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

2024-05-1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篇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下幸福地成长,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老师这儿收集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放课件,师解说),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呢?

生:他们很可怜,我们同情他们。。

师:战争是多么残酷呀!它夺走了多少无无辜人的生命。今天,让我们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用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二、多方朗读,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读书真认真,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你能说说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吗?

指生读句子。

通过学生朗读的`句子,追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试读,再评价。

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说什么?他在说什么?

生:他在说:和平。

(课件出句子)自由读,体会这两个句子的异同?

学生自由谈。

师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师:课文中还有哪儿使你深受感动呢?

生:爸爸的为人让我深受感动。

师:如果有这样的爸爸,你会感到怎样?

生:感到自豪。

师:请你试着再读一读。(学生自评)

生:我的爸爸很优秀,从两年以前,我的爸爸做为一名。看出来。

师:你读得真不错,从你的朗读中,我确实感受到了爸爸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可是战争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

三、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多媒体展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指生朗读。

1、和平之花是什么?和平之花为什么是娇嫩的?

2、你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说明世界上不太平的事件吗?

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教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让我们感受一下战争的炮火。<板书>

现在,让我们和雷利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共同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生齐读)

四、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1、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写封信;为战区孩子献爱心;努力学习。

3、总结升华。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应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做一名维护和平的使者。为了制止战争,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读:让二十一世纪人类家园)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

板书设计:

篇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利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并深情地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与战争年代距离遥远,要让学生跨越时空去感受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学生的搜集资料,了解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等是学好课文的前奏。学生特别需要一些直观的听觉和视觉感受,才能与课文情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目标2、3、4。

【教学难点】

目标3、4。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相信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二、欣赏图片,谈感受

播放战争中孩子的图片,学生观看后谈自己的感受。

师:看着这熟悉的画面,我们的思绪也随之飞到了远在海湾地区的伊拉克。同学们,虽然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但你们知道么,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孩子像伊拉克的孩子们一样,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三、听课文朗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出示学习提示,自读课文

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作者向谁呼吁,内容是什么,你从中有什么体会?

五、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请快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用心体会。

2、交流:

两年以前,牺牲──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蓝盔──一个爱妻子和孩子的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硕士──一个有才华的人

3、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⑴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⑵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地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想象此时此刻我和妈妈的心情。(朗读)

⑶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师:爸爸为和平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斑斑血迹就是爸爸光辉生命的见证哪!(朗读体会)

⑷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且学生谈到从这里感受到雷利的爸爸一心为和平,牺牲后还念念不忘,你从这三个和平感受到什么?

过渡:我的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4、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学生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爸爸的生命,我们禁不住要和本文的作者一起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这段话,自己放声地读,有感情地读。谁想呼吁,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升华

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我们,制止战争,能做点儿什么呢?

七、结束语

让我们一起呼吁: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阳光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篇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认识7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凯旋、遗体”等词语。

2.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 对和平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实现道德自勉。

3.引导学生, 利用各项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朗读品味文章内容, 读中悟情。

学习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学习准备:

收集一些战争图片, 制作课件。向学生推荐一些战争的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安宁的环境中, 但你们可曾知道, 有许多孩子却饱受战争的折磨与蹂躏。今天我们就去倾听一位中国孩子的呼声, 看看战争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感知文本内容

2.师:从课题中, 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预习, 学生谈谈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3.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要求: (1) 读准字音; (2) 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4.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评议, 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并讲解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理清文章顺序

5.师引:读完课文请你说—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 (解决刚才所提出的一些问题) 这位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7.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全班同学一块呼吁一下吧﹗ (生齐读)

8.我们知道这位小孩名叫雷利, 那雷利为什么会出这样的呼吁呢?再读这一段, 用铅笔, 将你所找的句子画出来。 (为了母亲不在失去儿子, 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师:对雷利而言它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爸爸) , 师引:他是怎样牺牲的? (生:在执行维护和平活动中牺牲的)

9.总结:是啊, 战争是无情的, 残酷, 正因为战争, 才使雷利失去了敬爱的父亲。让我们跟随雷利再次向加利发出呼吁吧。 (配乐读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凸显“呼声” (课前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战争使雷利失去了至亲至爱的父亲, 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些伤疼, 同时也触动了你的内心, 让你同样感到悲伤不已。将这样的文字画下来, 看看划到那些文字时你的心头不由得一颤。让你忍不住有话想说。

二、探究———感悟呼声

2.生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并找出自己感到悲痛的句子。

(1) 师引:通过“沉浸”可以感受到失去父亲我们的内心多么的悲伤, 而且这种悲伤可能不只是两年, 他甚至会持续一辈子。 (生读出这中悲伤的感情)

(2) 鲜血让红了他的征衣, 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多媒体出示句子) 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内心, 看到这些词语,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浸满、染红两个词语, 可以看出他死的非常壮烈) 他挚爱的亲人看到这一幕心情会怎样呢?你再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自由读) 我们读完之后, 心情都如此的沉重。雷利肯定更是终生难忘, 假如你就是雷利, 请你读出此时的心情吧。生反复的诵读, 感受战争给雷利一家, 带来的巨大伤痛。

3.我们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之中, 雷利的父亲怎么就让战争给夺取生命了呢?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雷利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请你快速的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结合着别人对他的评价, 以及他干的事情来谈。

4.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人, 有着丰富学识的爸爸, 却被无情的战争夺取了生命。我们再去读一读那悲惨的一幕吧。 (生再来读三自然段)

5.爸爸被无情的战争夺去了生命, 但爸爸却还有自己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对和平的呼唤。

(课件出示) 爸爸的嘴长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我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妈妈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在场的叔叔阿姨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读前半部分, 学生补充呼唤的是和平.再来感受对和平的渴望)

6.师引:雷利的爸爸, 因为维护世界和平, 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现在是不是天下太平了呢?如果没有, 文中那些句子又能看出来?针对某一个词语或者是某一句话, 来谈谈你的理解。

小组合作,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和文中的句子来理解。理解重点词语“娇嫩的‘和平之花’, 句子“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感受战争依旧存在。

7.这里更有一组活生生的例子, 述说了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 战争所造成的危害。课件出示相应的数据, 学生再次来体会战争的残酷, 激发对和平的向往。

三、延伸———内化呼声

8.过渡:战争夺去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是雷里利的呼声, 也是我们的呼声, 更是全世界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 一起呼吁﹗ (配乐读最后一自然段)

篇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以“媒”激情

通过配有背景音乐的朗读与教师有机的导读激起学生情感,共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让学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阶梯,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

◆ 以“媒”拓知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信息的便捷性、呈现画面的直观性等特点,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以“媒”抒情

利用多媒体的快捷性和网络的交互性、反馈的实时性等功能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如在专题网站的留言板上写下和平感言,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反馈,交流思想。不仅情感得以升华,而且实现了教学成果的共享。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学生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父亲,并向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以点带面,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表达了全中国孩子的呼声,把一个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拉近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

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初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缺少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资源及环境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专题网站,设有“课文内容”、“美好世界”、“残酷战争”、“动荡世界”、“和平之歌”、“参考资料”、“我的呼声”七个栏目。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以“媒”设境

在导入环节,通过放映美好生活片断,指名学生交流感受(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使学生感受和平的愉悦)

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但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痛楚。学生自主点击,网上浏览有关战争图片或视频,然后说感受。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使人们流离失所,饱受煎熬,战争使人们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网站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深刻化。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惨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整体感知,质疑解难

在本环节中,①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查询学习网站,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质疑:例如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

【设计意图】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公民应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

3.精品细读,以“媒”动情

师: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出示课件):

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父亲的句子勾画出来,选择一处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在组内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写批注。

学生批注1: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

学生批注2: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

学生批注3: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中看出父亲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朗读感悟1: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读出父亲的万般柔情亦或志在必得的士气,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感悟2:通过临上飞机前的美好回忆和迎接父亲遗体归来的悲痛场景,体会“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浸”、“巨大”的意思。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把所思所感写在留言板上,再与全班交流。)

留言板留言:

生1: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2: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一家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将从“找、读、说”三个层次着手,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倾诉怀念之情,达到同悲、同痛的目的。

4.搜索资料,以“媒”化难

师:爸爸壮志未酬,为和平而倒下了。那么世界太平了吗?

教师请学生默读第6至8自然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

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或上网查询资料,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汇报观后感受,交流对“世界并不太平”和“弥漫”的理解。

生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之间倒塌,死亡3000多人。

生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师:同学们,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我们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在上演着一场战争悲剧;我们正享受着和平的安宁时,也许有人却因战乱而失去了生命。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雷利大声呼吁——(指板书,生大声说)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课件)

师: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全中国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吧。(多媒体出示如下语段,播放《明天会更好的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交流,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即时训练,以“媒”导写

师:请在网站留言板上留言,写下你的感想:

生1:我想对那些恐怖分子说: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无价之宝,请爱惜它吧!

生2:战争是阎王派来威胁我们的恶魔,和平是上帝派来保护我们的天使,让我们赶走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生3:和平就像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果少了人们的维护,这道七色彩虹将不再美丽,愿全世界人们共同来描绘这道彩虹,让它更绚丽,更迷人!

(教师查看留言,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的留言都很精彩,愿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自由自在地飞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有效地发挥教学成果的共享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开展更充分、更深入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沟通情感,分享智慧,将和平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对语文教学的辅助功能: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我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景触情,以情促思,情景教学在网络的支持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2.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注意借助网络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突破“疑问点”和“重难点”。 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互动交流

教学中构建网上互动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地沟通情感,分享智慧。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学生的思想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呼应,情感得以升华。

篇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

【学生视角】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书信,它包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读文后使学生对战争产生强烈的愤恨,同时使学生心中涌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懂得和平的重要性。

【教师思考】

课文形象地描绘出一位优秀维和战士的儿子对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由此表达对和平的强烈呼吁。教学中紧紧围绕理解词然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自能读书,课前收集的资料,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内容,了解语言中的呼吁,体会对父亲的怀念。

【设计特色】

激活学生潜在的内动力,使之在自主的阅读实践各,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思路,逐步积累成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利用不同途径庥资料,交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渐入自能读书的佳境,为今后的主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资料】

当今世界所发生的战争,世界地图,战争火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并能正确读准本课生字,新词的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利用谈话自然引入新课。

二、自主读书,初读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并把难读部分作好记号,反复读。

(还学生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交流读书情况。读书过程中还没解决的困难。

(合作学生,让学生把课文读准确)

3、检测读书情况。

(了解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研读体悟,合作探究

鼓励质疑,疏导并解决疑难。

让学生质疑,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利用集的资料结合地图理解弥漫及此句意思。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合作探究,理解重点词及句子的含义,感悟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解疑时注意以下问题:

⑴ 教师适时鼓励多读多思,利用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善于引导学生归纳、疏理问题。

(使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分析对综合,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探究的需要并从学习中得到满足)

⑵ 环节之间衔接紧密,使用民主性的语方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去体验、互动解决问题。

⑶ 在交流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涵,从而有事情朗读。

(在疑中读,疑中交流,交流中悟,悟中读,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边读、边议、边悟。

四、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1、深入感悟内容后,引导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篇6:《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为此在引导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发言而隐隐作痛。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热泪不禁盈眶,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而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都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再化为动情的声音,每一句话的朗读都饱含深情。尤其是励芸同学朗读的2、3自然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课堂因为她的朗读而精彩异常。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也有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二、立足文本,体现学生对教材的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周璐露同学能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叶旭东能联系上下文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篇7:《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1.巩固书写格式。这篇文章属于书信体,借助文本的形式,引导孩子再次复习书信格式这一保底要求,为仿写练笔打下基础,

2.梳理正文结构。聚焦课题,孩子们最想了解的就是,这个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结合阅读也不难找出相应的段落。于是,我顺学而导,为这部分拟写小标题,同时将剩下的段落进行分段,通用拟写小标题。这样既达到对前两节课拟写小标题的强化,又能起到整体感知文章结构的目标。很高兴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有的用四个字,有的用五个字,基本概括出段落的主要内容,简洁清晰,很了不起。

3.体会父亲形象。以这个问题为牵引,感知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延续概括提炼能力的训练,一找句子,二说一说这是个怎样的爸爸,三文中批注练习。(保卫和平的勇士、热爱家庭的好丈夫、好父亲、知识渊博、有才华的人)。

4.品读细节描写。文章读起来催人泪下,有一处描写特别打动人心。就是第三自然段第三句话的细节描写,最后一句的联想的细节。过读让孩子们感受作者悲痛的心情,通过想象运用细节,爸爸本来可以__________,却被战争夺取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处的拓展加了引导,而更加深入感人,我让孩子们运用细节来想象,如果爸爸活着,会做什么?具体的画面。(陪我们逛公园、和妈妈白头偕老、亲手为我带上蓝盔的……)一幕幕形象可感的画面加深悲痛的心里,随之读的味道就更浓厚了。联想的细节,我采用的是比较体会,朗读感受,体会包括父亲,所有的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5.理解重点句子。“和平之花”这个句子,是文章的一个难点。结合课文的学习,出示图片资料,通过交流,孩子们真切感受,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体会战争对儿童,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引发同情与关注。

篇8:《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促进自主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课一开始, 我就用低沉的语调伴关轻音乐带学生进入课堂。“同学们, 当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时, 你是否知道, 还有许多的孩子因为战争还挣扎在死亡线上。战争使他们失去了家园, 战争使他们失去了亲人, 战争使他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今年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同去倾听一个被战争夺去了父亲的中国孩子的呼声吧。”这一开头的创设, 不仅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 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接受新知识, 同时还帮助学生把握住本文的朗读基调。

二、巧妙设计, 引导自主探究

课堂上, 一开始简直是“开窗放入大江来”, 在学生初读之后, 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 促使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接下来, 我又设计:“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作为学生阅读起点的“探测议”,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情况自主确定, “还想知道什么”, 即自主确定探究主题, 有的学生说:“雷利为什么要呼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他是怎样呼吁的。”有的学生说:“为什么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呢?”等等这样, 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自立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我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定教:“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探究问题来源于学生, 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于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用“心”读书, 重视个性阅读

读书, 不是人在读, 而是心在读, 是心与心的交融, 所以, 心静则入读书之境, 此种境界, 不是海水之静, 不是江水之静, 而是湖水之静, 微澜阵起, 恰是共鸣所激起的浪花。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 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 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情感强烈, 语言朴实, 没有口号, 但读之催人泪下, 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 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 引起读者的共鸣。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读到作者缅怀父亲最后一次送别, 读到作者盼着, 等着, 接到的却是父亲那覆盖着国旗的灵柩时, 许多同学都泣不成声。读完后甚至有同学哭着说:“爸爸, 你这是怎么啦。”“爸爸, 你再睁眼看看我, 我是您的儿子。”“爸爸, 你为什么失约了?”全班都同作者一块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 沉浸在对战争的仇恨之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不需言语, 就让学生自己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四、师生一同, 自主合作交流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 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条件。具备这一步, 创造的活力就会不可遏止地在学生的身上奔涌。阅读“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两段话时, 我让学生拿出收集的资料, 自由选择伙伴, 举出具体事例, 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 谈谈对这两段话的理解以及面对这种局势的感想。此时的课堂便成了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恰逢授课时是美伊之战的前夕, 许多学生联系当时的国际局势, 畅所欲言。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 他的感受, 都在相互碰撞, 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 学会接受, 学会汲取, 学会欣赏, 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 产生思维的撞击, 情感的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增强效应。教师此时也变成了孩子合作学习的伙伴, 向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软件资料, 以及争取机会说说自己的感想, 真正实现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

五、延伸课外, 自主综合实践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言教学要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乐土, 还要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

篇9:《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出示一家人幸福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了这一家人非常温馨。

生2:我感觉他们其乐融融,很幸福。

师:是呀,这一幅幅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与温情。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二、以疑导引,聚焦“呼声”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生1:是谁发出的呼声?

生2:这个呼声是什么?

生3: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这三个疑问)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是谁发出的呼声?大家一起说。

生:雷利。

师:呼声是什么?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相机板书)

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生: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三、巧概括

过渡:开始的这三个疑问都已经解决了。那么,现在你能通过串联这三个问题答案的方法,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文章的主人公( ),以( )的形式,为了( ),为了( ),为了( ),向( )发出了呼吁:“( )”

生:文章的主人公雷利以一封信的形式,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那么,雷利究竟失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师:谁来说说。

预设:

生1:我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这句话中,感受到雷利的父亲是一位卓越的观察员。

课件出示。

师:他是一位热爱和平的父亲。

生2:我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句话中,感受到父亲爱妈妈,爱雷利。

课件出示。

师:是啊,他爱家庭,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师:父亲说话的语气怎样?

生:我觉得很坚定。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一定”这个词中感受到的。

课件出示,“一定”变红。

师:请读出你的坚定。

生读。

师:看,这就是蓝盔。(课件出示)联合国维和部队是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所以也称“蓝盔”部队。

师:父亲还是什么样的人?

生:我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这句话中感受到父亲特别有本事。

课件出示。

师:多么有才华的一位父亲啊!

师:雷利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

生:骄傲。

师:读出你的骄傲吧。

生读。

师:是啊,我们为雷利有这样一位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父亲而自豪。(出示)看着飞机越飞越远,雷利想,等爸爸回来,( )。

生1:看着飞机越飞越远,雷利想,等爸爸回来,我们全家要在周末的时候,好好地玩一玩。

师:多么令人向往啊!一家人一起欣赏春天的花,冬天的雪。

生2:看着飞机越飞越远,雷利想,等爸爸回来,我一定让爸爸为我讲讲他的经历。

师:多么让人期待啊!

五、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

过渡:

师:是呀,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早些胜利凯旋,亲手把蓝盔戴在自己头上啊,可是——(出示: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生读。

师:这就是灵柩归来的情景。(出示灵柩归来的图片。配乐。)

师: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是啊,怎能不悲伤?躺在灵柩中的是他至亲至爱的父亲啊!谁再来读?

生读。

师:真的是悲痛欲绝。

师:还记得那句承诺,孩子呀,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可是——

生读。

师:还记得曾经的约定,要用最美的鲜花迎接爸爸回来。可是——

生读。

师:爸爸的嘴张开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生:和平、和平、和平。

师:在场的叔叔阿姨也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生:和平、和平、和平。

师:全世界的人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生:和平、和平、和平。

六、自主探究,体会不太平

师:然而,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读。

师:(出示有关战争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选择其中一张最让你感到心痛的来说说。

生:这个小女孩很可怜,手里只有半块面包。

师:她的头发?

生:很乱。

师:衣服上沾满了泥,脏兮兮的小手紧紧抓着一块干巴巴的饼。她的眼神?

生:很慌张。

师:这惊慌失措、不安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师:谁还想说?

生:我看到这个小男孩满脸是血。

师:一只眼睛被子弹夺去了光明。

师:还有吗?

生:这个孩子非常饥饿,只能捡地上的面包。

师:他甚至连一条裤子都没有,又冷又饿。

生:我在最后一张图片中看到,滚滚的浓烟。

师:就一瞬间,一座摩天大厦轰然倒塌。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出示:战争数据)

师:战争让太多的人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生命,娇嫩的和平之花在战争面前实在太脆弱了,如果战争仍然继续,悲剧就会在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中重演!

师: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起呼吁——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呼声不仅仅是雷利发出的,更不仅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出示“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同学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给战争中的孩子捐钱,让他们能吃饱穿暖。

师:真是善良的孩子。

生:给他们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开心学习。

师:这样他们就会增长知识。

生:我们也可以像雷利一样写封信,告诉他们不要再战争了。

师:对,可以向政府呼吁。

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的话想说,就让我们拿起笔,为战争的人们写几句话吧。(出示1.当我看到( ),我禁不住大声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2.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 ),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和平!和平!”)

生写。

交流。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和平的渴望,听到了你们爱的表达。就——(出示“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生齐读。

师:让我们在这充满希望的歌声中下课。谢谢同学们。

篇10:《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我们的学生学习关于战争的课文,对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他们来说,这个话题有些遥远。但是有了前两课的经验,学生已经对战争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通过读让学生明白战争的无情与惨痛,通过读去感受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教学本课时,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读出感情,,悟读交汇,深入文本。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部分时,我运用语言创设这样的情景:请大家闭上眼睛注意听老师说,用心去感受:一个爱妻子、爱孩子可敬可爱的父亲,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个用生命捍卫和平的勇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假如你是小雷利你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思考并睁开眼睛,然后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兴趣很浓,一下子融入到画面中,感受雷利的心情。再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描写雷利心情的句子,学生读的时候就能真切感受雷利的心情了。这一创设,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被激活。教学这一板块,我通过语言情景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我在利用教学资源这处做的不是太好。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深重,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老师课前应该收集大量有关世界和平局势的资料以及图片,通过自己的解说,从感官上给学生刺激。可是课前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在此环节,内容有些空洞,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篇1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綦江县营盘山小学 李中林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我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多幅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教完本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悟读交汇,深入文本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节课上,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读”后“悟”,或“悟”后“读”。如: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此时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我会想......。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三节。另外还有:过渡:是啊,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和雷利一同呼吁,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谁的呼声?让我们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声,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想象爸爸凯旋的情景,并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家人团圆的画面,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的说:“我一下子扑进爸爸的怀抱,在爸爸的脸颊上亲了又亲。”有的说:“爸爸,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还有的说:“爸爸,我一定向你学习,长大了也当一名维和战士。”就在学生饱含激情的赞美声中,我一下子把话题扯到爸爸牺牲,学生的感情从颠峰一下子跌入低谷,这时再配上一段沉重的大提琴音乐,整个教室沉浸在战争的悲哀气氛中,我抓住契机,再次让学生想象此时的情景,随着思维的积极活动,学生联想、想象的翅膀随之展开。其中一个学生还没说完,眼泪就“啪啪”直掉,说不下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发现当时在坐的大部分学生眼圈红红的,这可是我预先没料到的结果,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在沉默了将近一分钟之后,学生们从心底里喷发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平!和平!和平!”铿锵有力的呼声响彻整个教室,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我觉得这一环节的成功要归功于我课前精心准备的那段沉重的大提琴乐曲和几幅悲惨的画面,是它们把大家带到失去爸爸的悲痛中,此时多媒体的运用真是恰到好处。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这些语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谈起战争滔滔不绝,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在学生听到这些骇人的新闻,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

面之后,再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时还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

四、语文实践,还须多样

读写结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语文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哪里来?它来源于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读写结合和语文实践来加强学生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学生写的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之根本。因此,这节课在写祝福语这一环节我觉得形式还不够多样化。我只是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制作爱心卡,写上祝福语,课后反思,我觉得针对本课的内容,应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心声。如让学生制作公益广告;画漫画,配以一小段说明;绣十字绣,绣了“和平”二字;再用诗歌、想象文、书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呼声。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了语文实践广阔的空间。语文课上应让学生各显神通,尽展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仅学得高兴,而且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思想教育也蕴涵其中,一举多得。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照顾学生的差异,不必让学生‘一二一,齐步走"!我们应该让语文课的教学更具广阔的内涵,它应该是多学科的融合,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充分的发展。

篇1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文章内容感人至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爸爸是怎样的人?”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将自己的角色替换成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但遗憾的是,这次课堂上读的形式还单一了些,我主要采用了自由体会读和齐读,没有广泛地采用抽学生读,相互评议的形式,不利于全面促进和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 “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等等。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已的感想。

篇1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

那么, 怎样才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时, 根据课文感情强烈而真挚的特点, 以读为主, 让学生用心用情去读, 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受和体验, 在读中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

因为课文的背景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 所以, 在授课之前, 我指导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 并在上课伊始进行了交流, 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然后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刚才交流了对战争的看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面对战争“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请大家打开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认真地多读几遍, 要边读边想:雷利在这封信中发出了什么呼声?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 所以, 学生都很投入地自读课文, 初步地感知了雷利在信中呼吁“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 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和发出“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 为下面品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品读课文, 体会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体悟文本, 用文本自身感动学生, 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反复品味, 深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感情。

1. 自读课文, 圈点批注。

这是一封呼唤和平, 控诉战争的信, 字里行间饱含着小作者真挚的感情。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并多读几遍, 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课文的边上。这样从整体入手,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自主阅读, 自主探究, 自主品味, 圈点批注, 悟语悟情, 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这篇课文感情浓烈, 感人至深, 因此, 在这一教学环节, 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阅读, 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品味体会, 进入情境, 引发情感共鸣。

2. 互动交流, 深入体味。

在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后, 学生被课文里的情感所感染。此时此刻, 我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情动而辞发”, 纷纷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说:我最受感动的是第3自然段, “我”感受到爸爸虽然牺牲了, 但死不瞑目, 他多么希望世界和平啊!

3. 感情朗读, 表达情感。

感言于心, 化心为言。有了前面的感悟和体味, 这个时候, 让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感体会会更加深入。我说:多么悲惨的场景啊!的确, 第3自然段确实让我们感动。现在, 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读出那悲惨的场景,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读出自己的感情。接着让学生自由感情朗读几遍, 然后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读得入情入境。

这一环节的教学, 我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将文中的语境和情感与自己先前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融在一起, 生成了一种强烈感情, 最后通过交流和朗读表达出来, 这样, 不需教师讲解, 学生自能体会, 而且体会得更深。

三、借助图像, 深化体验

课文第5、6自然段是教材的空白, 单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是难以体验到的。为了深化学生的体验, 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图片图像资料:1.英美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激战画面;2.“9·11”恐怖事件场景;3.城市爆炸场景;4.房屋废墟及百性伤亡情境;5.最近几年战争造成的伤亡数字;6最近一段时间, 世界动乱地区的战争或恐怖事件的文字描述资料。这样, 将课外教育资源引入教学, 每展示一项资料都加以教师的“旁白”, 让学生由一个人、一个家庭, 联想到无数个人、无数个家庭, 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目睹各种画面、文字资料, 倾听各种声音和教师的解说中心灵受到震撼, 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上更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 从而理解和平的重要性, 产生对和平的向往。

四、读写结合, 倾吐心声

篇14:《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

【情境设计】

师:(富有启发性地叙述)我们的小雷利为拥有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热爱和平、勇敢、热爱家庭的父亲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他是多么热切盼望爸爸能凯旋而归,把那顶象征着和平的“蓝盔”戴在自己的头上。现在你就是雷利,你可以闭上眼睛美美地想象画面,并和同桌交流,把你的喜悦传递给对方。开始吧。(学生自由想象并交流)

师:有谁来美美地说说,爸爸回来以后,可以和你一起干什么?

生:我想送给爸爸一个甜甜的吻,并和爸爸一起庆祝他的凯旋归来。

师:看得出你深爱着爸爸,你憧憬和平,和平之日就是爸爸凯旋之日。

生:可以让爸爸教教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世界和平。

师:嗯,也是和平的话题,时时不忘和平教育。

生:可以一起去旅游。

师:哦,旅游,热爱生活,好。

生:我们父子俩可以一起去游公园、逛动物园、玩过山车、放风筝……

师:嗯,你想得挺美,说得也真多,看来爸爸还是一个童心未泯的爸爸。

生:爸爸会教我四国语言,将来我可以当和平使者。

师:哦,看来这位父亲还挺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

师:好,听了你们美美的想象,老师深深陶醉于其中。是啊,日思夜想的爸爸终于要回来了,雷利的那股高兴劲儿可甭提了。

师:(模拟情境)此时,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响起飞机降落声),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雷利仿佛看到爸爸笑盈盈地从舷梯上健步走了下来。(停顿)爸爸手里还拿着那顶他梦寐以求的“蓝盔”。

师:听,此时机场仿佛响起了——(生答)如雷的掌声、相机的咔嚓声……舷梯缓缓地下滑……(稍作停顿)但是……但是,(师声音凝重)雷利看到的却是这样的一番情景,笑容在雷利的脸上凝固了——(课件呈现:播放哀乐及灵柩归来的场景)

师旁白:(声音哽咽)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

师: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着爸爸那冰凉的遗体,你现在就是雷利,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很失望,也很伤心!

生:非常难过,我恨这战争夺去了父亲的生命。

生:万分悲痛,心就像刀割一样。

师:嗯,你道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的这种感受融进你们的朗读当中去,读读这一段话。(屏示:“现在这顶藍盔回来……浸满了凝固的血。”)……

【分析】

“己心所悟,最是至深。”案例中,教者采用原型体验策略,运用语言描述、画面勾连、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原型,生成表象,唤醒学生的体验。在学生有了与凯旋归来的父亲共享欢聚之乐的想象生成之后,教师抓住这一言语生成的契机,穷追不舍,模拟欢迎场面的情境:“飞机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此时机场仿佛响起了——”,教者再借助画面勾连、音乐渲染,将沉浸在对雷利一家即将见面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想象中的学生,一下子带入了丧父的残酷现实,营造了一种巨大的情感落差, “ 面对着爸爸那冰凉的遗体,你现在就是雷利,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为后续学习蓄积情感。进入对比参读后,这种扩大的情感张力越发明显,一极是共享欢聚之乐的想象“美说”,一极却是失去父亲现实的万分悲痛。这丧父之痛是借助音乐渲染式的背景诵读来实现的,至此,教者不仅实现了学生和文中小雷利的全然在场,也让学生在披文得意、入情悟理中不断生成异彩纷呈的阅读感受。(作者单位:福建省云霄县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课堂上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于是我在引导朗读“痛失父亲”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了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此时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我会想......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3自然段。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在情绪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很自然。

篇16:《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的那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老师感到好幸福好幸福。孩子们,能把你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生:愿意。

生1:能认识刘老师,我感到很幸福。

生2: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生3:过生日的时候,我感到很幸福。„„

师:现在,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不信,请看(课件出示战争场面及战争带来的后果。)师:令人心惊胆战的炮声中,一座座高楼大厦变成了废墟,惊慌失措的人们四处逃窜,躲避着随时可能飞来的炮弹。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大声地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啊?

师:看到这些情况,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战争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痛苦、残忍、憎恨、悲痛 „„

师: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质疑读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师: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过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能根据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吗? 生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2:他向谁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

师:孩子们真会提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检测课前预习情况。(1)、检测生字。

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先来展示一下你对生字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师:这是本课要会读会写的生字新词,在预习时,发现哪些生字新词容易读错,谁愿来当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醒一下。

生1:“给予”的“给”应读“jǐ”。

生2:“充满”的“充”应读翘舌音。

生3:“沉浸”的“浸”不能读成“qìn”。„„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为了避免这些生字写错,谁愿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醒一下。生1:“妻”上下结构,下面是个“女”字。生2:“凯”的左下部分不能写成“己”。生3:“予 ”不能写成“矛”。„„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四个词语,注意“手腕”的“腕”应读四声“wàn”。

(2)、检测课文。

师:我们再来展示一下你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师:同学们知道这个中国孩子叫什么名字吗? 生:雷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署名处知道的。师:你真会读书。这是一篇书信体的文章,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书信体的文章包括哪五个部分的内容呢? 生: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师:孩子们真能干,能把学过的知识牢记在脑海里。师:他向谁发出了呼声? 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师:只是向加利先生发出呼吁吗? 生:向整个国际社会。

师:那他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声呢? 生:和平。

师:说具体点,到书中去找一找。

生:“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师贴“和平”)

师: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生:为了母亲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3)、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师:那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对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爸爸的怀念和赞颂及对国际社会发出的呼吁。

(或: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三、重点探究,感悟形象。

1、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师:那雷利的爸爸倒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把描写爸爸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一下。(师表扬会读书的学生:“孩子们真会读书,真的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哦!)

2、分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老师辅导。

3、自由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从加利先生对爸爸的高度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可以看出“我”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优秀的维和战士。)理解“卓越”的意思。了解“维和部队”。

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人? 生: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中“两年以前„„壮烈牺牲”知道的。

师:你从这儿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所以,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生齐读“卓越的观察员,在„„与公正的素质”)师:“卓越”的意思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师:大家知道“维和部队”是一种什么样的部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维和部队“的资料。)

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生:“爸爸的嘴张着„„”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2)、从“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看出爸爸是以身殉职,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师:爸爸流了那么多的血,说明爸爸死得很壮烈。他在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和平。

(3)、从爸爸临上飞机前说的话,可以看出爸爸对执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充满了信心。师:爸爸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爱妻子、爱儿子的人。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一顶蓝盔。” 师:还有谁想来试一试?(一生再读)

师:谁来说一说她读得怎么样?

生:读出了爸爸对妈妈和我那深情的爱。

师:这句话只是表现了爸爸对妈妈和我的爱吗?和家人分别,应该还有什么? 生:留恋或依依不舍。师:那谁再来试一下?来 师:他读得怎么样呢?

生:还是不够突出依依不舍的味道。师:哦,你来试试吧!(生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非常棒!从你的朗读声中,不仅仅体会到了爸爸对妈妈的爱,老师还听出了爸爸非常舍不得离开我们,师:爸爸临行前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他说„„‘蓝盔’”。

师:这句话中的“一定”说明了什么? 生: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信心。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肯定的语气。

师:肯定些,也就是坚定的语气。你很会体会,你能不能读一读?(生读爸爸的话)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生齐读)

(4)、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看出爸爸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知识的人。

师:爸爸不但是一个爱和平、爱家庭的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爸爸还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师:“硕士”的意思是:非常有才华、有知识的人。

师:爸爸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知识的人,有这样的爸爸,我们应该感到(生:骄傲、自豪)。谁想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点自豪了,还有谁想再来试一试?(生读)

师:非常自豪!掌声送给他!

师:如果你是这位中国孩子,有这样的爸爸,你会感到自豪吗? 生:会。

师:把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连成一句话,自豪地说一说。

(出示课件: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和平、爱家庭、有知识。)生:爸爸是一个爱和平、爱家庭、有知识的人。

四、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师:这样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怎能不让雷利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能够早日归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的头上啊!好,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个中国孩子雷利,你和爸爸约好了,你和妈妈捧着鲜花到机场去接他。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爸爸胜利归来,一家人在机场幸福团聚的场面,好不好?好,开始!

师激情旁白:机场,醉人的鲜花、蓝盔、拥抱、热烈的掌声、欢乐的笑声、照相机“咔嚓、咔嚓”拍照的声音,那将是多么幸福的场面。同学们,睁开眼睛,把你们的幸福表现在脸上吧!老师都感到幸福了!爸爸胜利归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生:凯旋。

师:雷利和妈妈接到了胜利归来的爸爸吗? 生:没有

师:爸爸为什么失约了呢?

(播放课件:哀乐声中,灵柩归来)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和平!”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心情怎样?(难过、伤心、痛苦、悲伤等)。师:(出示课件: “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师:同学们,请想想这几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达悲痛的心情。师: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师:还有谁想再试一下?

师:是可恶的战争夺去了爸爸的生命,让我们用这种又又悲、又痛、又恨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好吗?

师:读得真好!老师看到了你们眼中的泪花。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恨,是对爸爸深切的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同学们,爸爸在呼唤什么? 生:和平

(师贴“和平”)

师:(出示课件:“爸爸的嘴张着„„和平!”)爸爸临死前充满着对和平的渴望,谁来试读一下。(生试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雷利的的爸爸一起,向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发出呼吁,好吗?

师:面对着临死之前还在挂念着和平的爸爸,如果你是这位中国孩子,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一定会完成你未了的遗愿,长大后也做一名维护和平的战士。” 生:我想对爸爸说:“爸爸,你是一条好汉,你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师:雷利又是怎样来评价爸爸的死呢?

生:“他的死是光荣的„„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师:(课件出示:“他的死是光荣的„„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把这首英雄的赞歌向爸爸倾诉吧!

五、拓展阅读,心声共鸣

师:让我们和雷叔叔一起呼唤和平,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和平之唤》。(课件出示《和平之唤》)

和平之唤

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 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恶的战争 永远地安息吧

我们呼唤和平,我们拥抱和平

我们渴望着一个平静、美丽的新世界

师:战争,这个可怕的恶魔,它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它毁掉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雷利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 的呼声,这个呼声仅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吗?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唤的原因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2)

一、初读:启疑导入,感知全文

师: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那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他为什么有呼声?

生:他的呼声是什么?

师:同学们,带着我们想弄明白的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开门见山,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课题为抓手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开课简洁明快。】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这个中国孩子的名字叫雷利。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行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这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所以你在这封信的落款处看到了。

【文体知识的渗透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体现了教师对语文基础知识随时随地地关注。】

师: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

生:他发出的呼声是“和平”。

师:说具体点,到书中去找一找。

生:雷利发出的呼声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

生:因为他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

师:那是因为他自己失去了父亲,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生自读交流)

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中“两年以前„„壮烈牺牲”知道的。

师:你从这儿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所以,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

(生齐读“卓越的观察员,在„„”)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读文中句子)“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

师:还有谁和他有相同的体会,也可以来读读这段。

生: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师: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我是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师:好,他读了,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如果再读得自豪、骄傲一点就更好了。

师:你能不能试试?

(生读)

师:有点自豪了,还有谁想读?

(生读)

师:你读出了对爸爸的无比自豪之情!刚才这位同学说了,爸爸还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谁能来读读?

(生读)

师:你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还可以,但还缺少依依不舍的味道。

师:那你能来读读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呢?

生:还是不够突出依依不舍之情。

师:哦,你来试试吧?

(生有感情地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一片掌声)我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爸爸临行前非常舍不得离开我们,爸爸临行前只是“舍不得”吗?

生:我觉得爸爸临行前说的话要读得肯定些。

师:肯定些,也就是坚定的语气。你很会体会,你能不能读一读?

(生读爸爸的话)

【文中关于爸爸的描写仅仅是只言片语,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零碎的语词里去感悟爸爸的形象,依托层次分明的朗读,爸爸那“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多维形象跃起然纸上,也跃然于学生心间。】

三、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师: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

(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教师抓住学生感情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学生情动于中,必形于言。】

生(吞吐):我觉得„„我想,我是雷利„„

师:我知道你很激动,是的,你是雷利,你怎样想?

生:我觉得如果我是雷利,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

师:你不仅有伤心,还有对战争的痛恨,是吗?

生:对!

师:还有谁想说?

生:假如我是雷利,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在这一段里面,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鲜血染红了„„”这句话让我感动。

师: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

生:我觉得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还在呼唤和平。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几句最让我感动,“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本来我们是高高兴兴地去接爸爸,可是我们却接到了爸爸的遗体。

师:是啊!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冰冷的遗体。

生:这句话最让我感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说明爸爸临死前都不忘和儿子的约定。

师:爸爸和雷利有个约定,虽然他牺牲了,还是不忘把那顶蓝盔带回来。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还是想家。

师:流了那么多血,说明什么?

生:说明爸爸死得很惨烈。

师:同学们,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

(配乐,师领读第一句,生跟读)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教师先通过配乐读全段以激发情感,再引导学生抓住本段中“最感动的”几个“点”以深化认知,最后再读全段以整体感悟,通过“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学生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深入而透彻。】

师:我看到了同学们眼里闪着的泪花,我知道,这眼泪是对战争的痛诉,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生:他还有个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师:是的,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现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结合我们收集的资料谈。

生: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分子袭击,死伤达3600多人。

师:可见和平的环境是多么的娇嫩啊!

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了„„

师: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我们的和平环境。

生:我还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女孩„„

师:是啊!儿童是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生:我收集到的是一张图片。

师:好,拿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

(生进行介绍:一名因战争而失去双臂的伊拉克男孩,断臂上用白纱布绑着一支铅笔在一座破桌子前画画)

【适时地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

(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师: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

生(眼里含着泪):我觉得战争很残酷,死了很多人。

师:你很为他们感到悲痛,是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有战争,和平多好啊!许多国家在一起,快快乐乐、安安稳稳地生活,该多好啊!

生:我想问问打仗的人,你是想要和平,还是想要战争?

师:你想质问那些发动战争的人,是吧!

生:战争,你真可恨!真可恨!

师:连用了两个可恨,表达了你的愤恨之情。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是谁的呼声?

生:雷利。

师: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生:是所有孩子的呼声。

师: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

生:是全世界的呼声。

师:是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啊!

师:雷利的呼声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到课文当中找到雷利的呼声,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呼吁?

(生读文)

师:谁还想呼吁?

(一生动情朗读,全场掌声雷动)

师:你的呼声真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在场的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

(全班齐读)

【课尾自然回归文章主题,学生在对文章主题的反复吟咏中升华认识、深化体验。】

师: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

生:我也要写信给美国总统布什,让他撤回现在还驻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队。

„„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3)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非常高兴来到育英小学,看到你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真让人羡慕。我们有幸福的家庭、快乐的伙伴、还有美丽的校园„„

(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

师:可是,幸福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请看。(播放课件:一组表现战争环境中人们生活的画面)师: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战争,使许多人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亲爱的亲人。

生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让我们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生3:战争,这两个触目惊心的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虽然我们生活得极为幸福,但是在别的地区,别的孩子,因为战争还在受苦受难。

师:是啊,我们多么希望这些孩子能远离战争,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体会小作者的真挚情感。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读懂的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我能这样做: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把最让我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3、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刚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生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的小作者呼吁的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师:对,要和平,不要战争。(板书:呼吁 和平)

生2: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就象文中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如果活着的话,他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可是战争夺去了我们憧憬的希望!师:战争让我们的希望破灭了!还有谁能说说?

生3:我读懂了文中的小作者不希望每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亲人,不愿意看到这一幅幅悲痛的画面。师:为什么呢?

生3:因为每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亲人都是很悲痛很伤心的。师:嗯,文中的作者自己„„ 生3:也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师:是啊,这是多么惨痛的经历啊!还有谁能说说。

生4:我读懂了现在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还有更多的地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生5:我不懂什么是蓝盔。

生6:蓝盔是一顶蓝帽子,是专门给联合国维和部队戴的。

师:哟,你知道得真多!(课件出示图片)我们看,蓝盔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戴的盔帽,蓝色象征和平。生7:我不明白,和平之花为什么这么娇嫩,和平之神为什么没有永驻人间? 师:问得好!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生8:我不明白,为什么文中的爸爸牺牲了,呼唤的是和平,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为什么他牺牲了,还在呼唤呢?

师:是啊,为什么爸爸牺牲了,还能听见他的呼唤呢?请说说你的想法。生9:我觉得,应该是小作者了解他爸爸的心情,还了解他爸爸的心愿。师:对,这也是我们全世界的心愿,所以全世界都听见爸爸的呼唤了。

三、细读课文,感悟形象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小作者失去了爸爸,那么雷利的爸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快速读课文。(生快速读课文)

生1:作者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师:对,爸爸是一位多么有才华的人哪!(板书:精通 出色)

师:我们真为雷利有这样的爸爸感到„„(生:自豪、骄傲。)谁能再读这句话? 生2:(读文中句子)我的爸爸„„经济学硕士。

师:是啊,我听出来了你为雷利感到骄傲,我们也来读一遍好吗?(生齐读)

生3:(读文中句子)两年以前,我的爸爸„„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师: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对爸爸的高度评价。(板书:卓越)师:还有吗?请你说。

生4:我还从课文词句中体会到这位爸爸是一位非常热爱和平的人,他就是牺牲了,还呼唤着和平。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5: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文中句子)“爸爸的嘴张着,„„和平,和平,和平!” 师:嗯,因此我们说爸爸是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板书:光荣)

师:(指板书)我们看,爸爸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还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所以加利先生赞扬爸爸是一名──(生:卓越的观察员。)

师:可是爸爸就要出征了,我至今忘不了爸爸临行时的情景。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吗? 生1:(读文中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郭飞同学读得很有感情。师:什么样的感情?

生2:读出了爸爸舍不得走的感情。师:仅仅是舍不得吗?哦,你自己说说。

生1:我觉得我还读出了爸爸自豪的感情,非常自信!

师:说得真好!我也听出来了,那让我们像他这样,读出爸爸深情的、坚定的语气,好吗?(生齐读。)

四、品读课文,潜心体会

师:我多么期盼爸爸凯旋归来,期盼爸爸能亲手把蓝盔戴在我的头上,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蓝盔回来了,可爸爸呢„„

(播放课件,师配乐朗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全场一片寂静,教师读完后,台下响起掌声)

师:我看到了你们眼中闪烁的泪花,看来大家都动情了。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请你来说,我看到你流泪了。

生(男)1:我觉得老师读得非常地好,(哭泣,吞吐)读出了„„作者悲痛的感情„„(坐下,趴在桌上哭)

师:(声音哽咽,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啊,这位同学情绪非常激动,老师也很激动。还有谁能说说? 生2:老师读得很不错啊。让我想到,如果我的爸爸这时也象文中的爸爸„„(表现出悲痛状摇着头)师:会让你感到非常的„„(悲痛)。哪句话最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感情?

生2:(动情朗读句子)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确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全场掌声)

师:是啊,听课老师们给你的掌声,说明你读得真好。还有谁能说说?

生3:我的感受和她的一样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来接亲爱的爸爸,爸爸却不能平安的回来。师:我们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对吧?请你也读一遍好吗?(生3读句子。)

师:你的感情是对的,我建议你读的时候语调更低一点,语速更慢一点,就更能表达你的感情了。我们也来读一遍好吗?(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

生4:(读文中句子)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师:在这个句子中,“血”有两个读音。(板书)“血”在词语中读(xuè),单个字出现时念作(xiě)。请同学们跟我读一遍。(生跟老师齐读)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爸爸浑身都是血,爸爸牺牲时一定流了很多血。这真让人感到心痛,谁能读出心痛的感觉?(生读句子。)

师:谁能比她读得更好?(另一名学生动情读句子。)

师:我也感觉到自己的心在痛。还有哪个句子让你感动? 生5:(读文中句子)爸爸的嘴张着„„和平,和平,和平!

师:在这个句子中,连续出现了四个“听见了”,这是一个──(生:排比句)。我发现你在读的时候,语气一步一步地加强,让我们象她这样读一遍好吗?(生齐读。)

师:还有谁想读这段话的?(一名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你让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的呼唤。再让我们一起用心、用情去朗读、去感受吧!(配乐,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为了和平倒下了,他临死前仍然呼唤着和平!他的心愿实现了吗?课文中哪些部分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生1:(读课文第六自然段)51年前„„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师:我还记得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那位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课前,我们收集到一些资料,请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谈谈你们的看法。(生分组交流讨论。)

生2:我在电视上看到,伊拉克和以色列还发生着战争,所以我们的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生3: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在1979年至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中,有140万人死亡,约500万人成为难民。

师: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生4:这是我查到的资料: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那一幕,多少人以为这是好坞莱影片新的特技创意。人们都以为这是好坞莱(师:好莱坞)电影的特技。师: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幕啊!我看到有的同学收集到了图片资料,请你把你的图片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生5:(把图片放在展示台上)这张图上是一个可怜的孤儿,战争夺去了他的父母的生命。父母是他在世界上的唯一亲人,现在他不受到任何人的保护。他哭泣,他诉说着那一段段触目惊心的往事,他似乎在说:战争是残酷的,我不希望看到战争,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一个小孩象我一样失去亲人,失去父母!(全场掌声雷动)

师:(鼓掌)说得真精彩!也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五、诵读课文,拓展升华

师:这么多的事实,说明了世界并不太平。(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句子)

师:是啊!是可恶的战争,是罪恶的子弹,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

(师生共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师:感情强烈一点,再来一次!(生呼吁)

师:“为了母亲„„”请你接着把这句读下去。(生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发现,你前边是深情的语气,后半句读得非常坚定。让我们她这样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句子。)

师:让我们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维护)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自然段,再次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不仅仅是雷利的──(生:呼声),也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生:呼声),还是──(生: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就让这和平的呼声响彻世界,让和平之鸽飞向蓝天!(板书:画和平鸽、橄榄枝)

师:同学们,为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生1:我们可以捐献一些钱或什么东西给那些失去父母和儿子的人,让他们得到帮助。师:哦,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

生2:我们大家一起来制止战争,让战争消失。

生3:我希望能成立一个宣传小组,专门宣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希望人们能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师:噢,发动大家的力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真好!

生4:我们也可以象雷利一样向某些政府啊、领导啊写一封信,通过他们向国际社会呼吁。

师:真是一个好建议!我建议大家课后都写封信。可以写给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可以写给雷利,也可

以写给其他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好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5: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维护世界和平。让我们班听不到吵架声,也不能打架,让我们班听到欢笑声吧。

师:对,团结就是力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生6: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我们的建议,还可以打印一篇文章发表在互联网上。师:哦,利用互联网表达我们的心声。

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和平的渴望。(播放课件:放飞和平鸽的场面,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师:让我们再次呼吁„„

(师生共同连呼两遍)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上一篇:word技术:去掉页眉横线的三个好方法下一篇:读后感:《三毛流浪记》-初中作文