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陶瓷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2022-04-25

中华民族传统纹样是我国民族工艺美术中,最具国际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国传统纹样设计作为工艺美术的一种,来源广泛,有的纹样图案设计起源于民间,如刺绣、织布、剪纸、版画等,充满了一种富有历史生命力的文化气息。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室内陶瓷艺术设计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室内陶瓷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篇1:

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美学应用研究

摘 要: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展示城市区域形象,传递城市精神的特殊空间场所。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地铁空间从功能性向人文性的转变尤为重要。文章通过部分地铁公共艺术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空间表现、形态结构和表现内涵等多方面探究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美学应用特点,提出完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路径。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铁空间;表现形式

一、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不断进步,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有永久性公共艺术、阶段性公共艺术两种表现形式。

永久性公共艺术是在地铁空间中通过装置、景观、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现的。壁画作为地铁空间常见的表现形式,早期采用陶瓷、铸铜等材料,后期随着数码互动、灯光影像等科技手段的发展,壁画的表现方法逐渐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艺术表现力。

阶段性公共艺术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是通过公共艺术展览及活动的形式丰富地铁空间,比如艺术画廊、摄影展览、行为艺术(快闪活动)等。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表现公共艺术的趣味性,拉近人与地铁空间的距离。

二、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空间表现

地铁位于地下空间,封闭性较强,良好的公共艺术表现可以减少乘客的心理不适与压力。公共艺术在地铁室内室外空间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尤为重要,墙面、地面、顶面、楼梯、站台、柱面的表现形成了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方式。

楼梯、电梯作为地铁空间的第一展示面,具有引领、导向的作用。楼梯、坡道、电梯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人美的享受。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是最具美感和最艺术的地铁站。瑞典注重自然艺术,将艺术运用于大自然之中,将地铁站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地下山洞模样。在地铁的楼梯口,可通过雕塑、绘画、岩画等形式体现公共艺术。

墙面作为公共艺术的最佳展示点,可以通过大面积铺画,表现文字、壁画、浮雕等想要表达的主题。墙面和柱面是地铁下层的侧立面,是人们行动时视觉最大的接触面,墙面和柱面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采用有趣的卡通图案和色彩,减轻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和沉重感。

地面和顶面作为地铁空间的对立面,具有相对应的特点,需要环境统一。地铁站内空间的顶面因为空间的限制相对于外部空间来说比较矮小,因此,如何通过公共艺术设计减少地铁顶面低垂带给人的不适感十分重要。地铁站的地面装饰一般具有导向性,通过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符号进行划分及引导,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三、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形态结构

通过对现有地铁界面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形态符号解构,可以發现它们均由图形、色彩等符号排列组合而成。

图形作为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重要表现方式,点线面构成了图形的视觉元素。点作为单独的图形元素,具有稳定、圆满的特性。同一空间不同点的组合会使人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两点的距离大小变化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经过不同方式组合的点可以产生不同的规律,具有趣味性。线作为点运动的轨迹,具有行动性的特质。直线可分为垂直、水平线、斜线三种表现方式,曲线则可分为几何曲线、不规则曲线等形式。线的曲折、粗细、长短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线的相互排列能塑造虚实空间的视觉感受。面的形成可让视觉更加充实,通过形态、色彩、肌理的表现让视觉被填满,产生美的感受。点线面三者结合可形成独特的地铁公共艺术,通过点线面的运用,将美的视觉效果表现在地铁空间中。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绪表达,也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地铁站台和站厅的安全线运用黄色,因为明亮的黄色具有警示和提醒的作用。指示牌使用蓝色、紫色,指示乘客按照箭头方向前行。绿色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安全,一般安全出口的标志多用绿色。

四、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表现内涵

(一)设计美学表现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让地铁空间的设计有了更多可能,年轻化的审美变迁造就了不同的表现风格,有简洁风、民族风、波普风等。地铁的设计应该符合造型美、意蕴美、创意美的特质。公共艺术在地铁中的表现可以打造不同的风格,给乘客带来美的体验。

(二)人文美学表现

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地铁空间如何从功能性向人文性转变尤为重要。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风格,人文表现公共艺术的主题很多来源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如上海地铁豫园站,运用了插画风格,用老照片与剪影的方式还原了上海人民挑货、交谈、游玩的场景,让20世纪80年代的老上海重新显现在人们眼前,表现了上海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精神。

(三)心理美学表现

乘客上下班出行的时候,首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车站。地铁作为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应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较快的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压抑沉闷的氛围会让乘客产生烦闷的情感,而温馨有趣的地铁空间氛围会让乘客放松自己的心情。地铁空间通过色彩、造型、装饰,以及人性化的设备,可以让乘客有一个好的体验感,放松乘客心情。

五、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完善与思考

本文通过网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了国内外各具特色的地铁站。网上调研了上海汉中路站、上海自然博物馆站、上海豫园站、台湾南港站、武汉光谷站,以及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实地调研了长沙地铁四号线的黄土岭站、汉王陵公园站。通过调研国内外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情况可以发现,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艺术形式来看,国外的公共艺术种类多样,表现形式较为新颖,我国表现形式以壁画为主,其他形式较少。从传达效果来看,我国现有的地铁公共艺术受商业影响严重,商业广告充斥着地铁空间,不少公共艺术文化低俗,过度追求视觉形式,容易引起乘客的视觉厌倦。有的设计师注重时尚感,忽略了与城市精神文化的结合,脱离人民群众,不符合公共艺术的设计概念;有的设计师过分解读人们的审美,忽略了艺术的意义,公共艺术作品低俗无趣,脱离了艺术的高雅性、趣味性。但是,总体而言,随着地铁公共艺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艺术形式和效果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地铁公共艺术。

(一)挖掘城市文化,紧抓城市特色

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需要符合城市的整体风格,与城市的人文精神呼应,在进行艺术表达的同时建设地铁空间的人文氛围。如长沙被称为“楚汉名城”,具有浓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在地铁公共艺术建设中,可通过“书香地铁”主题,打造具有人文性的地铁空间,做到传播文化、营造学习氛围的作用。

(二)重视科学规划,提升艺术多样性

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应当注重科学规划,通过艺术管理形式,加强公共艺术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通过各种艺术的融合,将地铁公共艺术的形式变得多元化,富有趣味性。

(三)合理匹配情景,紧抓互动需求

地铁公共艺术需要匹配当代人群的生活场景,满足乘车者的需求。在公共艺术的领域中挖掘用户的情感、心理需求,将用户场景做得更具趣味性,使更具趣味的文案呈现在他们眼前。将公共艺术与人群需求结合,在美学的基本范畴中,把握美的本质,让地铁空间与用户产生愉悦的互动。

六、结语

在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现代地铁空间公共艺术形式逐渐多元化,正在从“功能”地铁向“人文艺术”地铁转变。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也需要注意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地域性、开放性、互动性特点,进行科学的艺术规划,真正发挥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的作用,达到美观、科学、趣味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迟奕晗,王心旭.新媒体介入地铁公共艺术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地铁公共艺术为例[J].戏剧之家,2019(25):132-133.

[2]陈思学.公共艺术塑造地铁人文艺术空间:广州地铁声光音乐会项目负责人方思源访谈[J].公共艺术,2019(3):66-69.

[3]崔冬晖.当代中国轨道交通空间设计方法新趋势的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9.

[4]吴福珍.广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地铁公共艺术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7):43-44.

[5]石峰.徐州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地域性创意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10-11.

[6]袁也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7]艾瑜.大连地铁站地域性公共艺术塑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8]董娅南.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4):57-58.

[9]武定宇,王浩臣.互动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可行性探索[J].美术研究,2016(2):111-114.

[10]卢斌,余其彦.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武汉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向度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4):12-15.

[11]武定宇,宿辰.从艺术装点空间到艺术激活空间: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三十年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4):1-4,8.

[12]庞聪,温晓镭.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20(2):98-101.

[13]王超.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设计的共生性研究:以地铁空间为例[J].大眾文艺,2020(17):87-88.

[14]曾雨荪.当代公共艺术多元化介入城市地铁空间[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27):181.

[15]卞云飞,张琴.地域文化在武汉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转译与表达[J].科技与创新,2019(12):140-142.

[16]袁也君.基于地域文化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17]付莉.文化共生性视角下的合肥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5):109-112.

[18]陈梦矗.地铁公共空间装饰:以上海地铁特殊站点墙面艺术作品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作者:谷嘉洁

室内陶瓷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篇2:

民族传统纹样在设计中的灵感

中华民族传统纹样是我国民族工艺美术中,最具国际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国传统纹样设计作为工艺美术的一种,来源广泛,有的纹样图案设计起源于民间,如刺绣、织布、剪纸、版画等,充满了一种富有历史生命力的文化气息。有的纹样主要来自统治阶级,如古代贵族手工和陶艺品中,浮雕龙、麒麟龙凤图案等,记录了古代贵族统治者的生活秩序的狩猎、宴会、杂剧、歌舞剧等各种场景的传统纹样设计的精雕细刻,凸显了统治阶级的高贵、威严和壮丽。

佛教传入中国后,工匠们将古代印度传统佛教纹样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纹样有机结合,这种类似传统佛教纹样的各种色彩组合纹样设计,创造性地体现和突出了强烈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感。中国民族传统纹样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风格具有一定地域性。中国地域辽阔,风格独特,不同少数民族和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差异较大,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以及寓意图的设计上,都可以具有明显性的实质体现。二是产品图案设计寓意优美。传统民族纹样产品设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色彩,凸显了深厚的传统人文文化情怀。三是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家庭,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鉴赏艺术和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不同。如傣族纺织纹样、瑶族刺绣纹样等,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不同图案和各种色彩组合,构成了代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纹样雕刻艺术,为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纹样雕刻艺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传统艺术品的创新进步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我国传统艺术纹样设计的创作初衷,主要是追求艺术性的美化,因此,挖掘丰富的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纹样的重要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新的审美观和核心价值观,也是民族艺术精神继承和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对当前我国现代传统纹样的应用设计理念分析,通过对不同文化历史阶段地域、不同艺术类型的传统纹样的设计分析,中华传统纹样的设计艺术性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纹样构图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我国传统艺术纹样设计潜意识中,往往倾向于中国人的主观审美思维习惯,多样性的统一,对称的互相呼应、对比、协调等,已成为传统纹样的主要表现形式。充满艺术夸张和丰富想象的传统纹样设计,往往无法客观准确地描述传统艺术设计的实际需要,在我国传统的艺术纹样形式设计中,设计师们往往都是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充满夸张的图案形式,设计形成多样式的纹样作品。

在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传统视觉艺术设计灵感及其元素,是一个立体颗粒状的室内装饰,装饰艺术设计不仅是传统室内装饰的基本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各种传统装饰艺术设计的重要审美出发点。由于目前我国现代传统装饰纹样的改造技术初步发展,及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基于我国传统纹样的各种装饰设计,以及改造开发,始终不能长久保持着它的传统装饰性、实用性和必须具有的技术性,因此,传统纹样的装饰设计改造工艺必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当代,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装饰纹样各有特点,且经久不衰,许多传统装饰纹样,仍在一些现代传统装饰设计中广泛得到使用,设计师的艺术生命力依然旺盛。

吉祥的基本寓意也就是吉祥祈福。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审美观和道德价值意识,它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象征,充分体现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对造福祖国人民美好未来的热切希望。传统纹样中历史发展演变和变化表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祈福或者求福的各种审美文化心理,以及古代人们的各种审美文化生活和审美文化情怀,与现代审美生活理想的巧妙结合,符合现代人们对浪漫爱情和灵性崇拜的精神象征。

在研究传统纹样的过程中,纹样的设计表现,有一定的规律,传统纹样的设计要符合设计美学,设计主题来源于具体事物。除此之外,传统工艺纹样制作模式的传播灵感及其来源,主要可以来自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包括古代陶瓷、刺绣、染色等,它主要是应用于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是通过各种宗教艺术表演表现相关宗教物品,如宗教壁画、雕像、服饰、雕塑、礼器等,三是与封建时代帝王以及贵族相关的物品形式,如陈设、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室内装饰等。传统模式纹样的设计研究,是将人的艺术审美心理特征与真实的虚拟事物的隐含设计意义,充分结合在一起。作为追求设计艺术心理的一种象征,传统的模式纹样更多的含义,是需要通过“实”的模式纹样,来充分表現“虚”的设计意义。在这种传统化的纹样设计模式中,每个设计模式都应具有自己完整的设计含义,通过不同模式样本,来充分表达自己追求设计的艺术信息。

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些传统纹样在传统视觉传达艺术中的重要应用,有人认为它是具有表现性的隐喻,以及表达民族象征的一种手段,是对现实的各种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现象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并赋予其自身高度艺术性的文化内涵,以此形式来真实反映我国基层人民的真实生活,表现我国基层人民对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殷切理想追求。集中这一传统艺术美的重要内涵,运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作品,提高视觉传达艺术家传达艺术作品的整体水平。此外,设计纹样艺术作品的艺术创作者,往往也难免在传统设计纹样思维狭隘的实际应用情况下,更多地通过借鉴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格特点,色彩以及纹样设计风格、艺术影响力的因素等,有效率地开阔了设计师对于现实世界的多维设计思路的宏观认识,从个别的设计角度进行出发,深入性地思考和研究进行视觉创造,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去随意跟风,只有将这些极具中国民族性的传统纹样进行设计,广泛系统化地运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才能有效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此外,将中国民族传统纹样的设计元素,运用融合到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中,表现出传统纹样工艺的艺术文化,以及丰富的艺术风格,并能通过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赋予中华民族传统纹样新的生命力。

传统纹样艺术设计和任何文化一样,都必须有自己的传承,当前流行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如果失去了自身的文化背景,它将是一个空洞的设计,并不可避免地失去它的活力。因此,在传统纹样设计中,必须考虑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渗透性和继承性。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的传统纹样设计的行动,可以通过设计规划来实现,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只有披上现代文化的外衣,才能取得实际性的成功,因此,对传统纹样除了运用和改造外,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优美的意境融入现代设计中,只有这样才能被现代人们所接受和支持,并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的优秀文化。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阮嘉成

室内陶瓷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篇3:

美术用品回收与利用中的产业链研究

摘要:回收废弃电子的先例,令笔者想起学校闲置的美术材料。关于美术用品的回收与利用,我们需要延长颜料的使用时间,并且合理地处理使用后的塑料、木质等废弃用品。本文从资源、自然、经济中寻找平衡点,研究循环利用在配置和现实投入使用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具体实施的效率与合理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链;美术用品;回收;利用

0 引言

一个完整的美术产业链自始至终应该以美术用品交易为中心。而艺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包括生产、开发、流通、创作、买卖交易等。这体现出了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与自然也不能脱节,两者能最大限度地为各自带来利益,并减少一部分损失。这中间的关系是一项包含社会经济技术的系统工学。同时我们发现,实现这种循环经济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一定的技术与资本投入是前提条件。塑料用具、金属废品和电子产品往往更容易被回收,因为这些物品再次利用时处理效率较高,回收这些物品更有绿色环保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美术用品回收和利用的问题,从各方面入手,研究美术用品衍生的具有价值的产业链。

1 循环经济

资源循环型经济就是循环经济[1],在整个循环中有效地利用一切物质和能源,可以避免产生一系列废弃物影响环境。

循环经济思想在60年前的美国逐步兴起发展[2],各国都在努力在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实现和谐。循环经济的优点便是能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3],另外,其秉持减少投入量的同时不断循环使用的原则。

1.1 发展目标

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共存是循环经济最关键的目的。从最基本的物资管控到源头控制,从利用物资到减少能源浪费,这一过程实现了质的飞跃[4]。要使经济循环,首先要减少资源利用,并系统地规避浪费,回收废旧物只是在数量上减少废旧物的最终处理。

1.2 行为准则

循环经济有三个原则。第一,减少原则。在达到规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目的后,为了从源头减少能源使用,要求最大限度地少使用原料和能源[5],如我们将产品小型化、轻型化。第二,再利用原则。生产者产出的产品及附属包装可以再次循环利用[6],在产品的产出及构造上,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拒绝一次性的产品,尽量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其更加耐用。第三,循环原则。在构思和生产产品时,应尽量选择可以回收的材料。这样产品寿命结束后,依然可以变成新的资源继续得到使用[7],且生产时产生的废料及边角料大部分也可以重新投入生产过程中去。

2 美术用品

2.1 材料

具体的美术用品包括使用材料、绘画工具、纸张画布以及石膏类装饰用品。它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或观赏性,所以使用完后不应该随意丢弃[8],要不断探索其不同的利用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2 颜料

颜料无法融入水、油、树脂、有机溶剂等介质中[9],是一种用于着色的粉状物质,但能在介质中均匀分布着色,遮盖力也比较强[10]。美术颜料讲究颗粒感,颗粒越细越好,对鲜艳度的要求也很高,其稳定性的强弱程度代表容易变色的程度。

2.3 丙烯颜料

丙烯颜料是近几十年来人工合成的聚合颜料。丙烯树脂也可被细分成不同种类,如水性聚氨酯树脂和高光油性丙烯酸树脂。丙烯颜料画和油画有两大区别。第一,丙烯颜料触碰到水后可被清洗掉,颜料上纸后速干性很强;而油画的作画时间很长,得耐心等待才能上光[11]。针对丙烯颜料的速干性,生产了延缓剂,当着色层干燥后,原来的溶解性便会消失,形成一个坚韧的、可以拉伸的膜,类似于橡胶。第二,色彩始终饱满、浓重、鲜明,不会给人“脏”的感觉,着色层永远保持干净的状态[12]。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油画中的油膜非常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从而变黄变坚硬,甚至出现网版开裂的现象[13]。另一方面,亚克力薄膜在理论上绝对不会松弛[14],也绝对不会氧化。

2.4 水粉颜料与改进

水粉又叫广告色、宣传色等[15]。它被归为水彩的范畴里,呈不透明状态,价格便宜,容易上手,常被初学者作为入门画材,用法和油画前期画法相似[16]。水彩颜料除白色以外都呈透明状态,这样可以使颜料一层层地染色,所以画错的话很难修改。相反,水粉具有不断覆盖、不透明的特性,画面修改起来比较容易。

水粉颜料在水分比较多的时候,其纯度、亮度以及颜色的鲜艳程度和油画颜料是不相上下的[17];在较干的时候,颜色光泽度慢慢褪去,颜色的鲜艳程度也相对降低,这便是其关于纯度的缺点。针对颜料的局限性,我们可结合甘油和水性增稠剂,在不导致颜料聚集、老化、回生和沉淀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颜料的流动性。甘油是一种澄明黏稠的液体,在颜料中能起到吸收空气中潮气、防止颜料变干结块的作用[18]。同时,也能固定其色相及颜料的润滑度。加入水性增稠剂——聚氨酯增稠剂,可增强颜料的流平性与遮盖力,从而大大延长水粉的使用寿命[19]。简单理解上述内容,便是對颜料的表面进行一系列处理,使颜料表面的粒子化学结构产生变化,以达到提高颜料性能、发展颜料品种、拓宽颜料应用领域和制造新颜料的目的[20]。这种特殊处理改变了颜料表面的粒子性质,故又称颜料表面改性现行的颜料表面处理工艺,原理是在颜料表面形成一种甚至几种透明包膜,膜的成分一般为金属水合氧化物或无机盐[21],以此避免颜料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22]。同时,当各大学校设计专业和各地区画室产生的大量废弃纸张、塑料、颜料等材料,经专业公司的回收与再利用,能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处理废弃物的产业链。

3 美术用品废弃物利用

3.1 调查现象

调查市场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存在美术用品积压的现象。为了保证颜料的二次售卖利用程度,我们搭建了专门的平台去回收这些废弃物,对不同的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保养维修和二次改造[23]。随后,通过大数据在平台上向有需要的用户进行推广,从而使美术用品处于循环利用的过程中,提高其利用率。

3.2 具体利用

首先,[24]各大画室产生的大量作过画的纸张成分复杂,不能轻易判断为可回收,个别颜料甚至属于有毒有害垃圾[25],其废弃物便可以定期统一回收再销毁。在了解美术颜料的特性后[26],要在尽量不影响颜料的色泽度、饱和度以及黏合性的条件下,购置所需材料进行实验,并不断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增稠剂的使用问题[27],最后使用增稠剂,防止颜料沉淀、分层、结块,以此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提升其使用程度[28]。一些木材、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较完好,可以二次利用,加工成工艺品。其次从材料方面讲[29],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不断提升,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少。在不断发展的时代,可以把美术用品转换成手工艺品,将塑料颜料盒拆解后做成置物箱,将木质用品DIY成小挂件等,以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使材料重新得到展现。再从二次利用物品的层面看,与美术有关的产业还有二次元产业[30]。我们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二次元的不断蓬勃壮大,其表现内容与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优秀的绘画、有趣的手工艺品等,都可以作为美术行业的衍生产业,其价值不可小觑。而针对破损较严重的作品,各大学校设计专业、各地画室以及物资回收再利用公司可以进行处理,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处理产业链。

4 结语

如今人们开始重视循环经济,社会也已逐步进入全面垃圾分类的时代。不同美术用品的使用,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也存在差别。美术用品一般分为液体颜料,以及一些固体塑料或木质用品,若得到合理处置,能有效减少二次污染和浪费,因此其利用价值十分值得探究。

参考文献:

[1] 陆卓武.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20(11):162-163.

[2] 施帆.公共空间中立体绿化的应用设计分析——以上海世博会场馆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35-36.

[3] 高子宇,颜文奇.风筝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21):101-102.

[4] 廖海橦,徐昊,王夕倩.废弃火车站复兴计划——南京下关火车主题公园创新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8-79,82.

[5] 张旭豪,周杨静,王磊.南京文旅商品生态包装设计优化策略[J].艺海,2020(11):110-111.

[6] 陈子玥,刘力维.浅析地方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体现[J].艺海,2020(11):156-157.

[7] 宋婷婷,李雪艳.南通蓝印花布艺术传承及文创产品创新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76-77.

[8] 刘明珠,展云锋,陈周翔.南京古牌坊的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设计借鉴[J].艺术科技,2020,33(23):164-165.

[9] 熊瑶,严妍.激发思路,推进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模型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178-179.

[10] 巨夏楠,朱一.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6-177.

[11] 许宁,管雪松.极简主义在SPA会所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45-46.

[12] 郑伟,金晓雯.浅析产品品牌化对农业旅游的影响——以日本富田农场为例[J].艺术科技,2020(22):27-28.

[13] 叶宸君.废弃空间再利用——废弃工厂艺术化改造[J].艺术科技,2020(21):161-162.

[14] 骆皓伟,金晓雯.基于生态理念的古运河景观设计——以京杭大运河广陵段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93-194.

[15]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21):21-22.

[16] 黄滢,孙佳慧.超现实主义在景观拼贴图绘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21):25-26.

[17] 单一雯,王春.公共艺术设计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初探[J].艺术科技,2020(20):179-180.

[18] 乔悦.论剪纸镂空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广泛运用[J].艺术科技,2020(19):90-93.

[19] 陈佳滢,吕向虎,吕兆成.塑料在室内环境中的设计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6):50-51,54.

[20] 周超,高磊,袁高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柔性育人协同策略研究——以设计学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97-99.

[21] 梁家昱,彭俊.浅析零食品牌卡通吉祥物的设计策略[J].艺术科技,2020,33(23):7-8.

[22] 陈晓蕾,丁山.酒店客房的智能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2):58-59.

[23] 陈子澜.枯山水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47-48.

[24] 宋绮雯.浅议古建筑配色——以大唐建筑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167-168.

[25] 高若瑶.环境空间中的陶瓷装置艺术[J].艺海,2020(12):108-109.

[26] 王璁.城鄉结合部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9-190.

[27] 居雨欣.刘国钧故居装饰图案的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69-170.

[28]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33(21):21-22.

[29] 张含之,范雯云,缪玲.探寻建筑大师贝聿铭作品中的几何艺术——以苏州博物馆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31-32.

[30] 李英豪,耿涛.住宅空间中的无主灯照明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83-84.

作者简介:王瀚黎(2001—),女,甘肃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

顾诗怡(200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指导老师:于淼(1983—),男,辽宁辽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作者:王瀚黎 顾诗怡

上一篇:高职会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下一篇:新课程标准生字词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