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册2单元基础题

2024-04-08

2册2单元基础题(通用6篇)

篇1:2册2单元基础题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时间(5分5分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例1,练习十五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对接近整时的时间的正确读写,如8:55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生活导入:

1、今天我们来见一位老朋友,你们还认识他吗?他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2、教师在钟面上拨钟,谁认识这个时刻?(7时,6时半)为什么?

3、看来同学们对整时和半时学得很好,都能正确的认这些时间。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上课吗?提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几时多:你知道他们是几时多上课的吗?(8时多)为什么?生:时针超过8还没有到9。到底多多少呢? 小组交流后汇报为什么是8时15分?

2、引入时,分的认识:

① 要正确认识这样的时间,我们必须要更仔细的来认识钟面。观察钟面,你看到了什么?

②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补充: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还有5个小格。还有12个数。

③ 12个大格是表示什么?12个小时。里面的小格表示多少?分钟。时针走一个大格表示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个大格是几分钟呢?刻度1表示几分?刻度2、3„„分别表示多少分?抢答,填写。分针走到5,8,各是几分?

④ 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一个大格(数字)作为时针的单位是几时,作为分针的单位是几分?交流后汇报,你能很快记住每一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分针走到11是几分?再往后走一格是多少分?观察60分时针走过了哪一段?(走了整一圈)再次演示,同时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时针走的一大格1小时,他们是同时走同时停的,所以1小时=60分。4、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的读写:现在你们知道他们上课的时间是多少了吗?怎么写这个时间?怎么读?

练习:出示钟面时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6:25

9:05

8:55

7:30重点说说8:55你是怎么认的?怎么写?9:05为什么要在分钟数的前面加上0?(不足十分的要用0占位)7时半为什么可以这样写?用两种方法记录。

5、仿练: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先说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对应的是多少分,在说说他们在做什么?你这时候在干什么?

2、找朋友,第2题

3、拨一拨:用钟面拨出9:45分,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同桌交流。

四、课堂小节: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我们生活在时间里,找找生活中的时间:如:什么时候到校,什么时放学?中餐,晚餐„„电视节目,都记录下来,下节课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人教教材P82例2,练习十五3---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并能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一时刻。

2、通过动手拨钟,加强对钟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迅速,正确的读、会几时几分。教学难点:对接近整时的时间的正确读写,如8:58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钟面3:25/10:40/6:05/9:55,你能读出这个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大格一大格5分5分的数出来的。看到半时往回数的,或者是看到整时往回数的。

2、出示4:15,读出这个时刻。分针再转过4小格,又是什么时刻了呢?

二、新知探究:

1、独立探究:到底是几时几分呢?

2、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小结:生1:每小格是一分,从15分开始接着数4格下去,16分,17分,18分,19就是4:19。

生2:分针比较接近20分,再往回数一个,就是4:19 „„

4、仿练:做一做第2题。说出你是怎么看的,用2种方法记录。

三、小结质疑: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根据不同的时刻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又对又快的读出这个时刻。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四、巩固练习:

1、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连线。练习十五第6题

2、读出钟面上的时刻7:00,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过5分种后是什么时刻?过2分钟是什么时刻?独立完成第7题。

五、操作应用

1、看看小明快乐的星期天,第8题。

2、说说你在生活中记录的时间,先小组交流,再介绍给全班同学。也可以介绍你一天的生活。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

3、机动:用钟面拨出一个今天新学的时刻,并介绍这个时间你大约会在干什么?

六、课后延伸: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小小商店(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刚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以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人民币若干,自制钱包,服务证,分头准备各种商品,学生自己去商店了解价格,贴上标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平时去过超市吗?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柜台?买过什么?

二、活动策划:

1、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买卖商品的游戏,你想参加吗?首先我们必须要开一家小小的商店。出示课题。

2、要开一家综合商店先要做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把各种商品分类摆放在不同的柜台上,并挂上相应的牌子。(请6个同学来摆放,其他同学可以一边欣赏一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摆完后介绍怎么分类的?

4、介绍各种商品的价格:这些商品上标的价格你都认识吗?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每一类商品的价格。如:一包蛋糕2元„„

5、选出总经理和服务员,做好准备。

6、提醒注意 :如果在购买物品时人特别多,你们应该注意什么?守次序,排队„„设立文明顾客奖。

7、介绍废品回收点。

三、开始活动:

1、活动示范:

问顾客:你想买什么,应该到什么柜台上去买?你有多少钱,打算怎么付钱? 问售货员:她要买的商品要多少钱?你要找多少钱给她?

2、检查,质疑,还有什么问题吗?要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

3、播放音乐,营业员开始招揽顾客,其他同学拿着钱开始购物。学生排队购买,教师巡视。

四、活动汇报

1、结束后,组织一部分学生汇报:

①、你在活动已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大家觉得她这样解决好吗? ②、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什么,一共花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 ③、每个柜台的售货员计算一共卖出去了多少钱的物品?汇报。

①、废品回收站的回收员汇报:一共回收了多少东西,付出多少钱?

2、讨论交流:

①、你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介绍你的购物过程。②、购买相同价钱的商品有没有不一样的付钱方法。

五、活动小结 :今天通过这个活动,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九单元:统计(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93页,例1,小小统计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和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同学们,校园的花坛里开了许多花,你们看,五颜六色的多漂亮呀。出示主题图,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2、学生自由提问,可能会有学生提到:校园的花坛里面有些什么花?有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呢?„„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你们提的问题很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吗?小组讨论一下。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生2:排成一排,一个一个得对起来。师:这样牌的好处是什么?

3、活动体验: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的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结果。有的从上往下,有的从下往上,那种涂法好,你喜欢哪种?

教师引导:在四种颜色的花下面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象这样的方法叫做统计。板书课题。这个图叫做统计图。

在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一说,再请学生来向大家介绍。教师绘制教科书第93页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再次交流:说一说你们刚才使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个小各代表多少呢?怎样比较他们的多少?把P93页的统计图补充完整。标上数字和单位。

6、比较这张统计图和93页的有什么区别?

三、实践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等你过生日的时候,老师再送你一枝,可是我不知道你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几几年几月几日,放在桌子上。

2、请同学们帮我一下,请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的第1题。

3、说说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94页,例2,练习十七2-4题,小小统计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教学准备:水彩笔和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了花坛里的各种花的数量,还统计同学们的生日。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2、可是我们不知道你到底喜欢什么颜色的花,我们的花有几种,都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同学最喜欢的颜色呢?

二、合作探究,教学例2:

1、调查每个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你准备怎样调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同桌商量,提出建议:写下来,一个一个报过去,由其他同学记录下来。„„你觉得怎么样的方法好?先自己写好。

2、再次讨论: 收集上来的数据怎么统计?怎么记录?小组讨论,汇报:专门请同学报,其他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用打勾的方法,画圈的方法记录„„(若没有学生想出画正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3、请不同方法的同学在黑板上统计,下面的同学分小组整理数据。

4、统计分析结果,比较择优:刚才同学们所用的方法中,哪一种最简便,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5、制成统计图,让每个小组在方格上涂上颜色表示每种颜色的数量。从这副统计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可以给老师什么建议。再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

三、学习小结:刚才我们是怎么统计的?我们把统计的结果用这样的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好处?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意义。

四、巩固运用:用你喜欢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独立完成第2题的统计,并提出问题。

五、实践延伸:

1、课后练习:练习十七第3、4题。

2、为学生提供一些接近生活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得到的数学星统计表”“最喜欢的水果”„„课后一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展开调查,完成统计图表。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篇2:2册2单元基础题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词汇:season spring fall summer winter.

2.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教学难点:

1.单词发音:spring fall

2.favourite单词的读音和拼写。

教具准备:

1.教材配套课件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单词卡片

4.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活动一:说一说,做一做

教师播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歌谣

引导学生边说,边打节奏。

引导学生表演出形容天气的单词 cold warm cool hot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活动二:谈论天气

教师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s it cold? 学生根据实际做答。no , it’s warm.

引出新词汇 spring

询问学生,那个季节最寒冷,which season is cold? 引出词汇 season winter.

询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季节?do you know another season? 引导学生说自己知道的

活动三:猜猜,读读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

教师出示表示四个季节的图片

让孩子说说分别是哪个季节

孩子说对后教师板书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读

活动四:说一说(let’s learn)

教师再次展示表示四个季节的图片,询问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并进一步陈述原因 “spring , it’s warm and sunny”

教师板书主句型,指导学生认读

教师播放配套课件,学生观看,跟读句子。教师注意强调favourite.的读音

小组问答练习

活动五:描述季节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询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学生回答,通过师生问答为学生做示范。

(spring is very warm. the leaves are green. we can see many flowers in spring. )

学生根据刚才回答得自己喜欢的季节,重新分组,参考卡片图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各小组表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趣味操练 (practice)

活动六:猜一猜

学生两个人一组进行

一个孩子描述季节,一个孩子猜出示哪个季节

活动七:画画,说说

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将let’s find out 中的图片发给学生,

让孩子根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里的树

孩子到同学中进行调查,每调查一个孩子就收集一张画好的树

(四)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活动八:exercises

listen and match

学生认读题目中的单词

小组描述各个季节的特点

听录音,连线

公布答案

2.read and write

学生独立阅读

填写横线中的所缺的单词

有能力的同学仿照短文写一段话描写一个其他城市

活动九:读一读,画一画

学生阅读句子,写出相应的季节

it’s very hot in this season. everything is bright.

it’s warm and sunny in this season.

it’s cool and windy in this season.

it’s cold and windy in this season

教学反思:

篇3:2#焦炉基础施工技术总结

关键词:轴线,后浇带,砼测温,养护,质量

0工程概况

承建的工程内容为2#焦炉基础的底板、顶板、抵抗墙、烟道及地下室部分。

焦炉基础底标高两端为▼-3.4m、中部为▼-3.1m, 底板平面尺寸为89.30m×17m, 底板厚度两端为1.5m、中部为1.2m。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焦炉基础顶板平面尺寸为81.30m×16.30m, 板顶面标高为▼2.068 m, 厚度为330 mm, 顶板采用C30砼, 设计要求采用火成岩骨料。抵抗墙框架柱截面尺寸为2.0m×0.60m, 墙体厚度为200mm, 顶标高为▼13.155m, 墙、板采用C30砼。焦炉基础顶板埋管中心允许偏差为±3mm, 抵抗墙内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mm。

烟道为C30钢筋混凝土结构, 主烟道基底标高为▼-5.790 m, 宽为4.5 m;分烟道基底标高为▼-2.950 m, 宽为3.5 m, 烟道内砌筑粘土质耐火砖一层厚230 mm。

1 施工部署

1.1 人员安排

焦炉基础工程以砼施工为主, 人员以木工、钢筋工、砼工为主, 力工配合。施工高峰时安排木工60人, 钢筋工30人, 砼工6人, 电焊工6人, 电工2人, 力工40人, 机械运转工5人, 抹灰工8人, 架工8人, 管理人员8人。

1.2 机具设备安排

土方开挖回填施工, 由甲方另行指定, 其机具设备由甲方调配。我单位技术测量人员提供土方开挖图及定位、标高控制, 同时我方负责人工清槽工作。

钢筋制作及钢结构制作场地设电焊机6台, 闪光对焊机1台, Φ400切割机1台, 台钻1台, 箍筋成型机1台, 钢筋切断机、弯曲机各2台。模板拼装现场设Φ400园锯1台, Φ250二用木工锯1台。

砼搅拌站设60型砼拖式泵1台, 1 m3强制式砼搅拌机1台, 为保证砼浇筑的连续性, 防止因设备问题导致砼浇筑中断, 增设一套0.5m3强制式砼搅拌机, 砼浇筑现场准备砼振动器6台, 潜水泵3台。

1.3 施工程序安排

基础土方开挖将焦炉基础、端台、侧台、烟道、地下室等一次开挖。焦炉基础底板砼浇筑完, 再开始按顺序施工抵抗墙、顶板框架、地下室、烟道。

1.4 砼浇筑能力计算

1.4.1 砼浇筑量、砼输送泵需用台数计算

焦炉底板共计混凝土量为1830m3。

采用公式N=qn/qmaxη进行计算, 砼浇筑时间为每天24小时连续浇筑, 最大浇筑量15m3/h;砼输送泵车最大排量 (m3/h) , 取46m3/h;泵车作业效率, 取0.65。经计算砼输送泵数量为:N=15/ (46×0.65) =0.5台, 取1台。

1.4.2 由于搅拌站设立在焦炉附近故不需使用混凝土罐车

1.5 组织管理

项目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领导班子, 在施工期间各项协调、管理工作, 做到管理人员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到位, 奖罚分明。并设立前、后台联络体系, 前台负责现场砼施工, 后台负责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及装载机等的正常工作, 保证底板砼的连续浇灌。为了保证砼的连续供应, 要求搅拌站提前作好检修。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工作准备

2.1.1 根据图纸进行施工预算, 计算出底板施工阶段所需主材及辅助材料的用量, 以便于材料部门组织货源及安排材料进场。

2.1.2 提前作好搅拌站的检修工作, 以保证底板砼的质量和混凝土输送速度。

2.2 砼输送管布置

将砼输送泵就位, 按照底板砼浇筑线路, 布置输送管走向, 输送管布置本着尽量缩短管线长度, 少用弯管和软管的原则。砼输送管采用Φ48钢管进行加固, 地面水平部分采用钢管将输送管夹紧, 采用普通钢管搭成2m见方的钢管架从底板至地面对竖向输送管进行加固, 基坑内水平输送管采用普通钢管搭设成支撑架, 间隔2500mm左右设置一道, 并用长钢管将其连成一体, 以增加稳定性。

砼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验算:按照HBT-60A型砼输送泵进行计算, 最大输出量为67.3m3/h, 砼泵的最大出口压力6.3MPa。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最大水平输送距离。

式中符号意义取值如下:

Lmax———砼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 (m) ;

Pmax———砼泵的最大出口压力 (Pa) , 式中取6.3MPa;

ΔPH———砼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 (Pa/m) ;

r0———砼输送管半径 (m) , 计划采用直径为125mm的输送管;

K1———粘着系数 (Pa) ;

K2———速度系数 (Pa/m/s) ;

S1———砼坍落度, 计算时取12cm计算;

t2/t1———砼泵分配阀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砼时间之比, 取0.3;

V0———砼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 (m/s) , 取0.5m/s;

α2———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之比, 取0.90。

2.3 材料准备

3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3.1 钢筋施工

3.1.1 钢筋原材

底板主要有Ⅱ级钢筋直径分别为22;25;墙柱插筋按上部结构, 所用原材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原材进场后按同一厂别、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 取一组试件进行拉伸及弯曲试验。钢筋验收合格后, 须按同等级、牌号、直径、长度分批挂牌堆放, 不得混淆, 尤其不得与未检验钢筋混堆。未经复试的钢筋严禁使用于工程, 两次复试均不合格的钢筋应清退出场。堆放时, 钢筋下面要垫垫木 (四块50×100mm木枋用铁丝绑在一起) , 钢筋离地面不宜少于20cm, 以防钢筋产生锈蚀和积水污染钢筋。

3.1.2 钢筋制作

(1) 钢筋加工前应由专业工长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图集要求进行钢筋翻样工作。

(2) 钢筋翻样时应考虑钢筋接头的错开位置, 以及钢筋原材的定尺长度, 尽量合理的布置钢筋的接头位置, 使其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又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

(3) 钢筋加工应严格按图纸和钢筋翻样成果进行制作, 加工制作前应由专人对翻样结果进行复核, 确保钢筋翻样成果准确无误。

(4) 钢筋半成品加工完成后, 要分部位、分层、分施工段、分类别堆放, 同一部位、同一构件、同一类别的钢筋要放在一起, 并挂牌标识, 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使用部位、下料尺寸、直径。所有钢筋半成品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按使用部位投入使用。

(5) 所有钢筋加工机械调直机、弯曲机、切断机、车丝机均应由专人负责, 其操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6) 钢筋的现场代换必须经过计算, 并经业主的现场代表、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进行。

3.1.3 钢筋绑扎

(1) 在钢筋绑扎之前, 技术人员、钢筋工长要对劳务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和关键部位交底。测量员根据图纸, 在底板防水保护层上放出轴线、墙、柱位置, 用红油漆作明显标志。

(2) 底板钢筋绑扎顺序如下:测量定位放线 (标明轴线、梁、柱、墙定位线) →预检→焊接肋梁及底板钢筋固定架→绑扎肋梁钢筋→摆放垫块、铺底排短向钢筋→绑扎底排长向钢筋→局部铺二排底筋短向钢筋→局部绑扎二排底筋长向钢筋→梁筋、箍筋、腰筋定位摆放→铺上排短向钢筋→绑扎上排长向钢筋→墙、柱插筋→调整钢筋位置→清理自检→验收。

(3) 底板底筋保护层为40mm, 上筋保护层为40mm, 采用40mm厚的砂浆或大理石垫块, 间距1.5m梅花状布置。

(4) 钢筋固定架采用Ⅱ级16mm和25mm钢筋制作, 高度按照底板或梁高设置。

(5) 墙、柱插筋要准确设置、固定牢靠, 墙柱插筋伸出砼面高度为, 500mm、1/6柱净高、柱截面长边尺寸三者中的大值, 接头错开35d, 在板上层钢筋设定位短钢筋作为固定斜撑支座, 并设置不少于三排定位箍筋。

3.1.4 钢筋连接

直径22 (含22) 以上的粗直径钢筋, 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机械接头 (20及以下的采取搭接的形式) , 焦炉基础底板及顶板较长的钢筋接头采用手工电弧焊。较短的钢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 抵抗墙框架柱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施工时应注意钢筋端部不得有弯曲, 钢筋端面应平直并与钢筋轴线垂直, 钢筋下料不得用电焊、气割等加热方法切断。

3.1.5 钢筋验收

加强钢筋绑扎过程控制, 严格执行“三检制”, 劳务队伍每施工完一个工序都要进行自检, 质量检查人员应在绑扎过程中随时检查, 提出质量问题, 及时进行整改, 确保一次验收通过。验收前应准备好相关报验资料, 严禁资料后补的情况出现。

3.2 模板工程

3.2.1 本工程底板设置两条后浇带, 后浇带形式为平口形, 上、下口宽度1000mm。后浇带采用两层孔径为0.5mm钢板网加两层孔径为0.1mm钢窗纱进行封闭, 背后采用Φ25按照后浇带形式加工成定型钢筋, 沿后浇带间距80mm用绑扎丝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

3.2.2 焦炉基础、抵抗墙、烟道、地下室、端台、侧台模板全部采用20mm厚木胶合板模板, 木模板的竖楞用50×100mm木方, 横楞及支撑采用Φ48×3.5mm钢脚手管。焦炉基础框架梁梁高大于600 mm时, 在中部设一道Φ12对拉螺栓, 螺栓间距600mm。

3.3 砼施工

3.3.1 砼浇筑

(1) 垫层、底板、肋梁砼浇筑采用砼输送泵, 部分位置采用溜槽辅助。砼浇筑方式采用斜面分层, 循环推进, 每层厚度控制在300mm以内。焦炉底板混凝土等级为C30, 施工缝处采用与砼同配合比的砂浆作接浆处理, 厚度5cm。

(2) 砼浇筑前应办理好钢筋隐蔽验收以及模板预检工作, 所有用于支设负二层竖向模板的地锚钢筋要埋设完毕, 清理干净浇筑范围内的杂物等有害物质。

(3) 砼分层厚度必须按照方案要求, 通过标尺杆进行控制, 在下层砼初凝前必须将上层砼覆盖捣实, 覆盖前砼温度必须大于2℃, 每层砼浇筑的最大间隙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采取二次振捣法保持良好接槎, 提高砼的密实度。夜间施工时, 要有足够的照明, 尺杆附近要用手把灯进行照明。

(4) 柱脚砼采用拖式泵浇筑, 浇筑时间必须在底板砼初凝之前。

(5) 大流动性砼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 必然会有上涌的泌水及浮浆顺砼坡面下流至坑底。浇筑过程中可采用人工或潜水泵及时将泌水抽走;当表面泌水消去后, 用木抹子压一道, 减少砼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纹。

3.3.2 砼面标高控制

在底板纵横向每间距2m附加一根Φ10竖向短钢筋, 短钢筋与底板上下层钢筋网绑扎固定, 用水准仪将高出板面标高10cm的标高抄于短钢筋上, 用红油漆标明。垫层砼面标高控制采取打木桩的方式进行。砼浇筑后须在初凝前用木抹子初步压光, 木杠、抹子刮抹平整, 可使上部骨料均匀沉降, 以提高表面密实度, 减少塑性收缩变形, 控制砼表面龟裂, 也可减少砼表面水分蒸发、闭合收水裂缝, 促进砼养护。终

凝前再进行搓压, 为防止热量损失过快, 须加大人力投入。

3.3.3 砼养护

底板砼浇灌完毕后应均匀振实, 用木抹子找平, 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搓二遍, 然后再覆盖塑料薄膜一层, 再用双层草袋子进行覆盖, 以利于保温和保湿, 避免砼内外温差过大, 造成裂缝。若砼内外温差超过25℃时, 立即再增加草袋子厚度, 使温差保持在25℃以内, 现场设专人浇水测温, 并看护好保温层。

(1) 入模温度验算

C30砼入模温度验算

砼经过运输至浇灌温度:

T2为混凝土经过运输的浇灌温度 (℃) ;T1为砼拌和物出机温度 (℃) ;按16℃计算, t1为混凝土运输至浇灌的时间 (h) , 取40分钟;N为混凝土转运次数, 取2;Ta为室外气温 (℃) , 取-8℃;为温度损失系数, 砼罐车取α=0.25。经计算T2=10℃

(2) 砼成型温度

T3-为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 砼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c取1.0Cf取1.0, Cs取0.48。Mc为每立方米砼的重量, 取2400Kg, mf为与每立方米砼相接触的模板的重量, 此处模板为40厚砼找平层, 按800厚底板处计算mf=192 Kg, ms为与每立方米砼相接触的钢筋的重量, 按500厚底板处计算ms=90Kg, Tf取-8℃、Ts取-8℃。经计算T3为8.39℃ (800厚底板T3=8.91℃)

(3) 砼水化热升温计算

底板厚为800mm, 为了保证砼施工质量, 施工按大体积砼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计算TMAX=MCQ/Cρ (砼绝热升温值)

MC为每方水泥量, 取350kg, Q为水泥水化热取377J/kg, C为水泥比热, 取1 k J/kg.K, ρ为砼密度2500kg/m3, TMAX=53℃

3.3.4 测温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确保施工质量, 须对砼进行测温监控, 以便砼温度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大气温度:每昼夜3:00, 8:00, 12:00, 14:00, 20:00点钟共五次。

砼温度:浇灌入模温度, 必须保证10℃以上。

砼养护温度:从浇灌完毕起12h内, 每隔2h一次, 12h后每隔4h一次, 3天后每8h一次。

(2) 测温孔的布置、测温方法及记录

测温孔应设在砼温度较低和有代表性的地方, 测温管选用DN15的钢管, 埋入端须封堵, 测温口用保温材料封堵。

测温时将温度计插入测温管中, 并立即加以覆盖, 以免受外界气温影响, 测温计至少在管中停留3~5min后读数, 读数前应按住酒精柱顶部位, 迅速取出并记下读数, 夜间读数需携带电筒, 多人配合;测温时须有监理见证。

测温后须将测温孔再次堵上, 保温材料覆盖成原状。

项目质检员、工长每天要检查现场测温、保温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测温记录应真实、及时、准确、签字齐全, 须项目总工审核后交资料员归档。

现场测温记录具体由技术员负责, 专职测温员必须经过培训, 了解冬施砼的性质、测温要求, 对现场覆盖不严、温差过大、砼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不正常现象要有很灵敏的反应, 并及时向经理部有关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反映实际情况。

3.3.5 砼试块的制作与养护

砼同配合比、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按每200m3取一次样, 不足1000m3的同配合比砼按每100m3取一次样的原则进行, 取样组数比常规多不小于两组, 用来检查受冻前的临界强度和转入常温28天后的砼强度, 试验数据应归档;

3.3.6 后浇带的保护及施工

砼浇筑完毕后沿后浇带两侧砌起两皮砖, 上面覆盖15厚多层板与50×100木枋钉好的盖板, 防止污水及垃圾等杂物进入后浇带, 污染钢筋。详见图1后浇带保护做法。

4 工程技术保证措施

4.1 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要明确主管领导抓技术;现场设立专职技术负责人。使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

4.2 做好施工图与方案的技术交底, 施工中要认真检查执行情况。

4.3 现场设专人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日常设计文件、签证、变更等的收集整理工作, 做好隐蔽记录和施工日记。

4.4 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 抵抗墙的模板必须平直。

4.5 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外模安装用经纬仪和线锤检查, 保证抵抗墙的垂直度误差, 底板埋管的中心偏差均小于设计要求。

4.6 设立专人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并做测量记录、备查。

4.7 雨季施工, 应采取防雨措施, 夏季砼施工时要做好覆盖工作, 现场准备必要的材料和设备。

4.8 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 明确谁施工, 谁自检, 谁负责的原则。

4.9 对每道工序进行技术交底, 督促、检查和验收, 前道工序不合格,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作业, 对关键工序应重复交底, 并进行重点验收。

4.1 0 所有原材料进场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钢筋、钢筋连接、砼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复试及见证取样试验。所有材料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4.1 1 砼进场后要进行坍落度检测, 每区浇筑砼, 首车必须进行坍落度检测, 同时每车采用目测的方式进行检测, 如发现不满足要求的要退场, 并增加坍落度检测次数。

4.1 2 确定底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如下:底板轴线、肋梁位置放线, 柱插筋、滚轧直螺纹质量及端部保护帽是否完好, 底板后浇带模板安装质量, 砼的测温和保温养护控制。

4.1 3 在进行底板施工前, 应先由测量员对所有测量放线进行校核检查, 特别是检查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 (轴线、柱接头、梁轴线不居中等部位) , 而且测量人员要定期检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以减少误差, 并用红油漆进行标识。经技术员、质量员检查合格后, 再报监理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1 4 在钢筋绑扎施工前, 质量检查人员应对钢筋型号、间距、搭接长度、锚固长度、保护层厚度和机械连接的位置等方面对照施工图纸、图集、规范等的相应要求进行严格检查。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是一个繁杂而反复的过程, 只要我们按照工序要求, 以科学的态度去组织施工, 一定能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建筑施工手册[M].5版.缩印版.

篇4:2册2单元基础题

( )1. —I am going to Hainan for my vacation.

—______.

A. Wish you success B. Thats OK

C. Youre welcome D. Sounds like fun

( )2. —Bob, how can we get to the small island?

—I can take you there. The island ______ to the south of the village, and its near.

A. covers B. lies C. stands D. moves

( )3. —Why are you using a public phone?

—Because my mobile phone is out of ______.

A. power B. question C. control D. line

( )4. —Ill take my pet dog to the welcome party for Dr. Smith.

—Do not ______ this serious matter as a joke, please leave your dog at home.

A. play B. solve C. expect D. treat

( )5. —Is your host family good?

—Very good. The kindness and ______ of them make us feel at home

A. trick B. warmth C. advice D. information

( )6. —Is your old house still in good shape?

—Weve already sold it. The ______ owner has made it like a new one.

A. future B. past C. present D. late

( )7. —Is that film good enough to watch?

—I think so. Its so ______ that many people couldnt help crying.

A. scary B. boring C. funny D. touching

( )8. —Grace, can you help ______ the knives and forks at the lunch-table?

—OK. Its a piece of cake.

A. lay out B. set out C. take out D. pick out

( )9. —How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quickly?

—Jenny is a good ______ for you. She used to be weak in English, too.

A. sense B. example C. dream D. sign

( )10. —Is Scrooge popular in his town?

—Not at all. He is ______ and only cares about himself.

A. friendly B. cool C. mean D. thin

二、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A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 huge apple tree. A little boy 1 to come and played around it every day. He climbed to the tree top, 2 the apples, and took a nap(小睡) under the shadow. He loved the tree and the tree loved to play with him. 3 went by... The little boy had grown up and he no longer played around the tree every day. One day, the boy came back to the tree and he looked 4 . The boy said, “I want toys. I need money to buy them.”

“ 5 , but I dont have money. You can pick all my apples and 6 them. So, you will have money.” The boy was so excited. He got all the apples on the tree and 7 happily. The boy never came back after he picked the apples. The tree was 8 .

One day, the boy came back and cut all the branches off the tree to play with. One hot summer day, the boy 9 again and cut the tree trunk to make a boat to go sailing. The tree was glad to see him happy but the boy never came back since then. The tree was again lonely and sad.

Finally, the boy 10 after he left for so many years. “Sorry, my boy. But I 11 cant give you anything. The only thing left is my dying roots,” the tree said with tears. “I dont 12 much now, just a place to 13 . I am tired after all these years,” the boy replied. “Good!Old tree roots are the best place to lean (靠) on and rest. Come, come, sit down with me and rest.” The boy sat down and the tree was 14 and smiled with tears.

This is a 15 of every one. The tree is our parent. No matter what happens, parents will always be there and give everything they could to make us happy.

( )1. A. forgot B. hated C. loved D. hoped

( )2. A. ate B. cleaned C. grew D. sold

( )3. A. People B. Cars C. Money D. Time

( )4. A. happy B. excited C. sad D. surprised

( )5. A. Sorry B. Sure C. OK D. No

( )6. A. eat B. buy C. show D. sell

( )7. A. enjoyed B. left C. played D. cooked

( )8. A. sure B. unhappy C. pleased D. afraid

( )9. A. climbed B. returned C. left D. played

( )10. A. appeared B. moved C. grew D. joined

( )11. A. hardly B. really C. always D. still

( )12. A. cut B. eat C. play D. need

( )13. A. study B. sleep C. work D. rest

( )14. A. worried B. surprised C. sad D. glad

( )15. A. joke B. story C. game D. picture

三、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A

“Do you like my dress?” she asked a passing stranger, “My mommy made it just for me.” She said with tears in her eyes.

“I think its very pretty, but why are you crying?”

The little girl answered, “After Mommy made me the dress, she had to go to the heaven (天堂).”

The woman gently held he child in her arms and together they cried for the mommy that was gone.

Then suddenly the little girl stopped crying, stepped back from the woman and began to sing. When she finished singing, she explained to the lady, “My mommy used to sing that song to me before she went away, and she made me promise to sing it whenever I started crying and it would make me stop.”

“See,” she said, “it did, and now my eyes are dry!”

As the woman turned to go, the little girl grabbed her sleeve (袖子), “Madam, can you stay just a minute? I want to show you something.”

“Of course,” she answered.

Pointing to a spot on her dress, she said, “Right here is where my mommy kissed my dress and here,” pointing to another spot, “and here is another kiss, and here, and here. Mommy said that she put all those kisses on my dress so that I would have her kisses for everything that made me cry.”

Then the lady realized that she wasnt just looking at a dress, no, she was looking at a mother. She took all the love she had for her beautiful little girl and put them into this dress that her child now so proudly wore.

She no longer saw a little girl in a simple dress. She saw a child wrapped... in her mothers love.

( )1. Why did the little girl ask the woman if she liked her dress?

A. To show off her beautiful dress. B. To share the happiness of having the dress.

C. To ask for her help. D. To tell the woman her a sad story.

( )2. When the mother taught her daughter to sing the song, ______.

A. her daughter had never heard of it B. she asked her to sing it to others

C. she had known she was dying D. her daughter used to cry

( )3. To the girl, the spots on her dress ______.

A. took the place of her mother B. meant everything good to her

C. stood for the love from her mother D. encouraged her to be independent

( )4. After the woman heard what the girl said, which is NOT TRUE about her?

A. She felt pity for the girl. B. She was moved by the story.

C. She was proud of the girl. D. She would see the girls mother.

( )5.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A. the girl had promised her mother try not to cry when she missed her

B. the girl had sung the song many times to the woman

C. the mother decided to leave the girl after she finished making the dress

D. the girl lived a sad life without her father

B

A young college student thought that he chose the wrong major at a common college, so he drank every day and didnt study at all. He became more and more discouraged.

But he was never absent from Professor Yangs biology class. He liked the course. Besides, Yangs class was so interesting that he always listened carefully, never caring about whether the other students were paying attention or not in class.

Once he put a note in the homework he handed in, saying: “Professor, it is said that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are cheaper than potatoes. Do you agree?”

That day Professor Yang sent for him after class. When he came, he found the professor at a table with food on it. They drank happily over their meal.

When they became half drunk, the professor took out a small potato that was sprouting (发芽的). “Do you know how much this costs?” he asked the young man, “Its soft but poisonous. Nobody will take it even if its free.” He then threw the potato away.

The professor then showed him another potato. It was half the size of a football and perfectly round. “This potato is organic (有机的). It is not only large and fresh but also free of pollution. People are in need of such kind of potatoes and theyre quite expensive.”

The young man was impressed by what hed heard. “Be such a potato,” said the professor.

( )6. Choosing the wrong major made the student feel that ______.

A. his life was not worth living B. he had no hope

C. the college was not famous D. drinking was a kind of prize

( )7. The student asked Professor Yang the question, which showed that ______.

A. professor Yang was very successful and famous

B. professor Yang did some research on potatoes

C. he trusted the professor

D. he wanted the professor to help change his major

( )8. The underlined word “poisonous” in paragraph 5 means ______.

A. harmful B. fresh C. small D. dirty

( )9. What did the two potatoes stand for?

A. People of different value. B. Knowledge of different use.

C. Life with different dreams. D. Stories with different sides.

( )10.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Giving Up Is Also a Choice. B. Nobody Is Perfect.

C. Walk on Your Own Way. D. Be the Best Potato.

四、阅读理解填词。(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Mr. Black and Mr. White were two very famous artists in the city. Their pictures were also very p 1 in the city. But they tried to see who could draw the b 2 picture.

One day they i 3 an old man to be the judge. Mr. Black drew an apple tree. He put his picture in the field. Soon the b 4 came and tried to eat the apples. The old man saw it and said, “You have c 5 won. Mr. White cannot draw so good a picture as yours. But we will go to see his picture.”

They went to Mr. Whites house. There were n 6 but red beautiful curtains (窗帘) on the wall. The old man asked, “Where is your picture, Mr. White?” he said, “L 7 the curtains, and you will find my picture.” The old man did as he was told, but found that they were d 8 there. They were Mr. Whites picture. The old man said, “Birds thought the apples were r 9 . Men thought the curtains were real. So Mr. White is the w 10 . His picture is the best one.”

1. p________ 2. b________ 3. i________ 4. b________ 5. c________

6. n________ 7. L________ 8. d________ 9. r________ 10. w________

五、书面表达。(计10分)

假如你是李明,你要给你英国笔友Jack写一封信介绍你最喜欢的节日——春节。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80词左右的作文。

要点如下:

1. 介绍春节及庆祝的时间;

2. 介绍人们在春节期间吃什么,做什么;

3. 解释你喜欢春节的原因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参考词汇: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get together相聚;warmth n. 温暖

篇5:2册2单元基础题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野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三选一)

3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教学反思:

2.《芦叶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教学反思:

3.《一只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育: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教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发展:

1、加强领悟能力。

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课室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教学前,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志趣衍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录象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然而,我们面对的都是有差异的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学生因受遗传特质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倾向,依据智能多元化理论,人的智能倾向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学习活动是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加德纳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形式。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片段、阐述令自己感动的理由。在集体交流这个环节,学生的发言令我及听课老师欣喜不已: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的阅读体会、表达方式都不同,答案千差万别,百花齐放。

二、学生正是因

为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各个都希望能与人交流,便又形成了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们显得自信和好学。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流露着自豪,对自己显得尊重。他们没有低头垂肩似有羞涩之感,而是显得内心充满力量。他们感到安全、放松;能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他们无需戒备,不用担心取悦他人或赢取每个项目。这也恰恰符合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的:“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三、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提出了:“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问题,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受到教材内容的演习,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更进而在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我认为,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因此,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反思:

4.《快乐的暑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教学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板书课题。齐读: 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交流学习成果: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

(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五总结: 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六布置作业: 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见“积少成多”中的《田园乐》)板书设计:

4*快乐的暑假

学校生活

暑假生活

紧张

无拘无束

严肃

自由成长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二.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教学反思:

2012年秋季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3、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三、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四、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五、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步骤同上)

六、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七、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八、(1)学习生字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九、(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十、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的能力。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朗读指导:

望洞庭

枫桥夜泊

菊花 湖光/秋月//两/相和,月落/乌啼//霜/满天,秋丛/绕舍//似/陶家,潭面/无风//镜/未磨。江枫/渔火//对/愁眠。遍绕/篱边//日/渐斜。遥望/洞庭//山水色,姑苏城外//寒山寺,不是花中//偏/爱菊,白银盘里//一/青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花/开尽//更/无花。

连线:

《枫桥夜泊》 元稹 《望洞庭》 刘禹锡 《菊花》 张继

“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用了()

修辞手法,把()比作“白银盘”,把()比作“青螺” 补充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他的诗风格清新,婉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河南河内(今洛阳一带)人,他曾经作过宰相,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世称“元白”

张继:字懿孙,南阳(今河南)人。天宝进士。其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事雕琢。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教学反思:

6.《观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

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

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7.《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

(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

8.《四季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7个生字。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四季风光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四季的哪些特点?

2.汇报学习收获。

三.小组交流,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四.全班交流,深华感情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2.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

4.积累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比一比,组成词。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4.交流,总结。三.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4.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一.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7.指导写周记。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7.作业。

篇6: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乘彼垝(guǐ)垣

咥(xì)其笑矣 其黄而陨(yǔn)

采芙(fū)蓉 B.犹可说(yuè)也

于(xū)嗟女兮 靡(mǐ)室劳矣

淇水汤(shāng)汤 C.我戍(sù)未定

驰椒(jiāo)丘 白鹄(hú)舫

何时可掇(duō)D.氓(méng)之蚩蚩

将(qiāng)子无怒 自我徂(cú)尔

无与士耽(dā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总角之晏,言笑宴宴 C.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前来,到……这儿来)B.乖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来到……上面)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D.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互相)

4.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左右种梧桐

②本自无教训

③二情同依依 ④昼夜勤作息

⑤寡妇起彷徨

⑥汝是大家子 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⑧淇水汤汤 ⑨秋以为期

⑩汝岂得自由

A.①②③⑤⑧

B.②③⑤⑧⑩ C.②④⑥⑦⑩

D.①③⑤⑦⑧ 5.与“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桓侯故使人问之。(《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C.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是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早年的作品,是《楚辞》的代表作。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它们合称为“乐府双璧”。

D.《归园田居》共有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7.比较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终日不成章

①纤纤擢素手 ②芳菲菲其弥章

②十三能织素 A.两个“章”相同,两个“素”不同 B.两个“章”不同,两个“素”不同 C.两个“章”相同,两个“素”相同 D.两个“章”不同,两个“素”相同

8.本诗运用了许多叠音词,对诗中叠音词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表星的距离,“皎皎”表星的光辉。B.“纤纤”表手的秀美,“札札”表织机的声音。C.“盈盈”表水的形态,“脉脉”表人相对无言。

D.这些叠音词都用得贴切、自然,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容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9.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九首,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闺情诗。B.前四句是夜景描写,引起空闺之思,抒写愁情别绪,凄苍真切。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C.末四句用“出户”“彷徨”“入房”“泪下”几个具体、实际的动作,显示女主人公因久别愁思而坐卧不安的痛苦,形象地描写出相思之苦,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生动逼真,饶有兴味。

D.这首诗,无论抒情或写景,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生动,含义深蕴。10.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作手法一致的一首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C.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D.朝发桂兰渚,昼夜桑榆下。怀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阅读孟浩然的抒写羁旅之思的《宿建德江》,完成11-12两题。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文。

《心灵鸡汤》的作者之一汉森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生活在一个牧场,我的女儿很喜欢蝴蝶,她总是把各种鳞翅目幼虫放在某些植物上以防鸟食,还引来了很多蝴蝶。一天,她发现一只刚刚蜕壳的小蝴蝶显得那么脆弱,翅膀又很湿。她很难过,不停地对我说:“爸爸,我能救活它吗?我能救活它吗?”我说这只蝴蝶要死了,但她还是不停地问,我只好说“可以可以”。一连三个晚上,她都把这只受伤的蝴蝶放在她小小的胸脯上,她害怕伤害它,就不敢翻身,第四天早晨,它死了,我们埋葬了它,为它举行了葬礼……

故事中的小姑娘如此地爱惜一只蝴蝶,它死了,父女俩还为它举行了葬礼,想一想自己,想一想周围的人,想一想历史,我们对一只蝴蝶、一只麻雀、一棵小树、一朵花……是怎样的态度?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从这样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以“热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把对你的启示写出来,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芙:fú,B.说:tuō,C.戍:shù)

2.D(A.“叹”应该为“太”,B.“晏”和“宴”对调,C.“两”应该为“二”)3.D(渠,他)4.D 5.B(A.特意,C.故意,D.过去,B和例句意思相同,仍然)6.A(应该是“晚年的作品”)

7.B(①“章”指经纬线交织成的幅面

②“章”通“彰”,明显。①“素”为白净,②“素”为白的丝织品)

8.C(“脉脉”指人的神情,即含情相视)

9.B(《子夜四时·歌明月照桂林》语言清新秀丽,率真自然,意境朦胧温馨,恬静优美。两首诗显然不同。原诗意境应与李白的《静夜思》异曲同工)

10.A(“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设想其夫思自己。在古典诗词中,这一手法是常见的。它用以申诉自己思亲之至,用笔更曲而意味更浓。A项中“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与这一手法相同)

1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册2单元基础题】相关文章:

2自编好题基础篇04-11

6单元基础知识题卡04-13

第2单元单元写作学案10-01

第2单元主题范文04-07

2单元教案知识树04-25

第二单元教案205-01

第六单元教案205-02

2基础语法04-25

第二单元教案2范文06-06

第1章2单元测验06-20

上一篇: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下一篇:晋档升级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