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2

2024-05-01

第二单元教案2(通用6篇)

篇1:第二单元教案2

必修2

第二单元 复习提纲(教案)

涉及的篇目: 《氓》《采薇》《离骚》《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复习目标】

1、积累字音字形(识记)

2、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识记)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4、了解屈原和“楚辞”

5、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了解曹操和陶渊明

6、体会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7、背诵并默写

【复习内容及步骤】

1、积累字音字形

氓(mãng)之蚩(chī)蚩

将(qiāng)子无怒

涟(lián)

犹可说(tuō)也

淇水汤汤(shāng)

徂(cù)靡(mǐ)室劳矣 渐(jīān)车帷(wãi)裳(cháng)于(xū)嗟(jiē)桑葚(shân)罔(wǎng)极 隰(xí)

泮(pàn)

遑(huáng)

愆(qiān)期

筮(shì)

陨(yǔn)

靡(mí)费

望风披靡(mǐ)怨声载(zài)道

一年半载(zǎi)

扶将(jiāng)将(jiàng)领

将(qiāng)进酒

占卜(bǔ)萝卜(bo)米汤(tāng)

流水汤汤(shāng)

羁縻(mí)肉糜(mí)斑鸠(jiū)饮鸩(zhân)止渴

善哉(zāi)栽(zāi)树

满载(zài)而归

剪裁(cái)睽睽(kúi)暌(kúi)离 聘请(pìn)驰骋(chěng)虎视眈眈(dān)

耽(dān)搁

台隍(huáng)

彷徨(huáng)謇(jiǎn)谇(suì)蕙(huì)傺(chì)

溘(kâ)鸷(zhì)圜(yuán)

朕(zhân)椒(jiāo)

岌岌(jí)谣诼(zhuï)攘(rǎng)诟(gîu)

芰(jì)荷

兰皋(gāo)置之度(dù)外

测度(dúo)是非曲(qū)直

曲(qǔ)调

冠礼(guàn)衣冠(gūān)好(hǎo)事多磨

好(hào)客

扰攘(rǎng)

土壤(rǎng)

穰(ráng)年

谣诼(zhuï)啄(zhuï)木鸟

琢(zhuï)磨

宅(zhái)院

叱咤(zhà)溘(kâ)然

唠嗑(kē)

瞌(kē)睡

诟(gîu)骂

污垢(gîu)

邂逅(hîu)悔(huǐ)恨 教诲(huì)阴晦(huì)侮(wǔ)蔑

驰(chí)名

驾驶(shǐ)

一张一弛(chí)

謇(jiǎn)谇(suì)蕙(huì)傺(chì)

溘(kâ)

鸷(zhì)圜(yuán)朕(zhân)椒(jiāo)岌岌(jí)攘(rǎng)诟(gîu)

芰(jì)荷

兰皋(gāo)箜(kōng)篌(hïu)

玳(dài)瑁(mào)

自缢(yì)鹄(hú)舫(fǎng)

葳(wēi)蕤(ruí)

否(pǐ)泰

伶俜(pīng)

戌(xū)时

拊(fǔ)掌

络绎(yì)

踯(zhí)躅(zhú)

窈(yǎo)窕(tiǎo)

赍(jī)钱

公姥(mǔ)姥姥(lǎo)

诺诺(nuî)磐(pán)石

镂(lîu)

襦(rú)幡(fān)

纨(wán)冥(míng)遗(yí)留

遗(wâi)施

甸(tián)甸

甸(diàn)子

便(biàn)言

便(pián)宜

剥削(xuē)

削(xiāo)果皮

赏赉(lài)躯(qū)干

驱(qū)赶

欧(ōu)美

怄(îu)气

呕心沥血

(ǒu)

斗殴(ōu)自缢(yì)洋溢(yì)谥(shì)号

薄(bï)情

帐簿(bù)

搏(bï)斗

博(bï)取 遗:遗(yí)漏

遗(wâi)之千金

巷:深巷(xiàng)巷(hàng)道间:房间(jiān)

间(jiàn)谍

难(nán)关

难(nàn)民

解(jiě)决

押解(jiâ)浑身解(xiâ)数

漫(màn)长

快慢(màn)

谩(màn)骂

布幔(màn)

青青子衿(jīn)

不矜(jīn)不伐

妗(jìn)母

何时可掇(duō)连缀(zhuì)

啜(chuî)泣 辍(chuî)学

补裰(duō)

吐哺(bǔ 晡(bū)时

果脯(fǔ)

呦呦(yōu)鸣鹿

弄巧成拙(zhuō)

相形见绌(chù)

基础(chǔ)绕树三匝(zā)

还(huán)顾望旧乡

越陌(mî)度阡

羁(jī)鸟恋旧林

暧暧(ài)远人村

鼓瑟(sâ)吹笙(shēng)

2、了解文学常识(1)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在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隔行押韵,但不拘泥。许多诗篇章节反复,多用叠字,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2)关于屈原和“楚辞”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出身贵族,很有才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重用,当过左徒、三闾大夫。他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但由于上官人夫等人的嫉妒陷害而遭楚怀王疏远。后又遭楚襄王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传说五月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可见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此外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是以屈原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3)关于徐陵和乐府诗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玉台新咏》,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的一部古诗总集。《孔雀东南飞》最先见于此书。《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

两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这些俗乐和歌词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 2 体。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乐府。(4)关于曹操和陶渊明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3、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叹)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晚;末)

彼尔维何?维常之(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圆形)

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时用的镜匣)蒲苇紉如丝

(紉通韧,柔韧牢固)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契阔谈讌

(讌通宴,饮酒)

4、掌握下列文言词语的用法(1)一词多义

贸: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动词,交换财物。b古今一揆,先后不贸。动词,变,改变。谋: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动词,商量。

b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名词,计谋,计策。贿: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名词,财物。

b厚贿之。动词,赠送财物。

c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动词:用财物收买。

陨: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动词,枯萎,衰败。

b陨身灭国。动词,灭亡。

罔: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动词,没有。

b罔疏则兽失。名词,渔猎用的网。靡:a靡有朝矣。动词,没有。

b望其旗靡。动词,倒下。

c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动词,浪费。

宴:a总角之宴。形容词,快乐。

b添酒回灯重开宴。名词,用酒饭招待客人。载:a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连词,又。

b载以牛车。动词,装载。

c怨声载道。动词,充满。

岁:a岁赋其二。名词,年。

b岁月如流。名词,泛指时间,光阴。

c成有子九岁。名词,年龄。

d王无罪岁。名词,年成。弭:a象弭鱼服。名词,弓。

b内难未弭。动词,消除。

c治国家而弭人民。动词,安抚,安定。

弥:a芳菲菲其弥章。

副词,更加上。

b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形容词,长久。犹:a唯昭质其犹未亏。副词,还是。

b民之归也,犹水之就下。

动词,如同,好象。其:a苟余其情信芳。

副词,确实。

b其若是,孰能御之。

连词,如果。

c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语气词,难道。d北风其凉,雨雪其霏。

副词,不译。之:a哀民生之多艰。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长余佩之陆离。

助词,用于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突出修饰语。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d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词

我。e曾子之妻之市。

前面“之”为助词,的。后面“之”为动词,到„„去。f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代词,它(赵国)

以:a竞周容以为度。与“为”连用,把„当作„b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连词,因为。

c余独好修以为常。与“为”连用,动词,认为。

d惟庚寅吾以降。

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d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把。

故:a大人故嫌迟。

副词,总是,老是。

b知是故人来。

形容词,旧。

c故作不良计。

副词,故意,有意。

d君何以与项伯有故。

名词,老交情。适:a始适还家门。

动词,古代指女子出嫁。b处分适兄意。

动词,适合,按照。

c适得府军君书。

副词,刚才。

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动词,到,往。令:a莫令事不举。

动词,让,使。

b县令遣媒来。

名词,古代官名。

c便言多令才。

形容词,美好。

遣:a寻遣丞请还。

动词,派遣。b遣去慎莫留。

动词,送。

谢:a谢家来贵门。

动词,辞别。

b阿母谢媒人。

动词,推辞,谢绝。

c多谢后世人。

动词,劝告,劝诫。d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请罪。e哙拜谢。

动词,感谢。

举:a举身赴清池。

动词,抬起。

b举动自专由。

名词,举动,行动。

c莫令事不举。

形容词,成。

b举家庆贺。

形容词,全。

幸:a幸复得此妇。

副词,侥幸,幸亏。

b幸可广问讯。

表示敬意的副词,希望。

c始皇帝幸梁山宫。

意:a何意致不厚。

动词,意想,想到。

b吾意久怀忿。

名词,内心,心中。见:a渐见愁煎迫。

介词,被。

b昨夜见军帖。

动词,看见。

c君既若见录。

助词,起指代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作用,可译为“我”。d项伯即入见沛公。

动词,拜见,会见。

会:a于今无会因。

名词,机会。

b会天大雨。

副词,恰巧,正碰上。

c会不相从许。

副词,一定,应当。

顾:a还顾望旧乡。

动词,回头。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望。

c顾念慈母。

动词,关心,照顾。

d卿非刺客,顾说客耳。

副词,而,不过。厌:a山不厌高。

动词,满足。

b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动词,饱。

c东厌诸侯之权。

动词,读“yā”,压制,压抑。d适有卧厌不悟者。

动词,做恶梦。去:a一去三十年。

动词,离开。

b卿可去成婚。

动词,前往。

c替汉家除残去秽。

动词,除掉,去掉。d去门十里以为界。

动词,距离。适:a少无适俗运。

动词,迎合。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动词,到„„去

c始适还家门。

动词,出嫁。

d处分适兄意。

动词,顺从。e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相会。副词,恰好。

(2)古今异义

a氓:氓mãng之蚩蚩

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今义:流氓máng。b涕:涕泣连涟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c贰:世贰其行

古义:不专心。

今义:作数词,“二”的大写。如:贰佰。d君子: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古义:指将帅。

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e小人: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称兵士或地位低的人。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f民生:哀民生之多艰

古义:百姓的生活。

今义:人民的生计。

g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h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古义:喻指高尚德行。

今义:美人的眉毛细长而弯,指美人,形容女子美貌。

i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j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取巧。

今义:细致、精巧。k共事:共事二三年

古义:一起生活。

今义:一块儿工作。

l床:槌床便大怒

古义: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人。今义:指睡觉的睡具。

m教训:本自无教训

古义:教养。

今义:从错误中得到认识或训斥。n大家:汝是大家子

古义:大户人家。

今义:我们。

o交通:叶叶相交通

古义:互相穿插重叠。

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p处分: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q逢迎: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向前去。

今义:说话或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3)词类活用

a謇朝谇而夕替。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b宁溘死以流亡兮。

流:名词用作动词,随流水。

c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方枘、圆凿。d及行迷之未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远。

e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步行,使„„慢慢地走。f孔雀东南飞。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g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h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i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j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首荣华,荣耀。k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到煎熬一样。l自名秦罗敷。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取名,名叫。m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n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最为吉利。o仕宦于台阁。仕宦:名词用作动词,任官职。p又非君所详。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详知。q屈心而抑志兮。

屈:使动用法,使„„委屈。r伏清白以死直兮。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s固前圣之所厚兮。

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t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加高。

u对酒当歌。

歌,名词活用为动词,唱歌。v鼓瑟吹笙。

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w乌鹊南飞。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5、表现手法的使用与作用(1)《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 5 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2)体会《氓》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篇在回忆中运用对比。首先是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纯真与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写出了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辛苦和遭受的耻辱。其次是氓婚前婚后的对比。婚前求婚,“氓之蚩蚩”;婚后生活,“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婚前婚后的变化也太惊人了。第三是氓与诗中的“我”的对比。“我”的勤劳、善良、贤惠反衬了氓的负心、粗暴,反过来,氓的开始热情求婚、最后负心粗暴反衬了“我”的始终如一,勤劳善良。

6、《孔雀东南飞》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为我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①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善良、倔强果断的劳动妇女。她出生在一个家教极其严格的家庭,自幼接受文化教育和妇道培养,聪明能干,知书达礼,多才多艺。与焦仲卿结婚后,“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虽然如此,还是遭到焦母的无情驱遣。当她明白是婆婆有意驱遣她时,她一不做二不休,主动要求“遣归”。回娘家前对仲卿、焦母和小姑说的一番话,表现了她的言行果断有礼和不卑不亢。回娘家后面对众多追求者,她不为荣华所动,牢记与仲卿分别时的誓言,忠于爱情。后来在阿兄的逼迫之下,她不得不同意改嫁,但是内心的倔强使得她无法接受改嫁的事实,在婚礼结束之后“举身赴清池”,以死表明心迹。刘兰芝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物。②焦仲卿是一个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但他与刘兰芝不同,性格上内刚外柔。他深爱刘兰芝,认为“女行无偏斜”,并且敢于在母亲面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这样的话,但是他的行为仅限于此。当他母亲坚持要遣回刘兰芝时,他也只能顺从母亲意图,采取假离婚的方式委曲求全。他表面软弱,内心刚强,最终选择了以身殉情。③焦母是一个蛮横不讲理的婆婆,在她身上体现着顽固的封建家长权威。她独断专行,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美好爱情,没有丝毫的认识和同情。她棒打鸳鸯,没有任何客观道理,完全是为了维护她的封建家长权威。“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是她棒打鸳鸯的理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是她对仲卿求情的绝情态度。焦母一手制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④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是一个典型的市侩形象。他贪慕富贵,刻薄冷酷,完全不念兄妹情义,当兰芝遭遣回到家后,面对媒人的求婚,他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十足的市侩嘴脸!

7、背诵并默写该背的诗文

篇2:第二单元教案2

中学时代 第2时 中学序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自己在升入初中后面临的变化。知道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中学时代提供给自己的机会,初步规划自己在中学时代的读书目标和想要完成的事及采取正确行动。

能力目标:在认知基础上培养热爱中学时代的过程,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

知识目标:懂得作为公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理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重点难点】

重点:中学阶段的重要性。

难点:把握中学时代提供的机会,重塑一个新的自我。【教法学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诗歌导入

齐读教材序言中的诗《中学时代》。师导入:正如诗中所言,中学,我们来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诗意的激情一起来开启《中学序曲》吧!

方式二: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伴着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走进了初中的校园,拉开了中学时代的序幕。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划出问题要点。1.来到初中生活你有哪些新的体验? 2.你认为中学时代重要吗?为什么? 3.你认为成长给了我们哪些礼物?

4.从新塑造一个怎样的我?你将怎么做?

三、探究平台

探究

(一)新的起点 1.说一说:(1).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有?(2).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 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案不统一

2.探究与分享:请用不同的词语,和同学分享你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小组讨论,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词语不统一,可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随笔

参考答案:新奇、兴奋、紧张、害怕、快乐、孤独、多彩、新鲜、挑战等词语均可。

3.图片欣赏:精彩的中学生活。4.探究与分享

材料 开学以来,我在学校里经历了许多新鲜事:我和同学参观了校史馆,语文老师给我们开列了一长串课外阅读书目,地理课上我第一次尝试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空,班主任让我们自己组织选举班委、制定班规和班训、设计班徽,布告栏里贴满了社团招募新成员的启事„„(1)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

(2)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学生根据自己近几天的观察据实回答。

5.阅读感悟(材料见课件)

从钱学森的话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中学时代重要性: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1)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2)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3)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4)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

6.思考: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参考答案: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 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程。

探究

(二)成长的礼物

1、(图片见课件)

说一说:你希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礼物?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成长的礼物。1.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了我们的个性。2.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4.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2、思考:如何对待这些礼物?(新的机会我们如何做?)

参考答案: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3.探究与分享 小学生活有快乐,也有遗憾。进入中学,你打算如何弥补? 交流展示 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 参考答案:(见课件)

4、想一想: 理想的我?

参考答案: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5、教师寄语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进入初中,对同学们采说 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新起点”主要指(C)A.新同学 B.新老师 C.自身成长的新起点 2.下面属于我们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是(B)

①学习科目增多了 ②课程学习难度增大

③学校的生活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等待着我们参与 ④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

⑤老师不再像小学里那样关心我们了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

3.进入中学后,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下列同学对“新自我”的塑造不恰当的是(C)A.小青:阳光灿烂,积极进取 B.小华:学会学习,包容他人 C.小强:坚持己见,特立独行

D.小红:意志坚强,勇于探索

4.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C)①集体生活,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新的课程,增加我们学习的压力

③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④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教学反思】

篇3: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练兵场 (25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3分)

徜徉安恬跻身

迸溅 () 哽咽 () 自诩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 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 然后改正。 (3分)

(1) 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至今记忆由新。

(2) 或于谈笑风声间“樯橹灰飞烟灭”, 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3) 还有一次, 贾梅回家哭得满枕头是泪, 问下来罪魁祸手仍是邱士力!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虽但而B.如果那么也

C.既也而D.不但而且也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 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1) 尽管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而和谐的船上, 我们不会感到陌生和忐忑。

(2) 因此, 面对莫测的人世, 拥有家这艘“良舟”, 莫测的命运会变得不复可怕。

(3) 船的四周时而风平浪静, 时而波涛汹涌, 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 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4) 这艘船虽然小, 却要载着我们渡过漫漫的岁月长河。

5.文学常识填空。 (4分)

6.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 完成文后的题目。 (6分)

就在这时, 汤姆觉得有人慢慢地抓住他的耳朵, 渐渐往上提起。这一抓非同小可, 让汤姆挣脱不掉。就这样, 在一片尖刻的咯咯笑声中他被钳着耳朵, 从教室这边拉到那边自己的座位上。接着老师在他身旁站了一会, 教室里肃然起敬, 然后他则一言不发, 回到了自己的宝座上。汤姆虽然感到耳朵很疼, 但心里却是甜蜜蜜的。

(2) 结合全书内容回答:为什么画线句子处汤姆“心里却是甜蜜蜜的”? (2分)

(3) 小华同学上网玩游戏, 被他的父母数落了几句, 一气之下竟离家出走了。两天后, 父母才找到他。面对大家的关心, 他竟然回答说:“我是跟汤姆·索亚学的, 他不也曾离家当过海盗吗?”如果你在场, 你打算怎样结合名著里的内容, 帮小华同学的父母劝说他? (3分)

7.张明是个“微博控”, 他经常在微博里记录、转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下面是某同学针对张明第一条微博发表的评论。请参照该评论示例, 对张明第二条微博中的行为发表“一句话评论”。 (3分)

评论一:没有正义感, 不守交通规则, 这样的人也叫“强”?

二、阅读精品屋 (35分)

(一) 阅读《少年歌》, 完成8-9题。 (5分)

少年歌

朱湘

我们是小羊, 跳跃过山坡同草场, 提起嗓子笑, 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是山泉, 白云中流下了高岸;谁作泾的溷?流成渭的清, 才不愧我们的真面。

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我们要永远热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我们是新人,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来啊, 搀起手, 少年歌在口, 同行入灿烂的前程!

9.“我们恨暮气,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中, 两个“恨”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二) 阅读《幼时记趣》, 完成10-13题。 (15分)

(1) 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其冲烟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3) 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 常蹲其身, 使与台齐, 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4) 一日, 见二虫斗草间, 观之正浓,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 方出神,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 捉蛤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 必细察其纹理 () (2) 项为之强 ()

(3) 于土墙凹凸处 () (4) 鞭数十 ()

11.翻译下列句子。 (3分)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13.课文第 (3) 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 第 (4) 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三) 阅读下文, 完成14-17题。 (15分)

星期天的菜园

雪莉·安·维克

每个星期天, 我都要与奶奶在外面的菜园中度过。

很快, 菜园里种植的西葫芦便成了我的最爱。它纤细的卷须伸出去, 缠绕在藤架上, 像一根根小手指尽全力握紧藤架。它们看起来那么无助, 让我感觉它们需要我的照料。奶奶也会坐在一张园艺凳上, 用和我一样的眼神望着旁边的番茄。

“奶奶, ”有一天我问, “我该把所有的黄色小花都摘下来吗?”

“你为什么要摘它们?”奶奶温和地问我。

“哦, 我认为它们会把虫子招来, 虫子会把它们全部吃光。”

“不会的, 亲爱的。”她微微笑道, “那些小黄花很快会结出西葫芦。”

“真的吗?”

“你等着吧, 很快, 你会看到小事物变成美妙的大事物, 你应该记住这一点。”

“小事物会变成美妙的大事物。”我重复了一遍。

每个星期天, 我都到菜园查看一次西葫芦, 每一次, 我都看到西葫芦结得越来越多。

“您不认为能结这么多的西葫芦, 都是因为我照料得好吗?”我问奶奶。

“是的。”奶奶说, “当你用心照料事物的时候, 美好的事物就会蓬勃生长, 你应该记住这一点。”

“当你用心照料事物的时候, 美好的事物就会蓬勃生长。”我重复道。

自那以后, 我更加细心地照料西葫芦, 给它们摘去枯叶, 把够不到藤架的小卷须移得近一点;奶奶也如此照料番茄。

一个星期天, 我看到她用一把大剪刀剪下了一整枝的番茄。

“奶奶!”我震惊得用手捂住嘴巴, “您在做什么?”

“它没有力量支撑两枝结满番茄的枝条, 我不得不剪掉一枝, 这样另一枝可以生长得更好。”她说, “有一天, 你也会做相同的选择。”

“什么意思?我不得不剪掉什么东西吗?”我问。

“不是, 亲爱的。”她咯咯地笑起来, “你可能要做出一些选择, 因为有时你不能拥有全部。”

“我会记住这一点。”我说。

几个月里, 我每个星期天都会到奶奶家, 看我的西葫芦长势如何, 每一次我都自豪地看到它结了更多的西葫芦。直到有一天, 它们再不结果了, 几个星期后, 西葫芦全都不见了。

“奶奶, 我的西葫芦怎么了?”我含着眼泪问, “它们不再生长了吗?”

“那正是发生的事情, 亲爱的。万物生长, 然后死去, 没有什么可以永续长存。”

“可我对它们那么好。”

“是的。”她说, “但旧事物结束, 新事物才能开始。”

“有我应该记住的事情吗?”

“有的。”奶奶说, “季节更替, 所有结束的事物都会被新事物取代。”

“我记住了。”

于是, 我帮着照料菜园里的其他植物, 但有一天我承认:“我真的很想念那些西葫芦。”“我知道, 亲爱的。”

“我在想, 我们让爷爷建一个暖房如何?那样我们可以全年都种西葫芦。”我问道。

“我想, 我们可以试试。”她说。

爷爷同意了。第二个星期天, 我到奶奶家时, 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暖房。

“这是西葫芦最完美的家。”我说。

“还有番茄。”奶奶补充道。

我们在暖房的一边种上西葫芦, 另一边种上番茄。几星期后, 西葫芦和番茄长得越来越好。

“看, 奶奶。”我说, “我的西葫芦已经开出了好多花, 它们会长得非常棒。”

“你的主意太好了。”奶奶攥着我的手说。

“奶奶, ”我郑重地说, “我认为您应该记住一些事情, 如果你非常渴望某种东西, 总会找到获取的办法。”

奶奶转过头望着我, 我看到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以为她要哭了, 但旋即她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

“谢谢你, 亲爱的。”她说, “我会记住这一点。”

(选自《幸福·少年版》2013年第11期, 班超译, 有删改)

14.在“星期天菜园”中, 奶奶告诉“我”哪些人生道理? (4分)

15.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有读者认为, 文中画线处两次写“我”重复奶奶的话显得累赘, 应该删去,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4分)

16.下列语句中人物的“泪”因何而来?请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4分)

(1) “奶奶, 我的西葫芦怎么了?”我含着眼泪问, “它们不再生长了吗?”

(2) 奶奶转过头望着我, 我看到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17.从小说中“我”的身上, 你获得了哪些启迪?请把你的感悟用一句话“秀”出来。 (3分)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一、基础练兵场

1.chángtián jībèng yèxǔ2.由-犹声-生手-首3.C4.D5. (1) 《浮生六记》沈复清 (2) 诗人、文人6. (1) 主日学校 (2) 因为汤姆不仅坐在贝基·撒切尔旁边结识了她, 而且对她进行了爱情表白。 (3) 示例:小华, 汤姆的历险是他对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生活的反抗,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擅自离家出走, 幻想当海盗, 在今天是不值得提倡的, 更不能去仿效。我们要学习汤姆的优秀品质, 而不是单纯地去模仿他的行为。7.示例:不守课堂纪律, 侵犯他人隐私, 这样的举动也叫“行”?

二、阅读精品屋

(一)

8.小羊山泉9.两个“恨”字表达了青少年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憎恨。

(二)

10. (1) 代词, 它的 (2) “强”通“僵”, 僵硬 (3) 在 (4) 名词用作动词, 鞭打11.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 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 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 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12.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13. (1) 示例: (1) 以丛草为林 (2) 以虫蚁为兽 (3)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2) 示例: (1) 见二虫斗草间 (2)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

14.小事物会变成美妙的大事物;当你用心照料事物的时候, 美好的事物就会蓬勃生长;你可能要做出一些选择, 因为有时你不能拥有全部;季节更替, 所有结束的事物都会被新事物取代。15.不同意。文中两次写“我”重复奶奶的话, 突出“我”识记奶奶的话的用心。16. (1) 发现西葫芦不见 (凋零) 后, “我”非常伤心。 (2) “我”学会了从生活中感悟道理, 奶奶为“我”的成长感到欣喜。17.示例一:学会从生活中“淘金”。示例二: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文笔展示台

篇4:必修2 第二单元梳理与拓展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占卜(bǔ) 咥笑(xì) 奢靡(mí) 夙兴夜寐(xīng)

B.校释(jiào) 嫉妒(jì) 规矩(ju) 载渴载饥(zài)

C.供给(gòng) 伶俜(pīng)愚拙(zhuō) 纤纤细步(xiān)

D.樊笼(fán) 羁鸟(jī) 榆柳(yù) 绕树三匝(zh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垝垣 卜噬 咎由自取 言笑宴宴

B.杂揉 攘垢 日薄西山 挈阔谈讌

C.葳蕤 蒲苇 婀娜娉婷 方枘圆凿

D.瞥见 颠峰 青青子衿 老骥伏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据我所知,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还在探讨中,目前还没有推出明确的时间表。”一位接近管理层的税收专家______________。

②随着奥运会对组织运行水平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在奥运会中的______________必将更加广泛,成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技术保障。

③曾经的记忆都______________到无情的历史中,所有的悲痛和欢喜随着时间渐渐淡去,空留一份想念。

A.透露 运用 埋没

B.披露 应用 埋没

C.披露 运用 湮灭

D.透露 应用 湮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繁华喧闹的街头、春花烂漫的窗外或是摇曳多姿的派对上,这样的女子都将注定令人侧目,升华为高贵而甜美的时尚经典。

B.江城市担保行业的现状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们的业务并不大,有些公司甚至感到 难以为继,于是民间担保业便粉墨登场,应运而生了。

C.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首当其冲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D.益阳 “农家乐”特色旅游推出了桃花江民俗风情游、“洞庭魂”湖乡民俗文化游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充分领略乡土魅力而乐不思蜀。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去年我市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市教育文化保障体系的方向。

B.文学作品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用了某一领域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不是地方。

C.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居民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6. 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 ,哀民生之多艰。

(4)但为君故,沉吟至今。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

(6)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共16分,共4题)

残荷,生命的表情

林国强

①在江南乡间行走,我被池塘中那一大片残荷所吸引。这里不见“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丽壮观,呈现在眼前的是被季节折卷了的枯叶和折曲了茎杆的残荷。细细欣赏,我发现残荷是那么的婀娜多姿,它带来了深秋初冬的自然之美和生命表情。

②荷,曾盛开过,开尽了生命里所有的光华,直至那花收冠,剩下一株纤细的身姿静静地摇曳。纤细的身姿是为莲篷准备的,那丰满的美,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如今,荷,已慢慢枯萎,暗灰色取代了生命的翠绿,那细细的身姿将义无返顾与那莲籽一起,走完生命的全部旅程。那凄凉的美,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延续。因此,盛开是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生命。只是呈现的表情不同而已。

③看到残荷的今天,怎能忘记它曾经带给我们曾经的最美与心动。关于“枯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残荷,过往曾有不少传唱。古人也有擅长画残荷的大家,多以冬日荷塘里败落枯叶为描摩对象,色彩上并不张扬,却给人强烈的震撼感和视觉冲击力。不上大雅之堂的一池残荷,也成了文人心里温暖的乡情。我想,能把拙扑的残荷当作一景,无疑是人文的造化。

④残荷,正按自己的方式活着。颓枝败叶、余晖残蓬,然能清风秀骨,不堕污泥的残荷,在生命尽头处呈现另一种美和精致,仿佛哀伤与己无关,用生命记录的如此之美,如诗如画:它把头高高昂起,它把脊梁挺得直直,它一定想望着远方。它们平衡地排列着,高高低低,老老小小,仿佛由父母,携着家眷一起演出,一起追逐梦想。它们共同构成的姿态美韵,直逼你的眼球,仿佛可以渗进你的内心,让你平添一种温暖,一种希望,一种感怀,一种敬意。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荷花的余香。

⑤残荷,是生命的引子。看似生命的终结,实则为来春的勃发积蓄力量。因为没有了残荷的凄美,就没有来年那一塘映日荷花的风韵。残荷有英雄气,有忘我而旷达的味,最能够表现生命的热烈,生命的美好,凸显出堪破千难万险的骨格,点燃人心丰富多彩的渴望,引领万紫千红的季节,抒发鸟语花香的向往……

⑥残荷,把入世出世虚盈了一身。在我看来,那是一种生命的表情。一池的残荷,实在因了枯萎有了人气。然这些都是人的鼓噪和演绎,与残荷是不相干的。残荷注定是孤高的、落寞的,过时自会飘零去,“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站在荷池边,这一刻,你可以试着做深呼吸,像一只蝶儿把那荷花的芳香传送,与那荷花一起聆听阳光的每一声歌唱。这一刻,你不必担心那枯萎会迷了双眼,在这样的画面里,那些薄薄的忧伤,就成为背景。或者索性让自己成为一株残荷挺立,与那水土相厮守,喁喁细语,朝朝暮暮地一起看云霞落日,让生命中那些花开的章节,在岁月里无限延伸。

⑦残荷,生命虽已衰败,但美却还在延续。它残而美、残而优、残而雅,残中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轮回。而人们看到的仅仅是残荷吗? 这些挺立的残荷,各自纷呈出抗争的生命,映射出一个个无畏的人生。我欣赏残荷那种顽强的生命力,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那一份展示生命的执着。犹如人的一生,辉煌后的残年也会有着独特的美,总会有让人惊鸿一瞥的姿态和生命表情!

8.下列有关作品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首段写残荷时,作者引用了古人写荷的诗句,反衬残荷的婀娜多姿,突出残荷深秋初冬时的自然之美和生命表情。

B.作者引用“枯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诗句,突出残荷给人强烈的震撼感和视觉冲击力,带给人温暖的乡情。

C.作者设想自己像蝶儿传送荷香,伴荷花聆听阳光的歌唱,让自己挺立为一株残荷,使文章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D.作者借残荷赞赏生命的执着和辉煌的残年,重在表现在人生的暮年也要奋力抗争、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E.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突出了残荷的精神品质,内涵丰富,引人思考。

9. 文章第六段引用元代冯子振的诗句“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突出了残荷哪些“生命的表情”?请结合全文,从韵味和品质上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以荷为对象,结合文本和所学过的诗文,对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进行探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二)(共15分,共4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河 伯

屈 原

与女游兮九河①,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②。登昆仑③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④。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⑤何惟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⑥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⑦。

【注】 ①女,通“汝”。九河,指黄河。②骖螭,以螭龙为骖。③昆仑,黄河的发源地。④极浦,水边尽头。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⑤灵,神灵,指河伯。⑥流澌,即流水。⑦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整齐排列的样子;媵,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此指护送陪伴。

12. (1)诗的上半部分写河伯的巡游,作者是如何展现巡游的气势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诗歌想象丰富瑰丽,试从本诗下半部分中找出一处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3. (1)“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全诗有着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塑造着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5分,共2题)

14. 请用《涉江采芙蓉》中“采芙蓉”抒情主人公的口吻,展开合理想象,运用拟人、排比手法,用散文化语言改写下面句子,不少于60字。(2分)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仿造下面的示例,从“南辕北辙”“精卫填海”“东施效颦”中任选一个成语,为它写一段新解。要求: 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共1题)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晓声在小说《摆渡》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作家、一个有钱人、一个大力士和一个有权人都要渡河,摆渡人要求四人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自己。有钱人给了钱,有权人承诺给摆渡者找轻松的工作,大力士晃起了拳头,这三人都上了船。作家没有什么给,被留在了河这边。他想起对岸家中妻儿,仰天长叹。摆渡人听见后,又回来接他,认为作家这一叹将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自己。

后来,摆渡人跟有权人走了,作家从此改了行,去摆渡。“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篇5: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2)

第二课时: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 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理解数位的意义,建立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十位”、“个位”标签。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第三课时: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满100以内的数目表,复习100以内各数的顺序,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2、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说明:要把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先要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把最小的数排在最左边,最大的数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反过来,如果要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排,就先找出最大的排在最左边,最小的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 )<95 ( )>66 35○36 61○59 ( )<75 ( )>( ) 3、游戏题:找朋友(投影片出示)。 小兔的朋友有:28、34、49 小狗的朋友有:97、85、72 游戏题中,有多余信息,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篇6: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教案2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教案(2)

第三课时:简单的图形和数学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0页例6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2、难点: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图形吗?大家看看老师摆的这个图形,(课件出示例6的图),你们能接着老师的后面摆出来吗?好!大家试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第(1)题。 (1)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应依次出示对应的数字卡片。 (2)请大家对着图形找一找数字变化有什么规律,接着排什么数? (3)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班内交流。 小结:每组中都有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依次重复出现,而小棒的根数变化就是4和3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接着还应排数字4和数字3。 2、教学例6第(2)、(3)两题。 (1)出示例6(2)、(3)两题的图。 (2)引导思考:这两题图形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图形的个数又是怎样变化的? (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相应的图形的下方出示相应的一列数。 (4)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应排什么数?指名口答,并说出发现的规律是什么。全班评议,教师小结。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摆一摆”、“填一填”。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摆一摆第3题的图形,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2)提问:接着怎么摆?为什么?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变化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你能写出几组有规律的数吗? 第四课时: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1页例7、例8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的变化规律,谁能到黑板上来写一组有规律的数。 (1)请几名学生上黑板书写。 (2)说说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第(1)小题。 例7的第(1)小题是最简单的一排自然数,每一数比它的前一数大1。 2、教学例7第(2)、(3)、小题。 让学生充分活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个规律的。强调:找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是计算相邻两数的差,这两题的差都是2,根据这个规律,后面应填几?在讲授时,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和具体条件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评议,指名说出规律是什么? (3)观察比较:第(2)小题与其他两题以及今天所学的例题有什么不同?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它的规律之一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的数列的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此题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教师不要再介绍每相邻两数的和是后一项项数的平方等复杂的规律。鼓励学生通过操作看图形的变化来找规律。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根据图或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算,找出规律。通过这样的练习,你不仅会感到学数学有无穷的乐趣,而且还能长知识、长智慧。

上一篇:升学宴客串主持下一篇:劈相机的故障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