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2024-04-25

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共14篇)

篇1: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

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

课前预习(早读课30分钟)

一、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

1、自学提示:

识记字词,串词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3、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篇2: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鞠( ) 瘁( ) 勋( ) 氢( ) 聘( ) 垠( )萦( ) 凛( ) 铤( ) 撑( )懈怠( )癌症( ) 开拓( )

shǔ( )名 diàn( )基 孕育( )难堪( )鲜( )为人知 日曛( )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至死不懈】:

【任人宰割】:

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4、查找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1)邓稼先----

(2) 杨振宁----

(3)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二、展示课导学(1、2、3小组展示;4、5、6班级展示)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文章第二部分详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5、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6、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

三、拓展提升

篇3: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1 围绕知识背景设计引导案例, 丰富学习思维感知

英语课程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文化性。中西方文化差异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感悟设计相应的背景知识, 不仅能够起到开阔知识视野的作用, 还能够减少因为文化知识不足而导致理解感悟有难度, 起到缓冲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特别在阅读教学中, 设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案例, 对理解感悟有拓展延伸作用, 还能够对阅读理解起到更好的预习引导。在文化背景知识设计中, 应该按照课程知识要点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 让英语学习融入课程运用之中。在设计时, 应该抓住“整体性”和“差异性”来展示课程背景知识要求, 即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对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介绍导入, 帮助学生了解认知。同时, 可根据不同语言文化差异布置尝试运用对比分析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了解。

这样的背景知识介绍更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 6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TaiWan earthquake”预习案例设计中, 可介绍世界各地的地震情况, 特别是较为著名的大地震。在此基础上, 设计一定的预习引导栏目, 就日本地震的相关背景知识予以介绍。学生在深入了解有关地震的来龙去脉后, 能够对相关的科普类自然现象予以关注。同时, 在学习日本防震相关背景知识后, 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深入了解“Why do the earthquake happen in the world?”和“What should we do in earthquake?”从而更能丰富学生学习思维情感。

2 根据个体差异设计任务案例,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案例设计应该因生而异。通过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学习案例, 能够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既能增长知识技能, 又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学习问题。通过由浅入深和层层推进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了解, 更符合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思维发展规律。

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 注意围绕课程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设计层次性学习任务。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整体学习要求基础上, 建议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学习实际情况有目标地选择相应的思考探究题目, 让学生灵活选择。同时, 围绕课程知识难点, 布置适当的思考探究题目,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预习情况独立思考, 并且能够带着质疑思考题目参与学习, 提高课堂学习的目标性和任务型。

通过设计差异性预习案例, 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和思考探究的学习任务。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3Let’s celebrate!的“Reading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学中, 可设计基础学习案例, 要求学生针对阅读中的词汇短语、语句表达和语法运用来完成相应的习题。针对万圣节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背景意义设计相应的引导探究题目, 像What do the children do before Halloween?引导学生能够从文本的介绍中探寻相关答案, 以培养学生精读思考探究能力。

3 注重技能发展设计拓宽案例, 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预习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认知需要, 更应该体现总结反思和拓展延伸的功效。围绕课程学习要求设计相应的拓展延伸题目, 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想象和培养学生多元思考习惯, 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针对学生的预习能力差异, 注重设计相关延伸训练学习案例。可建立预习链接, 鼓励学生通过相关的资料来查阅课程学习内容。同时, 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积累尝试运用口语表达形式来培养敏锐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运用书面表达形式来激活英语学习思维表达。围绕技能发展创新, 学生能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要求, 对课程学习过程予以总结反思, 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促进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

由此可见, 导学案运用能有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 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预见性。导学案运用能够更好体现课程知识要点, 帮助学生在案例引导过程中强化认知感悟, 养成主动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综合语言运用技能。

摘要:英语课程倡导运用多样化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是提高其主动探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本文就预习导学案模式运用方法分析其对学生上述能力培养促进意义。借鉴预习导学案运用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和主动探究学习意识, 促进其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主动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

[2]谢目标.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运用的探究[J].中学生英语 (初中版) , 2012 (17) .

篇4: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运用浅探

关键词:初中英语 导学案 重点 难点

外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自我学习、理解、感悟而建立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能够使他们更加有效地记忆内容。发挥好学生的语言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多元化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预习导学案的运用,不仅符合课程教学的任务型教学原则要求,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探究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预习入手,预先让学生感知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构成,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课程知识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视野,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 导学案设计应体现“全面性”,突出知识体系要求

梳理课程结构体系和突出知识要点是预习导学案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教学中围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注意设计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让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形成整体学习和综合思考。

在设计预习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全面呈现课程知识要点,即要在深入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的基础上,注意围绕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介绍、原有知识引导、练习运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设计预习导学案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整体概括性,即要能够就课程教学的整个环节设计合理的预习引导方案,让学生能够形成综合感悟思维。其次,要注意难点的分层理解,可以通过背景知识呈现和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进行对比分析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最后,注意设计训练题目的全面性,让学生能够在基础题目巩固和层次性题目引导下,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和探究。

这样的全面性设计,更容易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过程变得简单可行。现行的《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教材在Reading的教学环节中,非常注重背景知识介绍和语法知识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大意,这为预习导学案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即以写作背景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通过导学案的引导来了解课程知识结构和体系要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 导学案设计应体现“层次性”,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

导学案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依据语言学习认知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案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这样的层次性设计,不仅是课程语言教学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更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需要。

围绕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设计的预习目标和任务完成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能够在各自学习发展区域内得到有效的练习。尤其是在思考任务题目的设计中,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认知体验。同时,能针对课程教学要求,设计灵活性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参与预习,提高学习效果。这样的层次性题目设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思维引导下,才能让学生的预习产生一定的效果。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思考题目: ① What’s the main idea about the article? ②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 很显然前一个题目是了解学生综合语言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后者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注重概括积累体验。这样的层次性思考探究题目能够让学生在各自学习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发展和提高。

三、 导学案设计应体现“延伸性”,培养学生的丰富思维

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的引导,更深入地了解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对此,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注重拓展延伸训练。这是因为,学生通过拓展延伸训练,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质疑精神,还能够让学生在质疑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这样的预习导学案运用,能够更好地发挥预习引导、自学升华、思考延伸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围绕预习,设计相应的延伸链接,鼓励学生通过相关的资料来查阅课程学习内容。注意不同预习方式的运用,鼓励学生能够尝试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深入参与预习,关注预习成果的巩固,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表达来总结自己的预习学习情况。这样的拓展延伸,一方面,能够为有效升华课程学习内容奠定坚实基础,增强理解感悟性;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反思,提高预习、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这种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更能够开阔学习视野,增强认知感悟。

篇5:六年级课文枣核预习导学案

品味语言,学习本文运用简介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表现文章的主题。

【合作·探究·展示】

1、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全文去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从文中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妙在何处。

(2)体味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2、探究总结本文表现主题的方法。

3、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有人说,“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种枣人已是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你对这样的说法是怎样看的?

4、小结本文.

谈谈我的收获:

【反馈检测】

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句中的“味道”的含义是

A.饭菜的滋味 B.兴趣C.意思 D.特色

(2)老友家后花园中反映“家乡味道”的植物是:________。

(3)老友把自己的“花园”装点成家乡风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一句中朋友心上“缺”的是

A.家乡的温暖 B.没有家乡的枣吃

C.难以见到家乡的亲人 D.报效祖国,为民族尽力的机会

(5)选文中加横线一句中连用四个“想”字,具体体现

A.家乡可想的地方很多B.这些地方使她不能忘怀C.主人公思乡之“苦”

D.再现故乡形象并借以慰藉主人公的思乡情

(6)作者与“同窗”第二次谈话时,用了“感慨良深”一语加以修饰,怎样体会这一修饰语的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

A.思绪万千,难于启齿 B.发自肺腑,倾吐真情

C.欲言又止,羞于谈吐 D.感情激动,语无伦次

(7)写“同窗”“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体交代。为什么写“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只是一语带过了呢?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读者可以想像,无须赘述。 B.设备太多,难于列举。

篇6: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学家)

18、林巧稚(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篇7: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1读准下面加线字的字音。宰割署名孕育无垠夐黯

曛铤嫣红挚友彷徨

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2.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鲜为人知(xi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a)D.徬徨(huáng)挚友(chì)

3..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鞠躬爆炸宰割苦闷B.崇高坦诚仰慕残案

C.大厦蓬草萦绕长亭D.颤抖焦虑筹划彷徨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

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

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

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

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

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

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研读欣赏

a.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学习小组合作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3.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4.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5.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6..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7.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胸怀祖国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患病去世实践誓言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

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鞠躬尽瘁: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④妇孺皆知:

3.选词填定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

A.开始B.开辟

C.开创D.开展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A.震荡B.激荡

C.回荡D.动荡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省以致善】

1.下面两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分别是

①[]A.可歌可气B.家喻户晓C.安然无恙D.辨伪去妄 ②[]A.鞠躬尽瘁B.潜滋暗长C.死而厚已D.不屑置辨

2.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③④

3.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判断

a.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b.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c.他说:“眼前是一片彩云,五光十色,一会儿一变,十分有趣。”

d.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篇8: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我作为该校初中语文老师,在推行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 与同仁一起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 在导学学案的设计、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堂上的交流与展示、课堂评价机制、课后对学生的追踪调查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导学模 式。下面我以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为例,浅析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导学案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广大语文工作者共思。

《孤独之旅》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等级: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 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方法:独学、对学、群学。

预习案

1. 个人自主预习

(1)你认为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写下来,注音并解释。至少使用5个生词写一段话。

(2)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牛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你认为还要补充哪些_______

(3)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 + 环境 + 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2. 小组合作预习

(1) 梳理情节,注意时间、地点的转换,以最简洁的文字概括。课文虽然是节选自长篇,但故事情节完整,是以( )为线索。

开端:( )自然段到( )自然段_______

发展:( )自然段到( )自然段_______

高潮:( )自然段到( )自然段_______

结局:( )自然段到( )自然段______

(2)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在课文中画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发展的句子,加横线。并概括,方法:用文段关键词概括。)

出发时:

到达芦苇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那天雨后天晴: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长大了,坚强了。

(3)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加中括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认真按要求预习。在上课之前组课代表检查组员预习情况,并给出评价;在上课前文组、稼组、港组、琪组的组书写员把该掌握的字词、文章内容概括、情节图示、人物心理发展图展示在小组黑板上;豪组、涵组的组发言员准备课堂上分别展示文学常识背景和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展示案

课堂上各小组按生词积累运用、作者背景、内容概括、情节梳理、心理旅程、环境描写展示自己小组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其余同学质疑补充,教师小结。

探究案

1. 主题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1)根据杜小康的心理活动,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3)本文杜小康的成长故事告诉了读者什么人生哲理。

2.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1)自主表达:小说的环境描写很多,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请你朗读后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处分析其作用。

学法指导:本文的环境描写主要有 ()三种景物,作用是烘托人物心情,折射人物心理,请你用“( ) 这几句描写的是( ),突出景物 ()的特点,作用是()”的句式赏析。

(2)小组合作: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重温感受。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小组一段,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文组读“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豪组读“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港组、涵组读“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稼组、琪组读“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课堂小结:①本文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迪?②你学到的阅读小说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

课外练笔: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 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促你成熟的事情呢?如果有,请讲述你经历过的(200字左右)。

上面是我设计的自读课文《孤独之旅》的导学案。在设计自读课文的导学案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自读课文的特点,文本文字浅显,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读不困难,要充分信任学生, 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自己阅读才华的平台。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的确定要遵循教材大纲要求和学情需要原则。一方面要符合单元训练要求,《孤独之旅》选编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希望学生学习这些课文, 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所以把目标定位在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我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但学生粗心大意,不重视知识积累,所以仍然把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列入学习目标。通过前一篇讲读课文《故乡》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了阅读小说的方法和步骤,上一课侧重分析人物形象, 这一课根据课文特点应侧重分析环境描写,所以我把这课重点、难点都定位在环境描写的分析上。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方法阅读其他小说,所以本课的重点还要能通过《故乡》的体会加上这课的实践总结出鉴赏小说的方法。

第二,预习案设计体现自主、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从体验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存储的时间远远超过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我在设计 时坚持一个准则,能让学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对不要包办代替。所以在预习案的设计上容量较大,字词的积累和运用、作家作品背景收集资料、文本整体感知并概括、情节几个阶段的梳理、心理旅程找出关键词、画出环境描写的 语句都让学生去完成。这一设计颇具匠心,首先暗含了小说阅读的几个步骤, 其次又根据不同难度明确规定了哪些必须是自主完成,哪些必须是小组合作完成。检查评比分工明确,保证了学生在自习课上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为以展示探究为主的课堂学习让出了宝贵的时间。这样做,真正体现了学案导学中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学案导学课堂的高效。

第三,展示案设计体现学生主体性、合作高效的原则。根据小组特点分工展示;根据内容特点分形式(书面、口头)展示;根据阅读小说的步骤安排展示的顺序,这些都是在设计展示案时必须统筹考虑的。展示时有小组书写员负责板书,有小组发言员负责讲解,有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有其他组成员质疑点评,有教师引导点评小结。学生主要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认真做笔记。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全员参与、听说读写并行,怎能不体现学生主体性、合作高效的原则呢?

第四,探究案设计遵循价值、层递原则。探究案设计首先应选择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且根据难易度分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两种形式。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应选择体现教学目的、是文章重难点、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来设计探究案。如本文我就把整体感知、情节梳理、心理旅程关键词寻找、画出环境描写语 句等低难度的内容放在预习案里解决, 把主题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等问题设计在探究案里。这两个问题,前一个更有难度,所以设计成合作探究,后一个是训练学生的自主表达,所以设计成自主探究。探究案设计还应遵循层递原则,把大问题肢解成几个小问题,按从易到难的层次去探究。如本学案主题探究就按层递原则设计了三个问题、环境作用分析就设计了两个步骤。特别是 第二个问题的探究设计了自主表达、合作朗读重温非常巧妙。

第五,检测案或课外练笔应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一堂课结束了,应根据课堂内容设计检测案或课堂练笔。学习了本文,学生感悟了人物的成长历程, 应树立奋进信念,应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所以在课外练笔中设计了片段写作训练,让学生记录自己的生活中经历过的成长故事(200字左右)。

还有学生课堂小结、学习后记应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学法总结去反思, 就不再具言。

篇9: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运用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 预习导学案 探究

前言

初中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高水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通过采用教学预习导学案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后期课堂的理解程度,当然,前期预习工作的重点并不是预习本身,而是通过预习发现疑难问题,等到课堂上的教师解答,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实现预习效果。

一、设计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的考虑因素

1.始终结合学习重点,突出学习要求。预习导学案的运用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的意识和了解,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预习的同时使其养成自主思考、自我了解和全面掌握的习惯。在设计英语预习导学案的过程中,首要考虑因素就是要始终结合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前期的预习导学案的生成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将即将学习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自我认识和理解,同时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思维过程的训练,使得学生深入浅出的掌握好各方面的表达重点,充分掌握知识点。

2.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明确教学层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教师在进行设计英语预习导学案必须关注的重点,最佳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层层入深,层层递进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点的理解,使得英语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条理性。差异化的导学案要突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和习惯,要根据英语知识的特殊性进行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理解,最终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要有一定的印象和掌握。在进行预习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的问题,使得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能够紧跟学习内容的同时那些英语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也能有进一步地表现空间。例如在进行以Family为主题的单元学习时,为了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有进一步地掌握,教师可以结合Reading部分设计一些类似于填空选择的题目,结合单词的不同语法现象,设计一些类似于do sth或to do sth的短语练习。当然,在最后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让具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有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

3.注重学习拓展,深化导学效果。在进行预习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这样的预习才能更加凸显预习的价值和意义。优秀的预习导学案不仅能够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和表达能力。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扩宽英语学习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形成多元化的想象空间。当然,在进行学习拓展,深化导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料,不断形成丰富的思维并逐步提高自我表达的能力。在进行学生才华展示环节时,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效果综合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进行制定学生素质拓展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话题进行研讨,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参与课堂的效果。

二、预习导学案的具体实现方式

1.自主预习和合作预习结合。预习导学案的设计可以采用自主预习和合作预习向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要求自我学习的内容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例如对于单词词组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预习导学案的设计也可以采用小组分散学习的方式,让小组进行单词的查阅的预习,对于课文和语法要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小组抽查的方式减少过程考核的难度,通过合作预习的方式也可以更加有效的记录有问题的部分,然后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实现解答。

2.综合预习效果进行预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自我的综合评价,学生根据教师所列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相应的自我评价,整合预习效果然后在后期的课堂表现上具有一定的清晰的认识。预习导学案的研究目的就是使得学生充分掌握学习要点,明确学习目标,能够实现学生在老师布置工作的过程中完成一系列预习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课堂学习的调整,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的教学,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师生联动机制,有效拓宽学习范围和增强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设计过程就是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前就对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其也是学生在不断质疑和升华的过程。当然,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体现全面性和发展性,注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导学案的引导延伸服务。在预习的各个过程中,不断凸显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顾海明.小议初中英语“导学案”的巧制与效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111.

篇10:蜡烛课文预习导学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当然是题材感人,但是感人的题材要写得感人,写作方法也是重要的。探究这篇战地通讯的写法,可以悟到,作者在落笔之前,对事件之所以感人的种种因素是作了分析的,在叙述过程中,在感人的因素上就着力描写。再则,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事件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假如笼统地说“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那就不够感人,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述,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掩埋之前“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作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篇11:初一语文课文风筝预习学案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2、成语解释:

苦心孤诣:费经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3、重点字词,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丫杈( ) 憔悴( ) 模样( ) 嫌恶( )

惊惶( ) 瑟缩( ) 虐杀( ) 诀别( )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结构。

2、学习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多角度理解课文。

3、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和作者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结合时间、人物、事件概括)

可鄙( ) 苦心孤诣( )

2、梳理文章的结构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提示:文中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刻画了“我”和“弟弟”怎样的人物形象,从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2、自主质疑,找出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

3、本文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内容,有何感想?

三、作业布置: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回忆你儿时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或一件玩具,写一段回忆性文字。

【相关文学积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清代文学家曹雪芹)

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

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现代文学巨匠郭沫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郑板桥《风筝诗》

篇12:钓鱼的启示课文预习学案

二、字词:

1.填一填:观察插图,然后填空。

( )的湖面 ( )的月光 ( )的涟漪

( )的鲈鱼 ( )的父亲 ( )的孩子

2.抄一抄: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文章描写月光的句子。

3.背一背:背诵父亲告诫我的话。

4.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

5.同音字

(1)qi ( )示 ( )讨 ( )业 ( )床

(2)ju ( )烈 ( )大 ( )体 ( )子

6.给下面生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 ( )

捞( ) 饵( ) 溅( ) 钩( ) 翼( ) 纵( )

( ) ( ) ( ) ( ) ( ) ( )

啪( ) 鳃( ) 皎( ) 唇( ) 沮( ) 诱( )

( ) ( ) ( ) ( ) ( )

诫( ) 践( ) 鲈( ) 抉( ) 翕( )

7.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 ) 突然( ) 熟练( )

篇13: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一、利用“导学案”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关注学生学习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依赖性增强, 厌学情绪高, 学习效率较低的情况。”为摆脱这尴尬的教学局面,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 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写到:“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强调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而“导学案”最突出的特点是:导学。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提前预习, 遇到问题, 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 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 培养和锻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 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 以导学案为平台,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教育中, 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 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学, 热情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证, 从而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 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 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地学”而不是“被动听讲”来获取知识, 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就需要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因此“导学案”应用而生。把教师传统的“教案”改革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能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同时有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互动的, 教师如能利用“导学案”把教学的乐趣留给学生去体验, 激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求知欲望, 那么, 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 “亲其师, 信其道”, 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导学案”的指引下, 在平等师生关系的氛围里, 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为了使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遵循了“两条活动主线”的原则, 即教师以案导学, 和学生自主探究。突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时段。整个教学过程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理念, 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迁移规律的作用下, 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去自主探究, 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寻找, 结论由学生去总结, 使他们体验当老师的愉悦感, 以及问题解决的成功感, 大大提升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三、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在课堂中, 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教师及其他同学认可的愿望。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 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 使学生都很乐意参与这些活动。将“导学案””提前下发, 要求学生预习新课, 并完成预习作业。上课时先检查预习作业, 检查预习的过程不能纯粹对答案,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讲题, 谈谈其个人对新知识的理解,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并且适时地引入小组讨论, 让他们自己来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导学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但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 它不仅是个体行为, 也具备合作性。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海燕.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J].广西教育, 2003 (5) .

篇14:课文邓稼先自主预习导学案

“预习导学案”理念: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预习导学案”内容包括:探究目标、探索导航(即预习导学和预习自测)、预习心得和疑问、课堂评价四部分。其中探究目标设计要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但也要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探索导航是预习导学案的重点之一,它包括预习导学和预习自评两部分。预习导学部分是基础,它主要是根据课本中的知识和实验,改编出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探究问题和探究实验。预习自评部分是预习导学的提升,也是学生对预习效果的检测。但对整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最好每块知识分开设计预习导学和预习自测,即每部分知识设计一个预习导学和预习自测,便于落实预习的知识点,加强预习效果。预习心得和疑问是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和预习后新生成问题而设计的。

“预习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自学、评价、小组讨论、展示与点评、补缺提升。

一、自学环节

即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自学课本中的知识,自己单独做实验或小组一起做实验,来完成导学案中的探究问题,从而落实预习的目标。自学时间的安排要根据实际预习内容而定。比如生物部分、地理部分、八年级下的第一章《粒子的模型和符号》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化学部分,由于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知识点杂乱,所以可以在上新课的前一天的自修课时间,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知识来完成预习教学导学案。对于物理部分内容,由于探究实验比较多,但课堂上又很难准备这些实验仪器,而有些实验器材家里可以拼凑完成,那么涉及到这些实验的预习导学案,回家自主探究做实验来完成。例如《声音的发声和传播》中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4个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形式中的2个实验,在课堂上做这些实验,发出的声音相互之间会干扰,时间也太匆忙,实验效果不是很好,而此实验器材家家都有,所以涉及的预习导学案适合在家自主探究完成。部分物理内容和九年级上第一章化学部分《探索物质的变化》里面涉及很多实验,而实验器材和药品只有学校有,那么这部分的预习就安排在课堂上,在实验教室完成,分组做实验、讨论、自学课本来完成预习导学案。例如七年级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实验器材只有学校有,而且此探究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预习自学探究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边做实验边结合课本自主探究,完成预习导学案。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在预习中充分展现出来。预习它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与整理,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合作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评价环节

学生从一开始的被动要求预习,到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预习时易产生惰性,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对预习导学稿进行及时的批改,及时的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次,教师可以口头评价,在课堂上给予表扬,也可以书面评价,根据预习的效果给予ABCDE五个不同的等次。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评价都应注重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找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进行第二次备课,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

对于在课堂上预习的内容教师无法进行批改评价,所以只能采取小组互评。小组互评时,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以及得到他人肯定的愿望,这就成为学生自觉预习的内驱力。通过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认真的预习,以提高预习质量的目的。

三、小组讨论环节(时间10分钟左右)

每个班建立7个小组左右,每个小组6人左右,根据男女生比例、学生能力、组织能力等分成若干个小组。其中每个小组都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表。每个小组内均有学习成绩不同等级的学生;各个小组尽量实力均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

在拿到批改后的预习导学案后,各小组共同交流,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组内展开“兵教兵”的活动,清扫疑难障碍。在此期间,教师在各小组间来回巡视,指导,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明确哪些内容将作为展示环节中的重点,使展示环节有的放矢。

四、展示环节(时间20分钟左右)

展示环节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出错率高的,预习中难度大,,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展示环节需要结合PPT,PPT的设计中要有新课教学需要的图表和图片,以及部分实验视频,其中实验视频中的实验是教师亲自做的过程,并进行了处理,压缩了时间。教师分组派学生上来发表见解,学生在出示答案前必须说明简单的思路,有问题的尽量让其他组学生发现问题,补充完整,引出新知的关键点,学生如不能完成,老师不必急于出示正确答案,可追问或点拨,再由学生得出。如果这些模块中需要实验的简单的实验由学生完成,比较难得实验或示范性实验由教师来完成,时间比较长的和学生预习时做过的实验如果当时有必要再次用到,就放实验视频。学生在讲解时需要图片或表格结合讲明思路的,由老师出示PPT。

教师在展示环节的作用是对学生问题追问、讲解点评、知识拓展、规律提升等。追问引发学生再思考,重新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老师精辟的点评,让学生们把知识变为技能。教师对知识的拓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将问题联系在一起,让其形成知识网络。老师在学生们展示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其亮点,对学生们的表现及时进行赏识与表扬。

五、课堂评价环节(大约15分钟)

以小测验的形式检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或学生在预习時出错率高的知识点。老师可根据反馈的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若反馈效果好,可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并进行预习指导;若反馈效果不好,可针对出错的题目在进行讨论交流,讲解点评,查漏补缺,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

上一篇:请允许我,这样迎接你的青春作文下一篇:供电系统故障应急操作程序及汇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