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2024-04-28

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共9篇)

篇1: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刘光明

单位: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京城希望小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以情为重点,以读为主线,潜心涵泳,在揣摩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感悟和平的可贵,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在教学时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让学生在深层感悟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达到语言和情感共生,真情与智慧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流程:

一、激情导入

当老师看到每一位同学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老师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你们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也界并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战争让人们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战争让人们痛不欲生,请看大屏幕。战争给孩子带来的灾难图片。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近一个中国孩子,去聆听他面对战争发出的呼声,去感受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吧!板书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二、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录音:边听边画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三、自读课文,交流思考?交流思考:

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作者为谁呼吁?(张贴)

四、小组探究问题

师: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呢?(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2、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1)朗读这段话,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 3)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1)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

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

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看到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看图片

5、读了这份资料,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6、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7、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国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放世界充满爱音乐)

五、指导实践,升化情感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以地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3、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鸽子

六、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板书设计:

信的内容

探究爸爸

当今和平环境我们呼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篇2: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书信体文章。文章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抒发了自己失去父亲之后的悲痛心情,并自然地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内容浅显易懂,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教学设计时,以课文为媒介,通过多媒体课件,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来融入情景之中。通过饱含深情地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通过学生汇报收集的有关战争的材料,谈感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世界并不太平”,激发学生痛恨战争,热爱为维护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3、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引情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你想到了什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生:我感到他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幕幸福的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世界上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发自内心的呐喊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质疑问难。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师:课前已经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答主要内容。提示: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师:那通过预习你知道雷利的爸爸为什么而牺牲吗?

生:因为维护和平!

师:是啊!雷利的爸爸是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一员,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为了维持世界的和平而建立的一支跨国的特种部队。

师:在预习过程中,还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或进一步想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问题。

三、精品细读,自主感悟──动情

师: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呢?让我们走进雷利的内心世界潜心读书、用心感悟吧!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

1、交流“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前5个自然段,边读边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的语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划语句写感受。

师:谁来结合具体语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或是还从哪里知道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教师:还从哪里知道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看出来。

教师:老师还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你能从这句话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位好父亲说的话。

教师:你从“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爸爸为了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目的: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雷利的爸爸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师:就是这样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却被战争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当作者看到等来的却是父亲的灵枢时,他的心情怎样呢?

请大家默读大屏幕上的这段话,边读边想如果你是雷利,你的心情会怎样? 师:谁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还有吗?(板书:悲痛)把你体会到的送到句子中去读出来吧!读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或让我们来读出作者的这份极度悲痛的心情。)

师:爸爸的嘴张着,他在呼唤什么?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这三个和平我们该怎样读?为什么呢?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教师:让我们一起渴望的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目的:指导朗读,以读悟情。)

3、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但他却“死不瞑目”,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呢?

生:世界并不太平。

师: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读出来?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师:和平之花指的是什么?

和平之花指的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指的是和平容易受破坏。同学们,静心想一想作者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思考。

师:谁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啊!现在还有不少地方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板书:战争)

通过课前的调查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战争资料。(边放音乐,师边放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了老师搜集到的这些资料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世界真是太不太平了。生:那些小孩太可怜了。

师:把你们心中所想送到句子中去吧!(齐读、指名读、再齐读)

师:所以,雷利才会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发出呼吁。他会呼吁些什么?(学生回答)

4、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齐读出示的语句,指名读,再齐读)(板书:和平)!

师:再让我们同地球一起呼吁!(学生齐读)

四、即时训练,深化内容──抒情

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

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一起疾呼!(连读两遍)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小作者雷利一起呐喊吧!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全文。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用你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对和平的呼唤。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痛——战争

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反思

我在体会作者痛失亲人这教学环节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身处地想像雷利当时的心境,想象雷利的爸爸凯旋归来的幸福画面。设计这个环节是不动声色地让学生与雷利的情感产生共振,也为后来体会雷利失去父亲那种深切的悲痛作好铺垫。学生动情的述说,使曾经的幸福与而今的物是人非的痛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对战争的恨也就油然而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披文入情,从而达到以情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

二、我设计一个“真情告白”的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把感受化作语言,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媒体的及时应用使学生动情,刺激学生情感。情境的设置渲染课堂气氛,多媒体出示录象片段,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配上哀乐,指导学生体会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是多么悲伤啊!他扑到父亲的身上边哭边说,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感受那悲壮的场面。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课堂教学也会因为情感的交融而变得高潮迭起,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3: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促进自主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课一开始, 我就用低沉的语调伴关轻音乐带学生进入课堂。“同学们, 当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时, 你是否知道, 还有许多的孩子因为战争还挣扎在死亡线上。战争使他们失去了家园, 战争使他们失去了亲人, 战争使他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今年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同去倾听一个被战争夺去了父亲的中国孩子的呼声吧。”这一开头的创设, 不仅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 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接受新知识, 同时还帮助学生把握住本文的朗读基调。

二、巧妙设计, 引导自主探究

课堂上, 一开始简直是“开窗放入大江来”, 在学生初读之后, 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 促使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接下来, 我又设计:“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作为学生阅读起点的“探测议”,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情况自主确定, “还想知道什么”, 即自主确定探究主题, 有的学生说:“雷利为什么要呼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他是怎样呼吁的。”有的学生说:“为什么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呢?”等等这样, 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自立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我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定教:“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探究问题来源于学生, 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于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用“心”读书, 重视个性阅读

读书, 不是人在读, 而是心在读, 是心与心的交融, 所以, 心静则入读书之境, 此种境界, 不是海水之静, 不是江水之静, 而是湖水之静, 微澜阵起, 恰是共鸣所激起的浪花。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 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 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情感强烈, 语言朴实, 没有口号, 但读之催人泪下, 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 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 引起读者的共鸣。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读到作者缅怀父亲最后一次送别, 读到作者盼着, 等着, 接到的却是父亲那覆盖着国旗的灵柩时, 许多同学都泣不成声。读完后甚至有同学哭着说:“爸爸, 你这是怎么啦。”“爸爸, 你再睁眼看看我, 我是您的儿子。”“爸爸, 你为什么失约了?”全班都同作者一块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 沉浸在对战争的仇恨之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不需言语, 就让学生自己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四、师生一同, 自主合作交流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 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条件。具备这一步, 创造的活力就会不可遏止地在学生的身上奔涌。阅读“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两段话时, 我让学生拿出收集的资料, 自由选择伙伴, 举出具体事例, 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 谈谈对这两段话的理解以及面对这种局势的感想。此时的课堂便成了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恰逢授课时是美伊之战的前夕, 许多学生联系当时的国际局势, 畅所欲言。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 他的感受, 都在相互碰撞, 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 学会接受, 学会汲取, 学会欣赏, 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 产生思维的撞击, 情感的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增强效应。教师此时也变成了孩子合作学习的伙伴, 向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软件资料, 以及争取机会说说自己的感想, 真正实现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

五、延伸课外, 自主综合实践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言教学要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乐土, 还要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

篇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以“媒”激情

通过配有背景音乐的朗读与教师有机的导读激起学生情感,共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让学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阶梯,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

◆ 以“媒”拓知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信息的便捷性、呈现画面的直观性等特点,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以“媒”抒情

利用多媒体的快捷性和网络的交互性、反馈的实时性等功能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如在专题网站的留言板上写下和平感言,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反馈,交流思想。不仅情感得以升华,而且实现了教学成果的共享。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学生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父亲,并向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以点带面,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表达了全中国孩子的呼声,把一个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拉近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

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初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缺少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资源及环境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专题网站,设有“课文内容”、“美好世界”、“残酷战争”、“动荡世界”、“和平之歌”、“参考资料”、“我的呼声”七个栏目。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以“媒”设境

在导入环节,通过放映美好生活片断,指名学生交流感受(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使学生感受和平的愉悦)

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但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痛楚。学生自主点击,网上浏览有关战争图片或视频,然后说感受。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使人们流离失所,饱受煎熬,战争使人们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网站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深刻化。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惨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整体感知,质疑解难

在本环节中,①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查询学习网站,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质疑:例如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

【设计意图】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公民应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

3.精品细读,以“媒”动情

师: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出示课件):

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父亲的句子勾画出来,选择一处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在组内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写批注。

学生批注1: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

学生批注2: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

学生批注3: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中看出父亲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朗读感悟1: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读出父亲的万般柔情亦或志在必得的士气,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感悟2:通过临上飞机前的美好回忆和迎接父亲遗体归来的悲痛场景,体会“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浸”、“巨大”的意思。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把所思所感写在留言板上,再与全班交流。)

留言板留言:

生1: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2: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一家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将从“找、读、说”三个层次着手,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倾诉怀念之情,达到同悲、同痛的目的。

4.搜索资料,以“媒”化难

师:爸爸壮志未酬,为和平而倒下了。那么世界太平了吗?

教师请学生默读第6至8自然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

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或上网查询资料,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汇报观后感受,交流对“世界并不太平”和“弥漫”的理解。

生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之间倒塌,死亡3000多人。

生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师:同学们,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我们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在上演着一场战争悲剧;我们正享受着和平的安宁时,也许有人却因战乱而失去了生命。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雷利大声呼吁——(指板书,生大声说)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课件)

师: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全中国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吧。(多媒体出示如下语段,播放《明天会更好的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交流,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即时训练,以“媒”导写

师:请在网站留言板上留言,写下你的感想:

生1:我想对那些恐怖分子说: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无价之宝,请爱惜它吧!

生2:战争是阎王派来威胁我们的恶魔,和平是上帝派来保护我们的天使,让我们赶走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生3:和平就像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果少了人们的维护,这道七色彩虹将不再美丽,愿全世界人们共同来描绘这道彩虹,让它更绚丽,更迷人!

(教师查看留言,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的留言都很精彩,愿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自由自在地飞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有效地发挥教学成果的共享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开展更充分、更深入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沟通情感,分享智慧,将和平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对语文教学的辅助功能: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我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景触情,以情促思,情景教学在网络的支持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2.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注意借助网络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突破“疑问点”和“重难点”。 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互动交流

教学中构建网上互动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地沟通情感,分享智慧。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学生的思想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呼应,情感得以升华。

篇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通过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和平的环境中,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许多孩子无法有拥有这一切!你们看(课件)一张张凄苦的脸,一双双充满泪水绝望的眼睛,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中的儿童!孩子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汇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自由汇报)

是呀!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出示课件:谁的呼声?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孩子们,刚才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谁来汇报一下。(师相机出示课件:救救孩子们——制止战争)

3、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他们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读。

三、默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2、结合学生的问题,解释一些词语,读好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3、认读词语: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女、充满

解释:“蓝盔”。

课件:出示维和部队的照片。

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蓝色盔帽或贝雷帽(蓝色象征和平),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也称蓝盔部队。再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四、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你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这篇课文是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板书:问候与感谢),接着是对爸爸出征前后的深情回忆(板书:倾诉与怀念),最后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发出呼吁)

这篇文章,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下面请你再读课文,看板书(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

2、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有关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读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2——5自然段

1.在给联合国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雷利回忆了自己两年前的那段痛苦的经历,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部分,想一想:打动你的是课文的哪些地方,你体会到雷利怎样的心情?在你认真研读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生读书,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

(1)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深情一词充分体现了爸爸对我和妈妈的留恋,但是为了和平去了更需要他的地方,从而体会父亲热爱和平之心。)

(2)第3自然段:“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蓝盔代表和平,爸爸坚信自己会凯旋而归。(读出坚定的语气)

(3)第四自然段:“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首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雷利悲痛的心情,接着追问学生:雷利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从而更深一层地体会到雷利对夺取父亲生命的人的憎恨。指导学生读出悲痛与憎恨。)

(4)(句式比较)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们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懂得原句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所指人物范围慢慢扩大,情感也越来越强烈。

B、质疑:父亲已经牺牲了,怎么还在呼唤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雷利在呼唤、妈妈在呼唤、在场的叔叔阿姨在呼唤、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在呼唤。)

c、师生合作对读,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体会人们热爱和平之心。

4.联系生活实际创境: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假设,雷利的爸爸没有牺牲,而是完成任务,凯旋而归的时候,雷利如约捧着鲜花来到机场迎接爸爸,飞机徐徐降落,爸爸走出机舱,走下飞机,雷利会怎么做,怎么说?

5.然而这一切仅仅是假设,当雷利如约捧着鲜花来到机场迎接爸爸时,眼前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6.(播放英雄灵柩归来图片),配以悲伤的音乐。师渲染:大地无语、山河呜咽,亲人一声声心碎的呼唤再也唤不醒远去的英雄,那一声声心碎的呼唤久久地回荡在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耳边。如果此时此刻你在场你的心情——(生:悲痛、悲愤、心揪在了一起、心如刀割等)

7.请你们把此时此刻悲痛、悲愤、心揪在了一起、心如刀割的心情再送回到这段文字中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8.生练读——指名读——范读——来,让我们一起怀着对英雄的缅怀之情齐读这段话。

(二)学习6——8自然段

英雄永远地去了,而和平呢?回望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1.默读6、7、8三个自然段,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2.看泡泡里的话,向我们建议了什么学习方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到小组内交流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名汇报。

(1)五十一年前……永驻人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但局部地区战争接连不断,那些地方的人们在饱受着战争带来的伤痛。因此,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2)罪恶的……“和平之花”。(战争如同瘟疫,它会蔓延开来,使更多的国家卷入到战争里,造成更多人员的伤亡。因此,这些地区的和平环境就如同一朵娇嫩的花朵,随时面临凋谢的危险。)

依次出示这两段话,学生谈感受。

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1.2003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带给这两个国家的又是什么呢?(播放视频,教师配以深情讲解)

2.面对这一幕幕人间惨剧,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战争的发动者、恐怖分子说,拿起你的笔,用上我们前面学到的排比句,来表达你心中的情感。3.句式训练:我想对 说:

为了

为了 为了

4.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5.一声声真诚的呼唤,让我看到了你们一颗颗热爱和平的心,来,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大声地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师生对读第八自然段。(全体起立)

篇6:《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课堂中品析重点词句,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世界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孕育感情

1.播放课件,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1)配有轻松愉快音乐的一组画面,反映我国人民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幸福地生活着;(2)一群儿童在轰炸声中显露惶恐和绝望神态的画面。

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的环境中。你可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无法拥有这一切!你们看,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儿童!他们中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有的房屋被炸,无家可归,无粮充饥。战争,这个恶魔,时刻都在夺走无数无辜的生命。战争是多么残酷呀!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吧。(板书: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自学课文,与文本对话。(1)把课文读通、读顺。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把它们画出来,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词义。(2)小组同学间相互说说,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3)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请教同组同学。(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在幸福与悲惨景象的强烈对照中,产生心灵震撼,为本课的学习情感定下“基调”;自主学习给了学生独立地、充分地与文本、与伙伴、与所搜集的资料和与老师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读通、读顺课文,运用学过的理解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为情感激发及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做了铺垫。]

二、探究“呼声”,彰显亲情

1.再现幸福生活场景。(1)雷利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他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如果爸爸活着回来了,父子相处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2)飞机已经在机场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此时在想些什么?

2.感悟父亲的形象。画出课文描写爸爸的语句,想想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明白:(1)从“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好的父亲和丈夫。(2)从联合国秘书长赞扬爸爸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卓越的人。(3)从爸爸临上飞机时对“我”说的话中,看出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4)从“染红了”、“浸满了”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勇敢的、尽职尽责的人。(5)从“精通四国语言”,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非常能干的。(6)从“仿佛呼唤着什么”,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用生命捍卫世界和平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的幸福生活场景,彰显了亲情,使教学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的、递进的新情境。学生的正义情感在强烈反差中得以充分激发,维护和平的观念自然产生。同时,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也为突破重点词句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感悟父亲的形象,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对人物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三、感悟“呼声”,体味悲情

1.多媒体播放哀乐,学生静听教师范读正文第4自然段,在脑海中再现灵柩归来的情景。

2.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正文第3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4.感情朗读指导:如,读“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一句,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表达“我”对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说:“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一句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强信念;“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是一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音调要提高,特别是连用的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读出小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愤,读出大家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设计意图:灵柩归来场景的再现,语境的想象和移情体验,为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所透露的感情交流,与人物内心对话,与自己心灵对话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这是营造一个语言和精神底色极为鲜明的教学情境,以求达到语文课堂应“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要求。]

四、直面“呼声”,呼唤真情

1.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知道现在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2)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伊拉克城镇的电视报道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民的苦难。再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战争画面有什么感想?

2.雷利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3.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学生的情感。

5.小练笔,道心声: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

6.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结束教学。

篇7:《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和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出感情;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与、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深刻含义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并发出得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2)、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争。

(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战争中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遮掩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呢?

2、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场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汇报)

4、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命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5、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特别指导“凯、姨、健、康、罪”等字。

(3)、联系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凯旋:战胜归来。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这里指战火还充满着一些地区。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牺牲:为正义舍弃自己的生命。

贡献:把自己的财物、才智等不计回报地献给国家或公众。

健康: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灵柩: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三、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

教学步骤,师相机引导。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望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花语,他心情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特别是划线部分该用怎样的心情读。

(3)、反复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他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①朗读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面对划线部分的内容,你心情怎样?又该用怎样的感情读。

④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①哪些同学对这段话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感受。

②“本来……却被 ”,说说这句话意思。

③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集体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素质。”

④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保卫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爸爸,集体读二、三、四自然段。

四、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过渡:雷利写信给秘书长仅仅是为了缅怀父亲吗?

生答后再提问: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2、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让学生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最难理解,请用“——”线画出来。

3、引导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①出示战争中被威胁的儿童的课件。

②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③结合收集的资料,举出事例,请你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④指导感情朗读,特别是划线部分。

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只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妖嫩的“和平之花”。

4、出示难民儿童画面及资料,让学生小声读一读。

在过去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这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6、师总结: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不幸,此时,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联系自己实际谈)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呼吁。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边读边体会作者情感,用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你们和平的期盼,也感受到你们对和平也充满爱,请大家跟着音乐,唱一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道歌曲。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行动起来,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和平!

篇8: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认识7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凯旋、遗体”等词语。

2.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 对和平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实现道德自勉。

3.引导学生, 利用各项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朗读品味文章内容, 读中悟情。

学习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学习准备:

收集一些战争图片, 制作课件。向学生推荐一些战争的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安宁的环境中, 但你们可曾知道, 有许多孩子却饱受战争的折磨与蹂躏。今天我们就去倾听一位中国孩子的呼声, 看看战争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感知文本内容

2.师:从课题中, 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预习, 学生谈谈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3.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要求: (1) 读准字音; (2) 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4.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评议, 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并讲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理清文章顺序

5.师引:读完课文请你说—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 (解决刚才所提出的一些问题) 这位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7.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全班同学一块呼吁一下吧﹗ (生齐读)

8.我们知道这位小孩名叫雷利, 那雷利为什么会出这样的呼吁呢?再读这一段, 用铅笔, 将你所找的句子画出来。 (为了母亲不在失去儿子, 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师:对雷利而言它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爸爸) , 师引:他是怎样牺牲的? (生:在执行维护和平活动中牺牲的)

9.总结:是啊, 战争是无情的, 残酷, 正因为战争, 才使雷利失去了敬爱的父亲。让我们跟随雷利再次向加利发出呼吁吧。 (配乐读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凸显“呼声” (课前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战争使雷利失去了至亲至爱的父亲, 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些伤疼, 同时也触动了你的内心, 让你同样感到悲伤不已。将这样的文字画下来, 看看划到那些文字时你的心头不由得一颤。让你忍不住有话想说。

二、探究———感悟呼声

2.生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并找出自己感到悲痛的句子。

(1) 师引:通过“沉浸”可以感受到失去父亲我们的内心多么的悲伤, 而且这种悲伤可能不只是两年, 他甚至会持续一辈子。 (生读出这中悲伤的感情)

(2) 鲜血让红了他的征衣, 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多媒体出示句子) 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内心, 看到这些词语,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浸满、染红两个词语, 可以看出他死的非常壮烈) 他挚爱的亲人看到这一幕心情会怎样呢?你再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自由读) 我们读完之后, 心情都如此的沉重。雷利肯定更是终生难忘, 假如你就是雷利, 请你读出此时的心情吧。生反复的诵读, 感受战争给雷利一家, 带来的巨大伤痛。

3.我们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之中, 雷利的父亲怎么就让战争给夺取生命了呢?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雷利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请你快速的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结合着别人对他的评价, 以及他干的事情来谈。

4.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人, 有着丰富学识的爸爸, 却被无情的战争夺取了生命。我们再去读一读那悲惨的一幕吧。 (生再来读三自然段)

5.爸爸被无情的战争夺去了生命, 但爸爸却还有自己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对和平的呼唤。

(课件出示) 爸爸的嘴长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我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妈妈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在场的叔叔阿姨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读前半部分, 学生补充呼唤的是和平.再来感受对和平的渴望)

6.师引:雷利的爸爸, 因为维护世界和平, 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现在是不是天下太平了呢?如果没有, 文中那些句子又能看出来?针对某一个词语或者是某一句话, 来谈谈你的理解。

小组合作,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和文中的句子来理解。理解重点词语“娇嫩的‘和平之花’, 句子“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感受战争依旧存在。

7.这里更有一组活生生的例子, 述说了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 战争所造成的危害。课件出示相应的数据, 学生再次来体会战争的残酷, 激发对和平的向往。

三、延伸———内化呼声

8.过渡:战争夺去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是雷里利的呼声, 也是我们的呼声, 更是全世界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 一起呼吁﹗ (配乐读最后一自然段)

篇9:《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出示一家人幸福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了这一家人非常温馨。

生2:我感觉他们其乐融融,很幸福。

师:是呀,这一幅幅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与温情。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二、以疑导引,聚焦“呼声”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生1:是谁发出的呼声?

生2:这个呼声是什么?

生3: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这三个疑问)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是谁发出的呼声?大家一起说。

生:雷利。

师:呼声是什么?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相机板书)

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生: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三、巧概括

过渡:开始的这三个疑问都已经解决了。那么,现在你能通过串联这三个问题答案的方法,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文章的主人公( ),以( )的形式,为了( ),为了( ),为了( ),向( )发出了呼吁:“( )”

生:文章的主人公雷利以一封信的形式,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那么,雷利究竟失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师:谁来说说。

预设:

生1:我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这句话中,感受到雷利的父亲是一位卓越的观察员。

课件出示。

师:他是一位热爱和平的父亲。

生2:我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句话中,感受到父亲爱妈妈,爱雷利。

课件出示。

师:是啊,他爱家庭,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师:父亲说话的语气怎样?

生:我觉得很坚定。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一定”这个词中感受到的。

课件出示,“一定”变红。

师:请读出你的坚定。

生读。

师:看,这就是蓝盔。(课件出示)联合国维和部队是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所以也称“蓝盔”部队。

师:父亲还是什么样的人?

生:我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这句话中感受到父亲特别有本事。

课件出示。

师:多么有才华的一位父亲啊!

师:雷利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

生:骄傲。

师:读出你的骄傲吧。

生读。

师:是啊,我们为雷利有这样一位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父亲而自豪。(出示)看着飞机越飞越远,雷利想,等爸爸回来,( )。

生1:看着飞机越飞越远,雷利想,等爸爸回来,我们全家要在周末的时候,好好地玩一玩。

师:多么令人向往啊!一家人一起欣赏春天的花,冬天的雪。

生2:看着飞机越飞越远,雷利想,等爸爸回来,我一定让爸爸为我讲讲他的经历。

师:多么让人期待啊!

五、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

过渡:

师:是呀,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早些胜利凯旋,亲手把蓝盔戴在自己头上啊,可是——(出示: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生读。

师:这就是灵柩归来的情景。(出示灵柩归来的图片。配乐。)

师: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是啊,怎能不悲伤?躺在灵柩中的是他至亲至爱的父亲啊!谁再来读?

生读。

师:真的是悲痛欲绝。

师:还记得那句承诺,孩子呀,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可是——

生读。

师:还记得曾经的约定,要用最美的鲜花迎接爸爸回来。可是——

生读。

师:爸爸的嘴张开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生:和平、和平、和平。

师:在场的叔叔阿姨也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生:和平、和平、和平。

师:全世界的人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生:和平、和平、和平。

六、自主探究,体会不太平

师:然而,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读。

师:(出示有关战争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选择其中一张最让你感到心痛的来说说。

生:这个小女孩很可怜,手里只有半块面包。

师:她的头发?

生:很乱。

师:衣服上沾满了泥,脏兮兮的小手紧紧抓着一块干巴巴的饼。她的眼神?

生:很慌张。

师:这惊慌失措、不安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师:谁还想说?

生:我看到这个小男孩满脸是血。

师:一只眼睛被子弹夺去了光明。

师:还有吗?

生:这个孩子非常饥饿,只能捡地上的面包。

师:他甚至连一条裤子都没有,又冷又饿。

生:我在最后一张图片中看到,滚滚的浓烟。

师:就一瞬间,一座摩天大厦轰然倒塌。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出示:战争数据)

师:战争让太多的人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生命,娇嫩的和平之花在战争面前实在太脆弱了,如果战争仍然继续,悲剧就会在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中重演!

师: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起呼吁——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呼声不仅仅是雷利发出的,更不仅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出示“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同学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给战争中的孩子捐钱,让他们能吃饱穿暖。

师:真是善良的孩子。

生:给他们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开心学习。

师:这样他们就会增长知识。

生:我们也可以像雷利一样写封信,告诉他们不要再战争了。

师:对,可以向政府呼吁。

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的话想说,就让我们拿起笔,为战争的人们写几句话吧。(出示1.当我看到( ),我禁不住大声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2.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 ),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和平!和平!”)

生写。

交流。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和平的渴望,听到了你们爱的表达。就——(出示“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生齐读。

师:让我们在这充满希望的歌声中下课。谢谢同学们。

上一篇:瑞鹧鸪,瑞鹧鸪晏殊,瑞鹧鸪的意思,瑞鹧鸪赏析下一篇: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