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4-04-25

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共8篇)

篇1: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倡导学校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以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笔者以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尽快达到通用技术教学目标,给课堂带来了方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多媒体的制作、运用存在的问题,使它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本文拟从多媒体课件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甚至非常抽象,这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比较困难。为此,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想办法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即把抽象的技术概念及技术试验过程,同一些具体形象的通用技术试验模型及可视性较强的图形联系起来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掌握;同时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能力,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可能,是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着从几个方面谈谈多媒体应用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教师问题”

当今,“黑板+粉笔+教材”的教学方式在一些人眼里已成了落伍的代名词。多媒体这种集声音、颜色、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便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多媒体有诸多优点,能起到纸质媒体、语音媒体所起不到的作用。能够超越时空,在课堂上再现过去、展示当今、演化未来,展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模拟生活、生产、科研等诸多情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尤其在通用技术情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过程不能替代真实参与过程的思想感悟。它不是万能的,它犹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合理恰当,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则会削弱学生注意力,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也会使教师的发挥空间受限,教师个人魅力无法充分体现,使教师成为课堂上无所事事的电脑操纵者。因此,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课教师,就应该相应地、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养,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有利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内容,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把具体教学内容形成可操作化、生活化、整体化、问题化、最优化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善用现代的教育技术上好通用技术课,通过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多媒体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使用中存在的“教师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通用技术教师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水平有限,课堂使用过程不流畅。在有些学校,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的通用技术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诸多同事的帮助下,费尽心机,日夜奋战,才制作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来。而在平时的通用技术教学中根本就看不到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此对多媒体制作和 1

播放课件十分生疏。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设计的课件不能有效的服务于教学,主要是在对教材理解不深、不透、不全,制作课件时不能凸现重点难点,使得教学板块不清晰,教学环节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师生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被自己设计的课件牵着鼻子走,没有注意到课件在教学只是辅助作用,本末倒置。使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受到严重的阻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通用技术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通用技术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理念是不相适应的。

二.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学生问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节省了通用技术教师板书、画图等大量的时间,因此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思维。但是由于许多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信息量,走马观花般地播放教学内容,学生也只是记住了一些重点内容,没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有关的课堂问题,记课堂笔记也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影响了整体的通用技术教学效果。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做笔记,课后更不用谈复习和巩固了。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丧失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对于学习方式来说,通用技术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把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就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设置情境、问题“链接”,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尝试、探索、调查、试验、合作,并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此外,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考虑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但目前不少通用技术教师制作的课件还只是为教师怎样上好这一节课而制作,所以在设计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不应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有效的高中通用技术多媒体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操作过程,维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应遵循以下策略:

1、适度适时运用策略

适度适时运用策略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就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优化整合,提炼教材内容的精髓,同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学内容。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绣腿之嫌。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

2、适量有效信息策略

适量有效信息策略就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对学生来说,要使学生学得有效,就要把教材内容处理成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此要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必须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的信息,经过加工精选教材内容,使它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起联系,使它成为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师生对话的中介。如果通用技术教学信息量过大,会把通用技术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挤满了,在大信息量的制约下,有限的师生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答,对质疑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无法正视。显然,太大无效的信息量有悖于创新教育,适量有效信息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3、整体有机结合策略

整体有机结合策略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整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教师以富有情感的启发式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表情、姿态、板书、演示、实物等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能适应学生变化,督促学生学习,言传身教;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像、三维动画等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对于通用技术教材来说,各单元是模块的形式进行编排的,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从整体性角度对教材作出分析,把握好教材的脉络,熟悉各章节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然后在整体性原则下整合教材中设计到的相似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整体有机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重点在于“ 辅助”。它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同课堂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一样,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和难点。它能使平常见不到的展示出来,使平常不易描述的变得清晰。通用技术教师既要深刻理解它的强大功能,又要从通用技术学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应用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总结经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一门充满使命、充满挑战的新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特性与教育价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探究的实际,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景,用它来揭示问题本质,突破教学难点,用它来进行高质量的实验探究、研究式学习。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更好地为我们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服务。

篇2: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浅析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并且已经在某些领域、社会层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寻找解决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在初中思想政治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对新课程存在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畏惧感,这样传统教育观念的存在,严重束缚着教师的实际教学行动。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师讲起新课改理论和理念来头头是道,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时,又会不自觉地回到老路上,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等领会不深,理解肤浅,使教学等方面很难取得全面性、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贯彻新课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将“启发式”教学片面理解成“问答式”教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回答的无非是“对”“是”“不对”“不是”等毫无启发性的答案,整节课下来,不但学生学不到什么知识,一无所获,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骄傲、自满心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可见,落后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严重地阻碍着新课改的前进方向。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

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备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教师仍是靠一本书、一块黑板与几支粉笔来传授一堂课所需要讲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无法更直接、生动地将所教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要学的知识,也无法使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来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课,最终,因为无法用现代化的设备来演示,而在课堂上又无法详细说明,教师只好将课本的某些抽象知识舍去。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下,课堂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应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育发展观

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广大一线思想政治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配以相应的制度激励,才可能逐步完成。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遵循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的原则;其次,要树立整体评价观,在评价的`同时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及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既关注结果,又不忘关注过程,使这两方面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再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教材。

(二)整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材

1.删减或替换教学内容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要将新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教完,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删去一些难度大、学生接受不了的内容,或者用相对简单的材料来替换,或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件、场景、材料来教学,从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2.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知识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适时增加相关的有益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如在教学有关传媒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网络媒体材料,并让学生就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的利和弊展开讨论,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成果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学校,也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教育片、历史照片等,使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内容,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

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指将原本单一的讲授法转变为讨论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讨论法,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问题,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在师生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总之,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能一味地追逐时尚,而应用“旁观者清”的眼光作出另一番透析。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道德实践课程,必须立足课堂,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契机,激活其生命力,从而使思想品德学科彰显更多的灵性和诗意。

参考文献:

[1] 李强。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学政治教学参考,(11)。

[2] 彭娟。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吴江地区部分初中为例[J].考试周刊,(80)。

篇3: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 硬件投入及配置不足问题

1. 投入不足

现今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已达到GDP的4%, 我省也要求在短期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并相应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的验收标准, 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太多, 不断增长的教育经费投入仍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校, 在硬件方面投入明显不足, 有限的经费仍然以“保吃饭、保运转”为主。

2. 数量不足

虽然省市文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全部的中小学都要实行标准化建设, 以实现国家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并具体要求实施“班班通”工程, 但由于经费有限, 各巿县配置的多媒体设备, 也只能应付城区和城郊中小学, 而广大农村只能在城镇所在地和相对集中的完小象征性地配置部分设备。

3. 质量不高

一边是资金不足, 一边是普及的需要, 所以很多地方为实现所谓的达标, 就只好先上数量, 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价格都相对透明, 有限经费想配多台设备只能是价低质中或质低。这些设备在使用一两年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既会造成投资的重复浪费, 又会在实际的使用中降低使用效果。

(二) 教学过程中不用与滥用问题

1. 因技能缺乏而不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步伐加大, 农民也开始大量进城务工, 这就造成了农村生源急剧下降, 而年轻力盛的教师也随之往城区或城郊流动。就算是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农村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 由于教师的年龄偏大,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极其有限, 更何况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的农村偏远小学呢?这种师资现状造成了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成为摆设, 根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大多数教师看来,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困难, 不少教师虽然家里购置了电脑, 学校也有电脑, 但因其缺乏钻研精神, 对于多媒体教育技术仍是一知半解, 浅尝辄止;有的教师仅仅会一点皮毛知识, 打字尚且不够熟练, 更别提采集、制作、编辑图片和音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了。况且, 要备好一节课, 需要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图片等资料, 还要进行编辑处理, 这样就消耗了教师的大量时间, 加上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年龄偏大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或在使用时遇到困难也会因无人指导而卡壳, 久而久之, 大部分教师就放弃了多媒体教学, 所以在下乡检查设备使用时, 我们会经常看到农村中小学校中为数不多的多媒体设备都是崭新的。

2. 因认识的误区而滥用

(1) 多媒体就是现代教育

网络上多媒体课件资源较为丰富, 部分教师懒于备课, 就直接到网络上下载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文科类的教师甚至为了贪图少写那几板的粉笔字而每节必用多媒体;更有教师错误地认为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就是现代教育、高效课堂。所以在一些农村中小学, 有限的多媒体教室课程排得很满, 经常是这班学生还没下课, 那班学生在门外等着要进来, 有时甚至到了从第一节课到晚自习几乎不须关闭机器的地步。

(2) 出现“机灌”模式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课件的使用, 而课件最大的缺点就是呆板, 一切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缺乏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仅制作几张幻灯片, 上课时让学生当“观众”, 但只能被动观看, 教师当“导演”, 只能按顺序播放, 整个课堂教学俨然成为了教师机械操作、学生目不转睛盯着银幕“洗耳恭听”的演播室, 师生成为了机器的奴隶, 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了现在的“机灌”模式。

(3) 淡化教学效果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有些教师在上课时, 过于频繁地采用声和光的变幻, 希望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 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声音却使学生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不是重知识的讲解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在课堂上展示时, 课件给学生的感觉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 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 表面上看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际上教师未能运用多媒体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反却把教学的重、难点淡化了, 学生是“课堂看热闹, 课后不知道”。

(4) 忽视教师的主导和讲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不过是一个教学的辅助手段, 而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 都离不开教师。它的使用无法代替教师的讲授。然而,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 很多教师过于重视课件的使用, 一节课仅是在播放多媒体课件, 反而忽视了板书、语言, 更不用提与学生互动了, 以至于造成了课堂看似热闹, 实则效率低下的状况。

(三) 使用过程管理不善问题

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人很多, 而能够真正了解、爱护设备的却只有少数的管理员, 教师不遵守管理制度或不配合管理, 上完课后不正常关机、不切断电源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教师随意安装计算机软件或删除计算机程序, 使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毒或崩溃;更有甚者管理不到位, 学生会趁教师不再时上网玩游戏, 怕被发现就强行关机。这些问题极易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或损坏、系统功能失常, 从而影响正常教学。

二、应对策略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实现了部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缩小了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因此, 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多媒体技术装备, 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使用与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加大经费投入, 完善多媒体技术设备

广大农村中小学要彻底改变多媒体设备质量和数量上不足的现状, 需要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模较大的农村中小学校, 每班应当配备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设备, 并应具备上网条件, 课堂上可以随时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为真正实现“班班通”,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常态化使用奠定硬件基础。

(二) 强化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驾驭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教育的好坏在教师, 而多媒体的使用正确与否及使用的效果如何同样也在教师。为此, 提高农村广大教师的多媒体使用技术能力, 是农村推行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

1. 立足校本, 开展全员技术培训

从教育观念和技术层面上解决教师不愿用和不会用的问题。要解决这点,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举办多媒体教学培训班。这可由本校的微机教师负责, 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这方面的知识讲座, 在讲课时, 授课者一边讲解一边在微机上演示, 并通过投影仪投影出来, 从而让学习者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各种微机知识及操作, 提高学习效率。

2. 多方举措, 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

从思想上与行为上积极引导教师爱用多媒体。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里, 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予以一定的权重, 积极引导教师在培训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逐步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技术。与此同时, 也要积极鼓励教师制作适合自己班情与学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刚开始时, 学校可以鼓励骨干教师, 带头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再总结方法, 提炼经验, 逐渐以点带面, 带动其他教师朝这方面发展。

(三) 科学使用多媒体,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科学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 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我们既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件, 也要使其表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 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工具的教学, 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前, 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良好时机, 处理好多媒体和黑板、粉笔、挂图、小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要有必要的课堂讲解、板书书写、师生互动过程。同时, 也要发挥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这一优势,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 适时突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 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让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跑,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时与适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能够有时间进行思考, 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拓展思维, 培养能力。

(四) 完善规章制度, 使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为了使教师能够规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 管理好多媒体教室, 学校就必须完善已有的多媒体教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 强调规范管理, 建立和完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维护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师生必须按步骤进行规范操作, 不能私自搬动设备和改动系统, 使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从而确保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 也要做好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的工作, 以使他们能够应对日常的维修与管理工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步入农村中小学课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 落实硬件配置;学校也要提高认识, 把针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从而使每个教师真正会用、爱用多媒体设备。同时, 学校也要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只有这样, 多媒体被科学地运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才能提升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安兴.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 2008 (03) .

[2] .王会彬, 李城安, 宋西京.媒体教具, 用亦有度[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8 (07-08) .

篇4: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误区;对策

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教学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像与文字有机结合,对一些抽象的东西给出直观的模拟,使学生通过观察去思考和理解,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已经很明显,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和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不深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目的不明,舍本逐末。许多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目的性不明,认为只要运用了计算机等多媒体就是多媒体教学,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他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注重华丽的外观,程序的演示,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对学生的了解。

2.质量良莠不齐。有的课件重形式轻内容,只是把教材、教案等用流水线的形式在电脑上展示。组织教学时,学生思想沉醉于漂亮的外观,认识浮于文字的表面,对知识不能形成深入、系统的理解。有的课件纳入了与所有教学相关的内容,信息量大,主次不分明。课堂教学时,受时间限制,就要加快课件展示,加快教学速度。这样既不能突出难点,也不能阐释重点。学生对所有的知识都是一扫而过,没有时间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3.多媒体应用程式化,忽视揭示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是为了从图像、声音等各方面扩充学生的认知形式,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是依靠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依旧是主导。而许多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太注重与课件的配合协调,使得教法趋于简单化。学生也随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彩色的黑板”上,分散了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无法明确体现,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机械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按课件设定的程序来上课,学生按照课件设定的程序来学习,造成了师生双方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互动。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即兴拓展和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真正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从而增强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合理使用多媒体,重视思维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单纯地为用而用,要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必要的推理证明、公式定理的深入分析等不仅要在课件上体现,更要通过教师的眼神、语调等进行体现。在图形、图像的认识上,要帮助学生从抽象的高度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广。教师展示课件时,要预留一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3.提高课件质量,适量设置内容。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广泛搜集资料。其次,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层次、认知过程等有充分的了解。根据了解的信息,合理、适量地设计课件,使课件的层次和学生的思维合拍。教学中学生才有充分认知和理解的可能性,多媒体作为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工具性”才有明显的体现。

4.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更好地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适时演示,辅助教学。通过教师的动作、语调和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各个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5.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交互应用,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更方便于临场发挥,直接影响学生;多媒体教学模拟性、直观性更强。教学形式不同,但各有优势。两种教学形式结合应用,优势互补,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分阶段、分课时分别运用多媒体教学或传统教学手段。比如,在立体几何部分,可以利用幻灯片做出图形,首先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对照图形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传统形式板演证明的详细过程。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工具和教学手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为教学多样化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正视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实践出发,寻求解决的措施。同时要注意把多媒体特征和本学科特点相结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课件和教学过程合理优化,真正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篇5: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 要]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是各项体育项目的基础,是体育运动中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田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也对学生体质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P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完善

教师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主要保障,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必须力量,田径教学的开展必须有教师的大力支持作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初中田径教学的师资力量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田径教师数量不足。??地调查中发现,初中田径教师数量很少,与学生的数量和教学的任务不成正比,每名田径教师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工作量很大,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的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二,田径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初中田径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多担任田径教学的教师不是田径专业出身,而是其他专业(比如篮球、足球等)的教师担任田径课教学,田径教师的专业结构较为混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田径知识,不能够保证田径教学的质量。第三,田径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初中教学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田径教师的工作态度较为消极,工作的投入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初中田径教学的效果。第四,田径教师教学水平较低。调查中发现,初中田径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不够丰富,教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田径教学工作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场地器材不齐全

场地器材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重要物质保障。田径教学的长期器材主要包括田径场、铅球、接力棒、标枪、杠铃、自制器材等。研究发现,场地器材的短缺是初中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尤其一些乡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甚至没有田径场,田径教学在篮球场或者空地上进行,对田径教学的开展埋下了安全隐患,不利于田径教学的开展。

3.学生因素消极

学生是田径教学的对象,是田径教学的受益者,是田径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因素对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初中生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越加严重,他们喜欢潮流和时尚,对新兴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度极高,初中生对田径教学的热爱程度急剧降低,参与到田径锻炼中的初中生的数量逐渐的减少,对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影响很大。

4.重视程度不够

在升学压力、家长压力、学校之间竞争压力的影响下,初中教学高度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此背景下初中田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略,领导、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对田径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形成客观的认识,不能够了解田径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促进作用,不能够理解到田径教学对文化知识的有效促进作用。有关人员对田径教学认识的不客观导致了学校对田径教学经济、人员、管理等投入度的不足,导致了有关规章制度建设的不健全,不利于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

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安排提出要求是“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中学生由于年龄问题的制约,他们只是简单的进行体育项目的一些锻炼,并不会涉及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和培训课程,因此,在田径运动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应该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做细节化要求,这也是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2.改造竞技内容多元化

(1)内容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教授学生操作性知识,体育教学的内容简单、易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过于复杂的体育技能训练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乏味的情绪,操作性强的简单化体育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所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2)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过程中找到自信心,学生往往在练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容易失去自信心,也对该项目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也因此会增强他们对该项体育项目的价值感。体育课程当中的跨栏项目,就能让学生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培养他们跨越障碍物的能力。体育竞技运动的“生活化”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重中之重。

(3)内容趣味化。游戏化田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增强田径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田径项目学习中智力和体力同时得到发展。在田径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性和创造性较强的游戏活动中加强对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例如在铅球投掷教学中,可以将铅球换成较轻的皮球,进行后抛、前抛、双手抛等不同方式的投掷,促进学生对投掷技能的掌握。同时,为了降低铅球投掷的枯燥性,可以在学生能够投掷到的目标地点放一些装水的塑料瓶子,并让学生投掷铅球击打饮料瓶,打倒塑料瓶多者胜出。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铅球投掷的喜爱。学生通过参与这个游戏,加深了对铅球投掷的印象,而教师趁机对铅球的投掷效果进行讲解,那么教学开展起来必然事半功倍。

3.与健身相结合

田径运动能帮助人们融入生活,走进生活。现代人有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去健身房进行健身训练,这是我国体育项目发展至今在原有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进步的结果,今天的人们选择以健身锻炼的形式来展现体育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的生活局面,完整的突出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

三、结语

健康第一,这是新课标新形势下的田径课程技术教学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经济化教学模式的体现,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理性看待并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的内容、任务和标准,优化创新教学的方式和办法,开展快乐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要将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建立在体育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在理解基础性的田径知识和掌握一般性的运动技能的前提下,能够感受到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在提高学生运动素养的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6: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泗洪县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使用情况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并讨论了民办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重点介绍了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的概念、理论实践依据、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推广意义,对今后的英语教与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存在问题及对策策略

一、引言

为了了解目前民办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低效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五严”背景下英语课堂减时增效提供依据。笔者于2010年5月设计了一份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对泗洪县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他们认真如实的作答了这份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情况

1. 调查对象及取样办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2. 调查工具:本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包含8个问题的英语课堂教学的问卷表,以客观题为主,共9题,占90%;开放式问题为辅,共1题,占10%。

3. 调查的重点内容:在调查中,笔者把英语课堂是否使用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作为调查的重点内容。

4. 调查结果:笔者于2010年5月对泗洪县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他们认真如实的作答了这份调查问卷。分发问卷302份,收回有效问卷302份。然后如实地统计了调查中的所有真实数据,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工作。

三、存在问题

从本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绝大部分学生(题项1、2、3)支持多媒体教学,但目前多媒体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经调查分析,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下列几大问题:

问题一:课堂模式单一。从调查结果看,51%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仅使用课件,只有32%导学案和课件同时使用。虽然课件直观、形象、容量大,但学生无法全部记下来,以后也无法复习。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坚持导学案和课件同时同步使用,不仅解决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而且解决学生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的问题。根据第7题调查结果显示,87.25%的学生认为“先预习→再上课→然后课后复习”的流程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导学案正好与该流程相吻合。

问题二:课堂互动不够。师生课堂互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了解,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来看,29.4%教师不用黑板板书,49%的教师使用黑板板书但仅限于板书标题和重难点。只有21.57%利用黑板和学生互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做好动员工作,积极鼓励,大力引导。如可利用每周的教研会议,教师交流心得,互相学习,总结利用黑板实现师生互动的形式。

调查结果还表明,多数学生能意识到利用学案导学为主、课件和黑板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处,并认为老师可以在这方面努力。

四、民办学校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硬件不足。民办学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生存的压力很大,没有上级的拨款,所以有的学校不太愿意在教学设备上投入太多资金。部分民办学校未能达到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公共的多媒体教室,平时很少用,只有上公开课或上级检查时用一下。

(一)主观原因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民办学校的教师思想上有所松懈,认为自己只要教好书就行了,没有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更不用说投身教科研了。有的学校虽然多媒体的硬件有了,但只是个摆设门面,教师却不知如何合理地使用,更不用说探索行之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课堂增效模式了。

五、应对策略

(一)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指导、帮扶和监管。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民办学校应配齐配足必须的教学设备。民办学校自身应意识到教科研对学校发展的意义,重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努力提升教师的素养,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建议英语教师采纳“1+2”课堂增效模式进行教学。

1.概念。

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导学案为主,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为辅的一种课堂教学增效模式。换句话说,以学案导学,以多媒体课件激趣,以板书互动。

2.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2)建模理念

建模理念认为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在导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其次,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导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3)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学案导学教学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3.实践依据

笔者主持了宿迁市中小学教学增效专项课题《民办学校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反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感兴趣吗?他们能体验到过程的艰辛和欢乐吗?能把这当做培养自学能力一种主要方法吗?英语“1+2”课堂模式真的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吗?我们决定让学生自己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我们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几个月的这种模式的教学,之后我们进行了这项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2号

调查对象:我校高一年级三个班级的全体学生

(1)调查项 :

()Ⅰ、对于进行“英语“1+2”课堂模式”,你是

A.喜欢B.无感觉C.不喜欢

66%25%9%

()Ⅱ、你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否感兴趣?

A.感兴趣B.无所谓C.不感兴趣

64%27%9%

结果66%的学生对英语“1+2”课堂模式的使用非常喜欢而且对这种学习方式很感兴趣。这证明了孩子们在自学时体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根据所给知识升华习题的艰辛,经过思考推敲收获成功的快乐,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轻松上课的尝试让孩子们耳目一新。给平时就勤奋一些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平台。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无所谓,我们分析认为这跟我们长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关,还和我们的引导工作没有做到位有关。如果想长期使用学案,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引导孩子会利用学案。

()Ⅲ、“1+2”课堂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你认为有无必要问你的英语教师?

A.有B.无所谓C.没有

80%12%8%

第三项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1+2”课堂模式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他们对遇到的问题也有强烈的解决欲望。这足以证明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孩子们认为有问老师的必要,这可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捷径,()Ⅳ、你是否认为““1+2”课堂模式”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收少,因而认为得不偿失或认为会影响其他课程学习?

A.是B.关键在安排C.否

第四项的调查我认为是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它和班里的学生学习水平比例是一致的:有30%的学生认为安排很好并且不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就是班里成绩较好,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学生。他们对全新的学习方式接受很快,应付自如。有59%的学生认为关键在安排。这就是班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啊,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学习方式,他们需要经过实践才能慢慢地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所以我今后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在引导孩子怎样安排学案上,最终结果是让这一部分学生把学案使用的得心应手。剩下的11%的学生完全否定了学案的作用。更可怕的是学案的加入打乱了他们本来的学习顺序而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准备采取减少学案内容来解决这一问题。

()Ⅴ、““1+2”课堂模式”的主旨之一让学生体验“过程”的艰辛和欢乐,你是否体验到了?

A.有B.有,但不多C.没有

“英语“1+2”课堂模式”的主旨之一是让学生体验“过程”的艰辛和快乐,94%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一点。这也是孩子们认真对待学案的结果。同学们通过对学案的自学,通过对习题的书写,从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得到了升华。再从经历到收获的过程中自然就有了快乐,这样的结果也让我们有了把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下去的理由。

()Ⅵ、“英语“1+2”课堂模式”的主旨之二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养成良好习惯,你认为“活动”对你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有较大提高吗?

A.有B.少许C.没有

我们求实的学生虽然学习习惯优越于其他的学校,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了作业后不知道干些啥?每次老师留的预习下一课的东西,也都是应付一下。而预习学案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使学生的自学更具有实效性他能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向,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调查结果表明,60%的学生已经在运用学案的同时已经发生了学习方式的改变,35%的学生感觉学案的作用是有但就是对自己影响不大。5%的学生感觉他对自己的影响很小。后两个数字表明,其一:孩子还没完全重视预习学案,其二:我们英语老师还需要加强引导,让孩子们真正学会自学。

()Ⅶ、你认为“英语“1+2”课堂模式”对你学习其它学科得知识是否有帮助?

A.有很大帮助B.有一点帮助,但不明显C.没有什么帮助

学生学会了预习英语等于学会了自学,当然对其他科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调查结果表明,60%的学生感觉这种教学模式对其他科的学习帮助很大,这说明这些学生接受了“1+2”课堂模式。

()Ⅷ、你认为这种学习能不能提高你的能力?

A.能B.一点点C.不

71%25%4%还没真正的学会自学。

这个调查结果表明77%的学生体会到了预习学案对自己来说是有必要的,说明他们已体会到了学案给自己带来的进步。23%的学生认为他对自己无所谓或着没必要,这说明还有这么多的学生还不会学习最起码还不会自学。我们还要加强对预习学案的作用方面的引导,加强对预习学案的检查力度。

(2)总 结

“1+2” 课堂增效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这个方法才刚刚开始,在学生的运用中还没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继续会完善它。使它更大的发挥效力。万事开头难,我们老师付出了双倍的代价,为了让学生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为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后老师更省力。

4.具体做法

集体备课,具体分工,制作课件+导学案+板书集。导学案和课件内容要基本保持一致,让多媒体课件成为导学案的视听展示。下面简单阐释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此模式的方法:

(1)预习引导,明确要点

教师提前编写并下发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案,学案中要设计出:预习要点(自学新单词、新短语、新句型和新语法等)、展示环节(新词汇和新短语的解析及延伸运用,句型、语法要点的知识讲解等)、检测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预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对照导学案制作与之同步的多媒体课件。

(2)自学探究,疑难研讨

学生按照学案中的预习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个人获得的知识信息在小组内交流整合,自主解决疑难问题。针对预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

(3)导学点拨,归纳整理

教师在学生疑难研讨的同时,对每组讨论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以笔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对于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

(4)成果展示,分层精练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检测练习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分单双号展示难易不同的题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展示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探究,判断评价。

(5)交流点评,总结促能

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教师从学生展示结果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表现性认识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5.推广意义

(1)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导学案为主,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为辅的课堂教学增效模式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它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让课堂活了起来,从而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减负增效

以往多媒体课件优点是课堂容量大、生动形象,并能实现人机交互的信息沟通、自主探究。但也有它的缺点,如制作难度较大,学生参与性、互动性不足,学生很难把课

件展示的内容抄记下来。本人探索的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就是想避免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以学案导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以课件为辅,保留课件的优势,知识点和练习不需要学生从课件上抄记,为学生减负。同时利用黑板实现师生互动,突出重点,画龙点睛。

(3)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转变

教师: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学生: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媒体: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六、结论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笔者收获甚大,清楚地了解到平时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了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1+2”课堂增效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同时希望能得到广大同仁的支持和指正,共同探索,进而使之更加完善。也希望我们通过共同的努力能探索出更多的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合力,为新课程改革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维主编.认知心理学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3].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

[4].王建龙,彭学秀.高成效教师的典型行为特征[J].天津教育, 1998,(04)

[5].熊川武.《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6].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7: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只考虑教材,少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教得顺利,很少考虑如何把学法交给幼儿。

例如:“给故事取名”,不少教师只觉得完整讲述后应有这么一环,而对设计这一环的目的是什么?不作细的思考。出现多种说法时,常见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争论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路径与取名的方法,而是简单地急于做裁判,最后将既定的答案抛出。

2、满足于教案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缺乏应有的反应。

例如:小班儿歌教学“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幼a答:“暖洋洋的。”师:“好的,请坐下。”幼b答:“红彤彤的。”师:“说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事实上,幼儿a答得比b更确切。只是因为b说的“红彤彤”正好与原诗的词句吻合。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当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既定的答案一致时,教师就会欣喜万分,极力表扬;当幼儿的回答超出教案设定的范围时,教师或不予理睬,一带而过,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见教师忙于完成教案对幼儿的回答不作深思、反应迟缓,导致错失良机与出现误导。

3、教学过程的展开仍然是教师的高投入,高消耗,一言堂。重传授,轻激励、点拨引导,幼儿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结果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产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象说书人那样大讲特讲,仅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结果一个活动下来,只是教过了,而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教师自己心里也是个未知数。

(二)重“变式”轻“落实”

1、不少教师重形式花样的翻新,远远超过重目标的落实。

这在公开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担忧形式不“变”上不了领奖台。为求新颖、“脱俗”,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仿编、适合思维的扩散,于是出现散文、诗歌活动离不开仿编,故事教学无疑思维也扩散的教改“新气象”。

2、急于求成,前一环的活动目标尚未落实,就急于下一活动的展开。

“仿编、表演必须有一定的基础作后盾”常被教师所遗忘。常见,教师对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彻,且幼儿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对原作的完整学习只停留在跟念2遍,教师就急于让幼儿进行仿编、表演。幼儿尚且不会“走”,教师急于让他们“跑”,结果自然是不尽人意的。

(三)重“表”轻“里”

1、对教材的理解“偏离”。不少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诀窍与技能。

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很难到位。例如:童话“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又如:散文诗“画房子”,“用绿色的笔画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送给青蛙作房子,用蓝色的笔画一片蓝色的天空送给星星作房子„„”有的教师只从表象的“用什么笔画什么送给谁作房子”去分析、理解原诗,而未能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即引导幼儿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思考、联想。于是仿编时,幼儿说的都是“我用绿色的笔画绿房子送给小羊”“我用蓝色的笔画蓝房子送给小兔”„„

2、不少教师不重视对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已有水平的观察、了解,与幼儿缺乏应有的沟通。

如,教学大比武借班上课,规定教师进班熟悉幼儿为半天时间,可80%左右的教师进班不到30分钟就离开了,有的甚至就借班上课时提前20分钟进班。又如,活动结束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问及:本课题确定的重难点,该班幼儿早已有此经验,何必再费劲地“教”呢?答案只是“事先没料到”。因而,常出现不顾幼儿已有经验的低效教学。如:让小班幼儿学习“碧水荡漾”;给大班幼儿丰富“甜滋滋”、“红彤彤”。(四)语言学科教学的特点不突出

1、语言课成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课。

这在故事教学中较为突出。故事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被轻视,倾听习惯的养成被丢弃,剩下的只是一个“说教”。大家都知道,幼儿优良品行的形成,凭一个故事的说教是绝对难以达成的,其价值又何在呢?

2、文学作品中的美或被忽视,或被僵化地“注入”

一些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也较注重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但是,存在着幼儿对审美情趣的感知,往往不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来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引导幼儿自身去感受、领悟的,而是教师把自己理解的“文本”,简单化地“注入”幼儿的头脑。如“老师觉得这一句很动听,很优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二、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对策(一)加强学习,真正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首先要在理论上、观念上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建立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观念。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根植在每一位教师的脑中。在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时,每位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更有幼儿,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功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其次要通过名师带徒、全员继续教育、苦练基本功等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尤其是驾驭教材的能力。(二)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

1、求实。就是要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幼儿的实际来教学。

教得实,学得才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了解幼儿上下功夫,在走向幼儿上动真情,在为促进幼儿发展上多研究。到幼儿中去,用爱心观察、分析、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适当地用一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体察幼儿,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塑造出易于和幼儿沟通、理解的“文本”。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人,更应该叩问自己:是否把最关键的因素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了幼儿。教学中要更多地考虑幼儿能学到多少,不要习惯于考虑自己讲了多少。对完成教学任务也要重新定位,不能只看活动顺利完成了,关键要看幼儿在该活动中得到多少。

2、求活。是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教学过程。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幼儿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教会幼儿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特别是教会幼儿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并尽可能做到以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热爱、理解、创造,将幼儿引入一种学习情境,充分联系和适应幼儿已有的经验,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幼儿,让他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寻、捡拾、吸呐知识的营养,充实自己,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全面掌握幼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

3、求新。确立创新的教学观。

a、与幼儿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氛围和相对自由的思想空间。b、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挥他们富于创造力的能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给予,幼儿接受的教学模式,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要摆脱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即按照学习者的合理需要和能力实施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幼儿的潜能,让具有不同基础和潜能的幼儿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要使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学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转移。c、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体系,以启发讨论、探索、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重视幼儿的预期性和参与性,倡导培养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充分占有资源,采取极富个性化的学习步骤、方法、途径、处理方法和结果陈述的方式,主动地内化、积极地建构学习,改变认知结构。

4、求效。素质教育的实质便是优质高效。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通过高效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包括教学语言、课堂管理、学法指导、教法运用、检测反馈等。此外,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更应注重实效。其评价的导向应该是:教师是否善于“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智力是否得到发展,原有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的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为提高语言教学效益而努力。

篇8: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如下:

1.信息技术课程被边缘化。

当前, 我国的考试制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较大。 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使得很多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 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 简直是少之又少,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是:如此少的课时, 还要被一些其他科目教师无情地占用, 这样的教学现状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初中信息技术是多么重要的一门课程, 在初中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2.硬件设施不够到位。

当前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 使得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硬件设施的配置上不到位, 尤其是在边远山区, 很多学校连最基本的多媒体教师都没有。 这样的设施, 很难让教师讲出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讲,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多为一些理论性的计算机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干巴巴地给学生讲解这些生涩难懂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 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 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 那么学生会更直观地看到计算机技术的强大, 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 但是,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硬件设施配置不全的情况, 使得很多教师难以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不够成熟稳定,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采用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最终严重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也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和总结, 并立足自己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出以下应对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 重视信息技术课程。

在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现状之下, 素质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 都应当转变观念, 重新树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教师应该认识到, 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促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有序进行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教师要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在训练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 学校也要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考核, 通过考核, 让教师重视信息技术, 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2.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 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要实现丰富的课堂教学现状, 学校应当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 例如多媒体教师的配置, 以及专业的机房, 这些都是教师丰富教学手段的保障。 此外,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尽可能地生活化, 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认识到高科技的时代学习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要给学生更多的操作锻炼的机会,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在课时的配比上, 学校应当给信息技术教师多一点的课时而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忠于职守, 属于自己的课时, 一定要充分利用, 而不是被其他教师占用。

3.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而应当给学生上台操作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

总之,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教师应当通过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高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互联网的盛行, 使得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 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当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和国家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作者结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任彦平.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9) .

[2]马飞.如何搞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J].新课程:教师, 2010 (5) .

上一篇:以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下一篇: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