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一、搞好阅读动员,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篇: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

拥有“魔力”的课外阅读

阅读和听、说、写一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阅读有“课内”和“课外”之分。对课内阅读,每个语文老师再熟悉不过,对其重要性及意义不言而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无限的,每学期二三十篇课文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根据语文教学专家研究统计,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以150万字的阅读为底限。而我们小学语文课本的字数与这“底限”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没有课外阅读,仅靠课内阅读一条腿走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终将无法形成和提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便不难理解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600万字的要求的主旨所在。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美”“简单”往往是同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样,最好的技巧应该是最简单的。量的积累对阅读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抛开了阅读量的积累所讲的种种技巧,最多可以称为“小技”。有了大技,小技不请自来;没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没有实现的条件。

结合自身的教学和育儿经验,下面来谈谈这些阅讀“小技”的培养:

第一、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许多老师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察他“记住了多少”。孩子刚读了第一本小说,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要孩子复述这个故事,背会其中的“优美段落”,要孩子在写作中用上小说中的一些词语和素材,甚至还要求孩子写读后感。到孩子读了第二本小说,她就责怪孩子把第一本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忘得差不多了,认为前一本书白读了。老师这样做简直是故意给孩子制造绊脚石。这反映了老师的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阅读,二是功利心太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搞得孩子厌恶阅读。当孩子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

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

小学阶段的阅读大多是童话和小说,孩子只要喜欢读,说明他已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他和书中人物一起经历过种种事件,并最后一起迎来一个结局,这本书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

第二、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这一点是针对在孩子还不识字,由大人给孩子讲故事阶段的阅读而言的。有些家长和老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担心孩子听不懂,就尽量用通俗的口语来讲。这样做不太好。正确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尽早让孩子接触有情节有文字的图书,从你给他买了有文字说明的图书起,就要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讲”故事。

我想,对于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于他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通俗”的或“不通俗”的,于他来说其实都一样。“大灰狼悠闲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在刚学说话的孩子听来,并不觉得理解哪个更难。我们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有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怕孩子听不懂,把书面语转化成通俗的口语,这其实没必要。所以千万不要担心,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给他“读”或给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

第三、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在课外阅读上,有些家长和老师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地读。这是不对的。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这三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字一字读的人阅读能力最低,一行一行的较好,能达到“一目十行”的最好。一目十行是个比喻,指人的阅读已达到一种非常熟练、自如的程度,阅读的视角宽,注意范围大,一次扫视可以从一行扩展到几行。

阅读必须达到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阅读的内容才能被整体把握和吸收,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一字一字地读会阻碍这种半自动化状态的形成,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整的。

人的阅读速度既不是天生,也不是主观上想快就能快起来,且不可能用某种训练方法轻易获得。速度取决于阅读量,是在“量”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孩子在这方面进步惊人,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学生,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就会形成,且由于他们在阅读中想法单纯,急于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所以速度常常超过那些同样酷爱读书的成年人。阅读量不相上下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速度大体相同。所以在提高阅读速度上,也不需要人为地去做什么,只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就可以。

良好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钿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

课外阅读确实是有魔力的,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学生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学生,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哪个学生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手持“魔杖”仙子,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

作者:熊春霞

第二篇:设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一、搞好阅读动员,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率先垂范,催生学生阅读欲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教师要搞好读书动员,通过举例说明广泛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动员,让学生不仅明白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能很快地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二、根据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的事物他们总想看一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课外读物。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入手,这样,既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量,又满足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创设阅读环境,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故事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人人爱听,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是学生乐不及彼的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

五、经常问“难”解“惑”,维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要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老师要给学生的阅读搭好“脚手架”,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排忧解难。

六、联系写作指导,升华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

七、交流读书感受,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八、适时评价鼓动,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老师应善于抓住契机,利用课堂评价促进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课外阅读这种良好行为,必定会激起孩子自己及其他孩子今后更大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九、倡导亲子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好一个孩子需要家校携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同样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因此开展亲子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十、开展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进行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作者:方 瑛

第三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强化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目前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提出建议。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教师未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然而当前语文课堂却存在着一个问题:过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讲解课文,强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练习,忽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利于提升整体语文素养。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本应保持一脉相承的关系,但纵观当前教育现状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两者未紧密衔接,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文章以及阅读方法没在课外阅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重视网络阅读,忽视文本阅读。随着数字媒体的广泛兴起以及各类小说网站、新闻网站、APP的推出,以手机为载体的阅读形式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给传统阅读模式带来了严重冲击。网络阅读相对于纸质文本阅读更便捷、更有趣,但一般都是走马观花式阅读,很多学生表示读完之后就忘了。因此,这种阅读方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1.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着引导作用和管理作用,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和阅读方向,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探寻新知识,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方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学习与阅读。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本适合他们阅读的历史演义书,比如白话美绘版《水浒传》,并引领学生阅读同时期其他人物的书籍,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白话美绘版《水浒传》语言通俗且充满趣味性,特别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阅读,有利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2.开展“群文阅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由多个分组单元构成的,每组单元均设定了一个主题,并且在每篇课文之前都有相应的导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阅读兴趣。学生有了整体的知识框架,才能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文本。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是一种不错的阅读方法。所谓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现和本堂主题相关的多篇文章,引导学生展开独立阅读和探究阅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时,笔者在课前与学生一起查阅了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与课文进行整合,通过“群文”的方式推荐给学生,要求他们利用课前预习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对阅读过程中理解不了或者深受感触的地方做上相应的标记,并附上个人体会。虽然学生年龄小,但社会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再加上父母告知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艾滋病并不陌生,所以在学习课文时基本上不存在理解不了的问题。笔者在上课之前给了他们一些关于艾滋病的资料,学生在学习《爱滋病小斗士》这篇文章时轻车熟路,很多人会主动利用网络自行搜索艾滋病相关资料,丰富个人文化内涵,拓展知识面。可以说,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内阅读,而课内阅读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两者互为影响,共同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3.將课外阅读纳入阅读教学管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教师和家长说:“为什么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但阅读理解能力就是上不去呢?”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了大量阅读,却很少有家长或者教师去关注他们的阅读内容,一些学生花大量时间阅读故事书、漫画书或者笑话书,里面的内容基本上看过就忘,不会去深入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也不知道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因此阅读效果普遍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笔者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管理的范畴,根据每天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要求他们在摘抄本上摘录好词好句,总结个人阅读体会。在上课的时候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昨天的阅读感受,分享阅读心得。久而久之,学生逐步养成了摘录佳句和总结阅读感受的习惯,不仅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作文水平亦明显提高。

4.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相结合。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各有各的好处,前者十分方便且带来多重阅读体验,后者有助于读者专心体会文字的妙处,可以随手做批注与标记。相对于网络阅读,传统阅读更能够让读者忘情地投入到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相结合,并联系家长做好监督工作,合理控制学生网络阅读时长,避免小学生长期沉浸在电子产品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作者:谢素梅

上一篇:制造技术及发展论文下一篇:油品质量提升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