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检查

2024-04-07

类风湿检查(精选8篇)

篇1:类风湿检查

说起内风湿许多人对于这种疾病一点都不陌生,特别是在两广地区,内风湿疾病患者更是逐年的增加,尽管许多人都知道内风湿疾病对于自己的伤害很大,但是因为不了解类风湿检查的项目有哪些,所以耽误了自己的身体。内风湿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疾病,所以它的检查项目有许多,今天我们就把它相关的检查项目告诉大家,方便大家更好的治疗疾病。

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典型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

2、蛋白含量略低于正常,晚期病例则可出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大多在8~10g之间。

3、关节液检查在受损关节中抽出的关节液多混浊,但无细菌,关节液的黏滞度较正常为低。镜检下显示关节液内无结晶物。

4、其他影像学检查ct及mri成像技术可酌情选用,尤其是对早期病例。

5、x线检查于x线平片上可以发现以下改变:

(1)软组织肿胀:显示关节囊阴影增大。

(2)关节间隙变窄:由于软骨受累及缺损所致。

(3)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显示关节周围骨质中的骨小梁减少、萎缩及变细。

6、血细胞沉降率大多数患者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尤其是在急性期。

7、免疫球蛋白检查大约70%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igm异常,igg多为阳性。

以上几点就是类风湿检查项目,这些检查都会很清晰的告诉患者自己疾病的具体情况,方便患者能够及早的治疗疾病,更好的恢复健康。为了更好的治疗疾病,类风湿患者应该在饮食上注意清淡,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尽可能的少吃,辛辣的食物更是应该拒绝。

篇2:类风湿检查

王文 2009年06月03日 20:07

9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l0×10/升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

80~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抗链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 检查结果超过500单位,表明有急性风湿热。病情恢复后 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

3.血沉(ESR)血沉男性0~15毫米/小时正常,女性0~20毫米/小时,急性期超过正常,有风湿活动存在。

4.类风湿因子(RF)成年患者阳性率高达70%~80%。

篇3:类风湿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2例, 其中男21例, 女41例;年龄26~64岁, 平均年龄43岁;病程为6周至6个月。以膝关节炎和指关节炎为评价对象, 62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膝关节受累, 共有患病膝关节78个, 有58例患者指关节受累, 共有患病指关节224个。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临床检查至少存在一处膝关节或指关节发生病变 (手法检查发现的关节压痛或关节肿胀) ;所有患者就诊前无肿瘤病史、外伤史。无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 无精神系统性疾病;就诊时未发现合并明确诊断的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没有使用改变病情的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

1.2 方法

62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膝关节受累, 共有患病膝关节78个, 有58例患者指关节受累, 共有患病指关节224个, 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 对患病膝关节和指关节均进行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采用GE公司提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oshiba Aplio XG, 线阵探头频率为10~12MHz, 所有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均由同一个医师完成, 并生成检查报告。患者取坐位, 将手放置在检查台之上, 检查时叮嘱患者做手指的主动伸直或屈曲, 检查方法参照Schmidt[3], 患者皮肤直接与探头接触, 探查每个受检对象的第二、第三近端指间关节、第二掌指关节;在膝关节的超声检查中, 屈膝、下肢应充分暴露, 检查每个对象的两侧膝关节, 并扫查各膝关节的内、外侧面和髌上囊, 同时注意保护髌上囊不受压迫。探查时采用对比法对双侧肢体进行检查, 做到横截面、纵截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等多方位扫查。

1.3 判定标准

超声检查内容包括滑膜增生和骨破坏, 其中滑膜厚度的判定参照Walther等的诊断标准:Ⅰ级为滑膜厚度<2 mm, 此时无滑膜增生;Ⅱ级为滑膜厚度在2~5 mm, 此时有轻度滑膜增生;Ⅲ级为滑膜厚度在5~9 mm, 此时有中度滑膜增生;Ⅳ级为滑膜厚度>9 mm, 此时有高度滑膜增生。血流分级标准参照Alder等, 以超过Ⅰ级为过度增生。骨破坏的定义为可见的两垂直面上可观察到不连续的关节骨面[4]。X线检查可将类风湿关节炎分为4级:Ⅰ级为骨质疏松, 无骨侵蚀;Ⅱ级为骨质疏松, 轻度软骨侵蚀或软骨下骨侵蚀;Ⅲ级为骨质疏松, 骨及软骨侵蚀;Ⅳ为骨质疏松, 骨及软骨侵蚀, 合并关节强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检查78个患病膝关节, 其中有60个表现为滑膜增厚, 血流量增加, 大多数滑膜厚度为Ⅰ级和Ⅱ级, 滑膜增厚阳性率为76.9%;有39个表现为骨或软骨的连续性破坏, 阳性率达50%;而X线检查显示16个膝关节有囊性病变和骨质疏松, 阳性率仅为20.5%。224个患病指关节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 超声检查显示有163个指关节出现滑膜增厚, 大部分属于Ⅰ级、Ⅱ级厚度, 阳性率为72.8%;检查显示99个指关节出现软骨或骨破坏, 阳性率为44.2%;而X线检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仅有53个, 均为Ⅰ级和Ⅱ级改变, 阳性率为17.5%。超声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厚的阳性率为73.8%, 软骨或骨破坏的阳性率为45.7%, 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1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声检查提示膝关节和指关节出现滑膜增厚或骨破坏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 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注:超声检查显示滑膜增厚阳性率与X线比较, χ2=24.75, P<0.05;软骨或骨破坏的阳性率与X线比较, χ2=17.32, 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炎性疾病, 关节的炎症程度对于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临床上通常以患病关节疼痛、肿胀程度、机体炎症指标 (如C反应蛋白, 血沉等) 来判定患者炎症程度[5]。然而上述指标不能很好的体现类风湿关节炎在影像学方面的特性, 而超声检查则可以很好地反应患者骨破坏、关节积液、滑膜、血管翳及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 从而客观的判断患者炎症发展程度。滑膜炎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最基本的一项病理改变, 主要表现为滑膜增生和增厚, 其中滑膜增生又可以呈现出绒毛结节型、层状交叠型、均匀增厚型三种形态。因此, 滑膜厚度常常作为评价患病关节炎性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造成最大的危害是骨及软骨侵蚀, 最终导致骨质疏松、关节脱位、骨骼畸形、劳动力散失, 因此监测骨侵蚀也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一项基本指标[6]。临床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规的方法是X线检查, 但X线检查无法显示出滑膜增厚、软组织病变、骨破坏等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病变, 只有在关节炎发展到不可逆转时才能观测到, 从而失去了早期诊断的价值。

与传统检查方法比较,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滑膜、血管翳、软骨和骨的检测上具有明显优势, 尤其是关节炎症的早期病变, 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超声检查膝关节显示滑膜增厚和骨破坏的阳性率分别为76.9%和50%, 而X线检查的阳性率仅有20.5%;超声检查指关节显示滑膜增厚和骨破坏的阳性率分别为72.8%和44.2%, 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阳性率16.5%;超声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厚的合计阳性率为73.8%, 软骨或骨破坏的合计阳性率为45.7%, 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1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表明, 超声检查患病关节比X线更加敏感, 可检测到X线无法显示的关节病变, 较好的反映骨皮质中断、关节面粗糙等病理信息。此外, 超声检查在血管翳、关节积液、周围软组织肿胀、类风湿结节等方面的检出率也较高。综上所述, 超声检查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可以很好的检测出患病关节发生的滑膜增生、软骨或骨破坏等病变, 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有重要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霞, 孙巍, 刘鹏, 等.高频超声与X线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3:25-26.

[2]周元媛, 张瑞芳, (秦) 石成等.高频彩超对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病变的临床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2:265-266.

[3]宋秉胜, 强怒萍, 李玉琴.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 2012, 7:68-69.

[4]朱瑾, 房勤茂, 殷春霞, 等.高频超声在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 (3) :334-336, 369.

[5]朱一平, 唐以银, 廖林.膝、腕关节滑膜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比较[J].华西医学, 2009, 11:2951-2954.

[6]李拾林, 吕国荣, 林玲, 等.超声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肩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2, 21 (6) :507-510.

篇4:类风湿检查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超声检查;核磁共振;X线;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的一类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以关节破坏为病变结果的炎症性关节病,受累关节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多呈现为慢性反复发病,最终导致病变关节功能丧失[1]。RA发病早期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RA的诊断主要依靠的影像学技术是X线、MRI及超声检查。RA早期的关节病变主要是滑膜及软骨等病变,X线反映骨质上的变化,对于RA早期的滑膜等软组织病变灵敏度不高,MRI可以看到软骨及滑膜等病变,但是费用较高,不能被临床所普及。而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很好地观察到RA患者早期的滑膜增厚及滑膜内血流变化等,且价格明显低于MRI,对RA早期诊断特异性较高。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在新的RA分类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必须以超声波或磁共振成像为滑膜炎的诊断依据[1]。本文就超声检查在R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超声检查在RA诊疗中的作用

目前RA的诊断标准中尚未明确超声检查与RA诊断的直接相关性,但已有很多研究证明,超声检查在滑膜增厚、滑膜内血管及软骨的变化特异性较高,可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有学者研究发现,高频超声在RA患者手部小关节炎滑膜病变程度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朱瑾等[3]利用高频超声对92例RA患者腕关节进行检查,并测量其滑膜厚度及滑膜内动脉阻力指数,发现高频超声可以很好地检测出RA患者的滑膜病变。李丽等[4]利用高频率超声波(HFUS)对40例RA患者双踝关节进行检查,测量滑膜厚度及关节腔积液等,发现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RA患者关节内的各种病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滑膜内血管及软骨病变在X线上比较难反映出来,王晓磊等[5]通过对30例RA患者双踝关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可发现滑膜、血管、软骨等病变。超声检查不仅在RA的诊断上特异性较高,对于观察RA疾病活动也有重要作用。王巧灵等[6]研究发现,超声检查在RA的诊断、活动期监测及疗效观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李晶等[7]认为,关节超声对于检出 RA患者关节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以及血管翳形成等比较敏感,可对RA患者滑膜炎、肌腱及腱鞘炎、软骨退化及骨质破坏等进行评估,还能对RA活动性进行评价,而且具有灵敏度高、可重复及无创性、无辐射等优点,值得在评估RA中应用。更有学者对比规范化治疗前后RA患者的关节超声检查,发现高频超声可以作为RA活动期疗效评估的客观依据[8-9]。

徐愿等[10]研究发现,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与抗CCP抗体呈正相关,对RA的活动度和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王琬茹等[11]收集

69例RA患者,观察膝关节的压痛症状与肿胀体征,检测其实验室指标及能量多普勒信号,结果显示,膝关节超声检测特异性明显高于临床指标,并且与炎性指标有较高的相关性,适合作为RA的病情评估标准。李拾林等[12]研究发现,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RA患者掌指关节的病理改变,且有明确的声像图表现,在判断病情变化和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

价值。

2 超声与X线和MRI对比的优势

目前临床上RA的诊疗在影像学检查上主要依靠X线、MRI,首选为X线检查,对于部分X线显示不清的肌腱、滑膜、软骨的病变采用MRI检查,超声检查尚未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已有的临床报道已经显示出超声检查在RA早期局限于滑膜尚未累及到骨质的病变敏感度明显高于X线,与MRI作用相近,对RA的早期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学者发现,RA患者早期主要为滑膜病变,而X线检查不能发现滑膜的病变,高频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发现滑膜软组织病变[13]。王磊等[14]研究发现,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关节内滑膜等组织结构,很大程度上弥补了X线检查的缺陷。吴亮等[15]收集40例RA患者,分别使用高频超声和X线进行检查,与RA相关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发现高频超声更能早期发现RA,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林梅清等[16]收集62例RA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发现X线对于早期RA患者的检测灵敏度不高,而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检测出RA患者的滑膜增生、软骨及骨破坏等病变。目前有很多学者将超声与MRI检查结果放在一起作比较分析,发现超声与MRI同样可以检测到滑膜、软骨、肌腱等病变,虽然尚未达到替代检查的效果,但其高特异性与灵敏性决定了其在RA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超声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到关节周围组织病变,例如软组织水肿、滑膜增厚、组织层次模糊等,其表现为组织结构显示不清、回声减低、不均匀,局部组织间隙内可出现局限性积液等,因此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是目前超声诊断RA的主要指标[17-20]。有学者利用超声和磁共振检查RA患者手腕部滑膜、肌腱、软骨病变,以MRI为标准评估超声检查的正确率,发现超声检查对于RA患者腕关节各种病变的诊出率均较高[21]。张晓英等[22]

选取55例RA患者作为临床分析样本,分别使用超声和MRI检查RA患者腕关节滑膜病变程度,诊断RA患者腕关节病变程度,发现超声检查与MRI发挥相近的作用。周伟文等[23]收集RA患者42例,使用超声检查其膝关节滑膜厚度及滑膜内血流信号等,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炎症活动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证明,高频超声检查RA膝关节病变具有特异性,敏感度高于X线检查,与MRI作用相近,可为RA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综上所述,超声检查与MRI、X线检查相比能发现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且具有价格便宜等优势,可作为RA患者就诊的首选影像学

nlc202309090642

检查[24]。

3 超声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

基于DAS28评分在RA疗效及病情评估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有学者对超声与DAS28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超声检查与DAS28评分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25-26],可为临床诊疗过程提供影像学支持。吕斌等[27]收集RA患者60例予以超声检查,并利用DAS28和MRI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发现超声检查在RA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李拾林等[28]研究发现,超声检查与DAS28评分及实验室检查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认为超声评分法可以对RA的活动性进行评估,可作为本病病情判断、随访观察及疗效判断的一种有效方法。刘玲芳等[29]分析滑膜超声评分与DAS28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滑膜超声评分法在评估RA的活动性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超声检查也可以应用于评估RA患者病情活动度对疾病发展预后,且较DAS28评分更直观,能动态反映滑膜增厚及血流分布,干扰因素更少,更有说

服力。

4 结论与展望

目前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超声检查在RA诊疗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RA病变早期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与MRI作用相近的同时费用较低[30]。由于RA早期主要为关节内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以X线为主的检查方法,无法及时观察到上述病理变化,致使很多RA患者早期不能被发现及治疗,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R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故早期诊断对RA患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患者在关节出现不适的时候选择何种检查方法能够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而超声检查在RA早期的滑膜病变检测中表现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具有费用低、时间短、无过敏及辐射等优势。综上,笔者认为,超声检查在RA的诊疗过程中应当被进一步认识和推崇,并期望日后在RA的诊疗及疾病活动评定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常规检查方式,来指导临床治疗。从而使RA患者在早期便可以被发现,尽可能地减小关节破坏程度,降低远期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5 参考文献

[1]Aletaha D,Neogi T,Silman AJ,et al.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J].Arthritis Rheum,2010,62(9):2569-2581.

[2]钟振良.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手部小关节炎滑膜病变程度判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23-125.

[3]朱瑾,房勤茂,殷春霞,等.高频超声在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3):334-336.

[4]李丽,李旭明,高丽,等.高频超声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踝关节病变中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24):3750-3752.

[5]王晓磊,哈斯,李鸿斌,等.高频彩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病变诊断价值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4):403-405.

[6]王巧灵,王丹彤,王凌峰.关节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意义[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3):266-268.

[7]李晶,刘升云.关节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评估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5):70-72.

[8]钟玲,傅景霞,金蕾.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13):2779-2780.

[9]叶雪英,王豫平,彭剑虹,等.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5-7.

[10]徐愿,阎小萍,陈璐,等.类风湿关节炎超声参数与自身抗体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5,29(6):338-341.

[11]王琬茹,徐愿,陶庆文,等.关节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的评估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4):618-621.

[12]李拾林,吕国荣,林玲,等.类风湿关节炎跖趾关节病变的超声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1):1077-1079.

[13]冷晓梅,徐钟慧,赵岩.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评估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8):725-726.

[14]王磊,郑桂敏,张风肖,等.高频超声及三维血管能量成像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手骨关节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2):1405-1407.

[15]吴亮,马洪,肖丽达,等.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8):2493-2495.

[16]林梅清,钟李路,彭绍林.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3):74-75.

[17]Wakefield RJ,Balint PV,Szkudlarek M,et al.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including definitions for ultrasonographic pathology[J].J Rheumatol,2005,32(12):2485-2487.

[18]Mc Queen FM.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early inflammatory arthritis:What is its role?[J].Rheumatology,2000,39(7):700-706.

nlc202309090642

[19]Walther M,Harms H,Krenn V,et al.Synovial tissue of the hip at power Doppler US:correlation between vascularity and power Doppler US signal[J].Radiology,2002,225(1):225-231.

[20]Szkudlarek M,Court payen M,Strandberg C,et al.Contrast-enhanced powe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of the

(下转第73页)

(上接第69页)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Eur Radiol,2003,13(1):163-168.

[21]徐钟慧,冷晓梅,郑福玲,等.超声与磁共振对类风湿关节炎腕手关节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J].协和

医学杂志,2014,5(1):41-45.

[22]张晓英,田力,陈荣杰,等.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10-13.

[23]周伟文,邵喜艳,邹幼霞.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6):643-644.

[24]周博,朱剑,张红,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超声与X线和MRI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2(7):366-369.

[25]许华宁,殷立平,吴意赟,等.超声检测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滑膜改变及其血流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1):1998-2001.

[26]朱梅,于慧敏,王菲.超声造影对类风湿关节炎腕部关节滑膜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5):439-440.

[27]吕斌,肖芳,牟霜,等.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1):4222-4224.

[28]李拾林,吕国荣,胡麦果,等.超声评分法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年,2014,30(3):226-229.

[29]刘玲芳,李拾林,吕国荣,等.简化的关节滑膜超声评分法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6):530-535.

[30]Baillet A,Gaujoux-Viala C,Mouterde G,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son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bone erosion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Rheumatology (Oxford),2011,50(6):1137-1147.

收稿日期:2016-04-13;修回日期:2016-07-26

篇5: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

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3、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心脏损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大动脉炎、风湿热等均可影响心脏。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不但可以了解心脏各房室和瓣膜的情况,还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力。

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的主要目的与意义是了解是否有肺间质病变,许多自身免疫病可以发生肺间质病变。此外,胸部CT检查,对自身免疫病引起的肺病变,还是继发感染,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4、血管多谱勒超声

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目的 与意义:(1)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时常需进行以下二种检查,一是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二是血管造影。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优点是无创伤性。(2)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大血管炎:许多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此时需做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常提示病情严重。

5、PPD试验

有些风湿性疾病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例如结节性红斑、结核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等,有时需要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是PPD试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TB-PPD)试验,是诊断结核感染的常用参考指标,与旧结核菌素相比,TB-PPD具有纯度高、灵敏度高、全身反应较少等优点。所以,在临床上诊断结核性疾病时,它是除结核菌检查、影像学检查外最常用的检查手段。

实验方法: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采用Mantoux法。选用1ml容量的兰芯注射器,4-5号针头,不宜太长,前臂掌侧中下1/3处为最佳(此处皮肤薄嫩,反应敏感易观察)。避开疤痕,血管和皱褶。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以皮内注射法将PPD 0.1ml(含5个结素单位)缓慢注入,注射深度要合适,剂量准确时局部可出现7-8mm大小的圆形橘皮样皮丘(有毛孔出现),不要在注射部位按压揉搓和肥皂刺激,72小时内禁止洗澡,洗脸时尽量避开注射部位,尽可能避免用激素类的药物,如果有其它反应请到有关医院检查处理。注射后48与72小时观察结果,用卡尺测量硬结纵横直径,硬结平均直径=(纵径+横径)/2。判断标准:硬结平均直径如小于5mm为阴性,大于等于5mm小于20mm为阳性反应,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以上(+++)或局部有水疱、坏死、淋巴管炎均为强阳性。与旧结核菌素一样,TB-PPD试验除引起局部反应外,偶可引起全身反应,但较前者少见。

TB-PPD试验的临床意义:

(1)婴幼儿:常用于卡介苗接种的选择和监测。阳性时常表示已感染结核菌并产生抗体而不需要接种卡介苗;阴性时则应该及时接种卡介苗。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如果皮试呈强阳性时常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应及时进行结核菌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沉等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治疗。

(2)成年人:因我国城镇中人口密集区成年居民的结核感染率很高,所以,如果PPD 5单位试验阳性,仅表示有结核感染,并不一定患病;但呈强阳性时,常提示有活动性结核灶。总之,TB-PPD试验在诊断成人结核性疾病时诊断价值受限。

另外,在临床上有感染结核的确切依据而患者PPD试验却阴性,这种情况常见于以下疾病: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以内、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机体免疫缺陷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等,个别老年人因机体变态反应功能低下也常呈阴性反应。72小时后阴性反应及一般阳性反应(皮丘>5mm不超过10mm)者可正常生活,强阳性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预防性治疗。如局部有水泡要注意保护创面,必要时用纱布覆盖。

6、肾活检

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主要是用于诊断狼疮肾炎,是了解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一种重要手段。近来年,由于肾活检技术的改进,经B超引导下肾活检术逐步得到了较广泛地开展。狼疮肾炎肾活检是确定诊断,判断病变的活动性和慢性变程度,调整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

狼疮肾炎活动性病变已公认是指导积极强化治疗的指标,例如:①肾小球节段性坏死;②肾小球细胞明显增生;③基底膜铁丝圈样改变;④电镜发现内皮下及系膜区较多电子致密物沉积,核碎片较多及苏木素小体;⑤细胞新月体;⑥肾小血管病变;⑦间质广泛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但如果狼疮肾炎以慢性病变为主者,疗效较差。慢性病变的证据是:①肾小球硬化;②纤维新月体;③肾小管萎缩;④肾间质纤维化;⑤肾小囊粘连;⑥肾小管硬化。上述慢性化指标占优势者肾脏5年存活率明显低。

7、类风湿结节活检

类风湿结节只有通过活组织检查才能明确,类风湿结节病理共有三层,其中心是坏死层,为纤维素样的坏死组织。周围是上皮样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外层是肉芽组织,由丰富的血管、淋巴细胞以及免疫复合物等组成。如果病理切片见到这种典型的增殖性病变,将对类风湿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8、肺活检 肺活检的方法有主要有四种,开胸肺活检、胸腔镜肺活检、经纤支镜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主要用于结缔组织病并发肺间质病变(如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肺间质纤维化病理可见明显肺纤维化改变,肺泡结构异常,部分塌陷或消失,间质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胶原定量分析示肺组织有明显胶原纤维增生。

9、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

(1)唇腺活检:唇腺活检主要用于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唇腺活检病理分级按Chisholm标准分为Ⅰ~Ⅳ级,按浸润淋巴细胞>50个/4mm2 为一个灶(Ⅳ级),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为Ⅱ级,少量为Ⅰ级,介于Ⅱ~Ⅳ级间为Ⅲ级。

涎腺受累可作为SS主要诊断依据,原发性SS患者唇腺中都有1个以上的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继发性SS患者唇腺中86%出现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而单纯口、眼干和其它结缔组织病者的唇腺标本中均未出现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故认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与SS高度相关。但需要注意的是腺泡的萎缩、导管扩张、脂肪组织增加、间质纤维化或淋巴细胞浸润为人唇腺的增龄性改变,以致在高龄患者中活检常常取不到腺体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学者发现,非自身免疫病中>60岁的唇腺中40%出现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唇腺的增龄改变与SS的病理表现有相似之处。

(2)腮腺造影:腮腺管注入碘化油1~2ml,消毒棉球压迫腮腺管口,摄充盈相X片,取出棉球,含醋5min,再摄排空相X片。以0~Ⅳ分级:0级正常;Ⅰ级为腮腺导管扩张,排空延缓,分支导管减少或小囊状改变(直径<2mm);Ⅱ级有Ⅰ级表现,同时囊状改变直径>2mm;Ⅲ级腮腺主导管破坏,分支导管消失,囊状破坏部分融合;Ⅳ级腮腺导管及分支导管呈桑椹状改变。

腺体的损害存在不均衡性,在涎腺和泪腺之间,在不同的腺体之间,甚至在同一腺体的不同小叶之间,损害的程度都有明显差别。由此可以解释临床上部分患者无明显口、眼干燥等症状,而以非外分泌腺的脏器受损为首发表现。

(3)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

腮腺管造影检查可评价腮腺管扩张、狭窄、损伤及腮腺管结石,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X线腮腺管造影,但此方法需要插管,具有创伤性,且插管易失败和产生插管并发症(腮腺管撕裂、感染等),也不能评估腺体的感染及其它病变。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具有无创伤的优点,可以清晰显示腮腺导管及其分支,有助于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

10、骨关节的影象检查

正常人体骨骼含有大量钙盐,钙吸收X线量要比周围组织大30-40倍,因此,骨骼和周围组织有良好的天然对比。就骨骼本身结构而言,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腔密度不同,这样就形成了对比。X线摄片检查可解决多数骨关节病变诊断的需要。由于影象检查对骨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殊的效果,所以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检查方法:骨关节系统影象检查方法包括透视、摄片、特殊造影、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象(MR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超声(US)等。

11、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arthroscopy)是应用于关节腔内部检查的一种内镜,借助它可以直接观察滑膜、软骨、半月板与韧带,特别是通过关节镜技术采取滑膜更为诊断各种关节炎提供了病理依据。它在各种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科研工作中起着其他手段不能代替的作用。它不只为关节病提供直观的信息,同时可在非开放性手术条件下进行关节内病变组织的切除和修复,具有痛苦少,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费用等优点。

篇6:风湿类风湿的治疗

想要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那么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它的发病原因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科学的去治疗,但是如果这种疾病已经导致了关节畸形的话,那么只能是控制而不能够治愈,所以在生活中还是需要做好预防。

风湿类风湿,属常见病之一,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炎症为主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早期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导致残疾.病变主要在关节滑膜,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皮肤、血管、肾等组织器官.少部分病人发病后有自发缓解趋势.多数病人病情反复,时轻时重.另有少部分病人病情呈持续加剧,罕有静止.该病的发展规律可概括为:

关节肿胀此消彼起;关节疼痛此重彼轻;关节炎症此燃彼伏,缠绵岁月;若不能控制或治愈,终钭导致残废.类风湿在没有变形之前是可以治愈的,如果变形就只能控制不发展,治疗从提高免疫系统和滋补肝肾着手全面调理,配合调和脾胃.去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治疗用纯中药追风舒筋疗法就可以,没有任何副作用,疗效好,疗程短。慢性病中药效果最好。不要用西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劳累

篇7:类风湿

发表者:王平(访问人次:683)

生物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风湿病病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内报道其总患病率高达17.39%,而目前的多数治疗药物只是非特异性地抑制免疫反应,降低疾病的进展速度,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医生和患

者均在呼唤疗效好而不良反应低的新型药物出现。

随着国内外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新研发的以细胞因子为靶子的生物制剂已陆续登场,它们能特异性针对某一炎症介质,阻断疾病的发展进程,使风湿病患者的预后大为改观。生物制剂的治疗已经为风湿病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并被列为21世纪风湿性疾病治疗新战

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治疗风湿病的生物制剂种类较多,包括抗CD4+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infliximab(英夫利昔)、etanercept(依那西普)和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白介素-1拮抗剂(anakinra)、γ-干扰素、共刺激阻断因子(abatacept)及抗CD20单抗(rituximab)等。其中,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以其起效快、疗效卓越、能延缓骨质侵蚀及较少不良反应获得了美国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含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及克罗恩病等的治疗。全球已超过100万患者(绝大部分为类风湿关节炎)接受该类生物制剂的治疗,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研发的益赛普(etanercept)也已问世,这也揭开了我国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一大类风湿免

疫病的序幕。以下我们主要介绍已用于临床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一、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是炎性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其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1)导致关节炎症和软骨破坏;(2)诱导其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3)介导感染和败血症,参与肿瘤监视等。

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介绍

1.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商品名为Remicade,由Johnson & Johnson公司开发,1999年11月10日首次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第二个获得FDA批准的抗人肿瘤坏死因子制剂。目前尚未国产化。它是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人鼠嵌合的(含25%鼠蛋白和75%人蛋白)IgG1k单克隆抗体,通过结合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和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与受体的结合。该药半衰期为8.0~9.5天。静脉用药,标准的治疗剂量是3mg/kg,开始以0周、2周和第6周为负荷量治疗,以后每8周用1次维持治疗。单独使用该药24小时内,患者的疼痛、晨僵和关节肿胀等临床症状减轻程度就可达60%。由于是静脉用药,有1%的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另外,反复静脉给药可产生抗英夫利昔单抗抗体,但同时用甲氨蝶呤(平均剂量为7.6mg/周)可减少抗体产生,因此,临床上常规合用甲氨蝶呤。

2.依那西普(etanercept):商品名为Enbrel(国产名为益赛普,2005年由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研发上市),由Amgen/Wyeth公司开发,于1998年11月2日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疼痛性关节疾病的制剂。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融

合蛋白,通过特异性地与肿瘤坏死因子α结合,竞争性地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细胞表面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体内过高的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但不能溶解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细胞。它长期安全性和疗效已在临床上得到了证明。该药平均半衰期为(102 ±20)小时,每周2次,成人每次25mg皮下注射,4~17岁的患者用量为0.4mg/kg,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25mg即可明显降低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依那西普可单用或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感染和头痛。注射部位反应包括红斑和瘙痒,常

在规律用药3个月后消失。

3.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商品名为Humira,由Abbott/CAT公司开发,目前尚无国产化。2002年12月31日,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对一种或多种抗风湿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英夫利昔单抗一样,阿达木单抗也是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临床疗效也与英夫利昔单抗相当,但不同的地方是它是一种完全人源化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 IgG1单克隆抗体,比英夫利昔单抗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很少引起自身免疫样综合征。它可高亲和力地结合人肿瘤坏死因子α,破坏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溶解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细胞。推荐的药物剂量是40mg,隔周1次,皮下注射,可与甲氨蝶呤等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单独使用时可每周用药1次。阿达木单抗吸收缓慢,到达峰浓度约需130

小时,半衰期为16天。

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1.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试验已证实,用常规剂量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12周内,能明显地减轻关节症状、体征和使实验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故有人主张,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作为某些严重类风湿关节炎首选的改善病情药。在这3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中,没有证据提示哪一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比另一种更有效,但如对其中一种制剂无效时,则换为另一种可能有效。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可单一治疗,而英夫利昔单抗最好与甲氨蝶呤联合应用。甲氨蝶呤与这3种制剂中的一种联合使用产生的临床疗效及阻止关节破坏都显著优于单一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还可与环孢素A[2mg/(kg·d)]或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等联合使用。从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来说,治疗初期可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联合另一种改善病情药如甲氨蝶呤,3个月后可单用甲氨蝶呤行维持治疗,以达到预防

关节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目的。

2.强直性脊柱炎:美国FDA于2003年批准了依那西普可用于治疗严重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该药是第一种获准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剂。后来,相继批准了另外两种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FDA是根据一项27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作出该项批准的,这些患者在接受了半年的治疗后有58%的人表现出症状的显著改善。该制剂常规剂量治疗12周内可使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体征和实验指标明显改善。它既可单独治疗,也可与其他二线药如柳氮磺吡啶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有报道,该制剂的疗效可维持长达2~4年。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批准剂量在诱导后为每6~8周5 mg/kg,而依那

西普的剂量同类风湿关节炎。

3.银屑病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快速、显著缓解顽固性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和皮损症状。有研究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可使皮肤银屑病快速持续改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评分显著下降。第16周时,所有英夫利昔单抗组患者的严重度指数评分减少50%以上,1/3以上的患者有100%改善。一般说来,患者能很好地耐受肿

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四、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副作用

因肿瘤坏死因子在正常的免疫监视中可能发挥了作用,因此抑制该细胞因子可能带来以下一

些不良反应。

1.感染:感染是较常见而重要的不良反应。使用英夫利昔和阿达木单抗的患者中报告的结核病例多于依那西普,如用依那西普治疗的15万个患者中,有38例患了结核病;在用英夫利昔单抗的19.8万患者中,有172例患结核病。但仍难肯定哪种制剂引起结核危险性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易患结核病(是基线水平的2倍),而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使结核病患病率进一步增加(是基线水平的4倍)。因此,使用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常规做抗结核菌素试验和拍胸片进行筛选。另外,少数患者有诱发感染加重的危险性,对于有严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者,包括脓毒性关节炎、感染假体、急性脓肿、骨髓炎、脓毒血症或全身真菌感染等,不应开始或继续用这类药,但感染控制后可恢复治疗。使用这类药的少数患者,乙型

肝炎的症状和病毒血症加重,故这类药物不用于乙肝感染者。

2.注射部位/静注反应:皮下给药的阿达木单抗和依那西普引起注射部位的反应较多。静脉

给药的英夫利昔引起输注反应少见,即使有,也多为轻中度。

3.肿瘤:肿瘤坏死因子在数种肿瘤中起肿瘤监视作用,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在理论上可提高肿瘤发生危险性,但目前无可靠证据提示这类药物会增加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或使原有的实体瘤复发。高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身的淋巴瘤发病率增加,与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关系不大,而可能主要与B细胞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

下发生突变有关。

4.神经系疾病:仅有脱髓鞘样综合征、视神经炎、横断性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及帕金森病的个案报道。有脱髓鞘病或视神经炎的患者不应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

5.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剂量英夫利昔似乎与充血性心衰和死亡相对危险高有关,尤其在心功能很差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因此建议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尽量避免或慎用于充血性

心力衰竭控制不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6.其他:个别病例有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过敏、心包积液、皮肤、全身性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样综合征等。有些妇女在用这类药物过程中妊娠,但她们在正常分娩、流产和终止妊娠率方面与正常人群无差别,为以防万一,一旦发现妊娠应停用这类

药物。

总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已被证实是有效的改善病情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的重要进展,并将可能逐步扩展到其他风湿病的治疗。尽管可能会出现以上诸多的不良反应,但从2001年以来,多个研究中心或国家机构在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开放试验的结果显示,每年因治疗无效或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的患者少于10%,且纳入研究的患者多为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提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耐受性还是良好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合并疾病状态及经济状况等来决定是否选

择使用。

篇8:类风湿检查

1 RA的不同辅助检查项目对比

1.1 传统诊断方法

传统的RA诊断方法为X线与CT检查, 通过X影线检查, 对骨质密度、骨质状况、关节间隙、形状及骨性强直等进行观察, 进而进行诊断。而X线检查对滑膜、软骨和骨髓的水肿情况观察存在弊端, 对于骨侵蚀和软组织病变的早期观察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 无法对RA的进行早期诊断, 所以, 往往会使患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在国外风湿研究协会公布的新的RA分类标准中[3], 排除X线检查和骨侵蚀及其他疾病的前提下, 需经超声或MRI对关节进行确诊已备提及。CT与X线相比更具分辨率, 但对RA的滑膜病变和骨髓水肿情况显示不理想, 对软组织病变很难做出诊断, 而且操作时间长、费用高, 临床很少应用。

1.2 MRI

对关节的滑膜、软骨、肌腱可以清晰显示, 对软组织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并可全面显示出所有的关节的状态, 目前已被临床普遍认可, 并成为RA关节病变确诊的“标准”之一, MRI再对滑膜和肌腱进行清晰观察的基础上, 还具有对滑膜的定量进行测量的优势, 其拥有国际类风湿关节炎磁共振评分系统 (OMERACT-RAMRIS)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评估具有良好的敏感性[4]。但是, MRI存在操作时间长、检查费偏高的缺点, 对关节畸形患者的检查结果极易受检查体位影响, 同时对体内有金属的患者不适合等弊端。因此, MRI并不是作为RA常规检查的理想方法。

1.3 高频超声表现

1.3.1 滑膜炎和血管翳

RA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 同时, 滑膜炎也是早期诊断主要依据, 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滑膜水肿、增厚、血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 超声显示滑膜增厚, 为无回声或低回声, 压缩困难、不可移动均为滑膜炎的主要症状表现。据有关研究表明, 超声与MRI对于滑膜炎的检查比较, 超声检查的敏感性更高。滑膜炎的重要病理基础是血管翳的形成, 其主要是以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肉芽组织增生, 进而给关节造成破坏、畸形及引起功能障碍。RA疾病的活动度可在滑膜的厚度及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上得以显示。

1.3.2 关节腔积液

健康的关节腔内是有3~5 ml液体的, 其作用是使关节的润滑, 但当发生类风湿关节炎时, 关节腔内可见积液增多现象, 超声下液性区显示无回声区且无血流信号, 但可压缩及移动, 因有时增生的滑膜出现低回声, 应注意鉴别增生的滑膜与关节腔积液: (1) 加压探头时, 关节腔积液可随压力被压缩, 而增生的滑膜不会; (2) 增生的滑膜超声下可见血流信号, 而关节腔积液则无。RA疾病炎症的活动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是关节腔积液量。滑膜增生与关节腔积液的RA患者多呈对称性关节病变。判定标准由关节腔积液的部位和大小确定[5]:膝关节积液的判定标准为暗区>4 mm, 肘关节、腕关节为>2 mm。目前临床超声诊断RA及判断疾病活动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便是关节腔积液部位与大小。

1.3.3 骨侵蚀及骨破坏

发生骨侵蚀的几率与RA滑膜炎症成正比。血管增生是早期RA滑膜炎的主要病理特征, 这与骨质遭到破坏有关。关节裸区由于软骨变薄或缺失最早出现骨侵蚀, 而骨皮质不连续、间断, 局部出现“虫蚀样”形状变化或“火山口”样缺损的超生显示均为典型的骨破坏现象。而X线敏感度极低, 通常在患者的骨质遭到破坏晚期才得以显示。而超声可对骨侵蚀精确到深度1 mm、宽度1.5 mm以上[3], 其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 与MRI相当。

1.3.4 关节旁肌腱等软组织受累

肌腱是连接骨骼与肌肉的一种纤维组织, 由于RA滑膜炎的反复刺激, 致使滑膜增生, 从而导致腱鞘炎 (即RA的早期症状装出现) 。正常的肌腱长轴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束带形细纤维状的中等回声, 有腱鞘的肌腱, 边界清晰, 周边可见薄层包绕, 有低回声。RA患者的肌腱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血流信号增多, 肌腱增厚、不均匀、回声减低。有研究显示[4]超声在诊断RA肌腱病变方面与MRI相比较敏感度更高。

1.4 超声新技术

1.4.1 能量多普勒超声 (PDUS)

PDUS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比, PDUS临床指标更加敏感[3], 同时, 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对微血管水平的低速血流信号监测上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比较其敏感性明显增高[4], 但是PDUS的信息监测仅对小动静脉血流敏感, 对滑膜的微循环情况却无法显示。

1.4.2 超声造影超声造影

由于信噪比的增加, 使血管的成像水平得到提高, 所以, 对微小低速血流的显示及组织器官血流灌注的动态观察更为清晰。常帅等[5]的研究显示, 在对活动性或非活动性滑膜炎的临床诊断上, 使用超声造影比二维超声和能量多普勒超声更准确。有研究结果表明[2], 在对滑膜增厚情况的反映上超声造影比二维超声更客观。超声造影可以快速的对血管翳血供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对滑膜的血供情况进行直观判断, 超生造影在对关节血管方面的情况显示上比增强MRI敏感性更高。

1.4.3 三维超声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滑膜内的血管形成及血管翳形态学结构能作出较准确的评估, 且检查时间短, 对操作者工作经验依赖性小。同时, 三维彩超对整个血管树, 细小的血管的血供情况及不同病理条件下关节滑膜改变状态能清晰显现, 对RA疾病的活动性诊断及检测及定量分析诊断价值极高。

1.4.4 超声弹性成像超声

弹性成像目前主要应用于甲状腺、乳腺、血管壁等部位的病变, 通过超生成像来普获组织内部弹性分布的定量信息。其具有的瞬时波强技术能够对RA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及硬化与否作出准确评估。

2 超声在R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1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囊、滑囊、骨质、软骨及其他组织中有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发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其多与遗传因素因素有关, 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 临床以第一跖趾关节发病常见, 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发病也较为常见。超声检测典型症状为膝关节积液, 同时, 由于关节软骨的表面有尿酸盐结晶沉积, 超生显示关节软骨表面存在高回声线。

2.2 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 与年龄、体重、劳动损伤、等多因素有关[6,7]。所以, 发病人群中老年患者居多, 发病部位多见于膝关节、膝关节等负重关节及手指关节, 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肿胀、僵硬、活动受限, 疼痛等, 以透明软骨退行性病变为病例改变特征, 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超声显像为关节腔积液、软骨厚薄不均, 有不均匀及弥漫性增强回声;也有患者有关节囊的炎症出现。

3 讨论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系统性慢性疾病, 主要以炎性滑膜炎为主, 呈对称性病变、具极高的侵袭性, 炎症常出现在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 极易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超声是临床上一种最实用的RA诊断方法, 超声在对滑膜水肿、增厚、血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 滑膜增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对关节的血供情况及及不同病理条件下关节滑膜改变状态能清晰显现, 对RA疾病的活动性诊断及检测及定量分析诊断价值极高。同时, 超声影像检查具有费用低、安全、操作简单、可重复且对操作者技术水平依赖性小等优点, 在临床应用上评价较高, 并已逐渐被普及。因此, 超声检查已成为目前临床诊断RA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值得推广。

摘要:本文对彩色超声、X线平片及磁共振成像 (MRI) 对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诊断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超声诊断RA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李拾林, 吕国荣, 肖进益, 等.超声检查类风湿关节炎踝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18 (3) :223-224.

[2]李拾林, 吕国荣, 胡麦果, 等.超声评分法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 (3) :266-269.

[3]游岚岚.类风湿关节炎的超声评分研究进展.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4) :256-258.

[4]张英娟, 刘健, 刘晓玲, 等.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 2012, 28 (5) :986-989.

[5]常帅, 赵亮, 陈丹, 等.超声造影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膝滑膜炎活动性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 (5) :444-448.

[6]黄敏军.优化内源性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下调m TORC1活性延缓骨关节炎发病.南方医科大学, 2014.

上一篇:阿甘正传电影鉴赏下一篇:高中生物互动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