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论文

2024-05-04

陶瓷艺术论文(通用6篇)

篇1:陶瓷艺术论文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

工 作 条 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英文名称为:Ceramic Arts Committee(简称CAC)第二条 本艺委会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分支机构,接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艺委会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乙22号。第四条 本艺委会性质: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设计、科研、教育、流通、收藏及其他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院校、地方性社团组织及个人会员自愿组成的。

第五条 本艺委会宗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遵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领导并团结会员单位,维护本行业的合法权益,开展有利于陶瓷艺术发展的各项活动,为艺术陶瓷生产企业及陶瓷艺术工作者服务,提高艺术陶瓷人员素质,不断推出和培养创新人才,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繁荣我国的陶瓷文化事业。

第六条 本艺委会的指导思想:以传承传统陶瓷艺术,发展陶瓷文化事业为主旨,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开展陶瓷艺术专业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国陶瓷的技艺传承;通过理念创新和工艺创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陶瓷艺术新形式,从而扩大中国陶瓷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精神,研究制定陶瓷艺术的发展规划;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会员、企业、行业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八条

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组织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在协会指导下,制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行规行约》,作为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并监督实施执行。

第九条

开展对国内外艺术陶瓷领域信息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为会员提供服务。

第十条

加强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或国际陶瓷艺术领域的交流、评比活动,引领艺术陶瓷事业发展潮流,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

第十一条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人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提升陶瓷艺术创作人员的艺术素养、理论水平和创作水平。开展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会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意识。

第十二条

承担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委办的其它事项,开展有益于本行业的其它活动。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三条 本艺委会由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组成。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及各省市陶瓷协会推荐,艺委会理事会决定任免,并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副秘书长及工作人员(兼职或专职)根据工作需要由艺委会自行聘用。艺委会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定。

第十四条 本艺委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确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十五条 本艺委会经费来源于会员会费、社会捐赠、企业赞助、政府资助以及其他合法收入。根据国家民政部规定,分会财务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一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条例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审批后生效。第十七条 本条例解释权属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中国陶瓷大师联盟

工作方案

第一条

名称

中国陶瓷大师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英文名China Ceramic Masters Alliance(简称CCMA)。

第二条

性质

联盟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发起并指导的陶瓷业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类)、艺术院校陶瓷类专业知名教授及优秀省级大师等按照“自愿、平等、合作”原则的互利共同体,是集权威性、学术性、创新性、专业性、包容性、市场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专门组织。该组织将致力于中国陶瓷传统历史文化的研究、发展、创新中国陶瓷艺术的民族与时代精神。第三条

宗旨

联盟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遵循“联合、自律、创新、传承”的方针,面向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构建中国陶瓷艺术高端研究与创作平台。

在学术理论上,以联盟为纽带,组织国内陶瓷大师级精英积极探讨中国各窑口陶瓷文化艺术发展战略和提升中国陶瓷艺术国际地位的策略。

在实践上,以联盟为平台,整合、凝聚并着力推出一批陶瓷艺术的领军人物,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大师级人物,推动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向全球市场拓展。

第四条

工作目标

1、举办国内外专家“大师论坛”、“交流研讨会”和“作品展览”,探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2、联系国内知名陶瓷专业院校和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生产厂家,建立陶瓷艺术实践与创作基地,实现理论价值的经济转变。

3、建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示中心。将大师作品的长期展示与专题展览相结合,艺术实践、工艺技巧的交流研讨与市场相结合。

4、加强国内外陶瓷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确立中国陶瓷文化艺术的国际地位,以此提升陶瓷行业的整体水平。

5、建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大师联盟”网站。第五条 联盟由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组成。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人选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推荐,联盟理事会决定任免,并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副秘书长及工作人员(兼职或专职)根据工作需要由联盟自行聘用。联盟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定。

第六条 联盟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确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第七条 联盟会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联盟成员应具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类)、院校陶瓷艺术类专业知名教授资格;省级大师中的优秀者也可向联盟秘书处提出书面申请,经联盟批准后,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

2、承认并遵守本联盟章程。

3、热爱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事业,在本行业有较高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

4、德艺双馨,有激情,有创新精神,有引领作用。第八条 加入联盟程序

1、志愿加入本联盟的大师需填写“中国陶瓷大师联盟表格”,经推荐人推荐,由联盟理事会确认后颁发联盟成员证书。

2、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经成立大会讨论通过产生;新成员入会,应向联盟秘书处提交书面申请,经联盟秘书处审核通过并报联盟领导批准后,颁发联盟成员证书,同时报中国陶瓷工艺协会备案。

第九条 联盟成员的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和联盟章程,执行联盟决议,奉守诚信合作,维护联盟声誉和联盟成员的共同利益。

2、积极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配合联盟承担并完成联盟委托的有关工作。

3、为联盟的共享平台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

4、为发展联盟事业自愿捐赠和募集资金或推荐赞助联盟开展活动的赞助经费。

第十条 联盟的经费来源:

1、坚持以会养会的原则。

2、社会捐赠。

3、联盟成员赞助。

4、政府资助。

5、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一条

联盟的资产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制度;联盟经费的开支必须在符合本条例的宗旨、任务及其相关细则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十二条

联盟的财务管理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代为负责,代为收取各项合法收入并按规定交纳各项税费及收取管理费;由联盟秘书长负责审批日常开支,单笔大额支出须由联盟主席审批(具体数额待定)。

第十三条 联盟秘书处须每年向联盟大会公示和提交联盟经费收支及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接受联盟大会的审查和监督;

第十四条 对不能履行盟约责任和义务、不遵守联盟章程及各项规定者实行以下违约处罚:

1、内部警告,书面检讨。

2、严重警告,劝其退会,内部公告。

3、情节严重者,开除成员资格,对其展示作品经联盟领导商议后处理并发布公告;

第十五条 联盟的扩张与解散:

1、联盟始终接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领导及陶瓷业内和社会各界监督。

2、联盟成员有退会的自由,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联盟理事会讨论后,在退会之前若未发生任何违规事件,将如数退还所有展示作品。

3、联盟在失去工作效能或未完成预期目标或出现管理经营不善造成经济困难时,经常务理事会50%以上委员同意可以解散,解散后的联盟剩余资产及资金根据联盟理事会投票决议进行社会公益事业的反馈,联盟成员委托代销、展示作品将无条件退回作者。

4、联盟成员内部出现分歧或不同观点时,经半数以上委员表决通过或邀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协调解决。

5、本章程与中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注册地法律相抵触时,依照中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注册地法律办理。

6、本章程自联盟全体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即生效。

7、本章程解释权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设计中心

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名称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设计中心(以下简称“设计中心”)。英文名称为:Ceramic Art Design Center(简称CADC)

第二条

性质

本“设计中心”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领导下的专业性工作机构,接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设计中心”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国际陶瓷艺术城”。第四条

本“设计中心”宗旨: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指导下,以提高全国陶瓷产品(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功能陶瓷等)的艺术设计水平为宗旨,开展相关工作。为陶瓷生产企业提供服务,培养陶瓷产品设计创新人才,促进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

第五条

“设计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创意经济大政方针,秉承“设计是生产力”的原则,积极顺应陶瓷产业由“制造导向”向“创造导向”转化的历史趋势,通过确立前所未有的强化设计在产业中的核心地位,采取符合创意经济客观规律的举措,为推动我国陶瓷产业的创造性发展开展科学有效的工作。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五条 开展陶瓷艺术设计的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提供陶瓷艺术设计信息服务。

第六条 研究陶瓷艺术设计发展方向,推动陶瓷原创设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七条 进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训、建立国内陶瓷设计人才网络和人才库,创建国内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培训基地。

第八条 组织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国内交流活动和大型展览。第三章 工作目标

第九条 本“设计中心”的工作目标:秉承“高效、创新、开放”的精神,应对市场需求,创造出能够产业化与市场化的领先原创设计,为原创设计寻找广阔的展示舞台与市场机会,设计中心力争在5年内打造成为领先于国内的陶瓷产品创意设计与创新陶瓷品牌的基地。

第四章 组织机构及职能部门

第十条 “设计中心”由主任、副主任、及委员组成。主任、副主任、秘书长人选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及各省陶瓷协会推荐;副秘书长及委员(兼职或专职)根据工作需要由中心自行聘用。

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设定: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十二条 本“设计中心”经费来源于会员会费、社会捐赠、企业赞助、政府资助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具体管理办法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商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条例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审批后生效。第十七条 本条例解释权属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鉴赏委员会

工作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名称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鉴赏委员会(以下简称“鉴赏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HINA CERAMIC ART COMMITTEE(简称CCAC)

第二条

性质

1、本“鉴赏委员会”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领导下的专业性工作机构,接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2、本会是由全国从事陶瓷艺术、设计、教育、收藏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组成的学术性组织。

第三条 本“鉴赏委员会”办公地址:

第四条 本“鉴赏委员会”宗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遵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领导,开展有利于陶瓷行业发展的各项活动。

第五条 “鉴赏委员会”的指导思想:推出一批权威专家,以正确评估中国现当代陶瓷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提高全社会对陶瓷艺术的认知度修养和鉴赏水平。

第二章 工作目标 第六条

本“鉴赏委员会”的工作目标:

1、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陶瓷艺术收藏与鉴赏方面的交流活动;

2、开展陶瓷艺术与设计的鉴赏、咨询服务活动;

3、普及陶瓷艺术知识,提高全社会对陶瓷艺术的认知度与鉴赏水平;特别要着重提高现有大师队伍的艺术理论修养及鉴赏水平。

4、为各陶瓷产区提出对陶瓷业的发展方向及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建议与意见。

5、承担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委办的相关工作。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本“鉴赏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组成。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人选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推荐,“鉴赏委员会”决定任免,并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

第八条 本“鉴赏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确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

篇2:陶瓷艺术论文

教 案

教 研 室 中国书画 课程名称 《陶瓷艺术》 授课对象 14动画 授课教师 王晓晖 教 材 黄焕义.陶艺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6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总学时:

(理论 学时;实践 学时)

教学运用手段:本课程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课内讲解示范,大量丰富的多媒体图片欣赏结合课堂讨论、提问,以实践动手为主。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现代陶艺的定义、起源、审美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多媒体图片和教师示范,学习现代陶艺的成型方法、装饰方法,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方法,掌握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综合成型方法以及装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现代陶艺创作练习。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 如何用泥土表达自我情感以及对造型的控制。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解决手工制作过程中泥坯出现的坍塌变形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章 陶艺概述(理论 2学时;实践 2 学时)第一节 陶艺概述

第二节 制作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掌握现代陶艺概念以及制作现代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重点: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现代陶艺概念。教学难点:泥的可塑性训练。

第二章 陶艺的成型方法(理论 4 学时;实践 15 学时)第一节 捏塑成型 第二节 泥条盘筑成型 第三节 泥板成型法 第四节 手工拉坯成型 第五节 石膏模具成型

教学目的:了解具体的陶艺的成型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法、石膏模具成型。各种成型方法的技法要点、注意事项。掌握使用各种成型方式制作陶艺。

教学重点:泥条的搓揉手法、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使用泥条盘筑成型时需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在拉坯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泥的中心。

第三章 陶艺装饰技法(理论 6学时;实践 15 学时)第一节 坯体装饰 第二节 釉料装饰

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坯体装饰技法以及使用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掌握坯体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施釉之前可使用戳印、刻画、刮毛、堆雕、镂空等方式进行坯体装饰,每种装饰方法的特点。教学难点:釉上装饰与釉下装饰的不同效果。

第四章 烧成工艺及釉的知识简介(理论 4 学时;实践 8 学时)第一节 烧成工艺 第二节 釉的知识简介

教学目的:了解坯体的烧制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物理、化学变化交错进行的复杂过程,了解有关釉的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烧制过程的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颜色釉的发展以及施釉的方式。

教 材:

黄焕义.陶艺技法.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

参考书目:

胡小军.向名师学陶艺.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 李菊生.艺术陶瓷创作与技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2月 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课内外作业布置(可用图表说明)

1、课后思考题及优秀陶艺作品图片收集、泥料及工具准备。

2、各类手工成型优秀陶艺作品图片收集以及坯体装饰、釉料装饰优秀陶艺作品图片收集。

3、以“秋意”为主题进行现代陶艺作品设计并手工制作完成。

作业评分细则: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总成绩采取考试70%,平时成绩30%综合评定。

第一章 陶艺概述

一、概述

1、中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由此便知,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历朝历代的繁荣兴衰。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名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中国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便以“彩陶”和“黑陶”为代表掀开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光辉灿烂篇章,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1921年,在中国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址中绘有红、黑或紫色几何图案的彩绘陶器,考古学者称之为“彩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仰韶文化”。1928年在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许多黑色陶器。器型浑圆端正,乌黑发亮,考古学家称之为“黑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龙山文化”。这两种文化相继形成了中国史前文化阶段的两个主要系统。此外还有与“仰韶文化”同时发展的“马家浜文化”,与“龙山文化”同时发展的“齐家文化”,以及“青莲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等。这些大多以红陶、灰陶、彩陶、黑陶为主的史前陶器,既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每一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现象,商代在红陶、灰陶、黑陶和印纹陶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器表施青釉的早期青瓷,为中国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大约在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利用丰富的资源——优质的瓷土烧制出世界上第一件瓷器,成为我国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陶瓷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延续至今,享誉世界。从三国时代开始进入辉煌的发展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青瓷以越窑产品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创烧出了许多新的品种,由单色釉发展到多种色彩釉,装饰纹样繁荣复杂。著名的有“官、哥、汝、定、钧”等名窑。元代时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景德镇等地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高温釉下彩品种——青花、釉里红瓷器普遍出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至明清时代,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制品穷极精丽,可以说是千年中国古代瓷器的高度总结与代表。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以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开辟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新纪元。彩瓷也发展到空前繁荣时期,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加丰富,如釉上蓝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各种单色有釉。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釉釉上下彩结合、半脱胎、脱胎瓷器等等新工艺。瓷器品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繁荣。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此后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中国陶瓷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为世界所瞩目,享有极高的声誉。同时,中国的陶瓷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2、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有何区别

我们知道,传统陶艺是实用为目的,其朴素的设计意识使人心灵的感悟日趋深入完善,达到造型与材料、工艺与技术、色釉与装饰的高度完美统一。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有着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且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精神内涵。

(1)形成与概念的不同

传统陶艺,首先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装饰和泥釉火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发展为实用和欣赏兼备的民间艺术品。不论是唐代气韵淋漓的唐三彩,还是明代精致的青花瓷,抑或是清代细腻清新紫砂壶,传统陶艺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充满古典美的写实主义画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用而尽量美观”这一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传统陶艺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与吃饱穿暖的生活模式,而乐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陶艺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社会生活的这种要求,把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艺术思想、审美情绪悄悄地渗入到现代陶艺设计中去,提高了现代陶艺的艺术性和品位性。现代陶艺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与传统陶艺根本差别。现代陶艺从诞生之时就与传统艺术划清了界限,尽管他继承了传统陶艺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如凝聚了泥土的深沉,水的灵气,气的飘逸。但他最终摆脱了古典主义思想带来的审美桎梏运用众多现代主义的观念和审美需求进行反思和重构人性之光,从而起到了一种审美导向的作用。现代陶艺提倡的是一种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观念,她提升和转变人的思维,从而促进着社会的发展。来自西班牙的陶艺家克劳迪·卡萨诺瓦斯认为:“每一件艺术品就是一种能唤起人们纯粹的理性思考的形式,一种令人沉思冥想的缘由,一种能够启迪人的灵魂的力量。”现代陶艺家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把精神和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上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是作品产生了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

与此同时,现代陶艺融贯了众多学科的艺术形态,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前景和可能。(2)对陶瓷材质的认知不同。

陶瓷的材质有粗细、色泽之分。传统陶艺中,陶艺创作的基本材料是粘土。虽然我们的祖先发现火可以改变泥土的性质并得心应手的掌握了这种性质,但是他们仅仅把泥土单纯的视为一种材料,只是用来制作各种生活器皿等。这样,更多的进行的是一种重复性的劳作,而缺少了对泥土材质本身的深度挖掘。

在现代陶艺逐渐发展的同时,现代陶艺家对陶瓷材料特性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对粘土有力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现代陶艺家多认为粘土是创作的物质载体,需要借助其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个性、意识和审美价值。因此在现代陶艺创作时,陶艺家十分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对创作形式的追求不同

由于在工艺上一直以追求实用性、装饰性、工整性、规则性为终极目标,传统陶艺在形式上容易给现代人单调、呆板的感觉。考古资料研究表明,人类早期的陶瓷造型都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最早可能是利用自然物体略加改造就作为器物使用,而后开始模拟形象造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早传统陶艺作品中,多数是模拟但是某些职务形态成型的,少数模拟动物。如柳叶瓶、芭蕉瓶、冬瓜瓶等。慢慢的,人们就开始在原有器皿造型的基础上,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逐渐摆脱自然形象和参照自然物体的部分形象,是指更实用、美观。

现代陶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他要求创作者尽可能去发掘和发挥,不拘一格,用各种形式表现现代陶艺的形式美。

(4)对所表达感情、理想不同

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陶瓷作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品,中国人赋予了它文化审美共性情感的绚丽色彩,产生于以实用为目的的物质相识,依托和祈求出浓郁的带有人情味的人文精神。如鹤在明清陶瓷彩绘中时常出现,是仆从的象征物;百鸟朝凤则泛喻君主圣明,天下归附,亦可用来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无限期盼;相思鸳鸯,是民间婚嫁喜事活动中应用广泛的瑞鸟文图。此类图案在传统陶瓷装饰中比较多见。现代陶艺在创作层次上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经验、情感、文化,在文化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没有艺术家的狂热和爱好,泥土不可能有生命,现代陶艺,是人的情感语言,有真诚的独白和宣泄,也有深刻的隐喻和启示。

不管是对材料的认知,还是起源和概念,还是创作形式,或是所表达情感,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都有很大的差别,正确认识这差别,有利于帮助我们从文化、思想去理解陶艺品。

陶艺是一门新兴的陶瓷艺术,其内涵已经不是传统的“陶瓷艺术”概念。它是将现代艺术中现代派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之中,突破传统的制作观念,尽情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陶瓷艺术。目前,在我国,陶艺已经走出工厂作坊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它与绘画和雕塑一样登上艺术殿堂,进入国际交流,并像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一样,由陶塑家构思、构图,亲手制作成艺术作品。社会上陶艺中心与“陶吧”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欣赏陶艺、收藏陶艺蔚然成风,这为中国的陶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陶艺将和一切陶瓷制品一样,逐步走向千家万户,为美化人们的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一)、粘土(泥)

1、泥的可塑性

烧制陶瓷的关键因素是:泥、釉、火。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为什么有些陶、瓷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呢?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用,传统的开片釉(碧裂)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陶艺是以泥为主要表达媒介的艺术形式。作陶者对泥的体验、对泥性的感受是驾驭泥的可塑性的主要方式。制作陶艺所使用的泥,一般分为陶泥与瓷泥。它们是某些矿物质,如云母、石英、长石、高岭石、方解石以及铁质有机物等风化的产物,必须具备较好的可塑性、耐火性。

我们知道泥粉是松散的粒子状,当它加入适当的水分时,经揉和便具备了可塑性。一般来说,练好的泥存之越久,可塑性越好越强,干燥时的收缩率就越大。因此判断泥的可塑性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揉泥时不沾手,二是搓泥条时不断裂。

2、揉泥练习

揉泥是人们做陶前的热身准备工作,是寻找泥感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是陶艺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其目的是使未经真空炼制过的泥变的更密实,要做到切开后里面没有气泡,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揉泥通常有两种方式:(1)羊头形揉泥法(2)菊花形揉泥法

(二)、工具和设备:

从事陶艺必备的工具主要有泥板、转盘、陶拍、竹刀、刮刀、钢丝弓,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熟皮、水笔、塑料布等。现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拉胚机:用来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陶瓷造型,还能起到修胚作用。泥板机:根据需要压制不同厚度的泥板。

泥条机:可调换具有不同形状的模片,挤压不同形状的泥条。转盘:做作品时可以自由转动以便从每个角度制作。陶拍:用于拍打泥片,陶艺作品需拍实的地方由陶拍拍实。竹刀:在陶艺制作中和双手结合的必备工具。刮刀:用于修坯,塑造、修平作品的各个面时使用。钢丝弓:切割陶泥时使用。熟皮:用于作品打光、抹平。水笔:用于补水、修坯。

塑料布:在制作作品时保湿及防尘。

第二章 陶艺的成型方法

捏塑法

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同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

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

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制作步骤:

1、取陶泥一块,并将其捏实。

2、填补不足,使形体饱满,并切去多余陶泥、找平。

3、逐步完善造型,稍干后抹光。

4、在抹光的造型上加鸡冠、眼睛。

5、用线在形体两侧对称地刻画翅膀,捏塑就完成了。

6、掏空,在需掏挖面的中部交叉切碎泥块,从切碎处开始掏挖。挖去泥胎内多余泥料,注意保持胎壁厚薄一致。

泥条盘筑法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制作步骤:

1、取一块揉炼过的陶泥,根据所做器物的大小,做出底部,再用锯条将底部边沿拉粗糙,然后用泥浆涂于底部边沿,便于粘接。

2、用双手搓捻陶泥,使其成为条状,再把搓捻成条状的陶泥捏粘到底部。再搓捻泥条,盘筑第二层。

3、按螺旋状上盘,继续盘高。

4、注意所做器物的形,加高盘筑,并根据形体要求开始向里收口。

5、处理泥条盘筑所留下的条痕,外部按接缝全部抹平,使其成为一体。

6、向上盘接口部,稍做调整,使其整体统一。

7、盘筑完成。

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一、泥板制作方法

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也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如: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缺点是: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

2.擀压法:

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块,还可以利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厚薄标尺,做到泥板的均匀厚度。擀压法的转压力量较大,可以制作较大的泥板。

3.切片法:

先将泥块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状,因切割线不容易拉直,所以泥块不容易拉平,只适合切割条状泥片。优点是:制作比较简单、快速。缺点:不适合制作较宽、较大的泥片。

二、泥板成型的种类:

1.泥板卷制成型:

泥板卷制成型,就是将泥板用一定的支撑物卷制成型。一般可以制作圆柱形,方柱形等规则的几何体,也可以制作一些不规则的造型,如:人物、动物雕塑等。(钧瓷艺人张大强的陶艺动物作品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制作工艺要点:利用泥板有湿度的时候比较软,可以像布一样随意做造型,但制作大一点的造型就会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可以用泡沫、纸等作支撑,等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再将支撑物拿出。2.泥板镶接成型:(难点)

泥板镶接成型,是将擀好的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等干燥到一定的程度,一较好的站立性为标准,较大的造型泥板的厚度也相应的加厚一些。要注意,镶接的泥板一定要湿度一致,否则容易开裂,解决泥板干湿一致的方法是:把所有压制好的泥板摊干到一定的程度时,全部垒叠到一起,让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均匀,达到干湿一致。

制作工艺要点: 由于泥板镶接成型是在泥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制作的,不容易粘接紧,所以关键是要处理好接口。一定在泥板接口处用锯条刮毛,在刮毛的接口上涂上泥浆,还要把接口处成一定的斜度,以增加接口的强度,防止烧成开裂。制作步骤:

手工拉坯法

在快速转动着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粘土里,开洞。借助螺旋运动的惯力,让粘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

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楼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

看别人拉坯也许觉得很新鲜、过瘾,但事实初学者要学习拉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法。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应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

拉坯成型法,主要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造型。如:碗、盘子、罐子等。但现代陶艺则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在进行拼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一、制作工艺要点:

1.准备好泥料

2.重心定稳,不晃动。

3.先拉直筒,再进行造型的扩大或缩小。

二、成型特点:

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型工艺,对泥性干湿、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

三、制作步骤:

1、取一块加工好的泥团,放置在拉坯机的转盘中心。打开电闸使转盘转动,双手均匀用力压泥团使之平滑。

2、开孔压底。从泥团顶部用双手拇指慢慢压下,同时向上挤压和向外拉大泥孔,用左手的掌心下压泥团开孔后的中心,并向外推动。

3、翻沿。用右手的四指从中心逐渐向左向上提和压,同时以左手 扶住外沿,翻起泥团的外沿。

4、扶正。经过上一动作,已为拉坯找出造型器壁所需泥料,两手随 转盘的转动扶正泥料。

5、成筒。双手挤压泥壁,左右手配合向上提拉,形成泥筒。

6、拉高。双手均匀用力,将泥筒拉高。

7、外展拉高。将左手伸入筒内,与右手同步向上拉高和向外扩展。重复扩展,拉成陶瓶的基本形。

8、拉制坯体一定要一口气从底部延伸到口部,并保持造型形状。

9、收口。向上提拉,逐渐收口。将口沿抹平。

10、修整口沿。双手配合压口部呈水平状,保持口部不变形。

11、切割并去除底部余泥。

12、修整瓶体,再用海绵将瓶内水分吸干。

13、拉坯过程完成。用细钢丝将坯体从转盘上切割下来。

14、最后将坯体从转盘取下放到托板上晾干

石膏模具成型 1.模具印坯成型:

1)准备好的印坯模具

2)根据造型的大小尺度,打制泥片,把泥片放入石膏模具中。

3)用手指把泥巴按实,并把坯体需要粘接的接口略高一些,并在接口楚打毛,涂上泥浆。

4)把两片模具合上并压实,待坯体到达一定干燥程度时打开模具。

5)把接口修平,压实。

优点:烧成收缩小,可以制作大件的作品,不易倒塌变形。2. 模具注浆成型:

1)把准备好的模具捆扎好。

2)把泥浆注入模具内,待泥浆在模具内壁吸附到一定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吸附泥浆的厚薄就是坯体的厚度,坯体厚度根据器皿大小而定。

3)把倒完泥浆的模具反扣,这样可以保证坯体内壁平滑。待模具内的坯体干燥到可以站立的强度时,把模具打开,取出坯体,修整坯体。

第三章 陶艺装饰技法

一、坯体装饰

戳印:是用木条、木棍或其他工具在坯体表面进行有规律的戳印。

刻画:是在坯体上刻画图案。若是较复杂的画面,一般先在坯体上模拟画出所要刻画的形象,然后用力进行刻画。

刮毛:用锯条有齿的一面在坯体上拉刮,形成自然粗糙的纹理。

堆雕:是在坯体上用色泥料堆砌成所需形态或规则圆形等。

镂空:亦称“透雕”,用刻刀把纹样穿透器壁

二、釉料装饰

釉上装饰:也叫釉上彩,是施釉烧成后在釉层上进行装饰,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烧成。

釉下装饰:是先装饰,后施釉而烧成。

颜色釉装饰:一般是指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釉施在坯体上,使器物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艺术釉装饰:是通过加入某种金属化合物或调整釉料配方的比例,并利用不同的温度烧制而成的装饰效果。

浸釉法 浇釉法

喷釉法 综合法

第四章 烧成工艺及釉的知识简介

坯体的烧制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物理、化学变化交错进行的复杂过程。烧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温阶段,常温至200℃。这一阶段主要是排除坯体在干燥时没有排尽的残余水分,随着水分的排除,固体颗粒再度紧密靠拢,因而发生一些收缩。通过此阶段,坯体强度和气孔率都相应增加。第二阶段:分解与氧化阶段,200℃至950℃。此阶段坯体开始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变化。如黏土及其他含水矿物排降结晶水,黏土中的杂质和釉料某些成分分解氧化。石英发生多晶转化,形成少量液相,坯体重量减轻,气孔增多。

第三阶段:高温阶段:950℃至烧成温度。此时,原料之间的各种化学作用加速进行,熔解物的生成量迅速增加,从而伴随着坯体的烧结。在此阶段,由于坯体内的水汽及其他气体的急剧排出,在坯体周围形成许多液相与固相类型和浓度不等的微观区域。因此,在最高温度下常需2-4小时的保温阶段。

第四阶段:冷却阶段,烧成温度至常温。一般为自然冷却,不采取特殊措施。而对大件、器壁厚实的作品,在冷却到750℃以后要放慢冷却速度,以防炸裂。煅烧:

煅烧分预热、上火、高温还原等几个步骤。

目前,使用的窑炉若以火焰运作可分为:明焰式、半隔焰式和隔焰式三种。若以产品运行方式来分类可分为隧道式(窑车式、辊道式)、梭式等类型;产品不运行的有倒滔窑、龙窑等。

长期以来,陶艺所使用的着色剂均是东平河道里的淤泥,淤泥内的金属成分以氧化铁为主,淤泥配上稻草灰、桑枝灰、松柴灰便成了酱黄釉、黄褐釉。

自明代开始,陶艺的颜色釉有了新的开拓,釉基已不满足于几种植物质了,这时增加了砚壳、蚝壳、贝壳等高钙成分的动物灰,还增添了玉石粉、龙江石、石英粉、长石粉、镜仔料等熔融填充剂,使釉基具有一定的厚度和一定的流动性。在金属着色剂方面,对铁元素的使用除河泥以外增加了星朱、黄石、石墨及各种成分不同的铁矿石。

配釉原料一向以使用手工业的废弃物和天然矿物为主,原料成分不纯,釉内混杂了不少的未知因素,煅烧时龙窑温差大、火焰气氛变化无常,于是在高温状态下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因而产生了难以掌握难以意料和无法再现的“窑变”,其窑变釉中以蓝钧和红钧尤为称著。

施釉方法:浸釉、淋釉、涂釉和喷釉。

浸釉:把整件坯体浸于稀稠合适的釉药之中,让其自然吸附至一定的厚度。

涂釉:用毛笔蘸了釉药后涂于坯体上,用笔的侧锋涂擦也会出现特殊的效果。

喷釉:用喷雾器把釉药喷于坯体。

课后思考题:

1、谈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思考并阐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

3、比较传统陶艺艺术与现代陶艺之异同。

4、比较中、西方现代陶艺之异同。

5、试从材料技法和文化内涵诸方面来分析一件彩陶作品。

6、就你对中国几千年来陶瓷艺术和工艺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哪一个时代或者哪一种瓷器是你所欣赏和喜爱的,为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 开放性的论述。

篇3:浅论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关系

陶瓷艺术是艺术家借助特定的客观物质媒介(高岭土、釉彩、窑火等)经过成型、制作、绘画、烧成等工艺手段,将作者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文化等用多维视觉形态的艺术作品形式表达出来的。也就是说陶瓷艺术作品是由陶瓷艺术家采用陶瓷作为物质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制作和绘画设计,再经窑火烧制而成。陶瓷工艺是指制作方法和处理手段在内的直至最后产品烧成的整个制作、处理过程。工艺的本质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在造物活动中对原料的加工等技术过程;二是指造物活动中的诉诸于器物的技术加工。工艺既包括手工的工艺,也包括机械工艺;既有设计过程也有制作过程。它是融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全工艺过程。

1 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陶瓷艺术表现的是人的精神文化方面,陶瓷工艺表现的则是人的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艺术需要工艺来实现,工艺需要体现艺术价值,缺乏工艺条件的艺术就象是无源之水,缺乏艺术的工艺作品则谈不上是一件艺术品。在陶瓷艺术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艺术中有工艺,工艺中有艺术,只有将艺术的精神和工艺的技艺完美地结合,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艺术与工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1 工艺不等于陶瓷艺术,艺术需要工艺来实现

陶瓷艺术是讲究工艺材质的一种艺术,艺术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陶瓷艺术家要通过一定的工艺材质来表达他的思想主题,但工艺材质本身不等于陶瓷艺术,若工艺材质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彰显陶瓷艺术的思想、文化特征。比方说,单种色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料,不能表达有任何某种“意义”的东西,若经过艺术家的某种组合,绘制出某种物象,含有某种哲理、思想的图案,并结合陶瓷的造型才能表达出陶瓷艺术来。又如,青花料随意涂抹在陶瓷表面上,尽管其工艺都做得非常到位,但因为其图案没有表达出某种思想信息,也没有结合器型的造型,即使烧成出来了,那也不能算是一件艺术作品。

1.2 陶瓷工艺应服务于陶瓷艺术,艺术是工艺的最高境界

陶瓷工艺是陶瓷艺术家实现其目的的物质条件和具体手段。陶瓷艺术是在陶瓷器的表面或坯体上进行艺术处理,以体现陶瓷成品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和作者的艺术修养。工艺与艺术两者是相辅相成、交融于一体、缺一不可的。陶瓷工艺技术在范畴上属于物质文化领域,它表现为材质(瓷土、釉料、颜料)的性能和材料的加工、处理技术等。陶瓷艺术则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它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方面的内容。艺术是首要的、是本质、是核心,工艺材质是手段,是服务于艺术思想的,不是目的。艺术是前提,工艺是基础,工艺是服务于艺术的,艺术是工艺的最高境界。

2 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工艺技术有其规律性和科学性,它受到人的技术水平和科技条件的制约,而艺术是自由的、开放的,可创造性地发挥。它们的相对独立性不仅表现在工艺流程不是统一、标准化的生产(这是由陶瓷艺术作品独特的制作工艺所决定的。),而且表现在不同的陶瓷工艺美术家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艺术作品的美涉及到“艺术”与“工艺”两个方面,作品制作技术包含着艺术性,反过来技术不全等于艺术。艺术和工艺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工艺技术将原材料转化为物质产品,技术的每一过程都为艺术的需要而服务,而艺术思想能否准确表达,表达得是否深刻、富有哲理,是否具有造型美和文化价值,又取决于陶瓷艺人的个人艺术修养和对陶瓷工艺技术的把握。

2.1 陶瓷艺术是火的工艺艺术

陶瓷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熟练的工艺技术与精湛的艺术创造力,陶瓷艺术创作在经过火的煅烧后才呈现出神奇的艺术效果来,所以陶瓷艺术是火的艺术。在烧成工艺中,通过火的神奇魅力将釉料化作斑斓的色彩熔合在器物上,把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融于器物之中。

陶瓷的魅力来自材质的特殊美感和它的工艺制作过程;来自于瓷土、釉彩、烧成之美;更来自泥、釉、火与人文精神浑然天成般的交融统一。陶瓷的造型、釉彩、装饰等艺术符号都与每个时期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相联系,从陶瓷艺术和人文发展总体态势来看,呈现一种和生活方式相协调,在实用性和审美性双重性的框架内呈现多元侧重、综合取向和互融共生的方向。陶瓷艺术的工艺手段所流露的痕迹,所造就出的独特语言,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工艺决定作品的成败。一切艺术效果及最后的完成,都必须在工艺的限定下,不同的表现手段可传达不同的艺术感观效果。如一些外地来景德镇的有名的画家,他们在纸上画的国画、油画非常好,其作品也深受绘画爱好者喜爱并收藏,可是他们起初在陶瓷上画画,总是达不到他们想要表达的效果,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陶瓷工艺这一环节。他们只有在工艺上多下功夫,不断的学习、实践,才能达到“所画”为自己“所得”的效果。

2.2 工艺造型与艺术题材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陶瓷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丰富的、自由的:造型、色彩、尺度、题材、材料及表面纹饰等等可以自由地创造和改变。陶瓷造型和艺术题材都反映出时代特色,造型的制作在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必然反映出艺术家的主观意识,陶瓷绘画艺术和工艺艺术的语言表达了人的自然观、人的想象、情绪和理想,同时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也表现出来了。陶瓷造型不是一味地追求别开生面、沁人心肺具体的艺术形象,而是结合一定的题材装饰,用和谐的尺度比例、流畅的线条、起伏的外部轮廓,这样一种优美造型,与附丽于器体的艺术图案装饰,色彩对比的有机统一,来传达某种概括的思想、情感、意境。

2.3 陶瓷艺术中工艺材质的特殊性

陶瓷是以特定的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程序制作而成的。中国传统陶瓷的审美价值不仅表现于造型的优美、装饰的巧妙,而且还表现于材质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的讲究。景德镇的瓷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而蜚声海外。陶瓷在装饰和处理上除体现作者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外,同时还要体现陶瓷材质之美。材质之美表现在釉质如玉,晶莹透亮,光洁如镜;釉色纯真,婉如天然:红的像宝石,绿的像翡翠,白的像宝玉。一件精美的陶瓷作品,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工艺技巧的美感,同时也感受到人类智慧的艺术灵感美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陶瓷材质美。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区别在于,国画讲究笔墨、虚实关系,陶瓷艺术同样注重这些关系,但更强调材质美,强调空白,这里的空白就象国画里的虚实相间。

陶瓷材质是陶瓷艺术的物质基础,其材质包括瓷胎和瓷质的光泽度、透明度和滋润感。不同质地特点的材料,只有用适合其身份的造型和装饰,才可充分发挥其内在美的优点。陶瓷艺术家若不熟悉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就很难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来。陶瓷艺术家不仅要正确掌握和适应材料的性能,而且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善于利用和充分发挥材料质地特有的美感。

2.4 陶瓷工艺与陶瓷艺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陶瓷工艺与陶瓷艺术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艺术中有工艺,工艺中有艺术,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陶瓷制作工艺大致分为成型、修坯、装饰、施釉,烧制等工艺,每一步工艺的技术进步,都为艺术提供了技术“养料”和“条件”。如:修坯工艺技术的提高,才有了“只恐风吹去,又怕日炎消”的薄如蝉翼的薄胎瓷;有了雕塑工艺技术的提高,才有了千姿百态、生动逼真,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既不开裂也不变形的艺术成就极高的秦陶俑陶马;釉料的发明及“窑变”技术(或艺术)令人惊奇,使人陶醉;烧成工艺的改进,才有了“窑变釉”、“结晶釉”、青花“釉里红”等绝妙的艺术色彩效果来;装饰手段和工艺的创新,才有了釉上的粉彩、新彩,釉中彩和釉下彩,这些不同的装饰工艺给艺术作品带来了风格各异、美妙绝伦的艺术效果来。一种新的工艺给艺术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总需要一种新的工艺技术来实现。

3 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是内因与外因之间的关系,它们共同创造优秀的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之间的关系还表现为内因与外因之间的关系。工艺是艺术的物质基础、是实现艺术目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外因;而艺术是借促工艺条件产生的结果,是工艺的最高境界,是核心、是内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陶瓷艺术特别强调工艺材质的充分应用和艺术思想的关系,陶瓷艺术涵盖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和人文思想,包含《易经》里的“五行”学说:“水、土、木、金、火”各种微妙的关联,这“五行”都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客观地表现出来。比方说,这里的“土”指的是瓷土,景德镇的“瓷土”,与其它地方的“瓷土”在性能和品质上都不同,“瓷土”的不同造就了景德镇产瓷与其它地方产瓷性能、品质和艺术风格也不同。“金”是指各种金属氧化物,是各种颜料的发色成分,正因为“金”在瓷器上的应用,才使陶瓷装饰色料丰富、绚丽多彩。窑柴、煤和煤气作为“木”的燃料,对瓷器烧成效果来说起着鬼火神功的作用。泥坯中“水”份的含量会影响陶瓷烧成方方面面的艺术效果,只有在水份含量适当的情况下才能烧出高品质的艺术效果来。窑“火”决定瓷器烧成的成败,火炼铸了陶瓷无穷的艺术价值和神秘的生命力。再加上“天、地、人”,“天、地”是条件,“人”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创造力,是内因、是核心。

陶瓷艺术和工艺造型、材质利用、装饰方法和手段、烧成工艺等都蕴藏着文化信息和审美观念。陶瓷传统工艺不是单纯的工艺技术,它同时包含着“工艺美术”,具有特殊的技术因素和工艺观念。工艺之美不象造型、装饰和材料那样直接,而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更为含蓄和内敛的内在美,需要仔细品味才能领略。如果把工艺、材质等比作人的躯体,那么陶瓷艺术则是人的灵魂,只有灵魂和躯体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一个有深邃思想的、有血有肉的完整人来。陶瓷艺术是生命,它决定陶瓷文化精神方面,而陶瓷工艺是造就陶瓷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两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共同创造陶瓷文化。

参考文献

[1]吴秀梅.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美[J].中国陶瓷,2009,(2)

[2]梅云清,周曙华.浅谈儒道传统文化对陶瓷艺术的深远影响[J].艺术理论,2008,(4)

[3]吕金泉.论手工生活陶瓷的工艺魅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4)

篇4:陶瓷艺术论文

“国中陶瓷艺术馆”是由北京远洋集团旗下远洋文化投资公司斥资打造的一家高品格陶瓷艺术馆。据集团董事长郑志介绍,艺术馆将通过一系列陶瓷艺术展览和相关的学术活动,努力打造一个集艺术展览、学术交流和理论建设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并努力将之建设成传统与创新并重,学术与艺术互动的国内一流、国际关注的艺术殿堂,以此推动当代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作为“国中陶瓷艺术馆”的揭幕展“墨语瓷言——曾氏陶瓷艺术作品展”邀请了来自景德镇的陶瓷世家曾氏三代陶艺百余件精品参展,分别展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维开、曾亚林和“江西陶瓷艺术大师”曾亚琴以及知名陶瓷工艺美术师曾超、黄星月共一家五口陶瓷艺术作品。作品总体风格统一,且又色彩斑斓,各具个性,形象鲜明地诠释了当代陶瓷“传统派”一路的审美特征。

开幕式的重头戏是以“全球陶瓷语境下:家族式陶艺教育与学院教育之思考”为题的理论研讨会,以此拉开了“国中陶瓷艺术论坛”序幕。

论坛学术主持人、著名美学家和史学家刘传铭首先在会上提出了“陶瓷学”的理论概念。他强调,“打通古今、关照中西,尽精微、致远大,是我们的方向;崇学理、重技术,不薄今人爱古人,撷咀传统推创新是我们的理念;求诗性、精创作,道器并重是我们的学理指标;将艺术馆建成学科殿堂和审美的芳草地,而非‘伪大师’的舞台和庸俗商业的名利场,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篇5:陶瓷艺术论文

陶瓷绘画艺术从其本质上进行分析,其是在陶瓷这个载体上进行绘画而形成的艺术,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不同,陶瓷绘画主要是以陶瓷为载体,将绘画工艺呈现出来,陶瓷绘画主要是以线条、色彩为主进行图形的构造,与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精神。中国陶瓷绘画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第一,花鸟;第二,人物;第三,山水。在中国陶瓷绘画内容中呈现出来的这三种内容,在陶瓷绘画中,具有不同的涵义,例如在中国历史中的石器时代,花鸟等图案出现时期,将石器时代的神秘的宗教图腾精神呈现出来。山水绘画,呈现出来的是艺术意境,虽然山水画受到中国水墨的影响,但是在陶瓷绘画中,山水绘画也呈现出来了一定的民间意味,是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是人们的自我意识,也是人们希望的寄托。从中国历史进行分析,陶瓷绘画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陶瓷的制作艺术、陶瓷绘画艺术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这一时期,创造出了非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工艺品。从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进行分析,明清时期产生的陶瓷绘画艺术品种类、花样繁多,其中最为主要有青花绘画、五彩绘画等。陶瓷绘画在明清两个时代中的发展,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在明朝初期,陶瓷绘画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陶瓷绘画中的纹饰生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元朝陶瓷绘画的风格,例如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纹饰纤细,以淡雅、沉静为主。明朝嘉靖时期,彩陶发展到巅峰时期,陶瓷绘画纹饰鲜明、多彩。清朝康熙时期,陶瓷绘画中青花瓷的绘画苍劲有力,在色彩上、工艺上更加的鲜艳夺目,此时的陶瓷绘画作品风格,相对的娇艳,但是又不失淡雅。乾隆年间的陶瓷绘画主要以奢华为主,陶瓷品上的纹饰线条柔和、规整纤细、精致繁缛。虽然陶瓷绘画艺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的革新,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在陶瓷绘画发展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明清陶瓷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2.1明清陶瓷人物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明清陶瓷可以分为官窑和民窑,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其陶瓷绘画中均体现着民间艺术精神。在明清时期,青花非常受欢迎,在陶瓷纹饰中以人物为主进行绘画的陶瓷工艺品非常少见,但是也有一些例如高士图、仕女图、婴戏图等。我们以婴戏图为主进行分析,婴戏图中的主要内容是对婴幼儿的嬉戏玩耍进行描述,将婴幼儿的天真烂漫体现呈现出来,婴戏图具有深刻的意义。明清时期,民窑陶瓷绘画中的人物简单而有神,表情生动,民窑陶瓷人物绘画,富有民间意趣,将百姓淳朴的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同时又呈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力量,这种民间自然和谐的艺术精神、思想精神,在官窑陶瓷绘画中非常少见。

2.2明清陶瓷花鸟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花鸟绘画类型的陶瓷在明清时期非常的常见,在陶瓷花鸟绘画中,不仅有灵动的花虫鸟兽,还有代表地位、贵族气质的龙凤兽等。在明清时期官窑陶瓷绘画中,生产最多的是带有龙纹饰的陶瓷,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将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死后人们对民族图腾的崇尚,也体现着民族精神。官窑陶瓷绘画中的龙纹来源于民间艺术,是百姓对生命需求的寄托,在官窑陶瓷中龙纹绘画,体现着富有创造性民间艺术精神。明清民窑陶瓷绘画中,花鸟的绘画,多体现在灵动、自由、活泼等方面,在民窑陶瓷花鸟绘画中,体现出来的是狂野的生命力,将最淳朴的民间艺术精神体现出来。在民窑中,动物题材的陶瓷非常多,龙凤是百姓最喜欢的动物,龙、风是生命力的象征,百姓的对龙凤的喜爱,也是百姓对生活美好、幸福的向往。在民窑陶瓷花鸟绘画中,体现着积极向上的民间艺术精神。

2.3明清陶瓷山水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从明清两代陶瓷绘画的发展进行分析,人物绘画、花鸟绘画的发展相对较早,而山水绘画的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明清时期的陶瓷山水绘画工艺品较少。在明清时期官窑中的山水陶瓷绘画主要在永乐和康熙时期,在康熙时期的发展,有较高的成就。明朝永乐时期产生的官窑陶瓷山水绘画代表作品有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该件官窑中的山水绘画呈现出来的是翻滚汹涌的海浪,结合三足炉自身的特点,呈现出一种雄伟气魄的景象,具有雄视天下江山的寓意,将当时皇室的盛世、审美、精神需求等进行充分的体现。在康熙时期的官窑山水绘画,富有文人气息,山水景物的取景具有广阔的视觉,在皇室使用的陶瓷中,山水绘画图案,具有吉祥如意的意思,例如山石、海浪等,其代表着长寿多福,在官窑山水绘画中这些意象来自民间,体现了富有创造力的民间艺术精神。在民窑山水绘画中,山水风景是一种绘画装饰,是百姓对休闲、安逸生活的一种向往。民窑陶瓷上的山水绘画,是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是百姓对自由生活的憧憬。民窑山水绘画发展较晚,而且大部分山水绘画是文人对自己情感的抒发,将其心声向往的自由世界呈现出来,也将民间艺术精神进行了体现。

3民间艺术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间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民间艺术它是一个多概念的词语,可以将其理解为劳动人们的美术,还可以将其理解为大众美术,民间艺术是有普通老百姓自己创造的一种美术。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审美,民间艺术的创作开始融入功利实用的动机,所以民间艺术作品大多为工艺品,而且这些工艺品在生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可缺少的实用性。民间艺术的实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实用,一个是物质实用。在民间艺术精神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第一,祈子延寿;第二、驱魔辟邪;第三,招财纳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其精神追求和期望,在长期的发展和时间中,逐渐地形成民间传统艺术思想,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华人们智慧的本质,是中国文化发展中,无法替代的一种文化精神,是劳动审美、艺术创作的内涵。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充分地展现了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不仅讲究绘画的工艺技巧,材料的表现性,还需要强调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美、表达性,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的融入,呈现出了陶瓷绘画的不同艺术风格。中国拥有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和历史,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民间艺术精神,不仅对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欣赏和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支撑,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样的重要影响,也是传统文化艺术形成的灵感源泉,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民间艺术精神,在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明清时期陶瓷绘画艺术中民间艺术精神的作用、体现进行研究,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民间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让我们知道民间传统艺术在陶瓷护绘画中精神之美,知道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存在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发扬民间艺术精神,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4小结

篇6:陶瓷艺术作文

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各种器物。

瓷器源于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即生产出原始青瓷,到了明清两代,中国的陶瓷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陶瓷是我国的国粹,国外认识中国就首先通过陶瓷来认识的,中国的英文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

一般来说,陶瓷可以分为陶类和瓷类,陶一般是用陶土做成。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摄氏度之间。陶器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主要用于日用器具、建筑卫生装饰用品。瓷是用瓷土烧制的器具,半透明,瓷质细腻,基本上不吸水,主要用于日用餐茶具,陈设瓷及部份工业瓷。

古代的陶瓷一般用于家庭和宫中使用,后来更多的是作为装饰观赏用,有的成了艺术极品。

上一篇:直映教育集团《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下一篇:游高桥烈士陵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