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2024-05-07

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通用17篇)

篇1: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也许是因为家距离近的缘故吧,小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人民公园。现在想来,那里似乎只有一个小湖,许多树,几块小土山,但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刺激的海盗船,光滑的滑滑梯,百玩不厌的沙画,用颜料涂石膏做的存钱罐,也不必说波光粼粼的湖水,姹紫嫣红的花儿,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单是一座低低的小山丘,就有无限趣味。野花在这里跳舞,小草在这里合唱。春天,迎春花开了,摘下来一朵,掐掉绿色的花托,对着一头吸花蜜,甜丝丝的。夏天,在这小山丘上挖个不深不浅的坑,在上面盖一层树叶、野草,然后躲到一边,看过往的路人踩上陷阱,在一旁偷笑。秋天,桂花又开了,摘下来一把,放在阳台上晒干,再让妈妈做城香包,戴在脖子上。至于冬天的小山丘我就不得而知了,冬天冷,妈妈妈也不肯带我出门。

大了一些,山丘已经无法满足我了,妈妈就允许我在湖边玩水。一年夏天,我因为好奇就越过湖边的围栏,跪到了湖水边上,把手伸进水里撩起水花,好不得意。台阶没入水中,下面有多危险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是觉得好玩。妈妈见状,大惊,把我拉了回来,从此就禁止我玩水了。

再大一些,开始去画沙画或者涂石膏存钱罐了,偶尔去看别人放风筝,让稚嫩的童心在空中飞翔。可是好景不长,我要去上小学了。GOODBYE!我的花儿,草儿们,还有那危险的湖水,也许我将不能常来这里了。

后来,上了小学,发现校园生活也是有趣的。体育课时,喜欢在操场东边的墙沿那里玩,跨上较低的宽墙沿,像螃蟹一样沿着墙横行,抓住铁栅栏门,上到最高的`墙沿上,害怕得乱叫,跳下去,再爬上去,再跳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这样做是多么危险。

校园的初夏最有趣,长廊上的藤萝绿了起来,整个校园也绿了起来,还有操场边上的核桃树也结满了绿色的核桃,充满了诱惑,可是我们只能看,听班主任说,摘下来是要挨批受罚的。

这些趣事现在虽然是多么遥不可及,但却是我最珍贵的回忆,是一个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

篇2: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第一颗,耳边响起一阵熟悉的音乐,我和同学们围成一个圈,坐在贴满了雪花的教室里。在我们的中间放着一棵高大的圣诞树,树上闪烁着各种颜色的灯光,我似乎看到了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鹿正在向我走过来,可我一眨眼它又消失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表演着,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不知过了多久,窗外下起了白雪,老师让我们唱首歌来纪念这即将到来的离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窗外的雪下的更大了,耳边又响起了一阵熟悉的音乐,这一颗星星变暗了!

第二颗,天空蓝的透明,几朵白云在头顶飘过,我和姐姐正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那时惊奇地发现,初夏的风竟然是蔚蓝色的,吹得我们的头发向后跑。经过我们的脸颊时柔柔的,软软的。似是在跟我们打招呼,不知不觉,已经到傍晚了,天边泛起一团红晕。似是着了火,那时的我天真的想,白云会不会被这大火烧完了。那么我以后再也看不到像棉花糖似的白云了。正想着,耳边传来妈妈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我迈着粗短的小腿,跑过去指着天边,对妈妈说:“妈妈,白云它们好可怜,我以后再也见不到它们了。”妈妈摸摸我的头笑着对我说:“傻孩子,那是晚霞,你明天还会看到白云的。”我开心的笑了。笑声渐渐变远,这一颗星星也变暗了!

篇3: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洛·希摩尔·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 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 “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 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

问题情境不仅仅包括已知与未知的客观关系, 而且要求主体参与这一关系, 并反映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殊类型, 它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教学性存在。如果没有主体 (即师生) 的参与或不与主体发生关系, 就不存在问题情境。为了便于理解, 可以对“问题情境”一词作分析式解读:“问题”就是真实社会或生活中的困惑;“情”就是课堂中因为问题而产生的情感氛围;“境”就是由问题构成的一个学习域。因此, 问题情境是指由于引入真实教育问题而激发起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它使学生愿意全力投入问题的探索之中。由此看来, 在教育学问题教学中, 仅仅引入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智力上投入, 而且还包括情感上的融入。

二、八年级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研究

2010年秋季学期中, 笔者于贵州省麻江县杏山中学进行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 离岗培训”的实习活动。期间, 就杏山中学八年级7班 (以下简称八年级七班)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该班学生在创设课堂情境教学的质量优于普通式教学。笔者将实习期间的一些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进行简要记录:

1、案例——《坐标轴》

2010年9月17日, 笔者在八年级七班对人教版第12章12.2.2用坐标轴表示轴对称进行学习。较之前的课程有所不同的是, 笔者放弃了人教版12.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思考题老北京城示意图的情境。而是选用了学生的座位作为坐标轴,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本章节。完成本章节的教学后, 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该堂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及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都较之前有所提高。故记录本则案例以作参考。

在关于人教版第12章12.2.2用坐标轴表示轴对称该章节的背课中, 笔者考虑到课本的思考问题 (在老北京的示意图中寻找东直门关于天安门对称的西直门的坐标。) , 可能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对于本章节的学习兴趣。所以将创设情境更换为学生们更为熟悉的找座位问题。

2、教学设计及思考

【情境创设】“之前我们学习了做轴对称图形, 那今天我们将学习怎样用坐标轴来表示轴对称。那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 找座位!”听到玩游戏, 学生都感觉很新奇。因为在上课期间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座位上老老实实的坐着学习知识。

【学生、教师活动】“首先, 我们先说一下游戏的规则。找座位, 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我所说的提示, 找到该座位的同学。现在我们来比看谁最先找到。”由于学生对于这个游戏的规则不是很熟悉, 所以我前面让学生们找的都是些简单的座位。之后, 我就进入本节课将要学习到的知识。“之前的问题同学们都回答得很正确, 而且很快。接下来, 我们来找2个比较难的座位。我们来找杨光飞同学关于第4排对称的同学是谁?”同学们有的站起来, 有的指着手比划。然后, 都积极地举手回答。有的同学甚至, 等不及举手站起来就开始说。我感觉学生对于关于某行某列的对称都掌握了之后, 又继续加深难度。“好的, 这样的找同学的座位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我们再来找个难点的座位, 看同学们会不会啊!”“会!”大部分同学都大声的说着。“那我们再来找龙远银同学关于王万枚同学对称的同学的座位在哪儿? (这是关于点对称的座位) ”同学们思考了一会没有找出正确的座位, 但是很多同学任然是站着努力的找着座位。“好了, 我给大家点提示这个是关于点对称的座位。”然后, 我们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很快的找到了某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而且自发的总结出来规律。点 (x, y)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x, -y) ;点 (x, y)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x, y) 。

【教学反思】通过上述的情境创设, 不难发现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有效的课堂情境, 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学习, 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自主学习当中。学生抛却了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 积极主动的自主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七班的学生进校成绩在全校属于偏下的, 但是在本堂课中不论成绩的好坏,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本堂课的学习中。笔者感觉到创设情境教学, 无论学生对于该堂课的出发点是新奇或者是对情境的爱好。兴趣产生爱好, 学生只要对于课堂产生了兴趣, 笔者相信学生会对数学也会产生爱好的。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思考

《标准》倡导教学内容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 倡导内容的呈现生动、有趣、情境化。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到“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于是创设情境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

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情境创设出现了“片面追求生活化”的倾向, 追求华丽复杂, 忽视了学生现实基础, 导致教学低效, 甚至产生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模糊、规律掌握缺失的现象, 造成认知困难, 引发学习恐惧。笔者认为有效的情境不在于其形式如何, 而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以形成学习行为和认知趋向为价值取向;是否有利于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蕴涵数学的内在逻辑;是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有效性研究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首先阐述了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八年级学生问题情境的教学展开讨论, 继而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思考。

关键词:八年级,中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因为我家后面要修一条大路,为了拓宽道路,所以,我家房子必须要拆除,而且时间紧迫,下个星期三就得搬,只给三天时间。爸爸妈妈一得到这个消息便忙开了。

爸爸妈妈带着几大包衣服,往新房子搬。过了很长时间,爸爸妈妈回来了,然后,又整理了一些物件继续搬运。就这样,爸爸妈妈每天都跑来跑去,家里的小物件终于被搬完了。可还有一些“大家伙”让爸爸束手无策,如空调、电视、冰箱之类的电器。爸爸找到他的几个“铁哥们儿”商议了一番,想出了一个好方法,找搬家公司来搬。爸爸立马拨通了搬家公司的电话,让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都搬光……

老房子终于被搬空了,那天晚上,我们住进了新房。虽然新房子比以前破旧狭小的老房子漂亮宽敞很多,可是那晚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怀念那张旧床,曾经它是我儿时的蹦蹦床,我在床上尽情地蹦跳,感受着腾空而起的快乐;怀念那张堆满书籍的书桌,虽然它很拥挤,却是我名副其实的“藏宝库”,在书桌的右上角放着我的“宝贝盒”,那里面放着我从河滩上淘来的“宝石”、漂亮的发卡、美丽的珍珠手链……

第二天上午,爸爸来了电话,说老房子已经被挖土机夷为平地。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不舍和失落。放学之后,我和妈妈一起赶回了老房子,发现这幢小平房已经变成了一堆沙土和砖头,房子原来的轮廓也被埋没在黄尘中。

小院里的两棵樟树,已不见了往日的蓬蓬勃勃、郁郁葱葱,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地上,显得那么凄凉。望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思绪翻飞。这两棵树默默守护了我家这么多年,而我以前却一点儿也不懂得爱惜它,还用绳子在它的枝条上打结,不想让它长大,有时我还找它出气,对它一阵拳打脚踢,任凭树叶在风中轻轻低泣。现在,它被锯掉了,我才觉得依依不舍。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我却没有一天珍惜过它,爱护过它,我现在才懊悔没有珍惜和它在一起的宝贵时光。

我又想起:每次家里盐没了,米没了,邻居总是雪中送炭。邻居陈奶奶还经常捧着热气腾腾的南瓜饼、小蒜粑让我解馋。年龄相仿的陈果更是我最好的玩伴,我们经常互相串门,他到我家玩飞镖,我到他家看电视。虽然我们偶尔也会闹别扭,但这些小小的不愉快只是过眼云烟,不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我们又会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现在我住在新房里,没有邻居跟我玩了,我多么希望邻居按响我家的门铃,再来找我玩呀!可惜这温馨的画面只能在记忆中找寻,只能在梦中出现了。

篇6:以回忆为话题的六年级作文

海曙外国语学校 王琪琛

拉开一层层隔板,投身海泽下的过去的居所,穿越小小正方形的入口框架,就是重观了一幕幕被遗忘的缩影。

老爷爷开始只是为了寻找那从不离身的烟斗而潜下水去,谁知在寻找的途中又想起了一个个已经不在世了却无法被替代的亲人。

下一层,他想起了老奶奶的去世。那时候,所有邻居都聚集在一起,为老奶奶短暂的生命感到悲伤。老爷爷将他宽大的手紧紧地握住老奶奶渐渐变冷的手,哪怕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要紧紧地握着。想到这里,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下一层,他想起了举办黄昏嘉年华的情景。那时,许多邻居都还住在那儿,房屋金碧辉煌,各色气球挂满了整间屋子。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可是,现在再也不会举办这样热闹的嘉年华了。

下一层,他想起了他们的儿媳第一次去看他们,那温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今却都离他远去了。他感到了无比的孤独,眼圈发红,潸然泪下。

下一层,下一层,下一层......终于到了最后一层。老爷爷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那还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原野,那时的老爷爷和老奶奶都还是小孩子。他们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读书,成长。后来,他们成了夫妻,举杯庆祝,相亲相爱,第一次有了宝宝,第一次一起出海,第一起钓到了大鱼......想到这里,他再也控制不住,泪如泉涌。

晚上,老爷爷还沉浸在回忆中,他倒了两杯红酒,像从前与妻子碰杯似的与另一个杯子碰杯,在“咣当”一声后结束了悲。

篇7:八年级以春为题目作文

不必说那灿烂明媚的暖阳、变化无穷的云朵、纯净蔚蓝的天空,也不必说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又嫩又绿的小草、高大笔直的树木,单是那一条小河,就够美的了。河畔长满了嫩嫩的小草,随意地、无拘无束地铺满了河岸,光是那绿便有许多种,有黄绿、嫩绿,还有草绿、深绿,更有碧绿、翠绿,光是这草,就已经五彩斑斓了,花,就更不用说了,如繁星般密密麻麻地点缀在草丛中,红的黄的粉的,在风中摇摆着,在阳光下发着彩虹般的光,各色的蝴蝶在花前飞舞着,旋转着,几乎与花融为一体。蜜蜂也嗡嗡地忙碌着。河底,却又是另外一番世界。小鱼小虾在水草间欢快地、轻盈地跳着舞,它们的身体是半透明的,还一闪一闪的,隐隐地透出身体的所有脉络,它们不停地吐着晶莹剔透的小泡泡。都说“干净的水里没有鱼”,但这水,却清得很,就像自来水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面的各色卵石,小鱼小虾。这水,没有一点杂质,令人忍不住捧一口喝。

公园里的春意也别有一番滋味。早有老人捧着他们心爱的鸟出来散步了。他们的鸟,长着五彩的羽毛,在阳光下也钻石般闪闪发光,小嘴嫩嫩的,刚洗过般纯净湿润。最动人的是它们的叫声,清脆而又婉转,时而连绵,时而短促,时而高,时而低,但总是欢快的,总是充满了生机。

抬头仰望天空,最常见的是风筝,与天上的鸟儿一同翱翔在天空,在云间。有人说,风筝是不自由的,它永远只能被一条线牵着走。但我觉得,它是自由欢乐的,它可以跟着风跑,跟着鸟玩,它可以穿梭在云间,伸手就能玩凉凉的云,它可以寻找心得宁静······

篇8: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学为中心”的课堂是相对于“教为中心”的课堂而言,指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解决学生独自不能解决的疑难困惑,教学的结果是经过课堂的互动合作与思想碰撞交流解决了学生的疑难困惑,并提升其认识,开阔其视野。特别对于初中政治学科而言,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释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至于涉及到的有关公民人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学生能够自觉践行。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为中心的知识讲授观,突出学为中心的、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观,以及包括公民人格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渐进养成观。换言之,课堂教学观的转型成为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彰显实效的关键。

本次专题研究秉承上述课堂转型的理念,以深入课堂观察为基础,通过分析诊断课堂实践探索尚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偏差,提出进一步改进实践的设想,以此推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形成。

本次专题研究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财产属于谁”为载体。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是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主要涉及什么算合法财产?合法财产从归属上可以划分成几类?合法财产所有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第二板块是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主要涉及我国宪法、民事法律、刑事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等对合法财产是怎样实行保护的?第三板块是当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的维权,主要涉及对合法财产构成侵犯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执教教师为本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引用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学习交流,引导学生:(1)掌握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含义,增强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2)领会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3)培养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同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财产的行为作斗争的品质。

为了准确判断“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成效,研究小组确立了四个方面的课堂观察维度,即: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疑惑组织有效的探讨;教师针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设计适切的任务;学生针对课堂的学习内容形成内化的知识。

一、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与诊断

依据课前设计的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研究人员深入到执教教师的课堂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执教教师的实践探索课诊断分析如下:

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

在了解学情方面,执教教师进行了课前的预习测试,统计发现:在全班44名学生中,10人及以上出现判断错误的题目有第1题14人(原题为:社会上的财产按照归属划分,可分为:①国家所有;②集体所有;③个人所有;④国家和个人共有)、第2题11人(原题为:依法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①财产承租权;②财产所有人;③财产保管人;④财产所有权)、第5题20人(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和锐利武器分别是:①民法、刑法;②刑法、民法;③行政法、民法;④行政法、刑法)及第6题16人(原题为:实施法律规定的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是:①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②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③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④维护自己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从反馈分析初步看出,学生对于本课涉及到的财产归属的类别、财产所有权的内涵、民法与刑法各自适用的范围以及有关各种财产纠纷处理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等方面,存在认识不足。不过,从检测题的设计也可以发现,题目概念性太强,表述过于直接,教师对具体认知的障碍究竟在哪里还不能清晰把握。如第1题,有关财产归属的划分在课本上有清楚的表述,学生没有选对,问题症结尚不明朗。由此看来,教师如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深入了解,尚需进一步细化相关检测题的设计,以期得到充分的信息反馈。

2. 教师针对学生疑问困惑组织有效探讨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对于合法财产所有权中的使用权和处分权存在认识含混不清时,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课堂教学片断摘录1:

师:请大家说一说合法财产所有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生1: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生2:使用权和处分权应该属于同一种权利,因为它们是一样的,只不过说法不同。

师:有同学提出不同看法。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70页上的“相关链接”,看看使用权和处分权究竟是否一样,或者说有什么不同?

生3:使用权是指合法财产所有人有权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而处分权是指合法财产所有人有权对财产进行处理。处理和使用是不一样的。

师:这位同学根据书本上的定义找出了两者的不同,也就是,使用权说的是使用,处分权说的是处理。有同学能不能从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4:使用权只涉及到使用,处分权则涉及到了所有权的变化。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使用权不涉及所有权的变更,而处分权则直接涉及到所有权的转移。

课堂教学片断摘录2:

师:只要是我们的合法财产,都可以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说说看,哪些属于合法财产?

生1:我的钱包。

生2:我的手机。

生3:我们家的房产。

生4:赌博赢来的钱。(笑声)

师:大家想想,赌博赢来的钱算合法财产吗?在我们国家认为赌博合法吗?

生4:在澳门赌博就是合法的。

师: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有自己本地区的法律。这里说明一下,我们谈到的合法财产,其判断的依据应该有两个:一是内容合法,二是手段合法。内容合法就是指法律允许个人所有的,像毒品、枪支等各种违禁物品就不能算成合法财产;手段合法就是获得财产的手段不违法,属于正当途径,如父母每月的工资。

正是因为教师在上述活动中针对学生的疑问困惑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以及教师适时到位的点拨,使得学生澄清了对相关概念的认识。

3. 教师针对教材相关内容设计适切的任务

在本次课上,教师围绕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相关问题设计了5个生活案例的讨论活动。第1个是有关一位朋友为怎么处理自家丰收的桔子而犯愁的案例,让学生帮助想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教师以此来说明这些办法就是财产所有人可以行使的种种处分权。第2个是有关一位朋友在自家桔园挖到了一罐古代钱币后打算去贩卖的案例。教师想通过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贩卖古钱币等各种文物是不合法的。第3个是有关一位朋友的父亲在自家被盗桔园地里拾到一部手机,打算自己使用的案例。教师想通过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非法占有行为。第4个是有关某地一城管大队不由分说,没收了一位朋友的父亲因违章摆摊销售的一车桔子的案例。教师想以此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该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第5个案例最为复杂:一房东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委托人,顺利贷款192万元,同时又将这套房子租给了刘先生,租金一年2万,租期为10年。孙女士花全款216万元(198万元房款加18万元税费)从委托人手中买到这套房子,但发现自己进不去,找委托人得到的回复是不知道原房东已出租,找现在的租客得到的回复是原房东还欠5万元没还,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教师想以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分清这套房子的所有权究竟属于谁。

从整体来看,执教教师努力尝试把一些比较枯燥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分辨相关概念的内涵以及基于正确理解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认知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有适切性。其中,为了使得学生的讨论具有更为充分的法律知识的支持,教师还不失时机地补充了一些法律条文。如,教师引入了《物权法》的相关内容,否则,学生针对案例2和案例3的讨论就只能停留于道德道义的层面,根本意识不到归还或上交拾得物在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同样对于案例4,如果不补充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对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的规定,学生就无法对于城管的行为进行一个正确的判断。

不过,对于第5个案例而言,牵涉人物复杂,其中交织着对抵押这一法律术语以及中介责任权利的规定等专门知识的了解,显然对于没有房屋买卖经验的学生而言,无法厘清最终的财产所有权问题,因此其适切性显得不够,要求偏高。当执教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发现不能清楚分辨这套房产究竟属于谁时,采取了简化案例学习的要求,即:在房产属于孙女士的情况下,她该怎么办?如果房产不属于她,她又该怎么办?换言之,把原本讨论财产所有权的问题转化为探讨如何维权的问题,从而体现任务学习的适切性。

4. 学生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内化的知识

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执教教师积极的引导以及相关知识的有效补充,学生在诸如使用权和处分权、合法财产中的“合法”以及失物归还和城管行政违法等方面内化形成了自己理解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在相关的实践情境中恰当运用。

二、针对现存问题的设想与改进

1.对执教教师设计的预习单进行分析发现, 用于自学检测的8道题目都是选择题。同时,题干的设计过于简单,倾向性暴露明显,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真实水平。

如第1道题,“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可分为:(1)国家所有;(2)集体所有;(3) 个人所有;(4)国家和个人共有”。即便是学生前三项全部选对,也不能说明其真正理解。又如,第4道题,“下列属于合法个人财产的是:(1) 一建筑工人把挖到的古董据为己有;(2)一同学将放学路上捡到的100元钱直接充作自己零花钱;(3)同学的父亲诚信经营,今年收入超过百万元;(4)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财物共计372万元”。针对上述选项,学生轻而易举地选择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其检测反馈学情的原本价值大打折扣。

所以,执教教师可以采取通过预习单征集学生学情的方式,但对预习单的设计要加强生活情境化和加大选项的迷惑性,以期从预习单的反馈中获得真实客观的学生起点水平的信息。针对第一道题的题干,可以转化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现象, 如,“某班长在为班级临时垫支买电影票的时候获得了电影院有奖活动的20元现金返还”,这样就更容易让一部分学生觉得这20元现金归班长似乎理所当然。

通过对有意义的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而获得的反馈信息的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究竟学生在本课学习内容时存在哪些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2.鉴于本次探索课设计的案例已经比较丰富, 执教教师还可以尝试使用话题辩论等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融会贯通。特别是注意渗透一些合法不合情或合情不合法等比较两难情境的话题,如,用路上捡到的巨款救急需用钱的亲人等,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

三、基于实践反思的认识与结论

通过本次专题探索过程中所做的有益尝试与实践,以及尚存在的不足与缺失,就“学为中心”的课堂建设而言,可以总结出以下策略:

1. 充分了解学生真实的起点水平,是“学为中心”课堂的设计前提

“学为中心”的课堂和“教为中心”的课堂其分水岭就在于前者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因此,课堂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的。因此,“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有针对性教学的课堂,是回应学生真实问题的课堂。本次实践探索课中执教教师专门针对有关使用权和处分权组织的辨析活动,以及整堂课基本上围绕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案例情境展开,都是充分适应学生真实认知水平及特点的结果。

2. 科学确立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是“学为中心”课堂的方向指引

课时目标直接决定“学为中心”课堂的演进方向,其科学的确立过程离不开对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对教材基本内容和结构特点、对学科本质特征和标准要求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与整合,从而形成现实可行而又规范严谨的知识发现之旅。从本次的实践探索课也可以看出这种综合考虑的痕迹,既有关键概念的辨析,也有鲜活案例的研讨,而整个学习过程恰恰又是依次经历了单元内容本身的三大板块。

3. 积极促进针对问题的研讨发现,是“学为中心”课堂的核心体现

从学生学情调查反馈发现的疑难困惑是学为中心课堂着力解决和突破的重点,离开问题的针对性就失去了课堂的学为中心。换言之,“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课堂而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课堂,正如本次实践探索的整堂课都是以一系列案例的问题研讨展开的一样。

4. 努力实现教师助学的角色转换,是“学为中心”课堂的关键所在

篇9:以题目为基点分析文言文

关键词:读题目,始得西山宴游记

【分类号】G633.3

一、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感悟自然”板块中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比照和映衬中写景、融情于景的手法。

2、带领学生理解作者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精神世界,体会人与自然间奇妙的生命关联与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难点:学生体察到作者寄情山水、与万化冥合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讲解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五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始得西山宴游记》字词句意,对柳宗元生平经历、本文创作背景也有了初步了解,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多媒体展示)“他在永州呆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1]”为什么《永州八记》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柳宗元又是如何与自然会晤从而得到内心宁静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近西山、一起走入柳宗元的精神世界。

(二)新授(三十分钟)

1、分解题目(五分钟)

(1)同学们能不能回忆起初中学过八记中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除此以外几篇老师也介绍给大家,希望作为一个文学常识来把它们牢牢记住。

(写板书)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谭记、钴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观察这些题目,有没有发现今天要学习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在命名上与其余七篇有什么不同?

(预设:回答出 “地点+记”命名方式)下面就来设想一下,如果为了统一而删去题目中的字眼,那这篇课文应该更名为什么呢?(预设:西山记)这样修改同学们觉得好不好?

(预设:没能归纳,说出正确但不具概括性的答案)我们可以发现,其余几篇都很简洁地用“地点+记”、说明是“去了哪里”的“记事”,本文则多了“始得”与“宴游”,若为统一而将其删去、更名“西山记”,同学们觉得好不好?

(3)(预设:没有原来好)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删一删”后,题目似乎少了些内容?如果我们再“换一换”、将题目更为“访西山游记”、“游西山记”呢?(预设:不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具体分析,这篇古文的题目究竟蕴含了哪些信息。

2、搜索信息、细读文本(二十五分钟)

(1)首先请同学们在字词意思基础上、将题目中要素分组。这个题目应分解为这四个部分——

(板书)始得 西山 宴游 记

看来有些同学对于为什么这样划分还有疑问,老师对于这四个部分各提出了一个问题,也许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能解开你们的疑惑。

(2)“始得”:既然将西山之游看作游之始,那在之前出游中,作者有何所见所感?(——表格对应第一次出游所见之景与感受)

“西山”:西山有何特点? (——表格对应第二次出游所见之景)

“宴游”:以“宴”字形容西山之游,究竟是怎样心理(——表格对应第二次出游感受)

“记”:游记应包含哪些内容?(——对应表格几个板块)

(3)为帮助同学们回答这些问题,老师设计了简单的表格,请带着问题再次细读文章,圈圈划划,完成填空,也许答案将慢慢浮现。(多媒体课件上显示)

(4)同学们都找出了空格处应填写的文字,可以发现无论游玩过程、见到景色、还是心理状态,西山之游与以往游玩都有明显的差别。现在就回过头来看看,是否能解开关于题目的四个问题——

(a)作者用“始得”来表示他将西山之游看作游玩开始,那之前出游中做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所见所感呢?

(根据表格“以往之游”横列)大家设身处地想像一下,若你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望着深林、幽泉怪石,会是什么感觉?(凄凉,恐怖……)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作者心情是“恒惴栗”——始终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b)相比之下,“西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根据“西山之游”的“所见之景”)这样“四望如一”的风景能给你什么感觉?(开阔,平和……)用作者的话来说,感到了“悠悠”“洋洋”“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讲到此我们就来想想,作者真正想写的是哪里?(西山)但却从以往写起,这样是否偏题?

(预设:不偏题,反而写出西山特别)两相比较,我们才更感受到西山之独特,更能体会作者得到以往未有的快乐。

(预设:偏题)我们来想想,如果去掉之前经历感受,直接写西山之行,同学们还能感受到心境变化吗?在当时处境下,突如其来的快乐是不是不合时、也不像原文中那么强烈呢?

正是与以往比较,才更衬得西山特别、更显出心境变化——这就是对比的效果。

(c)如此心情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宴”。这看似简单的字,其实蕴含着无尽心绪——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山水有灵与我共情的慰藉……

(d)统观文章,思考柳宗元是通过哪些内容交代出游的?(根据表格,“游玩过程”、“所见之景”、“心理状态”),从中可以总结,要写好一篇“记”,应该注意什么?不能仅是流水账叙述过程,更应描述过程中人物动作、将景色情感融合,这样才使文章饱满动人、使读者感同身受。这样的写作手法,就是“融情于景”,我们将在下节写作课上进一步巩固。

(三)总结拓展(五分钟)

(多媒体展示》[2])“永州,受难之所;永州,亦升华之所。无永州,安有“永州八记”?……故柳公于永州,别有一番感激恩爱在焉。而永州山水之得遇柳公如椽巨笔,不亦绝代之奇缘!山水胜绝,人物卓绝,因缘奇绝!”

(四)布置作业(五分钟)

游记写作:以小作文形式,运用本课所学对比、融情于景,写作一篇游记。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1992

篇10:八年级以做饭为话题的作文

我们一进烹饪室,今天教我们的老师是莉莎老师,她可是一位上电话n次的美食达人。她先教我们怎么做蛋黄酥,先和面,和面时需要用猪油,用猪油和面使皮更酥一点。做油皮需要糖、盐、猪油,水和面粉。和面好了用厨房称均匀的分12份,因为今天有12位小朋友一起来做。准备前工作差不多了,莉莎老师开始给我们示范做一个了。步骤是1.把油皮包在酥皮里面,用擀面杖擀一下后卷起来放边上,自然醒5分钟。2.把蛋黄用豆沙包起来。3.第一个步骤再做一次。4.面团用大拇指摁下去压平,用擀面杖擀平。5.用擀好的皮把豆沙裹起来。6.这样的蛋黄酥放进烤箱烤半小时就完成了。

看完莉莎老师完整的步骤,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动手做了。我迅速材料领回来,按照莉莎老师的方法一个接着一个做好,很快做好3个蛋黄酥了。我去找莉莎老师来看看,莉莎老师微笑着说我做得很好。她帮我做好的三个蛋黄酥放进烤箱里,先烤6~7分钟,之后拿出来刷一层蛋液,上面撒上芝麻,再放进烤二十多分钟。等待的时间我又开始做榨菜肉丝月饼了,前面的步骤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里面放的馅了,这次要放进榨菜肉丝馅了。里面包的是肉馅,有点软,包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露馅,我小心翼翼地包,3个月饼被我的巧手包好了。这个月饼是需要用平底锅煎一下就行,我时不时观察火的大小,翻动里面的月饼,生怕会煎黑。一会儿,榨菜鲜肉月饼和蛋黄酥出锅了。黄灿灿的蛋黄酥看着都流口水,切下来一半,里面蛋黄油滋滋,脆脆的皮有好几层,我迫不及待吃了一块。哇,好香啊!榨菜鲜肉月饼的味道也超级棒!

这时莉莎老师已经帮我们做好了可口的芒果西米露,我们每人拿着一杯西米露美美的喝下去,这味道简直太迷人了!

篇11:以遭遇为话题的作文八年级

早上,我同众多兄弟姐妹们被大货车运到菜市场,等着命中注定的主人把我们带走。

啊!我的主人来了,一只巨大的手掌把我塞进袋中,经过一阵的颠沛流离,我终于到“新家”了!可还没等我来得及环顾四周,就听到主人要出差,决定把我送人的消息。

主人拎起我,出了门。

一家快餐店前,主人把我放到正在洗菜的女服务员身边,对她说:“我要出远门了,这棵白菜,不吃也是烂掉,就送给你吧!”女服务员冲主人笑着说:“那就笑纳了。”我心想,这也不错嘛,也算是物尽所用……

还没等我想完,一个腆着肚皮的男人走了过来,先看看主人,再看看我。男人说道:“谢谢老兄,不过我们这店里不用白菜。抱歉啊,老兄你还是拎走吧!”男人说这话时,我心里总觉得有些古怪,再看看主人,脸色也并不好看。于是,主人拎起了我,转身走了。

身后,隐约传来了男人的絮叨声:“小青,你是不是傻呀,平白无故,谁会送你一棵白菜?这菜里要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吃坏了客人,出事了我找谁去?”

怎么能这样想,我主人像这种人吗?我内心替主人打抱不平。抬头看了看主人,脸色更差了,青一阵白一阵的。这种人简直不可理喻。

主人拎着我,继续往前走。

前面是一个十字路口,人声鼎沸。看来主人已经放弃把我送人了,竟把我放到路口,退到不远处,望着。

不一会儿,一位妇女走了过来,从我身边经过时,我好想跳到她身上,求她把我带走。她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又瞄了瞄四周,像是察觉到什么异常,匆匆离去了。

很快,来了一群警察。他们先在我周围画了一圈白线,紧接着快速疏散人群,这些都使我感到一头雾水。不过,很快我就知道了原因。因为有人大喊了一声:“快跑啊!有人放炸弹了!”

有人问,炸药在哪呢?

篇12:八年级以给予为话题的作文

地球,从史前,我们的祖先时期或者是更早的时期,就开始源源不断地给我们输送资源,从最先开始的太阳能,到后来四十多亿年动植物在地底、海底转变为石油、煤等物资,不仅仅是这些,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家园,一开始,并不是平的,而是高低不平的丘陵,最后地壳运用还有某些事情的突然发生而形成的。但面对地球给予我们的这一切,我们自己都干了些什么?

我们非但没有努力地做好应尽的保护措施,还让我们的“母亲”陷入了危机之中。

近几年不断地新闻以及一些书本中读到,已经有不少的动物处于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了,但是这还不够,还有不少人想从这些保护动物身上索取钱财,这些人通过走私,并且高价出售珍惜保护动物,让一些有钱人尝了尝鲜。虽然现在这种事情已经减少,并且全世界已有不少单位重视并开始保护珍惜物种,但每年/仍有不少物种在消失。这,是我们对大自然的一个给予吗?

树木是以恐龙时期或更早的时间就来到地球的,从年龄上讲,它们应当是人类的爷爷级别的等级,但是,也有不少“热心”人士通过自己的一些方式,“帮助”了地球。像巴西这种发展中的国家,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包括他们那边雨林很多,所以他们通过向外进口木材来谋取经济利润,但现在树木急速的减少已经对我们产生了一定的危害。砍完树后的水土流失,虽说这氧气大多是海洋植物来使增加的,但树木的造氧肯定是比海洋植物造氧快的,所以我还是认为应当少破坏森林,多植树造林。

人类对大自然的给予还不止这点,还制造温室效应,使冰面融化,北极熊无法存活,一些沿海城市和国家不得不通过填海来保证人民的安全。但是归根结底,这一切的起源还不是来自于我们人类吗?

篇13: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一、何为“以形索义”

“训诂”一词来源于《尔雅》,“训”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诂”为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从文献学角度阐述,训诂是文献学一个较为边缘的学科。“以形索义”是训诂学手段之一,《辞海》中这样定义: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解释字义,如“小土为尘”,“日月为明”。“以形索义”,往往是通过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去所求词义,从而探明词义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坚持运用这种方式讲解文言文字词。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古老的“以形索义”的方式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相互碰撞,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谈一下“以形索义”的理论基础。

其次,我们谈一下“以形索义”的适用情况。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如此定义“六书”: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以上六种造字法并不全部适用“以形索义”的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书与汉字形体有关联,可以应用“以形索义”的方法探究词义。而转注、假借不和汉字结构发生关联,仅仅是用字之法,所以不适用。

从字形上看,也不是所有字形都适用“以形索义”。汉字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形体越往后发展越不能体现原始的造字意图,尤其是到了现代,运用“以形索义”来解读简体字更是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把文字还原到甲骨文、金文、篆书这些字形之后再加以分析。

综合以上,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以形索义”是基于汉字构造理论基础上,在理顺文字演变找出原始字形情况下,适用于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四种字形的探究词义的教学方法。

二、“以形索义”在课堂中的运用实例

在此,我以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应用“以形索义”这一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词义的。

(一)探求词的本义

(二)揭示词的引申义

三、“以形索义”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强调要“文”、“言”并重,尤其不能忽视古汉字教学。因为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个表意符号的背后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以形索义”这一类训诂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意义在于,我们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个或是几个汉字而已,而是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形索义”不是训释词义的唯一方式,更不是万能法宝。面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化,形声字表意功能的局限,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等情况,“以形索义”还需要与其他的训诂方式结合才能准确地解释字义。我们应认清“以形索义”的实质,理性地运用它。

注释

篇14:以风采为话题的八年级作文

记得我小时,绸缎通袖顺搭在木雕椅上如瀑般倾泄,您临台梳妆画眉,艳冶红唇多了几分耀眼,两腮脂粉别具风味。那时村里有个大红戏台,您便是主角,当厚重的红帷往两厢隐去,您便开始进入戏的角色。披垂金黄流苏,脚踩青色缎鞋,身子袅娜如水,朱唇轻启,浅吟低唱,余音绕梁。我好奇地奔到戏台前方,托着腮,目睹了您婀娜多姿的风采。

您最喜欢演唱王宝钗,一个多么让人怜惜的女子,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改换素衣回中原。星河欲转千帆舞,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大红戏台仿佛就是天上宫阙,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有板有眼的唱念作打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如云的水袖与您的娇艳容颜交相掩映,我看得如痴如醉,镌刻在记忆里。

时隔多年后,秋风秋叶时,我携当年戏台上的主角阿婆重返老家。从前旖旎着云袖的大红戏台,如今杂草丛生吞噬了戏台,不远处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轻轻推开昔日存放道具的屋子,看着眼前仅有几张木椅,我有些愕然。抽身掩退,我不敢再回头,我怕惊扰了戏台,更怕惊碎了阿婆的梦。阿婆看着这杂草丛生的旧地,大约是触目伤怀,也静静的呆了半晌。曾经,我可用记忆的碎片将戏台上的风采一一还原,而今,我再也无法听到那魂牵梦萦的声腔。——那天上人间,已被高楼淹没!

故乡的戏,是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地方想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挥手别离。相隔多年,阿婆最爱的大红戏台,远远的望去,如一位曾经炙热而今已记忆模糊的老友。窗外弦月已然清瘦,记得儿时它又大又圆,散发着暖意,辉煌了戏台与我的梦。

篇15:以危机为话题的八年级作文

我玩了好几次都过不了你了帮帮我呗。”我一边看着屏幕一边叫着我的铁哥们廖之辰。可别小看了他,他可是《生化危机》的高手同时也是一位“知名”损友。“哟,才说不用我帮忙了,怎么没我还是不行吧!”“少说风凉话了,快给本大爷过来。”我不紧不慢的说道。“喝,还自称大爷了,你是大爷我就是太爷了。本太爷就是不过来咋的?”“你敢!”我了提高声音反问他。“咋的,还想打我了,我今天就不怕你了!”廖之辰用挑衅说着“找打!”说完我一下扑了过去,拳头早就捏紧了。“别别别啊,我帮你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你意思是我不是君子是小人咯?”我看着我的拳头说道。“大爷,小的可没这意思。”“那就快来帮忙”我威胁道。

“喂,干嘛呢你们俩,这么亲热不会搞同性恋吧!哈哈。”“恋你一脸!”我和廖之辰齐声道。来者这是我的第2个死党--欧文“那个欧文,你过来下。”我带着满脸阴险说道。“哼,我可不像廖屁孩这么好骗。”欧文带着嘲笑的口气说着。“你!好啊你欧文,我怎么好骗了?我怎么是小屁孩了?”廖之辰怒道。“好了好了,大家别吵了,都过来帮我过过这一关,这BOOS太变态了。”我劝道。“什么BOOS?很强悍么?”欧文问。“厉害,怎么不厉害了,一掌就拍死我了。”“哦,这么厉害啊,连你都敢拍,没事的再让他拍几下。嘻嘻。”欧文笑着说。“你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只是觉得那BOOS很厉害罢了。”我听网一掌拍了过去说:“没错,本人就是很厉害!”“原来你就是那BOOS啊!啊 ,手下留情啊,我可不能复活啊。”“得了,你看看我都在你们眼中成啥了,我发誓我以后都不打你们了。”我放下手对着欧文说。“姓廖的,找死啊,敢偷笑。看我铁砂掌!”廖之辰惊恐的说:“你不是不打人么!”“我是说过不打人,可没说过不拍人!”“啊!”某宿舍传来一阵惨叫。

篇16:以快乐为话题的八年级作文

现在是六年级下学期的最后冲刺阶段,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我的父母也不例外,报的培优班、游泳训练班占满了我的双休日,只有可怜的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然后还有更多的培优班和无穷无尽的题海在等着我。

我经常说:“成天这么多功课压得我都快喘不过气儿,快压趴下了,什么时候才能‘解放’呀!我最渴望的就是那自由活动的一小时。”

那一个小时虽然说是“自由活动”,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搬来一把小椅子,坐在窗前,让风轻轻的吹着,观看火辣辣的太阳下走路的人、暴风雨将来时正急着躲避的人,我的心里感到一种恬静,觉得自己现在真的是很幸福、很快乐。秋风过去,寒冬来临,雪花飘落,我便把窗帘拉起来,听着MP3哼哼歌,偶尔撩开窗帘看看外面雪白的世界。

在轻柔的微笑吹过我脸的那一刻,我想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还想变成一条小鱼,在大海中自由游泳。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像一匹挣缰的骏马,自由自在地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我发现,其实并没有人捆住我的快乐,自然就是我的快乐,难道非要玩才叫快乐吗?

心就是一个人的宇宙,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天空,一片大海,一片草原,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一定要打碎心中的四壁,寻找光明的突破口。

烦恼就像一把锁,而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在你自己的手里。只要放开胸怀,就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篇17: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 一) 朋辈学习的理论依据

“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朋辈主要就是集中于同学这个群体中。

从社会学习理论来看,班杜拉等人认为,儿童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习得社会行为,从而形成了一种“认知策略”。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同伴之间的交往恰好满足了儿童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从而使儿童激起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朋辈榜样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过程。由朋辈构成的社会网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以后适应成人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二) 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实践意义

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这一阶段是他们对父母、教师的心理封闭的高峰同时也是与朋辈敞开心扉交往的加速期。这一阶段,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正确认识朋辈关系对初中生的影响,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发挥其正能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促进教学实效增强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这正是新课程的宗旨。而这是无法通过传统的说教来解决的,朋辈教育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恰好能迎合这个问题。根据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通过学生的朋辈发挥正能量,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和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品德学科的实效。

3. 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在新课改中,教师缺乏的不是教学资源,而是缺乏挖掘教学资源的理念。教学资源来自多方面,而其中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无穷的。潜心挖掘学生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吸引学生游离之心,将成为促使课程改革取得较高成效的捷径。因此,教师在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方面的探索过程中也促使自己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二、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具体教学实践

(一)从学习形式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课题,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挖掘学生资源,并使之产生积极影响,以利于达成最佳教学实效。

1. 时政演讲提素质

通过设置课前时政演讲环节,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促使学生从不关心时事到习惯于了解时事再到能对时事和社会热点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从自己的朋辈身上,可以学习如何选取新闻作为演讲素材、学习演讲的技巧、学习正确的价值判断、学习语言的组织、学习关爱他人之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学生的素质必定有很大的提升。

2. 合作互助展成果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中的“与友同行”

教师首先准备一个盒子“成长宝盒”,让学生将自己在同学交往中的烦恼无记名写在纸条上放进盒子,然后分组抽取这些纸条,以小组合作之力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这堂课中,烦恼的素材来自学生,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解决的方案也来自学生,集学生集体之智慧,既解答了相关学生的烦恼困惑,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交友思路。同龄人提出的观点、提出的方案也特别容易让人接受。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对日后的人际交往很有帮助。

3. 助手导学效果佳

朋辈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助手导学这种方法对于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青春期教育的话题是比较合适的。

课例: 青春期教育

以往上这个话题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几个胆大的活跃的学生能够发言,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了解,或者害羞知道也不说。而一些内向的女孩更是有疑问也不敢说。因此,教师从班中选择一部分品行端正、有责任心的愿意承担起对同性同伴的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学生,对他们针对青春期性教育、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先加以指导解惑。等到正式上课时,全班进行分组,并将这些导学小助手分配到各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游戏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交流,并将困惑在同性同伴前暴露出来。此时,导学小助手可以把以前学生们不愿多谈,而事实上又有了解必要的知识传达到更多的同学。从实际操作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从这些导学助手身上不仅学到了必要的对自身有用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正确的看待青春期各种问题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

4. 辩论对质明道理

有些话题教师自己讲,尽管道理很正确,举例很震撼,但是学生就是觉得老师在说教,或者是将信将疑。而让学生自己来辩一辩,印象反而更深刻,更容易接受观点。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网络是把双刃剑”

课前,由学生自己组织分成三部分,其中两部分人为辩论双方,辩题为网络利大于弊和网络弊大于利。最后一部分学生为评判席成员。评判席的学生对辩论过程要进行点评并作总结发言。学生在课前查好资料,做好辩论分工。上课时,只见辩论双方你来我往,铿锵有力地开辩,讲道理摆事实,讲得远比教师生动,甚至有学生“牺牲自己”,拿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痛述当年自己玩网络游戏入迷导致成绩下降的过往史。而在传统由老师讲述的课上,没有学生站出来这样讲自己的过往史。经过双方激烈的辩论,评判席宣布时间到,在总结中,评判席成员肯定了双方的辩论都是有理有据,并指出虽然双方看似针锋相对,但其实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分寸”二字,能掌握好分寸,合理利用网络,是利大于弊; 否则,是弊大于利。多么精彩的总结啊,课上到这里,教师已经无需多言。

( 二) 从学习内容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1. 自编情境露真情

在教学中,设置情景往往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有时,作为教师会发现,自己设置好的情景,学生觉得很无趣或者是跟他们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从学生自身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设置情景体现了同学们的心声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真正推动学生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从朋辈身上学到更多的与人相处的道理和方法。

2. 现身说法学一学

在初中三年中,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些坎,比如初一面临的新生适应问题; 初二面临的学科难度骤然加大,两级分化开始产生,与父母、教师的摩擦增多了; 进入初三后面临的升学压力等。这些适应方面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也是需要关注的。此时,教师不如从学生当中挖掘对策,对学生来说更贴切更实际。

3. 关注生成巧设问

教师在挖掘和运用学生资源时,要注意设问环节,这关系到能多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资源以及资源起到的是积极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课例: 八年级思品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教师在播放一段母子冲突的小品表演视频后,设问: ( 1) 在视频中展示的母子冲突中存在哪些沟通上的具体问题? ( 2) 分组讨论并模拟演示视频情景中母子双方可以如何沟通,从而避免母子冲突并实现双赢。在这里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双赢”这个词实际上引导着同学的思考方向。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设计正向问题,而不是反向问题。假如题目直接设问成: 你是怎么跟父母相处的? 很有可能课堂上会演变成抱怨课,发泄课,充斥着负面情绪。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动态,及时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有一次上这堂课时,起初大家都在介绍好的经验,中途有一个学生还是提到自己跟父母讲时父母听不进的情况,于是,其他学生也纷纷抱怨的确是这样。此时,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父母听不进我们讲的话可能有哪些原因? 这样一来,学生从单纯的抱怨父母变成理性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问题。在设想多种原因后,教师又提出: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把钥匙解一把锁。那么针对各种具体原因,我们有哪些具体办法可以跟父母沟通以解决问题呢? 又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如何解决问题上。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学生提出的,原因分析是学生分析的,解决方案也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的意外之问在教师的巧妙设问引导下反而成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在教师巧妙设问,深入挖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厘清思路,寻找问题的根结,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父母的感受,尝试从自己和朋辈的生活经验中总结有效的经验从而尝试解决问题,学会如何与父母更好地相处。

4. 寻访身边好榜样

榜样是个中性的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自发选择榜样过程中的行为和行为趋向,引导学生寻找值得效法的榜样。尤其是在同龄人中发现好榜样,这样更具效仿性。

课题: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在教材P18 上,讲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时举的例子是: 某中学的1200 多名师生为地震灾区人民积极捐钱、捐物,奉献爱心。这则例子缺乏具体信息,学生看了之后感受不大。于是,我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经学生推荐最后选取了当年学校里初一( 4) 班的同学们一起用自己的零花钱合资捐助了建德大慈岩镇的贫困生吴雯同学并且去看望她的事例。“吴雯的家人去世的去世,生病的生病,家里的重担都由她和妈妈扛着。”“她的家住在半山腰上面,整栋房子就像“比萨斜塔”一般,呈倾斜状态,好似寒风一吹就会倒下来似的。我们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半挂着的门。”“我们跟着吴雯,踏过了一条又一条崎岖的石子路,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似的。途中,许多同学都扭到了脚。”“教室并不大,里面的桌子椅子都是我们没见过的最“古老”的设备”……

看着、听着与自己一起在校园里读书的同学讲述着捐助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讲述着自己真挚的感受,同学们一下子觉得被“震动”了: 原来这样的尽自己绵薄之力助人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不仅体会到贫困山区学子的艰辛生活,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学习是幸福的,更体会到初一( 4) 班同学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体会到人间真情。这份正能量将鼓舞更多的人投入到积极助人的行列。

( 三) 从学习评价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1. 从学生互评中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学生非常在乎朋辈的评价,而且由于同学是在一起合作的,所以评价其实比教师评价更真实,更客观。同学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并在学生互评时,引导学生从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展示现场的表现、在小组内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使评价更科学规范,也更具引导性,促使学生观察和学习朋辈的优点和长处,比如如何有效查找资料、如何制作精美的课件、如何提高现场的介绍感染力、认真做事的态度、细心负责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等。而这些正能量,是对学生一生有益的财富。

2. 从学生的重要他人评价中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学生的重要他人除了朋辈以外,还有父母、教师等。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重要他人那里获得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挖掘学生资源,并使其发挥积极影响。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教师事先联系了家长,请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主题是请家长写写自己的孩子尊重孝敬自己或者家中老人的生活细节。然后,在课堂上请学生自己来念念家长的信。通过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看到了父母关注自己的这一面,同时也听到了自己的朋辈是如何尊重孝敬父母和老人的,从而审视自身行为。当学生听到父母在信里夸奖自己时是无比欢欣的。从父母的信中,我们也发现了同学们平时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比如,有一个学生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成绩也是平平,通过父母的信,大家了解到原来她是一个很有爱心、孝敬父母的孩子。从父母的信中,也发现了很多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则趁热打铁: 孝亲敬长,我们可以做什么? 学生罗列了很多,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在很多方面表达对父母和老人的孝心。

三、结语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树立朋辈榜样,发挥朋辈正能量,使之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学生前行并获得成功的动力,这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思品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以确保教学育人实效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摘要: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学科新课改的要求,尝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树立朋辈榜样,发挥朋辈正能量,使之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思品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增强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具体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教学实践。

上一篇:小学教务处经典的总结下一篇:个人简历自荐信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