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农队伍流失对策

2024-04-16

烟农队伍流失对策(精选6篇)

篇1:烟农队伍流失对策

烟农队伍不稳定的原因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烟农稳定,烟草行业才能稳定并持续发展。而如今,由于种烟比较效益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等种种问题,导致部分烟农流失,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敲响了警钟。为此,笔者经过精心调研、认真讨论,总结分析出了当前烟农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等,旨在为各县市稳定烟农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烟农队伍不稳定的原因

1、种烟比较效益下降。据2011年烟农调查数据显示,种植烤烟每亩纯利润约为800元,如果不计算用工成本的话,每亩约可赚2000元,以夫妻二人种25亩计算,每年约收入50000元,这样基本与外出打工收入持平。但很多烟农由于土地租用困难,家庭劳力有限,烤烟实际种植面积大多在十亩左右,而白肋烟大多在5亩左右,造成种烟收入要低于打工收入。而种植面积超过30亩时,基本以雇工为主,由于管理不善,雇工质量无法保证,造成种烟效益不高甚至出现亏损的现象。而种萝卜、种蔬菜、种茶叶虽然价格没有烟叶稳定,但是用工少,遇到年景好时收入要高于种烟。

2、年轻人不愿种烟。去年烟农调查数据显示,40岁—50岁烟农占50.4%,50岁以上烟农占30.9%,40岁以下烟农仅占18.7%。由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推出,40岁以下从事种烟的人占极少数,这部分人大部分选择外出打工。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喜欢到大城市打工,去外面闯世界,认为种田既辛苦又没地位,留在家种田比较丢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外出打工。更有许多年轻人,小时候跟父母一起种过烟,认为当时种烟既辛苦又赚不到钱,成家后也不允许父母继续种烟。

3、病虫害频发,损失严重。去年调查数据显示,34%的烟农认为病虫害发生严重,成了他们种烟的第二大障碍。部分烟区由于常年连作、不合理施肥、重治轻防,导致烟田青枯病、黑胫病发生较严重,造成每年种烟、每年死烟的现象,给烟农造成了较大损失,且没有病灾补贴,使部分烟农不敢再继续种烟。

4、用工成本大。2011年用工成本约为80元/天,种植烤烟每亩用工约20个,种植白肋烟每亩用工约28个,此种情况对于以家庭用工为主的职业烟农影响不大,但对以雇工为主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影响较大。不仅用工成本高,而且雇工难,工人素质低,工作质量差,进一步影响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的稳定性。

5、物资成本高。近几年,烟叶价格虽然逐年提升,但物资成本也在大幅度增加,如去年肥料成本平均每亩增加了30元,煤炭成本平均每亩增加了100元,使得烟农获得的纯利润并未逐年提高。

6、种烟有一定风险,易遭受自然灾害。虽然政府与烟草公司修建了大量的水池、排水沟、防雹点等,但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实在有限,每年遭受风灾、雹灾的烟田仍不在少数,一旦烟农的烟田遭受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损失相当严重,将会直接打击烟农来年继续种植烟叶的信心。

7、土地流转困难,无田种烟。目前土地租金平均为300元,但一些种烟专业村由于种烟尝到了甜头,租金特别高,平均每亩600元。一些种植大户普遍存在租田困难、租金高、租地分散,导致每年的种植规模有所改变,部分烟农因无田种烟而流失。

篇2:烟农队伍流失对策

1 延安烟区烟农队伍现状

2015年, 延安烟区种植烤烟面积0.12万hm2, 烟农户数871户, 户均种植面积1.38 hm2;较2010-2014年的平均烟农户数1 412户减少541户, 减幅38.3%;较平均户均面积1.25 hm2增加0.13 hm2, 增幅10.7%。其中, 40岁以下的烟农户数占30.5%, 41~49岁的占60.8%, 50岁以上的占8.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2.3%,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3%,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4%;种植0.67~1.33hm2的烟农户占33.9%, 1.33~2 hm2的烟农户占51.6%, 2~3.33 hm2的烟农户占12.9%, 3.33~6.67 hm2的烟农户占1.5%, 6.67 hm2以上的烟农户占0.1%。

2 烟农队伍流失主要原因分析

2.1 种植布局调整

根据陕西省局 (公司) “北烟南移”的发展战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陕西省局 (公司) 严控规模政策, 延安市烟草专卖局一步调整优化烟叶生产布局, 提高烟叶种植集中度, 以期推动烟叶生产的长远发展, 更有利于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 切实加大种植区域、农户、田块“三优化”工作力度, 适当压缩种烟小村、小乡镇, 将烟叶种植逐渐向生态条件适宜、群众基础好、集中连片的种烟大村和重点乡镇优化调整, 坚决取缔应付田、边角田和套种田, 重点培育发展1.33~3.33 hm2的职业烟农户。

2.2 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发展苹果、玉米和大棚蔬菜种植, 加尚虽然烟叶价格逐年提高, 但和农副产品、农用物资持续涨价不成正比, 烟农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仍然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2.3 劳动力缺乏

烟区外出务工现象突出, 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 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 碰到农忙时节, 如整地、田管、采收和烘烤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时候, 由于工价高、剩余劳动力少, 雇工较为困难。按照目前延安市烟区每个劳动力近100~120元/d的工价、雇工22个/667m2计算, 工价达2 200~2 640元/667 m2, 将大大增加种植成本, 种烟效益不明显, 有烟农自愿放弃种烟。

2.4 烟农年龄偏大

延安市烟区有部分烟农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烤烟, 至今已有30多年, 年龄已达到60岁以上, 基本退出农业生产, 在家赋闲。

2.5 土地流转困难

目前, 土地租金平均300元/667 m2, 但一些种烟专业村由于种烟尝到了甜头, 租金特别高, 平均600元/667m2。一些种植大户普遍存在租田困难、租金高、租地分散, 导致每年的种植规模有所改变, 而部分烟农因无田种烟而流失。

3 稳定烟农队伍的对策措施

3.1 加大政策调控力度

稳定烟农队伍最重要的是让烟农取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使种烟收益不低于种植其他作物收益, 并且使烟农不受外出务工的较大冲击, 稳定烟农数量。一是要合理确定烟叶收购价格。建议通过广泛调研,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烟叶收购价格, 提高种植烟叶最大效益, 使烟叶种植成为烟农家庭经济收入最主要来源, 稳定烟农队伍;二是要加大产前补贴力度。受烟用物资持续上涨的因素影响, 烟农产前投入增加。例如, 可通过进一步加大补贴来减少烟农生产投入, 增加烟农收益。

3.2 健全完善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 提高烟农种烟综合效益, 保护好烟农种烟积极性, 让烟农愿意种烟、放心种烟、轻松种烟, 要坚持“两头工场化、中间机械化、全程专业化”的集约化路子, 健全完善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着力培育专业化服务队伍, 为烟农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服务, 努力实现减工降本增效。

3.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全面实施科技兴烟战略, 准确把握行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 明确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重大专项, 认真落实推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加强科技项目联合攻关, 资源整合与技术集成相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构建烟叶生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体系。

3.4 培育职业化烟农队伍

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化烟农队伍, 建立健全职业化烟农准入和奖惩激励机制, 将符合条件的烟农纳入职业化范畴, 在签订种植合同时, 可一次性签订5 a。同时, 有针对性地对烟农开展烟叶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 不断提高烟农队伍综合素质, 逐步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职业化烟农队伍。

3.5 提升服务烟农的质量和水平

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烟农”的工作理念, 继续加大针对烟农的技术指导服务力度,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 深入田间地头, 帮助烟农及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全面提升服务烟农的质量和水平。

3.6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篇3:堵住农村教师队伍流失的漏洞

近年来,在义务教育任务最重、覆盖而最广的农村基层学校,教师队伍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据报道,某县一所普通农村初级中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有近30名优秀教师离开该校,致使该校师资严重短缺。又有调查显示:在贫困山区中小学,经常想调出或想离开教育岗位的教师分别占61%和69%,有90%的教师表示“如果有重新择业的机会,将不再担任教师工作。”这两例事例充分说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堵住农村教师队伍流失漏洞刻不容缓。

农村流失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学优秀的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这种流失,造成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严重,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同时进一步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农村教师队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复杂的背景和根源,但总的来说,是基于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工资、福利待遇低是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农利学校教学条件较差、住宿条件恶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解决教师队伍流失问题,必须从根子上找问题,真正正视现实问题,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实施“科教兴桂”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一、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让农村教师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物质待遇作为人才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评价标准,其份量愈来愈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按政策贯彻落实和稳步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缩小与城市教师收入水平的差距。一是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向农村教师倾斜,提升农村教师工资晋级的速度和幅度,增加岗位津贴、课时补贴,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二是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向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方向努力;三是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加快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四是建立农村教师保障制度,退休金应从高从优发放。

二、制定符合农村教师发展的培训制度、评聘制度,让教师有事业成就感。学校领导要关心和尊重教师,合理安排使用教师,努力为他们构筑起施展才干、取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切实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教学设备设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教师培训上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农村学校教师能接受高质量的业务培训。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要制定相关的农村教师职务评聘标准,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奔头,能在教师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实现向己的人生理想。

三、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有归属感。单位要留住人,事业是核心,待遇是条件,感情是纽带。为此,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尊重教师知人善任,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学校管理者不但要善于发现人之所长,从而达到扬其长而抑其短的目的;而且要善于发现人之所短,从而达到变短为长的目的。在校园氛围内建立起和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集中精力干事业,更好地发挥教师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最后,引入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教师选拔办法,真正做到公平竞争、聘优劣汰。

篇4:烟农队伍流失对策

1 烟农队伍的演变过程

从表1可以看出,2003—2010年,烟农种植户数(合同份数)每年呈大幅度流失趋势,近3年来稳定在6.5万户左右,流失率达82.7%;种植户的种植面积反而呈上升趋势,自2009年以来上升幅度较大,2012年户均种植面积最大达1.438 hm2,是2003年户均种植面积的5.9倍(表1)。

按照现有种植户的规模和经营性质可分为传统农户、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生产合作社4种形式,将2008年以来种植户的规模进行详细分解(表2),不难看出,5年来传统农户数量急剧缩小,由原来的85.9%降低到2012年的35.2%,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56.2%下降至11.8%;而植烟面积0.67~6.67 hm2的种植专业户不断膨胀,由2008年的13.5%发展到2012年的62.3%,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35.5%上升至2012年的64.5%。说明传统农户已不再是烟叶生产的主力军,种植专业户构成了当今烟叶生产的主流。表2还显现出,近年来诞生了家庭农场这一新的生产形式,其从2008年的0.55%发展到2012年的2.41%,种植面积约占据了总面积的1/5,成为烟叶生产队伍不可小觑的力量。此外,近年来生产型合作社的种植面积稳定在4%左右,说明尚处于探索阶段。

2 原因分析

2.1 烟叶生产的个性特色造成了传统烟农队伍数量的锐减

一是烟叶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生产环节多,周期长,技术性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烟叶生产链条,最终影响烟农的经济效益。二是烟叶农事操作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操作复杂,时效性强,酷暑季节正是农忙旺季,工作非常辛苦。三是风险性大。烟苗移栽后,很容易遭受旱灾、风灾、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袭击,辛苦投入很可能“毁于一旦”。近年来连作烟田比例较大,土壤营养失衡,土传病害频发,烟农损失惨重,苦不堪言。四是烟草行业个别生产经营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压级压秤,坑农肥私,损坏行业形象,降低烟农对其的信任感。这些原因使种植者意愿降低,积极性不高。

2.2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了传统烟农的大量流失

近10年来,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加上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发达,信息便捷,近年来中央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致富门路,多数农民面对生产资料和用工价格持续上涨的囧况,不愿意从事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较高的烟叶种植,改种容易操作、高产、高效的其他作物(表3),数量可观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家务工或从商。

2.3 职业烟农的兴起

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大部分传统烟农改弦易辙,自此退出了烟叶的舞台,而少部分有一定文化基础、掌握烟叶这门技术的烟农认为烟叶收入稳定、有保证,不外出打工照样能赚来钱,他们依靠烟草行业提供的优惠政策,通过雇佣一定的劳动力,走向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烟农,目前已经成为河南省烟农队伍的中坚力量。

(元/hm2)

3 培育现代烟农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3.1 目前烟农队伍现状与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差距较大

目前河南省烟农20~30岁的占1.2%,31~40岁的占16.6%,41~50岁的占46.0%,51~60岁的占29.5%,61~70岁的占6.3%,烟农年龄重要分布在41~60岁,占75.5%,烟农年龄偏大,现代农村“70后不愿种、80后不会种、90后不谈种”的现象普遍存在。烟农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79%,高中以上文化烟农约有20.8%,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标准化种植技术接受慢,应变能力差,知识结构与现代烟草发展需求差距较大[4]。大部分烟农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具有以质量求发展的现代意识和诚信经营的现代理念。此外,风险意识也较为淡薄,一旦遇自然灾害年景便垂头丧气,不愿意再从事烟叶生产,给烟叶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3.2 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现代烟农作人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三农”问题放在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烟草局姜成康局长在2012年烟叶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要充分尊重烟农主体地位,调动烟农投身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烟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可以说新时代无疑将烟农放在了支撑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发展使烟农由原来一家一户依靠自家责任田种烟致富者演变成租地雇工种烟的烟叶生产经营者,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迫切需要烟农用现代化的生产理念来组织生产,经营烟叶。国家烟草局提出的“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主要取决于优质原料的保障能力,而优质的烟叶最终决定于烟农,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是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内在质量提升的保证。

4 培养现代烟农的途径

现代烟农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应用现代生产资料,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从事的烟草农业生产劳动者[5]。培养现代烟农,使其在具备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等职业烟农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市场意识、商业意识、职业意识、发展意识”4种意识;具有“依法种植、规范种植、科学种植、产业种植”4项能力;具有“现代理念、现代意识、现代手段、现代技术”4类认识[6]。

4.1 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武装烟农

现代烟农要符合现代烟草产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就必须要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的前提是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理念来武装头脑。主要办法是加强学习,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培训。烟草行业要把新型烟农培训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让烟农了解现代农业及现代烟草发展形势,树立现代意识,使他们主动融入到现代烟草生产中来,和烟草行业形成“共生”关系。通过培训,要达到2个目的,一是让烟农掌握培育壮苗、平衡施肥、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现代烟叶生产技术,为生产出优质烟叶奠定基础;二是让烟农学会用新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主动融入到烟农综合专业服务合作社中来,享受合作社成员在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专业化服务等方面的优惠待遇,自觉走上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完成从生产者向经营者的蜕变。

4.2 用现代设施和技术条件装备烟农

一是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烟草行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积极加强烟机、烟炕、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烟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烟叶生产稳定发展。但目前烟区生产环境还不够完善,抵御灾害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今后烟草行业仍要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实施、高标准管护,达到田成方、管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险能防的现代化烟田标准。二是加快机械化普及。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近年来烟草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扶持烟农用于购置通用机械和农机设备,并积极承担国家局全程机械化试点,实践证明,烟草机械化作业是实现“降工本”的根本举措,也是目前解决农村劳动力老弱妇幼、稳定烟农队伍的有效方法。从现阶段看,河南省农机具种类比较齐全,但机械化覆盖面不平衡,某些环节农业机械不成熟。因此,烟草行业还要加大该方面的扶持力度,以基地单元为单位全面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将烟农从复杂的生产解放出来,实现省工种植的愿望。

4.3 关爱烟农,情系烟农

烟叶产业链中包括了烟农、烟草公司和烟厂,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实行垄断经营,在垄断体制保护下烟草公司和烟厂进行商业经营,烟农这个特殊的群体每年都要受到“稳与控”的压力,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没有烟农就没有烟叶,没有烟叶就没有烟草的经营,烟草行业要从情感上将他们视为衣食父母,关爱他们,情系他们,给他们的成长以优越的社会环境。美国在2005年国际红十字会出台《烟草框架协约》后,买断烟农进而压缩植烟面积[7],说明了美国的烟农和烟草公司形成了合同关系,是“一家人”。从中烟草行业也可借鉴,给烟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是可以尝试建立烟农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烟农种植年限、种植规模、产量、税收等审定职业烟农资格,以税收为基数计提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纳入社会养老统筹,实现职业烟农的养老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二是可以给其子女上学补贴奖励等一系列待遇,促进他们成为烟草行业的成员。三是与气象部门紧密协作,大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的增雨防雹减灾工程,降低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努力降低种烟过程中的风险,增加烟农收入。四是积极推行烟草部门、政府、烟农和保险公司共担的政策性保险,加大烟叶生产保险投入力度,减少烟农种烟的后顾之忧。

摘要:烟农作为烟叶生产的主体队伍,是影响烟叶生产稳定性的基础因素。重点分析了近10年来烟农队伍的不稳定性及演变过程,剖析了症结所在,阐述了培养现代烟农的意义与有效途径,阐明了培养现代烟农才是解决“三农”问题、人力支撑现代烟草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烟农队伍,演变,意义,培养途径,河南省

参考文献

[1]苏新宏.河南省烤烟生产发展稳定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11(3):1-4.

[3]徐瑞,李冬洲.全国烟草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在恩施召开[EB/OL].(2012-07-12)[2012-07-16].http://www.tabaccochina.com/tobaccoleaf/roundup/update//20127/2012711155115524856.shtml.

[4]浦勇,杨嘉,蔺忠龙,等.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职业烟农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38-40.

[5]刘剑君.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目标与实现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9(9):215-216.

[6]调查思考[EB/OL].(2012-09-19)[2012-10-19].http://www.tobaccoc-hina.com/zt/2012 0919ZX/news.

篇5:烟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烟农管理的现状

烟草行业的管理水平在近几年得到很大的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基层管理建设、可持续发展、创新年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行业的管理水平[3], 但是对烟农的管理水平一直滞后于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烟农管理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烟农在农业生产中有自由选择种植品种的权利, 烟农与烟草公司的关系也变成了完全的买卖关系, 既独立又统一。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管理理念的变化[3], 烟农和烟草公司都是从经济作物烟草中获取独立的经济利益。将烟农视为烟草公司的“衣食父母”, 强调烟农的重要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烟农选择种烟, 成为烟农, 烟草公司就要保障烟农的比较效益, 只有保障他们的效益才不会让他们变成菜农、果农或是打工者, 从而与卷烟厂和烟草公司形成稳定的“企业+公司+农户”经营模式。

1.2 烟农管理存在“大锅饭”现象

目前不少烟草公司对烟农的管理仍处于“大锅饭”管理阶段, 不管烟农的烟叶交售情况、信用等级、科技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因素, 在烟叶物资的投入和扶持上, 科技指导服务上没有重点;再加上山区烟农居住分散, 烟农的技术水平参次不齐, 而一个烟叶技术员往往管理几个村, 精力有限, 这样就会造成对想要得到科技兴烟技术的职业化烟农服务不够, 或是得不到对口的服务。“大锅饭”的管理方式必然造成种好种差一个样, 严重影响职业化烟农的种烟积极性[4]。

1.3 烟农管理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状况下, 烟草公司和烟农的关系也将更商业化、市场化和利益化, 烟农的种植选择和出路也更多, 在种烟比较效益下降、服务不到位的状况下, 烟农队伍不稳定因素在增加, “烟田上山”现象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这样的形势下, 要求烟草公司转变思想, 完善烟农烟叶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服务体系, 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物资服务、信息服务, 让烟农在投入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多产出, 减轻种烟强度, 探索服务方式的变革, 使烟农从烟叶种植中得到效益, 受到尊重。

2 烟农分类管理对策

2.1 类型划分

烟农的种烟水平、劳力状况、经济状况等条件不同, 烟叶生产的措施也不同, 种烟的效益也不同, 这就要求针对烟农的状况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 按照烟农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从而提高技术到位率, 实现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对烟农的分类管理要综合烟农的种烟面积、诚信意识、劳力状况、技术水平到位率、烟用设施的齐全程度等因素合理的设置权重比, 考核记分, 将烟农按照A、B、C、D等4类进行划分, 然后针对不同烟农实行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管理。

A类烟农:热爱烟叶生产, 烟叶经济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种烟技术水平高, 能严格按照烟叶技术员的指导落实生产技术, 烟叶交售到指定的收购组, 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烟叶合同任务, 严格执行烟草公司的各种政策, 面积2 hm2以上, 一般收入在3万元/hm2以上。管理手段上, 应加大扶持力度, 优先安排烤房晾房建设和改造, 优先安排种植计划, 积极引导其尝试新技术, 创新烟叶生产技术和方法, 实现规模种植, 降低单位烟叶种植成本。

B类烟农:认同烟叶生产, 烟叶经济收入是家庭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 烟叶种植水平较高, 能基本完成烟叶合同任务, 基本能按照烟草公司的要求落实生产技术, 面积为1.33 hm2以上, 一般收入在2.7万~3.0万元/hm2。管理手段上, 应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 在烟叶生产和收购的各个环节加强考核, 提高烟叶种植水平, 提高种烟效益, 使烟叶种植水平向A类烟农转化。

C类烟农:基本认同烟叶生产, 种烟收入是家庭收入的调节, 种烟不是很专业, 种植水平不是很高, 能基本或者不能完成烟叶合同任务, 基本能按照烟草公司的要求落实生产技术, 面积0.67 hm2以上, 一般收入在2.25万~2.70万元/hm2。管理手段上,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扶持, 稳定烟叶种烟信心, 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和困难, 积极开展生产和烘烤培训, 提高烟叶种植的收入, 使其向A、B类烟农转化。

D类烟农:不认同烟叶生产, 将烟叶种植视为副业, 种烟是为了投机, 政策好就种, 政策不好就放弃, 种植水平不高, 面积0.67 hm2以下, 对烟叶技术员的技术指导持无所谓的态度, 种烟收入不确定。管理手段上, 应加强教育, 认清烟叶种植的本质, 有条件、有意愿种烟的积极鼓励, 在烟叶生产和收购的各个环节加强考核, 提高种植水平, 使其向A、B、C类烟农转化, 没有意愿的不安排计划自然淘汰。

以上分类不是将面积作为划分烟农等级的第一标准, 而是将种烟效益作为划分的第一标准, 种烟效益不仅是考量烟农综合掌握烟叶种植和烘烤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烟农是否认同烟叶生产、热爱烟草的重要标准。实行动态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5]。烟叶生产是农事活动, 就必然会受到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 在执行烟农分类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保证烟农分类管理执行过程中体现制度的严格与人文的关怀, 对于受灾减产、家庭事故等因素造成的不能保证技术执行到位和不能完成合同任务的烟农要有相应的优抚政策。

2.2 具体程序

在烟农分类管理的具体操作中, 以合同履约率管理为中心, 以生产技术到位率为基础, 将烟农分类管理实施过程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阶段。

产前宣传:加强烟农分类管理的宣传, 保证每户烟农都能通晓政策。分类管理切实关系到烟农的利益, 如果不能将分类管理的政策及时传达到千家万户的烟农家中, 年终分类管理考核必然会造成矛盾。通过广泛的宣传, 将具体考核的标准、项目与时段告知烟农, 在收购结束考核评比时, 烟农对分类管理也信服, 通过横向比较, 明白其中的原因, 也能促进烟农提升自己的烟叶种植和管理水平。

产中监督:加强烟叶生产和收购过程监督, 实施环节管理, 双向互动考核。在烟农分类管理中将生产规范与考核指标印发成《烟农须知》, 张贴在每户烟农门上, 烟叶技术员分环节到烟农家中检查指导, 并在烟农须知上签字, 当面对烟农的技术执行到位率、存在问题做现场指导, 并现场打分。

产后公示与兑现:收购结束后, 按照烟农的生产技术规范落实、烟叶合同完成等综合情况对烟农进行等级分类评定。并在烟农所辖的收购组及时张榜公示, 接受监督, 做到等级评定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按烟农所评定的等级标准进行无偿投入。

3 烟农分类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行烟农分类管理有以下好处:一是促进了合同管理和信息化服务。实行烟农分类管理后合同数量和烟叶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分类高低, 关系到无偿投入政策的配套。因此, 烟农将合同作为一种利益保障来对待。同时也更加关心合同信息的内涵, 将有效提高烟叶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二是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环节管理到位率。实行分类管理后, 烟叶技术员对环节实行现场打分, 有力地提高了烟农执行技术规范的自觉性, 环节考核成为对烟农具有约束力的考核措施, 这要归功于实实在在的烟农分类管理和考核兑现。三是促进了烟农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体现了人性化服务, 体现了“两个利益至上”的发展观。烟农是生产的主体, 也是措施执行的主体, 只有其主动执行才能使技术措施真正转变为生产力。对烟农实行分类管理后, 烟农更加体会到烟草与烟农是真正一体的, 技术员经常到户指导生产, 更加密切了与烟农的情感联系。四是增强了技术员的责任心, 提升技术员队伍的管理和素质水平。实行烟农分类管理后, 技术员对烟农的指导加强, 烟农迫切希望种烟技术上得到指导, 执行情况要得到技术员的“最终认可”, 而技术员在这种巡回指导的工作中, 其责任心和技术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烟农实行分类管理, 打破以前的“大锅饭”管理体制, 能激发A类种烟户的种烟热情和优越感, 有效地激励B、C、D类烟农向A类烟农转化, 提高烟叶种植的整体水平, 满足卷烟企业对烟叶大批量、高质量的要求, 有助于烟草公司将有限的人、财、物投向优秀的烟农,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培养适合现代烟草农业的职业化现代烟农;烟叶技术员能针对不同的烟农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在现代烟草农业下有一支稳定的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烟农队伍, 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6,7]。

摘要:分析了烟农管理的现状, 结合生产实际, 提出实行烟农分类管理的对策, 并探讨该种管理模式的意义, 以期促进烟农管理的持续开展。

关键词:烟农管理,现状,分类管理,对策,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燕, 薛兴利.蒙阴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 2011, 30 (1) :58-61.

[2]张光辉, 呙亚平, 蒲元瀛, 等.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7) :4330-4332, 4336.

[3]魏国胜, 赵书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难点[J].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 (1) :198-201.

[4]唐新苗, 王丰.对发展烟农互助组的思考———基于现代烟草农业的视角[J].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11) :302-304.

[5]马聪.烟叶产业化经营与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6]李栋烈.关爱烟农分类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EB/OL]. (2007-08-31) [2011-05-06].http://www.tobaccochina.com/tobaccoleaf/roundup/management/20078/200783019936_268977.shtml.

篇6:烟农队伍流失对策

1 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 发展目标不明确

从2010年7月开始, 邵阳市烟草公司安排3个产烟县分公司试点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成立了4家小规模的烟农专业合作社。由于烟农专业合作社在邵阳市还是新生组织, 无论是政府部门、烟草职工还是广大烟农, 对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都存在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的问题, 具体表现:不太清楚其重要意义和作用, 烟农入社积极性不高, 有些勉强入社的烟农不明白互助合作的内容和价值, 有的合作社甚至连理事会成员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 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1.2 指导不到位, 运作不规范

目前, 由于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指导人员缺乏或懂业务的指导人员指导不够等原因, 大部分合作社在筹建阶段或在运行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规范运作, 操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局限性[3]。有些烟农专业合作社直接以所在乡镇名或村名来命名, 不利于合作社今后的规模扩展和上级部门的扶持投入等。

1.3 扶持不到位, 发展后劲不足

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除了烟草部门的扶持外, 还需要市、县、乡镇政府领导和财政、税务、农经、金融等部门的配合和扶持。而对于邵阳市的烟农专业合作社来说, 除了烟草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外, 其他部门配合支持很少或者没有。因此, 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缺乏较宽松的经营环境, 加之可经营的资产较少, 社员规模较小, 发展后劲不足。

1.4 人才缺乏, 管理水平不高, 多为单一经营, 合作效益不佳

目前, 邵阳市农村劳动力不足, 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经济业务、会管理的人才极其缺乏。由于缺乏能人, 试点的理事会中大部分成员文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不强, 导致烟农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目前, 由于试点的烟农专业合作社都只经营烟叶方面的服务业务, 没有拓展多种经营渠道, 又加上上述其他方面的原因, 导致合作效益不理想。

2 规范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引导, 明确发展目标

大力宣传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意义、作用和有关政策, 让广大烟农明白3点:一是烟农专业合作社是上级有关部门鼓励发展和重点扶持对象;二是加入烟农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 从而达到减工降本, 提质增效的目的;三是烟农专业合作社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经济组织, 即广大烟农享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和管理收益权[4]。只要让广大烟农了解加入合作社的好处, 就会大提高其入社积极性和合作干劲, 从而为办好合作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2 健全组织机构, 规范操作流程

一是规范机构管辖区域。根据国家局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有关要求以及便于今后管理、接纳上级有关部门的投入和发挥规模协同效益, 1个产烟2 500 t的烟叶基地单元只宜成立1个专业合作社, 下属乡镇成立合作分社、村级成立合作组[5]。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成立合作社筹备委员会, 起草合作社章程, 发展合格社员, 召开由全体社员参加的设立大会, 修改、完善、表决通过合作社章程, 民主选举社员代表、理事会、理事长, 监事会、监事长。制订健全的合作经营服务范围、收费标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和亏损处理等制度。三是成立专业服务队。根据烟叶业务分工需要, 各分社需成立机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级和运输6个专业服务队, 所有专业服务人员在全社范围内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2.3 加强指导, 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指导和培训, 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负责指导和培训的烟草、农经等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社全体成员特别是理事会成员和专业服务人员的指导、培训, 让他们学习业务知识, 熟悉业务流程和管理经验, 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强业务规范, 提高服务质量。合作社要制订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合理的项目服务收费标准,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及时满足烟农的服务需要。整合合作社范围内有效的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 号召全社范围内的烟农实行规模化种植, 户均种烟达到1.0~1.2 hm2, 加大烟用农机投入, 推行集约化经营, 精细化农事操作。合作社对烟农实行“六统一”精细化服务, 即统一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6]。要通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切实减轻烟农社员的劳动强度, 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的提高, 从而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效益。三是招贤纳才, 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引进和吸收懂业务、会管理、品德好并热心于合作社发展的优秀人才, 充实合作社人才队伍, 特别要注重合作社理事长的选用。通过招贤纳才, 合作社实行品牌化规范运作, 优化业务流程, 加强工作痕迹化管理。注重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 实现信息化管理, 继而提高理事会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2.4 加大扶持力度, 增强发展后劲

烟草部门要继续加大投入和扶持, 配套完善烟水、烟路、烤烟房、烟用农机、烟叶收购站和“两场” (育苗工场、烘烤工场) 等基础设施建设, 并给每个合作社拨付10万~20万元的启动资金, 主要用于前期工作经费开支和添置必要的办公设施。之后, 合作社依托“两场”、烟用农机等资产和个专业服务队就可以规范运作。另外, 市、县和乡 (镇) 3级人民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综合配套扶持政策, 整合财政、水利、农综等有关部门的资金, 在合作社区域内重点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自来水、村道硬化、有线电视等配套项目, 让广大烟农社员优先分享社会进步成果, 使其种烟安心、放心、舒心。工商、税务、电力、国土、金融等部门要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和壮大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政策支持。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础。同心协力, 加大投入、增加其可经营性资产、提高社员收益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保证。

2.5 多种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

大力拓展其他经营渠道, 实现多种经营。一是积极探索“两场”和烟用农机的综合利用。如在休闲期利用育苗工场种植西瓜、蔬菜等作物, 利用烘烤工场种植蘑菇, 利用烟用农机耕田、运输等, 盘活全社范围内的可经营性资产, 通过提高利用率来增加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二是针对目前农村用煤较多、煤源紧张的情况, 成立煤炭专业服务队, 以合理的价格给全体社员统一配送烤烟用煤和生活用煤, 这样既可以保证煤炭质量, 防止煤贩子掺杂造假而影响烤烟质量, 又给烟农社员带来方便和实惠, 同时也给合作社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林祖斌.烟农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型烟农组织发展的思路[J].海峡科学, 2009 (12) :81-82.

[2]李永亮, 刘莉莉.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一条生产组织现代化之路[J].新农村, 2011 (7) :100-101.

[3]石健林, 林雷通, 童德文, 等.武平烟农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发展现状[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 2011 (5) :30-32.

[4]佐刚.江西:黎川专业合作社催生百余特色种养村[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1 (4) :15.

[5]段应泽.楚雄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探索[J].中国烟草科学, 2010 (6) :54-58.

上一篇:读爱的教育读书反思下一篇:《泡泡飞呀飞》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