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要有大战略

2022-08-22

第一篇:企业发展要有大战略

做事要有大格局的美文摘抄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游览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尼在一棵历经五百年的古松旁种夹竹桃。他感慨地说:“当年的僧人选择松树时,就已经遥想百年后的松树才能衬托出寺庙的宏伟,而今天的沙尼眼光仅仅看到明年,看来此古刹气数已尽啊!”大事难成,是因为心中的格局太小。所谓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不争一时之愤,大格局要有大器量。阿·勃·史瑞乔经营的殡仪馆生意一直不错。可有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少,而斜对门那家同行却突然火爆起来。正在史瑞乔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个顾客又上门投诉说,他买的货有质量问题,但史瑞乔的确没给对方送过货。经过一番调查,史瑞乔终于查明了真相。原来,电话局里一个接线员得了那家店老板的好处,把史瑞乔的业务全部接到对面去了。员工们异常愤怒,要求起诉那家老板和那个见利

不图一时之乐,大格局要有大抱负。西汉时,儿宽在廷尉张汤府上当差。下班后,府吏们都喜欢喝酒玩牌。儿宽却不然,他一有时间就埋头读书。有个文书挖苦他说:“你就玩会儿吧!你再怎么学,也不过是抄抄写写罢了,‘小家雀’还能成‘大尾巴鹰’?”儿宽正义凛然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真英雄欲为万世开太平!”任凭别人怎么拉,怎么拽,儿宽就是不肯入酒局饭桌。这样过了几年,一次,汉武帝对张汤的一个奏折很不满意,吓得张汤诚惶诚恐,回来后就把文书臭骂一顿。文书愁眉不展,一旁的儿宽拿过奏折一看,指出了问题所在。文书哀求:“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就帮着写写吧。”儿宽文不加点,片刻便写好了。奏折让汉武帝眼前一亮,得知是儿宽所写,亲自召见了他,先任命他为左内史,后又升任御史大夫。哈佛大学有个著名的理论:“一个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心无大志向,不可能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为自己充电;胸无大抱负,不可能无视种种诱惑,默默耕耘理想的沃土。没有大格局,难成大抱负。

不避担责之难,大格局要有大气魄。1979年,印度首次进行卫星发射,火箭在升空后,没有飞向轨道,而是冲进了孟加拉湾,造成了一次严重的科研事故。45分钟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哈万教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作为发射总指挥的阿卜杜尔·卡拉姆心情沉重地坐在主席台上,准备承受来自各方的质疑。面对无数镜头,哈万教授说道:“发射团队非常优秀,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问题在于我给予他们的技术支持还不够,这次失败的责任完全在我。”接着,他看了一眼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的卡拉姆:“不过我相信,明年,他们的团队一定会取得成功!”第二年,深受鼓舞的卡拉姆团队成功地把卫星送上了天。同样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哈万教授把话筒交给了卡拉姆,说:“今天,你来主持。”卡拉姆后来成为了印度总统,他说哈万教授教给了他人生最宝贵的一课。

林肯说:“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进入更高的境界。”让我们卑微与伟大的,不是功成名就时的鲜花,而是艰难困苦时的责任。有了担当的格局,才有了做事的气魄。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年轻人做事,最忌讳畏畏缩缩,胸中没有大格局,走一步算一步,目光超不过脚步,终究难有所成。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做得大。

第二篇:小老师 要有大智慧 高金英讲座后感

小老师 要有大智慧

——观高金英讲座有感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高金英老师的讲座,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幽默的教育案例,为我展开了一幅充满温馨的教育画卷,让我领略到高老师教育境界之高,深深地体会到小老师要有大智慧,教育的智慧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高金英老师是北京广渠门中学第

一、

四、七届宏志班的班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中被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誉为“宏志妈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之《东方之子》对她进行过专访,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那些幽默而又充满爱心关怀的事例告诉我这样几个道理:

(一) 简单的故事,充满温情。关于汤普逊和泰迪的《做学生生命

中的贵人》故事,让我感受到教书很重要,而“教育孩童”

比教授知识更重要。我们往往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常常

忽略了我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对孩子心灵上的

触动、鼓舞和激励。教育所处不在,从现在就开始“润物细

无声”的教育吧!

(二) 幽默的语言,充满哲理。李鸿章和厨师关于鸭子的故事,让

我理解到“激励和表扬一定要及时”的智慧。教育孩子,选

择那些亲切的话语,选择那些幽默的话语,选择那些商量的

话语,选择那些孩子可以接受或愿意接受的话语,让紧张的

气氛缓解、释放,让孩子乐意接受批评和指正,这就达到了

人们常说的“双赢”了!

(三) 严厉的教诲,充满爱意。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

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

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

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

人需求,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

来源于教师对孩子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

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

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

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

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

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

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

(四) 不断的学习,充满力量。高老师50多岁了还坚持了计算机学

习,让我们深深感到与时代同步的终身学习理念贯穿我们的

人生。只有不断的自我学习、提升,向优秀的人学习、转变

教育思想,跟上这个讯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才可以做一名合

格的教师,才可以应对孩子们的千变万化,不然我们要热终

将会被时代淘汰,被教育淘汰!利用业余时间,我也常常阅

读教育理论的书籍,跑进音乐厅、剧院欣赏各种文艺演出,

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补充课堂教学所需。

虽然我是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但是我也要像高老师那样,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孜孜不倦的学习提升,丰富自己的阅历和修养,完善自我,用人格的魅力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与孩子们一同进步!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金鹏

《教育的智慧 决定教育的质量》

——高金英老师讲座观后感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

金鹏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

马 超

自101

100815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和凝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实践表明,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其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调适作用、辐射作用等。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而成功的企业,都是突出企业的文化管理。因此,建塑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这个时代赋予当代国有企业的时代课题。

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发展:为什么许多“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为什么一些企业高层与中基层难以达成共识,甚至存在沟通障碍等?事实证明,一个先进的企业有必要也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否则即便在短期取得不错的效益,但最终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趋于劣势,最终导致昙花一现。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新世纪以来,燕山石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安康杯”示范企业、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全国节能减排十大功勋企业、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华宝钢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燕山石化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本质安全型”的发展道路,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持续提高的情况下,建立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环保管理体系,使节能减排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领域中去,并率先开展了环保数据自行监测及发布工作。

燕山石化从建成初期至今共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筹建初创时期(1967年--1973年)。早在1965年,为解决首都燃料用油的问题,石油工业部就想在北京附近建设一座燃料型炼油厂。由于当时正处于备战时期,按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 “靠山、分散、隐蔽” 的选址方针,国务院确定选择炼油厂的厂址必须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1966年,经由石油工业部北京设计院会同市规划局、地质局等单位组成的选址工作组实地踏勘和选择,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的彭真同志决定,将炼油厂厂址确定在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坟山村一个狭长的山坳里,并将厂名定为东方红炼油厂。1967年3月14日,石油工业部东方红炼油厂筹建处成立。1969年9月,炼油厂一期工程的三套主要炼油装置——常减压、催化裂化、减粘装置及其配套工程全部建成投产 。炼油能力达到250万吨/年。1970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并决定成立北京石油化工总厂(燕山石化的前身) ,一批综合利用炼油厂中副产品的化工厂陆续建成投产。

发展壮大时期 (1973年--1978年)。1973年,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燕山石化公司开始建设从国外引进的我国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其配套工程。3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其配套工程工艺管线长达1307公里,供排水管线长达642公里。就这样,从1973年至1976年,燕山石化用两年零三个月时间建起了我国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工程,并一次开车成功,创造出我国建设大型引进装置的成功范例,树起了中国现代石化工业的重要里程碑,使燕山石化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燕山石化建设者们在乙烯建设工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 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至今仍被燕山石化广为传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朵金花的故事》。

完善配套时期 (1978年--1990年)。四个方面的重大转移。

一、在发展战略上,实现了由外延发展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的重大转移;

二、在经营管理上,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过渡的重大转移;

三、在企业改革上,实现了由单项浅层次的改革向配套的较深层次改革的重大转移;

四、在技术进步上,实现了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向改造、创新以至出口技术的重大转移。1986年,SBS成套技术成功地向发达国家输出,结束了我国成套石化技术只引进不输出的历史。1989年,在全国国有大企业中率先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变多级法人并存的体制为一级法人,实现了资源的统一调配。1985年至1990年,在不增加投资,连续6年实现利税18亿元以上。1990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党组做出决定,在全国石化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燕山石化的活动,燕山石化成为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重组改制时期 (1990年--2000年)。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形势,燕山石化坚持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硬件:乙烯装置第一轮改造、乙烯装置第二轮改造、炼油系统改造。连续两轮的乙烯改扩建,乙烯生产能力由年产30万吨提高到年产71万吨,不仅提升了燕山石化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而且为我国其他石化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软件:公司进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为目的的改革改组。公司先后对生活后勤系统、建筑修造系统和多种经营企业进行了专业化重组,减轻了基层负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主营业务进行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

科学发展时期 (2000年以来)。2000年至今是燕山石化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燕山石化保持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燕山石化认识到不能再走依靠投资驱动、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深化改革、提高职工素质,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继承石油石化行业的优良传统,公司持续加强“三基”工作;坚持“管好掌权者、激励劳动者、嘉奖有功者”,严格要求,建立了具有燕山石化特色的量化考核闭环管理体系,把考核指标量化到全体员工,用数据说话、靠指标奖惩,企业技术经济指标逐年提升。公司累计拥有325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国内专利317项。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从2004年生产欧Ⅱ标准汽柴油、2005年欧Ⅲ到2008年欧Ⅳ,用5年时间达到了世界油品质量的先进水平。与2004年北京实施欧Ⅱ标准比,欧Ⅳ标准汽柴油的硫含量,由500ppm降到50ppm,北京市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900吨,为“绿色奥运”、“绿色北京”作出了贡献。2008年,燕山石化顺利完成奥运体育场馆座椅聚丙烯专用料的开发;攻克太空舱外服连接管、航空软水箱的技术难关,为奥运成功和“神七”飞天作出了贡献。2008年,燕山石化成为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唯一正常运转的大型工业企业,被评为“奥运能源运行保障突出贡献单位”,获“奥运环境质量保障特别贡献奖”。推行清洁生产,实施锅炉烟气除尘,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北京市标准,燕山地区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多于北京市区。中华环保联合会授予燕山石化公司“中华环境友好企业”称号。坚持每年按工资总额比例2.5%计提教育经费,培训职工。被评为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职工总数由改制前的48000人精简到16000以内。我们提出“职工代表不举手,重大方案不出台”,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组织集资建房,让职工安居乐业;建立近亿元的“爱心互助金”,形成帮困救助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006年荣获“全国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2007年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总之,成功企业的共同点是他们拥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等作用,如企业的主导思想,价值观,信念等。通过企业文化途径使我们能够找到树立和培育企业所期望的品格、创新精神、服务意识、灵活应变等品质及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第四篇:人才战略引领企业发展

众所周知,人是企业管理之本,制度是企业管理之法,创新是企业管理之魂。无论是制度的执行,还是创新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近年来,许多企业家在谈论成功的秘诀时,无不把管理好企业人才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充分利用企业人才,笼络优秀人才和开发潜力人才。

总结2012年我市科技局的人才工作,其重点是围绕着“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的”的主题。切实根据我市产业需求,按照分工要求做好国家千人、省双创、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对我市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并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更大扶持。今年申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35项,获批国家“千人计划”2项,省“双创”7项,省“博士集聚计划”5项,获得省科技创新团队2项。

综观我市科技局人才工作的结果,再比较各个企业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出一些因果联系来。以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公司为例。2012年该公司的陈昭远博士入选了“千人计划”,他的项目“3D显示材料及TFT液晶材料研发”入选了省“双创”人才计划。另一名引进博士黄达则入选了省“博士集聚计划”。而在2011年该公司的陆建刚分别入选省“博士集聚计划”和扬中市331计划。王洪福被评为“扬中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可以看出,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公司在近年来,紧抓机遇,适应挑战,积极引进人才,使人才与市场对接,努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这一举措显然使该公司收获颇丰,数位专家

人才的引进,带来了适应企业适应市场的技术。企业积极为这些专家、项目申报人才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又能反过来更好的促进项目在企业的实施发展及产业化,从而为企业和个人都产生了双赢的局面。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技术不断更新,企业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近年来,江苏和成显示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3D用HTD型混合液晶材料”和“STN用HSG型混合液晶材料”均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其在新材料领域的显示材料上技术已达先进水平,据悉,该公司还在积极的申报2013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公司能得到如此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人才战略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是分不开的。国以才而立,企以才而兴。没有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就没有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从企业自身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一方面要引进具有高精尖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带来当下的先进技术,实施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使各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不拘一格用人才。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多方面培育人才。针对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开展群众性的知识培训,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运作知识;另一方面多与一些专家交流,学习预测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时

做好应变的工作。人才开发与培育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只有要求全员参与,终身培训,才能学习强素质,创新促发展。

稳住关键人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竞争,利益驱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避免人才的过分流动,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对企业而言可以开展了“优化环境服务人才”的爱才实践活动,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创造条件。优化为各类人才服务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才能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创新制度管理人才。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度来实现的。所以,着力于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人定制,以制理事,以制管理”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关键。

团队精神凝聚人才。团队作为一个集体,是一个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力量,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是否有一个有特色、有活力的团队,是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一个关键。一个优秀的团队,如果团员能够懂得互补,逐渐磨合,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相互克服,相互激发的局面,最终实现最高的工作效率。

第五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我认为一个企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好内部管理与外部沟通,其次是引进竞争机制。 对于内部管理我认为必须做好质量管理、产品开发、人才战略与组织结构管理。  质量管理: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那怕是一次的失误足以让企业走向毁灭。所以必须在企业中立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的观念。零缺陷的质量管理,其实就是一种追求一次做对的习惯;真正实现"质量第一"、永续经营的做法。它以诚信为本--诚信意味着说到做到、认真负责、追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一种永恒不灭的价值。努力让企业内部形成人人狠抓产品质量的企业文化,最终实现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的双赢。

 产品开发:企业成功增长的驱动器

特别是从80年代起,世界竞争的环境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变化的速度随着市场分割、多样化和复杂性的增加而激增,新产品开发在这个竞争环境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成为企业的战略计划的最关键的要素。其中的重点又在于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健全的研究开发机构

一般来说,国外的大公司都有由多个技术中心构成的体系,总公司的研究与开发中心只进行中长期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短期的开发性研究由其他研究与开发机构完成。同一企业的研究机构之间设有交流系统,在研究与开发的分工上各有侧重,并互相联系;中小企业只在公司总部设立一个研究与开发中心,其内部分为若干个组,各个组在研究与开发中保持农牧民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技术人员数量多、比例高,并不断吸收拥有新知识的人才。

2、 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国外大企业始终站在高科技前沿,是与技术创新具有可靠和稳定的资金来源分不开。据有关资料介绍,日美企业科研与开发经费年均增长率一直很高,1965-1990年年均增长15.5%;法国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从1981年至1991年年均递增4.7%,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西门子公司达14%,爱立信公司达到18%,贝尔公司在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上的投入比例为20%。但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财务状况制定科研计划。

3、 极为密切的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开发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创新模式。尽管现代工业公司规模巨大,资金雄厚,技术开发力量很强, 但是要在各方面都居领先地位很困难。所以许多公司普遍采用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重点项目实行合作开发等多种研究开发形式。一般是基础研究主要由大学来完成,企业参与研究,企业参与 的目的主要是便于基础研究成果的商品化。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经费,也可以降低风险。

4、 不断强化核心技术的优势

国外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强化自身优势领域为方向。一般来讲, 大企业并不研究有关产品的所有技术,而是重点研究本公司拥有优势的技术和关系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技术并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增强某些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保持企业在某一领域的优势。由于这些企业高度重视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因此其产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普遍重视引进再创新的策略

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市场日趋激烈,各企业技术不可能都居于领先地位,不少公司

采取了先购买其它公司专长技术,进而再创新的办法。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日本。日本企业引进技术的研究费用远远超过了引进技术本身所需费用,据估算前者为后者的2~7倍。这样,引进的技术不但很快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经过研究、翻新,成为其自主技术,推出新型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美国许多技术处于国际前沿,但美国大企业仍在不少领域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创新,使企业的产品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日臻完美。

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则很难赢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当前,国内企业必须抓住科技发展、社会变更的机遇,借鉴国外企业的做法,把握“后发优势”,在创新中求得发展。

 人才战略: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人的发展,优于一切。将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求,发挥人的潜能视为企业发展之根本。如何建立人才战略,我认为建立精简高效、公平竞争、奋发向上的激励机制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这里有七点建议。第一,增强职工对事业的认同,使员工的需求与利益相容于组织的目标与利益;第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以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第三,要增加透明度、增加开放性,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第四,应该针对雇员的批评,跟他们进行更多的探讨;第五,要认真倾听建设性的意见;第六,增强职员的稳定性,职员的不稳定性一方面导致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使企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第七,可持续性。这样做就尊重了员工,而尊重员工就能够增加一个公司的凝聚力;可以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绩效;有利于建立一个好的员工关系,会增加一个公司的名望。

 组织结构管理:合适的组织结构会让企业处处掌握先机

科学有效的组织结构是确保管理效率的基础,是企业实现短期经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

的制度平台。现在的大中型企业应尽可能的建立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尽可能的降低管理成本。组织结构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所以组织结构也应该更加人性化。 要处理好权利的集中与合理授权的关系。好的组织结构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可以使工作气氛融洽有利于上下沟通,最终形成总体大于部门之和。

外部管理说通俗点就是对一进一出的管理与品牌战略。

 企业战略联盟:挡不住它就和它一起走

首先,企业之间一旦建立起企业联盟,双方进行沟通、谈判的成本自然会减少,因而交易费用将大大降低。其次,与同类企业建立联盟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竞争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竞争是正当积极的,应予以提倡鼓励,因为它可以促进企业改进生产,降低成本,使社会经济进步。然而恶性竞争是不惜血本的竞争,到头来两败惧伤。第三,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实现资本、技术、营销等全方面的资源整合。通过建立企业联盟,不同的企业围绕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可以产生“1+1> 2”的累积效果。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要建立供应链管理(SCM)机制。

供应链管理(SCM):

所谓供应链,是指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将产品及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所涉及到的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则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全面规划以及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由于供应链在其内部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成员企业之间的

交易成本。这是为什么一条有效的供应链也是一条充分的信息链的根本原因。在整个供应链效率边界内部,成员企业可以充分获取生产经营所需信息。而在供应链与市场、客户和需求方的关系方面,由于供应链主导方的企业价值、品牌价值具有充分的力量,可以深深地使市场、客户、需求方形成依赖,因此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市场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因此在建立SCM时必须先完成企业信息化改造。让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 加强与顾客的沟通:沟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社会中流行两句话。一,“与其让顾客赞美其产品,不如让其指出产品缺陷。”这句话我很认同。赞美的话也许会让管理者高兴一会,但不能带来利益,但指出一个缺陷,如果能够加以改进,就能带来更大的市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二,“顾客满意度是一笔无形资产。”大多数人都认同这句话。毛主席有一句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的东西会给顾客带来一种满足感,在有意无意中加以宣传,信息的接受者往往会成为下一个客户。这种低成本的宣传,可以带来高额的回报。

在这种工业化社会,广告的效益往往不如客户间的沟通。在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与代理人、零售商、客户进行全方位交流。  树立品牌战略: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

企业品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2. 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3.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企业品牌战略及意义

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的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商品经济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卖方市场特征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简单,没有必要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外在特征,因而,生产经营主导着企业管理,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逾加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

那么,当前商业企业应该怎样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呢?我以为,最主要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2、 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3、 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4、 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5、 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加强企业活力就必须建立竞争机制。

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要求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包括:

1、 人才的竞争策略 以正确的招聘、使用和激励方式吸引优秀人才。

2、 技术的竞争策略 大力开展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

3、 资源的竞争策略 建立多重渠道,开发自身资源。

4、 市场的竞争策略以价格和服务的优势吸引用户和消费者,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

合,扩大企业的势力范围,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努力开拓新的供销渠道,增加企业业务量。

在企业内外部要形成一种危机意识,让每个员工都感到危机压力,不敢懈怠,全力进取。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居安思危,高瞻远瞩,企业才能永保活力。

此篇文章针对于发展中的大中型企业。

朱文峰

2004.11.4

上一篇:气象局职工工作总结下一篇:浅析诗经中的爱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