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2024-04-11

2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精选8篇)

篇1:2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1043112 学号

实验日期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指导教师

王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简单动画的制作

实验目的:

1)掌握Flash一般多图层动画的制作方法。2)掌握外部素材的导入方法。

3)掌握外带声音的多图层动画的制作方法。4)了解遮罩动画的制作方法。实验环境:

1.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

2.中文Macromedia Flash 8动画制作软件

实验内容及步骤(请将步骤填入每一题下方空白处)

1.利用“lx1.fla”中的“mountain”元件,制作如“lx3样例.swf”所示的动画,其中“姓名”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代替,字体为黑体加粗,150号,图片的高度更改为与字体一样高,整个文档的大小与画面内容相匹配。将动画保存为“lx3.fla”,导出为“lx3.swf”。写出你的操作步骤: ①启动Macromedia Flash8,并单击“创建新项目”中的“Flash文档”,在新的文档窗口中,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菜单命令,将配套光盘中的“实验素材实验13mountain”的图片导入到库中。

②利用文本工具在文档中输入自己的姓名,格式如要求所示,填充色为蓝色,并点击“修改/转化为元件”将其转化为元件。将文档大小改为要求大小,并使姓名居中。

③右击时间轴第60帧位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关键帧”命令,然后在原图层上插入图层“图层2”。将位图“mountain”拖拽入“图层2”用“任意变形工具”修改其大小,使其符合要求与样例。右击位图将其复制并粘贴,并使复制位图的左端与原图的右端相连接。按住“shift”键,单击鼠标选中两图,将其整体的左端与姓名的左端相重合。右击时间轴“图层2”第60帧位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关键帧”命令,将其整体的右端与姓名的右端相重合,并创建动画补间。右击“图层2”,使其成为遮罩层。将动画保存为“lx3.fla”,使用“文件/导出/导出影片”命令,选择导出类型为“Flash影片”格式,将动画导出为“lx3.swf”。

2.利用配套光盘上的3张滑雪图片和“实验7”中的“lovestory.mp3”音乐素材,制作具有“lx4样例.swf”效果的动画,动画共75帧,约6.2秒长度,每两张图片之间的切换用5帧的长度。将动画保存为“lx4.fla”,导出为“lx4.swf”。写出你的操作步骤: ①启动Macromedia Flash8,并单击“创建新项目”中的“Flash文档”,在新的文档窗口中,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库…”菜单命令,将配套光盘中的“实验素材实验13”中的3幅滑雪的图片导入到库中,并将它们转化为“元件1”,“元件2”,“元件3”。②将舞台大小调节为如样例所示的合适大小,单击时间轴的第1帧位置,将“元件1”拖入,使其居中。在第15帧与第20帧位置插入关键帧,将第20帧处的元件颜色的Alpha变为0。建立“图层2”,“图层3”与“图层4”,在“图层2”的第17帧位置,将“元件2”拖入,使其居中。在第20帧,第45帧与第50帧位置插入关键帧,将第20帧与第50帧处的元件颜色的Alpha变为0。在“图层3”的第47帧位置,将“元件23”拖入,使其居中。在第50帧,第70帧与第75帧位置插入关键帧,将第47帧与第75帧处的元件颜色的Alpha变为0。在“图层4”的第73帧位置,将“元件1”拖入,使其居中。在第75帧位置插入关键帧,将第73帧的元件颜色的Alpha变为0。在“图层1”的第15帧,“图层2”的第17帧与第45帧,“图层3”的第47帧与第70帧,“图层4”的第73帧处建立动画补间。利用“GoldWave”工具,截取“lovestory.mp3”音乐中的前6.2秒左右的音乐,保存为“Music。wav”,然后在Flash中利用“文件/导入/导入到库”菜单命令,将处理好的音乐导入到库中。在“图层4”的上方插入“图层5”,选定“图层5”后从库中将声音对象拖拽到舞台上。

③将动画保存为“lx4.fla”,导出为“lx4.swf”。实验结果: 已提交电子版

实验小结:

⑴实验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①

⑵心得体会:

篇2:2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是近年来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综合模拟实验室、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以学生教学活动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教学主流。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目前此教学方法已引起护理同仁的高度关注,成为了国内外护理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护士实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和操作后嘱咐,使病人清楚此项操作的目的、知道怎样配合完成操作,并清楚有关注意事项,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是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角色扮演、认真预设操作用语、三级评价体系、课堂竞赛等方法的实践,培养护生在操作时使用操作用语,加强护患沟通交流,使护理操作顺利进行,病人舒适和满意。

[关键词]培养;操作用语;实践

随着护理学不断发展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护士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进行各项操作(如注射、导尿、口腔护理、鼻饲、注射、静脉输液等)时,必须使用操作用语。因为病人有权利知道护士将为他进行的是什么护理操作,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操作,会对自己有什么利害,需要自己怎样做等等问题。而护士也有责任在实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运用良好的语言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在操作中给予正确指导配合的方法,操作后亲切询问病人的感受、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并向病人致谢,这样会使病人放心,会促进病人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实现现代整体护理的宗旨,促进人类健康,使其最大限度地达到早日康复。

1.操作用语的含义

操作用语按操作顺序,一般分为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和操作后嘱咐三个部分。

1.1操作前解释

[1]操作前解释是指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使用药物的浓度、剂量、时间、方法等进行查对,同时对本次操作的目的、病人需要做的准备、操作方法及过程、以及病人有可能出现的感觉等进行简单的介绍,争得病人的同意与配合。

1.2操作中指导

[1]操作中指导是指边操作边具体交代此项操作的配合方法,如深呼吸、请吞咽等,转移病人注意力,增强信心,鼓励病人协助完成操作,使操作顺利进行。

1.3操作后嘱咐

1.[1]护理综合实验教学方法护理综合实验是以护理学知识、病例设计为基

础,与临床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特征的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中开展综合性实验,具有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技术的获得不是教师强行“灌”进去,而是应该让学生灵活掌握。教师必须更新理念,充分认识传统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①教育观念陈旧。护理教学中操作步骤要求过于烦琐、教条,教学中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原则,而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教学观念保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受到制约。

②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与临床实践相脱节。一些已经被临床淘汰或不常使用的操作还在实验室讲授;实验器材跟不上临床护理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护理操作日趋简单,尤其是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了操作的中间环节,使操作程序简化。

护理操作步骤却没有针对一次性器操作后嘱咐是指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并询问病人感受,观察了解预期效果,交代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向病人致谢。

篇3: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Internet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 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高科技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计算机基础已经同数学和外语一样, 成为21世纪人才知识构架中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必须花大力气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的重要环节, 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 是各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对于一个面向全校开放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来说, 其最大的特点是:人流量大, 使用频率高, 机器多且杂, 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各类应用软件的要求复杂多样。除满足正常的教学实验要需求外, 还要满足课外时间的各类计算机培训、考试、自由上机的需求。以我校为例, 我校计算中心有5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共有计算机600台, 服务于全校8000余名学生。这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从管理到软硬件环境的建设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的不断升级更新, 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维护工作量十分繁重, 对机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实验技术队伍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最终保障。

2 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实验队伍建设滞后, 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

近几年来实验技术队伍的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高职称、高学历的人员比例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与整个教育形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主要表现在实验技术队伍升职称难、待遇低、地位低、队伍不稳定, 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始终不能彻底解决。在升职称问题上只看中发表论文篇数, 忽视了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中保证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室管理等基本职能和他们的绩效。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论从地位、受尊重程度还是从待遇上都与科研人员相去甚远。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处于辅助的地位, 造成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不稳, 一些有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纷纷离开实验室, 一些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不愿意到实验室工作, 导致能从事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

2.2 对基础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 设备利用率高, 但更新慢

虽然各高校在实验教学管理中强化了实验室的管理, 但是在基础实验室建设规划、教育资源配置、实验教学改革等决策方面仍存在偏专业、轻基础的情况。专业实验室不断地建设, 设备重复率高, 利用率相当低, 有的设备买回来没有用几次, 就过保或过时需要更新了,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基础实验室往往是面向全校学生的, 因此利用率相当高, 设备的损耗也可想而知, 特别是计算机, 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可适应的使用年限也在缩短, 但是就国家来说, 要求计算机使用年限必须在7年以上方可更新, 这显然对学生的知识更新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设备的使用规范上也应与时俱进。

2.3 实验室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的落后

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 导致对实验室管理指导思想不明确, 重建轻管。热衷于新建实验室, 没有把建设和管理同步安排, 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全, 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比较薄弱, 管理者和使用者严重脱节, 使用者不承担维护管理责任, 实验室管理者不参与教学管理过程, 这样, 一方面使用者对使用的实验室设备不加爱护, 使得设备损毁严重, 另一方面, 由于管理者对教学过程不了解, 使得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无法完全到位, 使用者常常怨声载道, 以至于双方成为对立面,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进行。

3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3.1 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的核心部分, 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 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同时, 还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把实验教学人员和理论教学人员放在同等的地位, 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 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 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

3.2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管理好机房的基础, 对保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机人员、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利用机房, 有序地管理机房。如《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房安全检查制度》、《机房管理人员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可以规范不同人员的行为, 另外诸如《上机人员登记表》、《机器故障登记及处理情况反馈表》、

《每日安全情况记录表》等则可及时发现各种突发情况, 便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这也是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3 加大实验室软硬件的投入, 改善实验室环境

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必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仪器设备, 在这方面, 学校领导的决策和支持是关键。要注重计算机的选型及配置。由于计算机的更新、淘汰周期较短, 选型就非常重要。所选的计算机既要满足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教学需要, 又要在技术上有一定的超前性, 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新机种, 学习新技术。为了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 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 实验室的软件必须加强建设, 不断更新。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以及对不同应用软件的要求, 一个操作系统已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操作系统平台, 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软件环境的需求, 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4 加强维护保养, 提高设备利用率

首先, 制定《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制度》, 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教学任务重、上机人数多的情况, 能做到合理安排, 科学运筹。其次, 在对设备的管理上要做到专人负责, 机房管理人员对所负责的机房的各种设备的性能指标、环境参数要做到心中有数, 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对设备的故障及时检修, 并做好登记, 使机房设备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使教学实验室故障率减至最小。

4 结束语

总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发展, 计算机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意识和制度观念,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职能,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卞华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年第9期

[2]王伟, 浅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年第5期

篇4:2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关键词:实验报告;实验教学;实验预习;实验报告模板;电子实验报告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1引言

近年来,高校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实验报告成为检查考核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但能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验进一步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在实验报告日益被重视的同时,在其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填写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课程结束后对实验报告进行归档,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检查来检验评价实验教学的质量。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实验报告与实验过程脱节。通常,学生在实验课上完成实验操作,在课后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时往往要努力回想课上实验的情形,然而由于时间上的脱节使得填写的内容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实验报告的作用。2.2纸质实验报告存在诸多缺点。传统纸质实验报告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实验教学的要求,且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首先,纸质实验报告的填写、批改和反馈整个过程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实验报告批改和反馈效率低,学生也就不能及时获得教师评价,了解需改进之处,从而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次,纸质实验报告在填写内容上会有局限,如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图形形式的实验结果不易表现,且篇幅有限。再次,纸质形式不便于查阅往届实验报告,不便于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从而不利于全面评价实验教学效果。总之,纸质实验报告的形式不符合教育现代化、网络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大量纸张的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且存储不便。2.3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就是应付了事,随便填填,甚至抄袭,一个班上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就那么几个版本,实验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实验报告通常在实验课后完成,容易出现实验报告抄袭现象;纸质实验报告传递方便,也为抄袭提供了便利;当然,学风不正也是原因之一。总之,抄袭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实验报告流于形式。2.4实验报告中各栏目的设计有待改进。至今,仍有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还在采用通用的实验报告模板,这样的实验报告模板是有待改进的。首先,不同课程、不同类型的实验都共用统一的实验报告模板,使得实验报告没有针对性,不能有效发挥实验报告的作用。另外,很多栏目的内容在实验指导书上已经写明了,如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等,让学生照抄在实验报告上,不仅对于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实际帮助,也降低了实验教学效率。

3针对实验报告的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3.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实验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因而实验预习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教师应提前将下次实验任务发布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预习。学生在实验课前应阅读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等,完成实验预习报告。教师应在实验课开始时对实验预习情况予以检查,可以以提问或检查实验预习报告的方式。实验预习做好了,可以提高后续实验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验报告抄袭现象的发生。3.2改进实验报告模板的设计。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来设置实验报告中应该包含的栏目,对于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等在实验指导书中已写明的栏目内容,直接将其导入到实验报告模板中,从而使每个实验项目分别对应一个有针对性的实验报告模板。3.3及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最好当堂完成并提交。这样既能使实验报告的填写内容与实验操作过程紧密联系;又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课后提交实验报告容易产生的抄袭、复制现象;还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紧迫感,课上实验效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某些实验,即使无法当堂提交,也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提交。3.4制定实验报告批改规范,认真批改实验报告。首先,应制定实验报告批改规范,教师要严格按照此规范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时不能仅仅给出一个最后成绩,而应该指出实验报告上的错误,并给出对应的评语和成绩。这样,学生才能从每次实验报告的批阅结果中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同时,教师的这种认真负责的批改态度会感染到学生,使之更加认真地对待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填写。另外,应严禁实验报告抄袭、复制,一经发现,一律以零分处理,从而对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3.5采用电子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相对于纸质实验报告,电子实验报告有更多的优势。首先,电子实验报告便于填写,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其次,对于学生的电子实验报告的查询、分析、统计更加便利。再次,采用电子实验报告提高了批改和反馈的效率。另外,电子实验报告便于存放,避免了大量纸张的浪费,更加环保。

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自主研发了电子实验报告管理系统。例如,基于网络的实验报告管理系统使得学生上传电子实验报告更加方便,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来评阅电子实验报告[1];通用实验报告网络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多门课程的实验报告进行管理,具有通用性[2];基于 B/S的实验管理系统包含了对于实验报告的在线提交功能,方便了对实验报告的收集整理[3];有的系统还带有抄袭识别功能[4],利用此功能就能够发现相互抄袭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及时的处理,从而能有效遏制实验报告抄袭行为。

4结论与展望

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的质量,解决目前实验报告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实验报告的改革势在必行。虽然不同高校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报告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教育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实验报告的电子化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5]。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对实验报告的现代化管理中,同时配套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将会更加有效地发挥实验报告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绍卿.基于网络的实验报告管理系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5):70-72.

[2]方淑梅,梁喜龍,冯乃杰,等.通用实验报告网络化管理系统[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6(3):232-235.

[3]王建宏,刘嘉勇.基于B/S的实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0,43(6):135-136+139.

[4]胡明晓.一种带有抄袭识别的电子版实验报告管理系统[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45-50.

[5]黄凤良,徐明,吴文婷,等.实验报告自动生成系统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48-52.

篇5: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报告(例文)

实验报告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教师

实验一

P Windows XP 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操作。

3、掌握 Windows XP 的系统设置方法。

4、掌握 Windows XP 的注册表操作。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

2、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XP。

三、实验内容及步 骤

1.任务栏和桌面的设置

(1)将任务栏设置为自动隐藏。

(2)多次启动“画图”程序,观察选择或取消“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功能的不同。

(3)对桌面上的图标以“名称”方式进行排列图标。

2.文件操作

(1)查看 C:windows 文件夹的常规属性,填写以下信息:

大小:______________;占用空间:__________________;包含文件数:____________;子文件夹数:____________;创建时间:______________。

(2)以自己的学号和姓名在 D:下创建文件夹。如 D:1102111055 黄晴晴。

(3)用文件查找的方法在 C 盘查找记事本应用程序(notepad.exe),该程序所在的文件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并打开该快捷方式,理解快捷方式的含义。

(4)打开记事本程序,输入以下信息,然后保存文件,文件名为“abc.txt”,文件保存在之前自己创建的那个文件夹中。(【提示】可以右击中文输入法中的软键盘按钮。)标点符号:,、。

《》

【】

„„ 数学符号:

÷

√ 其他符号:

@

&

Ⅳ(5)将文件 C:windowssystem32calc.exe 复制到学生文件夹中,并修改为“计算器.exe”。

(6)将学生文件夹中的 abc.txt 的属性设为“隐藏”,然后通过设置或文件夹选项中的某些“查看”选项,观察设置或取消的区别。

① 显示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

② 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

【提示】该操作可通过选择“工具”→“文件夹选项”命令,在弹出对话框的“查看”选项

卡中进行,如图 1 所示。

图 1 图 2 3.系统设置

(1)查看并记录有关的系统信息。

 CPU 型号:________________  内存容量:________________  操作系统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完整的计算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 隶属于的域或工作组:_____________________  网络适配器的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首先打开“画图”程序,然后按 Ctrl+Alt+Del,启动 windows 任务管理器,观察系统当前的应用程序有哪些,记录系统当前的进程数和“画图”程序的线程数,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 系统当前进程数:______________ ② “画图”的线程数:____________ 【提示】画图程序所对应的文件是 mspaint.exe;若要显示线程数,应先选择“进程”选项卡,然后通过“查看”→“选择列”命令设置显示线程数,如图 2 所示。

(3)使用“画图”程序制作一幅图片,并设置为桌面背景。

(4)查看当前屏幕分辨率:___________。若当前屏幕为 1024*768,则设置为 800*600;否则设置为 1024*768。

(5)查看并记录当前系统中磁盘的分区信息。

存储器 盘符 文件系统类型 容量 磁盘 0 主分区

扩展分区

DVD/CD-ROM

【提示】选择“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命令,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选择“磁盘管理”。

4.注册表操作

(1)按照实验指导书 P40,更改系统注册信息。

(2)按照实验指导书 P41,禁用系统的“控制面板”功能。

(3)按照教材 P84,备份系统当前注册表到文件 bak.reg,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二

字处理软件 Word 2003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与排版。

2、掌握图形绘制与图文混排。

3、掌握分页、分节符,长文档的操作。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

2、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参考实验指导 3-1、3-2,教材 p102 长文档的案例。

第一部分:

Word 的基本操作

1.本实验将要输入建立如下文档, 以“北京奥运会.doc”为文件名,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主题口号解读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 13 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色。两个“one”形成优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后呼应,整句口号简洁、响亮,寓意深远,既易记上口,又便于传播。

中文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中将“one”用“同一”表达,使“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主题更加突出。

2.(1)Word2003 默认的中文字体是,英文和数字字体是,默认的字号是________。

(2)

段落的缩进分为

两种。

(3)在 Word 中,切换“插入”和“改写”编辑状态,可以按

键。要删除文档中的内容,按 Backspace 键时,删除的是的字符,按 Delete 键,删除的是的字

符。

3.标题设为“黑体,四号字”,居中,然后加上 10%的黄色底纹。

步骤:

4.在该文档中查找“One World One Dream”,并替换为大写的文本“One World One Dream”。

步骤:

5.把第 2 自然段分为等宽的两栏,加分隔线。

步骤:

6.设置第 4 自然段首字下沉 3 行。

步骤:

7.通过“绘图”工具栏,画幅五星红旗。

步骤:

8、在第一自然段“语言不同”的后面插入一张图片(可以是 office 剪贴画,也可以是来自文件)。图片插入后,自行调整合适的大小,再将该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设置成“紧密型”。

9、

第二部分

毕业论文的制作

在 Internet 上搜索一篇本专业毕业论文,按照本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进行设置,制作一篇符合要求的长文档(可参照教材 p102 的案例)。以“毕业论文排版.doc”为文件名,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写出主要步骤: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三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03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作表的创建、保存、编辑。

2、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录入和编辑修改。

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4、掌握数据管理。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

2、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参考实验指导 3-3。

第一部分:l Excel 的基本操作

1.数据录入 (1)输入文本 在单元格 A1 中输入“学号”,依次在 B1 到 F1 的单元格中输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总成绩”、“邮政编码”。

① 单击 F2 单元格。

② 输入单引号(必须在英文状态下输入),然后再输入“010244”,按“回车”键。

(2)输入数值 ① 输入整数:在 A2 和 A3 单元格中分别输入“1”和“2”,输入的数字自动右对齐。

② 输入实数:在 E2 单元格中输入“540.5”。

③ 输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实数:在 E3 单元格中输入“5.625E2”,即实数“562.5”。

④ 输入分数:在 E4 单元格中输入分数“21540 ”。首先输入“540”,然后输入一个空格,再输入“1/2”并按“回车”键,即可。

(3)输入日期和时间 ① 在 D2 单元格中输入“1990-4-26”或“1990/4/26”,则系统自动把该数据作为日期。如果输入“4-26”或“4/26”,则认为是当年的 4 月 26 日。

② 在 D3 单元格中输入“8:20

pm”,则认为是晚上 20 点 20 分,或者直接输入“20:20”。

(4)同时在多个单元格中输入相同的数据

① 选定需要输入数据的区域,区域中的单元格不必相邻,如选定 C2:C6,B4 区域。

② 键入相应数据,如“男”。

③ 按“Ctrl+Enter”快捷键,即可在选定区域中的所有单元格中输入“男”。

2.使用填充柄填充其他单元格,观察单元格中变化特点。

(1)

初始值为纯文本 特点:

(2)

初始值为纯数字 特点:

(3)单元格中为某公式。

特点:

3.利用“填充”命令产生填充序列 ① 单击 A14 单元格,并输入数字“3”。

② 选定区域 A14:F14。

③ 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填充”→“序列”命令,打开如图 3 所示的“序列”对话框。

图 3 “序列”对话框 ④ 在“类型”区域内选择“等比序列”单选按钮;在“步长值”文本框中输入“2”。

⑤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 A14:F14 区域内产生一个公比为 2 等比数列。该等比数列包含的内数据有 3、6、12、24、48、96。

第二部分

制作 学生成绩表 在“学生成绩表”中输入如表所示的数据,并在该工作表中进行以下操作。以“学生成绩表.xls”为文件名,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学号 姓名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计算机基础 线性代数 邓小平理论 总分平均分 1 江美琴 72 65 70 58 70

孙龙杰 86 90 78 92 95

张莉 92 66 78 58 76

张艳芳 67 86 82 75 80

汪明亮 85 75 76 78 76

周学明 85 70 81 72 92

郑路静 83 82 86 86 88

赵敏 70 52 73 60 70

1.插入标题行 ① 选定第 1 行,单击“插入”菜单,选择“行”命令。

② 在 A1 单元格中输入标题“学生成绩表”,标题字体为黑体、字号为 14 磅、蓝色。

③ 选择区域 A1:I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2.设置边框 默认情况下,Excel 的表格没有边框线,给区域 A2:I10 四周设置双边框线,其余边框设为单实线。

步骤:

3.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要求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出“学生成绩表”的总分和平均分。

步骤:

4.数据排序 按学生成绩的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若总分相同,则根据大学英语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步骤: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四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PowerPoint

2003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

2、熟练掌握幻灯片的修饰和放映 。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

2、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参考实验指导 3-4。

1、输入下面的毛泽东诗词,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以“毛泽东诗词.ppt”为文件名,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提示:为了加快输入速度,可以到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诗词,并进行复制。

2、自己设计格式、背景、动画效果等。写出你的设计与主要操作步骤。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五 Internet 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等。

2. 掌握邮箱的申请和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并了解邮件工具的使用。

3. 学会利用 Baidu,Google 等搜索引擎在网上进行简单的信息查找。

4. 学会在 Internet 上进行文献检索。

二、实验环境

1. 硬件环境:连接 Internet 的微机。

2. 软件要求:Web 浏览器(如 IE、傲游)。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第一部分

局域网基础1、察看网络配置情况

(1)本台计算机的名称:______________;所属的工作组: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左手边同学的计算机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察看本机网络地址 单击“开始”按钮,单击“运行”命令,在“打开”文本框中输入________命令,进入DOS 系统,然后在命令行输入 ipconfig/all 命令,观察并记录。

 本机 IP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机物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网关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首选 DNS 服务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局域网基本应用 ① 在 F 盘根目录中创建一个文件夹 TEST,然后打开记事本,任意写些文字,保存在 TEST文件夹中。

② 将 F:TEST 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共享名为 share。

③ 通过自己的网络邻居访问自己共享文件夹 share。

④ 让相邻同学访问该文件夹。

⑤ 把相邻同学的共享文件夹设置为自己的 T 盘,并打开本机的“我的电脑”,观察能否访问。

【提示】在网络邻居中,右击该共享文件夹,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命令。

第二部分

信息浏览和电子邮件1、E IE 的设置和使用

(1)将 http://KI】中国学术文献总库”检索作者是吴义生、2009 年的论文《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并下载全文,然后试着能否打开。

(2)利用“超星数学图书馆(本地镜像)”,检索电子图书《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并下载全文,然后试着能否打开。

【提示】也可以去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图书或期刊等文献。4、电子邮件的使用

(1)在 )发送一封有标题、有附件的邮件,找一个自己认为较有意思的图片作为附件,邮件的标题为:XX 班 XXX 学号 XX。如:12 金融 1 班程坤 1201121001。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六 常用软件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1.学会文件下载软件的使用 2.学会使用压缩软件进行压缩文件、解压文件和文件夹 3.熟悉常见安全软件的下载和更新 4.掌握常见安全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连接 Internet 的微机。

2.软件要求:无。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软件的下载与安装(1)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软件下载站点,找到一款常用的下载工具并进行下载,将下载的文件保存到本地磁盘上,并双击安装。记录软件的下载网址和工具名称及版本号。

(2)利用安装好的下载工具继续下载压缩工具 WINRAR、360 安全卫士和 360 杀毒软件,并进行安装,记录下软件名称及版本号。

(3)察看实验五中在文献检索时下载的文件,上网查找应分别用什么软件打开,下载这些软件并察看之前的文献具体内容。请在下面写出文献文件的扩展名和你对应下载的软件名称。

① 文件扩展名:________________

对应的阅读软件:_________________ ② 文件扩展名:________________

对应的阅读软件:_________________2、压缩软件 的使用

(1)利用已安装的压缩软件选取任意一个文件对其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记录下文件名以及压缩前和压缩后文件的大小。

(2)利用已安装的压缩软件选取任意一个文件夹对其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记录下文件名以及压缩前和压缩后文件的大小。

(3)任意选择一些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要求在压缩时使用加密方式。

3、常见安全软件的使用

(1)对 360 杀毒软件进行更新操作,记录下更新前和更新后的杀毒软件的程序版本号。

(2)用 360 杀毒软件对 C 盘进行一次扫描,记录扫描结果。

(3)用 360 安全卫士进行电脑体检,记录体检结果。

4、软件的卸载 卸载实验中所有安装的软件。

实验成绩

篇6: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单(例文)

实验名称:d Word 样式及模板的使用

任课教师:

罗老师 专

业 :

经济学

班级:行政 2 2 班

名:

陈柏安 学

号:

110110414

完成日期:

__0 2020 年 年 1 11 月 月 8 18 日

成绩:

一、实 验 目的:

掌握 Word 2003 样式的使用

掌握 Word 2003 模板的创建及使用

二、实 验 内容及要求:Word 2003 样式的使用、样式的修改、样式的存储

Word 2003 模板的创建、保存以及使用

三、实验步骤:

Word 2003 样式的使用

Word 2003 样式的修改

Word 2003 样式的新建与存储

Word 2003 样式的创建与存储

实验十四 1 . 1 操 作 截 图 :

实验十五 1 . 1 操 作 内 容 :

.2 操作截图:.1 操作内容:.2 操作截图:.1 操作内容:.2 操作截图:

实验四 1 . 1 操 作 内 容 :

.2 操作截图:.1 操作内容:.2 操作截图:.1 操作内容:.2 操作截图:

实验五 1 . 1 操 作 内 容 :

篇7:2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一·集线器

(1)功能: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2)特点:在星型结构中,它是连接的中间结点,它起放大信号的作用。所有设备共享

Hub的带宽,也就是说,如果hub的带宽是10M,连结了10了设备,每个设备就是

1M,Hub所有端口共享一个MAC地址。

(3)优点:同一网段使用的较多,比较便宜,设置方便

缺点:i·用户数据包向所有节点发送,很可能带来数据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别

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能非法截获他人的数据包;

ii·由于所有数据包都是向所有节点同时发送,加上其共享方式(如果两个设备

共享10M的集线器,那么每个设备就只有5M的带宽),就更加可能造成网络塞车

现象,更加降低了网络执行效率。

iii·非双工传输,效率低。集线器的同一时刻每一个只能进行一个方

向的数据通信,而不能像交换机那样进行双向双工传输,网络执行效率低,不能满

足较大型网络通信需求。

(4)所在网络层: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

(5)在网络层中的作用:信息分发,把一个端口接收的所有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

一些集线器在分发之前将一些弱信号重新生成,一些集线器整理信号的时序以提供

所有端口间的同步数据通信。

(6)当今市面上流行的该种设备的品牌:TP-LINKB-LINK 迅捷网络 海联达D-LINK

(7)各个集线器品牌现今流行的型号:TP-LINK TL-HP8MU

TP-LINK TL-HP5MU

B-LINK BL-HB24

FAST FH05

海联达 Ai-H100

B-Link BL-HB

1二·交换机

(1)功能: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

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发生碰

撞。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以下对交换机的主要基本功能进行叙述:

I、交换

II、认证

III、报文过滤

IV、路由(网络层):高级的 ASIC硬件技术,提供远远高于传统路由器的性能,使它们非常适合网络带宽密集的应用。

V.支持EAPS协议: 以太网“自愈”系统协议: 通过系统的自我监测和自动恢复

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第三层交换机合并了典型路由器中相互分离的桥力的更加自然的网络体系结构。

(2)特点:I·二层交换和三层互通;

II·实现三层精确匹配查询;

III·专门针对局域网,特别是以太网进行了优化;

IV·引入了一些在二层交换机和三层路由器上都不存在的特性;

V·实现了初步的BAS功能。

(3)优缺点:

优点:成本低,适用于小型局域网,为接入层位置的交换机档次。接入层QoS 尚可。缺点:QoS一般,在汇聚层、核心层、大中型网络的接入层传统软件实现分配方式

已经不能满足大容量数据流的吞吐需要。

第二层交换的优点:由于第二层交换相对简单,网络管理员可以建立管理简便且能

扩展到数百个节点的网络,而不会遇到太多的第二层广播问题。

第二层交换的缺点:如果第二层交换机不知道将帧发送到何处,它会将该帧广播转

发到所有端口,以了解正确的目标地址(此种情况类似于集线器的功能),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来说,这种广播转发操作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所有这些广播的处理会造成性能的大

幅度降低,第二层交换机利用这种技术来建立和维护一个跟踪帧目标地址的交换表。

VLAN提供了以下两个主要优点:

①.网络设计人员可以利用 VLAN 来建造能避免特大第二层广播域问题的大型第二层网

络。

②.网络周围的移动、添加和更改更加容易,因为无论物理位置在哪里,用户始终在他们自

己的 VLAN 中。

(4)所在网络层: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稍微高端一点的交换机都有一个操作系

统来支持。

(5)在网络层中的作用:交换机(Switch)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

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

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6)品牌:思科CISCO华为HUAWEIH3C友讯中兴ZTE网件锐捷腾达

磊科

(7)型号:思科CISCO WS-C2960-24TT-L 24口交换机

华为 S5700-24TP-SI(AC)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华为S2700-26TP-SI-AC交换机

H3C LS-3600-28TP-SI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TP-LINK TL-SF1008+ 交换机

友讯DLink DGS-1024D 24端口千兆交换机

中兴ZTE ZXR10 2609 百兆以太网交换机

网件NETGEAR FS726T 以太网网管交换机

腾达Tenda TEH2400S 百兆以太网交换机

磊科NS118交换机

三、路由器(有线·无线)

(1)功能:(I)在网络间载获发送到远地网段的报文,起转发的作用。

(II)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通信。为了实现这一功能,路由器要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路由表。路由表中列出整个互联网络中包含的各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的路径情况和与它

们相联系的传输费用。如果到特定的节点有一条以上路径,则基于预先确定的准则选择最优

(最经济)的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这是由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规定的定时更新或者按变化情况更新来完成。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按照这一规则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有效的路由信息。

(III)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在网络间传送报文按照预定的规则把大的数据包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包装成原有形式。

(IV)多协议的路由器可以连接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段,作为不同通信协议网络段通信连接的平台。

(V)路由器的主要任务是把通信引导到目的地网络,然后到达特定的节点站地址。后一个功能是通过网络地址分解完成的。例如,把网络地址部分的分配指定成网络、子网和区域的一组节点,其余的用来指明子网中的特别站。分层寻址允许路由器对有很多个节站的网络存储导址信息。

(2)特点: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背板转发以及输出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多少年来,路由器的发展有起有伏。90年代中期,传统路由器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ATM交换机取而代之,成为IP骨干网的核心,路由器变成了配角。进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网又成为瓶颈,路由器东山再起,Gbps路由交换机在1997年面世后,人们又开始以Gbps路由交换机取代ATM交换机,架构以路由器为核心的骨干网。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I)可靠性与线路安全 可靠性要求是针对故障恢复和负载能力而提出来的。对于路由器来说,可靠性主要体现在接口故障和网络流量增大两种情况下,为此,备份是路由器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当主接口出现故障时,备份接口自动投入工作,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当网络流量增大时,备份接口又可承当负载分担的任务。

(II)身份认证 路由器中的身份认证主要包括访问路由器时的身份认证、对端路由器的身份认证和路由信息的身份认证。

(III)访问控制 对于路由器的访问控制,需要进行口令的分级保护。有基于IP地址的访问控制和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

(IV)信息隐藏 与对端通信时,不一定需要用真实身份进行通信。通过地址转换,可以做到隐藏网内地址,只以公共地址的方式访问外部网络。除了由内部网络首先发起的连接,网外用户不能通过地址转换直接访问网内资源。

(V)数据加密

(VI)攻击探测和防范

(VII)安全管理

(3)优缺点:有线路由器:

1.优点: 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负载共享和最优路径;能更好地处理多媒体;安全性高;隔离不需要的通信量;节省局域网的频宽;减少主机负担。

2.缺点: 它不支持非路由协议;安装复杂;价格高。

无线路由器:

1.优点: 智能管理配备 ;永远在线 ; 连接多功能服务;可移动性和安全性

2.缺点: 传输距离有限 ;安全性低

(4)所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

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

(5)在网络层中的作用: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6)品牌:TP-Link/普联技术路由器

水星路由器

Tenda/腾达路由器

D-Link/友讯路由器

(7)型号:TP-Link TL-WR340G+ Mercury MW300R

腾达W311R D-Link DIR-605 FAST FW300R

四、网卡(有线·无线)

(1)功能:I数据的封装与解封发送时将上一层交下来的数据加上首部和尾部,成为以太网的帧。接收时将以太网的帧剥去首部和尾部,然后送交上一层

II 链路管理主要是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的实现

III编码与译码即曼彻斯特编码与译码。

(2)特点:平常所说的网卡就是将PC机和LAN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网卡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它的基本功能为:从并行到串行的数据转换,包的装配和拆装,网络存取控制,数据缓存和网络信号。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网卡。

网卡必须具备两大技术:网卡驱动程序和I/O技术。驱动程序使网卡和网络操作系统兼容,实现PC机与网络的通信。I/O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总线实现PC和网卡之间的通信。网卡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元素。在计算机局域网络中,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网卡,那么这台计算机将不能和其他计算机通信,也就是说,这台计算机和网络是孤立的。

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务器的工作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价格较贵,但性能很好。就兼容网卡而言,网卡一般分为普通工作站网卡和服务器专用网卡。服务器专用网卡是为了适应网络服种类较多,性能也有差异,可按以下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网卡所支持带宽的不同可分为10M网卡、100M网卡、10/100M自适应网卡、1000M网卡几种;根据网卡总线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和PCI网卡三大类,其中ISA网卡和PCI网卡较常使用。ISA总线网卡的带宽一般为10M,PCI总线网卡的带宽从10M到1000M都有。同样是10M网卡,因为ISA总线为16位,而PCI总线为32位,所以PCI网卡要比ISA网卡快。

(3)优缺点:

(4)所在网络层: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即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5)在网络层中的作用:基本数据转换,信息包的装配和拆装,网络存取控制,数据缓存,生成网络信号。

(6)品牌:IntelRealtekBroadcom 3Com

(7)型号:lntel Pro 10/100、Pro 100/1000

Realtek 8169SC、8169S、8169SB

NetLink 440X NetLink 57X

篇8:2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操作,才能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操作技能[1]。作为学校公共计算中心只能满足全校文、理科公共计算机课的上机实验。笔者所在的教育科学学院有6个专业,是文、理、艺兼有的非计算机专业学院。各个专业计算机课目繁多,约有21门计算机课程。每个专业要求掌握的计算机内容不同,所以首先要针对各个专业确定一个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紧密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因人制宜”“因教制宜”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鉴于我院的教学对象是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学生。且1300多名学生中,一半是文科生,一半是理科生。所以,我们确定了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使文科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理科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使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具体地说,我们制定了三级教学目标,使文理科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知识。第一级:熟悉微机的构造;Win2000的基本操作方法;Word的文字处理及Excel电子表格的处理以及Pow Point电子幻灯片的制作,达到省级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考试的一级要求。第二级:提供高级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Foxpro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环境,使文科同学部分达到二级要求。理科学生基本上达到省级计算机应用知识操作二级要求。第三级:使理科学生达到省级三级、四级计算机应用要求。以适应信息社会就业需要。

2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结合教学、合理规划实验

要上好计算机基础课,必须将实验和教学紧密结合[2]。首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数,规定教学计划及实验教学大纲,按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达到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考试一级水平,一学年不能少于60学时,(其中上机实验为20-25学时)根据我院文理科6个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目前学时为72学时。在合理分配学时的同时,采取了上机上课各为36学时的方法,即满足了规定学时的要求,又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会再有的放矢地增加上机时间。实践证明,这样对增强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大有好处。事实证明,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离开了实验,计算机课程就变得单调枯燥。所以,我们确定了实验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统一安排,进一步确定实验模式,选择实验软件,安排实验内容,制订实验步骤。

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科技发展步伐

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实验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操作系统方面,淘汰了DOS,引入了Windows XP在应用软件方面,淘汰了WPS及Basic语言,Fox Base数据库系统,引入了Office 2000以及网络基础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及Fox Pro数据库程序设计等我院理科专业学生必须开设的课程,以便使学生尽快掌握计算机的新的应用软件、新技术、新方法。

2)根据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实验内容

我校是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计算机领域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因此,开始的入门实验很简单直接,使学生即有收获又有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实验进行中对初学者首先分组熟悉计算机构造原理,了解外设、主机、键盘、驱动器等硬件概念,然后熟悉开关机,启动CAL应用软件、练习打字;然后熟悉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再熟悉Office 2000办公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Pow Point电子幻灯、C语言、高级程序设计及Fox Pro数据库程序,这样逐步深入,让学生迅速而牢固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技能。

3)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在实验课中的主体地位

要让学生从不会到会,并能独立上机,并非易事。从最初熟悉微机指法练习、操作系统的熟悉及文字表格、电子幻灯制作、网络知识到高级语言设计及数据库的建立,这个过程固然需要有验证性实验操作。但学生如果仅按讲义按部就班进行,验证结果,则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制定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网络系统,把综合性强的实验课题存入服务器中。并划分硬盘空间,学生上课可随机调出练习题,然后将实验结果通过WEBSTORE(人机交互系统)传送给实验教师。这样实验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互动式教育能够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求新立异,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中补充加强C语言、数据库和网络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突出了重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4)编写实验讲义,规范实验步骤,设置实验内容

在每一次实验中,首先让学生上机前了解上机目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编写了实验指导讲义,学生人手一本,上机前认真阅读,上机时认真练习,下机后写出实验心得(实验报告)交实验教师批阅。所以,我们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后打出的成绩和学生上机考勤一并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也能了解学生实验中未能掌握的情况及对实验课的评价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改进。

在安排实验内容时,要求大部分同学完成并掌握,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其上机时间使其完成。

另外,我们还利用局域网及服务器上的人机交互系统,还在网上安装了若干应用程序,设置若干学生用户,使部分同学完成实验内容后,继续进行网络学习,掌握课堂以外的新知识。

3 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管理

院系机房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基地,要保质保量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我们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1)制订了《实验室学生守则》

规定每位同学上机必须用自已的学号密码对号上机,机房内不得喧哗,随意变动机位,必须服从管理,保证机房整洁。这些措施使学生有规可依,保证了上机程序。

2)制订了《实验室实验规程》和《实验人员岗位职责》

明确规定了实验教师的行为规范。实验教师须提前10分钟到达机房,整理好机房内务,开启服务器,做好实验准备。学生上机时,必须及时解决学习及机器故障问题。学生下机后,教师要全面检查学生用机登记表,排除机器故障,保证下一组上机正常进行,教师还要不定期全面检查机器,进行维修查杀病毒,这样减少了学生使用不当造成微机或硬盘损坏,延长了机器使用寿命[3]。

3)对学生用盘实行统一管理

我院的机房是全院6个专业学生上机的主要场所。所有学生都必须在此上机,学习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如果允许学生自带软盘或U盘,极易造成机器病毒感染,造成机房网络瘫痪。开始我们不允许学生自带U盘,效果不佳,我们就在网络终端安装杀毒软件,不断升级,学生使用自带优盘时,计算机首先自动杀毒,然后再允许用,这样效果比较好。

4)用网络化管理实验室,加大机房开放力度

我们学院的2个大机房,都是由大容量服务器分别将60台微机组成局域网,建立无盘工作站,既克服了单机用于教学实验的不足,又有效防止了计算机病毒的侵扰和破坏,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没有出现网络瘫痪现象。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准备,全方位加大机房开放力度,提高了机房利用率。并根据全院6个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在服务器的用户卷下,分别安装各类应用软件和教学软件,不仅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课程上机实习和实验要求,并且方便了机房实验人员的管理和对软件的升级。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根据自已学习情况,自我调整,实验内容和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开拓视野、不断前进

实验教学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我们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根据学生的需要,介绍一些计算机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及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等。尽量给学生多介绍一些软件及应用程序,并演示给他们看,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

我院各专业均为师范类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非常有限。但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开放机房,尽量多为学生提供上机实践机会,巩固所学知识,努力为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龚巧华.多教学任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新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6(9):49-51.

[2]刘泽平.院系级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86-87.

上一篇:《桥下一家人》读后感300字下一篇:退租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