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练习与答案

2022-06-26

第一篇:邓稼先练习与答案

文字练习与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一(文字)

一、填空题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人类有了文字,就空破了语言在______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_______。

2.文字是在______的基础上产生,依附于______而存在的,不记录______的任何图形、符号都不是文字。

3.汉字是记录汉语的______,它是______的结合体,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______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5.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______创造出来的,我国历史上流传的汉字是_______一个人创造出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6.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文字,一类是______文字。汉字是_______体系的文字。由于现行汉字一般是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的,所以又被称为是______文字。

7.现行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如果按照构成形声字的偏旁的作用来划分,现行汉字可以称为______文字。

8.汉字对邻国的文字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_______等国过去都借用过汉字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至今,______等国家还在使用汉字。

9.联合国把我国的规范汉字作为工作用的_______种文字之一,汉字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汉字产生以来,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以及______、______等字体。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

11.甲骨文是指______时代刻写在_________上的文字。金文主要指_____时代铸或刻在_______上的文字。

1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是______。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______国的文字,一般以___和_______为典型代表。以上两种字体合称______。 13.隶书分为_____、_____两种。 14.楷书又叫_____、______;一般说的草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行书产生于_____,是一种介于_____和_____之间的字体,它笔画__________ ,字形却____,好写好认,切合实用。

15.印刷体常用的有下列几种变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根据书写工具的不同,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两种。

17.汉字的构造单位有两级:______和______。

18._____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它的组合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常见的有_____类、_____类、_____类、____类、_______类、_______类等六类二十五种。

20.偏旁是构成_____的基本单位。______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______。

21.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六书"之中,______是造字的方法,_______是用字的方法。

23.形声字是由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其组合方法主要有六种,如"语"是_______,

"期"是______,"竿"是________,"盆"是_______,"阁"是______,"辩"是_______。 24.现代汉字的独体字多半是从古代_____字演变来的,一小部分是______字,大部分是_____字,它是汉字向______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25.《说文解字》把9353个汉字归为_____部,《字汇》和《康熙字典》把部首归并为______部,《新华字典》和新《辞海》分别把部首定为_____部和____部,《现代汉语常 用字表》又将部首定为________部。

26.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积极制定了稳步地进行文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当时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27.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______,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和职责。

28.汉字的整理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_____,一个是______。

29.解放后我国在整理和简化汉字方面曾制订过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表,初步建立了现代汉语用字的字形规范。

30.《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废除异体字_____千多个,《简化字总表》共制定了印刷通用字_______千多个。 32.《简化字总表》所用的简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异体字是_____的字,多音字指的是一个字具有_______,同音字则是几个字共有______。 35.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1988年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该表共收_____字,其中常用字_______个,次常用字______个。

37.1988年5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该表共收字_______个。这个字表是在1965年发表的________基础上增删制定的。 38.汉字的排列顺序有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9.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主要可分为笔画法______、_______三种。

40.汉字编码是指把汉字变换成代码,主要指_____的编制,编码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来看,"禾、衣、果"三个字都是(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2.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是( )。 A.笔画 B.部件 C.偏旁 D.部首

3.从下列四组字中选出造字法与另三组不同的一组:( )。 A.萌 旺 佐 B.芳 响 何 C.草 睛 伙 D.莫 明 信 4.下面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不是形声字:( )。 A.彰 B.彩 C.彤 D.形

5.从下面四组形声字中选出 一组不是左形右声或左声右形的字( )。 A.岭 扶 依 唱 B. 荆 颖 赖 C.政 歌 顶 刊 D. 峰 惜 欣 6."艰、难、戏、劝、对"等字中的"又"是:( )。

A.声旁 B.形旁 C.既非形旁又非声旁 D.既是声旁又是形旁 7."书(书)"字的简化方法是:( )。

A.同音代替 B.草书楷化 C.换用简单的符号 D.保留轮廓

8.下列四组简化字中哪一组用的是保留特征或轮廓的简化方法:( )。 A.曲向谷后 B.优灯库贩 C.声飞夺齿 D.怀观汉区

9.整理异体字的主要原则是( )。 A.从俗 B.从简 C.从俗从简 D.古从正 10.目前最通用的楷书的印刷体是( )。 A.仿宋体 B.宋体 C.楷体 D.黑体

15.以姓氏笔画为序,下列姓氏的排列顺序是( )。 A.冯 匡 范 张 倪 姜 B.匡 冯 范 张 姜 倪 C.冯 匡 张 范 姜 倪 D.冯 匡 张 姜 范 倪

16.我国于五十年代中期确定的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在今天( )。 A.已经不适时 B.已经全部完成 C.一项也没有完成 D.有些还没有很好完成,需要继续完成 17.1986年国务院批准( )《第二次简化字方案(草案)》。 A.公布 B.推行 C.暂停使用 D.废止

18.当前要提高汉字的使用效率,首要的是( )。 A.继续简化汉字 B.促进汉字规范化 C.实现汉字拼音化 D.提高汉字书写水平

19.我国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间实现,怎样实现,这些问题 ( )。

A.早应作出结论 B.早已作出结论 C.亟待作出结论 D.不宜匆忙作出结论

20.从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看,打破古汉字象形的传统,奠定现代汉字基础的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21.我国第一部以偏旁部首整理出来的字书是( )。

A.《说文解字》 B.《集韵》 C.《康熙字典》 D.《中华大字典》 22."凹"和"凸"两个字的笔画数都是( )。 A.5笔 B.6笔 C.7笔 D.8笔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 1.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2.从有人类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文字存在。( ) 3.文字起源于图画,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 )

4.汉字是代表音节的,因此汉字同日文的假名一样,是一种音节文字。( ) 5.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连写法。( )

6.在摆脱古汉字的图形意味上起决定性变化的是隶书。( ) 7.楷书一出现,汉字成为方块形就完全定型化了。( )

8.六书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独体字,形声字则是合体字。( ) 9.形声字同会意字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带表音成分,而后者不带表音成分。( ) 10.汉字的声旁又叫声符,其表音功能相当于拼音文字的音符。( ) 11.形旁和声旁在方块汉字中的位置是完全固定的。( ) 12."竽、筑、筒"三个字的上半部分是形旁。( )

13.《汉语大字典》收字共五万六千多个,这个收字量反映了目前实际上使用汉字的数量。( )

14.简化汉字就是减少汉字的笔画。( )

15.常用字的平均笔画数比非常用字的平均笔画数少。( ) 16."儿"简化为"儿","儿"可以作为简化偏旁类推。( ) 17."藉口、凭藉、慰藉"等词中的"藉"一律简化为"借"。

18."肺"字共有8笔,它的右旁不从市。( ) 19."区、区、匠、医"等字的第二笔都是折笔。( )

20.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既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注音工具,又是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

四、名词解释题 1.文字 2.汉字 3.表意文字 4.笔画 5.偏旁 6.造字法 7.异体字 8.同音字 9.多音字

10.汉字标准化 11.独体字和合体字 12.常用字和通用字

六、改错题

1.改正下列各句中的别字:

(1)激情的泪水变成文字,--这就是最初我呈现给你看的文字。 (2)他谱写了一篇高吭激越的激流之歌。 (3)摄制组原想在这里拍摄戚继光当年曾等了几年也没有看到的海市 唇楼,让观众一开眼界,然而,那醉人的海市奇观终不肯露面。 (4)它反映了一个王朝行将末落的情景。

(5)这些译作微妙微肖地传达了中国古诗的神韵。 (6)这一下你这个卫戌司令也甘败下风了吧?

(7)他们出于为实现四化多学知识的良好愿望,刻苦学习,拼命读书,精神实在可佳。 (8)朱委员长全神灌注地看着,高兴地说:"问同志们好!" (9)不可否认,也会有极少数人,为了一己之私利而去"头悬梁,锥刺骨"。 (10)她即会写诗,又会画画。 (11)即然你说了,就该照着办。 2.改正下面短文中的别字。 "启示"的变化

有机会回到大学母校,发现了一个喜人的变化: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遗失启示"被"招领启事"代替了。大学生们学习紧张,经常发生丢东拉西的现象,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情。然而过去遗失了难找着,以至于要贴"遗失启事",现在则不等"遗失启事"贴出来就有人贴出"招领启示"了。

七、简答题

2.汉字同拼音文字相比有哪些特点?

3.为什么说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简便易写? 4.形声法为什么能成为汉字主要的造字方法? 6.汉字的形音关系是怎样的?

7.为什么说汉字简化是有限度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书写符号 辅助性交际工具 时间和空间 交际职能 2.语言 语言 语言

3.书写符号 形音义 劳动实践 5.共同 仓颉

6.表音 表意 表意 语素 7.意音

8.朝鲜、韩国、越南、日本 日本、韩国 9.六

10.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11.殷商 龟甲或兽骨 西周 青铜器 12.小篆 秦 籀文 石鼓文 篆书 13.秦隶 汉隶

14.真书 正书 章草 今草 狂草 东汉末 楷书 草书 连绵 独立 15.宋体 仿宋体 楷体 黑体 16.软笔字 硬笔字 17.笔画 偏旁

18.笔画 相离 相接 相交

19.横 竖 撇 点 折 撇 点 提 折 钩 弯 20.合体字 部首 首字

21.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

2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3.形旁 声旁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外形内声 内形外声 24.象形和指事 会意 形声 表音 25.540 214 189 250 201 26.简化汉字 推广普通话 制订和推行 《汉语拼音方案》 2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8.简化笔画 精简字数

29.《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简化字总表》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30.一 二 33.迭、复、象

34.音同义同而形不同 几种不同的读音 同一种读音 35.定量 定形 定音 定序 36.3500 2500 1000 37.7000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38.形序法 音序法 义序法 39.部首法 号码法

40.汉字输入码 形码 音码 形音码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B 6.C 7.B 8.C 9.C 10.A 14.A 15.C 16.D 17.D 18.B 19.D 20.D 21.A 22.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名词解释题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记录语素、词的文字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4.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也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5.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又叫部件,是构成汉字的预制构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 6.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7.异体字指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异体字的存在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只会增加人们的负担,应该予以整理。

8.同音字就是若干字共用一个音节,即一种读音不止一个形体。 9.多音字是同一个形体之内容纳几种不同的读音、即一字多音。

10.汉字标准化,就是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整理,确定明确的标准,提高汉字的规范化水平。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字数有定量,书写有定形,认读有定音,排检有定序。

11.独体字和合体字是对汉字的形体结构作分析后归纳出来的两大类别。 独体字多半由古代象形字、指事字演变而来,由一个部件构成的字。

合体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少数是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成的字。 12.常用字和通用字都是对现代汉语的字量进行分类后得出的类别。 常用字指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的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通用字指除专用字(如仅用于性氏、人名、地名、译名、科技术语等方面的字)以外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六、改错题

1.改正下列各句中的别字: (1)"呈现"改为"呈献"。 (2)"高吭"改为"高亢"。

(3)"海市唇楼"改为"海市蜃楼"。 (4)"末落"改为"没落"。

(5)"微妙微肖"改为"惟妙惟肖"。

(6)"卫戌"改为"卫戍","甘败下风"改为"甘拜下风"。 (7)"全神灌注"改为"全神贯注"。 (8)"可佳"改为"可嘉"。

(9)"锥刺骨"改为"锥刺股"。 (10)"即"改为"既"。 (11)"即然"改为"既然"。 2.改正下面短文中的别字:

文中的三处"启示"均应改为"启事",因为"启示"与"启事"是一对同音词,意义差别很大,这里用"启事",意思是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启示"则是启发指示,使有所感悟的意思。

七、简答题

2.汉字同拼音文字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而拼音文字是表音性质的文字。表意文字同语音的联系不十分直接,表音文字同语音有十分直接的联系。此外,汉字的特点还有①汉字是平面的文字,拼音文字是线性文字。②汉字代表音节,拼音文字往往用字母表示音素。③汉字不实行连写法,大多数拼音文字则实行连写法。 3.汉字的形体是朝着简便易写的方向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②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③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④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

4.形声法是形旁和声旁并用的造字法。由于形声字具有以表意为主,又兼能表音的特点,因而具备其他造字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加上形声造字法构造简便,孳生新字的能力强,所以在汉字的发展史上,形声字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他几种造字法己很少使用了。形声法以其能产性而成为汉字主要的造字方法。

6.汉字的形音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一个形体不止一种读音,一种读音又不止一种形体,前者叫多音字,后者叫同音字,它们显示了汉字形音关系的复杂性。当然,汉字中也有一音一形成一形一音的字,但不能代表汉字形音关系的全部,所以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汉字都做到见形知音、听音知形。

7.汉字存在"三多五难"(即字数多、音读多、笔画多;难认、难读、难写、难记、难用),所以汉字必须从简化笔画和精减字数两方面进行整理。但汉字的简化是有限度的,简得太多,就会增加形似字的数量,使打字、译电、排版等工作的出错率上升。同音替代是简化汉字的一种方法,但同音替代多了,就会增加多义字的数量。所以,简化汉字是有限度的,如果不断地简化,势必使汉字外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造成使用中的混乱状态。 1986年2月,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且指出:"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

第二篇:名词与冠词练习答案

专题一名词与冠词

1. 解析:选C。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为:布朗先生觉得要改善他的计划,汲取一下工人的评论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comment评论,解释; requirement 必需品;summary 总结;connection连接,均不符合题意。

2. 解析:选B。考查冠词的用法。句意为:中国从2008年金融风暴中能学到什么,已经成为我们的热点话题。在the 2008 financial storm中,the修饰storm, 表示特指; a hot topic 一个热点话题,表示范指。

3. 解析:选C。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为:网上冲浪的挑战在于你如何能判断网络上的信息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从表语的内容可判断出,选challenge 挑战。 ability 能力;competition 竞赛;knowledge 知识,均不符合题意。

4. 解析:选C。考查冠词的用法。从句中“一辆漂亮的车”和“一辆人人都喜欢的车”这两个含义都应用不定冠词,表示泛指。

5. 解析:选A。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为:那个巨大的半狮半鱼的喷水塑像名叫“鱼尾狮”,是新加坡的象征。故选A。sign 迹象;手势;signal 信号;scene场景,场面。

6. 解析:选D。考查冠词的用法。句意为:当有消息传来说他因为超速被禁驾时,他困惑不解。at a loss 困惑不解,word单独使用时意为“消息”,相当于news。

7. 解析:选D。考查冠词的用法。句意为:在中国,汽车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交通工具。the car表示类指,它从是“车”而不是别的什么的角度说的类指概念。a means of一种方式。

8. 解析:选C。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为:中央新闻大厦发生的大火引起了人们对在城市燃放鞭炮的关注。故选C。attention 注意,多指全神贯注;expectation 期盼,盼望;standard 标准;concern担心;忧虑;关注。

9. 解析:选B。考查名词词义辨析。从句意提醒对方不要忘了交报道,可知此处应指上交报道的最后期限,故选deadline。summary 总结;regulation 规则,管理;agreement 同意。

10. 解析:选C。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为:这对双胞胎虽然个性不同但在音乐方面的趣味相同。故选taste。

11. 解析:选B。考查不可数名词的具体化用法。a drink指在长颈鹿喝水时,表示一次饮水,故选a; 第二空的water是特指,故用the。

12. 解析:选D。考查名词词义辨析。由语境可知,此处指人类的语言,而语言是人类说的,因此用voices。故选D。

13. 解析:选B。考查冠词的用法。根据语境判断,对方已经迟到,原因是交通拥挤和遇上了大雨。这是造成迟到的两种情况,因此都是特指概念,前面需加定冠词。

14. 解析:选D。the Internet因特网,为固定搭配;as a resource作为一种资源,此处用a表示泛指。

15. 解析:选A。考查冠词的用法。根据语境判断,落在他头上的苹果并非特指,因此前面用不定冠词; 后面是冠词的固定用法,表示“打在身体部位的名词”前,应该用定冠词。

16. 解析:选B。考查冠词的用法。by sea经海路,是固定用法,相当于by ship, 名词前不加定冠词,后面的大陆是特指概念,因此用定冠词。

17. 解析:选A。考查名词词义辨析。由句意可知,说话人在抱怨一个公共场所,不能在里面吃饭、喝酒和逗留,这样的场所有什么意义,因此用sense。opinion意见,观点,一般与人搭配;case 情形,情况,都不符合题意。

18. 解析:选B。考查词义辨析。根据语境判断,“我”买的裙子很便宜,因此用bargain, 意为“便宜货”。exchange 交换;trade 贸易;business 商业,均不符合题意。

19. 解析:选B。考查名词辨析。句意为:这位年轻人向他父母许下诺言,毕业后要独立生活。因此用promise。make a promise 许下诺言,是固定搭配。

20. 解析:选B。考查词义辨析。根据语境可知,Kelly向我描述旅行的情况。explanation 解释;imagination 想象,想象力;idea注意,念头。account一般表示“账目,账户”,但还可以表示“记述,描述”,相当于description。

21. 解析:选C。be in trouble处于困境中;句中trouble为泛指,不用冠词;

lose(one’s) heart为固定搭配,表示“失去信心”,heart前不用冠词。

22. 解析:选A。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特指,前面用the;抽象名词honour单纯表示一种概念时是不可数名词,但与a(an)连用时,抽象名词具体化,就成为可数名词。

23. 解析:选C。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为:——只要你在比赛中拿到第一名,你就能得到一部苹果手机。——这是承诺吗?我希望别让我失望。trick诡计,欺骗;decision决定;决心;promise诺言,约定;goal目标。

24. 解析:选C。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适应东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step步骤;style风格;pace步伐;步调;manner方式,风格。

25. 解析:选B。amusement的读音是以元音开头的,且后面的park为单数形式,故用an。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练习与答案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二、简答与论述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简答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关键时间、时间和各阶段发展特点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 关键期 学习准备

二、简答与论述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小学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与论述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与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名词解释 人格

自我意识

二、简答与论述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名词解释 认知方式 智商 性格

二、简答与论述

学生之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认知差异对教育有哪些启示?

性格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名词解释 学习

二、简答与论述

1、学习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2、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3、简述加涅的学习分层和学习结果分类

4、我国对学习的分类是怎样的?

第二节

联接学习理论

一、名词解释 试误说 准备率 强化 消退 惩罚

程序教学

二、简答与论述

1、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准备率对教师的启示有哪些?

3、学习信息加工模式是怎样的?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名词解释 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 先行组织者 完形顿悟说 学科基本结构

二、简答与论述

1、完形顿悟说的意义?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对教师教学有什么启发?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4、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名词解释

动机及其功能

学习动机

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诱因

二、简答与论述

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由哪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什么?

2、学习动机是如何分类的?分别指什么?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名词解释

自我效能感

结果期待

效能期待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述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内容及特点。

2、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3、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内容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4、成败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是什么?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简答与论述

1、论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根据阿特金森的公式:Trg=Mg*Erg*Ig , 教师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3、“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反映了什么定律,请分析。

4、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有哪些?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论

一、名词解释 学习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二、简答与论述

1、迁移是如何分类的?分别指什么?

2、迁移有什么作用?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早期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根据现代迁移理论,迁移的本质是什么?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一、名词解释

1、定式

二、简答与论述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促进迁移的教学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名词解释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二、简答与论述

1、知识学习是如何分类的?举例说明

2、知识学习有什么作用?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一、简答与论述

1、知识直观的类型有哪些?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名词解释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艾宾浩斯曲线 组块

二、简答与论述

1、关于遗忘的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

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名词解释 技能

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二、简答与论述

1、技能的特点有哪些?

2、操作技能的特点有哪些?

3、心智技能的特点有哪些?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简答与论述

1、论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涵义和特点。

2、简答对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名词解释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二、简答与论述

1、对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有哪些?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名词解释 学习策略

二、简答与论述

1、学习策略是如何分类的?

2、简答学习策略的特征?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名词解释 元认知策略

二、简答与论述

1、简答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的方法有哪些?

2、资源管理策略有哪些?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简答与论述

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是什么?

2、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名词解释 问题

二、简答与论述

1、问题解决有哪些基本特点?

2、简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如何通过教学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名词解释 创造性

二、简答与论述

1、创造性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影响创造性的要素是什么?

3、如何培养创造性?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名词解释 态度 道德

二、简答与论述

1、态度有哪些解构内容,解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2、理解道德定义时要把握哪几点?

3、论述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4、论述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简答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哪些?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名词解释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简答与论述

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教师实施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

一、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 心理评估 心理辅导

二、简答与论述

1、中学生容易产生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有哪些?

2、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名词解释 教学目标

二、简答与论述

1、论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2、行为目标表述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第二节

组织教学目标

一、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二、简答与论述

1、教学中的九大事项是什么?

2、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哪些?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名词解释 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 情景教学 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学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

二、简答与论述

1、如何按照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课堂管理

二、简答与论述

课堂管理有哪些功能?

影响课堂管理的要素有哪些,为什么会对课堂管理产生影响?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名词解释 群体

正式群体 群体动力 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

二、简答与论述

群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班级管理如何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二、简答与论述

课堂纪律是如何分类的?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一、名词解释 教学评价

二、简答与论述

教学评价与测量和测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如何分类的?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一、名词解释 信度 效度

二、简答与论述

标准化成就测验有哪些优越性与不足? 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有哪些?

合理的评分过程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简答与论述

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二、简答与论述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微格教学

二、简答与论述

教师成长的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科顿提出的教师反思框架和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是什么?

第四篇:第八章 练习题与答案

刘荣材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 ) A.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 B.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辅助作用

D. 计划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 ) 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D.实现小康

4.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因为股份制( )

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唯一实现形式 C、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实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6.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状况 B、资金短缺 C、就业压力 D、市场经济的存在

7.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计划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国有经济 D、市场经济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9.计划与市场是( )

A、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D、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10.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仍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C、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的阶层

11.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 A.现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B.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C.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D.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是( )

A、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从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 B、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C、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D、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通过( )年的努力,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1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6、现阶段,我国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7、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8、私营经济就其性质来说属于() A、小私有制经济

B、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资本主义性质经济 C、集体所有制经济

D、与外资企业一样性质的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和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E、股份经济

2.在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E、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

3.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E、外资经济

4.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中外合资企业 E、中外合作企业

5.“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个论断说明()

A、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 B、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资本主义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

D、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 E、计划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

6.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A.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B.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 C.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D.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E.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7.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运行的原则主要包括()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经济化 E、科学化

8.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9.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A、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0.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包括() A、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 C、个体劳动者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

D、私营企业雇用劳动者取得的收入 E、外资企业雇用劳动者取得的收入

11.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形成( )的产业格局 A.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B.坚持党的领导

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D.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E.服务业全面发展

12.自主创新包括()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D.理论创新 E.体制创新

13.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构建()

A.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B.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C.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D.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E.健全和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14. 新型工业化道路() 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B.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

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D.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E.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15.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以下问题()

A.覆盖范围窄 B.制度不健全 C.管理基础薄弱 D.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很完善

16.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E.一般竞争性行业

17.中国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是() A.建国时面临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国情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世人瞩目的直接影响 C.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比较顺利地运行 D.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E.中国共产党的首创

1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因为()

A.劳动者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会出现收入的差别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会产生富裕程度的差别

D.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存在差别 E.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19.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20.“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2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22.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

2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4.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在各地区各行业中都占有绝对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即() A.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

B.企业是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政府运用间接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D.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健全的法律体系规范和约束

26.下述哪些环节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A.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D.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E.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判断分析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4.实行按劳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5.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6.任何一种形式上属于共同所有的企业和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7.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8、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9.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因而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简答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 2.简述按劳分配的内容及其必然性。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哪些形式和类型? 6.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论述怎样全面认识我国公有制经济。

五、论述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是怎样形成的?

3.目前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什么? 4.试述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5.试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6.试述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7.试述我国实现工业化为什么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8、试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9、试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六、材料题

1.下面是一组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材料: 材料1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

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8页)

材料2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6页) 材料3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笫203页

材料4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材料5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7页) 材料6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材料7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页) 材料8 在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强调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灵活一些。以后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6页) 根据材料回答:

(1)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2.下面是一组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展变化的材料: 材料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有经济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国有资本逐步退出低效益企业,退出既没有必要国有也没有明显优势的行业,退出处于结构性矛盾中的长线产业。采取合资、合作以及参股、控股等多种实现形式,集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冶金、电力、石油、煤炭、化工等重点产业和金融、保险等关键部门;同时,通过“抓大放小”,一批企业集团组建起来,一批大企业到境外上市,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退出市场,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其结果,一方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从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1985年为63%,1995年下降到32%,1998年下降到28%;另一方面,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达到近年来最妤水平,而且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到2000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比1997年增长⒈97倍,大中型企业亏损户数比1997年减少了72.7%。同时,国有经济控制力增强,实际调动或支配着约40-50%的其他经济成分。

(2)20多年来,城乡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增加。根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集体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85年为30.5%,到1995年上升到35.5%,1998年达到38.4%,从接近1/3堵加到1/3强。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迅速复兴,蓬勃发展。1981年,个体工商户183万户,从业人员227万人,注册资金5亿元;1999年,全国个体工商

户3160万户,从业人员6240万人,注册资金3440多亿元。个体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求;特别是开辟了多种就业渠道,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城市新增劳动力和一些离开原企业的职工加入。一定意义上,降低了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促进了社会主义市扬经济的发展。

(4)、随着党的政策的推动,私营经济逐步成长起来。到期998年,我国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20多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710万人,注册资金达到5140万元,与1989年同口径相比,分别增加了13.3倍、10.4倍和85.7倍。私营经济产值占GDP的比例,1989年为0.57, 1998年达到7.37。私营经济的税收贡献1989年为1.12亿元,1997年增长到90.49亿元,增长了80倍,高于同期全国以及国有集体企业的税收增长速度。私营经济是要的劳动力就业渠道。从1989年到1999年就业人数平均增长29%,远远超过了同期全社会的就业增长率。1995年,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数占到全社会新增就业总人数的41%,1999年从业人员达到2021万人。私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基础的发展起点。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轨过程中,私营经济的作用己不仅仅是组成部分,它们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参照系,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竞争提供基础和标准。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5)、外资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1992年的外商投资达到110.1亿美元,相当于1985年的6.5倍,1993年的外商投资达到257.6亿美元,相当于是992年的2.4倍。在经济济发展中外资经济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1993年开始, 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量中外商工业的贡献每年都在20%以上。1998年,所有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总额中,三资企业的份额占到22.16%,就业总人数中,三资企业的份额占到10.63%。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我们引进紧缺的资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3400亿美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外资经济还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4.2003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

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5.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6.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析这一观点。

第八章 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道题) 1.(A) 2.(B) 3.(C) 4.(C) 5.(A) 6.(A) 7.(C) 8(C) 9.(D)

10.(B) 11.(D) 12.(B) 13.(C) 14.(B) 15.(C) 16.(D) 17.(B) 18.(B)

二、多项选择题 (共53道题) 1.(ABCD) 2.(ABCD) 3.(ABCDE ) 4.(ABC ) 5.(ABDE) 6.(ABCDE) 7.(ABC)8.(ABCDE) 9.(ABCD) 10.(CDE) 11. (ACDE) 12.(ABC ) 13.(ABCD) 14.(ABCDE)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E) 19. (ABDE)

20.(BDE)

21.(BC ) 22.(ABD) 23.(ABCDE) 24.(ACD)

25.(ABCD)

26. (ABCDE)

三、判断分析题 (共11道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正确。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答案】错误。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为了克服我国原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化的弊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条件下,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而提高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必要的。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要根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客观需要来确定,不能简单地以它来衡量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

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不正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含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

(2)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4.实行按劳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答案】不正确。

(1)在现阶段,社会公平只能理解为人们在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大体实现了平等。这反映在分配方面,是实现了分配机会上的平等,大家都是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取得收人。社会公平原则并不要求消费资料的平均分配。

(2)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只承认劳动差别,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收人水平的不同,这并不违背社会公平的原则。

5.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答案】错误。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会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能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先进,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富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的。

(2)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6.任何一种形式上属于共同所有的企业和组织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案】错误。

(1)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2)一些以“社会所有”或“公众所有”的名义出现的、被一些人称为“新公有制”的企业和组织,并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因为在这些企业或组织中不同的个人或集团,对该企业或组织占有的生产资料并不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而是以个人出资多少为依据来确定他们权力的大小和利益的多寡,真正的经济大权

始终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因此不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和收益公有的基本特征。

7.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答案】正确。

所有制关系决定收入分配关系。

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应与效率挂钩,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也必然多样化。例如,实行租赁和承包经营的方式,存在租赁收入和承包收入;在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条件下,职工拥有本企业股票还可以得到股利(息)收入,职工以资本、技术为生产要素入股,还可以得到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等。这些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8、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答案】错误。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市场最初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商品,就有商品交换,因而就有市场。

(2)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一种运行机制。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劳动产品和生产要素都成为商品,成为买卖的对象,商品经济就成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市场的作用也就覆盖全社会,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所以,不能笼统地说,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9.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因而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答案】 错误。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

资源优化配置,使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是市场机制的长处。但市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因而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必须有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的宏观调控。

四、简答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简述按劳分配的内容及其必然性。

【答案】(1)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其次,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再次,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答案】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强得多。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哪些形式和类型? 【答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和类型有: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它主要是个体劳动者的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得的收入,受雇于非公有制经济雇佣劳动者所取得的收入;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是资本所有者取得的利润,利息,以实物形态租借给他人而取得的租金;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6.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论述怎样全面认识我国公有制经济。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形式。

应该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虽然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仍然占优势,并且通过改革,资产质量有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尽管有所减少,但始终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控制力增强。公有制采取多种实现形式,增强了公有制经济

的活力,同时也为其它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公有制经济的变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而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五、论述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产品分配的方式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结构上,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其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土地、经营能力等生产要素都是稀缺性资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要获得其使用权,就必须向其所有者支付使用代价,实行生产要素有偿使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按生产要素获得收益,即使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能将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证券投资,获得相应的要素收入。

可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多种分配方式。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这种分配结构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障碍,即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

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确定下来。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3.目前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什么? 【答案】第一,存在的问题有:平均主义的分配现象仍然存在;靠权力换取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与“暴富”阶层形成巨大反差;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

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如不认真解决,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要把这一问题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党的十五大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解决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 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继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一切合法收入,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2)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他人财产,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3)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予以纠正。(4)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累进递增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清理和规范免征范围,调整消费税,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 (5)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以及丧失劳动能力者实行救济,在城镇建立普遍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低收入者也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4.试述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了很快发展。因此,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现在的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单一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例如中外合资经济和股份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本身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经过国家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5.试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答案】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为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在社会总资产中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三改一加强”的原则以及“抓大放小”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城乡集体企业也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

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导这类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鼓励发展,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只要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就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使各种经济成分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我国经济既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又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6.试述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鼓励一部分地区发展得快一些,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是,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有利,率先对外开放,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得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因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过去扩大了。

实践证明,我们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是一个成功的政策,它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对于地区差距问题,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由于条件不同,地区发展差距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要从大局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差距。从战略上看,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多做一些贡献支持内地发展,这也是大局,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三是因为地区差距是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形成的,解决地区差距也需要一个过程,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四是缩小地区差距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使资源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东部地区在经济继续加快发展的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7.试述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答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我们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已经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的路子是不同的。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大都是在十九世纪完成的,走的是殖民掠夺、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严重破坏环境、贫富悬殊的工业化路子,对自然界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医治,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今天,我们实现工业化,不能、也不应该再走这样的工业化老路,而应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里的“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主要表现在:

(1)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

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必须扩大就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顺应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世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得出的正确结论,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作出的科学规划,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8、试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答案】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为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在社会总资产中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三改一加强”的原则以及“抓大放小”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城乡集体企业也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

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导这类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鼓励发展,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只要我们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就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使各种经济成分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我国经济既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又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9、试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答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

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所证明了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要特别注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法制建设,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使二者统一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们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恰当地确定市场机制作用的广度和程度,以及宏观调控的形式和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作用不断扩大。但目前市场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必须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凡是能够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放活,激发经济活力。特别是竞争性产业和行业应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产业和行业也要引人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我国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也需要加快改革。宏观调控的思路、方式和手段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实现经济总量的大体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的经验证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有必要的集中和相应的手段;微观放开和市场化进程,要同宏观调控的能力相适应。微观经济越放开,市场化进程越快,要求宏观调控和管理越有力和灵活有效。

六、材料题答案 1. 根据材料回答:

(1)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没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是方法;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二者要结合。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答案】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方法,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而市场经济能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正是在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问题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结合点。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因而,不能将实行哪种经济体制作为区分两种制度的标志。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相似,但却有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

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数量标志。公有制经济占全社会资产的66.4%。②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是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力增强,实际调动或支配着约40-50%的其他经济成分。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理论上是一个突破,在实践上也有重大意义。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并巩固其主体地位,是确保我国社会性质的要求。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涵盖

一切领域。因此,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客观必然。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作用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求;特别是开辟了多种就业渠道,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城市新增劳动力和一些离开原企业的职工加入。一定意义上,降低了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促进了社会主义市扬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轨过程中,私营经济的作用己不仅仅是组成部分,它们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参照系,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竞争提供基础和标准。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我们引进紧缺的资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3400亿美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外资经济还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

(2)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便收入差距拉大。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国家必须采取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征收累进的收入所得税等措施,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4.2003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

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

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答案】(1)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生产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某些不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由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借助媒体曝光等多种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法制作用、从严监管十分必要,政府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2)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约束市场主体,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道德风尚,培育和发展有序的市场,恰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5.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答案】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答案】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

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6.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析这一观点。

【答案】(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第五篇:第一章 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E)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党的十七大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概括为 (C)

A.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D)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代表作是:(A)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国民运动和农民运动》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怎样分析农民阶级》 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C)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延安整风 6.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提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 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

7.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正确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是:(A)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周恩来 D.王稼祥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B)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的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9.毛泽东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B)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10.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D)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延安整风 D.中共七大

11.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并对毛泽东思想予以系统论述的是:(D)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王稼祥 12.对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走有了初步认识的会议是 (B)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13.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D) A.坚持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B.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C.坚持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4.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的提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C.社会主义本质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15.关于科学发展观不正确的说法是 (D) A.第一要务是发展 B..以人为本是核心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发展教育与科学 16.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表述的文件是 (B)

A.党的七大《党章》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十五大报告》 D.党的十五大《党章》 17.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条件 (B)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B.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发展的需要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D)提出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大 D.十七大 2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是 (C) A.什么是实事求是,如何坚持实事求是 B.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如何发展毛泽东思想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1.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是 (A) A.《反对本本主义》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2.邓小平认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 (D) A.战争与革命 B.科技与创新 C.纷争与** D.和平与发展 23.1930年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B)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4.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2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B)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26.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C) A.瓦窖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27.第一次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七大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系统归纳和全面阐述的是(A) A.刘少奇 B.周恩来 C.朱德 D.王稼祥

28.在文化上提出“洋为中用,批判地学习”“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的主张的是(C) A.刘少奇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邓小平

29.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C)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3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31.党的十七大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E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新三民主义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2.关于邓小平理论不正确的说法是 (D) A.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者。 B.邓小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展开的

C.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拨乱反正的指导思想 D.战争与革命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33.邓小平认为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最大的贡献是 (B) A.提出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的认识

B.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三大法宝”的思想

D.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34.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错误的说法是 (D)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立国建国的政治基础

C.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D.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是因为错误的应用了毛泽东思想的结果。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D)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建设马克思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么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

36.胡锦涛在党的( )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行了深刻论述. (B)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四大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C)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改革开放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3.邓小平理论是 (ABC)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民的最宝贵的遗产

4.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它们都(ADE)

A.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5.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 (ABC)

A.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的思潮斗争中产生的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D.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6.延安整风运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AC)

A.教条主义 B.形式主义 C.经验主义 D.宗派主义 7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是(BCD)

A 统一战线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8 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部曾经出现过的主要错误有 (AB)

A.教条主义 B.经验主义 C.冒险主义 D.投降主义 9.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重要代表著作是:(BC)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反对本本主义》 E.《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0.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著作有 (BCDE)

A.《反对自由主义》 B.《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党八股》 E.《整顿党的作风》 1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的“左”倾错误,其代表人有:(ACE)

A.瞿秋白 B.陈独秀 C.李立三 D.罗明 E.王明

12.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作集中概括的代表作有:(BCDE)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E.《论联合政府》

13.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指出毛泽东思想是(ABCD)

A.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B.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型

C.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历史的选择的结果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D.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总路线 1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人为本是核心 B.发展是第一要义

C.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 D.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E.民主发展是关键。

15.邓小平南方讲话的主要内容是(ABD)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两大标志是(BC)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C.《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D.《<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党的建设的思想

17.在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ABC) A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 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 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 D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18.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中,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ADE)

A.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趋势 D.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先后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出概括的文献是 (BC )

A.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十三大党章 20.以下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BCD)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被中国传统文化包装了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

21.关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论断,正确的说法(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开创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科学体系 22.关于毛泽东思想正确的说法有(AB )

A、毛泽东思想是指导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内容以错误为主 D.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错误的继承与发展

2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BC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24.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相区分的原因是(ABC)

A.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背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

B.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C.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主张和认识 D.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毛泽东的个人不幸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6.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的说法是(ABCD)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它形成的理论基础 B.和平与发展是它产生的时代主题

C.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科学总结是

其形成历史依据

D.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是其产生现实依据

27.江泽民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个历史伟人,他们是(BCD)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28.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ABC)(2012年研究生试题)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分析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重大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集体实际相结合。它包含以下内容: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

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答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成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第一,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及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都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锐利武器。

第二,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高度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客观情势冀其发展作了精确的分析判断,善于把群众的经验、一直和思想集中起来,以高度的理论修养和极大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极大的创新,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不适应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代之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完全是中国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些一方面而否定或忽略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和污蔑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左”的错误。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为实现这个任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在中国深深地扎根、开花、结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邓小平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具体国情,逐步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成就。今天,时代主题已由革命转到了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毛泽东思想这一面旗帜,“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建国立国的思想基础。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成功地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方针,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思想,仍然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并加以发展。总之,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建国立国之本。

第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在汲取中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中的形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

近代历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上提出了正确的见解,即对待西方文化是“洋为中用”,批判地学习,对中国文化是“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从而解决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毛泽东思想本身就是这种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先进文化,充满了魅力和活力而被人们所接受。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所培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勤俭建国的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等价值观念和优秀品质,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构成中国人民重要的价值观和指导人民行动的准则。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赢得胜利的过程也是激励并形成民族革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过程,从而也成为中国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它培育了几代中国儿女,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五,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我们不但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整个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立足点,它永远不会过时,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依靠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依靠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至未来更长的历史时期仍然要依靠它。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4.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当时是一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导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又坚决地批评了借毛泽东晚年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强调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否则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2)他指出: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我们的事业推向

前进。根据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这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排除了“左”的和右的干扰,统一了全党思想,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事业。

5.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答案】党的十七大明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首先,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他们分析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作出快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生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数字仪的典范。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指挥的结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主题,进行了艰辛的努力,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以邓小平理论为内核,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以理论创新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尤其是上升到哲理上来的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原有创新的基础上予以丰富、充实和拓展;二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有这两种形式的。

6.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案】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答案】

(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6分)

A、所谓 “主义”、“信仰”就是“理论”、“意识”。 “主义”和“信仰”成为一种“力量”,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尤其是“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所以,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B、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主义”和“信仰”,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在我党的领导人中,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3、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三大 D.中共六大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争取外援

5、毛泽东在哪篇著作中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A.《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B.《论联合政府》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反对本本主义》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事求是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理论联系实际

7、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本本主义》

8、在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把教条主义者比喻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本本主义》 D.《为人民服务》

9、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0、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有无群众观点 D.消除腐败

11、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A、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

B、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马克思主义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实事求是基本要求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B.调查研究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解放思想

2.刘少奇在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所概括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A.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解放自己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一致 D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E、开拓马克思主义境界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主要方面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谦虚谨慎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A.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B.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C.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6、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的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是

A.向群众调查实际材料

B.要有正确的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C.必须做正确的调查 D.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7、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它们在哪几方面高度统一

A.理论基础 B.原则立场 C.思想方法 D.历史革命

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

A.形式主义 B.主观主义 C.尾巴主义 D.命令主义

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是

A.科学地总结了建国32年的历史,

B.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评价了毛泽东思想。 C.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10、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是指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实践是检验标准的惟一标准 D.批评与自我批评

11、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关系到

A.怎样看待党和国家几十年奋斗的历史 B.党的团结

C.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D.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12、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2005年考研题)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13、“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B.发展先进文化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

三、简答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简述你对求真务实的理解。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5、为什么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6、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论述题:

1、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是什么?

2、简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生与发展的进程。

3、试论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各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5、怎样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6、分析说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6、A、

7、C、

8、A、

9、B、

10、C、

11、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BC、

4、ABC、

5、ABCD、

6、AB、

7、ABC、

8、CD、

9、ABD、

10、ABC、

11、AC、

12、ABC、

13、ABCD、

三、简答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三个基本观点;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

3、简述你对求真务实的理解。 求真,是指获取真实情况,把握事物运动客观规律;务实,是指从实际出发,追求实际效果。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是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努力获取真实情况,把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实际,从而获得实际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答案要点: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5、怎样理解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案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二要搞清实际,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2) 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利益愿望和群众的实践创造。

四、分析题:

1、答案要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如果我们思想不解放,带着各种有色眼镜来看待新事物、新变化,就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也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需要有科学精神和方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也就是需要实事求是。

第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到底共同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三者的统一既是动态发展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

2、答案要点:

(1)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和确立。1930年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第一次从正面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中共七 21

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

(2)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领导全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思想路线发展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新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恢复了在“文化革命时期”一度中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作了概括。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3)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深化与丰富。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并把它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使原本包含在实事求是中的创新思想更加明确。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新的表述,使其内涵更为丰富:提出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答案要点

首先,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最先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

其次,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思想路线说到底就是认识路线. 第三,新解“事实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做了重要贡献. 第四,坚持不懈,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大部分时间里坚持了着条思想路线.

4、答案要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而且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三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者们历来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上。时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都具有差异性,因此,理论的发展应与时俱

22

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于它们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发展的源泉在于实践,创新的过程本质上是实践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理论,它们是基于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而是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土壤,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鲜活的科学理论。

5、答案要点:

1、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

2.理论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有害的。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没有出路。

3.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6、答案要点: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论证了人类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思维的真理性,应该由实践来证明,等等。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党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视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归根到底是群众的生活实际和实践。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会自觉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并转化为符合实践需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3

上一篇:当今农村现状分析下一篇:贷款工作收入证明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