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4-05-15

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共8篇)

篇1: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以怀仁县5所中学为例

摘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调动乡村学子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优秀教师流失严重,队伍稳定性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薪酬水平偏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认同感低;培训针对性弱,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国家及有关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注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满足乡村教师诉求,增强其职业认同,从而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以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怀仁县5所中学为例,试图通过分析怀仁县中学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乡村教师 队伍建设 问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的振

①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旨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专门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并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②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农村,往往既吸引不来又留不下优秀的教师,致使广大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令人担忧。

一、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透视

(一)优秀教师流失严重,队伍稳定性低 虽然乡村教师的薪酬待遇在逐年增长,但是其所得到实际收入在高消费、高物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更不说实现富裕的生活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乡村教师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大部分乡村教师渴望逃离这种环境,造成大量乡村教师尤其是其中的骨干教师向城镇过渡,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当然乡村教师不单单是为了更高的工资待遇而选择这一步,还会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家庭影响以及为提高生活水准等进行工作流动。主要表现在从乡村院校流动到城镇院校、普通学校向重点学

③校流动,以及向教育系统外部的流动或是说教师的流失。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具能动性的力量,而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然会在性别、年龄、职称、学科、学历结构等等方面达到优化。然而,乡村教师队伍在性

④别、年龄、学科、职称、学历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1.性别比例不合理 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怀仁县的专任教师中女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了男教师。很多女教师都是当地的农民考上中师后留在当地任教,在当地结婚生子,农村的家里还有几亩地可种,夫家也不指望她养家糊口,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农忙时候还能帮的上忙,每年还能有几个月的寒暑假,带孩子同时还能够教育孩子,这些原因导致留在乡村任教的女教师比例大大超过 ①②薛二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N].人民政协报,2017-11-08(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EB/OL].http://.2015-06-01.③赵传珍.基于利益逻辑的城乡教师单向流动分析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5.④丁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透视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7(08):106-107.男教师的。

2.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如果“老中青”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构成,那势必会对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很大作用。但是从我们查阅的资料和调查来看,实际情况跟理想状态相差甚远,令人担忧。

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怀仁县正兴中学的专任教师中,40岁到50岁的教师比例很大,占半数以上,经研究表明,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是偏远的乡镇和规模小的学校,教师老龄化现象越严重。

3.学历水平偏低,职称晋升困难

从调查来看,乡村教师中大专毕业的占大多数,占到近六成,虽然有17% 的教师通过自学考试等渠道获取了本科学历,但是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学校教育,而从正规师范类的大专或本科毕业的教师只占1/5。显然,学历水平偏低的状况也直接影响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由于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对于年龄偏大的乡村教师,其知识结构也

①呈老化状态,职称晋升也难上加难。

4.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我们走访的怀仁初中学校里,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应试的基础文化知识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音、体、美、等艺体类和综合活动课学科教师却很欠缺,一些学校要么干脆不开这些学科,要么找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三)薪酬水平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部涉及教师队伍薪酬待遇的法律法规和地方制度,明确提出要解决当前乡村教师存在的重点问题,加强教师职业吸引,教师工资不得低于该地区国家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等多项改革措施。待遇差是乡村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在走访中听到最多最无奈的话语。而当我们分析流失的原因时发现,觉得是“工资水平低”辞职的教师占近一半。表中表示离职原因的是“其他”的,包含了地位低、不受尊重、没有

②成就感、为了孩子以后的教育和发展等等或多或少都与薪酬水平低有关的原因。

(四)社会地位不高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留守农村无人照管的儿童也在不断增多,大量的留守儿童给乡村教师增加了很多负担,在广大农村,教师已经兼老师,保姆,保育员为一体了。在与当地人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在乡村中,乡村教师并不是一个引以为傲的职业,很多人宁愿自谋职业和外出,也不愿意当乡村教师,靠微薄的收入为生,也不愿意他们的下一代从事乡村教师的职业。

二、加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乡村教育的发展维系在乡村教师身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统筹发展城乡教育,重视乡村教育发展 城乡二元教育结构使得乡村教师队伍更加不稳固,要努力打破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改革城乡教育投入制度、教育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以及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不断强化乡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城市学校和乡村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动交流,加快构建城乡教师队伍协调发展机制,以满足农村学生充分享有优质师资资源,让全国各地受教育者都能享有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切实落实国家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 ①②王凤秋,曹景萍.中小学师资结构现状及调整策略[].教育探索,2009,(11):51-53.王炳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分析基于湖南省泸溪县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2):35-40.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件精神,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建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机制,努力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引进优秀师资,改变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薪酬待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①高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

(二)改善乡村教师的薪酬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 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关心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障他们稳定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在 《关于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的建议》 里说,“如果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解决不了,教育优先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等法规文件,加大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激发乡村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确保乡村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偏远山区教师津贴、补助要足额发放,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比例。妥善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配偶工作、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好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研

②究,教学方法技巧、手段的研究,拓宽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三)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青年教师到乡村任教 第一,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逐步扩大免费师范生培养规模

2007 年试行的免费培养师范生政策要求学生毕业后回到户籍所在地从事一定时间的基础教育工作。但是,通过跟踪调查发现,该政策的实际实施效果并不如意。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调整的核心和焦点在于他们的就业问题。首先要消除免费师范生的忧虑,大多师范生毕业后怕到了所在地乡村任教2年后再也出不来,我们可以允许他们只要在规定的10年内完成在农村学校至少2 年的服务期限即可。其次,建立灵活的就学中途退出机制。一些意志不坚的免费师范生入学以后,可能会由于这样那样原因想转专业,比如家庭经济条件改善的原因或是本人职业志向的变化等,想中途退出就读的免费师范教育专业,我们可以允许他们申请转换专业类型,但同时须偿还已经享受的国家补助。这样,可以免去入学时候的后顾之③忧,增加报名的机会。

第二,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

取得教师资格并且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的高校毕业生,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规定,让他们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还可以制定一定的措施,鼓励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各优秀教师到需要的乡村学校支教讲学,落实上级财政有关补助政策。

(四)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第一,倾斜职称晋级制度,引导师资流向农村 根据我们查阅资料显示,乡村教师的职称结构失衡,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偏低,而初级职称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未评职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乡村学校教师的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加大对中高级职称的分配额度,并向乡村学校的教师倾斜,以调动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乡村学校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达到条件的教师积极争取职称名额。

第二,完善优质教师资源统一配置机制,推动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①②王道福,王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3,(8):118-119.王鉴,苏杭.略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标本兼治”政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7(1):29-34.③黎大志,刘洪翔.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兼议如何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5):72-77.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教师没有了校际界限,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区域内各个学校的不同需要,在保持学校教师稳定,充分考虑教师素质、水平、任教时间、任教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统筹调配、安排任教学校。这样统筹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达到优秀教师向乡村慢慢流动的目的,使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均衡。

(五)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要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学习方式,采取送教下乡、专家指导、顶岗置换、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等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注重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乡村教师培训课程教学资源公共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乡村教师教学与科研,建造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丰富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破解

①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

三、总结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知识传播者,是乡村学子接受学习、追逐梦想的领路人,更是提高乡村整体文化素养、改善乡村生活质量、避免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牵引者,可以说乡村教师在发展乡村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注重乡村教师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保障乡村教师的话语权,提高乡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加强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努力造就一批乐于奉献、扎根乡村的具有高素质、强能力的乡村教师。可见,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国家、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合力完成,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力量关注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薛二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N].人民政协报,2017-11-08(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EB/OL].http://.2015-06-01.(3)赵传珍.基于利益逻辑的城乡教师单向流动分析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5.(4)丁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透视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7(08):106-107.(5)王凤秋,曹景萍.中小学师资结构现状及调整策略[].教育探索,2009,(11):51-53.(6)王炳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分析基于湖南省泸溪县落实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2):35-40.(7)王道福,王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3,(8):118-119.(8)王鉴,苏杭.略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标本兼治”政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7(1):29-34.(9)黎大志,刘洪翔.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 兼议如何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5):72-77.(10)邬志辉实现优秀教师“下乡”的三种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5,(02)9-11.①邬志辉实现优秀教师“下乡”的三种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5,(02)9-11.

篇2: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凝聚了生活美、社会美、环境美、时代美、百姓美的生态和谐之美,而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响应“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全省整治1000 个以上村庄,打造100 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要求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重要通道、重要流域沿线,重点区域、风景名胜周边以及有代表性的美丽村庄建设。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全省各地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现状和问题

(一)各地普遍缺乏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

虽然前些年我省大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基本上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村庄规划编制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批量生产”现象,规划成果难以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突出特色。在今年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大部分村庄原有的规划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规划缺乏可实施性;还有的村没有规划,原有规划的低标准或缺失,造成的后果是为完成今年考核任务而边建边规划,或把规划舍弃,直接做村庄节点整治设计,这样结果势必造成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实施,村庄整体风貌不完整,可能导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美丽乡村建设要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不适应建设需要的规划,要修改完善后依法报批”。然而,各地在执行中,限于经费及时间,不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行动计划的科学制订,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少,视野狭隘,缺乏全域一体的建设理念。

(二)组织领导职责不明,参与各方认识不同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参与,组织协调难度较大。为此,省政府成立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苏树林省长任总指挥,要求各市、县、区主要领

导亲自抓,相应成立指挥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相对于省里的高度重视,各市县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省里年初下任务,但在督查中发现各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大都在第二季度才进入设计委托阶段,一些市县到第三季度还未完成整治方案。若按照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年初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剩下的三个月内突击完成,建设质量将可想而知。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职能部门对美丽乡村建设意义和目标认识不清,在具体实施或参与建设时职责不明,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必然不同,难以形成建设合力,导致工作迟迟难以开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一些基层领导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搞搞清洁卫生,改善农村环境” 的低层次认识上,甚至更错误地认为它只是给农村“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展示给外人看。

(三)项目设计标准缺失,设计同质化现象明显

省委省政府在推出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时,未能及时颁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考评制度,导致各地在项目设计中虽然以“生态、乡土”等为主题,但通常都是建立在非本土文化的所谓“因地制宜”理念之上,忽视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一些地方更是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盲目跟风攀比,从而导致美丽乡村设计在相互模仿中同质化发展。设计人员缺少对乡村文化和现代农民生活习俗的研究,盲目套用理想化的城市景观设计模式,美丽乡村失去了质朴、自然亲切的乡村韵味。如有的采用城市手法,未考虑当地实际,设计规模偏大,未采用乡土材料,投入较大,乡土气息不够。南安市梅山镇鼎诚村部分河道两岸护坡硬砌,计划两岸堤面铺砖,既不生态,也不美丽。

(四)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福建省2014年宜居环境建设项目考核抽查办法和奖补实施细则》(闽宜居指办〔2014〕34号)提出,对列入“千村整治”工程的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720个村庄,按照每个村庄基本补助90万元的标准,对于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243个村庄,按照每个村庄基本补助110万元的标准,对于已获得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14个村庄进行差额补助。对列入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创建名单的,且经年终考核验收达到优秀的村庄,再给予每个村庄30万元的资金奖励。应该说省财政经费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经费的补充,但地方政府尚未能有效引入社会资本,地方财政缺乏配套资金,导致在一些村庄建设仅靠这笔经费,建设项目只能围绕这点费用精打细算。相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建设经费难以支撑,村干部及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规划编制的审查制度,加强规划科学合理性

前两年突击完成的“全覆盖”式村庄规划,超出了各地规划管理部门审查监督的能力,一天论证十几二十个村庄规划成果的现象较普遍,导致这轮全省村庄规划成果鱼龙混杂,质量普遍不高。正因如此,规划“无用论”再次喧嚣,致使美丽乡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均不再重视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规划成果是否“有用”,关键在于政府应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审查和监督机制,促使编制单位要深入住户,充分了解村民对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建设、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需求,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编制有用的规划。同时,更要督促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村民参与行动,编制单位要采取适当方式向村民宣讲规划意图和规划内容,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后,让村民充分理解规划,取得的村民认可,最后规划方案要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依然是龙头,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引导下,才能真正达到“环境美、生活美、文化美、布局美、建设美”的“五美乡村”。

(二)完善组织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本人认为相比于一把手亲自抓,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制度建设更为重要。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规划、产业、发展、环境卫生、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相关部门都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力度,推进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在政策上扶持美丽乡村建设,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规费。当前我国城乡二元差异明显,农村大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历史欠账严重,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不能指望靠运动式的突击行动就能够达到目标。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出台相关文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机制、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实施步骤、工作原则和考核办法进行框架设计;落实规划编制,提供资金保障,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务实长效、直面现实的工作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农民群众自评、自治力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在具体工作指导中,应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统一认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只有做到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部门的服务和资金配套就跟到那里”,乡村才能真正“美丽”。

(三)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科学引导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村民,但由于村民普遍缺乏乡村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正确指导理念,且受到城市居住标准、价值观、建筑形式等影响,求新求变,盲

目追求城市化景观形象,忽视了乡村景观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加之一些地方急于求成,不考虑自身特点,照葫芦画瓢,把乡村包装成为了“新城市”,最终使“美丽乡村”却不再是乡村景象。应该认识到,本次美丽乡村建设有别于单纯完成任务式的“穿衣戴帽”工程,真正从村民日常生活入手,利用现有条件,在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同时,利用自然要素来打造艺术、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建筑立面的美化、绿化景观的增设、文化小品及场地设施的布置,为村民带来真正实惠且舒适的生活。乡村特色景观是美丽乡村最直接的外部表现,在规划整治中应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两个方面提取乡村景观特质,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要素,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乡土景观,有针对性的地进行乡村景观设计的引导,形成地域性较强的景观空间,更好地演绎乡村景观特色,抵御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同质化。如在平潭白青乡,滨海石头厝是其最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因此在整治中,要充分利用废弃石厝、沿海漂流木等当地特有的材料来搭建公园、营造景观。

(四)加大宣传力度,引进社会资本和引导村民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居。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再好的政策,再多的扶持,再大的投入,也难以发挥长久有效地作用。紧邻我省的广东和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开展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政府应组织引导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村民代表前往学习取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只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案例,才能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通过村民的口口相传,通过政府的宣传教育,让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根植人心,将美化环境化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人人动手种花草,户户整洁护环境。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加强宣传报道,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类民间资本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的动力,增强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合力。

三、结语

篇3: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乡村农机维修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乡村农机维修人员短缺,维修网点少且分布不均匀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江西省新干县的农机具保有量为6.48万台套、有农机维修人员161人、维修网点92个,其中65家是专项维修点,大部分网点分布在县城和乡镇所在地的圩镇,村组维修点和流动“农机医生”只有10多个。由于许多村没有农机维修点,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特别是农忙季节,有的农民只好抬着有故障的柴油机、汽油机、水泵等农机具来到圩镇甚至县城网点维修。

2、维修网点修理不规范、技术差,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新干县的92个农机维修点没有一家二级以上的,取得维修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只有60余人。现有维修人员多数是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他们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正式培训,根本达不到农机部门规定的农机维修的开业条件。大一点的维修点兼做农机零配件销售业务,为增加收益,维修尽量拆换零件。

3、高新农机具维修人才缺乏,影响了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农民购置了许多新型农机具和设备,其中有些设备科技含量很高,不少农机维修网点服务人员根本不会维修和调整,农机出现故障必须等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来维修,维修时间无法保证,耽误农事,造成损失,严重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4、经费不足,农机部门对维修网点的建设和监管力度不够

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工商、质监部门不能经常下去检查,使得假冒伪劣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干县农机局只有13名干部职工,财政没有农机管理专项工作经费,无法对维修人员迸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

二、建立健全乡村农机维修网点的对策和建议

1、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管理职能

有关部门在制定农机化发展政策和规划时,要把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多规划建设项目,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和发展与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机维修与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自上而下理顺维修管理渠道,正确行使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行政许可权,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纳入农机化工作内容。

2、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维修网点建设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让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在公路沿线和使用农机较集中的地方,乡镇应建立综合维修服务网点,满足大多数农机的简单维修和保养需要;在农机较少的乡镇和农机具应用较落后的地方,建立小规模的专项维修点;县城附近较大的综合维修企业要逐步发展成为生产企业的“三包”点。建设维修网点,还应根据农机分布状况及农机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保证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依法规范农机维修网点,构建农机维修服务保障体系

要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加强与工商、质检部门的配合,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机维修户的法律意识和主动办证、持证的经营意识。建立农机维修市场的长效联合执法监管机制,严把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批关、农机维修户级别评定关和退出关,扶持部分农机维修户提高维修能力。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与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各农机企业的横向联合,构建农机维修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保障体系。

4、要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制定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任务,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人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

5、坚持农机维修网点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篇4: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乡村教师 继续教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3-02

乡村教师担当着农村孩子的教育培养重任。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素质欠佳,成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我认为,教师继续教育(简称“继教”)是开展师资建设的可行之策。然而,教师观念保守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教师继续教育的低效甚至微效也是不争的事实。以我学区为例:

一、问题浅析

1.教师对继续教育目标任务认识模糊

我学区辖有中心校一所,村小三所, 61名教师分布各个学校。然而,当我们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客观冷静审视我学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时候,两点突出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从教信念缺失。教师从教信念淡薄,教师思想观念保守,怨怼苦闷情绪严重,不少教师对新课改充满抵触和消极情绪。骨干教师不多,取得的教研成果档次不高。混日子、得过且过的教师占大多数。以2014年的一次职业道德培训的问卷调查中,情况如下:(见附表一)

二是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模糊。教师执教观念保守,继教行为被动。消极面对,应付了事居多,学习内驱力严重缺乏。以2014年县继教中心对我校教师继教材料验审前的一次培训活动中,问卷调查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情况如下:(见附表二)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学区教师多表现为理想信念缺失、职业观念淡薄、追名逐利浮躁,缺乏工作危机感,充满职业倦怠感、事业失败感和精神失落感,如一位专家所说的:现在中小学教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即不读书、不研究和不合作。他们厌倦学习,摒弃继续教育,丧失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和教研内驱力。

2.主管部门导管策略行政化倾向明显

我认为,上级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导管思路表现为行政化。当前我县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市继续教育中心设置的项目具体主管,即在“三新一得”等四大板块里面,生化培训管理、考试管理和其他管理等项目。这好像“老师”出了继续教育考试题,“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答题,答得多少分就“合格。”可见,这种模式表现为行政化的“要你学”意味特别明显,加之发文明文规定,培训不过关怎样,考试不过关怎样,验审不合格怎样。只追求结果,不求过程,教师学习自然大打折扣了。

每年到了年度继教验审时候,为了合格过关,教师基本是在“要我学”中东拼西凑继教假材料,在对“培训项目”和“考试项目”的怨声一片中敷衍了事。更有甚者,认为继续教育是管理员的工作,管理员有责任和义务把其继教达到合格过关。对他们来说,继续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和带着镣铐跳舞。

二、策略探析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将“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职业必须操守的准则。即“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可见,教师继续教育不仅仅是教师要完成的一项自身专业发展的工作,而且必须树立一种理念,让自觉接受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职业的信念和习惯。

1.重新认识继续教育的核心意义

只有会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专业化成长;只有明确继续教育重要性的教师,才能品出培训学习的个中滋味。继续教育,是秉持教师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提高执教能力,在专业化的宽阔大道上,从容前行。如是说,教师继续教育,不是教师工作之外的一副重担,更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厢情愿。所以,一个取得执教资格的教师,定当继续教育为己任,成为职业自觉,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快乐。

2.拓展多维继续教育平台

我认为,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学习材料,让教师回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譬如,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教育,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研讨活动。譬如,针对库区校园大量留守儿童的问题,其管护问题是一门需要当前教师学习的课题,这方面的材料完全可以成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还有,可以转变工作思路,实行继续教育申报奖惩制度,奖励热衷学习者,奖励成绩优秀者。只要教师围绕当前课改或纲要,围绕教育、教学等开展的学习活动,并获得一定教研成果的,均可以申報为教师个人的继续教育成果。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实施意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与个人的设岗晋级、创先争优和评优嘉先等紧密联系。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人,都必须规范继续教育行为,才能达成有效的继续教育效果。

3.总结优质的继续教育成果

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讲,教师继续教育必定是责无旁贷的拳头工作。要像抓基层学校教学质量那样,来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以,必须有专人管,专人抓,并形成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尊重教师继续教育成果,结合县域特征,探寻继教特色,总结继教成果,表彰继教先进教师和先进单位,以激发教师参与“继教”的热情。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的“继教”工作,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人,应该站在乡村教育发展大计的高度,正视问题,理顺思路,寻找出路,让继续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扎实开展远程培训工作,有效促进教师素质提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易振秀

篇5: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上伍乡党委牛维霞

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是创建和谐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自担任上伍乡组织委员以来,通过到各村走访座谈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就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问题

1、民主选举方面。根据2008年下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情况,主要存在问题是:一是个别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领头雁”难找,村党员数少,想选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党支部书记难;二是村委会成员易进难出,免职程序复杂、难操作、成本高。三是选举过程中违法现象查处难。

2、民主管理方面。主要存在问题:一是村两委主要领导不团结、不协调制约了村内经济的发展;二是村规民约多年未修订,有些老的条款已经不适用;三是村集体经济无收入,空壳村多;四是1000人以下的小村多,占行政村数的1/2,村级运行成本高等。

3、民主决策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难,外出打工的村民代表多,人员难到齐,很艰难保证法律人数;二是会议费用负担重,开会误工补贴难支付。

4、民主监督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流于形式多;二是村民评议机制不健全。

二、建议

(一)民主选举

1、要加快培养发展农村中青年党员,积极培养农村优秀青年入党,消除人为因素,特别是个别村党员家族化现象严重要引起重视。因为历来书记发展的都是自己家族或信任的人,家族党员在党员队伍中占有相当的影响地位,在新发展党员时即使采取双推双评也会受到书记意志的影响,最终选出的还是书记心中的人选。我认为在推选过程中可以给圈定范围,比如必须是企业家、种养能手、复转军人等自身经济条件好的作为人选,然后在采取在固定范围内进行党员、代表推选,再或者代表党员广泛推选以后再按照固定范围筛检,确定最终人选,之后再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开头是任何事情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样也是基础,可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采取这样的方法既加强了代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给党员们敲响警钟,不能让他们在想过去那样随便举手了。思想上给了压力,认识上也被迫提高了。我认为这样既不断扩大了农村党员队伍也提高了农村党员和代表的作用,为将来选拔农村“领头雁”奠定了基础。

2、村内事务要严格按照”四议四办三公开”的机制运行,以充分发挥村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我认为可以有包村领导驻村督导整个过程的运作,来督促村党支部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将会他们利用这个抓手为自己提高威信和学会在农村工作的方法,最后以每个村能够熟练和不由自主的运用此机制为最终目标,同时也以提高各村党支部驾驭民主选举全局的能力。

(二)民主管理

1、换届选举结束后,出现了书记主任不协调的现象,这时要加强新当选的村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特别是对“四议四办三公开”工作机制的学习,在使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同时明确各自的责任,进入角色。而且对村干部的培训应该是经常性的工作,定期的加强思想教育。这样明确了各自的责任以后也可以解决部分村书记主任不和的矛盾。我个人认为选举时还可以鼓励书记主任一人兼职,这样既解决了主要领导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在选举过程中挑选出配合自己工作的其他人选。而且这样的书记主任人选也是党员、群众共同拥护的人选,在将来的工作中也会比较顺利,同时能推动村内经济的发展,比如上伍村。

2、现在各村召开代表会和党员会议都是有误工补贴的,对于经济条件好的村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经济条件差的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例如小苏庄。因此换届以后不仅让村干部队伍有新的变化更应该帮助村内的经济有所发展和提高,这就需要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或加大上级财政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的目标。

(三)民主监督

1、要配备好村财务监督小组成员或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可采取村委主任与村支部书记、监督小组长共同签字报销制度。

2、村两委主要领导要有虚心接受批评的心胸,要倾听村民的呼声、意见或建议。建议能采取上级加压的方式开展民主评议,让群众评议真正落到实处,见到效果。所谓上级加压就是,上级领导派专人参加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并做好相应记录,对发现的问题给予督导监督,下一评议日时对上个评议日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调度审查,不合格或未进行改正的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行政处分。这样可以给村干部加压,使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从而推动了村内各项工作向前顺利发展。

(四)撤、并村势在必行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有关问题,本人认为在适当时间进行村庄合并是条主要途径,把象小苏庄这样的村和小许庄合并,既解决了村内经济问题,又解决了小许庄跨河规划的土地置换问题。

撤并村后有利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发展农村党员和选拔“领头雁”提供基础条件,解决了矬子里拔将军的局面。有利于降低村级运行成本,大幅度减少行政村干部职数等费用支出。有利于减少村级办公设施建设投资,例如,村级办公用房建设等。

以上只是我本人几条不成熟的建议,还望领导多批评斧正。

篇6: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江安四中胡进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根据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9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网络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县教育、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开展了为期40天的教育技术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培训。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的县级辅导老师,参与了本次培训的评价工作,现就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我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

我县学校布局分散、基础较差、规模小、资源短缺,整体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不高。同时受恶劣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等限制,广大农牧民及其子女信息缺乏、观念落后,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传统的模式和方法,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差距比较大,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技术能够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使教师能够尽快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计算机基础知识差,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我县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条件好的教师和部分年轻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相对比较高,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部分偏远的教师和部门老教师在上学期间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操作能力相对比较低,与内地的教师相比,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存在着差距。特别是我县一些乡村学校,受硬件和软件条件的影响,造成这部分教师平时很少用计算机,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视为普通的计算机培训,忽视了对培训工作的政策制定;还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界限不清,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培训等同起来,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三、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能力的对策

1.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具备初级教育技术能力是我县近期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为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促进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我县制定了相关的政策。

2.学用结合,提高自身能力

要想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利用“班班通”工程,把培训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自身的教

学技术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做到边学边用,学中有用,用中有学,减少各地发展水平的差距,拉近与内地发展的距离。

3.要把好的政策用好

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证书与教师评聘、继聘挂钩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积极性,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篇7:浅析学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滔溪镇长乐完小 刘阳初

今年,县教育局为了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在全县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随着此项活动的深入推进,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学风建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可以这么说: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品格,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好的学风,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好的学风,能使学校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在一所学风优良的学校学习、生活,那么这种好风气和习惯将会使其终身享用不尽,受益无穷。为此,结合学校实际,就在学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浅谈几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学校学风建设中主要存在及需解决的问题: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不知为何要学,也不知为谁而学,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与不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习兴趣不浓,存在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等现象。

(2)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现是: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效率和效果低下,没有得到老师及同学的及时关注和帮助,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一定的打击。

(3)家庭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思想散漫,学习松懈。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父母在外,主要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除了能满足其吃穿外,不能在学习上给予辅导,在思想动态上不能及时的加以引导,以至于使其养成了一种厌学的不良习惯。

(4)个别教师学业不精,缺少爱心、细心、责任心。具体表现为:个别教师只管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与不学、学得好与不好,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同时,课堂教学呆板,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课堂上打瞌睡、讲小话等。

(5)对潜能生、特困生、留守学生的重视、关注不够。具体表现为:各别老师的帮生工作不到位,只停留在应付式的工作层面,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真正动起来。

二、学校学风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一)、以活动为载体,寓学风建设于各项活动之中。

我校在“学风建设年”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1、主题班会的开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成败,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校要求各班组织以“梦想,从这里开始”“我与昨天说再见”等一系列的主题班会,让每位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增添自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在三月初,召开 “书香溢校园、知识伴我行”的读书启动仪式,在全校师生中掀起读书的热潮。同时向各年级推荐读书目录,下发倡议书,制定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的具体要求标准。各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辟一快“读书交流园地”。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早上到校、午间休息、放学回家后的时间进行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利用好周三的最后一节课,让每名学生收集、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建立“采撷集”,在同学之间互相阅读、交流;少先队大队利用广播站,开展“每日一诗”诵读活动和“每周一得”读书会,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并要求中、高年级的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向广播站和《文学园地》分别投稿5篇,学校每月总结一次,对投稿多且质量好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

3、组织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经验介绍、学习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让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学校组织各年级、各学科的知识竞赛、专项技能评比、作业展览、手抄报比赛等各项评比活动,进行隆重表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积极上进、刻苦钻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4、开展班级争优创先活动,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好的学风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班级管理。学校从班级管理上入手,以创建“十无校园”(课上无乱,课下无窜;作业无抄,考试无弊;排队无挤,进餐无嚷;语言无秽,举止无粗;公物无损,校园无脏)为内容,推进学生文明工程,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班与班之间积极展开评比,切实做到以“比”促学风转变,以“评”促学风养成,把班级的评比考核重点放在对学风、班风的考核上,成而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教学相长,共同促进 严谨治学,从严治教,转变教风,以此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要使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是关键。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当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用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习惯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为此,在抓学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教风建设。根据我校实际,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制度了一系列的制度,强化教师管理,加强教风建设。

1、结合师德建设抓教风,不断强化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如明确教师上班出勤制度:所有班主任老师和值周老师(含行政人员)必须在学生进教室前到达教室或办公室;所有教师做到在上课铃响之前到达教室,下课铃未响不准离开教室;所有老师必须在集体办公室或班级办公室办公,任何空堂课都不许回自己房间。学校严格教师的考勤制度,确保教职工坚守岗位。

2、抓好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每位教师严格按县局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力争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以自己的光辉形象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亲你、敬你、畏你、爱你。同时,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所有教师可以互相推门听课,且互相查看备课阅卷情况,并将看到的实际情况向学校报告登记,作为教师工作的考核依据,这样有效的促进了教师工作作风的转变。

3、不断加强学习,改进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在工作之余,学校要求每位老师经常观看魏书生、李镇西、霍懋征等教育名家的讲座,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向专家学习的同时,学校也组织老师多次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交流,感受兄弟单位良好的教风,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达到提升自身素养的目的。

(三)、加强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作为教师,与学生家长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表明,教师在激发学生养成良好学风方面的愿望与家长是一致的,而且这方面的措施、方法若为家长所接受,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效就有可能翻番。因此,学校抓住家长都很关注孩子学习这一特点,让老师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联网教育。同时还让每位班主任老师向学生家长介绍几套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并让他们与教师密切配合,不盲目给学生施压,不盲目请家教,完全建立对学校、对教师、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们在优化的学习环境中学得轻松愉快,信心十足,这样很好的促进了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以学生自治为主,从小处着手进行学风建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风建设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教育,把学风建设与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日常行为习惯抓起,抓好抓实,特别是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加强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为此,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三自”教育,(即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行学生干部、少先队干部轮流值周、值日制度,各班建立卫生监督岗、文明礼仪监督岗,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及校园清洁卫生评比等活动,逐步改变了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强化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篇8:浅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一、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 幼儿教师学历水平

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

表1所示, 在幼儿教师中, 研究生水平的老师较少, 以专科和高中学历的老师为主, 研究生水平的老师大多在城区较集中, 高中以下学历的老师在镇区、乡村居多。

(二) 幼儿教师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

表2为2013年我国幼儿教师人员数量, 如图所示, 城区的幼儿教师人数总量居多, 镇区的幼儿教师人数总量居中, 而城乡结合、镇乡结合、乡村的幼儿教师人数总量较少。

(三) 幼儿教师职称评定

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

表3为2013年我国幼儿教师职称评定, 如图所示, 国家的公共政策名额大多优先给予城区的幼儿教师, 而城乡结合、镇乡结合、乡村的幼儿教师却被边缘化。

(四) 社会地位和待遇

大多数人认为幼儿教师的职责只需看好孩子、照顾好孩子, 任何人都可以充当。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社会、家庭对幼儿教师的不重视, 社会地位处于边缘化。对于我国的幼儿教师来说, 身份都未得到肯定, 相应的工资待遇、医疗保险、编制职称以及各种福利都得不到保障。相比当下的农民工人所得到的待遇和保障要远及于幼儿教师。这种现象打击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影响到幼儿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向往, 损失大批优秀毕业生择向幼教。

二、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 幼儿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

我国幼儿教师队伍整体学历不高, 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影响着幼儿教育事业的效果与质量。依据统计, 幼儿教师大多以专科和高中学历为主, 高学历人才偏少, 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一些民办幼儿园为节省资源, 不顾准入标准, 自主招聘一些低学历、低水平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没有学过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也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采用机械性的传统教学必将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扭曲, 这种现状乡区比较凸显。如果一种职业从可以担任, 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必须专业化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尊重。” (2) 刚毕业的大学生择业方向大多会选择发达地区, 导致城乡教育差距, 影响幼儿教育事业的前进。

(二) 幼儿教师数量城乡差距大

幼儿教师的数量在城乡分布不均衡, 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化建设, 不利于幼儿教育发展的进程。每年的毕业生大多会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 对于不发达、偏远地区的幼师资源比较匮乏, 缺少年轻的幼儿教师, 年龄偏大的教师要肩负多职, 由于工作量过大、压力过重, 导致乡区的幼儿教师对职业期待值过低, 最终导致专任的幼儿教师大量流失。这种幼儿教师城乡差距大的现象, 严重影响我国幼儿教育平衡发展。

(三) 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不均衡

我国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一直沿用小学教师的职称系列。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 导致城乡差距日益悬殊。有关部门大多将政策名额限定给城区, 乡区的幼儿教师则被边缘化, 使其相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打击幼儿教师对自我的肯定, 削弱了幼儿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 不利于进一步激发幼儿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不公平

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 幼儿教师虽然拥有“教师”的头衔, 却不享有其身份和权利, 甚至连事业编制也没有, 扮演着模糊不清的角色。幼儿教师身份是其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的重要保障。幼儿教师在人们眼中很少受到关注, 使其身份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同一幼儿园会包含事业编制和合同编制的幼儿教师, 由于身份的不同, 所导致待遇差距很大, 相应的社会待遇和政治保障也得不到实现, 这必将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和流动大。

三、解决幼儿教师队伍问题的对策

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离不开教师们所做出的贡献。组建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 对我们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于目前我们的幼儿教师队伍, 仍存在复杂繁琐的问题, 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的监管与支持, 为解决当下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 提升幼儿教师整体学历的水平

为提高我国幼儿教师学历的水平, 我们要依照《教育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严格要求幼儿教师持证上岗, 实行聘任制。通过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幼儿教育师资培训在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中的重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世界各国现在都更加重视幼儿教资的培训。” (3) 其次, 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鼓励和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偏远地区从教, 使其整体的幼儿教师队伍学历均衡。

(二) 合理配备幼儿教师

参考我国幼儿教育相关条例和要求, 结合现阶段幼儿教师城乡分布不均, 科学合理的分布城乡幼儿教师。国家要鼓励和动员处于其他岗位的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转岗, 并提供相应的待遇保障。保证乡区幼儿园教师数量, 广泛招收热爱幼儿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 进行幼儿教育专业化的培训, 建立激励制度,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国家要大力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 提倡城乡合作共同创建幼儿教育事业。

(三) 改善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

职称评定制度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素质的肯定, 但国家重视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 对当前幼儿教师来说起到的效果不佳。如何真正保障幼儿教师享有的政策, 首先要改变我国幼儿教师职称评定沿用小学教师职称系列, 针对幼儿教师的发展特点, 制定专属于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 取消城乡二元结构模式, 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幼儿教师, 给予充足的评定名额。以此激发我国幼儿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崇高热情以及奉献精神, 依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 保障幼儿教师待遇, 提高其社会地位

“不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 通过社会评价所显示出的职业声望都带有等级性, 它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 (4) 为保证幼儿教师应有的权益, 我们要依法保障。根据《教育法》“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有效实施曾薪制度, 政府部门严格监督。《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保障幼儿教师经济和政治待遇, 是提升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指标, 更是确保教育师资的稳固建构。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 .

[2]母远珍.幼儿教师流失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 , 2006 (11) .

[3]彭攀.当代各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发展情况分析[J].文汇资料, 2008 (11) .

上一篇:观电影1942有感下一篇:电力安规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