袋评价策略

“个人作文成档案袋”就是将学生的作文串联,成为学生的一份成长纪念。个人成长档案袋必须是真实的,每个孩子的档案袋都拥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

个人成长档案袋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全员参与。评价模式以学生自身为主体,同学、老师、家长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评价体系,及时、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写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自身的不足采取反思和改进。具体如下图:

个人成长档案袋是写作的有效载体。过程写作一般包括写前准备、初稿、反馈、修改、重写等循环反复的过程。具体实施可将其分为:准备→写第一稿→自我评价、修改→同伴评价→写第二稿→教师评价→写第三稿→写最后一稿→家长评价→存入档案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最为重要。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学会自我分析与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发展性的角度评价学生的作文,从多元的角度看待学生的作文,实现作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在作文中有积累、有创新,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李颖伟. 优化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J]. 吉林教育高教.2011.3

篇5: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但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及要依靠合适的阅读教材, 这三种要素缺一不可, 其中最重要的需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老师要时刻注意,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 所以要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 这对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较为容易。

但是, 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呢? 首先, 老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 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与空间; 其次, 语文教师要时刻具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对学生不能强迫,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最后, 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二、贯彻多读少讲的阅读思路

1. 精读

在新课程标准中, 其中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多读少讲。因此,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阅读教材的选择方面要非常慎重, 为学生挑选合适的素材, 引导学生开展精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需要自主学习, 同时要对阅读内容有一定的感触。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其次, 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 以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 要帮助学生解释课文当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挑选一些有启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 并适当地进行点拨, 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 并进一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文, 这种方法对于初读者有其有用。在精读过程中, 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也更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课文。

举个例子来说, 对于《九寨沟》这篇课文的精读, 尤其是描写“雪峰”这段时, 可以采取“读—画”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文; 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强调式阅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训练, 让学生通过不断朗读的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理解树木的数量之多与形态各异。

2. 略读

与精读相比, 略读教学的独立性非常明显, 在阅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粗略的提示或者是阅读重点, 让学生先根据提示进行阅读与思考,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全班一起讨论, 互相之间多多交流, 让彼此更加快速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 需要了解训练的重点在于课文的思想, 而不至于其中的一些词句的理解; 第二, 老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要给学生更多的阅读自由与空间, 让学生形成自己合适的阅读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 对于《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 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正确朗读, 再提出相应的启示性问题, 如问学生“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 布满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后, 就会花一定的精力来追求答案。在这个时候, 老师就可以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来读出阿里山的各种美丽的状态, 同时也帮助学生回答了其中的提示问题。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 课外阅读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但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更高, 需要学生能够自己利用好课外时间, 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这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来说并不难, 他们已经具备相应的自制力, 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和督促, 他们会自觉地完成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指导学生, 要帮助学生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对课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塑造的人物形象。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来说, 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句子和段落意思的了解以及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把握, 而不是部分重难点词句的理解。除此之外, 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还能够增加对阅读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引导学生独立思维

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于阅读能力来说, 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老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 老师要注重观察学生对课文的一些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同时指导学生做好相应的阅读笔记, 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如此,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制定相应的任务, 开展一些评比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并定期交流,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

以《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 可以结合采用“细读———赏析”两种方式结合, 让学生对课文当中蕴含的师生活之情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同时学习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老师先让学生细读一遍, 并对其中能够引发学生感触的地方进行标记, 写出自己的感受, 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对课文产生其他角度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 同时还能够从另一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 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宽阔, 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我们需要为学生挑选合适的阅读教材, 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式, 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 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方面, 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以此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这种背景下, 探讨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希望能对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清明踏青初一作文下一篇:江达县小学开展“四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