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金融监管体系对比

2024-05-14

中外金融监管体系对比(通用6篇)

篇1:中外金融监管体系对比

财政金融政策扶持三农的中外对比研究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合作经济是组织个体农民、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明确信用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

一、国外财政对农村金融扶植政策的借鉴

(一)各国把合作金融作为农业金融制度的基础

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合作经济是组织个体农民、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组织形式。合作金融的参加者多是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和贫困阶层,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明确信用社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法人,免征税收。

信贷决策以基层信用社为主,资金清算以上层信用社为主。最基层的信用社是信贷决策的主体,上一层次的合作银行或联合社不进行干预,中央合作银行或中间层次的合作银行则发挥“信用社的信用社”作用,为基层信用社提供资金清算和融资服务,主要是解决“小”信用社普遍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单个信用社法人主体没有像大商业银行一样庞大的分支机构,缺乏自己的结算网络,业务受到限制;二是单个信用社规模小,如果备付金过多,影响信用社的盈利水平;备付金过少,容易发生资金流动性不足问题。这样,基层信用社和上一层次的信用社就形成了有效的业务合作关系。

(二)财政扶植农村金融进而间接补偿农业成为重要通道

各国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和措施。由于财政的力量是有限的`,各国政府制定农业金融法规,建立农村金融制度,对公营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并通过他们贯彻农村金融政策。同时,为了保障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发达的农村金融体系,除了政府的银行,也有私人银行、农村信贷协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还有非正式金融组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担雹基金、信贷政策和利率等手段进行调控,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业信贷的资金总量,支持农业开发项目和农业现代化。

各国政府通过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其目的是以农村金融为渠道,把财政的补偿输导给农村经济。通常采取的方法有税收优惠、利差补贴、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资金、提供担保等等。例如,财政贴息后,银行执行低利率的政策,目的是降低农业发展的融资成本。那些坚持合作金融组织基本特点和性质的国家仍然维持了对合作金融组织的优惠扶持政策。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国政府还对那些向农民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银行直接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并随着贷款的增加,补贴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1.美国信用社享受免征联邦收入所得税的待遇

美国只有3%的农业人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与其高度发达的农村金融制度分不开的。美国拥有强大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是政府对农业保护度极强的国家,粮食生产过剩在美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问题,为了保护国内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粮农利益,美国政府一方面在粮食压库和销路不畅时,就组织农民休耕和粮食出口,由政府出资补贴农民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的金融制度对农业进行间接补贴。

美国的信用社是发放个人贷款,向社员特别是同一个公司的雇员提供消费信贷的非盈利性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法规放宽,允许信用社提供类似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一样的金融服务。联邦注册的信用社能够发放信用卡和住房抵押信贷。许多信用社也提供生息的结算账户(ShareDraftAccount)。信用社免除联邦和州的税收,能够高于市场利率吸收存款,并低于市场利

[1] [2] [3] [4]

篇2:中外金融监管体系对比

金融监管体系探索

李莉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初步实现了管理与经营的分离。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对金融业实施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经营信贷、结算及人民银行批准的其它业务。这一金融模式的运行,为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定币值,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违规吸收存款、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保持金融的长期稳定,针对这一现状,应加强稽核监督,既要监督经营状况,又要监督管理效果,形成管理、经营、监督三位一体具有我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领导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实施金融稽核监督工作的分离和强化,应体现以下要求:

一、确立中央银行金融稽核的合法地位。一是用法律的形式,把金融稽核的职能、地位、作用、性质确定下来。明确中央银行稽核监督是国家金融系统执法检查的唯一部门,是综合性的、高层次的执法监督,超脱于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检查与监督;二是建立在人民银行总行领导下的与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同级的金融稽核监督机构,依法独立行使稽核监督权。三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确立中央银行稽核监督的权威性。在金融系统凡经中央银行稽核部门检查认可的问题、做出的结论发挥法律效用,社会审计的检查监督部门也应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另下结论。被稽核检查单位,应无条件接受稽核检查,并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对查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结论,除对有争议的问题申请上级稽核部门复议外,均应不折不扣地按结论予以纠正和改善。

二、确立中央银行稽核职能履行的自主权。金融稽核部门对金融机构实施稽核检查时,应按照金融法规、制度、规定以及中央银行各个时期围绕中心工作制定的`货币政策,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查什么、怎么查,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纠正或处罚,均由稽核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和具体情况决定。一切从金融卫士的角度出发,维护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一切从金融“医士”的角度出发,为被稽核单位纠错防弊,端正经营方向,找问题,医病源;一切从“谋士”的角度出发,为被查单位想办法,提建议,促其管好用活资金,提高自身效益。

三、央行稽核干部人事隶属关系实行派员制。稽核干部实行派员制或派驻制较现行体制有三大益处:一是可超脱于人民银行对辖内金融机构的领导协调关系;二是可超脱于地方行为的束缚;三是可超脱于人情关系网的约束,从法制观念、制度观念出发,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派员制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直属派员制,二是分级派员制。

四、稽核操作程序实现法制化。制定《中央银行稽核监督法》,明确稽核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操作程序有法可依。要明确稽核检查就是执法检查,是金融法制法规的检查;要求稽核检查必须严格按稽核程序进行操作,讲问题要有事实,定性要有法规依据,处罚要客观公正讲求实际;明确被稽核金融单位的义务、权利和法律责任,必须无条件接受金融稽核检查;主动配合稽核人员查明问题,提供资料、介绍情况要实事求是、全面及时,对稽核做出结论和对某些问题的定

篇3:中外金融监管体系对比

我国是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煤炭资源总储量13412万亿吨,可采储量1842亿吨,居世界第三,每年开采量38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一。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70%,直接关乎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和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1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模式分析

1.1 机构建立与职能转变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的演变发展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49-1999年)政企合一,实施煤炭安全生产和监管一体化; 第二个时期(2000年至今)政企分离,成立了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监察实施垂直管理。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并单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6年,国务院将5项煤炭行业管理职能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划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增设行业安全基础管理指导司、科技装备司。2008年,调整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工作职能和职责,将负责的煤矿矿长安全资格证等工作移交地方政府,增加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责。经历多次职能调整后,目前,全国共设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27个,监察分局76个,人员行政编制2800余名[1,2,3]。

1.2 煤矿依法监察的法律法规体系

《宪法》第42条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安全生产方面最高法律效力。经多年努力,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察的法律法规体系已逐步形成,其中,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行政法规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国家安监总局和煤监局部门规章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此外还有众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煤炭行业标准。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依法行政、依法监察提供了根本保障,对规范和维护煤矿监管监察人员及矿工的权利,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4,5,6]。

总的看,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是综合监管与专项(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在当前的监管监察模式下,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大幅好转,取得了历史性好成绩。以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例:“十五”末为5938人,“十一五”末为2433人,2012年为1384人;2012年同比“十五”末减少4554人,下降76.7%,比“十一五”末减少1049人,下降43.1%。2002年至2012年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详见图1-2。

但是,在煤炭经济日益多元化发展,煤炭产量连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现有煤矿监管监察逐渐暴露出职能交叉,执法人员力量不足,效率不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十八大要求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大力度,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下对比部分国家在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虽在各国存在较大差异性,煤矿工业基础水平和监管监察侧重点各不相同,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均非常高,抓住了各国煤矿管理的特点和关键。

2 国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

2.1 美国煤矿安全管理

美国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煤矿安全生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在0.03以下。美国设立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负责对全国矿山进行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监察,隶属劳工部,局长由劳工部副部长兼任[7],下设煤矿安全与健康监察司,具体负责对27个州1300多个煤矿的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监察工作。在全国产煤地区设11个地区监察局及37个现场办事处,工作人员1000人,每一个地区的监察局长直接向各州政府设立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机构负责。1978年,美国颁布《1977年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构建了美国煤矿监管“国家监察、企业负责”的垂直管理模式[8],除制定了10多部煤矿( 矿山) 安全法律外, 还制定了一系列相配套的安全规程或实施细则,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2.2 南非煤矿安全管理

南非是世界主要产煤国之一,年产煤矿2.7亿吨,共有煤矿90余处。国家设立矿产能源部,统一管理全国矿山资源、矿山行业发展以及职业健康与安全监察,内设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局,负责制定推广采矿作业安全和职业卫生标准,对各地采矿作业进行监察,事故调查取证及职业教育培训等。全国设9个地区矿山健康与安全监察部,共有监察员300多人,负责全国包括煤矿在内的723座各类矿山。由于历史原因,南非煤矿主要掌握在5家大型煤矿集团。成立由国家、企业和雇工代表组成的三方委员会负责监督[9]。煤矿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4年以来,南非已杜绝了瓦斯煤尘爆炸和透水事故,火灾也大大减少。

2.3 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管理

澳大利亚煤炭总储量770亿吨,年产煤4亿吨,为全国电力工业提供了85%的燃料供给,也是澳洲最大出口商品,80%销往亚洲。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立法权,高度自治,煤矿安全监管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各州政府都设有安全监察局,负责监督审计煤矿安全健康风险,并向煤矿提供建议和帮助。以西澳大利亚州为例,其矿山安全监察职能设在矿山石油部的资源安全司,共有50名安全监察员负责西澳州所有矿山企业及8万从业人员安全监管。各州均成立了由政府监察员、雇主和矿工代表共同组成的采矿安全与健康咨询委员会,作为第三方机构,负责定期审查法规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10]。澳大利亚煤炭行业良好的安全业绩首先取决于良好的采矿条件、规模化开采及高效生产[11]。2003年至今,澳大利亚全国煤矿实现了零死亡[12], 是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

2.4 德国煤矿安全管理

德国是世界上煤炭和褐煤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煤炭的地质蕴藏量约2300亿吨,矿山安全在全球名列前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仅0.04。德国也是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有较大立法自主权,各州政府在国家基本法规基础上,又制定了适合本地特点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及规程,内容极其详细,便于贯彻执行。德国煤矿系统对于安全和矿工健康保护有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欧盟的框架法规、德国国内法、煤矿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制定的法规[13]。政府建立了四级执法监督机构,即州政府设立企业经济能源与交通部,州下设专职矿山与能源管理处,各区设安全监察部,另设煤矿行业协会,共同协调处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使雇主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达到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目的。

2.5 日本煤矿安全管理

日本是产煤量很少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实施逐步缩小国内煤炭生产的政策,95%以上煤炭依赖进口。日本建立的是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中央的经济产业省下设资源能源厅,资源能源厅设核安全院作为特别机构,统管核能、矿山、石油气体等事故和灾害,其中的煤炭安全科是煤矿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煤炭矿山的安全管理。核安全院在主要产煤地区设有安全监督部,有的安全监督部下设分部或者监督署[14]。除此之外, 监督部门还有中央矿山安全协议会、矿山安全考试审查分科会、安全问题座谈会、地方矿山安全协议会等。1986年以后,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受伤5人以上的事故。

总的看,国外呈现出一些突出的共性特点,包括法律体系完备,机构职能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意识强,协会工会等第三方组织积极参与,保险抵押金等保障措施到位,监督职能部门人员力量呈“正三角型”。

3对比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尽快修改完善法治监察机制

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美国、德国等国家经过长期的工业化建设,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煤矿安全法律体系,即体现出法律精神又包含市场经济机制,规范性强,执行率高,社会成本低,对煤炭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要进一步重视系统性法律法规在整个煤炭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已施行多年,最长已达13年,面对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部分内容已难适应当前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需要,亟待解决法律法规的滞后及局限性,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法制体系。

(2)重点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的问题。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由于对于罚金的具体数额规定不够详细、不够具体,导致各地区各部门执法尺度不一致,即影响执法的公正性,也降低了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心目中的权威性。如《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企业不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煤矿事故的,可处以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容易造成瞒报小事故罚款15万,瞒报大事故罚款3万的明显不公平现象。针对此条,建议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的4类划分,明确每类事故对应的罚款额度,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空间。

(3)要大力提升煤炭行业依法生产意识。我国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入井培训乃至矿长的任职资格培训等,都有具体规定,但执行效果不佳,要从安全监察人员、企业主和矿工的思想认识着手,提升法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意识,营造安全第一的工作氛围。例如国家安监总局近期颁布的第58号令《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规定的实施不仅是规范矿长安全作业,更要注重让每一位矿工了解具体规定内容,可在班前会上要求每位矿工诵读具体规定,既增强自身安全意识,更是对矿长作业行为的一种监督和提醒。又如要根据各阶段要求,不断更新“煤矿手指口述”安全指令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工作流于形式。

3.2 依法依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2000年煤矿企业政企分离后,企业的第一主体没有充分落到实处,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把关过分依赖政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企业是确保生产安全的第一主体,承担员工培训、技术改造、隐患排查、事故赔偿等各项安全生产任务,美国的“国家监察、企业负责”监察模式就是充分建立在企业自主安全的思想上。借鉴国外经验,在现有基础上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1)企业内部要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部门间各负其责,互不干涉,构建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澳大利亚煤矿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享有高度的自主决策权力,对于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争议,除非征得具体负责人员认同,上级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更改下级人员的决策。

(2)要彻底转变企业安全理念,提升生产安全主体意识,减少其对国家及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更要摒弃侥幸心理,杜绝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出事故再补课的思想,树立企业“不敢出事故、不能出事故”的观念。

(3)充分调动工会的监督作用。美国企业工会既发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又代表矿工自身安全利益,还可以通过游说国会,推动煤矿安全立法和修法,保护矿工安全与健康的权利。我国《安全生产法》、《工会法》对工会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明确规定,就目前情况看尚有很多可以积极参与的工作。例如更加全面深入地介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为伤亡员工争取更多赔付款、维护员工紧急避险权等。

3.3 增强行业协会的安全管理职能

伴随着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行业协会应运而生。我国煤炭领域主要协会是煤炭工业协会,下设煤炭运销协会、煤炭建设协会、煤炭经济研究会等若干分会,组织机构较为健全。协会在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建议将煤炭行业管理的矿长安全资格培训、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等管理职能逐步向协会转移;将现有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力量逐步融合,主要发挥煤矿监察职能,彻底解决因我国没有设立独立的煤炭行业管理或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少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在监察人员力量上实现“正三角型”。

4 结束语

篇4:中外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航运金融服务;航运指数;服务业务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03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07-02收稿日期:2012-03-20

一、研究背景

航运金融服务是现代航运业与金融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个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航运金融服务业的支撑。航运金融服务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纽带。目前,我国港口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即不再片面追求吞吐量的增长,正从追求数量转变到追求质量。真正的软性服务包括金融、保险、关税、检验检疫、临港产业、联运、物流、法律等,将带动一个地区从单纯的港口发展成为大都市。

二、国际国内现状

(一) 国际主要航运中心航运金融发展的现状

按照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 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 如伦敦国际航运中心; 第二类是以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 即腹地型的国际航运中心, 如鹿特丹国际航运中心和纽约国际航运中心; 第三类是以中转为主, 即中转型的国际航运中心, 如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

1.伦敦——发展高端航运金融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伦敦至今仍保持着全球顶级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是因为依托本国强大的经济、完善的制度体系、适度宽松的监管制度、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的大量供应以及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使得其不断扩大在融资、保险、信息指数、行业组织等服务业的全球影响力。目前, 伦敦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仲裁等服务体系, 以其卓越的航运服务业, 对全球航运进行了无形的控制。此外, 伦敦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是目前全球唯一实行自我监管的航运交易所, 其发布的航运价格指数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堪称全球航运界的大脑。

2.鹿特丹——发展现代化仓储物流管理,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荷兰的鹿特丹港之所以当之无愧地居于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一方面是因为其保持着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的记录, 另一方面是因为依托德国的兴起为其提供了天然的经济腹地,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为其增加了国际间的来往以及本国工业的迅速崛起。此外, 鹿特丹集装箱的运输形式多样, 除了常见的公路运输外, 铁路集装箱运输以及驳船运输也极为普遍。据统计, 2007 年, 鹿特丹年进港轮船3万多艘, 驶往欧洲各国的内河船只12万多艘。

3.香港——发展实体航运业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香港港是中国天然良港, 远东的航运中心。相比于伦敦, 香港是实体航运业的代表, 属资本密集型, 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集约化经营, 附加值比较高。它采用的是自由港模式, 有海上航线20多条, 通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个港口, 在毗邻港口的区位上设置国际物流基地, 通过保税优惠和加工增值服务, 以有效促进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出口加工和航运产业的发展, 增强国际航运中心的吸引力。

(二) 中国航运金融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拥有名列世界前茅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优越的港口硬件条件,以及较为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汇集了占全国近40%的国际货运企业和全球前20强的班轮公司,具备发展航运金融的独特资源集聚优势。

我国航运金融的弱势地位显而易见:一是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仅仅提供港口建设、船舶制造的银行贷款业务,且授信额度过大、抵押贷款过多、贷款结构不太合理。二是航运金融衍生功能之后,按照世界上已经建成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我国目前在金融、保险等航运衍生服务业等领域尚未形成规模,功能建设上还有待突破。三是我国航运金融业务有关的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在服务技术和能力上同先进地区港口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国内外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比较分析

从对世界上优秀港口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优秀港口的共同特点。

(一)开放、有序的自由港政策

作为一个自由港,香港特区政府对进出口贸易和企业经营基本上没有什么管制:商品货物自由进出;人员、资本自由进出;香港企业自营、自由竞争;税制简单,税率低;配套成龙的一系列自由港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资金和人才涌入从事贸易、航运、金融、工商和旅游活动,使香港成为一个充满活力、高度发达的世界性市场。

(二)发达的经济贸易多边关系

香港以全球第11大经济实力体的身份参与了许多国际公约的制定和修改,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目前,香港是6个国际贸易机构(世界贸易组织、亚太区经济合作会议、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亚洲发展银行、世界海关组织、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的成员,并积极参与有关事务。

(三)健康、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香港多次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最自由市场经济体。最自由市场经济意味着在香港市场准入与退出是最自由的,没有行政性垄断的政府作为,也没有一般行业性垄断的问题。

(四)丰富、健全、高效、灵活的金融服务

香港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众多世界性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服务部门为航运业提供丰富、健全、高效、灵活的金融服务,在融资、贷款、国际收支、资金调节与调度、外汇的存储与兑换方面为航运企业提供服务。

四、结语

本人认为,随着中国在国际航运市场的进一步壮大,与此相关的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金融市场增长的突破点,如何将此蛋糕做大是目前阶段的重点。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才是目前各个金融机构服务的业务目标。

未来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将兼采伦敦、香港、鹿特丹、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之长,不仅成为航运产业集聚地,还将成为现代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其具体的功能是: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本、技术、信息和人力等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从而带动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与此同时,也带动融资、结算、汇兑、保险、航运金融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及金融创新活动,通过上述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累积、提高,能够促进国际间资本、资金的合理有序流动,最终加速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

参考文献

[1]陈光.我国航运金融:前景好,路很长[J]- 国际商报 2009(6).

[2]吴文斌.发展航运金融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考[A]我国金融学院 2010(2).

[3]戴勇.国际航运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借鉴[J] 我国经济研究 2010(1).

[4]黄发义 王明志上海航运金融现状与问题探究 [J] 港行研究 2008(6).

[5]Theodore C.Syriopoulos. Finacing Greek Shipping: Modern Instruments[M].Methods and Markets:171~210.

[6]Andreas Merikas.Global Shipping IPO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5~7.

[7]宋炳良.港口腹地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J].我国经济研究,2008(4):61-65.

[8]邹俊善.现代港口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201-207.

[9]邵灵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成因[J].水运管理.2009-01.(1):3-5.

篇5: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监管

摘 要 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及其影响出发分析了近几年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不完善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的巨大风险同时对其如何触动了本次金融危机作出了分析,并简要论述了当前个主要国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并对我国影子银行在资产证券化、私募基金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做了僬侥成熟,并提出相关的监管意见。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风险 监管措施 银行体制

一、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及影响

(一)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

影子银行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金融概念,一般是指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与传统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从金融学定义上讲,影子银行是指通过高度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等复杂金融工具,但却无足够资本及复杂的监督机制在背后做为支撑的的金融中间机构;这些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应的,影子银行体系就是有影子银行所组成的非银行的金融体系。

(二)影子银行体系带来的影响

影子银行体系的出现使得金融机构更大程度上获得了流动性,从而使得央行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回笼资金的时候,影子银行却一部分的填补了这部分流动。从而使得央行对货币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影响了国家对于金融市场的调控。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在具体领域无法发挥作用。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影子银行时空的一个重要影响。

二、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与监管

在过去的几年中,影子银行通过大量的在金融市场发型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大规模扩张负债及资产业务。截止到2007年其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1万亿美元,而传统银行体系规模也不过就14万亿美元。然而,在监管方面,影子银行却一直凭借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游离于体系之外,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开始渐渐意识到其重要性,并逐渐将影子银行纳入到监管体系,并随之形成一系列政策。

(一)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的主要改革措施

一是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并对其影响进行系统性关注。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作为其主体被各国纳入监管。欧盟与美国相继在2009年和2010年发布法案,管理资金超过一亿元的对冲基金。同时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也进行了限制,如美国要求将其交易转移到交易所并进行中央清算;英国将其标准化,同时也探索引入中央清算。同时各国也开始加强监管力度。欧盟要求其境内所有的另类投资基金提供证明其从业资质和能力的有效报告及其内部治理、估值方式和资产安全等方面的资料。美国根据2009年公布的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对如cds等场外衍生品市场建立了全面的监管和保护。同时为了有效减少交易对手风险,所有标准化场外交易合同必须经由一个中心机构处理,并鼓励市场参与者更多地使用交易所交易工具。

二是重要大型私募及对冲基金建立危机应对预案。同时要求大型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交危机预警方案,以保证在发生严重困难时,机构能够有效迅速的进行自救。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风险隔离,使影子银行的风险区域化、局部化,防止器扩散到整个银行体系,带来更大的问题。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减少银行体系和其他非银行类金融体系见得结构性套利机会。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风险

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区别。就起规模来讲,我国对于金融创新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所以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相对较小,运作也比较简单。信用衍生品的交易并没有大量展开,也因此其复杂程度就远远低于国外。

我国目前的资产证券化尚未成型但略有发展,截止到2010年,发行金额已经达到了668亿元。但在其发展中可以看出,银行的放贷标准由于各种原因有所降低,导致风险相对增加。交易过程中市场参与较少,投资多在机构中进行,交叉持有问题严重。

受市场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人民皮鞭对投资充满了热情,从而也导致尽管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对冲基金,但各种形式的私募基金在民间悄然成风。这种私募主要以投资顾问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形式出现,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服务,这种运营方式完全是靠个人信誉维持,缺乏有力保障。相对于私募基金,民间借贷也是我国影子银行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包括私人拆借、互助基金、非政府小额放贷和典当行等多种形式。

(三)对于我国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首先还是要出台相应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法规。其次就是防止风险向银行系统外溢。第三要完善影子银行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内控。优化影子银行的股权结构,加强员工内部的激励措施,维护公司利益。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对其进行风险管理,有效加强风险内控。对影子银行的主要管理人员实行问责制,防止风险过度承担一斤金融腐败。

最后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个人房、车贷等的抵押更为系统化管理,突破行政区限制建立统一的系统。对于金融创新产品集中管理,完善相关机制,防范交易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增加其运营的透明度,有效防范信用衍生品市场风险,确定影子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6:中外金融监管体系对比

一、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背景

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要任务,这是今后搞好金融工作、促进经济稳健运行和顺利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会议着重强调了金融监管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要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当前金融秩序的混乱主要反映在资产管理市场(也称理财市场)和同业市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基金管理公司都在发行各自的资管产品,其特点都是集合投资,法律关系是信托法律关系,产品属性是证券。但由于认识的不一致,资管产品无法实现统一监管,非法从事理财业务也没有一个部门去查处。尽管目前已责成人民银行牵头制定资管产品的规则,但如果不明确其产品属性和法律关系,不明确监管细则,那么资管市场的监督套利是无法消除的。就像公路上,交通规则一致,但如果站了军方、政府、公众三个警察指挥三类车辆,能期望交通秩序改善吗?

我认为,金融稳定要从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做起,但金融秩序的维护要靠法制完善、监管责任明确和严肃追责。防范金融风险,发展资管市场就要逐渐形成统一监管之趋势,建立统一的法律关系的资管监管体系,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非统一监管所形成的监管套利现象,使得资产管理业务真正服务实体经济。

二、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

1.资产管理业务定义

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资管”)并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根据国内外行业共识,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者接受投资者委托,为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进行证券和其他金融产品投资管理服务,并收取费用的行为。资管业务的核心参与方可分为三类:资

1金方,资产方和服务方。

2.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

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包含:银行、信托、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险公司及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其中:

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

2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可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建议或 1杨征宇、卜祥瑞、郭香龙、王晓明:《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法律纠纷解析》,法律出版社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200

52017版,第9页。

年9月发布。投资建议资产管理与运用资产进行投资活动,相应的风险也由自身承担。

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2.2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及财产信托

我国《信托法》是这样定义信托的,“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也是资产管理的一种方式。信托是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其主要核心在于资产的转移,资产的独立,受托人的信义义务。在我国信托作为资产管理业务方式通常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及财产信托。

2.2.1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指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将两个以上(含两个)委托人交付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运用或处分的资金信托业务活动。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特点是相特定委托人人发行信托计划,委托人同时也是受益人,3受托人负责管理委托人的资金。委托人需要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要求。要求委托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是为了识别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由于集合资金信托资金的高风险性且控制或不承诺刚性兑付,筛选出风险接受能力高的合格投资者是对信托风险的合理控制。

3《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

(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2.2.2 财产信托

财产信托计划,也称单一资产信托计划,是由委托人将自己的某种特定资产或资产的组合委托与受托人进行管理,受益人(可以为委托人本身)获取收益的信托活动。由于财产信托计划不受《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约束,其委托人可以不为合格投资者。财产信托计划主要集中于家族财富管理,慈善信托之类。商业银行的银

4信业务或银信通道业务通常利用财产信托作为通道对一些不符合银行授信的客户进行授信。现银信或银信通道业务被监管机构注意到其风险的积聚,正被监管机构进行严格监管。笔者将在后文详细介绍监管机构对银信类业务的具体监管。

2.3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证券公司需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到中国证监会申请资管业务许可。取得资管业务许可的证券公司,可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向单一投资者发行,也可以向多个投资者发行。不过,投资者都必须符合《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

6务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规定的合格投资者条件。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只能接受货币资产,相比于信托,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局限性较大且更严格,信息披露机制更规范。

52.4 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由《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2012修订)》规定,基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证监会的审批。基金公司资管业务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活动。基金公司的资 4《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业务的通知》:本通知所指银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委托人,将表内外资金或资产(收益权)委托给信托公司,投资或设立资金信托或财产权信托,由信托公司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本通知所指银信通道业务,是指在银信类业务中,商业银行作为委托人设立资金信托或财产权信托,信托公司仅作为通道,信托资金或信托资产的管理、运用和处分均由委托人决定,风险管理责任和因管理不当导致的风险损失全部由委托人承担的行为。

5《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20136《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201

3年修订)》第四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93号。年修订)》第二十六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93号。管业务普通资管计划,即为单一客户或多个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

对于专项资产管理,基金公司只能设立独立的基金子公司进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9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管业务也称为特定资产管理业务,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基金公司才能开展。该特定的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基金公司子公司可以投资一些非标资产,比如: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

对于基金公司资管业务的投资者也需要符合合格投资的要求。详见《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

872.5 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保险公司的资管业务主要为保险公司将其保险资金委托给符合保监会规定的保险

10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保险公司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满足相关条件,并经保监会审核批准。其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中国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依法登记注册、受托管理保险12资金的金融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至少有一个股东或发起人为具备相关条件的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资管业务只能投资相关的标准资产,比如:境内市场的存款、依法公开发行并上市交易的债券和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非标资产则在禁止投资范围内。保险公司资管业务如果需要投资非标资产,可以对价信托计划或基金公司子公司的专项资管计划。笔者将在下文详细介绍该种合作。7《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二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8《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九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9《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十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10《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保监发【2012】6011《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保监发【2012】60

1第83号。第83号。第83号。

号。号。号。1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保监会令(2004)

22.6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是指期货公司接受单一客户或者特定多个客户的书面委托,根据本办法规定和合同约定,运用客户委托资产进行投资,并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费用或

13者报酬的业务活动。期货资管业务不得公开宣称,可以对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即可以与证券公司资管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及基金公司集合资管计划相对接。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不得直接投资非标资产,只能投资于:(一)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二)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标准资产。

三、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模式的监管

1.统一监管:2017年11月17日,央行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一同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进行统一监管所迈出的第一步,其核心是协调一行三会对金融资管业务进行统一协调监管,防范监管漏洞,防止监管套利的存在。《指导意见》对以下事项进行了规定,并对之后各个机构所发的监管文件起到了总纲领的作用。

1.1 《指导意见》规定了资管业务监管的基本原则,减少金融风险,引导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防止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放大金融风险。其主要针对资管业务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的问题进行机构及功能性监管。1.2 《指导意见》对资管业务进行了定义,该定义基本上为笔者前述的六种资管业务,这里笔者便不予赘述。意见对资管业务的定义里排除了私募基金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因为私募基金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独立的法律法规,且相关规定更加成熟,并不是本文件所规定的资管业务范围。1.3 《指导意见》明确了资管业务的产品及分类,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意见对相关资管产品进行了投资标的意义上的分类。其中固定收益类 13《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2017

修订)》第二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81号。与权益类资管计划在国内更常见,商品及衍生品资管计划则相对稀有。资管机构须想投资者明示资管计划的分类,详细披露相关风险。

1.4 《指导意见》对合格投资者进行了规定,该规定相当于将之前六种资管计划分别独立规定的合格投资者进行了统一。该规定为: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

(一)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

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指导意见》同时对投资者适当性进行了规定,要求资管机构在向投资者销售资管计划前,需要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投资及风险偏好,向不同的投资及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销售与其投资及风险偏好相一致的资管产品。做到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

1.5 《指导意见》同时对金融机构从事资管业务的工作人员资质提出了要求。要求从事资管业务的专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需要一定的从业经历及资格。1.6 《指导意见》对金融机构作为受托管理机构的职责进行了规定。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披露,依法登记,财产隔离等。1.7 《指导意见》同时对资管计划的产品代销进行了规定,其中要求代销机构具有一定的资质,不得虚假及夸大宣传。1.8 《指导意见》对资管计划的投资标的进行了规定。其中投资标的分为四种,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类,及混合类。对公募与私募资管计划的投资标的进行了区分规定,其中公募类偏向于投资标准化资产,以防范风险。非标准化资产投资收到限制。1.9 《指导意见》强化了对资管计划资金隔离的要求,要求资管计划设立严格的资产隔离措施,计划资金严格进入第三方托管机构进行托管。1.10 《指导意见》对资金池进行了规范。各个资管计划形成的资金池应当相互独立,绝对隔离,不得将资金汇集到统一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1.11 《指导意见》打破资管计划的刚性兑付要求。各资管计划不得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同时要求资管计划进行净值管理。1.12 《指导意见》对分级产品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中列于优先级与劣后级之间的夹层直接认定为优先级。同时对优先级及劣后级比例进行了规定。1.13 《指导意见》最后对多层嵌套及通道业务进行了严格规范。资管产品只能投资一层资管产品,嵌套只能为一层。通道业务更加规范,受到压缩。以上是笔者总结的央行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一同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资管计划进行统一监管的内容的整理。上述内容将会在之后各个监管部门所发的监管文件中一一体现。我们可以总结上述监管文件的一些特点。

四、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监管特点 首先资金端:进行流动性紧缩,对银行同业业务依赖降低;银行表外业务难度增加;回归银行表内一般负债;

其次资产端:限制银行同业空转;严控影子银行;防范实质风险;回归银行表内信贷;

再次业务模式:打破刚兑,规范资金池;多层嵌套;穿透监管;禁止监管套利; 最后监管自身:防止监管空白和监管重叠;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监管问责;

五、强监管下,何种资管业务合法合规

在资管计划统一监管的大潮下,资管机构如何进行业务方合法合规?首先,要明确,在资金端,资管机构应根据自身的管理性质进行资金的募集。比如,如果是集合资金管理计划的信托,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募集资金时只能向合格投资者进行募集,不得公开宣传,不得夸大收益,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等。

在资产端,就是投资标的限制。现在对非标资产的投资受到极大的限制,投资非标资产或者最后基础资产是非标资产,资管计划需要进行合理合法审慎的作出投资决策。在业务端,就是限制银行的同业业务,防止资金在银行同业内部空转。限制各个资管计划之间进行嵌套。资管机构的为了规避监管委托另一资管计划进行投资,只能进行一层嵌套。

六、总结

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多而繁杂,很难系统性进行概括,更难进行统一监管。其中各个资管计划之间复杂的嵌套,系统性风险正在积聚。统一监管的提出迫在眉睫。有学

14者提出,统一按信托结构进行规范与监管。其实笔者认为统一按信托结构进行规范与监管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不过这样会限制金融创新,抑制各个资管计划的独创性。各个资管计划针对的受众群体不一样,如果统一按信托结构进行监管,则会限制各个资管计划服务不同群众的基础。

笔者认为应借鉴信托结构,对宽泛的统一监管原则进行规定,各个不同的资管计划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监管。这样既能保证资管计划在具有信托结构的大原则下规范运行,同时又可以保证各个资管计划的独创性,从而服务不同的受众群体。

上一篇:第一次做西红柿炒蛋400字作文下一篇: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