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

2024-04-22

封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精选14篇)

篇1:封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见

姓名:白建梅

单位:宝塔区河庄坪小学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邮编:716000

电子邮箱:

手机:***

篇2:封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

《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不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凭空臆想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运用科学策略加以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于直觉思维生长的环境——开放、活跃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在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因此而嘲笑或批评,而应刺激、扶植学生的自发性思维。例如:有一名学生在计算3.5÷6时,得出的结果是:商0.5余5。学生都笑起来了,我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让他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听了他的解题方法,一下子明白此题错在什么地方,纷纷发言:余下的不是“5”,而是“0.5”。我又问: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该学生真正知道此题究竟错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收集条件和问题 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中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或表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2.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解决简单问题还是复合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之间和已知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前者比较容易掌握,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想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达到解题目的。

3.理清解题思路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小学教学中,解答复合问题时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这往往要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合作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好处。4.正确解决问题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量,进行何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另外,反思评价也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的一个重要过程,能让成功的学生增强自信,让未成功的学生得到鞭策,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得到张扬。

例如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花园的四周种树,每边都种有1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花园四周共种树多少棵?很多同学都做出这样的答案:10×4 =40(棵)。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画出每边种3棵或4棵情况的示意图,来归纳总结规律。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每边种3棵,一共要种8棵而不是3×4=12(棵),每边种4棵是12棵,而不是4×4 = 16棵。为什么不论每边种3棵或4棵,都是比原来设想的少4棵呢?学生通仔细观察示意图,发现原来解答的错误在于把四个顶点上的4棵树计算了2次,所以都多算了4棵,正确的解答方法应该把重复计算的4棵减去。所以正确答案应是:10×4 – 4 = 36(棵)。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馈机制,这是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所在。

篇3: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之我见

一、适当地反馈, 恰当地评价

教师对小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 每天反馈比每周反馈的效果好, 反馈的内容要包括小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质量, 课内外作业完成的质量, 考试结果的反馈。要做到反馈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反应, 这比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反应更重要。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距离学习的质量标准的差距, 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更应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可取之处。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结果和努力程度等内容总是要被教师评价的。教师对小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坚持正面教育, 以表扬为主, 评价要让学生感到客观、公正, 使学生心悦诚服。表扬与批评都应适度, 通过集体的舆论来进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评价要针对小学生的努力和发展而非能力, 评价应指向学生活动作肯定性评价, 而非通过比较学生的学业差异性作竞争性评价。既使是批评, 也应使学生感到有理有据而应避免损及学生的自尊心。表扬与批评要结合使用, 在表扬小学生时指出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批评中又肯定其进步的一点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案例:我班上有一位张强同学, 学习成绩差, 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性格很内向, 有自卑心理。我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发现了他的学习状况后, 在课下与他沟通, 了解到因为父母不在身边, 在各方面难免会受到影响。为此, 我就比较关心这名学生, 经常给他补课, 希望他在学习上能渐渐提高, 学习积极起来。我在张强的作业后面会写上批语“今天的单词默写有进步”, 课后也会当面表扬他“上课听讲很专心, 能够踊跃回答问题, 不错, 继续努力”。诸如此类, 让他自己受到莫大的重视和激励。在以后的学习上, 张强更加发奋读书了, 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 像变了一个人。由此可见, 适当地反馈, 恰当地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是在师生之间互动完成的, 缺一不可。有的教师往往用一言堂对待学生, 只顾自己说教, 却忽略了学生的反映, 教就变得主观、片面, 不会通过学生的学发生作用。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映, 看看他们是否喜欢, 有没有听懂, 对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感兴趣等等。当我们在教育上越来越接近学生的需求时, 教师教的过程中, 学生会更加投入地学习, 教学不再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 单方面地呈现教学方式, 自然会达成师生的良好互动,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提高了教学效率。师生之间的互动首先应该建立在情感层面之上, 师生之间能够友好相处, 互尊、互敬、互爱,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喜欢教师, 对教师有好感, 这样才会愿意听教师讲的课, 师形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教师用平等、师爱、民主来教育学生, 学生会用同样的情感反馈给教师, 印证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另外, 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从以往课堂的主宰, 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往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 教师把知识讲给学生, 让学生练习就行了, 让学生背什么、记什么都是教师说了算, 学生只有被动接受。教师看不到学生的学习反映, 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就埋怨学生难教、学习不努力, 却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妥之处, 及时解决, 就不至于把问题推到学生身上了。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 多让学生参与, 不让他们当旁观者, 多启发学生, 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再包办学生的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 教师和学生进行问答式教学, 教师问、学生答, 或者学生问、教师答。问答互动的生成, 促进了教与学的彼此沟通。在学生的回答中, 教师能发现学生掌握了多少, 学生的学习思路是否正确, 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再针对性地指导、补充讲解, 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在学生的提问中, 教师发现学生的疑惑, 发现教学中是否存在失误, 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解答。小学生的提问往往比较幼稚, 不按常理提问, 可能还会让教师手足无措。这时, 我们不能不耐烦, 应付学生, 要耐心启发学生, 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同时, 教师在提问学生时, 要让学生积极思考, 就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回答的互动。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难易适度。问题要有趣味性, 能吸引学生, 如果用直白的话说出来, 在黑板上写出来,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要建立在学生的了解基础上

少儿在学习英语之前, 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达到了一定的认知水平, 有他们自己的世界, 擅长按照他们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物。我们在教学时, 必须考虑少儿现有的认知与知识水平。如果背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教育便失去了意义, 学生也容易失去兴趣。另外,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许多共同的爱好, 教师有必要走入孩子的世界, 了解他们的喜好, 设计迎合他们心理需求的教学策略。教学要直观形象, 生动有趣, 学生能接受, 爱观看, 喜参与。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多媒体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在积极参与中认识理解及运用语言。

篇4: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见

【摘要】所谓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以及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有效策略的改革,是目前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教学策略 ; 小学数学 ;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42-01

1.创建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兴趣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是没有办法完成学习的,即使学习了,收到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作的前提都是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培养兴趣不仅是培养学生行为,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文化知识的活动。要获得知识首先应该对学习充满兴趣,有兴趣的前提下,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件痛苦事情,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好奇心十分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并且容易兴奋,因此应该合理地设置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1.1故事导课

成功导课的模式应该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继续探讨的兴趣,能够迅速的帮助学生调整他们的状态,进入到学习,也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或者是相关的内容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以找到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者是笑话等,导入新课,比如在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导课: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海绵宝宝。海绵宝宝:“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海绵宝宝,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学生们一看到自己平常喜欢的海绵宝宝都要去寻宝,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接着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在与海绵宝宝出发的路上,碰到了章鱼大哥分饼引起大家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1.2 营造“竞赛”情境

数学这个科目有自身的特点,而且小学生又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竞争的环境,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小学生,开展一些游戏竞赛活动,这样就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竞争以及成功的机会。教师把新知识放置在游戏比赛当中,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对知识有渴望,让他们的注意力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并通过游戏的进行获得知识以及发展的能力,也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第四册的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游戏环节,让四个人一个组,每个人手中一张扑克牌,看看谁能首先拼凑出数字24,谁先计算出来牌就应该归谁,到最后谁获得的牌数最多,就算获胜。这样游戏竞赛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复习了表内的乘除法,也了解了运算的顺序,而且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与好胜心,让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灵感。

2.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笔者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 分,现在是10时6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3.小组学习,优势互补

如今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的方式之一。因为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弱点,小组的学习可以让资源优化配置,他们之间可以優势互补,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帮助小学生的个性健全以及性格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上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教授《旅游中的数学》这一门课时,教师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们马上根据同学间不同的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充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有多长时间,有的学生则负责租赁房子,还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的参与,相互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4.融洽关系,活跃气氛

课堂上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沟通,主要依靠的是语言,语言代表了师生之间情感的流露,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学生们会因为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而更加有动力去学习,也会伴随着教师鼓励的语言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伴随着教师夸奖的声音学生一步步的可以向成功迈去。小学生的人格还不健全,因此心灵比较脆弱,如果遇到难题,教师不可以过多的职责,或者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这样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该更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尊重小学生的每一个选择,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认知。在小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可以过分的职责,应该给与他们改正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在等待我改正错误,从而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

5.注重探究,学生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笔者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6.注重教学的反思,收获教学效果

每一堂课,都有缺憾,因此教师应该进行课后的反思,找到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另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数学活动结束之后,应该引导学生思索整个的探索过程以及判定结论的正确性,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有心,尊重每一位小学生,合理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每一位小学生都是天才,都能够取得更好地 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刘旭.听课说课上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

篇5:小学有效数学预习策略之我见

摘要: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我认为应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课前预习就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关键词:

预习方法、可操作性、点拨性、差异性、全局性 正文:

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本期,我有幸参加了小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课题,一共进行了八次集中探讨学习,本次活动着重于课堂预习的研究,我也参与了数学课堂实践活动,然后大家一起进行了探讨,对此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由此得到一些启示,在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果,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预习,学生对下一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轻松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课为带着问题听课,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听课效果。在预习中已经看懂了的知识再经过老师讲解,印象会更深,没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听课的重点,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个“拦路虎”会轻而易举的搬掉,听课质量的提高又会让学生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腾出时间再进行下一次课的预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我也在思考,虽然数学课同样需要课前预习,但课前预习策略是否根据课的类型来定比较好?如果是复习课,可以让学生预习好,甚至把习题全部做好,教师对课后的习题只要难的题目讲一下,其他都可以校对而过,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补充一些较难的题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也会提高。如果是较难的概念课,也要预习,不过这个预习不能让学生做后面的练习题了,只要把新授的内容多读几遍就行,预防学生的预习作业全错,对错误的概念反而记得牢了,不利于教学。

那么怎样开展预习呢?预习后的数学课该怎么上呢?在此谈谈自己初步的想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预习效果

1、预习任务要有“可操作性”

预习要求是否明确,预习题是否方便学生展开自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学生预习的效果。布置预习作业,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回去预习例×或多少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以若干小问题来呈现,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

如四年级的《年,月,日》这一课时,预习作业可以这样设计:自学书上第1页至第3页。(1)调查自己的生日及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月哪日,在2005年的日历上找出来。(2)看了2005年的年历,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3)通过看书,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又有哪些问题?可以把它写下来。

让学生在看书预习的基础上,来发现与年,月,日有关的更多的知识,课堂上教师再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帮助学生由无序的零碎的思考变为有序的完整的知识建构,逐步形成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能力。

2、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点拨性”

如一年级的《认识钟表》,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预习任务。如:小朋友,我们起床,吃饭,上学……都需要知道时间,那你们注意过钟表吗?请回家仔细观察钟表面上有什么?它是怎么走的?能读出它的时间吗?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家长,下一节课我们要来比比谁了解得多。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3、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的预习要求不宜一刀切。对于后进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增加一些他们力所能解的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4、预习作业应注意“全局性”

如何将预习和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除了要重视预习的反馈功能之外,关键还在于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只有这样,预习才能起到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作用。

5、预习设计注意因材施教,因课而定。

预习设计的目的,任务,方法,必须依据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在对预习兴趣,预习习惯的培养上,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逐步转向侧重在数学的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上。

二、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数学。

1、阅读理解法。

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划,注”等方法,阅读下一节课的内容,关注文中的知识点,关键处,边读边想,边想边读,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概念型教材一般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

2、实验探究法。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预习提纲,让学生联系预习提纲尝试探究实验。几何内容一般适合采用实验探究法预习,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内容是以简短结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果仅采用阅读预习,学生在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必然没有耐心退到思维的“零起点”去重新思考,这样无疑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因此,给学生递进式的预习提纲,让他们学会观察,猜想,操作,验证,概括。

3、查找咨询法。

通过查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料,促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和学习材料。

4、尝试练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动手写一写,做一做,可通过练习进行自我检测。计算型教材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如“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一课,可让学生尝试计算“73-28= ”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再看一看书上是怎么算的?或者与同学,家长交流一下,你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预习后的数学课该怎么上

预习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该怎么组织呢?这是教师最担忧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预习后的数学课堂,首先应让学生呈现他们的预习成果,努力暴露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即他们通过自己预习所掌握的新知识是“清晰”的,“模糊”的,还是“未知”的。

总之,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预习是要花时间的,预习时可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进行,做好了预习,学生上课就能“严阵以待”地听老师讲课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

2、《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翟郁成著

P1)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读本》(主编

莫雄光

P69)

4、《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邱学华

P138)

5、《小学数学心育艺术》(总主编

冯周卓

彭剑飞

篇6: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之我见

者:姚湘宁

摘要:现代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师们更应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进一步开发教材的多元化以及加强教师角色多元化的发挥,实现创设最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科学课堂既生动又秩序井然。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多元化

教师多角色

主动性

最优化

小学教育在推进国民素质教育进程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尤其是小学的科学教育,在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方面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做为小学老师更是应该在掌握了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结构和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实现科学课堂教育的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首先我们要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我们要明确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后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在实际设计小学科学课堂的的时候,要把小学生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充分相结合。①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转移,而有兴趣的事情却能延长儿童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所以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②时刻注意教师自身的引领作用,要注意把同学们平时的“看见”引向科学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③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同学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地位,老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所以课堂中要积极发动同学,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例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如遇到问题老师可以个别指导。④注意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思想只有碰撞才会出现火花,小学生也不例外,让他们在交流中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这样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进而达到知识与精神上的共同进步。⑤课外的拓展延伸,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老师也可以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课下的研究与讨论,比如研究对蜗牛的观察一课,课下可以继续讨论,例如:蜗牛要不要呼吸、繁殖后代,蜗牛有多少种类,蜗牛的亲戚有哪些,你还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有蜗牛的螺旋状吗··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根据课程的性质和需要在课堂中适时的增加一些小游戏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游戏教学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一定的任务性,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设计游戏时要先明确游戏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在游戏规则上也要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操练,每个游戏均应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游戏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宜,太难的游戏多数学生做不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了又不能激发兴趣。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安排最适宜的游戏。竞争性。比速度的游戏,快节奏的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快速的记忆知识。趣味性。游戏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取向和身心特征,要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小学生的感官,以游戏为载体,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首先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其次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然后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最后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可以说,教学设计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特征。

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和教的双边活动,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探索教学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媒体及方法策略的体系。因此,必须以研究学和教基本规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有保证。

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朱颂华,1992《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2)徐英俊,2001《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7: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倡导词句结合,语篇感悟,强调不仅重视语篇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语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无论何种语篇教学,都必须经过语言材料的“整体感知—体验内化—实践运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语篇的特点、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当的语篇解读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为语篇的后续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语篇教学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语篇教学目标

语篇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通过语篇学习获取相关信息,在上下文中理解相关语言知识,在阅读兴趣与能力获得初步发展的同时,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方面也获得同步提升。

以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7 A busy day为例,许多教师感觉到A部分语篇把握不住,里面琐碎的知识点多,句型复杂,时间的“逆读法”表达又是一个难点„„往往在解决了一个个语言项目后,语篇根本就没有时间好好处理了,这样又回到了“先结构、后功能”的老路上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语篇的目标定位不准。

在这个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学生通过了解David忙碌的一天,在掌握相关时间表达的基础上,也能说一说自己忙碌的一天,在这个能力目标下,教师就不会一直拘泥于琐碎的知识点的单一训练,而是从整体出发,设计恰当的语篇教学方案,使

语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同时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二、创设语篇主题交际情境

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应以语篇为载体,创设相关且丰富的主题语境,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语言,帮助学生内化并能在交际中灵活运用新知识。

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的语篇教学中,一上课我就通过与学生谈论学校时,适时创设了There’s an English Club in our school的主题情境,然后,整堂课学生就是在English Club与来自各个国家的visitors认识、问好、介绍、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相关的国家、国籍、语言、标志性的建筑、文化习俗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接触异国文化,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加了阅读语篇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准确、恰当、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合理分配语篇教学时间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来学习、体验和感悟所学语篇,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感知、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运用。

以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为例,基于对本单元话题与教学内容的思考,在导入与呈现时,教师可以直接与学生谈论周末你通常做什么?上个周末你做了什么?这个周末你打

算做什么?引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m going to...的句型教学,较快把学生引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来;接着引入语篇教学,对于see a Beijing opera和concert,则可以承接以上话题,通过让学生猜测教师的周末计划引出I’m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同时,顺接话题进行by the way的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来进行整体输出,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口头语篇输出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再次得到提高。

四、运用有效语篇教学方式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导入得当,开篇有益

把握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3 What’s your job?A部分语篇时,我利用学生不是很了解教师详细资料这一信息,引导学生询问教师: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father’s job?What’s your mother’s job?等,这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2.问题引领,主线尽显

“教学主线”好似一堂课的“灵魂”,各项课堂活动将围绕它开展并通过它进行发散与扩展。要体现主线,有时教师可从整体教学入手,根据语篇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在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A部分的语篇教学中,我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设计三个具有引领性的问题:Q1:Liu Tao wants to write to Peter.What does he need?Q2:Who’s Peter?Q3: What’s Liu Tao going to tell Peter?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语篇学习的过程。最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这三个问题的提示很好地复述课文,培养学生语篇表达能力。

3.制造悬念,层层深入

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语篇教学中制造悬念。教学5B Unit6 A PE lesson的A部分时,我提出到操场上课,学生很是兴奋。接着我马上抛出第二个问题:Do you know how the PE teacher gives orders?Can you say them in English?Do you want to learn these orders in English?通过这个趣味性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为语篇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巧设任务,学用结合

任务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6A Unit7 At Christmas的A部分时,我提出任务:There are some presents for Jim’s family.What are they?Who are they from?Who are they for?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可说,促进学 4

篇8: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1. 要让学生爱老师, 喜欢上老师教的学科。

华东师大教育系党委书记、副教授周彬说:老师的本事不在于老师爱学生, 而在于如何让学生爱你。如何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爱你呢?我想, 作为老师, 应该尽量多地了解每位学生的相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做到对学生既严格管理, 又关爱备至;因为没有不麻烦的学生, 做为教师只有不怕麻烦, 讲究艺术, 才有可能博得学生的认可。

2.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风趣、幽默。

华东师大教育系党委书记、副教授周彬说:教师的语言, 分贝在40~50之间, 声调几乎没变化, 这种上课叫做, 教师上课唱催眠曲。因此,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抑扬顿挫、风趣幽默, 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教学的有效。

二、增强学科意识, 促进教学有效

华东师大的霍益萍教授在题为“如何推动教师走进新课改”的讲座中讲道:教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学科意识 (专业素养) 问题, 也就是没有解决好什么课教什么的问题。霍益萍教授举了几个例子, 其中之一, 是说一位美术老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 不是引导学生如何欣赏作品, 而是利用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去分析作者的生平等。因此, 霍益萍教授说:教师整体把握和解读文本的能力亟待提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 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 即钻研好教材, 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 才能和学生交流。基于这种认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就成为阅读教学的根本之根本。只有教师对文本 (教材) 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解读, 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三、讲究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有效

上海华东师大周杉副教授说过:教什么是科学, 怎么教是艺术。要使教学更加有效, 解决怎么教也很重要。

1.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好“以读代讲”。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文教局的高林生在《奏响阅读课上的交响曲》一文中写道: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读这个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让学生掌握以书面形式出现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既包括它所运载的内容, 也包括蕴含于其中的知识、情感与思维方式。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也强调:要变“以教代学”为“以学定教”。“以教代学”即教师代替学生做事, 大量的应该是学生自己做的事情, 老师包办了。“以教代学”使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差。他还说, 一切学生能干的活老师一定不能代干。我想, 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代讲”, 让学生自读自悟, 指导得好, 就是“以学代教”的最好体现之一。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以读代讲”呢?“以读代讲”共有五个层次的要求: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边读边动笔点、画、批、注, 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一层次的要求;读通、读顺、读正确, 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二层次的要求;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要求读好, 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三层次的要求;要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这是“以读代讲”的第四层次的要求;加上动作和表情背诵, 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五层次的要求, 也是“以读代讲”的最高要求。总之, “以读代讲”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

2. 教学形式要多样。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课堂纪律等行为习惯, 应从小抓起, 从低年级抓起。笔者听过许多低年级老师上的语文课, 上得好的老师, 他们一般都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教材等特点, 在教学中, 做到阅读教学与唱、看、思、演、画、写等的多种结合, 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十分活跃, 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举几位老师教学《四季》一课的例子予以证明: (1) 读与唱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低年级课文中有一部分是儿歌、童谣, 其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歌词。因此, 可将课文内容作为歌词填入学生熟悉的歌谱中, 唱给学生听或教会学生唱, 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读课文内容的兴趣。如在教《四季》一文时, 在导入新课时, 有一位老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于是, 就将课文内容作为歌词改编的《新年好》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来, 自然地导入了课文。紧接着, 不用教师开口, 学生已经开始自读课文了。 (2) 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 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化抽象为形象, 化难为易, 使其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突现特点。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季》一课时, 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 并想想在读每一句话时应该配上什么动作, 然后指导学生表演朗读, 将课文读得好的小朋友请到黑板上表演, 让他在全班起立表演朗读,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想象课文描写的景物, 在读中领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和感情。通过反复表演读, 使学生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3) 读与画相结合。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 也就是“以读代讲”的第一个层次的要求;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 教师在黑板上“春、夏、秋、冬”四个“字娃娃”的旁边用简笔画画出小草、荷花、稻穗和雪人, 然后让学生说说四季还有哪些景色, 用简笔画画出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画它们?结果学生很快就画出如“桃花、西瓜、枫叶和雪花”和“梨花、冰棒、菊花和梅花”等。有的学生说:“我家门前有几棵桃树, 春天到了, 桃花就开了。所以我画桃花。”有的学生说:“冬天我画雪花, 因为下雪了, 我和哥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 等等。同学们不但画得好, 而且话也说得较完整。

四、注重课外延伸, 促进教学有效

“即知即传, 自主互助”学习模式, 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一种较好途径。前几年的拆点并校, 中心校学生数越来越大, 教师的精力有限;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特别是“省颁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 要开足开齐并上好所有学科和活动课程。因此, 各科的课内教学时间也很有限;按照新课改中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能超过六小时和安全工作的要求, 教师不能也不便在课后, 将学生留下来补缺补漏;中心校的寄宿生比较多, 晚上有安排自习的时间。“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 他曾说过:我们应该即知即传。他在给南京小先生们寄去一首诗道:有个学校真奇怪, 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 先生不在学生在。所以, 我们觉得推行“即知即传, 自主互助”学习模式, 能够让好生更好, 中等生更快进步, 学困生及时跟上。因为好生在教别人之前, 首先要将教的内容弄透彻, 这样就促使他们要做好课前预习, 上课专心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完成作业, 取得更大的进步;中等生既被别人教又要教别人, 同样也能取得较快的进步;学困生能够及时地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就不会造成问题的积压, 不会与优良生差距太大, 同时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促使他们及时赶上。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模式, 做到课内外的配合, 能促进教学更加的有效。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低效或无效的表现:一是组织教学无方;二是没有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三是采用一些多余的教学手段。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以下策略, 效果甚佳。

篇9: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策略之我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体验教学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新课程的实施,改革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环节。探索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体现。体验性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体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体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体验性教学的。

一、创设情景,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

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借助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是低年级教学常用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小猫吃鱼”时,联系前面讲过的“小猫钓鱼”一课,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習内容:话说小猫一家去钓鱼,当时没有钓到鱼的猫弟弟今天认真钓鱼,结果钓了好几条(边说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正准备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呢!学生一听小猫钓鱼的后续故事小猫吃鱼,都瞪大了好奇的双眼。趁热打铁,让学生数数有几条鱼(一共3条)课件动态演示小猫吃掉一条,设问:“还剩几条?”再演示吃掉一条……把从3到0的变化过程逐步演示出来,让学生形象地体验了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二、实践中体验

学生从亲身体验的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必然也更加熟练。这样的体验最终能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能力,受用一生。数学是抽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努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学好数学。

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课,在认识秤之后,我出示了四包物品:棉花、黄豆、苹果、花生(都是千克)。先让学生猜一猜哪包会重一些,学生兴趣盎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我让学生分组称一称重量,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学生小组内开展了“称一称”的实践活动,最后得出四包物品的重量都是1千克,然后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拎一拎,亲身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千克的苹果、鸡蛋等各有几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的重量约是1千克。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观后,再通过称体重的游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举例,使学生逐步感受几千克的重量。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1千克、几千克重量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感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联系紧密的。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知、参与体验,学以致用,产生成就感,终身难忘。

三、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篇10:封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

题 目 河东店中心小学1#教学楼工程

招标文件及标底编制

学生姓名 孙宝明 学号 0919043070 所在院(系)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工程造价092班 指导教师 刘永户 完成地点 陕西理工学院南校区9#教学楼

2012年 5 月 24 日

目录

1设计摘要

2招标文件主要条款 3工程量清单 3.1工程量清单封面 3.2总说明

3.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3.4措施项目清单 3.5其他项目清单 3.6规费、税金项目清单 3.7工程量计算表 4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4.1工程量清单计价表封面 4.2招标最高限价 4.3单位工程造价汇总表 4.4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4.5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 4.6规费、税金项目清单计价表 4.7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

4.8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 4.9主要材料价格表

篇11: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之我见

数学生态课堂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明确教学目的,更要了解学生特点,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才能激发学生课堂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入课堂探究,通过同学间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构建了优质的数学生态课堂。

如,我在讲授《有余数除法》知识时,知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将会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有20支铅笔,每4支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学生通过动手理解了20÷4的含义。再问,如果有20支铅笔,每3支一份,可以怎样分?学生各自动手操作并说出自己分铅笔机的过程与结果。因为剩下的2支不够分,所以20支铅笔,每3支一份,多出2支。趁机讲授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作为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朴实有效,这也是进行生态课堂教学的过程。

篇12: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之我见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问题、惊讶开始。”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动力,是进入最近发展区的桥梁,而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探究是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学以致用,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可以说,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

比如,在讲授《平移和旋转》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大街上的小汽车一直向前奔跑,活动课上我们自己做出的风车在风中也是可以转动的,我们说它们都在运动,那大家可以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吗?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汽车是向前跑,而风车是转动并不会向前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到教学切入点,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组织教学语言,并将自己与学生都放到预先设置的愉悦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这就是有效的生态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学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篇1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之我见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 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计划和制定教学方案时所做的工作,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备课”。备课, 它是教学的起点, 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是为课堂服务的, 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俗话说, 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才能顺利教学, 不至于面对各种问题而慌乱。正是有了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过程, 才能使课堂教学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发生,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 教师要认真把握教学大纲、领会教学目标。教师要吃透教材, 弄清教材的内容, 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掌握知识的逻辑, 明确教什么、怎样教、怎么学等, 力求教学达到融会贯通。同时,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个性特征、学习兴趣等, 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 制定适应于学生发展状况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评价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主要是指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我认为, 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应该善于科学地评价学生。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口号, 而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评价环境, 课堂教学的评价, 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 激励性评价

对小学生来说, 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一个激励的评价会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 激发学习的热情。如果只是用严厉的呵责, 甚至体罚来教育学生, 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对教师更加抵触、对学习厌烦, 幼小的心理被伤害。因此, 教师要表扬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 善待学生的缺点, 鼓励学生战胜学习上的困难。尤其是那些调皮学生, 成绩落后学生, 哪怕只是教师一个小小的鼓励的眼神, 都可以作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二) 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强调: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语文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 教师的评价不能单纯依赖考试分数, 要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取得的学习结果, 更关注学生取得此结果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德育策略

德育是五育之首,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事业, 不仅要有文化知识素质, 还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要从素质教育的视野教育学生, 从小让学生有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发展健康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 教师要将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着眼, 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德育渗透。比如: (1) 朗读课文。朗读在语言活动中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对情节动人, 语言生动的课文, 让学生反复朗读,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思想熏陶, 达到“以读为本, 悟情明理”, 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 树立榜样的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德育教育不能单靠长篇大论的说教, 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 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 (3) 写作中体验。学生的作文能力离不开生活体验, 让学生走近生活、接触大自然积累写作的素材, 激发创作的灵感。在学生直抒胸臆的笔下, 写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对人和事的判断, 是一种自我引发的道德教育。

四、教学合作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 教学活动的效率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 学生之间学习的合作状况。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关系, 师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才能保证师生交流、沟通的顺畅, 教师的教学快速传达给学生, 学生积极地接受教育, 师生配合默契、统一,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能最大化。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不同于传统的班级授制, 是指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共同讨论, 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打破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 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之间弥补各自思维的缺陷, 资源共享。当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与伙伴共同讨论, 不断涌现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篇14: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我见

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参上也说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一些,我们既不能拔高要求,脱离轨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在一次乡镇一级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二上的排列组合时,她是这样教学的:先通过老师与一个学生的握手,需要握一次;然后小组合作,试一试3人要握几次,通过老师的引导得出3个人握手的次数可以用算式2+1=3来计算,4个人的握手先通过小组合作,在指名上来表演,又得出可以用算式3+2+1=6表示;5个人呢,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数字、图形、字母等表示人,再用连线表示握手的次数,又得出5个人的握手可以用4+3+2+1=10表示;接下来通过找规律得出6个人的握手次数是5+4+3+2+1=15,并进行了验证;根据这样的规律,那7个人、8个人、全班呢?通过引导,学生列出了相应的式子。最后老师总结:今天学的就是《握手中的数学问题》。她这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建立握手中的数学问题的模型,然后运用这个模型来应用。这样的目标和教学设计就拔高了教学要求,因为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本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不应该象上面那样上成握手中的数学问题,使课堂只成为尖子生的课堂,所以这节课的目标应定为: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突出主体,体现价值

数学广角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渗透的过程中,切忌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例如在教学三上的排列组合时,有的教师创设了搭配穿衣服的情境后,透过小组讨论、演示搭配过程、以及简单的连线方法后,老师就会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如果学生还没有列出算式来,老师还会问:“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迫使学生得出计算的方法,才肯罢休,继续下面的环节。不难看出,这样较快地提炼方法,会使学习成为结果的记忆和套用,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宝贵的教育资源就不能被充分开发利用,这样只关注结果的教学,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一位教研员他是这样设计的,同样创设了搭配衣服的数学情境,提问:“到底有多少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你的种数呢?”接下来,请学生介绍,并引导评价,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然后再提问:“用什么方法巧妙地纪录搭配的结果,比一比,谁的方法又对又快又清楚?”学生尝试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图形表示,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字母表示,还有的用算式表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序!”这样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学生通过用图片摆到抽象化的符号,其思考过程经历了从实物到抽象的过程,学生数学化的思考过程也非常明显,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提炼方法、得出结论,而是用较重的笔墨充分展开过程,这样重在渗透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数学广角教学的首选。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广角的巩固练习创设了许多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作为学习的素材。有的教师如果是平时上课他会按教材一题一题讲解,不考虑素材安排的目的;如果是上公开课,因为数学广角的练习题量也不多,他又会自己创设出好多的素材来巩固,究竟如何去巧用素材,使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呢?

例如三上的《组合》这一课,教材上安排了组数、早餐搭配、走路中的数学问题、拍照等,这些丰富有趣的情境牢牢的吸引着学生,如果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用线在书上连一连饮料与点心的搭配”、“自己用笔画一画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的路线”或“用线连一连一共拍了几张照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展开是平面的,除了情境的不同,要求上并没有提升,始终停留于具体操作层面,缺少数学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每一个问题情境应有目标重心,组数问题要突出“有序思考”,把点心搭配从“二三搭配”拓展为“三三搭配”,既是对前面思想方法的巩固应用,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游玩路线问题则侧重于“符号思想”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路线”,拍照问题则可以拓展为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各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张?只有这样发挥教材的编排作用,挖掘每个素材的独特功能,才能使学生的各种技能有效提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封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相关文章:

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封皮04-10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12-02

档案封皮免费04-21

档案带封皮05-04

技术交底封皮范文05-28

可研报告封皮范文05-29

技术交底文件封皮07-06

文明单位资料封皮07-18

资格预审文件封皮07-27

美术电子备课封皮04-10

上一篇:获奖感言发言稿学生下一篇:公冶长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