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英语培训呈现“数字化”和“游戏化”

2024-05-24

少儿英语培训呈现“数字化”和“游戏化”(精选4篇)

篇1:少儿英语培训呈现“数字化”和“游戏化”

阿卡索外教网,英语口语培训,外教一对一 http://

少儿英语培训呈现“数字化”和“游戏化”

近日,众多少儿培训机构的校长共同探讨了中国少儿英语教学方法以及行业发展趋势。Christopher Sol Cruz,作为广受欢迎的英语系列教材Big English的作者,受邀与中国地区的培训学校校长就少儿英语教育进行深度交流,分享了儿童英语教育的问题、热点和趋势,并向中国的英语教育者提出自己的建议。

孩子、家长、老师培训诉求出现不一致

在儿童英语学习上,孩子、老师、家长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往往有着不同的出发点。老师往往希望学生有效和迅速的吸收知识,家长的诉求是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清晰的投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本身学习英语的诉求和动力往往被忽略了,这就造成了老师拼命教,家长拼命催,学生没有动力学的局面,最终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够好。作为教育者,Christopher表示我们需要在更深层次地了解学习者本身的需求,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到自在,并且有意愿在自己的生活、在和同伴的交流中使用英语,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

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法席卷欧美

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法就是将学科知识与外语结合起来的教学法。它既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又不仅仅等同于用英语教授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而是将学科的知识融入英语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英文思维和认知能力的一种教学法。着重训练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有很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教学法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比较新的概念,需要花时间适应,教学中也要将学科内容和语言的学习目标分别界定清楚。但是,这种教学法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要求,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语言教育和学科教育本身。

少儿英语培训呈现“数字化”和“游戏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面临着“数字化”的一代。然而,少儿培训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并不是市面上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怎么运用数字产品进行英语教学,而是应该思考新时代的孩子对科技运用习惯是怎么样的?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科技,如何设计语言教学来顺应这些习惯?现在教育中流行一个词是学习“游戏化”,意思是使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这种游戏可以是单人独立进行的,也可以是与同伴竞赛,同时在单词、语法等方面达成语言培养的目标。虽然孩子很难单纯依靠游戏来学成一门语言,但游戏的确在兴趣培养这一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上有很好效果。此外,科技的运用可以使语言学习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科技不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但语言毕竟是一种社交体验,科技的确能够提升学习体验。

当今,不再过分强调“像本地人那样讲英语”,而是更加注重在21世纪多文化环境中有效率地用英文进行沟通。这需要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的异同。Christopher表示,更早、更长时间的学习语言是一种优势。儿童天生对事物有充分的好奇感,这也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有

阿卡索外教网,英语口语培训,外教一对一 http://

更加开放的态度,也更容易培养兴趣。在更早的年纪进行英语学习,对孩子的认知能力也更有好处,比如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开发创造性和灵活性。

篇2:少儿英语培训呈现“数字化”和“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而是要全面推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质量提高的工程

1、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向前推进。以往我们相当多的幼儿园习惯于用现成的课程方案,课程建设工作没有纳入幼儿园工作日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意味着我们不能拿一个买来的本子教到底,而是要进行适合园本化的改造。

2、同时是一个质量提升工程。课程游戏化与指南不冲突,就是落实指南的一项工作。

3、是一个综合进程,比较复杂,不是改改教案就完了。综合性表现在是课程建设工程,强调适宜性,每个幼儿园都要进行课程改造和完善,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根本问题。大家都在重新设立目标,课程目标需要根据现实现实状况,分解指南目标,寻找相应的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实现游戏化。课程观念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的课程实践也是一个优化过程,观念形成和实践是同时进行的。

幼儿园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直接决定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成效。要在这上面下功夫,这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需要持续进行的。让环境更适合孩子,都能转化为孩子的经验,促进孩子的发展。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现在,制约我们的可能不是资源,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如果没有伴随课程游戏化进行的教师专业培训,那么就很难完成。不仅仅是做课程方案,更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自身发展。

是一个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衡量指标是孩子的发展。课程方案的改造,资源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努力,促进幼儿发展。

六个支架包括了这些内容,不是改方案,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目标。对于前一阶段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确定了未来项目工作的重点:

帮扶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在实施中有哪些重要问题要强调和解决,方案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因园治宜的。目标

1、学会观察儿童,不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规定。这项工作复杂,不是一次两次培训就能掌握的。观察是为了理解孩子,解读孩子,并且根据孩子的表现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教师感觉不能把握的原因是:教师往往不能把孩子的典型行为和指南联结,对指南的把握和分解不足,指南里的一条目标,有时能分解出好几条典型行为特征,要观察更要深度学习指南,把握目标和行为特征。

要有观察的意识,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是教师每日的重要工作。教师和孩子要有效互动,不是时时刻刻都要互动,观察也是一种隐形互动。教师往往没有找到互动的合理理由。

根据观察,科学解读与理解儿童行为,科学评价儿童的发展,创造适宜的驾驭环境和条件。经过观察,是可以理解孩子行为的,知道他们的兴趣取向,需要。是我们做出教育判断的前提。

我们的反思是基于实践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升反思意识。要求:

观察幼儿活动过程,用便捷的方式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学习特点与过程。不用那么多文字,可以用表格和符号等简洁的方法。可以用照片结合文字进行记录和分析。仅有素材是不够的,素材需要被整理。

持续捕捉并记录个体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解读并发现儿童自身某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尝试对儿童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回应。

教研活动要来自于实施,可以来自与记忆或观察记录,而不是空谈。教研活动要为改进教学服务。

其实讨论观察记录,在教研活动中一起学习抓住基本事实,进行练习。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不断改进我们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2、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

改造现行课程方案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造使之园本化。园本化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适合本园孩子的需要。要发现原有课程方案里的不足,教师要有基本的反思能力和对照能力,将幼儿当前表现和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对照。

基于幼儿学习和发展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并作出适宜性调整。如果能找到不对称,就能有效地进行调整。课程要建立在本园孩子的现实生活之上。

关注游戏和生活队幼儿发展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融进多样化的材料,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确立适宜目标。课程是动态的,现有的固定文本一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宜。审议和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给予幼儿更多自发活动机会,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生活等各类活动科学组合的一日后活动流程,避免无序化、随意化和单一化。例如各个幼儿园都在保证绿地面积,但是绿地变成了绿篱,孩子进不去,仅仅有观赏价值,是为成人服务而不是为孩子。环境中要有获得经验的机会,它不是操场,而是孩子日常活动的场地。很多幼儿园在减少水泥地,让孩子更有兴趣在户外活动,内容更多样,时间更充分。

审议和优化室内外环境。教师要因地制宜。资源要分层,教室内的资源不分层,一次性投放,并不能供给幼儿丰富的经验。

注意课程内的丰富性和重复性。有些地方活动很多,但是目标重复。亲近大自然是目标,但是大自然在哪里,大自然包括哪些?要把目标落实到内容。

资源不仅用于储备,要落实到运用,如何用何时用,如何搭配。例如一个农村幼儿园,当地利用山上的树枝,孩子玩的蛮好。当孩子举着树枝跑来跑去目的在哪里?除了安全隐患之外,孩子不拿树枝也可以跑,负重不用拿树枝,所以缺乏辅助资源,就很难提升和扩展经验。提供了绳子,孩子就能用树枝搭很大的房子。要有工具性材料、粘合性材料,这样孩子才能再基本材料之上展开丰富的活动。辅助材料的提供,是活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性。

审议和优化活动的指导策略。注重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投入性、创造性。投入是一种我们期待的重要状态。如何让孩子投入,很重要的是老师的策略。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3、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 关注生活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关注幼儿的生活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从书目的知识转向孩子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生活及多样化的活动,才是儿童不断成长的基础和前提。要充分理解纲要、指南中的生活意识,理解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通过观察发现契机,利用契机生成课程,实现教育目的。生活才有了教育的价值。一日生活中的很多很多都属于教育的价值实现。寻找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契机。使生活活动不仅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求,而且能够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对幼儿在园生活的环境进行分析,以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审视、完善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为幼儿提供安全、稳定、有序的一日生活环境。深度研究幼儿园生活环境,不是随意创设,是变动的。孩子的生活环境与幼儿当前的需要和行动有关。

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活动的需求出发,加强对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在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鼓励价值积极配合和支持幼儿园课程资源收集和利用的活动。鼓励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孩子获得动手体验的机会。让孩子能投入到生活中去。

在张雪门、陈鹤琴的论著中发现中国道路和中国自信。

4、注重活动的多样性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过程。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实现的,要根据需要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方式进行。

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不同的活动形式对孩子有不同的发展价值,要根据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不要鼓励进行。重点是打破集体教学为主的活动形式,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确保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合理开展各类有喜欢的。将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支持幼儿建构、探索、阅读等活动。要鼓励幼儿自发的有喜欢的。注重以幼儿自己的经验发生的游戏,游戏的场景、情节、角色、材料的使用、规则等由幼儿自己决定。观察幼儿在自发游戏中获得的经验。不要用单一领域经验来观察幼儿的游戏。

5、和家庭建立双向互惠的关系

家长的认识需要转变,要引导家长认识指南、理解指南。

明确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尊重平等合作为基本原则。了解当代父母的真实需求,主动发起对话,谋求家园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一致性。

运用多少渠道分享幼儿在园及在家的发展状况,实现信息互通和措施同质。创设多种机会让父母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和实施中。有的幼儿园开发家长志愿者工作,加强家园沟通,要研究如何加强家长志愿者的作用。网络平台不仅仅要向家长发指令,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沟通,形成共同策略,要围绕指南的基本精神,通过网络平台让老师和孩子共同理解指南。让家长知道社会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些信息明显是愚弄家长、损害孩子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指南的地位,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学指南。指南是家园合作的基础。前提是教师对指南要深度理解。指南颁布四周年了,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

请家长参与课程审议工作,提供资源,理解课程目标。这些任务不是额外的任务,是教育厅原有任务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落实指南、实现教育厅课程改革目标的具体行动。

王海英

儿童本位的区域环境设计与教师支持策略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研究,是政策、投入等研究。但是为了达成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我们也在做七个方面的政策支持研究。同时关注同伴小团体和学习过程。

课程游戏化如何支持儿童本位思想的实现,树立儿童主体地位。环境创设不是一个最终目标,而是更新改变师生关系,更新课程文化。核心词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儿童本位的环境到底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会出现什么障碍。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反儿童表现

在反儿童的成人中心的大环境下,如何认识区域环境的儿童本位立场。用儿童本位的眼镜如何透视幼儿园环境:1环境创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吗?

2、环境设计邀请幼儿的参与吗?

3、环境布置支持幼儿的需要吗?

4、环境评价追踪幼儿的反应吗?

作为环境的主人,不仅要享用环境,更要参与创意设计和实施。我们要把创意表征出来,进行布置,满足幼儿的需要。以成人为本位表征出来的环境并不一定适合儿童的需要。教师对环境什么时候做加法做减法,很多时候并没有去聆听儿童主张。

A谁的环境?教师-模板-儿童,教师一手创意出来的环境,认为符合孩子需要的环境,区域标记:谁的创意,谁的审美?谁的设计?谁的需要?用孩子的第一反应来观看环境。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文字,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图片的色彩造型细节。进行环境评价时,关注孩子的图像眼睛,而不是文字。图像呈现的过程中,是不是唤起孩子的积极参与的经验。为什么不能邀请孩子参与区域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教师和孩子一起进行环境的创设,反应儿童审美,儿童创意,例如这个森林墙壁的创设,隐藏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孩子在这里看到、想象了很多,有很多孩子自己的故事。孩子在创作过程中实现“我们”感,实现对环境的认同。

从儿童生活中来,由儿童参与。这样的环境让孩子有更加深刻的认同感、依恋感,产生自我效能感。孩子不是现成环境的享用者。在我们的探索过程中,如何理解儿童本位的环境?幼儿喜欢的,满足幼儿各种需要的,符合身心发展特点的„„这些过于笼统,需要细化。

分享两个案例:

常州宝龙幼儿园的实践

从师控型幼儿园到区域化自主空间 不是从教师站在教室中心,可以对教室内的每个孩子一览无余的空间,而是变成围合半围合的空间。这样的环境是便于教师管理的,而不是孩子喜欢的。现实中,孩子需要被老师看不见的空间。

转变为儿童和教师共享的空间,马蹄形空间变成了区域化自主空间,用围挡和隔断,形成了围合感和封闭感,教师的目光不可到达的自主空间,给孩子自主感。紧凑规整空间秩序感强,复杂空间看起来比较随性,但是区域之间的互通、角色互换,空间变化带来儿童在空间中行为方式的变化。形成了不规则和变化。更好的联动和推动。孩子们交往的距离感缩小。

孩子喜欢自主化,能够自己决定的,方便游戏的空间。镇江扬中八幼 我们的小菜地

菜地的设计、田埂铺设方式都是孩子自己设计的。跨田埂变成了游戏。邀请大班进行田埂设计。参观小菜地,勘察现场,清理菜地土壤,捡走砖头瓦块,集中以备后期利用。分成六组进行讨论创意。孩子设计的十块地和成人方式不一样,但是要考虑到铺设难度,就会进行修改。在实施铺设中,要考虑材料的使用,遇到无法铺平的状况,就要解决,例如用踩踩的方法,但是不能解决。可以询问家长,在成人提供的支架中选择办法,进行平整土地。然后讨论种什么。在讨论中运用调查分类统计工具。季节是否种植想要种的东西,园丁给予建议,种植适宜的植物。选种,认识颗粒饱满的适合种植的种子。发现大蒜的状况,教师可以给予及时回应,更可以给予滞后的反应,鼓励孩子自己搜集发现答案,老师也可以有时间去查询资料。翻土、播种,先讨论,后种植,设置可以比较的机会,不是给予答案,而是激发质疑。

后期的打算,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进行教育。生长生命工具养护责任等等,都成为幼儿发展的有益经验。

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具体化支持孩子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可操作可探索可互动可交往,尊重儿童权利,满足儿童多元需要,承载儿童经验,记录儿童发展。让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让孩子自己看得见。

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满足儿童的多元需要,呈现儿童的发现、主张、观点;承载儿童的情绪、情感,使用儿童的符号,语言表征方式。

呈现了一个系谱状态,不断探索不断到达的过程。始终在路上,始终自我超越的过程。

B 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策略

1、基本原则 儿童权利原则

教师的义务不应绑架和削减儿童的权利感,在我们扮演教师角色的时候,要有强烈的留白意识。

生存权——存在感 发展权——掌控感

让一个孩子走进班级的时候感到这是他的班级,是悦纳接受他的,支持他的愉悦情感的环境。有属于自己的东西的环境有存在感,但是比较初级,还要有那种缺我不可的存在感,觉得自己是班级重要的一员。要捍卫每一个孩子的存在感。不要有所选择性的呈现孩子的作品。当你选择了某些孩子的作品呈现时,成就了一些孩子的时候,就否定和放弃了另一些孩子。要有对所有孩子的存在感的尊重,可以用小组呈现,作品小书,档案袋等方法,满足所有孩子的基本权利。

班级环境要满足孩子对空间、时间、材料、同伴的选择权利,支持孩子实实在在的参与,体现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审美诉求,反应自己的思维水平。儿童作品有没有孩子的签名,表现了孩子的掌控感和存在感。儿童不是教师世界的装饰品。不要让孩子的作品来装点教师自己的创意。不能达到平视的师幼关系。

例如幼儿制作的幼儿园地图,反应了儿童眼中的幼儿园空间。从社会学研究视角看(案例,一个青年学者和一个出租车司机选择的路径,宽敞大路和狭窄小路的不同,上层中产阶级和出租车司机眼中的地图是不同的),教师和孩子眼中的幼儿园地图是不同的。澳大利亚专家所讲的“方法论中的儿童中心主义”,儿童不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也是我们的研究方法。儿童应该变成我们研究的思路。(研究:评估西部适宜儿童友好社区,研究者进入到社区,请孩子玩耍相机,然后带孩子去社区逛、拍,你对社区中哪些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讨厌的。将之汇总。儿童成为研究主体,这就是作为方法的儿童)。我们借助儿童的眼睛进行研究。

满足需要原则 生理需要的满足

第一阶段的六个支架,弹性作息、自主进餐、空间自主等,都是满足儿童生理需要

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儿童的眼睛、耳朵、鼻子、手、脚、大脑。从儿童出发,就是要用儿童的眼耳鼻手脚脑去看待环境。

孩子看到了什么?图形还是文字?明快还是灰暗?自己还是他人?文字多图形小,位置高,不支持探索互动交往的环境,需要调整。儿童不是通过间接经验学习的,是通过直接经验和与成人互动中形成的间接经验来学习的。环境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师幼合作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故事性(叙事性)。

耳朵的立场,表扬的声音和乐音。耳朵具有无奈性,无法关闭,必须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幼儿园环境是不是有一个适宜的声音场呢?表扬和接纳的声音成为孩子生活的环境。

超过幼儿身体的悬挂物、灰暗的色调、单向的欣赏的展示性的环境是否可以减少。基于我们内心的儿童观,儿童本位的环境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这些事可以马上看到的,可以立即执行。

课程游戏化采取了自主进餐、弹性作息、空间自主、生活自理是表面的初步的行动,后续还要在制度自为,工具自创,策略自省上下功夫,支持孩子发明自己的符码,支持孩子走的更远。支持孩子可持续发展,学习品质的提高。

心理需要的满足 认知的需要 情感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社会性的需要

经验均衡原则

强化孩子经验的活动。孩子发展以经验的生长为衡量标准。支持儿童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的,考虑经验的均衡。各个区域的关键经验意识。关于区域的pck知识如果不足,就很难支架幼儿的发展。教师的逻辑混乱,也会带来孩子逻辑的不清晰,要实现各个维度上均衡的发展。

逐步积累原则

环境是循序渐进的,每日有所变化的。空间、环境、材料、规则、设置都不变,就会让孩子的发展停滞不前。要对不同区域环境关键经验的定位;更要关注变化,有学期、月度的大的规划。不同区域环境关键经验的阶段性递进,防止儿童环境经验的水平重复,实现儿童环境经验的螺旋递进。计划不能过细,是粗线条的,有大框架大方向大目标,基于现在状态和大目标的距离,进行审慎的改变。

适度留白原则

当前环境大多比较满,比较实,缺乏弹性和空间。

防范环境超载、警惕信息刺激过量,没有给后续发展留下发展变化空间,要有在预成基础上的适度生成,要有课程和区域的留白意识。这种刻意的留白可以扩展创造探索性机会,增加延展性思考的机会。可以透气,可以自作主张。

当我们为孩子留白时,孩子会创意使用延展丰满空间。康德讲一个物化的空间当人在场时,就充满了意义。环境的留白更多生成对儿童和教师的意义,对个体延展性的意义。让孩子感觉到我是环境的主人,我可以对他进行创意改造甚至消灭它建设自己的规则体系。

主题墙是一个不断在路上的过程,我们只看到目标,没有关注同往目标路上的风景。需要经常停下来看风景。我们一路向前就有可能忽略孩子抛给我们的球,只顾赶路,忘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过程轨迹原则

我们的环境不应该是静态的,而是应该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在路上的,所以轨迹很重要。我们的老师不仅需要会讲故事,还需要能讲一个绘声绘色的有动态感的故事,孩子的表达创意符号的诞生等等,是我们讲故事的主要内容。从成人的过程轨迹走向孩子的过程轨迹。不应呈现教师是如何一路走来,而不是呈现孩子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意味着珍视儿童学习发展的过程。要看到时间节点,认知节点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我们如果只看结果,就看不到那些重要的时间节点。维果斯基说,我们的老师何时可以清醒地意识到需要给予支架呢?当孩子频繁地出现自言自语时,就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提供支架。但不是给予完整的办法和答案。

呈现儿童活动的动态过程,记录儿童经验的前后变化,反思儿童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案例:一朵花的四季变化

请家长和孩子在幼儿园里寻找发现一个自然物,每个月跟踪观察记录它的变化。孩子绘图,家长帮助记录。形成了一朵花的四季变化,粗线条的记录了变化,强调生长的过程。

案例:幼儿园植物的四季变化 以周为单位,对幼儿园植物进行记录。孩子对于微观的细节的变化更加敏感。密集的记录方式呈现不同的观察经验。

案例:班级公约

幼儿自己讨论,自己设计符号,自己表征。一开始孩子表现出的公约大多是否定性的,但是教师认为制度的核心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解放,老师开始引导孩子有更多的对同伴的表扬和鼓励。突出表扬和突出挑刺告状的班级氛围是不同的。“说到做到”的设计,从他律都自律,过程性的关注,符号语言的表达对儿童更有价值。

如何增加儿童在主题墙创设中的参与度

版式设计、内容选择、细节排版、留白等如何体现过程轨迹原则

主题墙的设计逻辑,不是教师的教学逻辑,而是儿童的发展逻辑,一步步解决问题,生长新经验,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品质的发展。

纽扣主题墙,有很强的教学逻辑感,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展演意识,高潮意识都很好。有几个优势:

儿童的问题是起点,作品展览是结束 儿童意识——戏剧意识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调查开始——分类——使用——创意 从认知——行动、探索——创造表现 儿童的认知心理节奏

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作品丰富 但也有问题: 纯粹的教学逻辑 完全的知识体系

板块设计中的切割意识

选择性作品呈现——儿童权利意识淡薄 儿童参与度低——不够信任儿童

教师还习惯于给儿童工具,而不是支持孩子设计创造工具

可以先从给工具的时候的解释开始,把教学策略转化成孩子的学习策略。纪录使儿童学习创造性使用符号,并努力使这种符号为他人所理解。纪录结合了不同的语言(图画的、视觉的、标记的),教师应给予支持和引导。

2、幼儿园区域设计策略 以建构区为例

儿童与建构区的关系

了解各种建构材料的性质,力学、空间、审美、数学、社会 各年龄段积木区关键经验

不同的主材料、辅材料、环境信息、主题、挑战,例如高级榜样,待完成结构,同伴作品。有主题的建构区和无主题的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刺激,激发不同的经验。可以尝试在无主题区域里进行有主题探索。

案例:砖头区

孩子初次探索,主要是垒高,造型也是在垒高基础上的造型。当一个孩子把砖头放的很高,掉下来摔碎。老师开始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倒,如何让它不倒?幼儿还是假设和验证,在分享交流后得出一个有效的办法。用不同方向交替排列搭建,这样更稳固。回到活动室后,应支持孩子在场景中记录自己的活动历程,这样更加有意义。

案例:创造性课程

幼儿进入到可以围合的游戏水平,围合了三个方框,放置三只动物。教师引导,有没有动物的家是别的样子呢?还可以怎样搭建呢?动物园里还有什么?游客在哪里?怎么来的,坐车,车子停在哪里?孩子的搭建作品发生了变化。

教师需切记的是,在和幼儿讨论或描述其作品时,应避免判断性语言:好棒啊,你搭的是什么?是火车吧?而应该给予精细指导,具体说出哪里好。

建构区常见问题: 缺乏角色扮演道具

缺少绘画出幼儿建构出的作品的工具 缺少经典建筑作为模型榜样 缺少儿童作品作为建构支架 缺少儿童图探索的足迹

可以在区域里假设摄像机,捕捉儿童游戏情境,以备细致分析。

3、幼儿园区域环境教师支持策略(解释符号支持,其他从略)时间支持 空间支持 材料支持 策略支持 符号支持

每个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如何了解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呢?如何支持全面均衡发展。符号支持起到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

案例:1+1=2 孩子是如何学习1+1=2呢?是从实物感知,动作操作开始,比如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合起来是两个苹果

小班幼儿园主要处于感知运动,中班进入前运算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大班后期慢慢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萌芽。关注儿童的不同层级的符号表征。

a从实物思维、动作思维到表征水平。

b从苹果实物到苹果图片,抽象程度变高。

c从图片到绘画,绘画是选择核心特征进行表征,进一步提高抽象程度。D用点的抽象符号,表征苹果 E用数字表征

这是一个不断抽象化的过程,从具象到抽象,幼儿的抽象水平不断提升。儿童的绘画记录,是一个将实物经验不断符号化,抽象化的过程。通过孩子的图画记录,并将记录展示在环境中,才能更好的承载幼儿的经验,回应幼儿的经验状态。

经验支持 情感支持 品质支持

4、幼儿园区域环境设计常见误区 环境信息严重超载 环境单元相互独立 环境经验挑战不足

从经师到人师的角色定位转变 教师自身的角色感、义务感、责任感被放大,有可能会忽略和回避儿童的权利感。过度放大教师,就有可能轻视儿童。教师和儿童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教师角色更新,催化性角色提升,教导性角色降低。区域活动特征是自由行自主性

指导的间接性、个性化,儿童是脚,教育是鞋。

年龄适宜性的同时关注个体适宜性,回应特定个体的诉求和变化 可以探索和改变的方向 悬挂物高度

展示性、欣赏性降低——探索、操作 文字图形的比例关系——图像符号 主题墙的创设——儿童发展本位

区域环境的创设——儿童的符号,记录、表征、过程轨迹

儿童本位的微谈话、微活动、微主题开始做起 儿童的经验是起吊 如何追随儿童的问题

如何改变教师本位的思考方式 环境或故事的核心

儿童感:存在感+掌控感 儿童性:认知心理节奏

篇3:少儿英语培训呈现“数字化”和“游戏化”

关键词:职场,真人秀,游戏化,生存竞争

职场真人秀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发展, 《赢在中国》作为国内大型职场类电视真人秀节目, 于2006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开播, 它创造性地融合了大型选拔赛、电视访谈、电视专题等节目形态到真人秀节目中, 辅之以现场直播, 贯穿“励志、创业”的主题, 在全国范围内广受好评。 (1)

职场真人秀和创业真人秀通过一种游戏化的形式展现了真实的职场生存竞争, 同时也符合人们对于经济、经营和管理以及个人能力发展和自我极限挑战的心理诉求, 迅速成为全球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生存竞争的游戏化呈现

具体来说, 职场真人秀节目呈现出游戏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提供成功梦想、展现激烈生存竞争、充分展示“真人”特点。

第一, 提供成功梦想。

游戏的最终目的就是获胜, 以此来取得最大的胜利及成就感。但是在真人秀节目中获胜的意义不仅仅是成就感, 同时也是一场残酷的生存竞争, 可以为游戏者自身带来巨大的利益, 这种“为了生存的竞争”与游戏的混杂, 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其中“最终雇用”和“阶段性商业竞赛目标的成功”是两个不同规模的游戏的目标。

最终雇用成为生存竞争游戏化的基础。真人秀节目揭示了职场故事的真正精髓所在———在这个人人平等而且机会众多的社会, 只要聪明而且勤奋, 那么就一定会有机会成功。在这里, 成功所指的即为最终得到一个职位, 在这里称之为“最终雇用”, 是职场真人秀节目最大的亮点, 也是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

最终雇用成为该类节目最大的亮点, 正是其将激烈的竞争游戏化地呈现出来的最好佐证。游戏以最终胜利为目标, 使其呈现了鲜明的游戏特色。

以职场真人秀的鼻祖《学徒》为例, 第一季最终的胜者是比尔, 他获得了为特朗普工作的机会———监管在芝加哥建设第一高楼的项目, 他还出版了自己的新书《你被雇用了》 (You’re hired) 。不过, 实际上赢家绝不仅仅是比尔, 留到最后的几位淘汰者都成了焦点人物。

阶段性成功刺激了生存竞争的激烈程度。如果说“最终雇用”是一季节目中选手的终极目标, 则阶段性商业竞赛目标的成功就成为每一期节目中竞争激烈的来源。来自游戏界的信息表明, 身处平静职场的白领, 玩的游戏往往比蓝领更加刺激、疯狂。正缘于此, 真人秀在西方也被称为“假定环境记录”。所以电视真人秀会营造出极端的环境, 让节目中的人物在其中产生足够张力的矛盾、冲突, 并通过矛盾的化解、冲突的解决达到节目预设的价值旨归。 (2)

这种激励性和对比性的游戏获胜奖励, 对于一场生存竞争的参与者来说, 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 保持这种持续的游戏获胜奖励, 也是使得生存竞争持续的原因之一。

第二, 激烈生存竞争的电视化呈现。

如果说《幸存者》是把竞争者放在了残酷的原始丛林, 来考验他们与自然相处相搏的生存能力, 那么《老大哥》则把竞争者放在封闭的室内空间, 考验他们与人相处相搏的生存能力。《学徒》节目中反复强调曼哈顿就是一个“原始丛林”、一个“残酷的丛林”, 无论是画外旁白、选手说的话还是镜头的运用, 都在不断强化这个隐喻, 考验选手们在同样残酷的商业竞争中作为经济动物的生存能力。 (3) 在职场真人秀节目中, 如何将“生存竞争”最大化地激发并加以展现, 作为节目最核心的问题被摆在了一个空前的位置。

“交叉竞争”的体现。在节目中, 参赛者通常被分为两支相互对抗的队伍, 这种冲突是节目中最大的冲突, 在多数时候占主导地位。同时在队伍内也存在着队员之间的生存竞争, 在某些时间里, 这种竞争占主导地位。在节目进行过程中, 每一个人都与其他选手互为竞争关系, 但是在某一时间只有一种竞争关系为主导, 这样两种竞争互相交错并交替主导竞争主旋律的情况, 可以称之为“交叉竞争”。

“交叉竞争”体现了鲜明的游戏化特点———小组合作与团队竞争, 这样的节目形态无形中给人带来了犹如游戏般轻松的氛围。但与此同时, 生存竞争的本质在此处导致了小组之内也有竞争, 在某些时段被这种竞争主导, 游戏化的特点被弱化。交叉竞争使得两种不同的竞争形态交替主导节目进程, 队员之间的关系可能瞬间由搭档就变成了死敌, 以生存竞争为主线, 形成了游戏的元素穿插其中的特点, 使得节目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游戏化的生存竞争得以充分展现, 给节目带来了极大的张力。

竞争性合作。为了最后在角逐中胜出, 参赛者既要在比赛中与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密切合作, 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销售目标, 又不免在项目失败时勾心斗角, 学会如何保全自己而使得其他人被解雇, 时刻保持既团结又竞争的状态, 是职场类真人秀节目中生存竞争的最大特点, 也是其游戏化的充分体现。这种在大的对立中保持团结, 同时又有小的竞争的特点可以称之为竞争性合作。

这种竞争性合作一般发生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 如果发生在任务失败后的辩护阶段, 将导致节目的可看性降低。如《学徒》节目中第一个被开除的女性克里斯蒂, 就是被自己最好的朋友杰西出卖了。当任务失败后, 杰西告诉她, 在会议室里尽量不要多说什么, 特朗普自己会作判断。等第二天到了会议室, 杰西却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了好朋友克里斯蒂, 最后, 特朗普正是因为克里斯蒂自始至终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把她解雇了。这样的结果导致观众不满, 因为解雇某位选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完全是因为选手的失误造成的, 而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为自己辩解, 这并不符合节目的客观性, 也不能充分展现生存竞争的激烈性。

队长压力。队长压力来源于要为一次项目的成败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些队长对于这样的压力显得保守, 不敢尝试有创造性的营销形式, 但更多的情况是队长更乐于展现自身的领导能力和个人才能。这种情况的形成有着中外文化差异的原因, 但更多的是在节目中“交叉竞争”的存在, 如果不带领组员取得一个项目的成功 (两组对立的竞争) , 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必将遭到无情的淘汰 (组内竞争) 。

第三, 充分展示“真人”特点。

队长推选。在队长的推选过程中, 也显示出了合作性竞争的成分, 一般情况下首要的考虑因素是能否取得一个项目的胜利, 同时还要考虑是否会给所推选的人带来最终出局的危险, 因为队长对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负有主要责任, 成功时可以带领全组队员走向胜利, 失败时则需要承担被解雇的风险。

真实故事、客观环境、现场演绎。真人秀节目中选手要完成各种专业任务, 在《学徒》节目中, 每位选手要全力投入, 认真完成每项任务, 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好评。这些项目的安排都考验了一名商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极为真实, 这种真实的设定是真人秀的真谛, 同时这种真实的设定也使受众强烈感觉到生存竞争的严酷。

在电视传播中生存竞争游戏化的体现

节目段落明显。就如游戏过程中会出现阶段性比赛一样, 职场真人秀每集节目都安排进行一个商业项目, 整个任务过程中, 每一次决策或事件都有明显的段落划分, 明晰每次事件, 并且每次事件基本都伴随着激烈的冲突或者紧张的气氛。这样的安排更有助于展现生存竞争, 使受众在纷乱的事件中得以理清事件线索, 也使选手的能力得以施展。

平行展示小组之间的生存竞争。就如在游戏中应当能同时了解对立双方的情况一样, 现有的真人秀节目中, 均采用了平行即穿插式的展示模式, 有时甚至使用了分屏的展示形成, 在一个商业项目基本相同的环节中, 先展示一支队伍的某个环节, 再展示另一个队伍基本相同的环节。如组长推选环节、前期安排人员环节等。

平行展示对于受众客观比较两个小组的优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商业项目有着复杂的过程, 如果不进行平行、同步的展示, 而是一次性展示一个小组的项目完成过程, 再进行另一个展示, 必将导致受众思想的混乱, 使得受众很难客观地比较两个小组的优劣。

金钱氛围的营造。在大多数职场真人秀节目中, 金钱氛围的营造对于选手有着至关重要的吸引力。如《学徒》中无处不在的奢华生活氛围, 镜头经常运用宏大的场景, 营造了浓厚的奢华生活的场景。这样的氛围是对“最终雇用”的反复强化, 更增强了竞争的白热化程度。

冲突热点与个人独白。冲突热点是指选手们在某次商业项目进行的过程中, 因为意见的分歧或个人的成见, 相互之间产生的激烈冲突。这是此类节目极具张力的集中体现。

个人独白是指对于一次冲突热点展现之后, 往往由冲突热点的某位当事人在单独、内心平静并且平和的场景中, 对该次热点事件进行一次采访式或独白式的评论。

冲突热点对于展现节目的竞争白热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冲突热点展现之后, 选手内心独白的展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冲突热点必将造成节目气氛紧张, 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展现选手平静时对冲突热点事件的内心独白有助于缓和这种紧张心理, 使受众体验更加良好。同时, 这样的编排手法也是为了配合节目节奏, 形成一张一弛的特点。

冲突热点与个人独白的同时使用, 体现了生存竞争游戏化的特点, 提醒受众不要将自身完全置身于节目所设定的职场环境中, 不时将观众从节目拉回现实生活, 营造了生存竞争游戏化的氛围。

另外, 高收视率的背后,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尴尬境地却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很多职场真人秀节目中选手处于高压力状态, 丧失了游戏性, 导致选手完全陷于竞争和比赛中;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无法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 反而更加紧张与焦虑;职场真人秀节目因成本高少有制作商可以承担其制作费用, 造成此类节目数量较少, 无法满足观众和竞争的需求, 再加上观众对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热情有所回落, 节目的发展遇到了全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金丽娜:《中国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初探》,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1) 。

篇4:刘明雄:安利的游戏化培训

伴随网络游戏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正逐渐成为安利的顾客和营销人员的主体,安利(中国)管理层意识到,尽管年龄在36岁以上的消费者是安利(中国)最重要的消费人群,但如果不重视年轻人,安利将失去未来的主力军。作为中国直销市场的执牛耳者,安利近年来不断尝试运用新的营销手段向年轻人示好,而如今,“年轻化”已成为安利一项长期而持续的战略。

对安利(中国)而言,年轻化战略不仅仅是产品年轻化,更包括营销人员年轻化。直销模式的特性注定了它必须一手抓产品,一手抓营销队伍建设。产品年轻化,可以通过品牌塑造、广告诉求、设计语言以及推广活动等一系列营销方式实现,而营销人员年轻化则需要激发年轻人的热情,吸引他们投身直销事业。“年轻人是安利的未来。”在安利大中华区副总裁、安丽(台湾)总裁、安利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培训中心院长刘明雄看来,“培训是安利营销人员年轻化的重中之重。”

游戏化培训,被美国企业培训大会界定为未来培训三大趋势之一。刘明雄敏锐地洞察到这一趋势,在他的主导下,安利针对新加入的年轻营销人员开发了大型3D培训游戏——“安利人生90天”。这款游戏集合了数百位安利优秀营销人员的智慧和经验,把他们最初从事安利事业时所经历的种种境况,如困难、挫折、收获、成长,浓缩为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桥段。这款游戏对安利(中国)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安利培训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更意味着安利在营销人员年轻化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9月9日是“安利人生90天”的上线之日,《新营销》记者独家专访了刘明雄。

游戏化是培训大趋势

《新营销》:安利(中国)营销人员的年龄结构是怎样的?安利(中国)采取了哪些年轻化的方式吸引年轻的营销人员加入?

刘明雄:2008年安利(中国)营销人员的年龄中位数是40岁左右。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年轻化的举措,营销人员的平均年龄每年就会增长一岁。

年轻化不是一个短期目标,而是一个长期战略。就目前而言,安利产品最有购买力的人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而不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可是年轻人终究有一天会变成有购买力的人。因此,我们希望这些年轻人对安利有高度的认同感,当他们拥有强大购买力的时候,就会成为安利忠实的用户。

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不同年龄层的人,我们现在储备一批年轻人,希望他们成熟后能成为安利的生力军。

《新营销》:随着营销人员年轻化,安利(中国)在未来的培训机制上会有哪些变化?

刘明雄:不管喜欢不喜欢,未来是年轻人一代的。年轻人喜欢的培训方式有三个特点:碎片化,移动化,有趣化。资讯获取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培训的知识必须有系统地碎片化。许多年轻人不喜欢坐在教室里进行8个小时的学习,他们更习惯在移动设备上自主学习。要让年轻人对培训产生兴趣,就必须让培训内容有趣,让他们在有趣、互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安利(中国)培训中心未来将在学习的碎片化、移动化、社会化、游戏化上进行改进与创新。

“安利人生90天”:为年轻人而设计

《新营销》:开发网络游戏投入非常大,相信“安利人生90天”也不例外。耗费巨资开发“安利人生90天”,值得吗?

刘明雄:“安利人生90天”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但是它的使用成本、边际成本很低。如果一个公司有500名员工,很难为500名员工开发一系列网络培训游戏,因为单位成本太高;如果有50万名学员,那么单位成本相对就很小,多一个人使用,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比课堂培训费用低多了。

安利(中国)的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分散在全国各地,流动性也非常高,导致群体培训非常困难,数字化、互动式的培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数字化培训不仅有目标、规则、回馈,也有学员参与,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受到奖励,而且数字化课程可以隔一段时间要求学员反馈,这样就很容易掌握学员的学习状况和进度。

当然,数字化培训不是唯一的培训方式,人和人必须接触,教室的氛围、热烈的讨论也是培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将虚拟化培训和课堂培训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成长。

我们要求每一个营销人员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从他们加入安利的第一天,就有培训课程全程相伴,无论他们营销水平如何、业绩如何,都有相应的课程,学习那些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培训形式可能是网络培训,可能是面对面培训。

《新营销》:国内玩网络游戏的大都是年轻人,“安利人生90天”对于年龄偏大的人是否造成困扰?

刘明雄:“安利人生90天”就是为年轻一代、为未来而准备的。我们相信,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现在的年轻人终有一天会老去,他们老去的时候,我们的游戏也会更加成熟、丰富、精彩。其实,“安利人生90天”在发布之前就已经进行了BETA公测,了解玩家对这款游戏的评论和感受,我们预期它会受到更多人欢迎,才把它公开上线。未来,“安利人生90天”将推出iPad版,这个版本将在游戏设计、角色动作的流畅度、语音的清晰度等方面有更完美的体验,相信它会受到更多人欢迎。

《新营销》:“安利人生90天”的创意会不会被竞争对手抄袭和模仿?安利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刘明雄:虽然“安利人生90天”针对的是安利内部的营销人员,但是营销人员加入安利的门槛很低,理论上,任何人年满22岁都可以加入安利营销队伍,一旦加入,就可以完整理解整个“安利人生90天”的培训内容。从这款游戏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安利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安利是追求业绩、不顾消费者感受的企业,还是一个坚持可持续经营、视合作伙伴为生命的企业?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安利人生90天”游戏里都能找到。“安利人生90天”不仅仅是一款培训游戏,更是传播企业价值观的载体。因此,不管这款游戏最终成功还是失败,但我相信,它是未来的培训趋势。如果有人愿意模仿,我们会感到很开心,因为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效果评估是培训人的最大挑战

《新营销》:安利(中国)的培训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多少?

刘明雄:安利(中国)每年的培训费用超过人民币1亿元。2004年培训中心创立时,只有一门课,到现在面授课程有600多门,网络课程有160多门,当初只有少数讲师,现在有1000多位讲师。虽然培训费用支出呈等比级数增长,但公司管理层一直没有限制培训投入。

《新营销》:培训效果应该如何衡量?

刘明雄:一般来讲,培训评估分为四个不同的层级:第一个层级,学员是否喜欢这个课程?第二个层级,学员是否学到有用的东西?第三个层级,培训课程是否对学员的工作带来帮助?第四个层级,如果学员应用到工作中,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会在安利内部做小规模的培训评估,随机选取两组学员,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学员的背景相似,业绩相似,来源相似,我们通过观察这两组学员6到12个月之后的表现,来评估培训造成的差异。

效果评估一直是所有培训人面临的最大挑战。虽然培训效果不是很容易评估,但它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累积。正如你很难评估小学教育对一个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一样,虽然对它的评估很难量化,但是你心里清楚地知道,如果在你的成长阶段拿掉小学教育,你的人生将完全不同。

《新营销》:在培训方式上,安利(中国)与安利海外有何不同?

刘明雄:在海外比较成熟的市场,安利较少参与培训。安利提供产品的基础数据,如产品成分等,产品的销售方式甚至是企业价值观,更多的是让营销人员自己培训。在中国,安利提供更专业、更完善的培训内容。每一年安利全球培训会议,安利(中国)培训中心都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很关注安利(中国)培训中心用哪些方式培训营销人员。

《新营销》:应该如何看待直销行业人才高流失率的问题?

刘明雄:直销行业的高流动率是注定的。凡是进入门槛低的行业,退出门槛也低。直销是一个门槛低的行业,只要花60元就可以成为安利的营销人员,也就是说,营销人员要退出,损失只有60元。假如进入的是航空业,退出就不太容易,因为付出的代价很高。

如果我们改变策略,任何人想成为安利的营销人员,都要经过一系列面谈和考核,而且必须有很好的店面,还要交50万保证金,我们不仅可以选择更好的人才,培训也会变得更经济、更有效,人才流动率也会下降不少,但是这违背了这个公司最初的使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少儿英语培训呈现“数字化”和“游戏化”】相关文章:

少儿英语游戏一对一04-19

幼少儿英语游戏Mandy04-25

少儿英语课堂常做游戏05-09

游戏化培训05-16

让培训游戏化04-29

少儿英语培训教材04-24

少儿英语教育培训05-03

课程游戏化培训心得05-30

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推荐02-17

给少儿英语老师的培训04-15

上一篇:时空旅行小学生想象作文400字下一篇:培训学校教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