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1

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不少省市都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 文化强省的战略, 文化建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社会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有了很大需求, 于是不少高校都增设了非师范音乐表演专业。但在近几年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培养教学中, 与现实就业需要不相适应, 本研究仅从声乐教学探讨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问题。

1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音乐表演专业主要以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人才、文艺团体、文化馆 (站) 表演人才、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为宗旨, 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 包括民族声乐、民族原生态音乐等的理论与实践学习, 具备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文化馆站, 文艺团体的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和表演的能力。为此, 民族声乐教学对师资有较高的要求。一是较高的歌唱素养。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必须正确表达情感和放声地歌唱, 也就是说, 必须具有良好的范唱能力和模唱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 必须要有一定的素养, 包括一定文化素养、生活感受、歌曲体验和欣赏能力等。二是较高的音乐综合能力。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唱歌, 而是包括唱歌、舞蹈、器乐等在内的音乐综合活动, 需要具有较强的音乐综合能力。与实际就业的需要相比, 目前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疏离地方民族声乐教学。几年来,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 以民族歌曲、美声歌曲等为主, 地方民歌, 包括山歌、酒歌、小调等没有引起师生重视。培养的学生能很好地演唱《黄水谣》、《走进新时代》这类美声、民族歌曲, 而接触到放马山歌、花灯小调、壮族酒歌等歌曲就唱不好。多数学生对于声乐的概念很模糊, 对歌曲缺乏文化理解, 往往不能范唱和掌握类似的地方民族民间歌曲, 更不能流畅地弹唱类似歌曲。二是音乐综合教育不够。限于条件,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往往只是突出师范声乐课程, 而缺乏音乐表演的综合教育, 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综合音乐素质。

2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对策

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音乐表演专业是培养文艺团体、文化馆 (站) 人才的表演专业, 是职业定向的专业教育, 是为地方文化服务的区域教育。这就要求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必须明确培养目标——为各级各类文化系统输送综合能力强、实用性的合格艺术类专业表演人才。

2.2 必须与地方文化产业相联系

由于很少到地方文化基地和企业观察和调研, 高师声乐教师一般不知现状和需求,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因此,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应重视声乐教学与地方文化产业机构的联系, 大胆更新教学内容,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提倡学以致用, 加强实践环节,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 选择有专业特色的声乐教材。近几年新教材很多, 在歌曲曲目类型上也做了较大的改动, 但适合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材还不多, 在使用各地声乐教材的基础上, 我们的声乐教师可以尝试自编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声乐试用补充教材, 以填补其有关教材的不足。

(2) 在传统声乐教学基础上加强歌曲表演教学。目前表演专业招收的生源已不像原先有文艺特长, 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特长, 声乐基础较弱。从实际出发, 完全摒弃传统声乐教学也是不科学的。传统的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在学生的声音训练上已形成一套经验, 应该继续发扬;关键是在此基础上加强民族民间声乐教学。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加强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呢?

(1) 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即在选择声乐唱法上要有阶段性侧重。在学生声乐学习的初期阶段要加强基础声乐训练, 从歌唱的发声方法入手, 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民间歌曲教学。如一年级新生侧重学习科学的发声练习, 初步建立声音通道, 学习确立呼吸支点和歌唱支点, 初步建立科学的发声概念, 打好声乐基础。从二年纪开始, 其他歌曲与民间歌曲齐头并进, 进行实验性教学。从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 到选择可结合适合发声的声乐歌曲歌唱, 引导学生较好地运用声乐的演唱技巧于歌曲演唱中, 把学唱民族民间歌曲作为达到歌曲演唱和表演的铺垫。

(2) 用“民族唱法”结合民族民间歌曲的发声。民族唱法中的“微笑状态”、“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 都很容易民族民间歌曲歌唱相结合。如:可把民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与《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相结合进行教学, 《谁不说俺家乡好》曲调吸收了山东民歌的素材, 声音要求甜美柔和, 声音位置统一, 气息连贯, 在歌唱中让笑肌放松抬起, 并始终保持吸气和叹气相结合的状态, 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也与这些要素一脉相承。

(3) 加强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是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如日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训练, 他们的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一般为两年, 每年的标准学时为1600学时, 在两年总计3200学时中, 68.7%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 25%的学时用于专门的学科学习。音乐表演说到底也是职业教育, 因此, 增加实践课时, 加大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应是音乐表演专业的重要任务。

3 加强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表演专业是声乐、舞蹈、器乐、编排等的综合体, “唱”、“跳”、“吹”、“拉”、“弹”、“写” (编) 都是表演专业应具备的能力。老师不仅会教歌, 而且在歌唱中演奏乐器、边歌边舞, 通过种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声乐教师这种独特的专业化要求, 决定了他们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培养,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歌唱素质、演奏素质、舞蹈素质以及较强的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必须把声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紧密结合。当今的学生是很喜欢载歌载舞的, 教师只要能正确启发、鼓励, 通过歌唱表演能获得极大的乐趣。未来音乐表演学生必须具备歌唱与舞蹈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信, 敢于表现, 充满想象地把歌曲的情歌用声音、眼神、脸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发自内心地自然地表达出来。

此外, 加强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在高师, 学生的弹唱能力培养往往设置在键盘课程上, 而键盘课程中学生练习的重点总是在弹奏方面, 伴奏基础弱, 更无暇顾及民族歌曲的歌唱与表现。但是, 自弹自唱不仅体现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 更能体现学生民族民间歌曲的演唱能力。因此, 键盘课程中在加强民族民间歌曲伴奏能力培养的同时, 声乐教师也应该参与进来, 指导学生对民族民间歌曲进行演唱和表现, 让学生能“以弹伴唱, 以唱为主”, 逐渐提高民族民间歌曲弹唱能力。

总之,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传统的歌唱教学需要改革, 改革的主线就是弱化传统的声乐教学、强化民族民间歌曲教学, 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表演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惟其如此,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才会贴近民族文化建设之需要, 培养出合格的艺术表演人才来。

摘要:目前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与现实就业的不适应。改革的主线是弱化传统的师范声乐教学模式, 强化音乐表演的目标教学, 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表演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表演,民族,声乐教学

上一篇:论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指导下一篇:石油化工工业电气低压配电中的接地系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