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企业要五坚持

2024-05-23

构建和谐企业要五坚持(通用8篇)

篇1:构建和谐企业要五坚持

构建和谐企业要五坚持

构建和谐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建设和谐企业)我们通过学习领会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必须突出$五个坚持%”

坚持发展必然是第一要务“ 对企业这个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主体来说!对我们公司来说!必须坚持在提升综合利用 和协力服务$两大%能力上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更多更好地打造综合利用产品和协力服务品牌!不断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使企业和谐发展”

坚持以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为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 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注重将员工个人的成长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要在企业内部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企业各方面的活力竞相迸发&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那些$肯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员工提供锻炼成长的平台“ 坚持以融洽的干群关系为根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具体到企业!就是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密切干群关系!努力建设$四好% 班子& 以强化执行力为主线!推动企业各项制度的落实!克服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的现象& 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

承受能力“

坚持以抓好企业的稳定和安全生产为关键。和谐企业首先是一个稳定的企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企业” 要强化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主动超前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可靠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树立$安全生产永远是我们一切管理工作最薄弱环节% 的理念& 通过人本管理与科技保障$双轮%驱动!实现刚性制度约束和柔性管理引导的有效融合“

坚持建设和谐文化为引领。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 这其中包括提高领导干部激发企业创造力的本领#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的本领“ 其次!要大力培育$七感%!使$七感%成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企业的载体与支撑” 一要解决员工关注的实际问题!帮助员工在企业找到信任感&二要深化帮困助难活动!帮助员工在企业找到依靠感&三要注重提升$两大%能力!帮助员工在企业找到依赖感&四要深化$七个一样%工作内涵!帮助岗位协力工找到归属感&五要深化党建进入管理起作用的载体和方法!让各级党组织找到成就感&六要拓宽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帮助他们找到主人感&七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帮助员工在企业找到快乐感"

篇2:构建和谐企业要五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

——浅议企业的基层组织建设

贵阳供电局息烽分局 黎源金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电力行业来说,落实十七大精神就必须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要义上理解是辩证法、是方法论,国有企业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改革,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谐发展。

2006年中共中央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印发了四个通知,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内容,这是我党历次整党整风和加强党员教育活动中首次强调对基层组织的建设指导,是历史性的转变,同时是我党实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再次科学决策,形式喜人,形势逼人,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党支部书记,从企业利益出发,从大局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企业的建设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地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人员整合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飞跃,它所蕴涵的“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观,也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着眼实践,把握规律,改 1 革创新,务求实效,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辩证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问题,科学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动力,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坚持发展的观点,科学认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过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要破解难题,有所突破,同样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基本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

1、党员与组织的“分离”、党务与行政事务的“脱节”问题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两个基本问题。加强企业党的建设,重要的是致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是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两者虽研究问题的基点各不相同,但最终目标和依存基础是一致的。进入管理起作用,主要侧重从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健康发展和长期参与企业管理的规律,所依存的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党员与党组织关系问题。融入中心做工作,主要侧重探索党的基层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与企业行政和社团组织的领导关系,特别是参与式政治领导关系,所依存的基础同样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则是如何处理好党组织与所参与领导的企业行政组织、社团组织和群众个体关系问题。每名党员都纳入一个具体的党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每个党组织设置合理有效,功能定位准确,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基 2 础,更是提高党的参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加快,相当一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出现了党员与党组织相“分离”的状况;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与应该隶属于其领导的各种组织不贴近,出现党组织与应由其领导的其他组织相“脱节”的现象。这种“分离”与“脱节”,在新时期的基层党建实践中,带有普遍性,构成党的基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两大基本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在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分离”和“脱节”表现的比较明显。并且这两个基本问题可反复出现,即时而适应,时而不适应,可以在这个时期适应,也可在那个时期适应,呈现反复出现的特性。

2、两个基本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体制转型发展的必然产物。研究解决任何问题,必须从历史背景来分析产生根源,而不是从问题的表现形式出发。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分离”、“脱节”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办法,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对企业和社团的有效领导。从客观上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国有企业进入社会转型期,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重大变革,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用人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打破了原来对企业领导高度组织化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直接引发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和应由其参与领导或直接领导的各种组织的关系新变化。从主观上看,分离主要是行政负责制带来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党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状况,对党组织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弱化,理想信念动摇,党性意识淡薄,还有的党员则是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制约,不愿意 3 公开身份,不愿接受党的组织领导。脱节主要是对基层党组织要不要参与各种组织实行领导、怎么领导等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和统筹考虑,致使把握规律不够准确,工作路子不够宽泛,主观主动介入不够及时。进一步从历史探索性上分析。“分离”主要是随着传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三位一体”的单位组织模式的弱化和消亡,原来高度政治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在传统政企不分之外出现新兴政企分开之实体,而党组织对党员如何实施跟踪配套管理缺乏有效的办法,工作没有及时跟进。“脱节”主要是政企分开之后产生的客观必然,与传统企业的内在联系,自身特点与角色定位问题等把握不够准确,工作缺乏统筹考虑和有效办法造成的,特别是实践中片面地把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等同于自身建设,割裂党的建设与各项生产经营的参与领导关系,体现不出建立党组织的目的和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致使不能贴近生产、经营和行政业务工作而有效开展党的基层建设工作。

3、破解两个基本问题是创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关键。党的组织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本体建设,在参政能力建设中是主体建设。“分离”使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正常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无法落实,最终将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失去党员依托,最终使党员的先进性、模范带头作用以及权力与义务丧失,导致党的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丧失本体依托而无法实现。“脱节”将使党的基层组织失去对其他参与领导或直接领导组织的依托,最终使其创造力的提高、凝聚力的增强、战斗力的发挥丧失组织依附条件,导致党组织的目标任务难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落空。如果“分离”、“脱节”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党的 4 基层组织体系将日渐削弱,党的整体建设将无法有效展开,党的基层组织“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解决分离问题首要的要解决党员归位问题,解决脱节问题首要的要解决基层党组织科学设置问题。这是取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突破必须紧紧抓住的着力点。

二、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准确把握党的基层建设工作的客观规律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企业建设发展的一部分,与生产、经营密切关联。生产经营的发展变化,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多样的联系之中发生着变化,方法不断拓宽,方式日益增多,工作格局发生改变。科学发展观贯穿着唯物辩证法,要求在事物的联系中探求把握规律。依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发展的互动关系,全面、联系、发展地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各领域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科学构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既是解决“分离”和“脱节”两个基本问题的关键,也是基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规律,探求把握这一规律,需要对其企业方针目标、主要特征、服务范畴和承担社会责任有科学的认识。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目标方针。不同的经济组织,其当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心不同,这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客观规律,是党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全面规划的必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与政企分开政制,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企业员工科学劳动关系的逐步建立,各种经济社会组织体系的分化、重组改制,改变了基层党组织所依附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基础,而形成新的社会组织体 5 系和领域。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基层党建工作逐渐从农村、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党建领域,衍生拓展出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的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党建领域。三大新兴党建领域与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反映着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构成了基层党建工作一种新的目标模式。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目标模式,为有效解决“分离”和“脱节”两个基本问题创造了前提条件,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构建和谐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和谐根本是人的和谐,企业的和谐依靠发展来解决,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企业与社会的核心是人,和谐社会构建之本是人,人是社会的根本资源,是企业与社会宝贵而不可缺少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过去,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分配有所欠缺,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企业在人力调配和管理上大做文章。发展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通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社会前进与发展的任务,实现和谐与发展的目标。因此,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进层组织建设,用思想教育、思想发动、思想解放等来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实现发展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正确地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6 使他们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如何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企业发展与和谐重点是对员工的激励。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企业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企业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篇3: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电力企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企业, 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国有电力企业, 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 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 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 不惜高投入,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而社会要和谐, 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 只有经济的发展, 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 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 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 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 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 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2 科学认识电力企业面对的形势, 增强发展的紧迫感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企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 多年来电力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也集中地表现出来了,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传统的行业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将继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力度, 电价调整使高耗能产业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进一步降低。高耗能市场持续低迷, 部分大用户自备电厂无序建设, 挤占了电力市场空间, 使今后的电力市场形势复杂多变, 存在着大起大落的风险。

二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员工整体素质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由于历史原因, 员工整体素质偏低成为影响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滞障。在社会高速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日益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引进高水平人才或者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尤为重要。

三是外部环境的飞速发展与企业内部机制不畅之间的矛盾。目前, 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 政府正在大力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南网公司也提出了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局的工作思路, 而基层电力企业内部反映过慢, 跟不上发展节奏, 对上级的新要求领会不深不透, 加之管理机制不畅, 工作程序不够规范, 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3 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经营发展环境

要解决以上矛盾, 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南网方略为统领,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抓管理, 实现企业内部和谐。

首先要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以建设“四好班子”为契机, 加强学习, 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各级领导都要更新发展观念, 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按客观规律办事。

其次要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 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职工队伍。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发挥整体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运用党内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和财务、 审计、纪检监察等手段, 加强对涉及企业人、财、物等重点岗位、关键部门、重要环节的监督, 实现依法治企与民主管理的协调发展。

(2) 促发展, 实现生产管理和经营机制和谐。

电力企业以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保障为发展基础, 经营好电网, 是电力企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支撑点和着力点。因此, 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督保证体系, 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超前管理;其次要加强电力企业资源整合, 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三是要规范资金运作方式, 降低财务费用, 严格控制成本;四是加强节能管理, 降低线损;五是要抓好用电营销工作, 努力开拓电力市场。

(3) 抓队伍, 实现企业职工发展和谐。

人是和谐企业的主体, 人的高素质是构成和谐企业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工作实践中, 企业一定要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去抓。

一是要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的道德素质。要在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企业、当前和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同时, 把培养广大职工健全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道德教育的首要课题, 通过教育, 使职工能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企业之中、融入到集体之中, 并形成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的融洽氛围。

二是要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的科技素质, 强化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对电力企业而言, 最有效地培训方式是岗位培训, 它可以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和技术特点而设计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它是任何专业教育机构培训和大专院校学习所不能替代的。岗位培训可以使新职工在短期内掌握所在岗位专有的技术和技能, 获得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 满足尽快上岗的需求;从长远角度来看, 可以使职工的技能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更新, 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

(4) 抓载体, 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也是促进企业走向市场、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实力的良好载体, 更是建立和谐电力企业, 沟通与社会、政府相联系的桥梁之一。所以, 抓载体主要是抓服务。只有抓好了电力企业的服务工作, 才能有利于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性质、定位、职责的理解, 增强自信心、责任感, 形成团结一致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的良好精神风貌, 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电能, 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做好服务首先应该将其提到求生存、求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作为电力企业必须建立起与建设和谐社会相吻合的服务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服务机制。这就需要我们电力企业的所有人员必须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水平上实施品牌服务战略, 按照“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八字方针, 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的服务。

篇4:坚持群众路线 构建和谐企业

关键词:群众路线;和谐企业;构建

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石油企业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是企业肩负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石油企业要推进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更需要按照“观念先行、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思路,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抓住群众工作关键点,改变领导干部作风,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通过实实在在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意愿,疏导好职工群众情绪,解决好职工群众困难,最终赢得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提升服务职工群众意识

1、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工作的能力是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对群众路线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只有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才能胜任群众工作的需要。首先完善学习考核激励机制并及时检查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长效性,每年制定学习计划、带头坚持记学习笔记,每月写一篇心得体会,具体做到“三个结合”、开辟“四大课堂”(三个结合即: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辅导讲座与大会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相结合。四大课堂即:党委中心组学习课堂、专家课堂、党支部课堂、网上课堂)。其次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内容、方法和形式,到基层去学、向职工学,侧重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活动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自治区、集团公司和市油田党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学习基层先进工作方法,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绷紧“四风”弦,提高敏锐性,深化执行力,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群众观念。第三,组织开展“党课1+1”活动,即“企业领导联点支部专题党课+精品党课走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微型党课”在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中的宣传教育作用。

2、征求意见建议,在了解职工诉求中联系和服务群众。石油企业一贯高度重视群众意见征求活动,高度重视员工谈心会、职代会提案、意见信箱、信访、媒体、网络在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中的作用,充分运用一切手段、渠道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意见,近年共收到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达数百条,都认真研究予以解决。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在企业基层走访、专题座谈、问卷调查、专人受理意见信箱等,深化了意见建议的征集,共查摆出各类问题93个,也制定了整改措施,立改立行。

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更好地用制度管住干部的行为,用机制规范权利的运行。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细则》,建立了改作风、树形象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和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有效保障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三是发扬党内民主,深化党务公开、厂务公开、班务公开等做法,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四是建立健全深入一线岗位和员工座谈的常态化机制,企业领导和机关科室每周深入联点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答疑解惑,并在下周生产经营会和党群工作例会上进行情况汇报,共同分析情况,研究问题,做好群众工作。五是建立健全职工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充分发挥信访部门的作用,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引导职工合理表达诉求。

三、切实改变干部作风,打造良好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当前群众工作中的关键,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推动干事创业的巨大力量。新形势下,石油企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是切实兑现对职工群众作出的承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领导班子带头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到基层单位调研不打招呼,减少陪同、不通知准备资料,做到切实掌握现场工作实情,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完善公务接待、职务消费、外出考察学习等管理办法。二是坚持领导接访制度,下大力气帮助职工子女实现就业,帮助介绍职工子女就业,尽力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参加道德大讲堂活动,并以亲身经历谈体会、谈认识,讲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传递了正能量。四是带头遵守廉洁从业规定,主动拒收礼品,树立形象。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洁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五是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民主生活会、谈心活动等,加强与班子成员、基层领导干部交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群之所为则事无不成,众之所举则业无不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决站稳群众立场,通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保障群众利益,积极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发动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齐心协力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效益,进而不断推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登奎.做好群众工作 构建和谐企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2)

[2] 祝长海.提升油田企业群众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

篇5: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已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范畴,而且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更具深刻内涵和指导价值。笔者以为,就是一切要以人为出发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要保证员工合法权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应建立起使员工与企业权、责、利清晰的相互关系,明确员工应有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现代企业制度的“权责明确”不应仅是企业与政府的权责明确,还应进一步扩大到企业内部,就是员工与企业也应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成本目标管理将职工个人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参加管理、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迅速发展的基础。做到这一点,要求企业领导要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

二、要关注职工的需求。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当人的低一级层次需求基本满足后,就会向高一级层次需求发展,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必须适应职工基本需求,促进职工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物质刺激已不足以满足职工高层次需要,员工的高层次需求不断增长,希望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因此要求工作本身能给人们提供精神激励,需在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除了关心职工生活之外,还要关心职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比如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哪里?人生理想是什么?等等。

三、要培育共同价值观。管理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培育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在今天的社会中,企业已日渐成为个人谋生和人际交往并取得社会地位、个人成就的场所。因此培育共同价值观,树立共同愿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企业价值观作为社会组织价值目标,是维系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精神动力源泉。价值观作为一种软约束,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一种实现本企业发展的共同理想,让员工意识到自己为企业效力不仅是为了赚钱,而且是为某种崇高事业而工作,从而感受到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这种软环境的培育,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风气,使每个员工都感受到这种氛围的存在,从而产生出对企业的由衷热爱,能自觉地成为这个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制度,创造性地工作和维护企业利益。

四、要凝聚职工的智慧。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把职工的聪明才智、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让个人的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巨大的激发,形成智慧风暴。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职工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人的潜能、智慧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积极参与,勤奋工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

五、要提升职工的技能。现今社会在高速发展,科技的发展可以说几年就能更新一代,而职工的职业生涯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光阴里,一个人再也不可能像以前的补锅匠似的,能够“一招鲜,吃遍天”。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的素质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包括决策者以及全体员工的“人”,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员工的尊重关心还应体现在育人上。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了岗位竞争、社会竞争的需要,不断提升他的技能,增加他的综合竞争力,使他在长期的工作之中都可以是有用之才,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篇6:构建和谐企业要五坚持

正确处理好烟草复烤企业与烟农的关系,协调建立新型的农商关系。要改变一些地区过去主要靠行政手段安排烤烟种植的做法,通过适当调整烟叶价格,保证农民的合理收益,解决好种粮与种烟、种经济作物与种烟的比较利益问题,让农民自觉自愿种烟,实现烟叶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烟叶生产经验,通过专业化分工,实施专业化管理,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的烟叶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三、构建和谐烟草复烤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烟草复烤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新时期对烟草复烤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实行特殊专卖体制的烟草行业必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烟草复烤企业而言,随着工商分离、职能上的分开和利益上的独立,烟草工商之间关系由原来的`行政关系向经济关系转变;卷烟是特殊消费品,吸烟与健康、吸烟与环境被广泛关注,烟草企业必须减少和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从长远看,烟农、烟草商业、卷烟工业、卷烟零售户之间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烟草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诚信的关系,对烟草行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强化安全生产。始终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复烤企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责来抓,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把责任落到实处,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从而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

建设学习型企业。不断丰富学习型企业的实际内涵,在员工中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团队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员工学习适应市场竞争、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增强员工适应竞争环境、胜任不同岗位的能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为员工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发挥烟草企业的资金优势,全面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烟战略,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学习的意识,不断培养干部职工自觉学习的动力,改善干部职工的学习条件,全面提升企业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烟草企业不仅要出一流产品,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更要出一流人才,使员工在发展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充分地施展才能,不断地成就自我,从而实现人生的理想和自身的价值。

加快人事分配及绩效考核制度创新。一是在用工制度上,既要承认历史,实施老人老办法;又要着眼未来,大胆创新,制定招用、考核、晋升、退出等人事干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形成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和干部管理机制;同时,树立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形象,不将自己企业的职工推向社会、推给国家,增加社会及国家的负担。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对所有人员一视同仁,对那些素质较高、工作勤奋、成绩突出的要及时选拔到较高级别岗位。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收入分配正常增长机制,把职工收入与效益增长和工作业绩挂钩,改变收入分配的随意性和分配中的不规范行为;加强对员工及企业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建立新的薪酬制度。

篇7:构建和谐企业要五坚持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强化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发挥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是所有员工拼搏进取、讲求团队合作的一种氛围,是企业长期优良传统的历史积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创造与努力,企业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职工团队是企业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的首要任务。西青分公司在07年领导班子工作计划中就制定了本年的重要工作是着力于职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党员干部职工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开展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活动。今年五一前夕,我们举办了“劳动者之歌----迎五

一、树新风、先进典型歌颂会”。《劳动者之歌》歌颂会是一场宣传、歌颂先进人物、弘扬先进事迹的文娱活动,全体员工从身边的同事身上发现闪光点,通过文艺歌颂的方式并加以宣传和推广。员工们采用演讲、诗歌朗诵、相声表演、歌唱等形式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先进人物的赞美。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在分公司上下形成一股人人学先进、争上游,个个做贡献、勇登攀的风气。学习身边的榜样,来得亲切又实际,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还以通信简报和宣传板报的形式进行先进事迹的宣传,配合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新风正气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提高素质的活动。

企业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重视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分公司党总支认为要想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最基本的是要先做好人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分公司在全体职能管理人员开展了“塑造形象、提升素质、营建和谐西青”活动,旨在真正提升分公司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管理队伍。活动是分党课教育、读书活动、谈心活动和干部测评等几个阶段进行的,以此促进职能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劳动纪律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转变与提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员工是一切活动的主体,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人来制定,同时也需要人来执行,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人来计划,同时也需要人来组织和实施,因此管理人员水平和技术人员水平等,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分公司开展“提升素质”的活动,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持续稳定发展。就是要使全体中层干部在团队管理、开拓创新、沟通协调、工作配合、团结协作、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工作效率、执行能力、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真正得到提高,并将行动付之于工作实际,促进分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最重要的方面还是学习。今年分公司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公司赵总经理的讲话“创新是我们唯一选择”,同时我们为全体党员、干部提供了《思路决定出路》、《从我做起》等书籍,号召全体干部进行学习,写出学习心得体会。上下形成“企业兴亡,创新是出路”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都需要每一名员工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做起,从而形成一种“从我做起”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形成了团队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并为企业的经营指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实施人性化管理,强化以人为本是保证企业正确发展、长久生存的必要手段。“人性化”管理就是把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员工多方面的要求和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团结和激发广大员工共同创建和谐企业。同时,通过企业的和谐发展全面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形成共建共享和谐企业成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工作实践中,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培育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感染人,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育员工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创建学习型企业,激发员工创造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三是把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分公司领导十分关注并着力解决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分析等多种有效形式,认真解决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在公司工会的领导下,分公司工会开展了夏季送凉爽;节日送温暖活动。将凉爽送到一线员工的身边,将温暖送到困难员工的身边,将捐款送到有病员工的家中,真正解决困难员工的生活问题,让员工体会到党组织和企业的温暖。在企业内努力形成“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四、营造企业和谐内部环境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内部团结和谐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企业文化的创建必须要求企业职工在处理同事关系过程中,人人以友好善解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做到同事之间彼此友好,关爱,营造同心协力,和睦融洽,友善相待的工作环境。企业员工在与人交往时,要承认差异,不求全责备,顾全大局,处理问题、办事情要多为别人着想,正确对待同事的缺点和不足,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矛盾,共创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号召企业员工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各工作环节、各岗位之间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建立起团结友善,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彼此平等,和谐融洽,亲密无间的同事关系。

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局之间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标,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企业中各部门、中心、分局是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维护、管理工作的需要所设立的,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各部门之间工作有序、关系顺畅,必须做到“政令畅通”,避免相互推诿,要强调部门领导的工作执行力和和协调能力,强调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强调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和廉政建设加强,才能保证企业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保持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均衡发展,不能舍其二而得其一;可持续,就是要处理好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问题。协调发展是建立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只有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企业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和谐。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是一个漫长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企业传统美德的历史积淀,是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够强有力地激发员工在企业发展壮大进程中焕发出更

篇8:试论构建和谐企业坚持的五个必须

构建和谐企业, 物质是基础, 发展是关键。只有紧扣发展主题, 才能不断推进和谐企业进程, 实现强企富民新跨越。也只有发展, 企业才能解决历史遗留下的种种问题, 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因此,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只有发展, 企业才能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 才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 才能使员工产生“以企为家”“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寄托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职工群众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主体, 维护好职工群众根本利益, 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目的。因此, “以人为本”, “人性化管理”,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不再把职工看成是单纯的技术要素, 而是把职工看成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的因素, 把职工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发掘;不再把企业职工看成被管理和控制的对象, 把职工置于“严格监督与控制之下”, 而是为职工提供、创造各种条件, 使其主动能动性和自身的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在企业内我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努力实现企业与劳动者两个主体利益要求上的双赢。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大力营造鼓励职工干事业、支持职工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人尽基才、人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使一切有利于企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让每一位职工在创造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依法治企的原则

有序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和国家法律法规, 必须贯彻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原则。首先, 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学法、懂法、依法办事, 依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其次, 企业的各级职能部门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 要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认真履行其岗位责任制, 严格按规定、按程序办事;三是要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企业要依照《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要完善劳动争议的调节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体系,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 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 加快建立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 改善职工生活。以《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 从企业实际出发, 逐步完善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得,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亲和力,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四、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平等正义的原则

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持平等正义, 一视同仁, 才能兼顾企业不同方面职工的利益, 妥善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具体体现在权力和机会的平等上。权力平等是指企业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只有岗位分工的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人享有培训教育、就业劳动、民主监督等权利。机会平等是指企业要给员工得到公平竞争、发展的机会, 真正享有起点、过程的平等。一是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 才能保证识人、选人、用人的科学合理, 使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让企业员工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 使企业员工充分体会到企业管理的亲和力。二是建立平等的分配制度。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关系的基础上, 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构建企业薪酬制度, 使每位员工的薪酬收入与他在特定岗位所创造的价值紧密联系, 并合理协调不同员工之间的利益和收入问题, 缩小员工之章的收入差距。三是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企业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 特别要关心企业的弱势群体和内部提前退养人员、离退休人员, 要对他们采取帮扶救助措施, 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建立互相合作基金、“送温暖”、“一帮一”等多种形式, 切实帮助困难员工和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达以“决不让一名员工因经济困难看不起病、决不让一名员工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学、决不让一名员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基本要求。

五、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上一篇:个人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感想下一篇: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