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

2024-04-17

浅析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共3篇)

篇1:浅析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

浅析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

摘 要:青少年变声期在唱歌教学上面的问题一直以来是老师和学生的一个障碍。在这一时期,应充分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与唱歌教学的方法。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对唱歌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对变声期的青少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变声期;青少年;唱歌教学;方法 前言

青少年一般是指在11一16岁时期,所以中学生及一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由于女生的发育相对于男生要早一些,变声开始的时间也比男生要早1一2年,而且嗓音的变化男生较比女生明显,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日渐得以重视,而唱歌教学则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充分了解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安全、顺利地度过变声期,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所谓变声期,就是发声器官发音、变化、成长的全过程。以科学的眼光看,“变声期”应当包括歌唱声音变化的一年半至三年,而不是仅限于普通说话声音变化的六个月或一年。由此可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唱歌教学以及青少年在变声期唱歌教学的方法与措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的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探讨法等方法对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进行探讨。

一、青少年变声期的身心特点

要对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进行探究,充分挖掘他们的嗓音潜能,使其顺利度过变声期,就要了解青少年变声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唱歌教学方法。

(一)青少年变声期的生理特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也渐渐进入了变声期。在这个阶段,身体各个部分的器官也都开始迅速地生长发育起来,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喉部在外形和机能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喉腔变大、声带变长,有充血、水肿和声门闭合不严等症状。发声器官的这些生理机制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声音的变化。青少年变声期声音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音色、音调和音域等几个方面的变化上。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遗传等因素各有所异,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水平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每个人在变声期生理变化的早晚、快慢和程度的差异性。

由于青少年在变声期生理机制上的变化,相应地唱歌教学方面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首先,因处于变声期的青少年声带易充血,发声比较费力且容易导致发生器疲劳,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发声练习和唱歌的时间,每次用声在15分钟左右为好。不能连续长时间的唱歌,在唱歌中要有间隙,适当给嗓子一个缓冲休息的时间。其次,在发声练习方面多采用弱声练习;在发声练习的选择上多采用哼鸣练习;在音阶练习上多采用下行断音练习;在母音练习的选择上,多采用“u”母音练习。最后,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有关变声期嗓子保护的常识。变声期的青少年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忌食辛辣及过冷过热的食物、烟 酒等对发声器官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这样对嗓子的损害很大。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发声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

(二)青少年变声期的心理特点

变声期的青少年新陈代谢旺盛,正处于身体发育最为蓬勃的时期,生理上的变化促使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上也发生着变化。随着心智的成熟、情感的日益丰富,变声期的青少年自尊心变得强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因为嗓音的变化会引起别人的非议和嘲笑。声音嘶哑、低沉、浑厚、唱高音困难、容易走调等突如其来的嗓音变化,使得他们无所适从。本来爱唱歌的青少年产生不愿意唱歌的歌唱心理障碍以及自卑、压抑、紧张、迷茫等消极的心态,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若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将严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在面对有这样心理障碍的学生时,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第一,教师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了解嗓音的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生理变化,没必要去害怕它所带来的各种舆论和恐惧感,让学生摆正唱歌的观念。第二,培养学生唱歌的自信心和相信自己的乐观态度,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唱好。歌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演唱者的自信心要比有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周小燕∶《声乐基础》)。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嗓音条件,选择合适的演唱曲目。不唱力所不及的歌曲,要留有余地,使自己的演唱有充分的把握,切勿贪大求难。通过这样一步步帮助青少年克服歌唱的心理障碍。

二、青少年变声期唱歌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处于变声期中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有其特殊性,他们的嗓音 既已经渐渐脱离了童声的稚嫩,又还没有达到成人声音的成熟和稳定,而且是处于一个不断发育、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对青少年变声期实行的唱歌教学方法与措施,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

(一)青少年歌唱兴趣的培养

首先,在给变声期的青少年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面对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第一,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教学心态,做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心理准备。在进行变声期青少年的唱歌教学时,教师应当要有敏锐地观察力和洞悉学生嗓音的能力,具备判断学生处于变声的哪个阶段的能力,对不同阶段的嗓音特点要了然于心,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作为教师要认真地、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教学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教师要明确自己教学的目的:对变声期的青少年进行的训练应着重解决他们发声器官协调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唱歌兴趣。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满足学生的音乐好奇心和新鲜感,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学习音乐,不用过于注重音乐理论知识,因为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排斥感,出现苦闷烦躁等情绪。诱发学生内心美好的唱歌欲望,启发学生的唱歌激情。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寻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材,运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音乐,在兴趣中学习理论知识。只有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你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去追求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自觉的进行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青少年歌唱信心的树立

在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树立之前我要强调一点,就是对良好的形 体训练培养。对变声期的青少年进行唱歌教学时,要重视对他们的歌唱形体训练。因为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演唱形象的美观,还关系到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能否正常、协调地工作。具体表现为:耸肩会造成憋气,导致气息过浅;重心不稳会使歌唱失去呼吸支点;过分仰头或是低头会影响发声器官的正常发声,还会造成颈部的肌肉紧张;驼背、含胸会压迫共鸣腔体等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呈现积极的歌唱状态,能对变声期青少年各个发声器官的协调运作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变声期青少年歌唱形体的训练,在提高他们演唱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表演能力。

由于变声期特殊的生理特点,声带易疲劳、常常处于充血状态,人对声带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变声期青少年在说话或唱歌时容易出现破音、走调、嘶哑等尴尬的情况。为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羞于开口唱歌,怕在众人面前丢面子而遭到耻笑,对唱歌失去了信心,极易产生歌唱心理障碍以及自卑、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歌唱自信心。学生的胆怯主要是由于外界的评论而引发的,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不要去理会他人的评价,告诉他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所以不需要有自卑焦虑的心理,及时帮助学生消除不安全感与紧张情绪。然后建立与加强自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唱歌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不敢唱”为“我敢唱”,变“不要唱”为“我要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多肯定、少否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激励教学,启发学生,让他们拿出足够的勇气克服心理障碍。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青少年歌唱方法的建立

1、选取合适的声乐教材

歌曲的音域不能过宽,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流畅优美,切忌“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另外,要根据青少年的变声情况,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之内选用适当的曲目,在练声与唱歌的时候最好有老师进行指导,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合适的音域范围内进行。切忌为了追求明亮、清脆的声音而大喊大叫,同时也要注意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声带的过度疲劳而受到损伤。总之,一切以自己能顺利地唱歌为前提。

2、哼鸣练习和打开喉咙

哼鸣练习是练习唱歌的一种方法,针对青少年在变声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此练习法我认为恰到好处。由于青少年在变声期时经常会追求明亮,清脆的声音而出现声音紧、挤的现象,用哼鸣练习会帮助青少年在唱歌的时候下颚和牙关放松,减轻喉咙和声带的负担。至于是开口哼鸣还是闭口哼鸣也因自身的特点来决定,运用此方法也有助于喉咙的打开。

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强调打开喉咙的歌唱。打开喉咙并不是简单的把口腔打开,老师常说“打哈欠”的状态是轻易打开喉咙的办法,这是因为这种状态是打开腔体、保持腔体稳定,获得共鸣的保证。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最好用轻柔的声音开始,因为轻柔的声音避免了过猛的冲击和肌肉的过分紧张,减轻了发声器官的负担。本来变声期的青少年声带就易疲劳且常伴有充血,出现挤、卡、喊叫的现 象,这样音量小点,声音柔和点,加上哼鸣练习后,声音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3、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之源,是歌唱的基础,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所说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发声”,科学的说明了呼吸的重要性。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学习,正处于改变原有的童声唱法、向成年人的歌唱方法转变的特殊时期,是为成年后更好地歌唱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歌唱呼吸有三种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而胸腹式呼吸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唱歌呼吸方法。为了防止变声期的青少年学生唱歌时喊叫,挤压喉头,我们还可以采取缓吸急呼、急吸缓呼、急吸缓呼等方式的气息练习。正确的发声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础,即要有呼吸支点,喉头要稳定,声带的运动应与呼吸密切配合,适度调整。经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呼吸系统、发声器官得到功能性的锻炼,从而为今后的歌唱打好坚实扎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由青少年变声而引发的问题,不仅有教学上的,还有教育上的。引发问题的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还有许多因素。可以说,这确实是错综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嗓音与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国声乐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正确解决它,教师必须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的态度和妥善的方法,排除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克服万难,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健康顺利地渡过变声期这一难关。教师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嗓音变化和状态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不仅让学生在变声期间掌握唱歌这门艺术,而且还要让学生尽可能正确、规范、完美地去表现它。这也有待于更多的音乐 老师去探索去耕耘,不断地去完善唱歌教学的方法。让我们以一副健康的身躯,一颗坚强自信的心灵,勇敢地面对明天严峻的挑战!

篇2:浅析青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

略阳荣程中学 淡芙蓉

【摘要】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学生处于变声期时,音乐老师要充分认识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状况,灵活驾驭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新观念,提高学生对音乐唱歌的兴趣。 【关键词】 变声期 唱歌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给变声期的学生上音乐课程中的唱歌课,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学生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以及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变声期阶段,学生的年龄在11-17岁左右,心理上认为自己是成人了,可以有独立的意识,对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这时他们渴望自由、平等,进入了青春逆反期。从生理上说进入了变声期。青少年在12~16岁时,开始进入变声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冲血、水肿,音调、音色逐步发生变化,变声期的完成一般需要半年至1年时間。对于音乐而言,变声期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所以本文是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在变声期中如何通过唱歌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掘他们的音乐潜力。

1.正确处理学生变声期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 1.1 选用合适的声乐教材

歌曲音域不能太宽,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优美流畅,切记“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变声情况,选用适当的曲调确定歌曲的音高。

 1.2 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

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气息支持来歌唱。平时练唱时尽可能用轻声,这样既能保护嗓子,同时又能使学生在轻声演唱时能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动人之处极其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音乐修养逐日得到提高。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 1.3 引导学生保护好嗓子

要求学生在唱歌之外的时間里尽量的少说话,少用嗓子,避免长时間的高谈阔论、争论不休或呐喊助威。情绪激动时,大笑不止或号啕大哭都应尽量控制。

 1.4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在少年变声期里练唱的时間应适度,不宜持续过长,否则很容易引起声带疲劳甚至受到损伤。我在上一堂音乐课时,常将唱歌教学划为两个部分,分别放在一堂课的头尾两个时間段,中間一段时間可穿插讲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等活动,这样不仅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减轻学生的额外负担,同时又能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这对今后的唱歌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对暂时失声的少年应允许他们在别人唱歌时禁声。此外,还适当以器乐训练来代替,如学习口风琴、竖笛,并将此列入课堂教学之中,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正确分析由少年变声期引起的音乐心理特点

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

 2.1 向往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的内容健康、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细腻,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陶冶、美的享受。少年人向往它、追求它也就非常必然。但是高雅音乐的技巧艰深、难以驾驭,又往往使他们感到有距离。

 2.2 热衷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感情直接外露、表演技巧简单易学。变声期的少年很容易从中得到愉悦感并在情感上与之共鸣。但是流行音乐中优劣相杂,难免有鱼目混珠、内容不健康之作,大力提高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及审美情趣实属必需。

 2.3 音乐兴趣与爱好向多极方向发展

当少年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唱歌、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并且日益浓厚起来。也就是说,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具有多极方向的特点。

3.变声期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针对学生变声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3.1 变声期之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学生变声期时,就应提早让学生了解变声期的生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变声期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使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让学生了解用嗓卫生知识。如:切忌大声喊叫;有感冒、喉咙痛等不适现象要及时治疗;不吃带刺激性的食物等。

此外,教师还要明确教学进度和及早做好变声期教学准备。尤其是男生,在他们未经历变声期之前,要尽量多进行声乐基础训练。因为学生在变声期間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教师势必会放慢教学进度和降低教学要求。如果教师不及早做好准备,学生在变声期过后,学习进度会和没有明显变声期的学生拉开一定的差距,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 3.2 变声期学生的心理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变声期学生大多对唱歌有抵触情绪。如果这个阶段教师不正确引导,就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多谈心、多鼓励,使学生对变声期有个坦然快乐的心态,减少对变声期不适的焦虑,从而往良性方向发展。

 3.3 低八度演唱

变声期間,男生声音的最显著特点是音域低了一个八度。这一生理现象众所周知,但是在声乐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把这一生理现象和声乐教学结合起来。很多年轻的教师虽然知道孩子在变声期中,却仍然要求学生用童声的音高来演唱歌曲,自然学生连唱小字一组的e都有问题。其实只要让学生低八度演唱,就可以发现变声期的学生大多还是能胜任中声区歌曲的演唱。

 3.4 混声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唱歌多以大本嗓为主。大本嗓歌唱极易损嗓,尤其是变声期的学生声带常水肿,闭合不好,如果还是继续用大本嗓歌唱,这对声带无疑是“雪上加霜”。要克服大本嗓,建立有呼吸支持的混声是关键。混声即真假声结合,这样才能使变声期学生原本变化的声带得以正常地振动并得到保护。建立歌唱性混声,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训练。采取从中声区开始,打好呼吸、姿势等基础,逐步寻找混声效果,然后再往高低声发展。教学中,可以采用下行音阶哼鸣的方法,让学生逐步体会高位置头声演唱;多做“u”母音的练习,体会歌唱的“管道”感。学会混声歌唱,不仅可以使变声期学生避免过度用嗓,而且音区容易统一,学生也不会出现变声期不敢唱的情况。

 3.5 多样化教学

变声期学生由于声带的特殊性,声乐教学不仅要缩短演唱时間,而且要降低演唱难度。如此,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多做文章,让原本有苦恼的学生找到学习声乐的快乐。

3.5.1 无声训练

一是无声朗诵歌词训练。它要求学生保持歌唱的呼吸和状态,无声地模拟唱歌或朗诵歌词。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能快速找到歌唱的咬字状态。如《渔光曲》这首歌的第一段,“晒”和“吹”两个字都是大跳,就可以建议学生在气息支持下无声朗诵歌词,找到唱歌咬字时喉咙的打开状态,反复几次再让学生发声,如此既可以让学生声带得到休息,又可以避免不正确发声带来的声带损害。

二是无声的呼吸训练。它包括:缓吸缓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等。缓和急代表呼吸的快慢。急吸急呼的训练可模仿“狗喘气”的感觉找呼吸支点(小腹周围),训练腹肌的弹力和呼吸的灵活性;缓吸缓呼的训练可以全面调动呼吸器官参与工作,它是呼吸训练的基础。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我还将无声呼吸训练和有声呼吸训练穿插进行。如让学生吸完气保持气息,在不换气的情况下,轻声口念“一个萝卜、二个萝卜、三个萝卜„„”谁越省气息,谁念的萝卜个数就多。这样的游戏性教学使声乐课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快乐中不但忘掉了变声期的烦恼,腰部控制气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5.2 气泡音训练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内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效果。它的要领是:用微弱但有支持力的气息吹动声带,就会出现一个气泡(声带吹开又并拢一次),连接起来就形成非常清晰的气泡音。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最易找到气泡音,因为通过一夜的睡眠休息,声带较易产生最松弛的闭合振动。气泡音对于声带疲倦或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可起到按摩声带的作用。

3.5.3 轻声慢速

轻声唱法是变声期唱歌教学中较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暴地猛冲声带。变声期声乐训练,时間不宜过长。一般练10分钟就应该休息,保护嗓子。挑选的曲子音域也应该以中声区为主,避免唱高音,音量不宜过大。速度应较慢速,以训练气息为主。

3.5.4 打嘟训练

其方法是:像闻花一样吸气,嘴唇轻闭,将气息有控制地缓缓呼出,促使上下嘴唇振动,发出嘟嘟的声音。打嘟训练不必有音高,如此可以锻炼腰部力量,为学生打好呼吸的基础。

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能有效地将变声期学生学习声乐的不利因素减至最低程度,并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只要变声期的声乐训练方法得当,则学生不仅完全能安全顺利度过变声期,还能为今后的声乐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04.

[2] 刘建华.歌唱气息与混声的训练.中国音乐,2003.04.

[3] 刘爱珍.概议声乐基础教学方法.天中学刊,2003.08.

[4] 张益琴.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其解决对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篇3: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

一、少年变声器的特点

(一)生理特点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其躯体及各生理器官都开始迅速地发育成长,表现在发声器官上则是喉头、声带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男孩子要比女孩子更为显著。男孩子的变声期比女孩子来得晚,变声过程比较长,有的要经过三四年,生理变化也较大。在变声期的少年,其生理变化给声带的承受能力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它经受不住长时间的使用,经受不住强烈的刺激,经受不住疾病的损害……因此,唱歌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心理特点

少年在变声期里,抽象思维活动日益增多,并且越来越占有主要地位。基于这种条件,他们很乐意思考理想、道德、情操一类的问题,而且热衷于追求真、善、美的东西。但由于他们难以避免思维上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再加上生活阅历不深,往往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缺乏辨别能力。在行为表现上,他们争强好胜,自尊心、进取心很强,总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自主的要求很迫切。因而,在各方面都摹仿成人那样去处理事物。然而,他们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所以有时又很需要成人的帮助。

那么,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心理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1. 向往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的内容健康、形式多样、感情丰富、表现手法细腻,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陶冶、美的享受。少年人向往它、追求它也就非常必然。但是高雅音乐的技巧艰深、难以驾驭,又往往使他们感到有距离。

2. 热衷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感情直接外露、表现手法有强烈的刺激性、表演技巧简单易学。变声期的少年很容易从中得到愉悦感并在情感上与之共鸣。但是流行音乐中优劣相杂,难免有鱼目混珠、内容不健康之作,大力提高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及审美情趣实属必需。

3. 音乐兴趣与爱好向多极方向发展

当少年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唱歌、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并且日益浓厚起来。也就是说,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具有多极方向的特点。

二、由变声而引发的问题

(一)由生理原因而引发的问题

少年在变声期里,由于生理原因而导致声音失控、唱歌声音不准、音域狭窄、音色粗糙沙哑……都是少年在变声期内正常的、规律性的表现。可是,这种生理原因造成的声音失控、发音不准,往往被少数老师视之为“嗓子不好”、“五音不全”或“上课故意捣乱”等。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会扼杀学生应有的唱歌兴趣。所以,作为音乐老师,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变声期少年的生理特征。

有了正确的认识后,还应该妥善地处理下述问题:

1. 必须向学生讲解变声期的生理卫生知识及嗓音保护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变声问题。为此,要教育他们注意生活要有规律,积极锻炼身体,加强营养或女孩例假要及时治疗或注意休息,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尤其要注意正确地使用声带,不大喊大叫,避免长时间高声谈话或唱歌。

2. 在教学中,要尽量选择结构短小精悍、音域不宽、音量和力度适中的歌曲作教材。如果遇到与此相悖的而又必须教唱的教材,务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适当的措施。

3. 在少年的变声期里,不要过分回避唱歌。这是因为学生既有唱歌的兴趣和要求,也需要适当的训练来培养他们科学的唱歌能力。

一般在教唱歌曲时,连续唱歌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唱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穿插讲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等活动,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由心理原因而引发的问题

1. 他们都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应该盲从,而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因此,在音乐生活中,他们常常把老师教的与社会上流传的放在一起作比较,而且不轻易地相信老师所讲的道理。

2. 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兴趣往往是不专一的。因此,以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尖锐地矛盾起来。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增加欣赏教学、器乐教学、创作教学等内容是很必要的。这样,可以起到积极引导、扬长避短的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大有好处。

3. 由性意识而引起的问题

变声期的少年,性意识开始萌动。他们常常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些学生在课桌上偷偷地刻上“×××,ILove you!”,有的在笔记本上画个心并在其中写个“爱”字,更多的是在唱歌时借题发挥,或在老师讲到他们认为敏感的问题时起哄,表现自己。

对少年性意识萌动的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即:这是少年青春期的一种心理表现。他们大多数是出于好奇;有的是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说明他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很不成熟,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正路。其次,老师要对这些采取正确的态度。即:不回避矛盾,不压制他们的思想活动,正面地引导教育,妥善地处理问题。

上一篇:幼儿园一日心得体会下一篇:场站等卫生清洁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