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

2024-05-05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精选4篇)

篇1: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杜玉波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关系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关系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随之进入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阶段。近年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年多来,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启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开展了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等,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也必须看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不够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高校根据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动性不强,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好办法不多,集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活力不够,特别是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还不完善等。为此,必须下决心向机制开刀,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质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应当包括: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是基本前提。只有以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适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化”同步发展新要求的人才。要引导高校摒弃唯考试评价、唯分数论的观念,真正树立起纲要提出的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理念;摒弃拼规模、比数量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评价为先的理念。所有的政策设计都应把握这样的导向。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主要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拔录取到培养过程再到社会评价都需要改革,但对高校来说主要是培养过程的改革,而其中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具体说,要在“四个推动”上下功夫。一是推动形成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二是推动建立教学内容的更新

机制,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材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是推动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向不同的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四是推动教学团队发展机制创新,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三,创新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是迫切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是多样的,但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下大气力创新多层次的“三型”人才培养机制的任务极为迫切。这就要求高校突破传统学术型基础型的培养模式,改变“三重三轻”的现状,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即,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合作上更加注重用人单位的参与,培养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面向地方、面向行业企业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提升实践能力是重要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实践能力培养是目前非常薄弱的环节。我在学习《邓小平年谱》时看到,小平同志1985年评价云南边防前线作战部队时曾说过:“听过枪响和没有听过枪响的部队大不一样。没有打过仗的经过训练可以打仗,打过仗的经过训练更能打仗。”要下大力气落实好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加强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建立完善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制度。

归纳起来,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就是:在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引下,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高校人才培养的潜力和活力,特别是通过创新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着力突破实践能力这个薄弱环节。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做的工作很多,我认为,目前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主动适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新要求,针对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选准突破口,在与之

密切相关的法学、新闻传播学、农林、医学等学科专业领域,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形成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良好局面。

在法学教育方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迫切需要大批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目前有631所普通本科高校设有法学类专业,在校本科生近31.25万人。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不够深入,能在国际舞台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领土、发展和安全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在新闻传播学教育方面,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迫切需要大批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目前新闻传播相关专业有专业布点1080个,在校本科生达到23万人。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够深入,对外宣传人才短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在农林教育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农林人才。目前,高校开设的农林类专业有27种,专业布点824个,在校本科生达24.4万人。但基层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能够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应用型复合型农林人才相对短缺。在医学教育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目前有167所普通本科高校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37万人。但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乏,面向乡村、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因此,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要求,以实施“卓越计划”为抓手,着力创新高等法学、新闻传播学、农林、医学领域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改革的思路可以归纳为“必须三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领高等法学教育,增强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高等新闻传播教育,引导学生始终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秉持新闻职业操守,履行新闻工作社会责任。要培养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服务群众的前沿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农林、医学人才。

二是必须坚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要紧紧扭住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高校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

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共建实践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培养与需求的对接。

三是必须坚持制度建设重要保障。要抓住培养标准制定、教师与从业人员互聘、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重要环节,建立系统完善的制度。高校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协同机制、教师队伍协同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管理协同机制,实现协同育人、合作共赢。

2014年,要在这四个学科专业领域实实在在地干成几件事,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一是以推进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为重点,把高等法学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引向深入。会同中央政法委等部门选聘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兼职或挂职任教,选聘高校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兼职。建设若干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二是以推进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为重点,把高等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引向深入。推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管理机构、精品课程、骨干团队、实践基地、研究智库。建设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继续选聘优秀编辑记者到高校兼职或挂职任教,从相关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选派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兼职或挂职。三是以召开全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为契机,把高等农林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引向深入。会同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启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遴选一批高校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展国家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设立“双师型”教师岗位,深化面向农林基层的教育教学改革。四是以推进“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为重点,把高等医学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引向深入。会同卫计委推进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重点推进“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合格医生培养制度。深化面向基层的医学教育改革,培养能在乡镇卫生院从事全科医疗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在做好以上四个学科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同时,还要围绕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这个核心,继续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耕细作已经启动实施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有关计划。总结“拔尖计划”实施四年来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完善“一制三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与中科院优势互补,继续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探索完善校所协同、教学与科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推进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继续实施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依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开展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

二是基本建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要按照基本建立适应大众化阶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目标要求,颁布实施“国标”,制定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实施“行标”,推动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颁布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颁布实施“校标”,推动高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优化本科专业结构。重点完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公共服务与管理网络平台,促进形成专业设置宏观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突出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导向,推动高校办好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加强社会紧缺的集成电路、服务外包等专业人才培养。

四是继续实施好“本科教学工程”。改革项目管理方式,允许高校跨项目统筹使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经费,鼓励高校把钱用在支持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上,系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五是深入推进试点学院等改革试点项目。引导高校把试点学院的“三改革一完善”也就是“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和评价制度、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重点任务更加聚焦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进一步完善试点转示范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试点院校之间的交流研讨平台,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总之,要按照上述改革思路和工作安排,努力实现法学、新闻传播学、农林、医学等学科专业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新突破,同时做好五项相关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篇2: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

1、法制工作目标:树形象,提质量,促和谐,上水平。

2、基本思路:以执法为核心,注重创新普法宣传的方式方法,推动统计法制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3、主要工作:

(1)完善法制工作目标责任制。

完善法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办法,用目标考核牵动法制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2)进一步加大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要密切结合媒体,利用多种渠道,改进宣传方法,开发媒体资源,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文、网上有站,形成立体宣传体系,真正的让统计法律知识走向生活,融入社会。

普法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普法工作要与日常统计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布置调查、收集报表、公布资料等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宣传统计法律知识。第二,普法工作要与执法、立法工作相结合。执法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普法的过程,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同时,要抓住统计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出台的重要时机,大力宣传统计法律知识。第三,普法工作要做到内外结合。既要重视对外也就是对党政领导和调查对象的宣传教育,又要重视对内也就是统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统计普法的“灯下黑”问题。

除了经常性的法制宣传,今年主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推进统计法进党校课堂。二是通报违法案件,这是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为依法统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法制环境,努力推动统计的良性发展。

(3)转变统计执法工作思路,加大查办统计违法案件的力度。牢固树立法制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保障数据质量的大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从开展集中执法大检查向实行经常化、制度化的执法检查转变。

一是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今年,市局继续推行全员执法,要求各专业处和各县区都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执法检查,计划已经下发了,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计划的落实,市局将加大监督力度,督促执法检查计划的落实到位。

二是突出执法重点。今年执法检查的重点是人口普查、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能源统计和新开工项目统计。

三是创新执法方式。在认真总结集中执法、联合执法、重点执法、全员执法等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地和本专业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执法方式,比如适时开展统计巡查活动,大力提升我市统计执法水平。

四是要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处罚力度。处罚一个点,规范一条线,扩大影响面。我们在对统计违法单位进行处罚时,要彻底纠正“执法等于查案,查案等于罚款”及“查而不办,办而不罚”的片面观念和做法。通过文明执法、依法处罚来真正规范统计行为,促进统计工作法制化进程,推动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省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以推进统计系统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主题,重点加强对中央纪委、省市纪委、省统计局的要求,着力加强统计行风建设和惩治统计上的弄虚作假,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对权利运行的监督制约。做好以下工作,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贯彻执行本溪市统计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的实施意见》。扎实地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继续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党组牵头抓,纪检组协助抓,监察室、机关党总支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坚持“一岗双责”党政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列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履行责任有规范,检查考核有标准,责任追究有依据。

二是建立健全机关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认真开展“完善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相关体制和机制的研究”,针对我局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抓住规范和制约权力这个核心,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和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要不断探索权力制衡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建设工作,运用信息等科技手段,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机制制度创新。注意调动和依靠各业务部门积极性,查找廉政工作盲点,制定措施,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三是进一步推进统计行风建设,着力惩治和预防统计上的弄虚作假。统计数据的虚假,严重危害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政府统计的公信力,是危害极大的腐败行为。按照省局部署,2010年为全省统计执法年。要把加强行风建设、惩治和预防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要通过大力弘扬统计职业操守、推进统计行风建设、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下大力气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强化监督,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统计上的弄虚作假的力度,促进统计数据质量和公信力的提高。

四是继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继续建立健全中层干部谈话提醒制度;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制度;扎实推行问责、问廉、问效制度,强化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五次全会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继续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副处级以上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中之重,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增强教育的有效性。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严格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使党员干部明确和牢记《廉政准则》的8个方面52个不准。要认真分析我局党员干部从政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利益、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等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

三是继续抓好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的落实。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树立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价值理念,培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工作作风,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以优良的作风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四是继续开展“读书思廉”和“家庭助廉”活动。加强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继续利用局域网对机关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并坚持教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将局域网作为开展机关干部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继续扎实开展好12121工程。即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机关副处以上干部的述职述廉工作;每年开展两次警示教育;每月推荐一篇警示教育文章;每两星期在局域网上答一套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试题;以案说纪,每个月通报一个统计系统党风廉政方面的案例。

3、认真抓好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监督检查是中央纪委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根据统计工作实际,为确保我市统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严肃查处渎职行为,保证各项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执法检查,使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及时。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统计法》的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收费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单位负担,各处(室、队)在年终收取报表费时,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要求,依法依纪从政。

三是做好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要建立对人、财、物权利运行机制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运行机制。

四是要加强信访举报办理工作,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使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篇3: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

一、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一) 新基建管理方式的提出

在基建管理中, 全新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性, 可以加强人际关系, 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 促进基建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 管理制度的创新

基建管理制度是基建部门整合资源的主要规范, 也是基建部门规范员工行为的主要标准。在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与改革的时候, 必然会对基建部门产生影响, 进而促进资源的整合, 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三) 创新组织机构的运转

基建管理组织机构主要就是基建部门开展管理工作与其它相关工作的支撑体系。创新组织结构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 不要空想, 这样才可以保证组织机构职能的全面发挥。比如, 近些年来, 各高校均突破了传统材料、预算、工程模块, 形成了综合管理模式, 通过综合管理工作的落实, 成立了新的组织机构。

二、基建管理机制的创新方式和原则

基建管理机制创新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 通过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分析与研究, 了解基建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其二, 结合以往专业知识与方法, 系统看待管理问题, 形成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

基建管理机制创新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其一, 反向思维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反向思维就是和一般思维不同的一种思维模式, 是人们不会想到的事情, 或者是对不正常行为的思考, 进而发现问题。在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 从另外的角度思考, 从反向思维提出创新思路。其二, 交叉综合原则。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 实现管理创新, 即交叉综合。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渐落实, 大部分科学家均将目光放在了边缘交叉与综合这两个方面, 以求突破创新, 提高管理水平。其三, 加一加二原则。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 加强自身特色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管理途径的运用, 实现管理创新, 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在应用特色管理方式的时候, 一定要结合自身系统的情况, 进行顺应式或者逆向式的创新。其中, 顺应式创新指的就是顺应他人的发展情况;逆向式创新指的就是在他人发展的基础上, 进行逆向的发展创新。在管理工作中, 坚持此项原则可以创新很多的管理思想, 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基建管理机制的创新思路

(一) 工程结算审核模式的创新

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 基建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执行工程结算初审工作, 然而, 在实际工程结算审核工作中, 一些基建部门没有开展工程结算初审工作, 将工程结算初审工作交给了审计部门完成, 在此形势下, 非常容易出现审计部门聘请的造价咨询企业造价工程师对工程施工方案、材料供应商、现场签证等内容的否定情况, 导致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 出现窝工、停工等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将基建部门摆在了被动位置, 浪费了一定的资源。

要想有效解决此问题, 一定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 从政策方面而言, 一定要充分发挥基建部门的工程结算初审作用, 不能由审计部门取代。根据有关国家规定, 在开展基建工程项目的时候, 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审计, 保证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这里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 如果由审计部门替代基建部门开展工程结算审核工作, 那么就会导致没有人对结算审核工作进行监督, 进而产生违背审计制度目标的情况;二是, 如果基建工程结算工作因为审计监督工作而放弃, 也就会出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情况。事实上, 在开展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情况下, 出现少量的审减额是正常的, 因为工程结算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系统性, 因此, 在开展结算审核工作的时候, 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定额及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 并没有出现和工程相关的计算方法及界定含义。也是因为工程结算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计算方式各不相同, 导致其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所以, 基建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工程结算的初审, 之后再交由审计部门进行审核, 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其二, 在工程结算审核工作中, 必然存在着审减额的现象, 如果基建部门因为此种现象而放弃工程结算初审工作的展开, 是不正确的行为, 相反, 应该进行一定的强化。在开展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跟踪结算审核”创新模式的运用, 也就是, 从工程准备开始一直到工程合同签订、施工、验收、竣工结算等过程, 展开全程的跟踪审核, 并且确定一切涉及工程结算的数据额, 包括合同协议、隐蔽工程等, 进而确保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 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 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核心内容, 其内容与各类工程合同、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材料选用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也是日常管理工作中涉及施工合同、施工材料的重要环节。

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 “防腐反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开展防腐工作, 建设廉政工程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基建管理制度的建设, 实现权力流动, 加强互相监督, 这样必然会增加工程程序, 延长工作时间。通常而言, 在审批工程施工材料、招投标文件、施工方案的时候, 一定要经由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基建部门、监理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审核, 这样, 办一件事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拖沓的情况, 其工作时间将会更长, 长此以往, 就会出现腐败问题。由此可以看出, 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重视廉政工作的开展, 保证基建廉政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实际上, 工程合同主要就是总承包合同与专业分承包合同, 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材料, 大多数均是一些常用材料, 新型材料非常少。所以, 在工作中, 可以对计算机数字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 实现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 可以联合纪委部门与审计部门, 共同构建一个工程材料数据库, 并且组织有关项目负责人与工作人员, 对使用过的材料品牌、生产厂家、产地、价格、质量等进行输入, 补全数据库, 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 不断更新与完善此数据库。这样一来, 就可以实现项目资源的共享, 避免各项目的各自为战, 出现很多的重复性工作。为了确保此数据库的有效性与规范性, 一定要保证基建部门、纪委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建设数据库, 这样才可以保证数据库的合法利用。同样, 针对总承包合同和专业分承包合同而言, 可以对做过的工程项目合同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模板, 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由此可以看出,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可以减少很多的重复性工作, 实现工程管理工作的合理化、规范化,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思考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内容与内涵, 明确创新方式与原则, 并且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与手段、基建廉政建设等方面展开创新, 不断解决基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促进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实现基建管理水平的提升, 进一步促进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 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企事业单位只有制定创新的战略机制,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促进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文章主要对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内容与内涵进行分析, 阐述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方式与原则, 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有效的创新思路, 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内容和内涵,方式和原则,思路

参考文献

[1]吴洁.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 , 2010 (04) .

篇4: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

关键词: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内容和内涵;方式和原则;思路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基建工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投资也在逐渐增加,高校基建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而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机制不足、降低管理成本、规范管理行为是基建管理的主要目的。为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一)新基建管理方式的提出

在基建管理中,全新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性,可以加强人际关系,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促进基建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管理制度的创新

基建管理制度是基建部门整合资源的主要规范,也是基建部门规范员工行为的主要标准。在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与改革的时候,必然会对基建部门产生影响,进而促进资源的整合,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三)创新组织机构的运转

基建管理组织机构主要就是基建部门开展管理工作与其它相关工作的支撑体系。创新组织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不要空想,这样才可以保证组织机构职能的全面发挥。比如,近些年来,各高校均突破了传统材料、预算、工程模块,形成了综合管理模式,通过综合管理工作的落实,成立了新的组织机构。

二、基建管理机制的创新方式和原则

基建管理机制创新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通过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基建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其二,结合以往专业知识与方法,系统看待管理问题,形成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

基建管理机制创新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其一,反向思维原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反向思维就是和一般思维不同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人们不会想到的事情,或者是对不正常行为的思考,进而发现问题。在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从另外的角度思考,从反向思维提出创新思路。其二,交叉综合原则。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实现管理创新,即交叉综合。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渐落实,大部分科学家均将目光放在了边缘交叉与综合这两个方面,以求突破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其三,加一加二原则。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加强自身特色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管理途径的运用,实现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在应用特色管理方式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系统的情况,进行顺应式或者逆向式的创新。其中,顺应式创新指的就是顺应他人的发展情况;逆向式创新指的就是在他人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逆向的发展创新。在管理工作中,坚持此项原则可以创新很多的管理思想,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基建管理机制的创新思路

(一)工程结算审核模式的创新

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基建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执行工程结算初审工作,然而,在实际工程结算审核工作中,一些基建部门没有开展工程结算初审工作,将工程结算初审工作交给了审计部门完成,在此形势下,非常容易出现审计部门聘请的造价咨询企业造价工程师对工程施工方案、材料供应商、现场签证等内容的否定情况,导致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出现窝工、停工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将基建部门摆在了被动位置,浪费了一定的资源。

要想有效解决此问题,一定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从政策方面而言,一定要充分发挥基建部门的工程结算初审作用,不能由审计部门取代。根据有关国家规定,在开展基建工程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审计,保证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这里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如果由审计部门替代基建部门开展工程结算审核工作,那么就会导致没有人对结算审核工作进行监督,进而产生违背审计制度目标的情况;二是,如果基建工程結算工作因为审计监督工作而放弃,也就会出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情况。事实上,在开展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情况下,出现少量的审减额是正常的,因为工程结算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因此,在开展结算审核工作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定额及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出现和工程相关的计算方法及界定含义。也是因为工程结算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计算方式各不相同,导致其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基建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工程结算的初审,之后再交由审计部门进行审核,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其二,在工程结算审核工作中,必然存在着审减额的现象,如果基建部门因为此种现象而放弃工程结算初审工作的展开,是不正确的行为,相反,应该进行一定的强化。在开展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跟踪结算审核”创新模式的运用,也就是,从工程准备开始一直到工程合同签订、施工、验收、竣工结算等过程,展开全程的跟踪审核,并且确定一切涉及工程结算的数据额,包括合同协议、隐蔽工程等,进而确保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核心内容,其内容与各类工程合同、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材料选用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日常管理工作中涉及施工合同、施工材料的重要环节。

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防腐反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开展防腐工作,建设廉政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基建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权力流动,加强互相监督,这样必然会增加工程程序,延长工作时间。通常而言,在审批工程施工材料、招投标文件、施工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经由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基建部门、监理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审核,这样,办一件事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拖沓的情况,其工作时间将会更长,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腐败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廉政工作的开展,保证基建廉政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实际上,工程合同主要就是总承包合同与专业分承包合同,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材料,大多数均是一些常用材料,新型材料非常少。所以,在工作中,可以对计算机数字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在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可以联合纪委部门与审计部门,共同构建一个工程材料数据库,并且组织有关项目负责人与工作人员,对使用过的材料品牌、生产厂家、产地、价格、质量等进行输入,补全数据库,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与完善此数据库。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项目资源的共享,避免各项目的各自为战,出现很多的重复性工作。为了确保此数据库的有效性与规范性,一定要保证基建部门、纪委部门、审计部门共同建设数据库,这样才可以保证数据库的合法利用。同样,针对总承包合同和专业分承包合同而言,可以对做过的工程项目合同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模板,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减少很多的重复性工作,实现工程管理工作的合理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内容与内涵,明确创新方式与原则,并且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与手段、基建廉政建设等方面展开创新,不断解决基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实现基建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吴洁.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0(04).

[2]薄寒光.我国高校基建工作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上一篇:区总工会副主席述职报告下一篇:学生党员读《青春之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