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27

卫生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共7篇)

篇1:卫生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市卫生局安排,我局认真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按照“创新、务实、亲民、廉洁”的要求,以创造公平公正、文明高效、诚信服务的教育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科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局机关的制度、作风建设,严格局机关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制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推动我市卫生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领导

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全区职能部门中开展效能建设的决定后,我局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根据市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局研究制订了《**市卫生局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加强对行政效能建设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组员的局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行政效能建设的日常事务,同时将有关内容列入局机关内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科室负责人抓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力争把行政效能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全面提高 机关人员素质

今年以来,为提高机关人员综合素质,我们在局机关大兴学习之纲,一是深入开展“一周一法”学习活动,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初级卫生保健条例》、《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为重点,每周围绕“一法”人人读法、写笔记,并集中时间通过机关股室负责人讲解,和互相交流等形式学习,使机关人员业务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二是以主要政府系统大会为契机,在局机关深入一次“整治”活动。7月3日组织机关全体28人,认真收听了于幼军省长在全省政府系统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及15个部门的承诺发言,并在全面进行了小结。7月6日又传达了《省政府关于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决定》、《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山西小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机关大会,人人发言,深刻揭摆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三、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整体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工作

按行政效能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制定了首办责任制、限时超办制、服务承诺制,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网上行政审批程序,使卫生许可、医疗执业许可等五大审批项目的发放周期进一步,大力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已受理审批53件,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其次,加强投拆中心建设,成立组织机构,制订了投诉受理制度,设置了举报纪录,公示了举报中心,并在机关对外公开服务事项文学按投诉而监督。

再次,健全和完善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考核制度》等制度,严格考核奖惩,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公开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机关干部业绩来抓,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落实到位,我局行政效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局机关干部在履行职责和探索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机关作风明显转变,“三乱”现象基本消除,逐渐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行政效能建设是加强行政机关干部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在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在市、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的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篇2:卫生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县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08]24号),围绕行政效能建设目标,紧紧抓住建立完善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改善行政管理、强化机关作风这一主线,从严治政、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大力加强机关

效能建设,全局工作人员精神面貌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县2008行政效能建设目标考评方案》的要求,现将本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1.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2008年,我局根据县委十届三次全会、县政府廉政建设工作会以及县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领导带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及时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与卫生工作紧密结合,实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做到反腐倡廉工作与卫生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经常召开班子会、各院(站、局)长会、职工会,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理想信念、党纪法规、廉洁自律、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宣传教育,开展先进典型示范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教育,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纪政纪的自觉性,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体合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纠建并举,认真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制度,实行药品采购“三统一”管理,有效降低医疗服务中的药品价格,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医疗和用药安全,杜绝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中的不正之风。

四是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及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自觉遵守内部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从政行为,强化权力监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单位重大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杜绝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建设项目和药品器械的采购由各单位按规定程序招标建设、招标采购。经自查,卫生局和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无违规、违纪、违法的情况。

2.落实行政效能建设各项任务。及时调整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会、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08]24号)、《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2008年重点工作进行立项督查的通知》(新办发[2008]18号)及《**县2008行政效能建设目标考评方案》(新政办发[2008]125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县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意见》(新卫字[2008]56号)、《2008年立项工作的推进方案》(新卫字[2008]9号)、《**县卫生局2008年行政效能建设目标考评方案》(新卫字[2008]62号)和《**县卫生局岗位目标责任制》,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机关建设任务落到实处。2008年,全体工作人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规范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在各自岗位职责范围内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未发生因职能部门工作不到位,引发群众群体性到县级以上上访的事件。在年中、年终对各科室、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议,将考评结果进行通报,并按考评结果兑现年终奖金。

篇3: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效能的思考

1 问题及原因

1.1 管理模式没有明显改变

为适应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末, 在原有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但实际情况是这二个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运作模式与防疫站时期没有太明显变化, 无论是权力级别、范围、性质还是对资源的动用能力, 都和防疫站时代相仿, 体现在职能交叉, 职责不分, 效率低下。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 当今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控制机构仍难以独立快速地行使专业职能。此外, 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事不分的管理模式也使某些专业技术问题过度行政化, 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1.2 政策导致行为趋利

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因此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点, 即政府将其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要求其提供指定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 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逐步开始了一些局部的改革, 如允许有偿服务等, 从而使这一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体制, 开始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存问题。虽然近年来原来的由卫生防疫站转化组成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但其功能定位、筹资来源等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卫生监督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属于政府行政职能, 既不可以竞争, 也不能引进市场机制。各级政府必须在保证相应的经费投入和卫生执法人员的合理待遇, 以及改善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办案条件, 才能确保日常各项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1]中指出,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监督管理职责所需经费, 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 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2] (财社[2000]17号) 规定, 由同级政府预算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必要经费。但是目前全国大多数卫生监督执法单位仍然需要从其他途径收取各种服务费用来弥补各种经费的不足, 不得不开展有偿服务, 造成了有收入的工作多干, 没收入的工作少干或不干, 严重违背了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的根本宗旨, 影响了卫生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 同时增加了相对人的经济负担, 败坏和影响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影响了行政执法效能的提高。

1.3 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手段

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建设的落后和投入的不足上, 最显著的是缺乏对卫生监督体系的工作绩效的衡量测算机制。表现在:⑴卫生监督工作目标多元, 产出难以量化和测定, 因此很难把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起来, 没有能力实现对卫生监督体系的绩效评估。⑵目前针对与科室乃至整个机构的评估指标还过于片面, 往往只注重产出, 而忽视对为这些产出的投入进行分析评估, 这极易导致浪费资源和不计成本地盲目投入。⑶进行评估需要有相关理论知识, 要熟悉、掌握某些专门的评估方法和技术, 卫生监督机构自己的评估人员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系统训练。因此, 即使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改善其硬件环境, 卫生监督体系效能的发挥同样受到极大的限制, 并直接导致了其运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1.4 缺乏法律依据, 职能定位不清

卫生监督机构的单位性质不明确, 虽是独立的法人事业单位, 却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只是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 而卫生行政部门与卫生监督机构多数不在一起办公, 工作运行不便, 一个完整的处罚程序执行下来, 要到卫生行政机关审批盖章达七、八次之多, 暴露出卫生监督执法活动与审批盖章两层皮的弊端, 仍然存在着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分离的问题, 政事不分, 影响了行政效能的提高。

1.5 执法办案技术手段有限

1.5.1 技术落后影响执法效能的提高

对照《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3]要求, 卫生监督机构的设备配置不足。从我国出现的几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来看, 都与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有关, 对食品中的有毒、有害以及营养成分的确定, 除了感官认知外, 其他的方法大多数的基层单位都无法完成。

1.5.2 对行政处罚人身份确认缺乏手段

当事人如果不配合, 无法检查当事人身份证, 不能强行索要当事人身份证。如在取缔无证行医的黑诊所过程中, 对当事人逃离现场的, 执法人员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1.5.3 取证手段不力影响执法正常进行

除了能拍摄现场的照片外, 其他取证手段很难应用, 对于旁证, 如要求涉案人员、知情人员作证, 那就是更难的事。现行卫生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中, 大多数法律法规均没有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 而对当事人拒不配合和有意阻挠卫生执法人员执法的行为时, 如何采取强制手段要求当事人协助、配合的问题, 法律法规也无明文规定。由于缺乏强制手段, 难以保证卫生行政执法效能的提高。

1.6 信息流通使用不畅

1.6.1 信息获取渠道过窄

目前卫生监督管理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日常巡查的主动获取和投诉、媒体曝光、上级批转、相关部门来函的被动获取, 未能形成全天候、多角度、多层次的高技术的信息获取渠道。

1.6.2 信息的流通渠道不畅

由于执法队伍内部机制体制及执法技术水平等原因, 往往只能获取本辖区内的一些违法信息, 对在其他区域违法后转移至新的地点继续从事违法活动的当事人信息不能及时流通传递应用, 信息资源的流通利用率低。

1.6.3 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不强

由于卫生执法信息时效性强, 相关信息涉及的案件只有立即调查取证, 掌握第一手资料, 才能依法处罚。但实际情况往往因快速处理能力低, 有价值的信息利用不上, 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2 对策

2.1 强化行政执法程序规范

制定案件终结督导、涉案物品管理等制度, 形成“行政执法监控网”, 对执法办案进行全程监控, 消除随意销案、涉案物品管理不严、执法办案程序不规范等行为。制定并实行行政执法流程规范和行政执法运行记录, 使整个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处于透明的监督中。

2.2 完善行政执法内外监督机制

定期开展案件自查, 严把日常法制审核关, 加强内部监督, 实现执法稽查工作内部从单纯案卷审核向案前案后过程的稽查, 从稽查案件办理变为稽查执法行为, 由静态的审核式稽查变动态的调研式稽查, 稽查重点从内部的审核转变为服务对象的调研, 加强社会监督。使稽查工作涵盖整个行政处罚行为、行政许可行为和行政不作为行为等方面, 实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综合性的监督。

2.3 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行政强制措施、罚没物品管理、案件办理期限、案件办理程序等内容纳入到月考核工作当中, 实行责任追究。

2.4 整合资源, 联合办案, 提高整体执法效能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综合运用多项监管手段, 实现监管效能的最大化。各业务部门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最大限度的实现行政执法办案的知识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可以采用科所联动、所所联动等执法方式, 促进各所之间的经验交流。同时还要注重与公安、法院、质监、药监、工商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集中整治、专项执法中, 以及在案件调查、执行、行政诉讼、移送案源等方面做到相互间密切配合、及时沟通, 有效促进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开展。

2.5 树立科学执法理念, 完善考核评估手段

实现执法效能最大化, 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效能, 通过执法思维的创新来带动执法的理论、机制体制、方式方法乃至整个执法工作的全面创新, 以推动综合执法的快速健康发展。

2.5.1 创新执法理念

从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入手, 逐渐培养和树立执法人员的新理念, 将新的监管执法观念融入于实际工作中, 进一步增强卫生执法人员执法监管的紧迫感、危机感;

2.5.2 创新执法模式

改变随机执法观念, 形成理性执法

2.5.3 创新执法考核评估机制

对执法人员实行量化、细化的考核标准, 对每个科室、每个执法人员的工作业绩采用目标管理的指标开展工作。根据卫生监督工作目标多元, 产出难以量化和测定的特点, 把考核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起来, 适当引进外部评估机构, 将内外部评估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以提高评估和考核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6 理顺卫生监督机制

加强依法监督管理, 提高执法效能, 建立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或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 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 管理和服务分开。把卫生监督机构并入卫生行政部门,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力量, 作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室管理, 不设立独立财务, 不设立独立法人资格, 一起办公, 经费由卫生行政部门安排, 工作统一由卫生行政部门安排和指挥。也可以将卫生监督部门作为像卫生部下设的中医药管理局, 从法律上赋予卫生监督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从而解决职责交叉、重复执法、资源浪费等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2.7 加大政府经费投入, 形成基层卫生监督网络

根据《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的要求, 政府加大对卫生监督机构的财政投入, 完善卫生监督的设备、设施要求, 落实和完善财政经费保障政策, 建立稳定的卫生保障机制。完善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 保证执法工作的重心下移, 确保卫生监督信息上传、下达顺利通畅, 信息获取、利用高效, 形成纵横信息共享、处理快速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S].第39号令.

[2]财政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S].财社[2000]17号.

篇4:卫生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关键词]环太湖;行政效能;长效机制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问题与核心内容,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政府机关行政效能是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推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发展软环境一直是很多地方政府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环太湖地区在全国是经济、政治全面发展比较突出的区域,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应更加重视研究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效能建设,使政府机关牢固树立率先争先意识,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加快创新、加快富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大局,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新提升。

一、行政效能及效能建设的内涵

何为“效能”?从学术界的各种观点及目前各地的“效能”建设的实践来看,有的将“效能”与“效率”等同,有的认为“效能”包含“效率”,有的将两者并列但又没给出“效能”的确切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何为“行政效能”?“行政效能”的涵义非常宽泛,无论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目前对行政效能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行政管理中的效能就是指效率,即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总产出)同其所耗的人财物力及花费的时间(总投入)之间的比率”;2.郭泽保教授认为政府效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实现行政目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3.“行政效能是行政组织及其人员按照科学化、法制化的规范要求,通过积极、忠实地履行工作职责而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效应,是以实现最佳的行政效益为追求目标,以社会、公民作为最终的评判主体”[1]。

因此,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行政效能指的是政府行政效能,也有人称之为政府效能,其含义专指行政机关的效能,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其管理目标,从事公务活动时,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反映。强调的是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统一。但西方有些国家则把政府效能称之为政府绩效。

而行政效能建设则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机关管理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特别是人的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推动高层次管理行为创新的活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的创造者,是效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是行政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是客体。行政效能建设的主体行为是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行政创新行为。因此,行政效能建设的着力点是强化对主体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客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让客体能够有效地监督主体,以获得满意的服务,做到用科学的机制规范管理。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机关公务员的思想教育,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整合机关管理资源,切实解决机关行政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得更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 。

二、环太湖区域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做法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作为一种综合性管理方式,可以优化配置机关管理资源,转变机关作风,优化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可以正确处理好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从而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环太湖区域作为全国经济、政治协调、全面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其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也成绩斐然,为江苏省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以效能为主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众所周知,政府办事效率提高的背后是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环太湖区域各市近年来为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加快效能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如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以来,所有审批与服务事项先后进行了多次提速,承诺办理时限比国务院规定时限累计减少8000多个工作日,所有办理事项平均提速30%。从2007年开始,环太湖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进行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且先后进行了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政会脱钩、撤镇建街,从管制到服务,从全能到有限,从垄断到放权,从封闭到公开,政府放权了、管少了,行政管理效能提高了。主要做法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有限政府。整体抓管办分离,推动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纵向抓机构整合,推动政府垂直管制向扁平化管理转变;横向抓职能调整,推动多头分管向集中管理转变。推进工作机制创新,打造效率政府。推行行政决策民主化改革,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推进行政流程改革,提高工作执行能力;推行服务方式改革,提高服务能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打造绩效政府。有的市已经建立了以目的性产出为主要要素的绩效管理体系,开展以结果性成就为重点内容的绩效检查机制,实行以效能责任追究为根本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3]。

(二)以多种服务平台为依托,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力

环太湖区域各市为了更有效地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近年来,纷纷构建各种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权力。如苏州市开通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短信平台,通过该平台,市民可以监督的机关包括市各职能部门、各垂直部门、各直属单位等。短信平台实行专人值班负责制,上班时间保持8小时网上实时监控,并抓好跟踪调查处理,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跟踪整个处理过程,直到给反映问题者满意的答复,而对被反映问题的单位,市作风效能办公室将结合简报进行定期通报。又如常州市筹建了集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行政执法数据、行政审批监察于一体的“三合一”网络平台,在网上基本实现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法制办对各部门行政执法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查询、监督,监察机关对行政审批进行监察的“三同步”,对除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外的其他行政权力进行清理、优化、固化流程后进网运行,从根本上规范和约束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的行为。截止2009年5月底,通过“三合一”网络平台办理事项达11万余件;至2009年10月,全市48个行政机关的近6000项行政权力全部进网运行。

(三)以内控机制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权力的执行力

近几年来,环太湖区域各市纷纷进行了政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工作,并且先后制订了相关的行政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各市均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数次彻底清理,有的市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对行政权力运行要素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和全程监控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责任追究为保障,对行政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内容、步骤、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都进行了具体细化。保证了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中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进一步提升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提升了行政权力的执行力。

(四)以监督考评为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建设的质量

环太湖区域各市近两年更加重视畅通与企业的沟通渠道,纷纷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作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监测点,定期了解和跟踪有关行政机关在审批、执法、收费、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协调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征求企业对机关作风效能、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逐一梳理,查找不足,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完善督查考评机制,把督查与考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促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保证。如苏州把加大督查力度、实行绩效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和强化结果运用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督查—考评—问责—反馈:的完整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质量[4]。有的市成立了督查中心,重点加强对涉及企业发展的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环节的督查;对行政执法部门服务企业、保障发展的情况开展督查。完善绩效评估标准和分数权重,健全绩效评估体系,推动绩效考评制度的落实;认真查处投诉举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反馈绩效考评结果,并与干部的提拔任用、年终考核等挂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用人机制与奖惩机制。

(五)以科学的制度设计为保障,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由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因此,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是完善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效能建设实效的关键。环太湖地区一些城市近几年不断探索改进政府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如有的市先后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管事”的转变,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有的市则紧紧围绕“改进服务、改进手段、改进管理,在处室作风及效能建设上取得突破”的目标任务,大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积极培养“服务型干部、学习型干部、创新型干部、务实型干部、廉洁型干部”等等,这些成功的做法都是环太湖地区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效能建设长效机制逐渐形成的有力保障。

环太湖区域经过几年的行政效能建设,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有了显著提高,政府转变职能、服务基层的水平有了明显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也较大提升,政府机关更加清正廉洁、勤政高效。优化了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成效显著。但从整体上看,环太湖地区行政效能建设的整体现状与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科学发展机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离效能建设自身目标和群众对行政效能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距离。

1.服务观念滞后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仍然淡薄,仍然存在着居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将群众的利益放到最根本的位置的现象,代之以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对自身利益则过度诉求,工作效率低下,甚至玩忽职守。

2.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彻底

近年来,经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各市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取消了大量审批项目,简化了审批程序,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还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和意识,该授予的权力没有彻底到位,致使有的服务中心窗口形同虚设,削弱了审批制度改革的效果。

3.组织机构不尽合理

行政机构仍然过于臃肿,机构重叠,政府官员的权责界限不够明确,行政机构不尽合理,管理层次过多,人员编制不合理,从而导致官员互相扯皮推诿、相互掣肘现象依然严重。

4.行政行为还不规范

经过几年的努力,环太湖地区各市机关行政工作已走上了依法行政的轨道,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少数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在单位政务公开栏中公开的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对财务开支、收费标准、人事安排等敏感问题,仍讳莫如深;有的部门利益至上,重收费、轻管理,以收费代管理,以罚款抵收入;有的甚至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

5.形式主义现象较为严重

有的单位和部门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现象,单位的制度往往成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检查结束,很快就被束之高阁;有的单位的制度缺乏检查监督机制,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制度越创越多,但不少都没有落到实处。有的部门和一些干部工作飘浮,不求实效,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不顾条件,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仍然存在。

6.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最终形成

没有建立绩效评估的长效机制,绩效考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估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有的市保证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也未建立。在机关效能建设上,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方面还未能有所突破。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研究解决,不仅损害政府机关形象,而且阻碍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影响和谐、稳定的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以完善。

三、构建环太湖区域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推动政府改革和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需求,也是推进环太湖区域转型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行政机关应以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行政效能为突破口,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而要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并以此来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政府实施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优化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实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提供制度保障。

(一)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是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真正取得实效,打造一支能正确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工作全局、引领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根本保障。应该把加强机关干部能力建设作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通过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促进机关行政效能的提高,推进环太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同时也使各级干部更好地胜任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的历史使命。

(二)进一步转变职能开拓创新。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效能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判定一个地区投资环境优劣的最直观的表现。环太湖区域在行政审批上应进一步减少环节,简化程序,缩短时限,创新服务。开拓创新是推进效能建设的动力。随着环太湖区域行政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也将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矛盾也将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创新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环太湖区域各市应通过深入各机关、企业单位、群众百姓中调研,找出难点,发现节点,解决困点,积极探索既着眼长远、又顾及当前,既有前瞻性、又有指导性的行政效能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实现效能建设的新突破。

(三)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一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通过抓规范、抓提高、抓督查、抓考核,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制度,着力提高环太湖区域各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实效,逐步使各市政府有关部门将信息公开作为部门工作常态,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充实公开内容、提升服务能力。定期组织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优秀考核。二是启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程。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全省各级政府到2010年底基本建立权责清晰、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环太湖区域应加快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的建立。

(四)进一步健全效能考评体系。行政效能考评是推进效能建设的抓手,效能考评是促进效能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必须重视效能考评。建立健全效能考评体系,严格按照标准考核,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成绩和效果做出明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对考评结果进行正确运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切实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不断树立新典型,推广新经验,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行政效能。

(五)继续完善效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要实现这个目的,最基础的工作是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制度建设入手,确定职责、合理分工、规范行为、严格程序、明确工作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从而使环太湖区域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优质高效地履行职责,实现机关行政效能的有效提升。

(六)不断强化监督检查措施。监督检查考评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手段。效能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有效地推行和落实各项效能建设制度和措施,就必须做到监督有力,检查有力,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因此,一是加强工作监督,通过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各部门的效能监察及明查暗访,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跟踪检查、定期通报;二是落实监督惩处,对违反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充分发挥督查惩处的约束作用,促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宏.西部地区县级政府效能建设研究—以昆明市晋宁县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7.4.

[2]李忠兰.关于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D].长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05,6-7.

[3]http://js.xhby.net/system/2008/11/13/010375216.shtml.

[4]http://www.suzhou.gov.cn/newssz/sznews/2009/1/7/sznews-10

篇5:关于行政效能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服务质量为手段,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明显转变,工作干劲明显提升,责任感和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打造了一支有力的卫生工作队伍。我局现将行政效能建设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自2008年初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卫监所所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及奖惩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行政效能建设,并明确局长为全面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科室(单位)负责人为各科室(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了我局行政效能建设以优化机关作风、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加快发展为目标任务,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强化思想教育,突出建章立制。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考核制度,解放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达到增强干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形象

卫生局注重将机关效能建设与卫生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干部形象。机关作风建设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机关作风建设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单位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将作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七严禁”,即严禁上下班迟到早退,严禁旷工,严禁上班时间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上班时间打麻将、网上炒股、打游戏、聚众聊天等,严禁工作时间外出办私事,严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严禁工作推诿不负责任,严禁吃、拿、卡、要,并公示在大楼入口处。同时,组织相关人员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全局的机关作风进行检查,切实转变全局干部职工办事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三)强化依法行政,不断规范行政行为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全面推进卫生局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确保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执行,根据人员调动情况及时调整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并安排一名副局长分管依法行政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支持法制工作,有人员具体负责。

二是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审批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调整了卫生局案件审批领导小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卫生局拟作出的较大数额罚款、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案件及其它疑难复杂、重特大案件。按照区政府统一要求,及时开展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将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缩2 减至11个,简化了办理审批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间,将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进行了公示。大力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新设行政审批服务科,由分管局长任科长,全面负责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项行政审批项目和3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2009年1—6月,区卫生局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共受理卫生许可申请278件,发放卫生许可证311户;注销卫生许可证15户;共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3070个。办结率、满意率、同意率均达到了100%。

三是全面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监督。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严格依法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对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擅自改变处罚幅度等情形,造成错案或有过错责任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规范食品卫生、公共卫生、母婴保健、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执业注册、护士执业注册等各项行政许可的办事程序,做到依法办理行政许可及审批事项,对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越权审批等造成过错的,严肃追究其过错责任。严格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截止目前,无执法违法案件发生。

(四)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为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我局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进一步 完善了一次性告知制、挂牌上岗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制度体系,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各项制度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

二、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大力开展民生工程

我局坚持全面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大力展开民生工程,以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启动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从而提高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有效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二是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六免费”活动,即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免费给社区民众接种国家Ⅰ类疫苗;免费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免费为70以上老年人进行基本体检;免费开展孕产妇访视;免费进行0-36个月儿童保健。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四是扩大免疫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截至目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99.10、99.56、98.01、97.46、96.08,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76.77、70.02,均达到了省、市要求。五是继续惠及结核病人,截至6月,共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86人,筛查肺结核密切接触者183人对380例疑似肺结核病人提供了免费咨询、检查。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职工对行政效能建设理解较为片面,认为不4 迟到早退就是开展好了行政效能建设,对提高工作效率、为民办实事等方面认识不到位。

(二)仍有上班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等现象。

(三)《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后,餐饮消费环节的行政审批许可仍由我局负责接件、现场审查,由区食品药品监督局盖章发证,在工作延续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下一步打算

(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继续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全局的行政效能建设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违纪现象,严格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

(二)继续加大职工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对行政效能建设的认识,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继续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调沟通,确保餐饮消费环节的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督不出现空白。

篇6:卫生局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X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2008年全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向大会作专项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统一思想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今年,我区进一步加强了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一是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议和常务会议,研究全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成立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区效能建设工作办公室,做到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有组织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

二是区委、区政府连续召开了三次高规格的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会,对省委、省政府加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贯彻,要求全区机关干部严格按照省委“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要求,以精简行政审批为基础,以落实“三项制度”为重点,以办好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以转变机关作风为保障,着力强化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和廉洁意识,使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履职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明显改进,真正把我区建设成为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速度最快、办事水平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投资热土,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是利用《XX通讯》开设“抓效能,促发展”专栏,推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的典型,刊发“推进思想解放,加强效能建设”系列评论文章;利用农村广播网络开展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专题宣传;通过《XX日报》、《XX日报》、《XX晚报》、XX电视台、XX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刊播我区行政效能建设稿件,有力地宣传了我区效能建设的实施情况和成效。编发效能建设简报XX期,对全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编发效能建设专报XX期,传达省、市领导对效能建设的要求,介绍外地先进经验等,为我区效能建设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窗口;开展机关作风行政效能调研XX次,对我区执行“三项制度”、进行项目清理、实施代办制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提出了建议。

二、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全力推进

在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中,我区紧紧抓住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突出抓好“两集中两到位”、建好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三大监督、落实“三项制度”、执行绩效考核等,强力推进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

一是抓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根据《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精神,我区对涉及区级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行了逐项认真清理工作,做到“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必须调整”。经过五次集中清理,目前,暂保留行政审批、服务项目486项,其中行政许可266项,行政审批项目176项,非行政许可、服务项目44项。这些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将在上报核准后统一公布实施;同时,我区对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项目进行审批流程清理和办结时限清理,对无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审批环节一律取消,对只审形式要件的归类为即办件,目前,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项目中有59 项承诺件改为即办件,即办件增加到121 项,占入驻项目的40%以上,入驻项目办结时间平均缩短了8个工作日,即办件平均只需5 分钟即可办结,承诺件平均办结不到1 个工作日,办理速度提高了96.8%。

二是突出抓好“两集中两到位”。根据省市“两集中两到位”精神,我区要求涉及行政审批的部门必须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行政审批股,行政审批股成建制集中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部门窗口首席代表制,做到交“项目”同时交“人”和交“章”,将行政审批权充分授权窗口,杜绝体外审批,解决“只挂号不看病”问题。现符合入驻条件的301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已全部入住区政务服务中心,充分授权的审批项目有128项,占入驻项目总数的43%,达到省上提出的符合条件100%授权的目标。

三是建设好区政务服务中心。我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有20个常设窗口、1个综合窗口,另外开设了咨询窗口、投诉窗口、便民服务窗口。入驻涉及投资、兴办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等行政审批、服务项目301个。中心实行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申报条件、申报资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投诉渠道“七公开”;以政务服务一窗口、标准示范一文本、咨询解释一口答、资料审核一次清、补退告知一通知“五个一”统揽办事流程;管理上设立首问责任岗,推行首问事项登记制、文明服务制、来办人评议制、责任倒查制,以及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回访服务等优质服务办法,使中心真正成为让企业更好地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让基层更快捷方便地办事的服务窗口。截止11月底,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许可、服务事项31123件,办结31123件,按时办结率100%,现场办结率95.33%。同时,充分利用行政审批业务通用软件系统、行政效能监察软件和行政效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省、市、区三级全程实时监控和管理,今年6月1日启用行政审批通用业务软件办件以来,办件准确率达到99%以上,企业和群众满意率100 %。

四是实施好日常工作监督、行政审批监督和网络使用监督。我区加强行政效能日常工作监督,通过随机抽查、联合检查等,保证每周两次督查,并及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加强与企业行政效能监督员的联系,通过对《执法情况检测表》、《行政效能检测表》的分析,了解各部门服务企业的情况;开通区长行政效能建设专用热线和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热线,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投诉进行核查并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复”;制定行政审批系统管理办法,规范网络使用,实现中心窗口全部在全省行政审批通用系统中办件,将行政审批网络延伸到部门,保证中心网络与部门互连互通,实现业务审批和效能监察同步运行。在此基础上,通过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服务办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利用“网猫”加强互联网的使用管理,规范全区机关工作人员的上网行为。

五是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在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基础上,我区着眼于长效建设,推出了《XX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实施办法(试行)》、《XX政务服务限时办结制度》、《XX关于影响机关作风行政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暂行)》、《XX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XX行政效能告诫制度》等,为“三项制度”的落地提供了更细化、更贴近基层、方便操作的实施办法,丰富了效能建设内涵。

六是执行绩效考核。我区制订了《绩效评估实施意见》,把依法行政、服务质量、能力水平、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廉政建设纳入对各乡镇街、和区级部门的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绩效评估不合格的,区委、区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年终目标考核列为不达标单位,并按目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处理。

三、健全体系、强化责任、推陈出新

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主体在机关。为此,我区强化区级部门在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落实了区政府法制办、区人事局、区发改局、区纪委监察局等部门的牵头责任,出台了“三项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并联审批的实施办法、效能监察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的管理办法和制度。

其他区级部门也充分发挥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在规范办事和总结长期工作经验基础上做到“三权下放”。一是受理权下放——将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再生育审批、规划区外建设项目等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权,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由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后全程代办;二是审查权下放——将公共场所及餐饮业卫生许可证、异地引种审批、文化经营许可证等审批事项的现场审查权下放到乡镇,申请人直接到乡镇申请前置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后再到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相关审批,当即领取证照;三是审批权下放——将审查责任主要在乡镇且程序简单的审批权下放给乡镇直接办理,区级相关部门不再审批。区政务服务中心还建立了包括预约服务、导引服务、代理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提前服务、提速服务、文明服务、回访服务九项服务为主的《区政务服务中心优质服务办法》;区水利农机局服务窗口在办理异地农用车辆驾照、行驶执照审核中,采取了上门查验、带回审核、办结邮寄的服务方式,把等人进门办事变为主动上门服务,节约了业主往返奔忙的时间和精力,也促进了我区物流业发展;区工商局通过市场预警制、行政约见制、市场巡查制,变硬性管理为引导服务,倡导“五个特别服务”、“三不查”、“六不罚或六轻罚”等,把提高效率服务企业,提高质量服务发展作为本单位的自觉意识;区招商局通过“洽谈项目抓到位、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关联项目抓配套”的“四抓”工作方法,实现了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今年1—11月,全区已新引进项目149个,项目到位资金22.75亿元,同比增长38.2%。在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中,全区机关呈现出“人人抓效能、时时讲效能、事事出效能”的良好氛围。

各乡镇街也积极行动,在贯彻落实“三项制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使便民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政务服务、民政救济、信访接待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实现了办事、救助、投诉有地方可找,都找一个地方的惠民、便民目标。

许多村、社区也把便民服务作为基层效能建设的重点,建立便民服务站点,把群众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作为代办事项,让群众不出村也能办妥事、办好事。全区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轴心,以乡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为节点,以村和社区便民服务站点为触点,逐渐形成“三级联动、分级承办、全程代理、便捷惠民”的扁平化办事服务链,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增强了政务服务效果,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规范行政、加强监督、严肃纪律

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中,我区印发了《关于加强会议和公文管理、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并严格控制会议规模、提高文件质量,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积极开展改进会风文风的调查研究,对部分单位在改进会风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并以督查通报的形式对改进会风文风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制定和下发《XX潭区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制度(试行)》,把有关贴心亲民、发展富民、帮扶惠民、和谐安民等事项作为公开承诺事项,通过科学定诺、严格审诺、公开承诺、认真履诺、民主评诺等步骤,确保“公开承诺”事项完全履行。全区68个单位将服务内容、时限、违诺责任等对外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外公示率达到100%。

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区效能办以《XX潭区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XX潭区行政效能告诫制度》、《XX潭区关于影响机关作风行政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暂行)》为依据,运用“网猫”、电子监察系统,以及每周两次的随机抽查、联合检查等,对全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进行全面检查。今年以来,共开展检查120多次,检查单位392个(次)。

对违反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的行为,我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到目前为止,我区对违反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已发出监察建议书4份,责令现场整改31个,批评教育39人,责令书面检查8人,通报批评8人,处分1人,扣发当年目标奖9人,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6人,扣目标考核分值的单位8个。总体来说,2008年,我区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少数单位“雷声大雨点小”,强调得多,行动得少,落实不够;二是一部分同志思想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认为效能建设一阵风就过了,借口工作忙而忽视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三是全方位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工作依旧偏重于事后的追惩性监督,对事前预防性监督及事中过程性监督做得不够,未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全方位有机结合;四是个别部门对政务服务中心工作重视不够,派驻人员素质不高。

不断地改进机关作风,不断地提高机关作风行政效能,是时代赋予行政机关的历史责任,是党和人民对行政机关的期待。2009年,我们将以规范为重心,以文化为内核,继续抓住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的落实,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扁平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绩效考核,尤其要特别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搞好并联审批。

篇7:财政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汇报

一、全面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财政局人员的认识

市会议召开后,局领导立即召开党组成员会,以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对会议内容进行了传达学习和讨论,不仅在领导班子中统一思想认识,而且从班子成员自身做起,反思以往工作中效能和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其次大会上对会议内容和会议要求进行了传达,以行政许可法的规范标准,紧密结合工作职能,要求财政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改善行政管理、推进依法行政,不断进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第三,在财政局开展提高机关效能大讨论,以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为第一出发点,以提高工作效能为立足点,要求每个处室认真查摆各自效能建设方面存在问题。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宣传发动,使财政局人员充分认识到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和准确定位财政局每个处室、每个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事务管理、服务经济发展和满足群众需求中的职责,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做到廉洁从政、高效从政,建设服务型机关,为服务发展、加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深入查摆问题,找出效能建设的关键环节

通过专题分析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局认真落实全市集中整治投资发展软环境和服务环境大建设活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机关等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工作人员的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效率、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服务发展、加快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除此之外,从履行我局的职能出发,也还认为我局的行政效能建设与全市加快发展的任务相比,与投资者、基层和群众的愿望相比,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意识还不够到位

今年以来,针对部份地区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国家采取果断措施实行宏观调控,加之“铁本事件”的影响,从上到下,各级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十分慎重,但针对我市来言,并非投资过热,而是投资不足,我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保证了我市投资规模未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但如何紧密结合我市的市情,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投资规模、资金、项目争取等方面,突破条条框框及制度的约束,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方面,工作还不够到位。

(二)服务工作还不够全面

为基层、为社会、为群众服务方面,财政局有较为全面的工作制度和公开承诺,限时办结、廉洁从政等方面我局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服务无止境、沟通无距离,对基层、对群众的不理解的问题或非财政局本职方面工作的解释,受人手、职能、资金、政策和知识面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基层寻求资金、项目支持的少部份工作,一时我局还无法保证全社会完全满意。

(三)内部运转还不够协调 “财政局一盘棋,工作一体化”是我局领导班子对整个工作的一贯要求,财政局内部各职能机构也认真按此要求认真进行了落实,社会各界到我局机关、窗口咨询、办事也比较满意。但限于条线和职能的差异较大,专业性也较强的特点,各处室对其他处室的具体工作要求难于全面、深入的了解,偶尔也还存在信息沟通不够、运转协调不畅的情况。

三、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和落实整改举措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局从关键环节抓起,突出“以人为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营造我市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加强思想教育,转变作风

以创优质服务为主题,以创市级文明单位和契机,大力提倡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敢于负责的作风,在财政局组织开展“抓效能、优环境、促发展”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展人生观、价值观、宗旨观、政绩观、发展观教育,引导财政局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港城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为基层、为群众谨慎用权、公正用权、廉洁用权。

(二)规范机关行为,提高效率

按照《南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关于加强行政效能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规范机关人员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高效从政,规范从政行为,从发展大局出发,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反对和防止各种损害基层和群众利益的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增强自我纠错的能力。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切实解决重审批(管理)、轻服务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和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公示制度,扩大群众对机关工作的知情权,不断增加工作透明度。

(三)提高队伍素质,练好内功

上一篇:专项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下一篇:一位高中生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