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平: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知行合一

2024-04-30

段俊平: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知行合一(通用3篇)

篇1:段俊平: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知行合一

段俊平: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知行合一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更好的探知事物的本质,只有实践才能把道德意识完整的体现出来。只有知中有行,行中有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才能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只有口头上的知而没有实际的践行,任何道德、文化及良知犹如空中楼阁,看似绚烂多彩,其实只是表象的繁华,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企业文化建设尤要知行合一,中国企业往往把企业文化简单的理解为口号、标志等,认为企业文化除了对外宣传作用外,不会产生更多价值。企业文化更没有与本企业的管理接轨,只是找一些华丽的动听的词汇给企业外人看,把企业文化当成装饰品,对企业文化中的商业伦理更是视而不见,好像是给社会及企业以外的社会大众看的,结果企业文化很“虚”,很多企业是“喊”文化,而不是在“做”文化,这样长久下去其实给企业的危害是致命的。

曾被中国企业备受推崇的蒙牛就是企业文化因知行不合一而导致滑落的一个典型案例。而一度被誉为中国企业家教父之一的牛根生也因没有践行企业文化中的商业伦理而备受人们非议。“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蒙牛”被成功打造成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些蒙牛所谓的企业文化曾在中国被广泛报道。牛根生与他创造的蒙牛品牌,从草原走向了大江南北,而牛根生本人也被成功打造成一个

民族企业家的形象。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化道路》

2006年8月8日,中国改革开放25年以来最隆重的品牌评选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隆重揭晓。蒙牛、海尔、联想等企业获得“中国25大典范品牌企业”大奖,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与张瑞敏、柳传志等人获得“中国25大功勋品牌人物”大奖。然而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光后,在随之公布的经检测确认生产毒奶粉的厂商名单中,几乎所有国内处于前列的大企、名企如伊利、蒙牛、圣元等都榜上有名。受此影响,蒙牛的股价严重缩水,市值从300多亿元缩减到了120多亿元。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有关犯罪人员刚刚被判决,三鹿企业还未被宣布破产,蒙牛特仑苏OMP事件又爆发了。

“特仑苏”一词源自蒙语,是“金牌牛奶”之意。和普通牛奶相比,特仑苏的定位是高端市场,它的最大卖点是添加了OMP,包装上印有“中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委托国家有关权威专业机构对特仑苏所含蛋白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动物和人体的临床实验”,实验证明“OMP在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方面具有作用”。然而特仑苏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同时,门前是非也一直不少。有些专家质疑蒙牛生产的这种价格为普通牛奶2倍多的高端牛奶制品之所以卖得这么贵,是因为炒作概念,而且有很大的健康风险。随后专家调查OMP的来源、生产工艺、添加量、检验报告以及国际同类产品政府许可和国外使用情况,认为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上该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

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随后蒙牛公司已经按照有关执法部门的意见停止在产品中添加OMP,并表示将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申请。有关执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对该企业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

在6个政府机构联合发布的结论中,还有一个意见意味深长,即指出蒙牛“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特仑苏”是蒙牛的高端产品,而“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的结果则是“特仑苏”的价格比之普通牛奶要贵出许多。政府部门的这个定性,换个说法,可以理解为,“特仑苏”的实际价值与其宣传的价值脱节了。这么一个通过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进口的、由一家新西兰公司生产的、已经有20多年销售历史的添加物,被炒作成一个“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的“自主研发创新”的成就,实在让人“不知其可”。

这种过度宣传明显是对消费者的愚弄,与蒙牛企业文化的诚信原则背道而驰,蒙牛作为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企业,无论在产品生产及宣传上与其企业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极度的相背离,虽然华丽的企业文化手册争相被全国企业界学习,但知行不合一的道德伦理和欺骗消费者的行径终究会被曝光,企业也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土壤。曾经辉煌的蒙牛以“火箭的速度”很快失去消费者的案例再次说明虽然企业文化很重要,但一定是知行合一的企业文化才真正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动力。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易经哲学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杜绝空洞的喊给外人听的形式主义,企

业文化建设应该知行合一,真正把企业文化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中的商业伦理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当企业文化变成企业的一种氛围和空气一样,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才能显现出来,中国企业也才能靠文化来成就企业。作者:段俊平,爱维龙媒董事长,著名国学专家,书法家,管理学者,联系电话:(010)57723522;联系邮件:nicktoleo@163.com

篇2:段俊平: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知行合一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强国富民的中流砥柱,中国企业家群体也在逐步发展壮大。但是,当前有些企业却弥漫着急功近利、缺信少德、浮夸虚妄的不正之风,也有一些企业领导背弃了起码的道德和良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如过去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事件以及屡禁不止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都反映出一些企业道德良心的丧失。为什么这些企业的道德防线如此脆弱,为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么轻易就被“唯利是图”所代替?究其原因,根本上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企业文化出了问题。他们太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了,而把最重要的民族优秀文化束之高阁,甚至完全摒弃了,他们缺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段俊平先生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当代企业文化必然受到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又决定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如何用优秀文化抵御糟粕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经营道德是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遵从的道德规范,必然与其所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企业在构建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时,必须以传统文化伦理为基石和渊源,将其精华部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现代企业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当今企业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文化,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企业文化。因此,段俊平先生认为我们十分有必要倾心打造中国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 ”。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变革,在文化进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中,也曾走过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弯路,也曾出现过“全盘西化”的噪音。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观点是不足为奇的。比如,有人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嗤之以鼻。殊不知,西方自十八世纪就已开始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世界通史》的作者斯洛夫是这样概括那段历史的:“中国人拥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政治和提供社会凝聚力及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西欧从贫穷和默默无名中拿出了中国的文化与发明,引起了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的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这对于妄自菲薄、数典忘祖的人来说,应该是个深刻的启迪。如今,确有一些人以学习西方当代知识为时尚,而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迂腐。一些咨询公司在帮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时,也是喜欢搬弄翻译过来的时髦词汇,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精髓不屑一顾。这种倾向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实际脱节,与员工的心理认知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打造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首先要从认知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入手。这一步必须是坚定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企业软实力的源泉,是企业灵魂之所依,是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打造“中国模式”的根基。一个优秀的企业,除了要向社会做出经济贡献,还要履行其社会责任,这应该成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门主课。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以利润为唯一目标和最高目标,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持久的生命力,能使企业真正做到基业常青。同仁堂的例子是很好的说明。这正是《易经》所说的:“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中走来的。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力、变革力,也要充分认识优秀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永恒性、有效性,而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一笔十分丰厚的资源,是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创造的重要基础。任何发展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发展,任何创造都是在特定前提下的创造。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更独特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着激励我们去建设、去奋斗的精神力量与道德基础,饱含着许多关于人、关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就连当今西方都在继续研究借鉴中国文化,我们怎能弃之如敝屣呢?比如,孟子曾提出“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那么今天的企业不是也应该“与人乐乐、与众乐乐”吗?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如果我们以此来教化、规范企业的道德和行为,并进一步强化法治,那些坑国害民、损人不利己的事件肯定会大为减少。

篇3:段俊平: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知行合一

关键词:企业文化,知行合一

一、企业文化和“知行合一”

通用总裁杰克.韦尔奇先生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和国内优秀企业家交流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中国企业家问:“韦尔奇先生我们的企业早就倡导并推广企业文化, 全体员工似乎也都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收效不明显, 这是为什么?”韦尔奇笑着回答:“这里最大的区别就是你的员工都知道了, 而我的员工都做到了……”从这段对话不难看出, 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企业文化是不够的, 要从知道到做到才是重点所在, 也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有了适合企业的文化, 有了诠释这些文化的人物和团队, 要想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的力量, 需要将理念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员工不知道或者没有执行 (即依据规定的原则或办法去办事) , 那么企业文化就会成为空头支票, 不仅不能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相反, 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利益各方的合作关系, 对企业的信誉和业绩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因此,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应该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之中, 做到“知行合一”。就好像从“知”到“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样, 企业文化和“知行合一”也从来不可以分而看之, “知行合一”是验证企业文化扎根企业的唯一标准。

二、实现“知行合一”的方法及建议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从定义上来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 二是行为规范。所以, 首先建立员工认同符合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企业文化, 即共同价值观;然后要把这文化融入到刚性的制度中, 也就是行为规范;当然有了制度还不够, 这制度是不是真的符合企业实际?员工是否真的认同?纸上谈兵是没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即要通过坚决的执行也就是“行”来验证, 这验证的结果又反作用于文化和制度。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实践再完善再实践, 才能达到知行合一。

(一) 企业文化从尊重员工开始

打造企业文化, 是要通过尊重和激励员工, 让每名员工发自本心地热爱企业和本职工作,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以培养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尊重和激励员工是实现企业文化“知行合一”的基础。举目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企业, 无不是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的。

1、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如果让一个人长期的处于一种观念的熏陶之下, 时间长了, 在内心深处, 就会逐渐认同这样的观念。因此, 塑造一种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 通过各种方法宣传企业的文化, 时而久之, 员工的观念也会产生改变, 并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

2、构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诚信关系。

一是必须对员工保持诚信, 企业对员工做出的公平竞争、奖励等一系列承诺, 要尽可能兑现给员工,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言必行、行必果, 让员工明白, 企业目标中包含着员工目标, 企业利益的实现就是员工利益的实现, 真正形成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使企业与员工达到心灵上的契合。

二是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 通过内部论坛等沟通途径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通畅的沟通平台, 及时全面的了解员工的需求与想法, 并尽量予以满足, 让员工相信企业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从而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让员工融入企业融入企业文化。真诚的对待员工, 员工也会把真诚回馈企业。

(二) 让企业文化深植于企业

“文化构化于根”, 企业文化只有根植于企业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1、提炼一套科学的文化理念。

要结合烟草企业多年发展的积淀、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的方向、外部环境等因素, 通过反复讨论和加工后, 凝炼而成一套为企业员工接受认同的企业文化。由于企业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等的不断变化的特点, 文化理念的提炼还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改进完善,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2、让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

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媒介, 向广大员工灌输企业理念, 使企业理念在企业内部深入人心;积极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企业理念, 开展系统的培训, 使文化理念普及, 使员工深刻领悟企业理念的内涵与精神核心。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变为员工所相信的理论, 成为潜意识、成为信仰, 企业文化的理念就会自然流畅地外化为员工的行动。

(三) 将企业文化制度化

企业文化通过宣导、传播与学习可以让全体员工获得正确的思考、正确的分辨, 可遗撼的是, 它并不直接带来正确的行为。人人都有惰性, 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 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不具有强制力, 违反企业文化通常只受到道德谴责, 而企业制度作为企业的“法律”具有强制力, 员工违反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我们要善于把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之中, 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 将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 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 又有制度化的规范。由强制到自觉, 由刚性到柔性, 使制度文化的刚性约束与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相辅相成, 以此克服人的“惰性”, 确保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现代行为科学认为, 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 能够塑造人、改造人。

三、结束语

上一篇:行测总结下一篇:苦雨,苦雨姚合,苦雨的意思,苦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