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体制创新,加速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培育机制

2022-09-10

我国高等学校在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壮举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 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 创造了多种有效模式, 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 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较, 高校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依然偏慢。高校的大量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并未得以利用, 蕴藏着的巨大潜在能量有待进一步释放。

1 高校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资源匮乏

在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推动下, 全国出现了空前的科技热。我国正面临一个经济结构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 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将成为我国当前这一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各地政府的经济、科技主管部门和成千上万的企业四处奔走寻找科技成果, 大批上市公司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寻求高新技术项目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增长点。高等学校历来是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 理所当然地成了企业追逐项目成果的主要对象。但事实上, 目前高校可供转化的项目成果匮乏, 特别是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作用和对国民经济有深远影响的项目成果可谓是凤毛麟角。主要表现有:

(1) 高校可供转化成果的增加数远远低于企业的需求增长数;

(2) 可供成果的成熟度标准降低;

(3) 有重大转化价值的新可供成果减少;

(4) 可供的高新技术成果短缺。

2 可供转化科技成果匮乏的原因

(1) 高校科技成果储备不足, 它的产出又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

(2) 部分项目缺乏市场意识, 部分项目又过于强调短平快。这样很难培育出对国民经济发展或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3) 实用主义的倾向又导致了大量项目的低水平重复。校内各学科之间协作不畅, 校际间的大合作更难组织。这种格局不利于优秀可转化科研成果的产出。

(4) 目前高校现行的科技体制和一些制度及管理方式已对科技成果转化起制约作用。以致于大量的科技成果非正式渠道转移, 而学校组织重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也缺乏力度和手段。高校至今尚未能营造出激励创新和创业的氛围和推动成果转化的宽松环境。

(5) 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成果多, 转化少的状况, 大量的成果不够成熟, 处于实验室的样品或技术鉴定阶段, 与企业的要求之间尚有较大的差距。

3 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机制的必要性

要改变高校可转化成果匮乏现象确非易事, 需要深入研究和采取对策。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的主题报告中明确了高校技术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 部署了当前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 同时教育部还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这些思路和对策的落实执行无疑将从根本上有助于缓解和改变高校可转化科技成果匮乏的局面。这里着重就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培育机制问题谈一些见解和建议。

(1)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能够签约转化的不到3 0%, 而转化成功产生较大效益的成果不到1 0%, 其中各个高校有重大效益和影响的项目成果屈指可数。其原因除了成果本身不适宜转化的因素之外, 主要是高校成果缺少转化培育这一环节。转化培育包括技术转化培育、企业转化培育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三方面内容。技术转化培育是指按市场的要求提高技术成熟度, 使成果实现产品化, 这就是中间试验和工业化试验。企业转化培育是指在成果产品化的基础上培育出一批小型的科技型衍生企业, 使成果实现商品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是指建设高校的中介服务体系,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起推动和保障作用。一直来, 高校的转化培育部分是落实在学校的工程研究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 而大部分是依靠社会上的企业。高校缺乏自身转化的培育条件, 在成熟度过低的状况下过早地求助和依靠企业, 失去了在转化培育阶段的主动性和主导性, 一旦与企业合作不协调, 就还会导致转化效率下降甚至失败。因此, 高校要成为技术创新的强大源泉, 就一定要牢牢把握成果转化培育职能的主动权, 加强高校自身的科技转化培育机制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2)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如果把可转化科技成果比作产品的话, 那么中介服务机构就像是这些产品的营销部门, 其经营方式是成果“转化”, 目标是要取得最佳的转化效益和为成果方获取最高的回报。要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 推进中介服务的专业化分工, 形成组织网络化, 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高校的科技转化培育的中介服务职能不应都依赖于高校系统以外的中介服务机构, 高校系统也应大力培育着重服务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成为我国整个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校系统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作用与国外比较相去甚远, 这也是高校科技转化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国内大学的科技中介基本上是学校的行政职能, 而且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和封闭性, 而这些行政部门的人员结构和业务能力也不合理, 以致不能胜任这项职能。高校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一直来未受重视。相反地, 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和企业青睐于高校的科技成果, 用各种方式从事高校成果的走私, 使高校的成果转移出现无序现象, 大大降低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成效。

4 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机制的途径

(1) 高校系统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 要实行科技结构的突破性转变。要制定和落实新的政策和措施, 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

(2) 高校系统要强化自身科技成果转化的培育功能。应该正确地理解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这一观念, 企业和高校既要紧密结合, 又要发挥各自的优势而承担不同的职能。在转化前期的培育阶段, 高校要加大成果转化的培育力度, 掌握培育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提高可供转化成果的成熟度, 造就一大批高新技术的种子企业, 缩小成果供需之间的差距, 加快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3) 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用于支持高校的重大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培育, 以科技合作网、俱乐部、联谊会、促进会等多样化形式沟通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关系, 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成果转化合作培育;

(4) 改革高校中介服务的体制, 实现中介服务职能和机构的政企分离, 中介服务要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大力支持高校的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高校要在我国新的发展时期实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必须尽快地改变当前科技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被动状态。人们迫切期待着高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开创高校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局面

摘要:提要:作者从我国各高校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出发, 深入分析研究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提出了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机制的必要性, 以及如何完善该项机制。

关键词:体制创新,科技成果,培育机制

参考文献

[1] 谢文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措施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J].中国科技成果, 2006 (5) .

[2] 黄蔚.科技成果转化重在观念更新[J].中国教育报, 2006 (1) .

[3] 谭进.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政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6 (1) .

上一篇:《科技创新导报》稿件要求及投稿说明下一篇:浅析法士特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