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金融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2022-04-21

摘要:立足于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以县域金融发展为切入点,选取武陵山片区湘西州吉首市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该地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且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保险业。其中,地方保费收入与存贷款余额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显著因素,金融从业人员数与经济发展并无显著相关关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外金融监管体系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外金融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篇1:

金融专业术语的应用及翻译方法探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金融行业也逐渐发展为全球经济的支柱。随着金融领域中外交流的愈发频繁,金融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金融英语作为专业领域的专门用语,对其翻译的准确性就要求极高。本文着重介绍金融术语翻译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然后探究金融专业术语的翻译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金融英语;金融术语;特点;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吴天昊(1995.09-),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赵欣,內蒙古工业大学。

一、金融术语的基本特点

1.以普通英语为基础,词汇释义具有固定性。大部分的金融术语是由普通日常英语演变而来,在金融这个特殊的行业里赋予了其特殊且固定的意思。金融英语术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词义的单一性,即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或同一个概念只能用同一个术语来表达,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对其有同一的解释(冯长甫 ,2011:46)。举例来说:Commercial Bill of Exchange(商业汇票),Exchange Rate(汇率),Key Currency(关键货币),Gold Standard(金本位),Discount Rate(贴现率),Trade Balance(贸易差额)等等。

2.个别词汇具有高度专业性。金融术语中的某些词汇为金融行业里独一无二的表达,在其他行业中均未曾出现过。如:remittance(汇款),collateral(抵押品),bitcoin(比特币),coupon(息票)等,以及一些专有名词如Dow Jones Index(道琼斯股票指数), interest rate(利率),treasury bill(国库券), asset bubble(资产泡沫),blue chip(蓝筹股),Europe Monetary System(欧洲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等。

3.金融术语通常简短凝练,包含信息量大。金融行业竞争压力大,比较注重时间成本,因此金融英语通常用词简短,但能传递大量信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金融术语里的特色——缩略词。例如: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金融缩略词有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EU(European Union)欧盟,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另外还有一些公众不太熟悉,较为专业的金融术语如PPP(Purchase Power Parity)购买力平价,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价格指数,IRP(Interest Rate Parity)利率平价等等。

4.金融术语兼具历史性与潮流性。金融术语发展时至今日,仍在使用大量旧有术语,在长期的使用中,旧有术语已成为固定通用的使用模式,继续使用旧有术语也有助于避免合作双方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类似的旧有术语有:stock(股票),bill(账单),share(股份),account(账户),credit(信贷)等等。但金融行业也在与时俱进,在日新月异的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金融行业为进一步发展也会创造出许多新的专业术语。如:负利率时代:the era of negative interest rate;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热钱:hot money;影子银行:shadow bank;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区块链:blockchain等等。

5.金融术语经常出现对义词。对义词是指词语的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或互相关联,即,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或关联。(冯长甫,2011:47)金融术语中的对义词也是一大特色。对立词所表示的概念也极具关联或对立意义。如:bull market/bear market 牛市/熊市;current deposit/fixed deposit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trade surplus/trade deficit 贸易顺差/贸易逆差;appreciation/depreciation 货币升值/货币贬值;macro economy/micro economy 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等等。

6.金融术语存在大量隐喻词汇。在金融术语中存在大量的隐喻词汇,这些词汇可以生动形象的反应某些金融现象。如:bull market(牛市)——指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的证券市场;cricuit breaker(熔断机制)——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shadow bank(影子银行)——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等等。

二、金融术语在翻译中存在的缺陷

1.金融术语的翻译存在错译和不统一。金融术语由于其用途的特殊性,在翻译时也有其特定的内涵,基本每个金融术语都对应着相应的金融定义,因此金融术语的翻译统一性是十分重要的。但就金融术语翻译现状来说,很多译者在翻译时存在随意用其他意思相近的单词来替代金融术语或直接取金融术语在日常英语中的释义的现象,这样也会导致目标读者难以理解。金融术语虽大部分源自日常英语单词,但在特定的金融语境下就只能保留在金融领域的释义。如“future”一词,在金融领域中做专业术语时,它就只能取“期货”释义。而且“future”一词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固定通用术语,不能用其他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它或在金融翻译中使用“future”的日常英语释义,不然就会引发歧义。

2.隐喻词汇缺乏释义。隐喻词汇应用在金融行业中可以生动形象的反应一些金融现象,便于公众去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金融用语。但我们也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隐喻词汇我们可以一目了然,但有的隐喻词汇我们并不能进一步去挖掘其深层含义。举例来说:Shares in Intel were halted twice, once pending news and once after the stock triggered a circuit breaker.译文:英特尔股票盘中两次被暂停交易,一次是因即将发布消息,第二次是因触发了熔断机制。初次接触“熔断机制”一词,公众可能不了解其含义。

三、金融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探究

金融专业术语的恰当翻译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金融术语翻译良莠不齐,其中夹杂着大量的错译、随意翻译、曲解原意等,这大大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要想解决金融专业术语的翻译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1.从生态翻译的角度诠释金融术语。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生态翻译学中的很多理论都很实用,应用于金融术语翻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生態翻译学中的“译者中心论”,其核心思想是翻译活动是以译者为中心做出的适应与选择,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层面上。在金融专业术语翻译中应用“译者中心论”是很有帮助的。在语言层面,译者在翻译金融术语时应着重于术语的规范。如credit position 和 credit standing 好像都有“资信状况”的意思,但在金融专业术语中,“资信状况”的固定表达为credit standing,译者在翻译时不能随意将其翻译为credit position。另外,在专有名词和缩略词的翻译上,译者也要使用比较权威、比较普遍的译法。例如包商银行是应该译为 Baotou Merchant Bank还是Baoshang Bank Limited?笔者查找了包商银行的官方网站,发现其英文名应译为Baoshang Bank Limited。在文化层面,译者在翻译金融术语时,应注意中外文化上的差异,在必要的时候要对中外文化做出相应的阐释与转换,避免让读者曲解原文的本意。在交际层面,译者在翻译术语时应注意时刻保持原文和译文信息上的对等,译者作为交际的桥梁,应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原文的魅力以及原文想要表达的重点。

2.隐喻词汇应加以解释。隐喻词汇用在金融术语中可以生动形象的表达某些金融现象,也可以让读者对金融术语印象深刻。但在某些金融文本中,读者仅凭自身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理解该词汇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或传达的意义的。因此对于这些寓意较深的隐喻词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要加以解释或添加注释以便读者理解。例如:But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have been largely insulated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tsunami, as the market is relative closed to foreign flows and is highly regulated.此句中出现一个隐喻的术语“金融海啸(financial tsunami)”,对于金融知识欠缺的读者来说可能不理解该术语是什么意思,从而无法判断整句话的含义。海啸原本是用来描述自然灾难的,将该词隐喻到金融中形成的术语“金融海啸”则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因此为了让读者理解该词的含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该词加以解释。译文可译为: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受到全球金融海啸(金融指标恶化,经济衰退)的极大影响,因为中国市场与外资相对隔离,并且高度管制。

四、结语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壮大,统一金融专业术语的翻译迫在眉睫。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官方的角度来说,各大媒体及金融机构应统一规范金融术语的使用及翻译;从译者的角度来说,译者应加强自己的文化积淀、扩大自己的词汇储备、加深对金融行业的熟悉程度以及掌握金融术语的特征,这样才可以做到在翻译过程中不出现错误。

参考文献:

[1]冯长甫.金融英语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007(3).

[2]冯长甫.金融英语术语的特征及其翻译[J].河南广播大学学报, 2011(1).

[3]傅敬民.英语特殊隐喻研究及其汉译[J].上海翻译,2009(3).

[4]高新华.金融危机英语隐喻词汇的翻译[J].外语学刊,2010(5).

[5]管妮.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J].高教学刊,2015(18).

[6]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7]梁桂霞.浅谈金融英语翻译基本特点[J].大学英语,2014(1).

[8]刘莹.词汇空缺与金融空缺词汇翻译策略研究[J].外语研究,2014 (3).

[9]Newmark. P. A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作者:吴天昊 赵欣

中外金融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篇2:

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 要:立足于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以县域金融发展为切入点,选取武陵山片区湘西州吉首市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该地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且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保险业。其中,地方保费收入与存贷款余额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显著因素,金融从业人员数与经济发展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文章最后还就研究结论为武陵山区通过金融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 县域金融 地方经济发展 吉首市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40年代,以哈德罗、多马、索洛、斯旺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就将储蓄、利率等因素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当中,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金融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完善。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于二者的关系始终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依然具备重大现实意义。目前,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发达地区,因为在落后地区,金融业往往发展相对滞后,似乎对当地经济增长并无太大作用。实际上,越是贫困的地方,越应该尽一切可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金融作为其中一种手段理当得到重视,加上近年来国家将金融作为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政策的颁布肯定了金融发展对于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研究贫困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于是,本文选取连片特困区之一的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将以湘西州吉首市为例,选取吉首市近10年相关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试图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经验与启示。

二、文献综述

县域金融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目前国内外都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一派观点认为县域金融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另一派观点则是认为县域金融的发展与地区的经济增长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支持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观点的学者大多采用的是实证的方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验证其相关促进作用,如工具变量法(Evine,1999)、动态面板数据模型(Levine,2000)、广义矩法估计(GMM)(Beck,2000)、随机前沿模型(郭艳玲,2013)、向量自回归模型(刘凯,2014)等,这些研究在肯定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同时,也分别从存、贷款总量、金融密度、贷款质量、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其原因。而支持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并无直接关系观点的学者也分别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理由。如韩廷春(2001)认为影响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而金融深化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是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即在改革开放初期,实际理论与经济增长是呈正相关关系的,但进入90年代,实际利率却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因此金融的发展与經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正向作用,有时是负向作用,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特征以及制度环境。罗文波和王猫(2010)也同意此观点,认为金融深化程度能否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是金融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如果金融发展程度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即金融深化不足,则会提高经济体系中的资金获取成本,如果金融发展的程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即金融深化过度,则会导致生产型资本在实体经济中被挤出。同时,罗文波还指出,即便金融发展程度能够匹配经济增长所求,但若是金融市场过度繁荣,则会出现“资本错配”现象,即大量生产型资本被虚拟的金融资本所取代,导致实体经济的萎缩。因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可能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关系。

纵观前人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未达成共识,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将研究的对象放在了县级区域。武陵山片区作为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偏低,急需找出一条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人民脱贫致富之路。研究该地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众多关于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研究中新的思路。本文即以武陵山片区湘西州吉首市为例,希望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找出分析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为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三、模型建立与检验

(一)模型建立

金融的发展一般表现为“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所谓“量”的增长指的是金融资产和金融机构数量的增长,而“质”的提高则表示的是金融体系自身运行效率的提高和金融对实际经济运行效率的促进。本文中所讲的县域金融发展主要指的是县域金融“量”的增长,即该地区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以及存、贷款金额、投保金额、保险赔付金额等金融产品数额的增长,而经济增长方面则主要用该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回归方程如下:

LNY=β0+β1LNX+μ

其中,Y表示吉首市历年国民生产总值,X分别表示吉首历年金融业从业人口(x1)、保费收入(x2)和存贷款余额(x3)。β0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时候,吉首市国民生产总值。μ表示随机扰动项。

(二)模型检验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06-2014》和《吉首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4》。由于模型中建立的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所以要对模型中的四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1.单位根检验。采用Eviews6.0对各变量进行单位跟检验,发现四个变量都不能拒绝原假设,于是对其进行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lnx1(表示的是金融业从业人口),lnx2(保费收入)的t-Statistic要小于在10%的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即在10%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这两个变量都为一阶单整序列。而另外两个变量lny、lnx3(分别表示的是吉首市GDP和存贷款余额)都接受了原假设,为不平稳序列。从对四个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序列间很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于是接下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用Eviews6.0对残差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得到表达式如下:

可知EG=2.02543,查协整检验的EG临界值表,N=4,α=0.05,T=50的临界值为-4.32,而EG=2.02543>-4.32,说明模型中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

四、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Eviews6.0对模型进行检验后,发现各变量为不平稳序列,但并不存在协整关系,无需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直接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模型各自变量回归结果可以确定,吉首市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从模型回归结果(表2)可以看出,模型整体回归效果较好,其中,R2=0.9785,显著性P值为0.0000,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的建立是有意义的,且D-W值为1.856885,在样本容量为10,3个解释变量,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1的情况下查D-W表得dl=0.340,du=1.733,则有D-W值大于du值,说明模型中各自变量不存在自相关。从各自变量显著性和估计值来看,吉首市保费收入与存贷款余额与吉首市生产总值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存贷款余额对GDP的贡献要高于保费收入,即银行业对GDP 的贡献要高于保险业,而吉首金融业从业人数与国民生产总值无显著相关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金融业从业人数与吉首市国民生产总值不相关。从表2中可以看出,吉首市金融业从业人数的P值为0.8038,t统计量为-0.259636,说明吉首市金融业从业人数与GDP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但这并不能说明吉首市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关。金融业相对其他行业,其发展对人口数量与经济繁荣程度的依赖更强,而吉首市属于贫困县市,贫困地区的大多是居民对金融相关行业及产品相对陌生,从而导致了金融机构数量的稀少。从吉首市历年金融业从业人口数量来看,吉首国有经济经融业年末在岗人数固定在1000人左右,城镇集体经济金融业年末在岗人数在300人以下,且近十年无太大波动,波动范围在20人以下,足以说明吉首市近十年来金融相关机构数量并无较大变化,单以金融机构数量并不足以分析吉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其次,吉首市保险费用总收入能显著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表2中可以看出,吉首市保险费用总收入的P值为0.0390,小于0.05,說明该变量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且参数估计值0.156524为正,说明保费收入与吉首市GDP呈正相关。这也与邵全权(2013)、黄英君、陈晔婷(2012)、赵尚梅等(2009)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这是因为,第一,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金融深化来影响经济增长。第二,保险业可以通过发挥其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功能来影响经济增长。第三,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由于其经营的长期性等特点可以通过储蓄替代来影响经济增长。

第三,银行存贷款余额与吉首市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模型中银行存贷款余额的P值为0.0164小于0.05,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参数估计值0.8521为正,表明存贷款余额的增长能显著促进GDP的增长(见表2)。这也与彭宇文、张美婷(2013)、许艳杰等(2011)、卢芹(2013)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存、贷款作为银行的融资手段,可以实现资金在不同经济单位之间的融通,以及同一单位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重新配置,同时提高了借出者与借入者的资金使用效率,达到各取所取的目的。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吉首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家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认为县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保险业,而金融从业人员数与经济发展并无相关关系,这也符合贫困地区金融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数增长缓慢。因此,在地方金融机构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县域金融是解决县域金融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关键,单纯依靠金融资源数的扩张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够的,金融效率的提高也应该成为金融发展的重点。所以,本文认为贫困地区发展金融业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由于此类地区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不够完善,所以一味追求金融业“量”的增长来促进经济的增长效率不高,应该在追求“量”增长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

首先,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保证金融业“量”的稳步增长。首先政府在支持贫困地区县域金融发展时,应努力加强基础建设以及积极运用财税优惠政策,为新的金融机构成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励各类金融机构的创建。其次,对已经建立的金融机构,应大力健全和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为现有金融机构的成长保驾护航,发展壮大。

其次,发展金融创新机制,推进金融业“质”的有效提升。积极完善金融业监管体系,提升金融业服务质量。贫困地区大多以中小型企业以及第一产业相关企业,资金实力不强,贷款难度大,为满足该类企业的融资需求,可以积极推出新的贷款或担保方式,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中小型企业获得贷款,探索建立新的担保方式,如实行县域小企业“联保”模式,由若干个规模较小、产业相关的企业组成联保小组,由小组成员互相承担连带责任。同时还应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确保各类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运行,保证地区金融业有序运行和发展的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高,张行.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23)

[2] 邵全权.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2)

[3] 王元建.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5(8)

[4] 刁月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商,2015(5)

[5] 厉李臻,杜金柱,刘佳.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5(4)

[6] 钟晓姝.试析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J].商,2015(37)

[7] 田福.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1990~2006年区间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2(6)

[8] 邵全权.保险业结构、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2(2)

[9] 黄英君,陈晔婷.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2(1)

[10] 王丛莲.关于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

(作者单位:湘西福彩中心 湖南吉首 416000)

(作者简介:张小云,湘西福彩中心经济师,从事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

(责编:贾伟)

作者:张小云

中外金融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篇3:

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主体资格“双轨制”问题探析

作者简介:王利敏,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5级民商法学班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2;马亚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5级究法与行政法学班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2

摘 要:融资租赁被誉为“朝阳产业”。它是一种具有融资与融物双重职能的新型交易,兼有融资、投资、贸易的功能。虽然融资租赁具有许多优势和便利,但是这十几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并不理想。出租人主体资格存在“双轨制”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文章从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融资租赁;出租人主体资格;双轨制

一、现状及影响

融资租赁交易是指其中一方(出租人)按照另一方(承租人)的规格要求同某个第三方(供货人)订立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出租人按承租人就涉及其利益的部分所认可的条件取得成套设备、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并且同承租人订立一项协议,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涉及三方当事人:供货人、出租人、承租人,出租人是融资租赁合同中的枢纽。一方面,它既是买卖合同法律上的买受人;同时,它又是租赁合同形式上的出租人。从法律关系上看,联系供货人和承租人的正是出租人。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交易实务中,在关于“出租人”的资格取得,即融资租赁业务准人的规定上,存在所谓双轨制的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的审批管理体制,对投资主体不同的融资租赁公司存在不同的监督体制,双轨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一)融资租赁公司现状

我国存在两种性质、三类租赁公司,即:金融机构类的金融租赁公司和非金融机构类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和内资租赁公司。

1.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和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目前,金融租赁公司16家;有4家公司从市场退出,有2家公司停止正常经营,正在实施重组;后者主要指近100家财务公司、近100家的信托公司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兼营融资租赁业务。

2.经商务部(包括原外经贸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租赁公司。截至2004年底,共有49家,其中47家正常经营。

3.经商务部和各地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资租赁公司。全国约有8000~1万家。

(二)监管的差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融资租赁业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对作为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和管理,外经贸部(现商务部)承担对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和管理,原国内贸易部承担对租赁市场的试点工作的管理。虽然有三个政府管理部门参与管理,但至今为止未出台统一的机构管理办法。

对于两类同样是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在监管上的差异太大。由于原人民银行将租赁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各项监管指标要求较严格,对其资产负债比例也有详细要求,如注册资金数量、对资本总额占风险资产的比例、同一承租人的融資余额比例、流动资金贷款、长期投资、租赁资产、拆入资金及对外担保比例等都有具体规定。而对于中外合资租赁公司,除了资本金要求外,仅对资本总额与风险资产的比例有所要求。甚至,自从我国第一家外商投资租赁公司设立以及《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的监管当局还不曾对哪一家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实施过哪怕仅仅是关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这十分不利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影响

1.行业管理上的分散局面带来市场准入没有统一标准。目前,金融租赁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最低为5亿元人民币,在同时从事本外币业务的情况下,最低注册资本是约9.15亿元。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设立注册资本金最低为1000万美元。内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根据公司成立时间分别为4000万~17000万元不等。

由于中外资投资人在市场准入待遇不统一,造成“外松内紧”的格局,许多内资租赁公司对此颇有怨言。这是我国租赁立法过程中呼声最高的一个问题。

处于修改完善中的《融资租赁法》草案规定,融资租赁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将统一为8000万元人民币。但仍然存在较多争议。

2.不平等竞争。由于多头监管,政出多门,政府相关各部门导致了只顾各自利益,相互推诿,对中国租赁行业所遇到的问题缺乏统一协调的力度,使中国租赁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导致行业发展处于无序竞争的被动局面。

3.资金来源不稳。由于我国对租赁业在资金上实行过度监管,整个行业缺乏稳定资金来源,发展力不从心。按现行有关规定,租赁公司资金来源渠道十分有限,基本上仅有自由资金、银行贷款,不能吸收社会法人存款,不能进入货币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融资租赁毕竟是资金密集性服务业,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租赁公司的发展壮大是很困难的。

二、原因分析

监管问题是经济法律法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融资租赁业务领域一直处于多头监管的境地,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一)历史原因

从表面上看到的是中国租赁业中的融资租赁业存在着双重监管体制。而事实上,作为商务部的前身,对外贸易经济部所监管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其本来的目的并非是对融资租赁业务的监管,而是由于我国对外开放而形成的对外资进入的监管。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需要外国资本的流人,而当时我国监管部门缺乏对融资租赁的充分认识,当外国投资人实际上主要是外国的银行在我国申请投资设立作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时,只要得到外经贸部的批准就可以设立了。这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而延续下来的租赁公司审批制度,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外国投资人在融资租赁领域获得了超国民待遇。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二)对融资租赁业务性质认识不到位

融资租赁行业实际上是一个新兴的资源配置行业,根据投资人的动机和市场定位,租赁公司可以是一个专门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可以成为设备销售和租赁经营服务的营销和资产管理机构,也可以成为从事设备租赁投资的项目公司和专业投资机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一些行业主管部门仅仅认为融资租赁是一种金融服务,因而必须纳入金融机构监管进行监管。尽管融资租赁活动涉及资金的融通,但融资租赁公司并不像银行等金融机构那样吸收公众存款,也就无所谓公众的资金安全问题。在租赁公司自己的资金范围内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与传统的商业活动并无实质区别。

事实上,只要租赁公司不涉及公众存款与同业拆借等其他金融行为,融资租赁只是一种以资产买卖为背景的商业信用行为,单个厂商经营行为的失败不会严重威胁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也不

存在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问题,因此不应该归入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中。

十多年前,许多银行投资租赁业务,由于经验、知识不足,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力,加之宏观环境的影响,造成了许多不良资产。许多银行投资的租赁公司或破产、或关闭,国家对其采取了严格的整顿措施,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但是,时过境迁,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法律环境、企业自律意识以及整个社会的风险意识,比过去大大改善。因此,新制定的融资租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能满足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租赁公司平台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起码要留下业务发展的空间。

三、对策

(一)是否需要监管

发达国家尽管租赁业比较发达,但一般没有統一的行业管理部门,融资租赁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有各自的法律约束和规范,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完成其经营活动,这主要依赖于这些国家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成熟的市场机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市场远不够成熟,融资租赁本身带有强烈的金融色彩,金融的稳定关系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权的稳定,对融资租赁实行行业监管很有必要。

对融资租赁公司加强监管主要指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因为它们的资金来源和国家的金融体系融合在一起,如果不监管必然容易造成金融混乱。但对于其他租赁公司因为资金来源属于自有资金或股东贷款,就算从银行贷款也是按一般企业待遇。其金融风险主要由自己承担,对这部分企业监管过严,将限制设备生产厂商作为出租主体介入融资租赁业务。

(二)由谁来监管

我们认为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对于融资租赁的行业监管权,存在两种解决思路:一是维持现状,仍由银监会与商务部共同负责发放融资租赁公司的许可证,管理融资租赁公司。对于各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它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是接受商务部较宽松的监管还是银监会较严格的监管。二是取消金融租赁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格,不再接受银监会监管,统一由商务部监管,市场准入方式采取审核制度。即将融资租赁公司统一归入单一主管部门进行管理,降低准入限制,对于其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也由该主管部门统一监管。

无疑,融资租赁法出台前首先必须解决多头监管这一纷争局面,也就是说银监会、商务部必须有一个放弃对租赁的监管,但目前似乎哪个部门都不愿意放弃。

《融资租赁法草案》第一稿中规定,由“国务院融资租赁综合管理部门”对全国融资租赁业实施监督管理,并没有明确到底是由哪个部委来进行监管。《融资租赁法草案》第二稿中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务院商务部门对全国的融资租赁业实施监督管理,履行相关职责。  但监管权最终花落谁家,还取决于各种力量间的博弈平衡。

作者:王利敏 马亚萍

上一篇:地区服务业发展优化探究论文下一篇:改变战略提升形象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