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引导

2024-04-27

课外阅读的引导(通用14篇)

篇1:课外阅读的引导

课外阅读的引导

有益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初中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发展能力。这一点,已是不容置疑。但是,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能令人乐观。

不乐观之一:影视歌的冲击。在以声音和图象为媒介的广播影视媒体热热闹闹地占据着时代前台的今天,学生的课余时间,沉迷于追星,迷恋在连续剧中,课外阅读的时间被无情地侵蚀了。

不乐观之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由书本阅读改变为网上阅读。网络上更多的是不规范的语言,更多的是快餐式的文化,让学生接触和阅读有文化底蕴的作品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可能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下降。

不乐观之三: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一种盲目赶时髦的现象。目前“动漫热”、言情小说的“袖珍书热”,在学生当中广泛流传,而这些读物,往往充斥着幼稚、暴力、色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任务,就显得更为严峻、更为重要了。

一.针对特点,建立体系。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有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教师应根据这些,进行不同的安排、指导。我们田林三中就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年级读书内容体系:预备、初一年级,年龄较小,对有情节有故事的读物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多推荐童话、寓言、神话、历史故事等;初二年级学生生理上、心理上处于转折时期,建议读些小说、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方面的书籍,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健全的人格;初三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的选本,甚至可以结合英语热点,阅读中英文对照本的世界文学名著,从而丰富、深化学科知识,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各年级分别开出阅读书目,包括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这样,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同龄学生不同的文学层次,按必读与选读分层推荐读物。

二.举办讲座,正确指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如何区别书的好坏优劣缺乏经验,也不善于加以选择。因此,我们举办了一些专题性的文学讲座。例如预备、初一的唐诗宋词鉴赏讲座,初二的散文专题,初三的小说专题等等,给学生介绍一些经典作品,分析一些经典人物,品味一些经典语句。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真正进入健康高雅的艺术境界,弘扬优秀文化。

三.建立舞台,展示成果。预一年级的唐诗宋词吟诵赛,初一的课本剧表演,初二的征文演讲活动,初三的影评书评竞赛,学校还开办了“春雨”文学社,甚至跨学科综合,融语文、政史地的内容与美术创作为一体的“藏书票”活动已是我校的一项特色。我们广泛开展这些形式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读书中,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展示成功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使课外阅读更上一层楼。就不同年级而言,预备、初一年级可以轮流“讲故事、念美文”,举行速读比赛,让每个学生参与、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高年级可以分阶段组织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进行交流,把写得好的心得体会、专题评论,分期分批地在板报墙报中刊出,也可以组织演讲会。在这些活动中,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点点,教师也要加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不断发展进步,增加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自觉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课内课外

[1][2]

篇2:课外阅读的引导

起来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并在量上作了明确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的阅读总量不少于万100万字。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无可厚非。但每天把课外阅读当作任务,且把作品分解一段一段的,用一条一条的问题去考学生,让学生读后回答,第二天还进行检查。这样,原本就不轻的课业负担,就更加重了,学生苦不堪言。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相互“帮助”“交流”,结果作品未读,任务照样完成,这与教师的出发点大相径庭。如此的课外阅读有什么效果?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悦”起来呢?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教师和家长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关心孩子,而不是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要,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书,经常是辅导材料一大堆,而忽视了儿童在精神、人格上的修养。有的家长认为小人书没内涵,文学书没效果,觉得还是教辅用书能立竿见影。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儿童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什么时候孩子对什么有兴趣,能接受什么,不是家长凭借自己的理解

就能知道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教师可先利用时间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古往今来众多伟人因爱读书而最终有所成就的轶事,如陈毅吃“墨水”、毛泽东闹市读书等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志向;教师还可利用班会课、文体课等时间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还可以开展“亲子阅读”等家庭阅读活动,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事实证明,家长爱读书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爱好读书。号召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书的魅力,而且能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二、遵照儿童的个性心理,鼓励儿童读自己喜欢的书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这个新课程理念来看,读什么样的书,应该尊重孩子,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阅读是个人的事

情。就成年人而言,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修养层次、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对书的喜好也就千差万别。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抒情小品;有人专注壮怀激烈式的骁勇檄文;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怪诞奇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惟有喜欢,在阅读中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惟有喜欢,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才可以获得诗意的体验。对于这一点,儿童也不例外。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有责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支持孩子有个性的独立的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使他们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三、尊重孩子的阅读自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倡导利用“三余”时间。汉代学者董遇曾经说过,他常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冬天地一年中的闲时,没多少农活;夜晚是一天中的闲时,不便下地干活;雨天是四季的闲时,不好出门干活。让学生学习古人这种节约点滴时间的精神,也到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点点滴滴的时间,积少成多,形成“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时间概念。只有每天挤出时间来,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共同支持,尽量

减少作业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3: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精心挑选,严格把关

学生到底应该读些什么课外书呢?

我认为,大千世界,无所不读,但应该有所选择。新课标规定学生必须“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我们常常说的“开卷有益”,无疑也是提倡学生多多阅读。但是书海茫茫,学生寻寻觅觅却又难以取舍,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严格把关,精心挑选,尽量避免使学生选取品位较低甚至是有害的书。我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需求,“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除了大纲上推荐的篇目外,我选取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又与所学课内文章有一定联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我把它们分成以下几类:

1、优秀报刊。如:《读者》《青年博览》《世界知识画报》《青年文摘》《意林》《读写天地》《作文素材》《考试报》等,我还主张在班上统一订一份《羊城晚报》或《广州日报》,这些报刊往往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质兼美,很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既能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又能放松心灵,愉悦身心,同时也了解了中外时事,令人耳目常新。

2、优秀电视节目。如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一周新闻综述”,还有科教综合频道的许多栏目。另外,凤凰卫视的几个栏目也颇受学生欢迎,如“时事点评”“冷暖人生”“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文涛拍案”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国内外新闻热点,关注社会民生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汲取榜样模范力量,受益匪浅。

3、科普文章。许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科普文章,觉得晦涩难懂。我会给他们介绍,科普文章其实是集知识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可读性很强的一类文章,它考查的更多是我们的耐心和细心,而非知识的难度,只要我们能坚持阅读一段时间的科普文章,相信不久我们就会尝到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大大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名人传记。在学生中不乏希望立志成才的青年,但他们往往只是艳羡一些中外名人成功之后头上耀眼的光环,却常常忽视这些人成功背后的艰辛的成长历程。正是这些他人难以想象的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了名人们辉煌的人生,所以了解过程远远比知道结果更重要。我介绍给学生读《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居里夫人传》《撒切尔夫人传》《贝多芬传》《林肯传》等传记文学,希望他们能从这些名人非凡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增长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

5、古典诗词鉴赏文章。在语文学习中,许多学生最怕背古文,做诗歌鉴赏题,有的甚至直到高三,还没有把握读懂一首诗。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古典文化积淀,从小到大,没有真正熟练背诵掌握几首古典诗歌,更加缺少这方面的阅读经历,就凭教师在课堂上的几节课,那也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增加文化积淀,就少不了要去多读,这样总比做“无米之炊”要来得实际些。

6、国学经典。老祖宗的精粹文化是不能忘的。忘了就是忘本。现在连外国人都在异常热衷研究我们的国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老祖宗的圣书。所以我让自己的学生尽其所能地去读《论语》《庄子》《孙子兵法》《老子》《诗经》《史记》等国学精品。

7、中外名著。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作家作品数不胜数。此处不一一列举。

有了教师精心推荐,学生就不必为读什么书而烦恼了,更加可以远离一些不健康、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使得课外阅读的目标更明确,学生可少走错路、弯路。

二.正确引导,方法灵活

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效率如何?能否真正从课外读物中受益?这更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

1、精读略读。阅读有精读、略读两种基本形式。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读者的不同需求,应采取不同形式。叶圣陶先生说:“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的养成,能够自由阅读。”每个人对阅读的要求不同,所以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个人实际,既可“熟读精思”,也可“不求甚解”,当然在我们需要细细探究的地方更可以深思以至成诵。

我一贯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会让学生牢牢记住,读书不仅仅是一个“动眼加动脑”的过程,还应该再加上一个“动手”的过程。“动手”这一环节绝不能省略。要使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必须给予方法的指导,我要求学生阅读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能快速地阅读并划出文中最重要的信息,学会抓关键句,比如概括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等,而且最好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范围,以检测阅读速度是否达到要求。其实学生勾画信息的过程也正是大纲中筛选信息这个考点的训练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考点的学习。学生勾画的信息往往都是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信息,也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关键所在。

2、质疑讨论。现在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喜欢主动思考,更加缺少质疑能力。我认为质疑能力在课外阅读中能很好地得到培养。于是引导学生“于不疑处有疑”,明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然而要让学生发现疑问也需要教师适当点拨。例如在一节阅读课上,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致命游戏》,学生仔细观看后,我就抛出第一个问题:发生在当事人小魏身上的惨剧到底是谁造成的?经过一段思考和讨论后,学生纷纷给出他们的想法,原因可以归结为小魏本人。小魏克制能力差,又沉溺于网络游戏,分不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玩游戏玩红了眼,难以自拔。通过讨论,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思考质疑,并及时解答疑问,学生们畅所欲言,不断发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3、写评论文章。学生在阅读中对一首诗、一篇散文或小说等阅读材料的理解存在的某些问题,除了在课堂的讨论中可以窥出一斑,还可以通过他们写的评论文章做更详细的了解。所以,学生阅读之后写评论文章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朱先生的为人、创作情况,我又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生平及其他与之有关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袁一民的《穿草鞋的故居》。我先让学生们阅读文章,然后学写书评。当然在他们还不知道书评怎么写之前,我结合相关的资料,先给他们讲述了文艺评论的特点、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审题构思,选取重点,又要求学生把握文艺评论“叙、议、析、评”的基本行文模式,并附有一篇“范文引路”《淡淡的笔墨浓浓的情怀》———《穿草鞋的故居》简评。做足了准备工作,学生写作时便不会手足无措了。

除了上述一些方法的引导,我还特别注重让学生进行迁移阅读,以课本内容为基点,向课外阅读延伸,阅读同一作者作品或同一风格、题材的其他作家的作品,进一步把握所学作品的内容特点,开拓更为广阔的视野。比如学习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一课后,我又向学生推荐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一文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比较欣赏,从这些作品中更加体会到人的伟大,从而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找到面对困境、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解决矛盾,保证时间

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还需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阅读时间如何得以保证。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学校的纪律和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我建议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即边角料的时间进行阅读,只要一有这样的时间,哪怕只有几分钟,也要好好把握住,绝不放过,天天如此。当然光有这些零散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整块的时间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于是我就在每晚晚修时统一规定给学生10分钟阅读时间。另外我还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专门的阅读课,整整40分钟的时间,学生可以尽情而愉快地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了。

篇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38-01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儿童时代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养成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陶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然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幅远远达不到新课标对学生阅读总量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

一、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需要好的阅读环境。

1.班级有书香

班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也是教师营造阅读氛围的最佳场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阅读打造成班级特色。比如,在开学初,笔者确定了书香班级口号,在黑板报上抄写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在班级图书角上摆放各种课外书籍。开学一段时间后,经过学生之间阅读交流体验,笔者在教室的读书角张贴班级读书之星的照片,在语文学科记事本上开设了“好书推荐”和“优秀读书感言”。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班级书香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增添了读书的亲切感。

2.家庭有书韵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创设家庭书香氛围。开学初,我班向家长分发了“告家长书”,其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计划、推荐书目及奖励方法等内容。一方面,要求家长为学生准备课外书籍,每学期购买或借阅不少于五本课外书,不断充实新的书籍。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和学生制定科学的读书计划,保证学生每天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同时建议家长抽空陪学生读书,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家长陪读的读书环境,往往能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教给有深度的课外阅读方法

不同的课外读物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阅读童话、报刊、小说等。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关心下一代周报》时,笔者先让学生浏览报纸全貌,初步了解有哪些文章,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细读;指导学生阅读《笑猫日记》系列时,笔者先让学生看封面书名,接着读作者简介和内容提要,然后读目录,最后逐页阅读。在指导学生逐页阅读时,笔者提出三个阅读要求:读第一遍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读完全书后再来思考不懂的地方;读第二遍时,要求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回答几个问题;读第三遍时,要求学生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收获。一般情况下,一本书读完三遍,学生就能够对全书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笔者可指导学生边读书边动笔积累,如在书上画线或用符号标记,然后在旁边用文字或图画表达自己的随感。还可以让学生准备《采蜜集》,即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语句、经典的段落摘录下来,并随时拿来诵读。这本《采蜜集》就像是佳词美句的小仓库,写话时可以随时提取,避免了写作语言的干瘪、枯燥。

三、实施有梯度的课外阅读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积极评价,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

1.正面评价,激活动力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占有较重的分量,教师在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时,要尽量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都能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动力,激励学生获得读书的力量。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激励他:“看到你的进步,老师好高兴!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加油!”而对于课外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效果欠佳的学生,教师则要注意找出其优点并加以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坚持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活动评价,收获快乐

通过活动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读书收获,还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就与快乐。本学期的午间阅读中,我班开展了讲故事比赛、美诗文朗诵比赛、成语世界漫游、好书推介、读后感交流等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上台展示读书收获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班级“读书之星”和“阅读进步之星”,掀起了班级阅读高潮。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阅读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理应指引学生在课外阅读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篇5: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有三种类型:

1.消遣型。为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除此无其他目的,其阅读方式以浏览作随便翻阅为主。阅读武侠小说等,一般均属此类。

2.求知型。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知识而有目标、有对象地阅读某些书刊,它可以专题阅读,也可广泛涉猎。其阅读方式为细读,甚至还要做点摘录。

3.理解型。为了掌握读物的内容以备他用,故以精读为主要阅读方式,类似于课堂学习中弄懂教材。

家长把课外读物介绍给孩子,不要使用指令性语言,而要讲究“引导”。

“引导”包括两层含义:

①用适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方法引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②有序地指导孩子逐步学会读书方法。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具体方法。

1.引读。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兴趣就是主动性。”家长先给孩子讲半个故事或一个开头,留下悬念,好奇心会驱动孩子对读物产生兴趣,产生主动阅读的行为。当孩子读完全书或一部分时,家长与之问答、讨论,以保持兴趣。

2.讲述。孩子读完后,让他复述,既可巩固内容的记忆,又训练了思维和口语表达。进而根据年龄特点,让他们由浅人深地作出有关内容的、形式的、道德的评价,强化情操陶冶、能力培养。还可进行变式讲述,如按情节讲故事,按人物讲故事,按中心编故事等。

3.摘录。中年级以上的孩子应备一本课外摘抄簿,把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摘要记下,定期分类,经常翻阅。

篇6:课外阅读的引导最难在低年级

课外阅读的引导最难在低年级,尤其是让一年级的孩子愿意捧起书来读,这才是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首要工作。我家孩子上二年级,他捧起书来就放不下,半天不挪窝,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个小书虫,我看书的时候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所以我决定在这届一年级孩子身上再次探索我在自家孩子身上的实验:声母教学完毕,在孩子拼读最需要巩固的时候,就让他们和我一起读拼音读物。先慢慢来,我读一句,再让孩子们读一句,每天读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既感受到学习拼音的大用处,又能感受到书中的奇妙世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回家再让孩子们和家长这样开展亲子阅读,形成课外阅读的大氛围。教师再适当进行阅读方法的引导,特别给孩子创设读书展示的机会。

我认为,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这是课外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事!

篇7:浅谈引导学生课外积累知识的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人生经历等决定了许多知识和经验需通过间接手段获得。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可以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六年来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攻在课内、功在课外。课内教学与课外积累犹如画中国画,前者为‚勾勒‛,后者为‚渲染‛。完整的知识结构犹如一棵树,课内获得的基础知识是树干,课外积累增加的是枝叶,只有树干为枯木,只有枝叶不成木。因此,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来说,课内课外都很重要。

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几乎每位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笔者在此不谈。下面仅谈自己指导学生课外积累的几点做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变‘学会’为‘会学’‛,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干任何事都讲求方法,课外积累也不例外。我经常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

一、广读博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人要‚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的作用。因此,要经常进行课外阅读,逐渐增加阅读的量,因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二、摘录摘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的书多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不一定记得住,因此,要养成摘录摘抄的习惯,把好的东西写下来。

三、去粗取精

从课外获得的东西,有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也有不适宜个人的甚至是糟粕的知识。因此,要学会辨别,引导学生不照搬照抄课外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不邯郸学步,只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舍弃那些不切合自身实际、没有积累价值的东西。

四、‚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课外积累,并不限于积累书中的知识,积累的范围应该扩大,要到社会这本无形的书中去吸取营养。要走进生活,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格。

除了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外,我还组织了下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课外积累的兴趣:

一、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由于课外积累不是在教师统一组织下进行的,所以每个学生积累的知识会各不相同,如何从别的学生的‚积累库‛中找出能为己所用的东西呢?我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达到这一目标的。我规定每月为一个课外阅读周期,一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得,聆听他人所获。通过交流,学生又会夺得更多的知识。

二、组织开展‚辩论会‛

辩论,要求辩手快速的从大脑中提取知识,这个过程能展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如辨别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因此,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学生创设相互学习的机会和积累知识的空间。

三、创办班级‚手抄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创办班级‚手抄报‛。‚手抄报‛的稿件、图画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作品,也可为课外的收集;报纸发行间隔的时间可长可短,完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或半月一期,或一月一期;每期可以人人办一份,也可以组为单位,一组一份,还可以班为单位,一个班办一份。报纸出刊后要相互传阅,为学生提供积累知识的平台。

四、开展评选‚三大家‛和‚三大王‛活动。

为了给在课外积累方面做得好的学生更进一步的信心,给先进学生以鞭策。笔者经常在班级内开展评选‚三大家‛和‚三大王‛活动,即评选班内的‚书法家‛、‚文学家‛、‚辩论家‛、‚故事大王|‛、‚幽默大王‛、‚演讲大王‛。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积累知识的机会。

篇8:课外阅读的有效引导策略

一、采用多种形式, 引发品尝阅读乐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并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并通过各种奖励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运用古诗词、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人物介绍等不同内容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 形成学生学习强烈的心理动机, 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在课前五分钟, 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 请学生交流从报章杂志上了解到的各种信息;全班同学每星期轮流推荐一本好书;每月一次优秀读书沙龙……根据活动的内容, 可设立各种奖项, 如故事大王、阅读之星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二、指导选择读物, 拓宽学生阅读面

现代生活多姿多彩, 现代书刊无穷无尽。好书能催人上进, 教人成长;坏书会腐蚀心灵, 误人终身。小学生好奇心强, 鉴别能力弱, 对课外阅读往往只从兴趣出发, 对于如何区别书的好坏优劣则缺乏经验, 也不善于加以选择。因此, 教师有责任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帮助指导加以辨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推荐适合的读物。如, 可以结合每单元的主题向学生推荐阅读读物, 教学“中华文化”这一单元时, 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节日的由来、各地的习俗等;也可以结会课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也就是每学了一篇课文后, 就要求学生读一些类似的课外文章, 如:学完课文《武松打虎》就向学生推荐青少版长篇小说《水浒传》, 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 使学生感受到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更完美更精彩。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同学们被小女孩的美丽善良和她悲惨的命运深深打动了, 他们对小女孩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此时老师相应向同学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此外, 还可结合学生所学的功课, 引导学生阅读。如上科学课, 可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久而久之, 课外阅读既加深加宽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让学生自主选择知识性、实用性强, 有益于身心健康及个人能力提高。

三、指导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活动要丰富多彩, 要由学生筹备和组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从中起指导、辅助作用。高年段每周都应有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积累的方法, 如摘抄法, 将读物中的名言警句、重要段落分门别类地抄在笔记本上、卡片上。经过选择、抄录, 这些材料就成了自己的财富, 以便日后查阅、使用;精读法, 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 集中精力, 精细地阅读。比如对教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 往往可用这种方法, 让学生在校内的课余时间或回家之后, 去反复阅读, 并按教师预先提出的思考题去思考、去解答。此外, 还有做批注法, 圈画法, 默诵法等。引导学生养成多读、精思、善用的阅读习惯。也可利用这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 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 让学生通过互动, 一起感悟生活, 理解生命, 体味人生, 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总之, 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必须结合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只有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 才能有效地培养起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各种读书能力。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篇9:课外阅读 重在引导

一、课外阅读的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常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 结合课文教学进行

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大量的经常性工作,结合得好就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最佳效果。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可指导学生了解古典名著《水浒》的特点,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经过对集体创作的再加工,出色地塑造了宋江、鲁达、李逵等到众多英雄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历史规律。故事完整,情节紧张,细节描写真实、细腻、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水浒》全书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就比较容易把握。

2. 每周安排固定课时指导

每周划出一、二节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定的时间里,可把学生带到图书馆阅览室边指导边阅读,或先上指导课再带学生去阅览室翻阅摘抄资料,也可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种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容易养成,因此深受欢迎,但要加强指导的计划性,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3.开设选修课

在一些师资、设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开设课外阅读选修课,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阅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语文工具书的使用,当代文学动态等。开设选修课,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文修养,要选编合适的教材或讲义,也可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讲课。

4.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

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是普遍推行的一种形式。可按阅读兴趣自由组合,也可按家庭住址分地段组合。阅读内容可以统一推荐和自由选择相结合。这种活动应明确要求,具体安排,加强检查,关键在于做好小组长等骨干的培训和指导的工作。

二、 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要求和个人习惯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掌握最佳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专注、刻苦、顽强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阅读的方法教师亦应予以指导。

1.指导精讀

精读就是咬文嚼字,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元代人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续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 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所谓“字求其训”;其次,弄清句段含义,所谓“句索其旨”;第三,领会全文中心,所谓“通解章意”。其实字词句篇是一个整体,分三步阅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截然分开。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

2.指导速读

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础;速读的目的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或者是为了深入研究读写问题翻检资料。

当前国外也很重视速读。速读法对于大量地接收信息、获取知识和加快发展智力都有巨大作用。法国语文教育家丹·考斯特认为,以口语为媒介的间接阅读法速度比较慢,他提倡直接阅读法,不以口语为媒介,而由书面文字直映脑海,采取整体认识的方法,速度较快。客观存在不以单个的字词短语为单位顺序读,而是一下子读完复杂长句、整段、整篇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3. 指导写读书笔记

古人读书“手不停批”,“手自笔录”。写读书笔记是从事各种工作和治学科研的基本功。读书笔记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笔记方式。

(1)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按照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教导,在《伦理学原理》这本书上作的批注达12100多字。

(2)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及全篇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工作研究之需。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认为自己的书也要摘抄,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立法。每抄一遍,记忆就更加巩固,理解加深,从而激发创造。鲁迅的《小说旧闻钞》就是他“废寝辍食,锐意穷搜”,汇编成集的。

(3)札记。札记是读过书以后写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札记要紧扣原文,不随意曲解作者的观点;要用自己的话来写,有实感真情;要联系个人和社会的实际,有现实意义。

(4)做卡片。读书笔记有本式和卡片式卡片两种方式。卡片式是记活页笔记,比本式更便于查找,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做卡片要注明资料来源、书刊名、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要按题分类,并标上导片,便于翻检,还要定期复习、整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4.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切实完成课外阅读计划,并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其形式多样:

(1)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

(2)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

(3)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把课外阅读的成绩作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档案。

(4)检查评比要以正面鼓励为主,积极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改进阅读方法,注重提高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语文教学活动中占首要地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吸取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

篇10:课外阅读的引导

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班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在书上,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快乐地成长。可是,同学们在看什么书?课外书里有哪些利于我们的健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展开了调查。经过一个下午的时间,我统计出了以下数据:漫画书:看的人数有9人,占统计总人数的22。5%;文学作品:看的人数有5人,占统计总人数的12。5%;名人传记:看的人数有5人,占统计总人数的12。5%;科普书:看的人有6人,占统计总人数的15%;童话书:看的人数有4人,占统计总人数的10%;小说:看的人数有6人,占统计人数的15%;其它:看的人有5人,占统计总人数的12。5%。调查显示:看漫画书的占22。5%;看文学作品的占12。5%;看名人传记的占12。5%;看科普书的占15%;看童话书的站10%;看小说的占15%看其它书的占12。5。可以看出,看漫画书的人数最多。

从而可以得知,我们同学爱看漫画,杂志等休闲类的书。我建议大家多去看看科普书或名人传记和文学作品,读了这些书就可以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丑,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感情是美好的。还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选择读物当然因人而异。如果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上立足,首先得要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知识面,才能在人群中不断进步。

篇11:课外阅读的好处

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资料都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此刻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潜力和阅读潜力,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潜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个性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务必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透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构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篇12:课外阅读的好处

几年来,我针对班上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本着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宗旨。引导孩子在不同年级、不同时段选取适宜的书阅读。我运用了以下方法:一、开展各种各样的促读活动。如: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A、例如:学了《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我推荐孩子读《上下五千年》,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等,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B、指导学生有选取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取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C、让学生花费必须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有助于阅读潜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潜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三、方式要灵活不在教师直接帮忙下的阅读,要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重点指导。因学生情趣不一,学习成绩和自学潜力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

篇13: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就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 要开展好学生课外阅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创造气氛激发兴趣。

通过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图书馆, 让学生感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的乐趣, 从而激发起对书的渴望, 对知识的崇拜, 形成与书本交友的强烈意向。

2. 成果展示激发兴趣。

通过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 让学生将其阅读课外书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国内外大事要闻、惊险有趣的故事, 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讲述给大家听, 每学期组织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 比如在学生之间相互传看读书笔记、精美段落摘选等, 优秀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 通过这种做法, 教师获取有关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内容的一些信息, 更好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3. 评比激励激发兴趣。

定期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比赛, 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精神鼓励, 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 评比出积极分子, 表彰先进, 树立典型, 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二.向传授阅读方法。

当代学习科学认为, 学习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精读法, 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增强语言修养, 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读法, 即首先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 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 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旨, 明确其主要内容。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 而是要集中注意力, 有目的地扫视。在阅读中对于某些难点, 可采用绕为进的方法, 不在一处浪费时间, 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 以免影响进度。

3.批注法。老师在阅读过程中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 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几句心得, 随读随写, 既动脑又动手。运用这种方法, 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发现值得采摘的句子、观点, 随时记入特制的卡片之中, 或直接记于摘录本中, 还要指导学生把大脑中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 形成心得体会。

4.速读法, 即不发音、不转移视线, 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的信息, 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 速度可采用“扫视法”, 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5.跳读法, 就是不通读, 择其所需而读, 因此也可称为选读法。跳读时要做到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 无关的统统的抛开, 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 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书海浩瀚, 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 什么样的都有, 有许许多多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因此, 教师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的同时, 坚持五条原则、三种方法,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五条原则是:一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二是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又有当代学生优秀范文。三是体裁涉及儿歌、寓言、童话、神话、古诗、记叙文、散文、小说、名人故事、科普说明文等。四是注重教育性、科技性、时代性、趣味性。五是图文并茂, 活泼生动。

篇14:正确引导课外阅读

一、腾出时间

要保障课外阅读顺利进行,就一定要设法让学生腾出时间。如果课业负担过重,挤占了所有课余的时间,试想,身心疲累之下怎么能进行愉快的阅读呢?或者,如果玩性过重,把大好的时光都白白地流失于手机、电脑等碎片文化中,显然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学会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即便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适当地每天腾出一段时间用于课外阅读。黄桥实验小学每天12点的铃声响过之后,学生就会自觉地拿出课外读本沉浸在快乐的午间阅读辰光里。暖阳透过玻璃融融地投射在一张张或安详或稚气或恬静的脸上,学生们手握不同的书,一本书就是一道菜,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每人都陶醉在特定的那本课外读本里,品咂着不同的个中况味。如果在清新的晨曦里、在完成作业后入睡前的静谧夜色中,也能独自沉醉在一本书的世界,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二、更新书籍

在每一个学习日中,我总是不忘敦促学生在书包里常备一本课外书,一旦有空余的时间,随手就能翻阅,白天看看,晚上看看,一本读物很快就能消化。每个人要确保自己的精神食粮不断,就要经常检查自己的小书库,缺了就及时添置,当然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班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图书漂流,以使“源头活水”能经常汩汩流淌。不过,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是所有书都适合自己阅读,所以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打好读书功底;也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以鞭策激励自己,从小奠定崇高志向;还可以选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以发展自己的一些科学素养……当然,选择读物要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顺着自己的兴趣去阅读,这样,就能如吃甘蔗,渐入佳境。

三、指导方法

怎样进行自觉的课外阅读,需要方法的引导。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读书需求,有的可以略读,有的可以精读,有的可以跳读,有的需要反复诵读。有时候,家长不一定有科学的方法,但没有什么比榜样的力量更强大。我有一位学生家长,经常和孩子坐在阳台上共度美好的读书时光,无声的陪读给她的孩子以最有力的证明:看,妈妈这么爱看书,书里自有美如玉。长此以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孩子自然也会成为一个读书人。

四、安排交流

课外阅读中,每个学生都能积累很多心得体会,不妨给他们创造一些交流的机会,提供一些交流的平台。比如,每隔一个阶段,我会轮番让一些学生推荐自己的最新读物,还会组织他们写写读后感。诸如此类,长此以往,就能在交流、思考和写作中提升自己的品读能力。

五、适时检查

读书是一件需要用意志支撑的事情,要长期坚持读书方能积累知识,取得长足进步,可是这谈何容易。当出现懈怠,老师和家长需要及时引领和检查,给学生鼓劲。

当学生懂得为课外阅读自觉腾出时间,能经常更新手中读本,还能接受一些方法的引领,并且自觉运用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去积极地积累、思考,以图获得进步,那么,可以说,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养成了。这时,便能在课外的书海中真正劈波斩浪、纵横驰骋、激流勇进了!

上一篇:神八思想汇报下一篇:大爱无疆共建家园民族团结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